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94 格物通-明-湛若水 (master)


[082-1a]
欽定四庫全書
 格物通卷八十二    明 湛若水 撰
   屯田上受閒田水利附/
國語周語虢文公曰民之大事在農上帝之粢盛於是
乎出民之蕃庶於是乎生事之供給於是乎在和協輯
睦於是乎興財用蕃殖於是乎始敦厖純固於是乎成
 臣若水通曰文公虢仲之後為王卿士粢盛黍稷也
 即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蕃庶生育冨庶也供給
[082-1b]
 備祀戎之用者也和協輯睦謂交隣合衆也蕃殖謂
 積蓄也敦厖純固謂俗厚民安也數者皆取給於農
 農用不興百事廢矣故為人君者能因虢文公之言
 而有悟焉則知重農力本而天下國家之財用備矣
虢文公曰隂陽分布震雷出滯土不備墾辟在司寇乃
命其旅曰徇農師一之農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
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師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王
則大徇
[082-2a]
 臣若水通曰旅衆也徇行也滯猶蟄也辟刑也司寇
 刑官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者言其行之先後也
 大徇者帥公卿大夫以徇行農事也夫自天子公卿
 皆農籍躬行以先天下之農所以教民力本也周以
 闕/農事而興文公之言其有所受之矣治天下者其
 毋以民事為緩也哉
魯語仲尼曰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砥其逺邇賦里以
入而量其有無
[082-2b]
 臣若水通曰制土制其肥磽以為差也籍田謂税也
 砥平也平逺邇因其道里以為之差而使之平也里
 廛也以入計其利入多少而量其財業有無以為差
 也夫先王體國經野田賦有常載之周官若康子以
 井出賦是以一井之田出十六井之賦民有不堪矣
 仲尼不荅冉有之問而私語先王之典豈非欲其聞
 之而止也歟為民主者其尚亦思之哉
漢武帝征和四年六月桑𢎞羊與丞相御史奏言輪臺
[082-3a]
東有溉田五十頃以上可遣屯田卒置校尉三人分䕶
益種五穀張掖酒泉遣騎假司馬為斥候募民壯健敢
徙者詣田所益墾溉田稍築列亭連城而西以威西國
輔烏孫
 臣若水通曰屯田之事所謂一舉而三善集焉者也
 足食足兵而民信矣桑𢎞羊計利之臣也其論輪䑓
 屯田一事司國計者有取焉語曰君子不以人廢言
 後之人君其尚采之哉
[082-3b]
宣帝神爵元年七月趙充國上屯田奏曰計度臨羌東
至浩亹羌虜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墾可二千頃以上其
間郵亭多壞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六萬餘枚在水
次臣願罷騎兵留步兵萬二百八十一人分屯要害處
氷解漕下繕郵亭浚溝渠治隍陿以西造橋七十所令
可至鮮水左右田事出賦人二十畮至四月草生發郡
騎及屬國胡騎各千就草為田者遊兵以充入金城郡
益積蓄省大費今大司農所轉榖至者足支萬人一嵗
[082-4a]
食謹上田處及器用簿
 臣若水通曰趙充國興金城之師自急近功者觀之
 非不可以嵗月下而彼獨持以經久之計者何哉蓋
 固根本而不輕用乎技擊務全勝而不徒恃乎兵力
 所謂逸以待勞者也卒之兵食俱足虜不敢窺而乃
 振旅凱旋此固丈人之師也留田之疏至今流傳度
 越漢家諸將之上矣老成謀國者宜取法焉
漢光武建武十一年朝臣議欲棄金城破羌之西馬援
[082-4b]
上言不可棄帝從之民歸者三千餘口援為置長吏繕
城郭起塢堠開溝洫勸以農桑郡中樂業又招撫塞外
氐羌皆來附降
 臣若水通曰金城破羌之西朝臣皆欲棄之矣然唇
 齒之勢繫焉馬援獨弗棄又從而經理其務勸課其
 業使民既内安而夷亦外附則所以脫邊境於左袵
 為西邊之藩籬者援之功也後之司閫計者能法援
 之計焉夷夏其寧一矣
[082-5a]
漢和帝永元十四年春安定降羌燒何種反郡兵擊滅
之曹鳳上言宜及此時廣設屯田殖榖富邊國家可以
無西顧之憂帝從之拜鳳為金城西部都尉屯龍耆後
增屯田列屯夾河合三十四部
 臣若水通曰降羌之所以背服不常者以其恃有大
 小榆谷土地肥美也曹鳳廣設屯田之議誠可以絶
 窺欲之源省委輸之役其利於國家大矣然而三十
 四部之功垂立而諸羌復叛非其謀之罪也此又不
[082-5b]
 可以成敗論焉
漢順帝永建五年夏帝以伊吾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
奴資之以為鈔暴三月辛亥復令開設屯田如永元時

 臣若水通曰邊地可田而棄之外夷誠所謂賫糧以
 資盗矣順帝遵永元故事令復屯田則鈔暴可絶邊
 儲可實一舉而兩得其為國計之利豈小哉
漢獻帝建安元年羽林監棗祗請建置屯田曹操從之
[082-6a]
以祗為屯田都尉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募民屯田許下
得穀百萬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穀倉廩皆滿
故操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能兼并羣雄
 臣若水通曰曹操屯田之議發之者毛玠定之者棗
 祗成之者任峻也夫以曹操一奸雄耳當亂離之餘
 猶能聴從羣謀收富強之效以成兼併之計使明君
 乗無事之時而圖之以助國計以寛民租則其效之
 所致豈但如操而已哉
[082-6b]
漢後主建興四年吳陸遜以所在少榖表令諸將增廣
農畝吳主報曰甚善今孤父子親受田車中八牛以為
四耦雖未及古人亦欲令與衆均等其勞也
 臣若水通曰增廣農畝遜誠周於謀國矣而吳主遂
 欲親執其勞吳之君臣同心協力此其所以鼎峙於
 江表也
建興十二年四月諸葛亮由斜谷伐魏以前者數出皆
以運糧不繼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為久住之計耕
[082-7a]
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臣若水通曰兵以食而強古者兵農為一無事則耕
 有事則戰自食其力而無轉輸之勞所在有備而無
 匱乏之患則何所往而不成功也諸葛亮伐魏分兵
 屯田則其志豈小小耶噫天不假年而不使天下䝉
 其澤柰之何哉
後主延熙四年魏欲廣田蓄穀於揚豫之間使鄧艾行
陳項以東至壽春艾以為昔太祖破黄巾因為屯田積
[082-7b]
穀許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令淮北二萬
人淮南三萬人且田且守嵗充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
七年間可積十萬之衆五年食也以此乗吳無不克矣
司馬懿善之始開廣漕渠每大興軍旅汎舟而下達於
江淮資食有餘而無水害
 臣若水通曰魏以偏安之國有外敵之患宜其應接
 不給矣乃信用鄧艾屯田淮潁卒之國用有備而大
 功遂成豈非富強之長策乎人君享有天下豈可緩
[082-8a]
 民事而不知所以經理之反視魏人之不若哉
晉武帝泰始五年羊祐鎮襄陽减戍邏之卒以墾田八
百餘頃其始至也軍無百日之糧及其季年乃有十年
之積
 臣若水通曰羊祜與陸抗之邊境相持命使交通抗
 與之亦孚信無疑宜若無所事備矣至其墾田八百
 頃致十年之積其自治何其宻哉内備國用外孚敵
 人以安兩國之民其為邊計可謂萬全者矣宜書之
[082-8b]
 以為後世耕守備邊之法焉
晉武帝太康元年杜預還襄陽引滍溝水以浸田萬餘
頃開楊口通零桂之漕公私賴之
 臣若水通曰甚矣兵食資於農畝農畝資於水利也
 叔敖起芍陂則楚受其惠文翁穿腴口則蜀以富饒
 史起引漳於魏而鄴旁有稻粱之詠鄭國道涇於秦
 而谷口有禾黍之謡今杜預當倥偬多事之日而能
 為此兵農久逺之謀其亦善於經畫者矣
[082-9a]
宋文帝元嘉七年十二月長沙王義欣鎮壽陽壽陽土
荒民散城郭頽敗義欣隨宜經理見芍陂久廢修治堤
防引河水入陂溉田萬餘頃無復旱灾
 臣若水通曰周禮遂人主鄉遂損膏腴之地以為溝
 洫者多於田匠人主都鄙率井田之民以治溝洫者
 多於賦而所以專主乎稻人者以瀦蓄水雖旱不乾
 以防止水雖水不溢此聖人經制之大利湮廢已久
 義欣鎮壽陽而能留心於此可謂知所先務矣
[082-9b]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十二月魏主燾問為政何先時魏
多封禁良田髙允曰臣少賤唯知農事若國家廣田積
穀公私有備則饑饉不足憂矣帝乃命悉除田禁以賦
百姓
 臣若水通曰語云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地生物以養
 民民輸賦以足國上下富足而不治者未之有也若
 封禁良田君專其利也民有不堪則亂亡至矣允之
 對其善矣哉
[082-10a]
齊髙帝建元三年魏薛虎子上表以為國家欲取江東
先湏積穀彭城切惟在鎮之兵不减數萬資糧之絹人
十二疋用度無凖未及代下不免飢寒公私損費今徐
州良田十萬餘頃水陸肥沃清汴通流足以溉灌若以
兵絹市牛可得萬頭興置屯田一嵗之中具給官食半
兵芸殖餘兵屯戍且耕且守不妨捍邊一年之收過於
十倍之絹蹔時之耕足充數載之食於後兵資皆貯公
庫五稔之後榖帛俱溢非直戍卒豐飽亦有吞敵之勢
[082-10b]
魏人從之
 臣若水通曰虎子屯田之疏足食足兵一舉而兩得
 矣茍能行之不替則萬世之利而萬全之計也孝文
 從之亦可謂知大計者哉
齊和帝中興二年東歸以蕭憺為荆州刺史荆州軍旅
之後公私困乏憺勵精為治廣屯田省力役存問兵死
之家供其困乏
 臣若水通曰廣屯田則兵食有所資省力役則屯種
[082-11a]
 無所奪故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當五
 代兵争之日適禍變相尋之時而蕭憺留心於此可
 謂良刺史矣
陳文帝天嘉元年十二月齊置屯田初齊顯祖之末穀
糴踊貴濟南王即位尚書左丞蘇珍芝建議修石鼈等
屯自是淮南軍防足食肅宗即位平州刺史嵇曄建議
開督亢陂置屯田嵗收稻粟數十萬石北境周贍又
於河内置懐義等屯以給河南之費由是稍止轉輸之
[082-11b]

 臣若水通曰齊以興屯田之政其利所濟如此其大
 况今天下之大地有遺利民有遺力擇閒曠之田以
 授天下之兵則兵不必仰給於民民不致轉輸於兵
 國富人足而兵強矣不然東南之財賦有時而竭兵
 亦何所賴耶為經國長久之計者其尚留意於此焉
隋文帝開皇十年五月乙未詔曰魏末喪亂軍人權置
坊府南征北伐居處無定家無完堵地罕苞桑朕甚憫
[082-12a]
之凡是軍人可悉屬州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軍府統
領宜依舊式罷山東河南及北方緣邊之地新置軍府
 臣若水通曰罷新置軍府而驅兵於農開皇之制善
 矣葢喪亂既平兵有無事之夫地有不耕之田故兵
 授恒産以耕之則衣食足矣居則散而為農戰則聚
 而為兵兵農合一古之制也此開皇之治所以為可
 觀也已有國家者豈可少隋之治而以為不足法耶
 
[082-12b]
 
 
 
 
 
 
 
 格物通卷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