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82a]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制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功德寶花敷菩薩會第三十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舎城者闍崛
山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復
有無量諸菩薩衆爾時會中有菩薩
名開敷功德寶花卽従坐起偏袒右
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
尊我於如來欲有諮問唯願哀愍見
垂聽許佛告功德花菩薩言善男子
恣汝所問當爲汝說爾時功德花菩
薩白佛言世尊十方世界頗有現在
諸佛如來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
名号連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不佛言善哉善哉功德花汝今爲
欲利益安樂天人世間及未來世諸
菩薩等問於如來如是之義諦聽諦
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說功德花言唯
然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佛告功德花菩薩言善男子東
方有世界名一切法功德莊嚴刧名
善集一切利益彼現有佛号无量功
[06-0782b]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二張制
德寶莊嚴威德王如來壽命無數其
佛衆會無量无邊皆是清淨諸大菩
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
佛名者卽能滅除六十千刧生死之
罪轉身得陀羅尼名爲樂說無㝵凡
所說法常爲十倶胝刹諸佛世尊授
以辯才令得無畏爾時世尊而說
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當獲如是諸功德
亦能成就餘勝法速證無上佛菩提
復次功德花南方有世界名功德寶
莊嚴刧名廣大功德彼現有佛号功
德寶勝莊嚴威德王如來若有淨信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轉身
當得日輪光眀遍照三昧於諸佛刹
隨願徃生亦當耨受無量功德莊嚴
佛土生彼刹巳具三十二相獲无斷
辯才轉身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轉身當得難思定
三十二相以莊嚴一生當證菩提果
復次功德花西方有世界名離一切
憂闇刧名能勝王彼現有佛号一切
[06-0782c]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三張制
**法殊勝辯才莊嚴如來若有淨信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毒不
能害刀不能傷火不能燒水不能溺
捨此身巳當受化生獲陀羅尼名爲
百旋爾時世尊而說偈
言若人受持彼佛名水火刀毒無能
害轉身當受化生報成就百旋陀羅
尼復次功德花北方有世界名離塵
闇刧名持大名稱彼現有佛号積集
无量辯才智慧如來若有淨信善男
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則爲奉事
六十俱胝那由他佛得遍一切處陀
羅尼無盡藏陀羅尼乃至未成无上
菩提終不更入三惡趣中常得徃生
諸佛刹土修菩薩行度脫無量惡趣
衆生當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
不退轉爾時世尊而說偈
言若人受持彼佛名所獲功德無有
邊決定當得陀羅尼成就无上菩提
果復次功德花東南方有世界名勝
妙莊嚴刧
千雲雷吼聲王如來若有淨信善男
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轉身得佛
四
[06-0783a]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四張制
無所畏四種神足大慈大悲十八不
共法所得國土功德莊嚴亦如西方
極樂世界無有異也若有女人能受
持者皆悉轉爲丈夫之身爾時世尊
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獲不思議勝功德
彼常見於無量佛女人當得丈夫身
復次功德花西南方有世界名無量
莊嚴刧名能生妙法彼現有佛号最
上妙色殊勝光眀如來若有淨信善
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則爲奉
事九十俱胝諸佛如來得度脫一切
衆生三昧何故名爲廣脫一切衆生
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此三昧演
說法時能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惡
趣衆生悉皆解脫得生人天普獲安
樂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猶如悦意如來刹中所有衆生常受
安樂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所生常具大威德
諸根色力皆殊勝智慧無邊无所著
復次功德花西北方有世界名爲離
垢刧名廣族彼現有佛号種種勝光
[06-0783b]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五張制
**亞威德王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
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轉身得無量
辯才莊嚴陀羅尼悉能受持八十俱
胝如來所說之法所得國土功德莊
嚴亦如西方極樂世界无有異也爾
時世尊而說偈
言若人受持彼佛名國土猶如无量
壽成就甚深諸法智一生當證佛菩
提復次功德花東北方有世界名日
無憂刧名辯才莊嚴彼現有佛号无
數刧積集菩提如來若有淨信善男
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卽爲供養
八十俱胝諸佛世尊轉身具足六十
種言音辯才爾時世尊而說偈
言若人受持彼佛名智慧無邊到彼
岸如供八十俱胝佛轉生當證妙辯
才復次功德花上方有世界名無量
功德莊嚴威德刧名無量吼聲彼現
有佛号虛空吼聲淨妙莊嚴光眀照
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
彼佛名者所生之處種族尊豪識性
聰慧善能通達世俗文詞凡所發言
人皆信受於諸地中具足清淨戒定
智
[06-0783c]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六張制慧
及於解脫知見獲宿命智得五神通
亦當得佛十八不共速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
人受持彼佛名所生未曾離諸佛具
足八種梵音聲速證無上菩提果復
次功德花下方有世界名種種音聲
刧名積集智慧彼現有佛号一切法
門神變威德光眀照耀如來若有淨
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轉
身得陀羅尼名成就正覺當能受持
九十俱胝諸佛如來所說之法一生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
尊而說偈言若
人受持彼佛名得成正覺陀羅尼受
持無量諸佛法一生當證大菩提爾
時開敷功德寶花菩薩及一切功德
辯才音菩薩得陀羅尼門八万俱胝
菩薩皆悉趣
三那由他諸天及人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佛說此經巳功德花菩
薩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大寶
積經善德天子會第三十五
[06-0784a]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七張
制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
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舎衛國祗樹
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一千人俱菩
薩摩訶薩十千人幷欲色界諸天子
等是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與善
德天子俱在會中爾時世尊告文殊
師利汝當爲此諸天大衆及諸菩薩
演說諸佛甚深境界文殊師利白佛
言唯然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
佛境界者當知非眼耳鼻舌身意境
界非色聲香味觸法境界世尊非境
界是佛境界以是義故如佛所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爲何境界耶佛
言空境界諸見平等故無相境界一
切相平等故无願境界三界平等故
無作境界有作平等故无爲境界有
爲平等故文殊師利言世尊何等是
無爲境界佛言无念是無爲境界文
殊師利言世尊若无爲等是佛境界
爲無念者依何而說无所依故則無
所說无所說故則不可說世尊諸佛
境界不可說也佛言文殊師利佛境
界當於何來日於一切衆生煩惱
*求
[06-0784b]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八張制
**何以故衆生煩惱性不可得非
聲聞緣覺之所能知是則名爲諸佛
境界佛言文殊師利佛境界有増減
耶日無増減也佛言云何了知一切
衆生煩惱本性日如佛境界无有増
減煩惱本性亦無増減佛言云
爲煩惱本性日煩惱本性是佛界本
性世尊若煩惱性異佛境界則不說
佛住一切法平等性中以煩惱性卽
佛界性故說如來住平等性又問汝
見如來住何平等日如我所解衆生
現行貪瞋癡者所住平等爲如來住
佛言衆生現行三毒煩惱住何平等
答日住空無相无願平等性中佛言
文殊彼性空中云何復有貪瞋癡耶
文殊師利言於彼有中有性空處有
貪瞋癡佛言於何有中說有性空日
於文字語言中說有性空有性空故
有貪瞋癡如佛所說諸比丘有無生
无爲無作无起若無生无爲無作无
起不有者亦不可說有生有爲有作
有起是故比丘以有無生及无所起
由此得說有生有起如是世尊若無
性空
[06-0784c]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九張制
无相無願則不可說貪瞋癡等一切
諸見佛言文殊師利以是義故如汝
所說住煩惱者是住性空文殊師利
言世尊若觀行者離於煩惱而求性
空則不相應云何別有性空異於煩
惱若觀煩惱卽是性空爲正修行佛
言文殊師利汝住煩惱離煩惱耶文
殊師利言所有煩惱悉皆平等如是
平等我正修行入此平等則不離煩
惱不住煩惱若沙門婆羅門自謂離
欲見他煩惱彼隨二見云何二見謂
有煩惱名爲常見謂無煩惱名爲斷
見世尊正修行者不見自他有無之
相何以故眀了一切法故佛言文殊
師利依何正修行日正修行者爲无
所依佛言不依於道而修行耶日若有
所依而修行者則是有爲若行有爲
則非平等所以者何不離
佛言文殊師利無爲中頗有數耶文
殊師利言世尊若无爲有數卽是有
爲非謂無爲佛言若聖者得證無爲
則有此法寧无數耶日法無數故聖
遠離數爲無數也佛言文殊汝
[06-0785a]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十張制聖法
爲不證耶文殊師利言世尊若問化
人汝證聖法爲不證者彼云何答佛
言文殊夫化人者則不可說有證
非證文殊師利言佛豈不說一切諸
法皆如化耶佛言如是如是日若一
切法皆如化者云何問言汝證聖法
爲不證也佛言文殊汝於三乘證何
平等日佛界平等我如是證佛言汝
得佛境界耶日若世尊得者我亦當
得爾時尊者湏菩提語文殊師利言
如來不得佛境界耶文殊師利言汝
於聲聞境界有所得耶湏菩提言聖
者解脫非得非不得日如是如是如
來解脫亦非有境界非無境界湏菩
提言文殊師利汝不將護新發意菩
薩而演說法文殊師利言湏菩提於
意云何若有醫人將護病者不與辛
酸苦澁等藥而彼醫人於彼病者爲
與其差爲與死耶湏菩提言是與死
苦非施安樂文殊師利言其說法者
亦復如是若將護於他恐生驚怖隱
覆如是甚深之義但以雜句綺飾文
辭而爲演說則授衆生老病死苦
[06-0785b]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十一張制
**不與無病安樂涅槃說此法時
五百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八千
天人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七百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作是願言我等於未來世當如文
殊師利得是
辯才
言汝豈不以聲聞乘法爲聲聞說耶
日一切乘法是我所乘湏菩提言汝
爲是聲聞爲辟支佛爲應正等覺耶
日我爲聲聞不因他聲而生解故我
爲辟支佛不捨大悲無所畏故我爲
應正等覺不捨本願故湏菩提言汝
云何作聲聞日彼諸衆生未曾聞法
令得聞故我爲聲聞又問汝云何爲
辟支佛日衆生法界令信令覺是故
說我爲辟支佛又問汝云何爲應正
等覺日一切諸法法界平等如是了
知是故我爲應正等覺湏菩提言文
殊師利汝決定爲住何地日住一切
地湏菩提言汝豈亦住凡夫地耶文
殊師利言我亦決定住凡夫地湏菩
提言汝何密意作是說乎日一切諸
法自
[06-0785c]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十二張制
性平等故說如是湏菩提言若一
切法皆悉平等當於何所建立諸法
此聲聞地辟支佛地菩薩佛地耶文
殊師利言譬如十方虛空界中說言
此是東方虛空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亦如是說如是言說種種差別非於
虛空而有異也是故仁者依一切法
畢竟空中建立種種諸地之相亦非
空性而有差別湏菩提言文殊師利
汝巳證入正性離生耶日我巳證入
而亦復出湏菩提言云何證入而復
還出文殊師利言仁者當知此是菩
薩智慧方便於正性離生如實證入
方便而出湏菩提譬如有人善於射
術有一怨敵念欲害之射師有子憐
愛甚重時彼愛子在曠野中其父謬
謂是所怨讎放箭射之子便大喚言
我無咎何爲見害時彼射師有速疾
力急
是爲調伏聲聞辟支佛故入正位還
於彼出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以是義
故名爲佛地須菩提言云何菩薩而得
此地文殊師利言若諸菩薩住一切
地而
[06-0786a]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十三張制
**無所住爲得此地若一切地悉能
演說而不住於下劣之地爲得此地
若有修行爲盡一切衆生煩惱而法
界無盡雖住无爲而行有爲於生死
中如園觀想不求涅槃爲得此地所
有志願悉令圓滿得無我忍成熟衆
生爲得此地得佛智慧而不於彼无
智人所生瞋恨心爲得此地爲求法
者轉於法輪而於法界亦無差別如
是修行爲得此地復次若諸菩薩摧
伏魔怨而現作四魔爲得此地湏菩
提言文殊師利此菩薩行一切世間
甚爲難信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如
汝所說是諸菩薩行於世間超過世
法湏菩提言文殊師利當爲說此超
過世間文殊師利言夫世間者名爲
五藴於此藴中色聚沬性受水泡性
想陽燄性行芭蕉性識幻性如是當
知世間本性聚沫陽燄泡幻芭蕉是
中無藴无藴名字無衆生无衆生
名字无世間超過世間若於五藴如
是正知名爲勝解若正勝解則本來
解脫若本來解脫則不著世法若不
著
[06-0786b]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十四張制
世法則超過世間復次湏菩提五藴
本性空若本性空則無我我所若无
我我所是則無二若本无二則無取
捨無取捨故則无所著無所著故則
超過世間復次湏菩提是五藴者屬
於因緣若屬因緣則不屬我不屬衆
生若不屬我不屬衆生是則無
主則無取无取則無諍无諍論者是沙
門法如手畫空无有觸㝵修行如是
空平等性超過世間復次湏菩提五
藴法界同入法界是則無界若是无
界則無地界水火風界无我無衆生
无壽命無欲界及色无色界無有爲
无爲生死涅槃界入是界巳則與世
間俱而無所住若无所住則超過世
間說此超過世間法時二百比丘不
受諸法漏盡意解各各脫鬱多羅僧
衣以覆文殊師利作如是言若不於
此法門生信解者彼無所得亦无所
證爾
時湏菩提告彼諸比丘言長老汝等
少有所得有所證耶諸比丘言若増
上慢者則可說言有得有證沍増
[06-0786c]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十五張制
**上慢沙門法者無得无證彼於何
處生此動念而自謂言我如是得我
如是證若於其中有動念者則是魔
業湏菩提言長老如汝所解何得何
證作是說乎諸比丘言唯佛世尊及
文殊師利知我所得知我所證大德
如我所解若不了知苦相作是說言
苦我應知爲増上慢如是集應斷滅
應證道應修爲増上慢彼不了知苦
集滅道相故作是說言乃至道我巳
修爲増上慢云何苦相謂無生相如
是集滅道相若无生相卽是無相无
所得於其中無有少苦可知集可斷
滅可證道可修若於此說聖諦義中
不驚不怖不畏者非増上慢若生驚
怖爲増上
慢爾時世尊讃彼諸比丘言善哉善
哉告湏菩提此等比丘於迦葉佛法
中曾聞文殊師利演說如是甚深之
法此等比丘徃昔修行是
聞隨順速能了知如是次第於我法
中聞是深法生信解者一切當於彌
勒法中得入衆
數
[06-0787a]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十六張制
**爾時善德天子白文殊師利言
仁者於此閻浮提中數數說法我等
願請仁者徃兠率陀天彼諸天子亦
有久殖廣大善根彼若聞法則應解
了以著樂故不能來至佛所聽法而自
損減爾時文殊師利卽現神變令善
德天子及一切衆會皆悉自謂入兜
率陀天宮見彼園林宮殿樓觀欄楯
窓牖間錯莊嚴其諸寶臺層級高廣
至二十重衆寶網幔天花遍布異類
衆鳥翔集和鳴於虛空中有諸天女
散曼陀羅花歌詠讃歎遊戲快樂善
德天子見是事巳白文殊師利言希
有文殊云何我等如是速疾巳到兜
率陀天宮見此園林及諸天衆文殊
師利願爲
說法爾時長老湏菩提告善德言天
子汝不離會中而徃餘處是文殊師
利神通變化令汝自見入兠率
天宮爾時善德天子白佛言希有世
尊文殊師利遊戲三昧神通變化於
一刹那中示現此會悉入兠率天宮
佛言天子汝於文殊師利神通變化
豈是
[06-0787b]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十七張制
見耶如我所知文殊師利若欲以恒
河沙等諸佛刹土功德莊嚴集一佛
國悉皆能現或以指端舉恒河沙諸
佛刹土過於上方如恒河沙諸佛土
巳置於虛空又諸佛刹所有四大海
水入一毛孔水性衆生亦不迫迮而
皆自見不離海中所有世界諸湏彌
山王皆悉置於芥子之内依湏彌住
諸天
佛刹所有五道衆生悉皆安置於其
掌中衆妙資具猶如一切樂莊嚴國
咸令得見又諸世界所有火聚悉皆
安置一兜羅中復次諸佛世界所有
日月於一毛孔悉能覆蔽隨應所作
咸皆作之
爾時惡魔化作比丘白佛言世尊我
等欲見文殊師利現前作此神通變
化何用如此虛誕之言一切世間所
不能信爾
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言汝當於此衆
會示現神變爾時文殊師利不起于
座入心自在一切法莊嚴三昧于時
如佛所說神通變化皆悉示現魔
[06-0787c]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十八張制與
衆會及善德天子一切皆見爾時大
衆見此神變歎未曾有作如是言善
哉善哉由佛出現有此正士於世間
中開是法門現諸神變爾時惡魔以
文殊師利威神力故作如是言希有
世尊文殊師利有此神通今此衆會
亦爲希有於文殊師利神通變化而
得信解世尊設有如恒河沙等諸魔
不能於此信解善男子善女人而作
留難我亦惡魔波旬恒求佛便惱亂
衆生我従今徃自立誓願若於此法
門流行之處有生信解愛樂受持讀
誦演說於四面百由旬外不於中過
世尊然我眷屬有欲斷滅如來法故
令修行者其心散乱我爲降伏說陀
羅尼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法門書
寫讀誦爲人演說諸天魔衆當得善
利令說法者身心悦豫精勤修習與
無㝵辯才及陀羅尼承事供給衣服
飮食臥具湯藥令無所乏卽說呪
日
姪他一阿末麗二毗末麗三替哆低四阿羯槐五是多設堵嚕
六誓曵杜野幾
[06-0788a]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十九張制
**低七部多筏低伽米麗八⬤低九蘇
普低十普普細十一地唎蘇溪十二㥜提十三
可詣十四米洗礼十五央矩麗跋麗十六
呼蘆忽黎十七索醯十八輸戌米提地唎十九
阿那筏低底底使咤泥二十吃唎多唎
低二十一吃利多費低二十二肥盧遮都費低
漫怛囉悖駝那駝跋迦二十三阿去聲跋羅
目多曀嚩蘇唎耶二十四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尃精受持此
陀羅尼心不散亂常爲諸天龍神夜
又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睺羅伽等之所守護一切惡鬼無能
得便彼魔波旬說此呪時三千大千
世界六種震動爾時世尊告魔波旬
善哉善哉汝之辯才當知是文殊師
利神通境界於是文殊師利現神通
力及魔波旬說呪之時三万二千天
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文
殊師利還攝神力令此衆會皆悉自見
如本而住爾時文殊師利告善德天
子言善男子汝徃兠率陀天遍告天
衆我當來彼時善德天子聞是語巳
礼世尊足幷諸菩薩大德聲聞與
[06-0788b]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二十張制
**其眷屬恭敬圍遶於衆會前忽然
不現湏臾巳至兠率陀天爾時善德
遍告諸天子言汝等應知文殊師利
憐愍汝故欲來至此汝等應當捨諸
欲樂遠離憍慢恭敬尊重隨順聽法
爾時善德天子如所應辦莊嚴道塲
卽便合掌作如是言文殊師利合正
是時於是文殊師利與一万菩薩五
百聲聞及天龍夜叉乾闥婆等前後
圍遶礼佛足巳於會中沒現兠率陀
天與諸菩薩聲聞
敷而坐時諸大衆悉聞四天王宮
三十三天夜摩兠率及以化樂他他
自在諸天子等魔衆梵衆乃至有頂
㸦相唱言文殊師利今在兠率陀天
方欲說法諸天聞巳無數百千皆來
集會盡此欲界天宮所不容受時文
殊師利卽以神力令彼諸天自見寬
廣不相妨㝵爾時善德天子白文殊
師利言大衆巳集願爲說法文殊師
利告善德天子言有四種法菩薩住
於不放逸者則能攝取一切佛法何
等爲四一者住於戒律而具多聞二
者住
[06-0788c]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二十一張制
於禪定而行智慧三者住於神通
而起大智四者住於寂靜而常觀察
天子有八種法入於戒律何等爲八
一者身清淨二者語清淨三者意清
淨四者見清淨五者頭陀功德清淨
六者命清淨七者捨離一切詐現異
相以利求利清淨八者不捨一切智
心清淨是名八法入於戒律天子復
有八法入於多聞何等爲八一者尊
重二者下心三者發起精進四者不
失正念五者隨聞受持六者心善觀
察七者如聞轉敎八者不自讃毀他
是名八法入於多聞天子復有八法
入於禪定何等爲八一者寂靜住阿
蘭若二者捨離憒鬧三者不染境界
四者身心輕安五者心緣定境六者
絕諸聲相七者減食支身八者不取
聖樂是名八法入於禪定天子復有
八法入於智慧何等爲八一者藴善
巧二者界善巧三者處善巧四者緣
起善巧五者諦善巧六者三世善巧
七者一切乘善巧八者一切佛法善
巧是名八法入於智
法
[06-0789a]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二十二張制
入於神通何等爲八一者天眼通見
無障㝵故二者天耳通聞無障㝵故
三者他心通觀一切衆生心故四者
宿命通憶念前際故五者神足通示
現一切神變故六者漏盡通盡一切
衆生漏故七者不住煩惱不取解脫
方便力故八者不依聲聞解脫而入
涅槃是名八法入於神通復有八法
能入於智何等爲八一者苦智二者
集智三者滅智四者道智五者因智
六者緣智七者三世智八者一切智是名八
種復有八法入於寂靜何等爲八一
者内寂靜二者外寂靜三者愛寂靜
四者取寂靜五者有寂靜六者生寂
靜七者一切煩惱寂靜八者三界寂
靜是名八法復有八法入於觀察何
等爲八一者戒二者聞三者禪定四
者智慧五者神通六者智七者寂滅
八者不放逸天子是名八法菩薩安
住不放逸故諸佛菩提及菩提分法
一切當得是故天子應當依是不放
逸住汝等天子依不放逸則三種樂
常不損減何等爲三一者天
[06-0789b]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二十三張制
**樂二者禪樂三者涅槃樂復次諸
天子依不放逸住者得離三苦何等
爲三所謂行苦苦苦壞苦又不放逸
者超三種畏何等爲三所謂地獄餓
鬼畜生又不放逸者得超三有何等
爲三所謂欲有色有無色有復次諸
天子依不放逸住者得離三垢何等
爲三所謂貪垢瞋垢癡垢又不放逸
於三學處當得圓滿何等爲三所謂
増上戒増上心増上慧不放逸者常
得親近供養三寶何等爲三所謂佛
寶法寶
離三種波羅蜜障何等爲三一者自
慳二者於行施人心生憎嫉三者隨
順慳人自破戒憎嫉持戒者隨順破
戒人自瞋憎嫉忍辱者隨順瞋恚人
自懈怠憎嫉精進者隨順懈怠人自
散乱憎嫉禪定者隨順散乱人自無
智慧憎嫉智慧者隨順無智人汝等
諸天子是名依不放逸住者當得遠
離三波羅蜜障復次諸天子依不放
逸住者當得三種波羅蜜伴助何等爲
三所謂施増長不求果報迴向菩提
[06-0789c]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二十四張制
**戒増長不求生天迴向菩提忍
辱増長於一切衆生不生害心迴向
菩提精進増長種種善根無有猒足
迴向菩提禪定増長心不散乱迴向
菩提智慧増長常修善業迴向菩提
是名依不放逸住得此波羅蜜三伴
助是故諸天子住不放逸増長一切
善法佛所印可復次一切法如虛空
是四正勤應當觀察何等爲四所謂
諸法无作未生不善法爲不生故發
起精進法性清淨巳生不善法爲除
滅故發起精進諸法寂靜未生善法
令得生故發起精進一切法無處无
行巳生善法住不失故發起精進天
子是諸菩薩四正勤佛所印可復次
諸天子法性平等無生无滅依此法
性無所得故不作諸惡順法性故勤
修衆善如是修者爲无所修復次於
一切法不取不捨是名正勤復次諸
天子應觀四念處所謂無身住處无
受住處無心住處无法住處無住處
無建立處是名念處復次應觀四如
意足一者身心不懈樂修善法故二
者爲
[06-0790a]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二十五張制
成就一
三者一切法不可得而證諸佛法故
四者心如幻化法無所依超過一切
取著故復次應觀五根一者信根決
定安住於諸法中爲上首故二者精
進根遍修諸行成就佛身故
三者念根具足諸法心善調柔无忘
失故四者定根遠離攀緣不隨昏睡
故五者慧根決斷諸法正觀現前不
隨他故何謂諸力所謂安住如是諸
法性中一切煩惱無能沮壞是名爲
力住是刀故便得勝法如實了知非
異非如說名覺分若於諸法隨順覺
了由是道故次第修行通達秘密於
法不動說名聖道是故諸天子應如
是修三十七品菩提分法出過諸行
无復障㝵智慧熾然究竟寂靜云何
名爲究竟寂靜謂諸法無起亦无所
盡無所盡故則无所作無所作故亦
非无作無受无受者無施設是名究
竟寂靜說此法時一万二千天子於
諸法中得
法眼淨爾時善德天子白文殊師利
言菩薩
[06-0790b]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二十六張制
**云何修習於道文殊師利言天
子若諸菩薩不捨生死而令衆生入
於涅槃不捨愛取而拔出衆生令立
聖道是名菩薩修習於道復次天子
修習道者善巧安住清淨性空何以
故菩薩以寂靜心見一切法自性清
淨爲諸衆生樂著諸見安住隨眠無
方便者演說諸法自性空義所以者
何是諸衆生於自性空中而生見故
是菩薩以無相无願無所作一切法
自性不生爲諸凡夫久習煩惱生滅
見者於此無生令得信樂而於生滅
亦無所動天
復次天子應見菩薩去來之道諸天
子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去來之道
文殊師利言天子菩薩證菩提而去
如應說法而來得諸禪解脫而去現
生欲界中來入於聖道故云大悲成
熟衆生故來得無生法忍而去忍受
衆生故來於一切法出離故去拔出
衆生故來誓願堅固而去誓願无自
性而來三解脫門而去故受生而來
菩提道塲故去爲安立衆生於菩提
故來
[06-0790c]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二十七張制
天子是名諸菩薩去來之道說此菩
薩道時五百菩薩得无生法忍
爾時善德天子白文殊師利言我等
曾聞有世界名一切功德光眀爲在
何處何等如來於中說法文殊師利
言天子彼一切功德光眀世界在於
上方過十二恒河沙佛刹普賢如來
於中說法諸天子言我等願欲見彼
世界及彼如來爾時文殊師利卽入
光眀莊嚴三昧以三昧力放大光眀
過十二恒河沙佛刹遍照一切功德
光眀世界時彼菩薩問此光眀従何
所來彼佛告言善男子下方過十二
恒河沙佛刹有世界名娑婆彼土有
佛名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在世
說法彼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入光眀
莊嚴三昧放大光眀遍照十方無量
佛刹是其光眀來照此會彼諸菩薩
卽白普賢如來我等願見釋迦牟尼
世尊及文殊師利菩薩時普賢如來
放大光眀照十二恒河沙佛刹至娑
婆世界令彼菩薩分眀見此菩薩衆
會時彼世尊告諸菩薩誰能徃彼娑
[06-0791a]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二十八張制婆
世界爾時持法炬菩薩摩訶
言世尊我能徃彼娑婆世界佛言今
正是時爾時持法炬菩薩與十億諸菩薩俱於彼國沒現兜率陀天放大光眀遍照世界時諸天設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諸天子等及諸聲聞菩薩大衆得未曾有作如是言此諸菩薩遊戲
神通甚爲希有爾時衆會因此光眀
見一切功德光眀世界及見普賢如
來國界莊嚴於一刧中說不能盡當
此文殊師利現神變時七那由他諸
天子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持法炬菩薩白文殊師利言可
共礼覲釋迦如來時文殊師利於彼
天子應可度者皆悉度巳與持法炬
諸菩薩衆及大聲聞天龍夜叉乾闥
婆等徃詣佛所到巳頂礼佛足却住
一面爾時持法炬菩薩白佛言世尊
普賢如來問訙世尊少病少惱起居
輕利安樂行不爾時世尊告彼諸菩
薩言善男子此文殊師利及持法炬
正士神通變化智慧光眀成
[06-0791b]
大寶積經苐一百一卷苐二十九張
制熟衆生奉事諸佛一切菩薩不能
知其智慧方便深入邊際汝善男子
應當學此文殊師利及持法炬正士
幷諸菩薩所有神通辯才智慧奉事
諸佛成熟衆生此諸正士無數刧來
従一佛刹至一佛刹常作佛事若諸
衆生入此正士境界當來不復墮於
魔界爾時世尊告長老阿難汝善持
此法門不斷三寶種故爾時持法炬
菩薩摩訶薩従此會起與其眷屬還
本佛刹佛說此經巳善德天子長老
阿難一切世間天龍乾闥婆阿修羅
等聞佛所說皆大歡
喜
一庚子歲高麗國大藏都監
奉勅彫
造
[06-0791c]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