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86 景岳全書-明-張介賓 (WYG)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景岳全書卷十七
            眀 張介賔 撰
  飲食
   經義
平人氣象論曰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
 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人以水榖為本故人絶
 水榖則死脉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
[017-1b]
 脉不得胃氣也
營衛生㑹篇曰人受氣於榖榖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
 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脉中衛
 在脉外
五味篇曰天地之精氣其大數常出三入一故榖不入
 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平人絶榖篇曰腸胃之中常留榖二斗水一斗五升故
 平人日再後後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
[017-2a]
 五升而留水榖盡矣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
 榖精氣津液皆盡故也
六節藏象論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
 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眀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
 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飬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
 乃自生
刺節真邪論曰真氣者所受於天與榖氣并而充身也
經脉别論曰食氣入胃㪚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
[017-2b]
 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脉脉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
 百脉輪精於皮毛毛脉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眀留
 於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决死生
 ○飲入於胃㳺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㪚精二歸於
 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
 時五臟隂陽揆度以為常也
口問篇曰榖入於胃胃氣上注於肺
營氣篇曰營氣之道内榖為寳榖入於胃乃𫝊之肺流
[017-3a]
 溢於中布㪚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
病能論曰食入於隂長氣於陽
隂陽應象大論曰水榖之寒熱感則害於六腑○形不
 足者温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五臟别論曰胃者水榖之海六腑之太源也五味入口
 藏於胃以飬五臟氣
至真要大論曰五味入胃各歸於喜攻酸先入肝苦先
 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久而増氣物化
[017-3b]
 之常也氣増而久夭之由也詳諸氣門/治氣條中
藏氣法時論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
 以收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
 以泄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肝欲㪚急食辛以
 㪚之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
宣眀五氣篇曰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
 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
[017-4a]
 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九鍼論曰病在骨無食
 鹹病在血無食苦
五味篇曰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
 病禁苦
五味論曰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
 渇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
 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
生氣通天論曰隂之所生夲在五味隂之五宫傷在五
[017-4b]
 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絶味過於鹹大
 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黒腎氣
 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脉
 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
 腠理以宻如是則氣骨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五臟生成篇曰多食鹹則脉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
 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䐢
 而唇掲多食甘則骨痛而髪落
[017-5a]
刺法論曰欲令脾實氣無滯飽無久坐食無太酸無食
 一切生物宜甘宜淡
靈蘭秘典論曰脾胃者食廩之官五味出焉
痺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太隂陽眀論曰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隂受之隂受之
 則入五臟詳脾/胃門
夲病論曰飲食勞倦即傷脾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形寒寒飲則傷肺○腎脉㣲緩為
[017-5b]
 洞洞者食入還出
刺志論曰榖盛氣盛榖虚氣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榖
 入多而氣少此謂反也榖不入而氣多此謂反也榖
 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濕居下也榖入少而
 氣多者邪在胃及與肺也
脉解篇曰少隂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
 也
   論證共五/條
[017-6a]
凡飲食傷脾之證有寒傷有熱傷有暫病有久病有虚
 證有實證但熱者暫者實者人皆易知而寒者久者
 虚者人多不識如今人以生冷𤓰果致傷胃氣而為
 瀉為痢為痛之類者人猶以為火證而治以寒凉者
 是不識寒證也有偶因停滯而為脹為痛者人皆知
 其實也然脾胃強壯者即滯亦易化惟其不能化者
 則最有中虚之證故或以不食亦知饑少食即作脹
 或以無饑無飽全然不思飲食或以胃虚兼嘔而腹
[017-6b]
 滿膨膨或以火不生土而時食時吐或中氣不化則
 胸喉若有所哽而夲非飲食之滯者或困病致傷胃
 氣則久不思食而夲非中滿之病者且胃病於暫者
 多實脾病於久者多虚時醫於此無論邪正久暫鮮
 有不用開胃消導等劑是不知虚證也盖脾胃之職
 原以化食為能今既不能化食乃其所能者病而尚
 可專意剋伐以害其能乎且凡欲治病必須先藉胃
 氣以為行藥之主若胃氣實者攻之則去而病常易
[017-7a]
 愈此以胃氣強而藥力易行也胃氣虚者攻亦不去
 此非藥不去病也以胃氣虚弱攻之則益弱而藥力
 愈不能行也若久攻之非惟藥不能行必致元氣愈
 傷病必愈甚盡去其能必於死矣矧體質貴賤尤有
 不同凡藜藿壯夫及新暴之病自宜消伐惟速去為
 善若以弱質弱病而不顧虚實㮣施欲速攻治之法
 則無不危矣
一傷食者必惡食
[017-7b]
一素喜冷食者内必多熱素喜熱食者内必多寒故内
 寒者不喜寒内熱者不喜熱然熱者嗜寒多生中寒
 寒者嗜熱多生内熱此内經所謂久而増氣物化之
 常也氣増而久夭之由也故凡治病飬生者又當於
 素禀中察其嗜好偏勝之弊
一飲食致病凡傷於熱者多為火證而停滯者少傷於
 寒者多為停滯而全非火證大都飲食之傷必因寒
 物者居多而温平者次之熱者又次之故治此者不
[017-8a]
 可不察其所因
一偶病之人多有非食而疑食者曰某日曽食某物或
 某肉某麫其日即病醫者不論虚實但聞此言且見
 胃口不開必先治食夫未病之人誰有不食豈必預
 為停食而待病至者斯可信其無食乎及其病也則
 或因勞倦或因風寒或因七情病𤼵不測而且無脹
 無滯與食何干藥不對病而妄行剥削必反増病此
 斯道中之莫湏有也由此推之則凡無據無證而妄
[017-8b]
 指胡猜者皆其類也良可慨矣
   論治共十/一條
凡治飲食暫傷者亦當辨虚實若停滯中焦或脹或痛
 者此實證也當先去其食宜大和中飲主之然去食
 莫先於理氣又惟排氣飲為佳○若所停猶在上焦
 莫若用吐為㨗法或用吐劑亦可○若食停下焦痛
 極兼脹者湏下而去之宜神祐丸或備急丸或赤金
 豆○若偶傷生冷或油濁不堪等物以致吐瀉脹痛
[017-9a]
 而邪氣實者宜抑扶煎若無寒氣者以夲方去吴茱
 茰煎服或用排氣飲和胃飲俱佳若痛脹不止者宜
 神香㪚兼用之
一飲食傷脾而吐瀉已甚者但察其無中滿無腹痛而
 惟嘔惡不能止此其食物必已盡去而以中氣受傷
 大虚而然或其人困倦不寧少氣多汗六脉豁大無
 神者宜理中湯五君子煎或温胃飲之類主之○若
 吐甚極虚者宜四味囘陽飲瀉甚虚極者宜胃關煎
[017-9b]
 ○凡大吐大瀉之後多為腹脹若但外脹而内不覺
 脹或惡聞食氣不欲飲食者皆脾氣大虚之候速宜
 用前温補諸法調治之
一凡少年小兒軰多有縦肆口腹以致胃氣不清或時
 㣲脹或時疼痛或膨膨然不思飲食此皆傷脾而然
 而實亦食滯使然也滯多者宜和胃飲滯少者宜枳
 术凡或芍藥枳术丸日漸服之仍節飲食自可全愈
一凡失饑傷飽損及脾胃多令人胸膈痞悶不能消化
[017-10a]
 飲食少思口中無味或噯氣吞酸神體困倦此皆脾
 氣受傷中虚而然宜木香人參枳术丸或大健脾丸
 去黄連主之其虚甚者宜理中湯或温胃飲○若虚
 在下焦而隂中無陽不能生土者惟理隂煎加減主
 之為善
一病後胃口不開飲食不進者有二證盖一以濁氣未
 淨或餘火未清但宜以小和中飲加減主之○一以
 脾胃受傷病邪雖去而中氣未復故或有數日不能
[017-10b]
 食或旬日不能開或胸喉中若有所哽如梅核氣者
 此中夲無停積但以陽氣未舒隂翳作滯胃氣太虚
 不能運化而然輕則温胃飲甚則必加人參附子但
 使陽氣得行胃口自開也
一凡飲酒致傷者多宜除濕利水若或傷氣亦宜閒用
 人參然其證有三不可不辨○一以酒濕傷脾致生
 痰逆嘔吐胸膈痞塞飲食減少者宜葛花解酲湯胃
 苓湯五苓㪚之類主之○一以酒熱傷隂或致𤼵熱
[017-11a]
 動血者宜黄芩芍藥湯清化飲徙薪飲之類主之○
 一以酒質傷臓致生泄瀉不已若氣強力壯者惟五
 苓㪚胃苓湯之類皆可除濕止瀉若因濕生寒以瀉
 傷隂致損命門陽氣者非胃關煎及五徳丸九炁丹
 之類不可
一怒氣傷肝則肝木之氣必侵脾土而胃氣受傷致妨
 飲食此雖以肝氣之逆然肝氣無不漸㪚而脾氣之
 傷則受其困矣此所以不必重肝而重當在脾也故
[017-11b]
 凡遇此證但當察其逆滯之有無如無脇痛脹滿等
 證則不必䟽氣單宜以養脾益氣為主如五味異功
 㪚歸脾湯之屬是也或於補飬藥中少加烏藥青皮
 白豆䓻以佐之亦可
一凡時食時吐或朝食暮吐等証詳載反胃門
一善食而瘦者多因有火然當察火之㣲甚㣲火者㣲
 清之如生地芍藥丹皮沙參麦冬石斛竹葉地骨皮
 黄芩知母細甘草之屬是也若火甚者或随食随饑
[017-12a]
 随飲随渇或肌膚燥熱二便濇結則石羔黄連梔子
 黄芩龍膽草苦參之屬所不可免此當察其三焦五
 臟随所在而治之然陽盛者隂必虚如一隂煎二隂
 煎四隂煎之屬皆當擇而用也○一不能食而瘦者
 必其脾胃虚弱不能健運而然故或為噯氣吞酸痞
 滿不饑等證宜四君子湯歸脾湯○若兼寒者宜五
 君子煎飬中煎理中湯○其命門火衰者宜右歸飲
 右歸丸八味地黄丸之類主之
[017-12b]
一凡喜食茶葉喜食生米者多因胃有伏火所以能消
 此物余甞以清火滋隂之藥愈此者數人盖察其脉
 證有火象故随用随效也○又有喜食炭者必其胃
 寒而濕故喜此燥澁之物亦當詳察脉證宜以健脾
 温胃為主
一飲食所傷治當從類如麥芽神麯能消米麵之積砂
 仁厚朴蘿蔔子阿魏能消肉食之積山查枳實能消
 𤓰果之積凡因濕者宜治以燥如半夏蒼术草果澤
[017-13a]
 瀉之屬因寒者宜治以熱如薑桂吴茱茰肉豆&KR0371
 屬因熱者宜治以寒如芩連梔子青皮之屬氣滯者
 當行其氣宜木香烏藥香附白芥子之屬血滯者當
 行其血宜桃仁紅花蘓木𤣥胡之屬食聚積堅行㪚
 不易者宜巴豆大黄三稜蓬术之屬凡治食積所停
 古法不過如此雖然此不過言其大概耳至若淺深
 虚實貴酌權宜凡欲攻有形須從乎味欲㪚凝滯湏
 從乎氣未有氣行而食不随者則此中之氣味通變
[017-13b]
 又自有相濟之妙故不可以膠柱也○一食停小腹
 治按詳心腹痛門當叅閲之
   論脾胃三方
人頼脾胃為飬生之本則在乎健與不健耳而脾胃三
 方如潔古之枳术丸東垣之平胃㪚及補中益氣湯
 俱當今之相𫝊以為凖繩者也夫所謂平胃者欲平
 治其不平也此東垣為胃強邪實者設故其性味從
 辛従燥従苦而能消能㪚惟有滯有濕有積者宜之
[017-14a]
 今見方家毎以此為常服健脾之劑動輒用之而不
 察可否其誤甚矣
一潔古枳术丸以白术為君脾得其燥所以能健然佐
 以枳實其味苦峻有推牆倒壁之功此實寓攻於守
 之劑惟脾氣不清而滯勝者正當用之若脾氣已虚
 非所宜也今人不察相傳為補脾之藥而朝吞暮餌
 或以小兒瘦弱而製令常服則適足以傷其氣助其
 瘦耳用宜酌也
[017-14b]
一補中益氣湯乃東垣獨得之心法盖以脾胃屬土為
 水榖之海凡五臟生成惟此是頼者在頼其𤼵生之
 氣運而上行故由胃達脾由脾達肺而生長萬物滋
 溉一身即如天地之土其氣皆然凡春夏之土能生
 能長者以得陽氣而上升升則向生也秋冬之土不
 生不長者以得隂氣而下降降則向死也今夲方以
 升柴助升氣以參耆歸木助陽氣此東垣立方之意
 誠盡善矣苐肺夲象天脾夲象地地天既交所以成
[017-15a]
 泰然不知泰之前猶有臨臨之前猶有復此實三陽
 之元始故余再製補隂益氣煎正所以助臨復之氣
 庶乎得根本之道而足補東垣之未盡也○又補中
 益氣湯之用原為補中扶陽而設然補陽之義則亦
 有宜否之辨用者不可不知如東垣用此以治勞倦
 内傷發熱等證雖曰為助陽也非發汗也然實有
 不㪚而㪚之意故於勞倦感寒或陽虚痎瘧及脾氣
 下䧟等證則最所宜也若全無表邪寒熱而但有中
[017-15b]
 氣虧甚者則升柴之類大非所宜何也盖升柴之味
 皆兼苦寒升柴之性皆專䟽㪚雖曰升麻入脾胃柴
 胡入肝膽能行清氣上升然惟有邪者固可因升而
 㪚之使或無邪能不因㪚而愈耗其中氣乎即曰此
 湯以補劑為主而惟藉升柴以引達清氣不知㣲虚
 者猶可出入大虚者必難假借當此之時即純用培
 補猶恐不及而再兼䟽泄安望成功且凡屬補陽之
 劑無不能升正以陽主升也用其升而不用其㪚斯
[017-16a]
 得補陽之大法此中自有𤣥機又奚必升柴之是頼
 乎故冦宗奭極言五勞七傷之大忌柴胡者是誠絶
 類之真見而李時珍復又非之余亦何容再辯哉然
 理有一定孰能越之兹余單掲其要曰能㪚者斷不
 能聚能泄者斷不能補而性味之苦寒者亦斷非扶
 陽之物只此便是㫁案而紛紛之議或可判矣故於
 諸證之中凡其不宜用此者則有不可不察如表不
 固而汗不斂者不可用外無表邪而隂虚𤼵熱者不
[017-16b]
 可用陽氣無根而格陽戴陽者不可用脾肺虚甚而
 氣促似喘者不可用命門火衰而虚寒泄瀉者不可
 用水虧火亢而吐血衂血者不可用四肢厥逆而陽
 虚欲脱者不可用總之元氣虚極者毫不可泄隂陽
 下竭者毫不可升真火虧敗者毫不可用清涼今人
 但知補中益氣湯可以補虚一概尚之而不知病當
 𦂳急則此時幾㣲關係判於一舉指之閒而纎㣲不
 可紊誤者正此類也余亦安能以筆盡哉
[017-17a]
   述古共四/條
王太僕曰内格嘔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病嘔而吐食
 入反出是無火也
李東垣曰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饑脾
 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則不能食而瘦或少
 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盖脾實而邪氣盛也又有
 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脾虚則肌肉
 削即食㑊也脾病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泄瀉
[017-17b]
 脾既病則不能與胃行津液故亦従而病焉大抵脾
 胃虚弱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臟之氣
 不生脾病則下流乗腎土剋水則骨乏無力是為骨
 蝕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地是隂氣重叠此隂盛
 陽虚之證大法云汗之則愈下之則死若用辛甘之
 藥滋胃當升當浮使生長之氣旺言其汗者非正發
 汗也為助陽也
王節齋曰人之一身脾胃為主胃陽主氣脾隂主血胃
[017-18a]
 司受納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氣津液上升糟
 粕下降斯無病也人惟飲食不節起居不時損傷脾
 胃胃損則不能納脾損則不能化脾胃俱損納化皆
 難元氣斯弱百邪易侵而飽悶痞積關格吐逆腹痛
 瀉利等證作矣故潔古製枳术之丸東垣發脾胃之
 論使人常以調理脾胃為主後人稱為醫中王道厥
 有㫖哉
薛立齋曰几傷食飽悶痞寒不消若脾胃素實止因倍
[017-18b]
 食暴傷而患者宜用神麯山查軰消耗之否則當慎
 也東垣曰脾胃之氣壯則多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饑
 若脾氣虚弱不能腐化者宜培補之若脾胃虚寒者
 宜温飬之若命門火衰者宜温補之大凡食積痞塊
 證為有形所謂邪氣盛則實真氣奪則虚惟當飬正
 則邪積自除矣雖云堅者削之客者除之若胃氣未
 虚元氣尚實乃可用也或病久虚羸或元氣素弱者
 亦當固夲為主而佐以消導不然反致痞滿不食而
[017-19a]
 益其病矣又曰若傷性熱之物者用二陳加黄連山
 查傷濕麵之物者用二陳加神麯麥芽傷米食用六
 君加榖蘖傷麵食者用六君加麥芽傷肉食者用六
 君加山查傷魚腥者用六君加陳皮傷黍角炊飯者
 用六君倍加神麯若物已消而瀉未愈者此脾胃受
 傷也宜用六君子若飲食減少食而難化者屬脾胃
 虚寒也加炮薑术香肉果不應加五味吴茱茰補骨
 脂脾腎虚寒者湏服八味丸否則多患脾虚中滿之
[017-19b]
 證其神麯麦芽雖助戊土以腐熟水榖然麦芽一味
 余甞以治婦人䘮子乳房脹痛欲成癰者用一二两
 炒熟煎服即消其破血㪚氣可知矣丹溪云麥芽消
 腎婦人良方云神麯善下胎皆剋伐之功多而補益
 之功少亦不宜輕用○今有能食難化而食後反飽
 者乃脾氣虚弱不能腐化水榖也若服清胃平胃等
 劑或加熱渇嘔吐或腹脹泄瀉等證者乃是脾胃復
 傷急用六君子加芍藥木香炮薑補之亦有屬脾氣
[017-20a]
 鬰結者當解鬰健脾若用清涼降火以致中氣虚痞
 而不食或食而反出又以為噎膈用行氣化痰者必
 致不救也
   飲食論列方
排氣飲新和六/     和胃飲新和五/
大和中飲新和七/    神香㪚新和二/十
抑扶煎新熱十/一     二陳湯和一/
小和中飲新和八/    平胃㪚和十七/
[017-20b]
飬中煎新熱四/     大健脾丸和八五/
理隂煎新熱三/     理中湯熱一/
四君子湯補一/     五苓㪚和一八/二
胃苓湯和百/九十      五君子煎新熱六/
歸脾湯補三三/     温胃飲新熱五/
六君子湯補五/     右歸飲新補三/
右歸丸新補五/     五味異功㪚補四/
胃關煎新熱九/     一隂煎新補八/
[017-21a]
補中益氣湯補三/一    二隂煎新補十/
四隂煎新補十/二     四味囘陽飲新熱/一
五德丸新熱/十八      九炁丹新熱二/三
八味地黄丸補一/二二    徙薪飲新寒四/
清化飲新因十/三     芍藥枳术丸新和/十六
枳术丸和七九/     赤金豆新攻二/
葛花解酲湯和一/四    神祐丸攻四八/
備急丸攻五二/     黄芩芍藥湯寒百九/
[017-21b]
木香人參枳术丸和八/二
   論外備用方
人參㪚和一二六/虚寒    啟脾丸和八六滯/温胃行
飬胃進食丸和八/九    茯苓飲和九三食/調胃進
法製陳皮和七十/    化滯調中湯和五九/行滯
健脾㪚和六三胃/温中和    大正氣㪚和二四/煖胃
加味二陳湯和三/食鬰    和中丸和八八/開胃
消食丸和九十/行滯     藿香正氣㪚和二十/寒滯
[017-22a]
麯术丸和二百一/化食    加味枳术丸和八/三
龍腦鷄蘓丸和三七二/酒毒  甘露湯熱七四食/和胃進
強中湯熱九三脾/生冷傷    參术健脾湯和六四/行滯
温胃化痰丸熱九九/寒痰   理中化痰丸熱九/虚痰
丁香茯苓湯熱六四食/温胃進  八味理中丸熱七/
  脾胃
   經義
靈蘭秘典論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017-22b]
營衛生㑹篇曰人受氣於榖榖入於胃以𫝊於肺五臟
 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脉中衛
 在脉外
熱論曰陽眀者十二經脉之長也
經脉别論曰食氣入胃㪚精於肝詳前飲/食門
六節藏象論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詳前飲/食門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夲營之居也名
 曰氣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
[017-23a]
 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隂之類通於土氣凡十
 一臟皆取決於膽也
五味篇曰榖始入於胃其精㣲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
 溉五臟别出兩行營衛之道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
 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
 入天地之精氣其大數常出三入一故榖不入半日
 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決氣篇帝曰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脉余意以為一氣
[017-23b]
 耳今乃辨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両神相
 摶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何謂氣岐伯曰上焦
 開發宣五榖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
 何謂津岐伯曰腠理發泄汗出溱溱是謂津何謂液
 岐伯曰榖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洩澤補益
 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耴
 汁變化而赤是謂血何謂脉岐伯曰壅遏營氣令無
 所避是謂脉黄帝曰六氣者有餘不足氣之多少腦
[017-24a]
 髓之虚實血脉之清濁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脱者耳
 聾氣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脱者骨
 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痠耳數鳴血脱者色白
 夭然不澤其脉空虚此其候也帝曰六氣者貴賤何
 如岐伯曰六氣者各有部主也其貴賤善惡可為常
 主然五榖與胃為大海也
邪客篇曰五榖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
 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脉而行呼吸焉
[017-24b]
 ○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脉化以為血以營四末
 内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衛氣者出其悍氣之
 慓疾而先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
平人絶榖篇曰平人胃滿則腸虚腸滿則胃虚更實更
 虚故氣得上下五臟安定血氣和則精神乃居故神
 者水榖之精氣也
動輸篇曰胃為五臟六腑之海其精氣上注於肺肺氣
 従太隂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來故人一呼脉再動
[017-25a]
 一吸脉亦再動呼吸不已故動而不止
五臟别論帝曰氣口何以獨為五臟主岐伯曰胃者水
 榖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飬五臟
 氣氣口亦太隂也是以五臟六氣之氣味皆出於胃
 而變見於氣口故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
 鼻為之不利也
平人氣象論曰平人之常氣禀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
 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人以水榖為夲故人絶
[017-25b]
 水榖則死脉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
 脉不得胃氣也所謂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
 ○胃之大絡名曰虚里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
 應衣脉宗氣也盛喘數絶者則病在中結而横有積
 矣絶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
玉機真藏論曰五臟者皆禀氣於胃胃者五臟之夲也
 藏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隂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
 太隂也故五臟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隂也故
[017-26a]
 邪氣勝者精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
 於手太隂故真藏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藏也故曰
 死○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溉四傍者也善者不可
 得見惡者可見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
 如鳥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四肢不
 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脉弱以滑
 是有胃氣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
 脉實以堅謂之益甚脉逆四時為不可治必察四難
[017-26b]
 而眀告之
隂陽别論曰所謂隂者真藏也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
 别於陽者知病䖏也别於隂者知死生之期
生氣通天論曰隂之所生夲在五味隂之五宫傷在五
 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絶味過於鹹大
 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黒腎氣
 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脉
 沮㢮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
[017-27a]
 腠理以宻如是則氣骨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陽眀脉解篇帝曰足陽明之脉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
 愒然而驚何也岐伯曰陽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
 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陽明主肉其脉血氣盛邪
 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
 臟則死連經則生○帝曰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髙而
 歌或至不食數日踰垣上屋所上之䖏皆非其素所
[017-27b]
 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諸陽之夲也陽
 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髙也熱盛於身故棄衣而走
 也其妄言罵詈不避親䟽而歌者陽盛則使人妄言
 罵詈不避親䟽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太隂陽眀論帝曰太陽陽明為表裏脾胃脉也生病而
 異者何也岐伯曰隂陽異位更虚更實更逆更従或
 従内或従外所従不同故病異名也帝曰願聞其異
 狀也岐伯曰陽者天氣也主外隂者地氣也主内故
[017-28a]
 陽道實隂道虚故犯賊風虚邪者陽受之飲食不節
 起居不時者隂受之陽受之則入六腑隂受之則入
 五臟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入五臟則䐜
 滿閉塞下為飱泄久為腸澼故喉主天氣咽為地氣
 故陽受風氣隂受濕氣故隂氣従足上行至頭而下
 行循臂至指端陽氣従手上行至頭而下行至足故
 曰陽病者上行極而下隂病者下行極而上故傷於
 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帝曰脾病而
[017-28b]
 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氣於胃而不得至
 經必因於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
 四肢不得禀水榖氣氣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
 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帝曰脾與胃以膜相連耳
 而能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隂者三隂也
 其脉貫胃屬脾絡嗌故太隂為之行氣於三隂陽明
 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為之行氣於三陽臟腑
 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故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
[017-29a]
 得禀水榖氣日益以衰隂道不利筋骨肌肉無氣以
 生故不用焉
藏氣法時論曰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
 脚下痛虚則腹滿腸鳴飱泄食不化取其經太隂陽
 明少隂血者○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病在脾愈於
 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温食
 飽食濕地濡衣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苦瀉之甘補
 之
[017-29b]
五邪篇曰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隂氣不足
 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隂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
 隂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三里
水熱穴論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従其
 類也
夲病論曰飲食勞倦即傷脾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有所擊仆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
 傷脾
[017-30a]
病能論曰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
 行故胃脘為癰也
經水篇曰足陽明五臟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氣盛
 熱壯刺此者不深弗㪚不留不瀉也
痿論帝曰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岐伯曰陽明者
 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衝脉者經脉之海也主滲灌谿谷與陽明合於宗筋
 隂陽總宗筋之㑹㑹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故屬於
[017-30b]
 帶脉而絡於督脉故陽明虚則宗筋縦帶脉不引故
 足痿不用也
夲輸篇曰下三里三寸為巨虚上亷復下上亷三寸為
 巨虚下亷也大腸屬上小腸屬下足陽明胃脉也太
 腸小腸皆屬於胃是足陽明也
玉版篇曰人之所受氣者榖也榖之所注者胃也胃者
 水榖氣血之海也海之所行雲氣者天下也胃之所
 出氣血者經隧也經隧者五臓六腑之大絡也迎而
[017-31a]
 奪之而已矣
   論脾胃
脾胃為水榖之海得後天之氣也何也盖人之始生本
 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榖之飬非精血無以
 立形體之基非水榖無以成形體之壯精血之司在
 命門水榖之司在脾胃故命門得先天之氣脾胃得
 後天之氣也是以水榖之海夲頼先天為之主而精
 血之海又必頼後天為之資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
[017-31b]
 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後天培飬之力則補天之功亦
 可居其強半此脾胃之氣所關於人生者不小且先
 天如朝庭後天如司道執政在先天布政在後天故
 人自有生以後無非後天為之用而形色動定一無
 胃氣之不可故經曰平人之常氣禀於胃胃者平人
 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又曰人以水榖為
 夲人絶水榖則死脉無胃氣亦死正以人之水榖即
 土氣也萬物無土皆不可故土居五行之中而王於
[017-32a]
 四季即此義也由此推之則凡胃氣之關於人者無
 所不至即臟腑聲色脉候形體無不皆有胃氣胃氣
 若失便是凶候如五臟胃氣之病則凡氣短氣奪而
 聲啞喘急者此肺之胃敗也神魂失守昏昧日甚而
 畏寒異常者此心之胃敗也躁擾煩劇嚢縮痙強而
 恐懼無已者此肝膽之胃敗也脹滿不能運飲食不
 能入肉脱痰壅而服藥不應者此脾之胃敗也關門
 不能禁水泉不能化熱蒸不能退骨痛之極不能解
[017-32b]
 者此腎之胃敗也又如五色之有胃氣者無論青紅
 黒白皆宜兼蒼黄眀潤若色赤如赭或如衃血色青
 如藍或如草滋色白如鹽或如枯骨色黄如枳實或
 如黄土色黒如炲或如地蒼而加之沉晦是皆五色
 之胃敗也又如五色之有胃氣者經曰脉弱以滑是
 有胃氣脉實以堅謂之益甚脉逆四時為不可治故
 無論浮沉遲數皆宜兼見緩滑方是脉中之胃氣若
 見但弦但鉤但毛但石但代或弦摶之極而全無和
[017-33a]
 氣或㣲𣺌之極而全無神氣總云真臟之見是皆五
 脉之胃敗也不獨此也即如情性氣質亦無不關於
 胃氣盖土性厚重而輕薄者少胃氣土色蒼固而夭
 嫩者少胃氣是可知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飬生
 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衰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
 飬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而凡脾胃受傷之處所不
 可不察也盖脾胃之傷於外者惟勞倦最能傷脾脾
 傷則表裏相通而胃受其困者為甚脾胃之傷於内
[017-33b]
 者惟思憂忿怒最為傷心心傷則母子相關而化源
 隔絶者為甚此脾胃之傷於勞倦情志者較之飲食
 寒暑為更多也故經曰二陽之病𤼵心脾有不得隠
 曲女子不月其𫝊為風消其𫝊為息賁者死不治再
 此之外則脾胃屬土惟火能生故其夲性則常惡寒
 喜煖使非真有邪火則寒涼之物最宜慎用實所以
 防其㣲也若待受傷救之能無晚乎此脾胃之傷於
 寒涼生冷者又飲食嗜好之最易最多者也故昔有
[017-34a]
 栁公度者善於攝生或問其致夀之術則曰我無他
 也但不以氣海熟生物煖冷物亦不以元氣佐喜怒
 耳此得善飬脾胃之道所以便能致夀故凡欲察病
 者必須先察胃氣凡欲治病者必須當看胃氣胃氣
 無損諸可無慮奈何今之醫家習矣不察初不知元
 氣胃氣為何物動輒止知攻病開口便云有火以致
 敗人胃氣絶人榖氣者不可勝紀殊不知病之與命
 孰為輕重正之與邪孰為緩急矧此中的確之用孰
[017-34b]
 者宜先孰者宜後自有標夲一定之理原非可以意
 凑猜摸者也世有庸流毎借竊一二成語東扯西拽
 以似為是偏執惑亂欺人誤人倘不幸遇之而不能
 燭其真偽其亦命之使然乎悲夫悲夫
   論東垣脾胃論
人以水榖為夲故脾胃為飬生之夲惟東垣獨知其義
 𤼵為脾胃論曰厯觀内經諸篇而叅考之則元氣之
 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後能滋飬元氣若胃
[017-35a]
 氣之夲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論既傷而元氣亦不
 能充此諸病之所由生也因引内經之義如生氣通
 天論曰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
 有賊邪弗能害也陽氣者煩勞則張故蒼天之氣貴
 清淨陽氣惡煩勞此病従脾胃生者一也又引五常
 政大論曰隂精所奉其人夀陽精所降其人夭隂精
 所奉謂脾胃既和榖氣上升春夏令行故其人夀陽
 精所降謂脾胃不和榖氣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夭
[017-35b]
 此病従脾胃生者二也又引六節藏象論曰脾胃大
 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夲營之居也此至隂之
 類通於土氣凡十一藏者皆耴決於膽也夫膽者少
 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餘藏
 従之膽氣不升則飱泄腸澼不一而起此病従脾胃
 生者三也又引夲論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
 味此之謂氣者上焦開𤼵宣五榖味熏膚充身澤毛
 若霧露之溉是謂氣氣或乖錯人何以生此病従脾
[017-36a]
 胃生者四也夫内傷脾胃乃傷其氣外感風寒乃傷
 其形傷其外為有餘有餘者瀉之傷其内為不足不
 足者補之内傷不足之病苟誤認作外感有餘之病
 而反瀉之則虚其虚也實實虚虚如此死者醫殺之
 耳然則柰何惟當以辛甘温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
 甘寒以瀉其火則愈矣經曰勞者温之損者温之又
 曰温能除大熱大忌苦寒之藥諸如此論皆東垣獨
 得之見也兹察其所謂蒼天貴清淨陽氣惡煩勞者
[017-36b]
 此指勞倦之為病也所謂收藏令行故其人夭者此
 指隂盛陽衰之為病也所謂春氣升則萬物安者此
 指降則無生之為病也所謂氣或乖錯人何以生者
 此指陽氣受傷之為病也東垣此言其垂恵後世開
 導末學之功誠非小矣獨怪其前論中又有矛盾之
 談如曰飲食失節寒温不適脾胃乃傷此固喜怒憂
 恐損耗元氣資助心火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者
 下焦包絡之火元氣之賊也火與元氣不两立火勝
[017-37a]
 則乘其土位此所以為病若此數語則大見矛盾矣
 苐觀其前四條則總慮陽氣之受傷也故曰大忌苦
 寒之藥此一節又云火勝之為病更當何法以治之
 且所云喜怒憂恐損傷元氣資助心火火勝則乘其
 土位此何説也夫元氣既損多見生陽日縮神氣日
 消何以反助心火脾胃屬土得火則生何謂火勝則
 乗其土位且人之元氣夲貴清和寒固能病熱亦能
 病然熱傷元氣而因勞動火者固常有之此自不得
[017-37b]
 不得清補若因勞犯寒而寒傷脾胃者尤酷尤甚此
 可概言為火乎苐熱證顯而寒證隠故熱證易見而
 寒證不之覺也真熱證猶易辨而假熱證尤不易辨
 也矧元氣屬陽火其類也而熱為同氣邪猶可制隂
 為陽賊寒其仇也而生機被伐無不速亾故經云少
 火生氣未聞少寒生氣也又云避風如避箭未聞避
 熱如避箭也由此觀之則何不曰寒與元氣不两立
 而反云火與元氣不两立乎兹舉火字特以為言致
[017-38a]
 令後生之妄言火者反盡&KR0111東垣前四條之格言而
 單執不两立之説用為治火之成案是東垣戒之而
 反以誨之此其白璧之瑕余實不能不為東垣惜也
 及再考東垣之方如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黄茋
 人參湯清暑益氣湯等方每用升柴此即其培飬春
 生之意而每用芩連亦即其制㐲火邪之意苐以二
 三分之芩連固未必即敗陽氣而以五七分之參术
 果即能斡旋元氣乎用是思及仲景見其立方之則
[017-38b]
 用味不過三四品用數毎至二三两且人之氣血夲
 大同疾病多相類而仲景之方大而簡東垣之方小
 而襍何其懸絶一至如此此其中要必有至道存焉
 賔以後學固不敢直判其孰是孰非而私心嚮往則
 不能不霄壌於其間也○一脾胃三方有論在前飲
 食門
   論治脾胃
脾胃有病自宜治脾然脾為土臟灌溉四傍是以五臟
[017-39a]
 中皆有脾氣而脾胃中亦皆有五臟之氣此其互為
 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者在焉故善治脾者能調五
 臟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進胃強即所
 以安五臟也今人止知參苓枳术麯查麥芽神麯厚
 朴之類乃為脾胃之藥而不知風寒濕熱皆能犯脾
 飲食勞倦皆能傷脾如風邪勝者宜㪚之則麻黄桂
 枝柴胡乾葛之類皆是也寒邪勝者宜温之則桂附
 亁薑丁香茱茰之類皆是也熱邪勝者宜寒之則芩
[017-39b]
 連知柏梔子石膏之類皆是也濕邪勝者宜燥之則
 蒼术白术半夏猪苓之類皆是也飲食停積者宜行
 之則三稜蓬术大黄芒硝之類皆是也勞倦内傷者
 宜補之則人參黄茋白术杜仲之屬皆是也然臟腑
 雖分十一而同有隂陽同此血氣矧太隂常多血少
 氣陽明常多血多氣使此中之血瘀則承氣抵當之
 類總屬脾胃之藥使此中之血虚則四物五物理隂
 五福之類又孰非脾胃之藥乎再若五臟之邪皆通
[017-40a]
 脾胃如肝邪之犯脾者肝脾俱實單平肝氣可也肝
 強脾弱舍肝而救脾可也心邪之犯脾者心火熾盛
 清火可也心火不足補火以生脾可也肺邪之犯脾
 者肺氣壅塞當泄肺以蘓脾之滯肺氣不足當補肺
 以防脾之虚腎邪之犯脾者脾虚則水能反尅救脾
 為主腎虚則啟閉無權壯腎為先至若胃司受納脾
 主運化若能納而不化此脾虚之兆易見若既不能
 納又不能運此脾胃之氣俱已大虧即速用十全大
[017-40b]
 補六味囘陽等劑尤恐不及而尚欲以查苓枳术之
 類冀為脾胃之永頼乎是以脾胃受傷但使能去傷
 脾者即俱是脾胃之藥此中理奥機圓姑舉此以
 見其㮣而随宜應變誠有非言能盡悉者且諸藥入
 口必先入胃而後行及諸經若妄用相妨相碍等物
 亦豈有既入其腑能不先犯脾胃而竟走他臟者乎
 倘不眀此理而徒執一二成方曰此可攻邪此可健
 胃則其胸次可知矣
[017-41a]
   述古共三/條
徐東臯曰百凡治病胃氣實者攻之則去而疾恒易愈
 胃氣虚者攻之不去盖以夲虚攻之則胃氣益弱反
 不能行其藥力而病所以自如也非藥不能去病亦
 以主氣不行藥力故也若峻攻之則元氣傷而病益
 甚若不知機攻盡元氣則死矣如虚熱者服寒涼之
 藥而熱反甚何也經曰服寒而反熱者奈何岐伯曰
 治其王氣是以反也若胃氣不虚雖有病者不攻自
[017-41b]
 愈故中醫用藥亦常效焉觀夫藜藿野人之病嘗不
 藥自愈可知矣故曰治病不察脾胃之虚實不足以
 為太醫
又曰漢張仲景著傷寒論専以外傷為法其中頋盻脾
 胃元氣之秘世醫鮮有知之者觀其少陽證小柴胡
 湯用人參則防邪氣之入三隂或恐脾胃稍虚邪乘
 而入必用人參甘草固脾胃以充元氣是外傷未嘗
 &KR0111内因也至於陽毒升麻湯人參敗毒㪚化斑湯黄
[017-42a]
 連湯白通湯理中湯炙甘草湯橘皮湯五味子湯括
 蒌根湯建中等湯未□不用參茋以治外感可見仲
 景公之立方神化莫測或者只以外傷是其所長而
 内傷非所知也此誠不知公者也何今世之醫不識
 元氣之㫖惟見王綸襍著戒用人參之謬説執泥不
 移樂用苦寒攻病之標致誤蒼生死於非命抑何限
 耶間有病家疑信相半两勿之従亦但不速其死耳
 直以因循俟其元氣自盡終莫之救而致斃者可謂
[017-42b]
 知乎况斯世斯時人物劇繁禀氣益薄兼之勞役名
 利之塲其至蹈水火而不知恤躭酒色以竭其真不
 謂内傷元氣吾弗信也觀其襍病稍用攻擊而脾胃
 遂傷甚則絶榖而死者皆可類推矣
   脾胃論列方
理中湯熱一/      理隂煎新熱三/
十全大補湯補二/十    四物湯補八/
五福飲新補六/     建中等湯補二二/後
[017-43a]
白通湯熱一/四六      五物煎新因三/
括蒌根湯㪚百/七     化斑湯寒三/
橘皮湯和二九/八     六味囘陽飲新熱/二
黄連湯寒百三/     炙甘草湯熱四四/
人參敗毒㪚㪚三/六    抵當湯攻三七/
五味子湯補五八/    陽毒升麻湯㪚百/六
承氣湯攻一/      小柴胡湯㪚十九/
   論外備用方
[017-43b]
歸脾湯補三三/     二陳湯和一/
五味異功㪚補四/    煨腎丸補一四八/能消榖
平胃㪚和十七/     加味四君子湯補二/
胃苓湯和百九/十     四君子湯補一/
加味枳术丸和八/三    啟脾丸和八六/行滯
六君子湯補五/     飬胃進食丸和八九/
人參㪚和二百六十/虚寒   大健脾丸和八五/
藿香正氣㪚和二十/寒滯   安脾㪚熱六八化/虚寒不
[017-44a]
 大七香丸和一三一/氣寒  丁香茯苓湯熱六四滯/温胃行
 九寳丹熱一四四/温理脾胃   大半夏湯和十/痰飲
 藿香安胃㪚熱七二滯/脾虚氣 大和餅小九/
 參苓白术㪚補五/五   木香人參枳术丸和八/二
 和中丸和八八/温脾胃    參术健脾丸和六四/虚滯
 八味湯熱一四二/虚寒氣滯   温胃湯熱十二中/煖胃和
  眩運
   經義
[017-44b]
口問篇曰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
 苦傾目為之眩
衛氣篇曰下虚則厥下盛則熱上虚則眩上盛則熱痛
海論曰髄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髄海不足則
 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五臟生成篇曰狥䝉招尤目𡨕耳聾下實上虚過在足
 少陽厥隂甚則入肝
脉要精㣲論曰浮而㪚者為眴仆
[017-45a]
決氣篇曰精脱者耳聾氣脱者目不眀
厥論曰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𤼵為眴仆
經脉篇曰督脉實則脊強虚則頭重髙摇之○五隂氣
 俱絶則目系轉轉則目運目運者為志先死志先死
 則逺一日半死矣
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太陽司天民病
 善悲時眩仆○太陽之復頭痛善悲時眩仆食減
氣交變大論曰嵗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飱
[017-45b]
 泄食減甚則忽忽善怒眩冐顚疾
六元正紀大論曰木鬰之𤼵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
 善暴僵仆
   論證共四/條
眩運一證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過十中一
 二耳原其所由則有勞倦過度而運者有饑飽失時
 而運者有嘔吐傷上而運者有泄瀉傷下而運者有
 大汗亾陽而運者有眩目驚心而運者有焦思不釋
[017-46a]
 而運者有被毆被辱氣奪而運者有悲哀痛椘大呌
 大呼而運者此皆傷其陽中之陽也又有吐血衂血
 便血而運者有癰膿大潰而運者有金石被傷失血
 痛極而運者有男子縦慾氣随精去而運者有婦女
 崩淋産後去血而運者此皆傷其隂中之陽也再若
 大醉之後濕熱相乘而運者傷其隂也有大怒之後
 木肆其強而運者傷其氣也有痰飲留中治節不行
 而運者脾之弱也此亦有餘中之不足也至若年老
[017-46b]
 精衰勞倦日積而忽患不眠忽苦眩運者此營衛两
 虚之致然也由此察之虚實可辨矣即如内經之言
 亦無非言虚而何後世諸家毎多各逞臆説其於病
 情經義果相合否指南若此後學能無誤乎因摘其
 尤者悉之如左
一河間之論眩運獨取至真要大論一句曰諸風掉眩
 皆屬肝木風主動故也所謂風氣甚而頭目眩運者
 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風火皆
[017-47a]
 屬陽陽主乎動两動相摶則為之旋轉故火夲動也
 㷔得風則自然旋轉也此釋風木之義固然似矣
 然不知至真要論之言乃言運氣臟氣所屬之理非
 所以悉眩運之病情也必若口問篇衛氣篇決氣篇
 經脉篇海論篇義方為最切最近之論何河間一無
 引證而獨言風火二字以該眩運一證豈無失乎○
 又若丹溪之論眩運曰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動
 其痰也此證屬痰者多盖無痰不能作眩雖因風者
[017-47b]
 亦必有痰挟氣虚者亦宜治痰為主兼用補氣降火
 之藥若據此論則凡屬眩運無非痰證也何軒岐之
 言絶然不及痰飲而但曰上氣不足頭為之苦傾目
 為之眩曰上虚則眩曰督脉虚則頭重髙搖之曰髄
 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而眩冐凡此者豈皆痰證耶又
 若余前章所列諸證無非眩運之由此豈皆痰證耶
 故在丹溪則曰無痰不能作眩當以治痰為主而兼
 用他藥余則曰無虚不能作眩當以治虚為主而酌
[017-48a]
 兼其標孰是孰非余不能必姑引經義以表其大意
 如此尚俟眀者正之
一頭痛之病上實證也頭眩之病上虚證也故内經分
 别甚明曰頭痛顚疾上實下虚又曰上實下虚為厥
 巔疾此以邪氣在上所以為痛故曰上實也至若眩
 運之病則曰上氣不足又曰上虚則眩未聞言上之
 實也而後世諸家如嚴用和楊仁齋軰有曰結而為
 飲随氣上逆者有曰疲勞過度下虚上實者有曰腎
[017-48b]
 家不能納氣使諸家氣逆奔而上者即如朱丹溪亦
 曰痰在上火在下凡此皆言上實也何與内經相反
 若此噫此實後人之不眀耳夫眩運之證或為頭重
 或為眼黒或為腦髄旋轉不可以動求其言實之由
 不過為頭重者為上實而不知頭夲不重於往日而
 惟不勝其重者乃甚於往日耳上力不勝陽之虚也
 豈上實乎又何氣不歸元及諸氣逆奔之有盖上實
 者宜降宜抑上虚者最不宜再伐生氣此上實上虚
[017-49a]
 之㫖有不可不辨而誤則害矣
一頭眩有大小之異總頭眩也於此察之可得虚實之
 情矣何以言之如今人之氣禀薄弱者無論少壯或
 於勞倦或於酒色之後每忽有耳鳴如磬或頭眩眼
 黒倐頃而止者乃人所常有之事至於中年之外多
 見眩仆卒倒等證亦人所常有之事但忽運而忽止
 者人皆謂之頭運眼花卒倒而不醒者人必謂之中
 風中痰不知忽止者以氣血未敗故旋見而旋止即
[017-49b]
 小中風也卒倒而甚者以根夲既虧故遽病而難復
 即大頭眩也且必見於中年之外而較之少壯益又
 可知於此察之則其是風非風是痰非痰而虚實従
 可悟矣何今人不識病機但見眩仆不語等證無不
 謂之風痰而非消即㪚吾恐㡬㣲之氣有不堪再加
 剷削矣深可悲也
   論治共三/條
一頭眩雖屬上虚然不能無渉於下盖上虚者陽中之
[017-50a]
 陽虚也下虚者隂中之陽虚也陽中之陽虚者宜治
 其氣如四君子湯五君子煎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如
 兼嘔吐者宜聖术煎大加人參之類是也○隂中之
 陽虚者宜補其精如五福飲七福飲左歸飲右歸飲
 四物湯之類是也○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
 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虚者猶當以兼補氣血為最如
 大補元煎十全大補湯及諸補隂補陽等劑俱當酌
 宜用之
[017-50b]
一眩運證凡有如前論首條所載病源者當各因其證
 求而治之其或有火者宜兼清火有痰者宜兼清痰
 有氣者宜兼順氣亦在乎因機應變然無不當以治
 虚為先而兼治為佐也
一古法之治眩運亦有當察者丹溪曰濕痰者多宜二
 陳湯火者加酒芩挟氣虚者相火也治痰為先挟氣
 藥降火如東垣半夏白术天麻湯之類○眩運不可
 當者以大黄酒炒為末茶湯調下○火動其痰用二
[017-51a]
 陳加黄芩蒼木羌活㪚風行濕附録曰有早起眩運
 須㬰自定日以為常者正元㪚下黒錫丹○傷濕頭
 運腎着湯加川芎名除濕湯○有痰者青州白丸子
 愚謂古法之治眩運如半夏白术天麻湯治脾痰也
 二陳湯加黄芩治熱痰也青州白丸子治風痰寒痰
 也腎着湯治濕痰也此外如大黄末之治眩運不可
 當惟痰火上壅者宜之黒錫丹之重墜惟氣實於上
 者宜之苐恐眩運一證實痰實火者無㡬而亦非上
[017-51b]
 盛之病此古方之有宜否用者不可不審
   述古
劉宗厚云眩暈一證人皆稱為上實下虚所致而不眀
 言其所以然之故盖所謂虚者血與氣也所謂實者
 痰涎風火也原病之由有氣虚者乃清氣不能上升
 或汗多亾陽而致當升陽補氣有血虚者乃因亾血
 過多陽無所附而然當益隂補血此皆不足之證也
 有因痰涎鬰遏者宜開痰導鬰重則吐下有因風火
[017-52a]
 所動者宜清上降火若因外感而得者此皆有餘之
 證也世有所謂氣不歸元而用丹藥鎮墜沉香降氣
 之法葢香竄㪚氣丹藥助火其不歸之氣豈能因此
 而復耶内經所謂治病必求其夲氣之不歸求其夲
 而用藥則善矣
   吐法新按
先君夀峰公少壯時頗好飲因致酒病自四旬之外遂
 絶戒不飲後至七旬因除夜之樂飲一小杯而次早
[017-52b]
 眩暈不能起先君素善吐法有記在痰飲門因吐去
 清痰而眩運頓愈原其所由則一杯之酒何遽為痰
 不過以惡酒之臟而忽被酒氣則真隂清氣為之淆
 亂而然吐去痰飲酒氣可除吐能升氣清陽可復此
 非治痰而實以治亂耳故志此以見其義
   眩暈論列方
五福飲新補六/     七福飲新補七/
四君子湯補一/     四物湯補八/
[017-53a]
左歸飲新補二/     五君子煎新熱六/
腎着湯熱百三/十     右歸飲新補三/
十全大補湯補二/十    二陳湯和一/
歸脾湯補三三/     補中益氣湯補三/一
正元㪚熱五二/     聖术煎新熱二/五
大補元煎新補/一     青州白丸子和百/十二
黒錫丹熱百九/十     半夏白术天麻湯和十/五
   論外備用方
[017-53b]
參附湯補三八/     术附湯補四二/
益氣補腎湯補百四/氣虚   玉液湯和九六/痰暈
袪痰丸和百三/風痰     苓桂术甘湯和三六/虚痰運
飬正丹熱一八九/痰涎上盛    芎术湯熱五十暈/寒濕眩
 
 
 
 景岳全書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