KR6f0001 大寶積經-唐-菩提流志 (TKD)


[06-0408c]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一鳥大
唐三藏
法師玄奘奉詔譯菩薩藏會第十二
之十七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
二復次舎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
若波羅蜜多時爲求如是深極妙善
清白覺慧故由是妙善淨法明門精
勤方便如理證入觀如理句舎利子
云何名爲如理證入復以何等爲如
理句舎利子菩薩摩訶薩如理證入
者謂依奢摩他證入毗鉢舎那證入
正行證入如理證入身遠離證入心
調順證入非斷證入非常證入因緣
證入緣起證入無有情无命者無數
取者證入未來巳來若有若无證入
無有轉移因果不壞證入雖修集空
无相无願證入而不取空無相无願
證故雖於三摩地三摩鉢底證入而
不以如是等力受生證故雖取神通
智證入而不盡諸漏證故雖觀察无
生證入而不正趣決定證故雖觀衆生無我證入而不捨大悲證故雖觀一切有生可怖證入而故取諸有證故
[06-0409a]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二張鳥
*雖於寂滅離欲證入然於離欲法不
作證故雖捨樂妙欲證入而不捨樂
法證故雖捨一切戲論思覺證入而
不捨善巧方便證故舎利子如是名
爲如理證入菩薩摩訶薩欲得如
是如理證入應當修學般若波羅蜜
多故
復次舎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
波羅蜜多時云何學是正法如理之
句舎利子菩薩摩訶薩當如是知知
理句者卽出生句卽趣理句卽法門
句卽面門句卽是因句卽積集句卽
不相違句卽無諍論句卽是捨句卽
无執取句卽无棄捨句卽無戲論句
卽無捨句卽無誹謗句卽无輕蔑句
卽隨足句卽无諍句卽無退轉句卽
無對治句又舎利子如理句者實性
之句如性之句非不如性句眞如之
句如理之句三世平等句離分別句
又舎利子如理句者色識无依住句
受想行識識無依住句眼色眼識性
无依住句耳聲耳識性無依住句鼻
香鼻識性无依住句舌味舌識性無
[06-0409b]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又張鳥
*依住句身觸身識性无依住句意法
意識性無依住句又舎利子如理句
者卽名依義句卽名依法句卽名依
智句卽名依了義句舎利子如是等
無量法門是則名爲如理之句是故
如理證入正勤方便菩薩摩訶薩作
如是觀時亦不見有能觀之者應如
理觀所謂非觀非不觀故若有菩薩
作是觀者名如理觀若他觀者名非
理觀舎利子如理方便菩薩非於少
法而有愚迷非於少法而生障㝵无
有少法非解脫門非爲斷少法故發
勤精進不爲證小法故勇勵正勤應
具如是如理正見如其所見正觀諸
法何等正觀謂无所見無所見者卽
足无生言無生者卽是无起言無起
者名無所照舎利子如是次第轉法
廣如前說乃至名爲菩薩摩訶薩修
行般若波羅蜜多故
復次舎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
波羅蜜多時云何應學如理正觀舎
利子是菩薩摩訶薩應作如是正觀
諸法所謂我如理故則觀諸法一切
[06-0409c]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四張鳥
*如理我无我故則觀諸法亦復無我
衆生無我故則觀諸法亦復无我舎
利子菩薩摩訶薩作是觀者名如理
觀舎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如
理方便舎利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
不觀如理生死性與彼如理涅槃性
共相交雜作如是觀是則名爲如理
方便又是菩薩觀煩惱性與涅槃性
同一合相无有差異亦不分別相應
違背作如是觀是則名爲如理方便
亦得名爲如理正觀舎利子當知菩
薩摩訶薩所有一切如理方便皆於
无量衆生處起若衆生處不棄捨於
諸法不破壞是名菩薩如理方便舎
利子菩薩摩訶薩應知知是相如是
聞如是如理證入如是如理觀察如是
如理正見等流是名菩薩如理正慧
舎利子菩薩摩訶薩應當如是修行
正行皆爲成滿般若波羅蜜多故
復次舎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
波羅蜜多時所有般若自性清淨不
與一切有爲行法而共同止舎利子
何等諸法不與同止舎利子所謂如
[06-0410a]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二張鳥
*是般若不與无眀而共同止不與諸
行而共同止如是廣說乃至不與老
死而共同止舎利子如是般若不與
身見而共同止乃至不與身見爲本
六十二見趣而共同止如是般若不
與高慢而共同止不與下劣而共同
止不與世閒八法而共同止舎利子
如是般若不與藴界處法而共同止
乃至不與一切所緣作意而共同止
如是般若不與慢同止不與下慢邪
慢同止乃至不與隨煩惱等二十一
法而共同止如是般若不與微細下
劣中上品貪同止乃至不與一切煩
惱而共同止如是般若不與愚暗翳
膜障蓋諸緾同止乃至不與一切隨
順退分諸法而共同止如是般若不
與欲諍穢濁煩惱魔同止不與藴魔
死魔天魔同止乃至不與一切魔業
而共同止如是般若不與執我同止
不與有情命者數取養育意生摩
納婆等同止乃至不與住我見等而
共同止如是般若不與業障同止不
與煩惱障法障見障報障智障
同止
[06-0410b]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六張鳥
*乃至不與一切隨俗習氣而共同止
如是般若不與思惟分別同止不與
相貌所緣見聞念識同止乃至不與
一切結縛増益而共同止如是般若
不與慳捨同止不與持犯忍恚勤怠
靜亂愚慧同止乃至不與一切波羅
蜜多能治所治諸法智性而共同止
如是般若不與遠離同止不與住不
遠離邪性正性善及不善有罪无罪
生死涅槃同止乃至不與一切相對
治法而共同止如是般若不與種種
差別性同止不與國土差別性諸佛
差別性有情差別性諸法差別性同
止乃至不與一切差別性而共同
止如是般若不與无智同止不與智
識世俗勝義乃至不與一切有情相
貌作意而共同止如是般若不與慧
不現行同止不與無身无形無相无
爲同止乃至不與一切思惟心意識
安住等法而共同止舎利子菩薩摩
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有般
若微妙清淨不與如是無量无邊有
爲行法而共同止舎利子如是名爲

[06-0410c]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七張鳥
*行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般若
之相應如是學
復次舎利子菩薩摩訶薩安住大乘
大菩薩藏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獲
得般若分別善巧當知是菩薩摩訶
薩卽以此法於諸法中明了通達獲
得善巧舎利子云何名爲如是般若
分別善巧舎利子如是善巧無量无
邊吾今略說十種善巧何等爲十所
謂藴法善巧界法善巧處法善巧諦
法善巧无㝵解善巧依趣善巧資糧
善巧道法善巧緣起善巧一切法善
巧舎利子如是十種微妙善巧所有
分別若通達者是則名爲般若分
別菩薩摩訶薩於是善巧應當修
學復次舎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
行般若波羅蜜多故而能通達藴法
善巧舎利子藴法善巧者所謂依諸
藴法起於言說何等言說舎利子如
是言說猶如幻化陽焰夢中傳響光
影是故如來以无㝵辯爲諸衆生說
如是法舎利子我說此色喻如聚沬
何以故舎利子卽此聚沬本無有我

[06-0411a]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八張鳥
*无有情無生者无命者無數取无
養育無意生无摩納婆以聚沬性卽
色自性菩薩摩訶薩於如是法善巧
知之是則名爲藴法善巧又舎利子
我說此受喻如水泡何以故舎利子
卽此水泡本無有我亦无有情無生
者无命者無數取无養育無意生无
摩納婆以水泡性卽受自性菩薩摩
訶薩於如是法善巧知之是則名爲
藴法善巧又舎利子我說此想喻如
陽焰何以故舎利子卽此陽焰本无
有我亦無有情无生者無命者无數
取無養育无意生無摩納婆以陽焰
性卽想自性菩薩摩訶薩於如是法
善巧知之是則名爲藴法善巧又舎
利子我說此行喻如芭蕉何以故舎
利子卽此芭蕉本无有我亦無有情
无生者无命者無養育无數取無意
生無摩納婆无作者無受者以芭蕉
性卽行自性菩薩摩訶薩於如是法
善巧知之是則名爲藴法善巧又舎
利子我說此識喻如幻事何以故舎
利子卽此幻事本无有我亦無有情

[06-0411b]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九張鳥
*生者無命者无養育無數取无意生
无摩納婆無作者无受者以幻事性
卽識自性菩薩摩訶薩於如是法善
巧知之是則名爲藴法善巧舎利子
所言藴者說名世閒世閒之法卽敗
壞相是故當知諸世閒性卽藴自性
舎利子何等名爲世閒性耶謂无常
性苦性無我性如是等性名爲藴性
如是藴性卽世閒性菩薩摩訶薩若
於是中善巧知者是則名爲藴法善
巧舎利子若有菩薩摩訶薩爲欲修
行般若波羅蜜多故精勤修習藴法
善巧
復次舎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故而能通達界法善
巧舎利子界法善巧者所謂法界卽
爲地界何以故以彼法界非堅硬相
故又法界者卽爲水界何以故以彼
法界非濕潤相故又法界者卽爲火
界何以故以彼法界非成熟相故又
法界者卽爲風界何以故以彼法界
非搖動相故舎利子菩薩摩訶薩若
於是中如實了知是則名爲界法善
[06-0411c]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十張鳥
*巧又舎利子言法界者卽眼識界何
以故以彼法界非照明相故又法界
者卽耳識界何以故以彼法界非聞
聲相故又法界者卽鼻識界何以故
以彼法界非齅香相故又法界者卽
舌識界何以故以彼法界非嘗味相
故又法界者卽身識界何以故以彼
法界非覺觸相故又法界者卽意識
界何以故以彼法界非分別相故舎
利子菩薩摩訶薩若於是中如實了
知是則名爲界法善巧又舎利子如
是我界學法界平等有情界與法界
平等欲界色界及无色界與法界平
等生死界涅槃界與法界平等如是
乃至虛空界法界及一切法界皆悉
平等舎利子以何義故而得平等謂
由空平等故一切法平等无變異平
等故一切法平等又舎利子若有宣
說有爲界證入無爲界證入如是則
有無量无邊若諸菩薩摩訶薩作是
簡擇證入法界是則名爲界法善巧
舎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爲欲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故應勤修習界法
[06-0412a]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十一張鳥
善巧
復次舎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故而能通達處法善
巧舎利子處法善巧者眼爲是空无
我我所菩薩摩訶薩如實了知如是
眼性乃至意爲是空無我我所菩薩
摩訶薩如實了知如是意性菩薩摩
訶薩雖於諸處不積集不善而積集
於善然於善不善中不起二相如是
了知是名菩薩摩訶薩處法善巧又
舎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眼處色
處而能通達善巧了知舎利子謂於
眼色觀見離欲然於離欲而不作證
如是了知是名菩薩處法善巧如是
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卽此意法
觀見離欲然於離欲而不作證如是
了知是名菩薩處法善巧又舎利子
諸佛如來說微妙法或說聖處或非
聖處言聖處者堪受道法非聖處者
遠離道法菩薩摩訶薩安住於道於
離道住諸衆生所獲得大悲不捨爲
處若有菩薩如是了知善通達者是
名菩薩摩訶薩處法善巧舎利子諸
[06-0412b]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十二張鳥
*菩薩摩訶薩爲欲修行般若波羅蜜
多故應勤修學處法善巧
復次舎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故而能通達諦法善
巧舎利子當知菩薩摩訶薩有四種
行入諦善巧何等爲四所謂苦智集
智滅智道智舎利子云何名爲苦智
乃至道智謂於諸藴本无生智如是
之智名爲苦智於諸染愛永斷滅智
如是之智名爲集智謂於一切無生
无壞如是之智名爲滅智於一切時
諸所緣法無有損益如是之智名爲
道智舎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於是四
諦以如是等智慧了知雖復明達而
不作證何以故爲欲成熟諸衆生故
如是具足名諦善巧又舎利子菩薩
摩訶薩諦善巧者復有三種何等爲
三一者世俗諦二者勝義諦三者相
諦舎利子世俗諦者當知乃至世閒
所有語言文字音聲假說如是等相
名世俗諦勝義諦者所謂若於是處
尙非心行況復文字而能陳說如是
等法名勝義諦相諦者所謂諸相卽
[06-0412c]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十三張鳥
*是一相如是一相卽是无相如是說
者名爲相諦舎利子菩薩摩訶薩於
俗諦爲衆生故說無厭倦勝義諦
者於中作證而无退墮於彼相諦深
達本性了知無相舎利子是名菩薩
摩訶薩爲欲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
精勤修學諦法善巧
復次舎利子菩薩摩訶薩精勤修學
諦善巧者如實當知復有一諦無有第
二何等一諦所謂滅諦舎利子諸佛
如來於此一諦明了通達无有増益
旣通達巳爲處増益諸含生等宣說
如是一諦之法令彼修學悟無増
益故舎利子若有菩薩作如是知是
名菩薩摩訶薩諦法善巧
復次舎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應修學
諦法善巧舎利子諦善巧者謂善通
達諸聖諦故何等名爲通達聖諦舎
利子苦聖諦者謂五受藴其性實苦
是名苦諦菩薩摩訶薩於是諦中通
達五藴皆爲苦相夫苦相者卽爲空
相如是則名爲苦聖諦舎利子集聖
諦者五受藴因隨眠受見是名集諦
[06-0413a]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十四張鳥
*菩薩摩訶薩於此因法若愛若見无
有増益無取无迷明了通達如是則
名爲集聖諦舎利子滅聖諦者若五
受藴究竟滅盡是名滅諦菩薩摩訶
薩觀是諦法不失前際不徃後際不
住現在眀了通達如是則名爲滅聖
諦舎利子道聖諦者若依彼道證得
苦智集智滅智无第二智是名
道諦菩薩摩訶薩於如是諦明了通
達無有分別是則名爲趣苦滅行聖
諦是故舎利子菩薩摩訶薩若於此
諦以智觀察亦令衆生觀察解了是
名菩薩摩訶薩諦法
善巧復次舎利子菩薩摩訶薩於是
諦法又應觀知如是四諦云何苦諦
於諸一切能受所受皆是苦諦於如
是中善當簡擇卽此智性善簡擇
覺明了通達是名菩薩苦聖諦云何
集諦若從是因諸藴集起皆是集諦
於如此因如實了知是名菩薩苦集
聖諦云何滅諦諸受永息无所覺受
是名滅諦雖觀受滅而不作證如是
通達是名菩薩苦滅聖諦云何道諦
若善
[06-0413b]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十五張鳥
*修習離受聖道是名道諦譬如船筏
不求於受亦不求道是名菩薩趣苦
滅行聖諦如是舎利子若有菩薩摩
訶薩如是現觀依寂靜定發四種見
而此四見非畢竟淨若能通達如此
法者是名菩薩摩訶薩諦法善巧
復次舎利子菩薩摩訶薩於是諦法
善巧通達若證於滅則苦不生觀無
生智是名苦智舎利子有爲生緣觀
察此有非有非無如是之智名爲集
智舎利子一切生者卽是无生了知
此故都無所滅此无滅智名盡滅智
舎利子若如是道無所稱量无所追
尋无所觀察名廣大智如是之智名
爲道智舎利子菩薩摩訶薩於此諦
法善能建立而於諦智无所住著是
名菩薩摩訶薩諦法善巧舎利子菩
薩摩訶薩爲欲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故精勤修是諦法善巧
復次舎利子云何名爲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獲無㝵解善
巧舎利子菩薩摩訶薩以具修學般
若波羅蜜多故具足四種无障㝵解
[06-0413c]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十六張鳥
*何等爲四所謂義無㝵解法无
解訶无㝵解辯無㝵解舎利子何等
名爲義無㝵解舎利子諸菩薩依般
若波羅蜜多故獲是義无㝵解謂一
切法勝義處智觀是智者卽義無㝵
解如是諸覺智因智緣智知合智遍
隨行智廣大緣生智法性无雜智如
來隨入智安住實際智於空法中隨
覺觀智於无相法如所觀智於無願
法起願行智於無加行起加行智於
一理趣觀入證智於无有情觀入證
智於無我法觀入證智於无命者一
向入智於无數取觀勝義智於過去
世觀無㝵智於未來世觀无邊智於
現在世觀一切處智於諸藴法觀如
幻化智於諸界法觀等毒蛇智於諸
處中觀如空燼智於諸内法觀寂靜
智於諸外法觀无所行智於諸境界
觀無所有智於諸念住觀安住智於
彼諸趣觀隨行智於諸緣起觀現見
智於諸諦法觀通達智於一切苦觀
無生智於一切集觀无加行智於一
切滅觀離相智於一切道觀拔濟智於
[06-0414a]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十七張鳥
*諸法中觀句分析智於諸根法觀證
入智於諸力法觀无屈伏智於奢摩
他觀所依處智於毗鉢舎那觀明照
智於諸幻事觀虛集智於諸陽焰觀
迷亂智於所夢事觀虛見智於彼傳
響觀緣合智於彼光影觀无動智於差別
相觀一相智於諸繫縛觀離縛智於
諸相續觀无相續智於聲聞智觀隨
聲入智於獨覺智觀廣大緣生入一
境智於佛大乘觀知一切善根資粮
能積集智舎利子諸如是等一切觀
智是名菩薩摩訶薩義无㝵解復次
舎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義無㝵
所謂依趣之義以諸法性之所依趣
何以故以一切法遍皆是空空性義
者說名爲義以一切法遍皆無相无
相義者說名爲義以一切法遍皆無
願无願義者說名爲義以一切法遍
皆遠離遠離義者說名爲義以一切
法遍無有情无命者無數取无數取
義說名爲義菩薩摩訶薩若能隨入
如是相義是則名爲義无㝵解舎利
子若有菩薩摩訶薩說是義者
[06-0414b]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十八張鳥
*當知是爲說無住法說无盡法卽説
一切之所顯說卽說一切智者諸無
㝵解所簡擇義當知是人卽爲諸佛
世尊印可隨喜當知此智是爲眞慧
是爲實慧是爲无異慧是爲諸處簡
檡無㝵之慧舎利子菩薩摩訶薩如
是了知是則名爲義無㝵解
復次舎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法无
㝵解舎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
波羅蜜多故獲是法无㝵解者謂諸
法中隨證入智何等名爲隨證入智
舎利子謂諸法中有所證入何等諸
法謂善不善有罪无罪有漏無漏世
閒出世閒有爲無爲染汙清淨若有
隨順生死及以涅槃於如是等一切
法中隨能證入法性平等菩提平等
如是智性是則名爲法无㝵解
復次舎利子法無㝵解者菩薩摩訶
薩以如是解心智證入如是貪行如
是入證假立貪行或復證入方便貪
行或復證入堅固貪行或復證入微
薄貪行或復證入非處貪行或復證
入營求貪行或復證入宿世貪行或
[06-0414c]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十九張鳥
復證入無邊異相貪行或復證入現
在衆緣貪行又舎利子菩薩摩訶薩
了諸有情如是貪相所謂或有衆生
内貪非外貪或有衆生外貪非内貪
或有衆生内外俱貪又舎利子或
有衆生色貪非聲貪或有衆生聲貪
非色貪或有衆生色聲俱貪復次或
有衆生色貪非香貪或有衆生香貪非色
貪或有衆生色香俱貪復次或有衆
生色貪非味貪或有衆生味貪非色
貪或有衆生色味俱貪復次或有衆
生色貪非觸貪或有衆生觸貪非色貪或
有衆生色觸俱貪又舎利子或有衆
生聲貪非香貪或有衆生香貪非聲
貪或有衆生聲香俱貪復次或有衆
生聲貪非味貪或有衆生味貪非聲
貪或有衆生聲味俱貪復次或有衆
生聲貪非觸貪或有衆生觸貪非聲
貪或有衆生聲觸俱貪又舎利子或
有衆生香貪非味貪或有衆生味貪
非香貪或有衆生香味俱貪
復次或有衆生香貪非觸貪或有衆
生觸貪非香貪或有衆生香觸俱貪
[06-0415a]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二十張鳥*又
舎利子或有衆生味貪非觸貪或有
衆生觸貪非味貪或有衆生味觸俱
貪又舎利子或有衆生色聲貪非香
貪或有衆生香貪非色聲貪或有衆生色
聲香俱貪復次或有衆生色聲貪非
味貪或有衆生味貪非色聲貪或有
衆生色聲味俱貪復次或有衆生色
聲貪非觸貪或有衆生觸貪非色聲
貪或有衆生色聲觸俱貪又舎利子
或有衆生聲香貪非味貪或有衆生
味貪非聲香貪或有衆生聲香味俱
貪復次或有衆生聲香貪非觸貪或
有衆生觸貪非聲香貪或有衆生
聲香觸俱貪又舎利子或有衆生香
味貪非觸貪或有衆生觸貪非香味
貪或有衆生香味觸俱貪又舎利子
或有衆生色聲香貪非味貪或有衆
生味貪非色聲香貪或有衆生色聲
香味俱貪復次或有衆生色聲香貪
非觸貪或有衆生觸貪非色聲香貪
或有衆生色聲香觸俱貪又舎利子
或有衆生聲香味貪非觸貪或有衆
生觸貪非聲香味貪或有衆生
[06-0415b]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二十一張鳥
*聲香味觸俱貪又舎利子或有衆生
色聲香味貪非觸貪或有衆生觸貪
非色聲香味貪或有衆生色聲香味
觸俱貪舎利子如是等无量衆生具
各起是無量貪相入於貪行由菩薩
摩訶薩證入是門故入諸衆生二万一
千貪行門二万一千瞋行門二万一千
癡行門二万一千等分行門舎利子
若菩薩摩訶薩證入如是八万四千
煩惱行門者當知知是菩薩摩訶薩
具足成就心廣大智及墮行說智不
増不減說智不過時說智根器有差
別智立言不虛說智舎利子菩薩摩
訶薩具足如是諸勝智故是名菩薩
摩訶薩法无㝵解
復次舎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訶無
㝵解舎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
波羅蜜多故具足如是訶无㝵解所
謂於諸言詞證入之智獲是智巳而
能了知諸天言訶諸龍言訶藥叉言
訶健達縛言訶阿素洛言訶揭路荼
言訶緊奈洛言訶牟呼洛伽言訶人
言訶非人言訶乃至五道衆生一切
[06-0415c]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二十三張鳥
*含識所有言訶音聲籌議菩薩悉能
以智證入又能以是言音爲彼衆生
宣說正法舎利子是則名爲菩薩摩
訶薩訶无㝵解又舎利子復有訶無
㝵解謂諸菩薩善能了知如是言訶
唯應顯了如是之法如是言訶唯應
隨辯如是之法如是言訶應以是字
隱藏是法菩薩摩訶薩又以是解當
應了知是一名言是二名言是多名
言又能了知是女名言是男名言是
非男非女名言又能了知是略名言
是廣名言是好名言是惡名言又能
了知過去名言末來名言現在名言
又能了知如是等相一字増益如是
等相多字増益若諸菩薩能善了知
是則名爲訶无㝵解又舎利子復有
訶無㝵解者菩薩摩訶薩所發言訶
无量功德所共集成何等是耶舎利
子諸菩薩等所發言訶無有微弱卽
此言訶善巧施設无有繁重無有急
速訶極明了文義圓備順悦大衆種
種美妙顯示深奥世俗勝義之所莊
嚴自心智見通達无㝵諸佛印可悦
[06-0416a]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二十三張鳥
*豫衆生舎利子如是具足是名菩薩
摩訶薩訶無㝵解
復次舎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辯无
㝵解舎利子菩薩辯者所謂菩薩摩
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獲是言
訶無㝵辯无滯記別辯宣畼無断辯
速辯迅辯揵疾辯不可動辯不訥鈍
辯隨問對辯无退怯辯不相違辯無
諍論辯可樂法辯住忍力辯妙甚深
辯種種差別辯種種微妙辯世俗勝
義辯建立一切布施持戒懷忍正勤
靜慮般羅若辯建立一切念住正斷
神足根力覺支道分奢摩他毗鉢舎
那辯建立一切靜慮解脫三摩地三
摩鉢底諦廣大智辯一切聖人所乘
辯一切衆生心行辯无謇吃言辯無
梗歰言辯无輕掉言辯無麤獷言辯
愛潤音言辯清靜言辯橫逸言辯无
著言辯敎詔言辯三摩呬多言辯妙
相應言辯無關⬤言辯美妙音言辯
柔滑音言辯无致譏訶言辯衆聖所
讃言辯舎利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
等所有言辯遍告无邊諸佛刹土所
[06-0416b]
大寶積經苐五十一卷苐二十四張鳥
*發言音超過一切梵音言訶如是言
音明了清淨爲諸如來之所印可是
諸菩薩具足才辯以是言音愍諸有情及數取者廣
爲宣說微妙正法能令是等出離生
死正盡衆苦舎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辯无㝵解
舎利子如是名爲無㝵解善巧由此
无㝵解善巧故菩薩摩訶薩修行般
若波羅蜜多精勤修習无㝵解善巧大寶
積經卷第五十一庚子歲高
麗國大藏都監奉勅彫

[06-0416c]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二鳥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十八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三
復次舎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依趣
善巧舎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
波羅蜜多故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