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94 格物通-明-湛若水 (master)


[051-1a]
欽定四庫全書
 格物通卷五十一    明 湛若水 撰
   正朝廷上
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臣若水通曰重乾為乾徤之至也九為陽德剛徤居
 五為中正具剛徤中正之徳變化不測有龍之象五
 為君傳履帝位而有天下龍之飛于天所謂大人也
 此心此德人人所共有故興起其秉彞之心天下快
[051-1b]
 覩而願見之以其有中正之徳澤天下而足以為人
 之所賴者也其見之不亦利乎由是言之人之利見
 大人以其有龍德中正也彼有是位而無是德者民
 將逺之矣故朝覲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不之
 舜之子而之禹其利見大人之謂乎
乾彖曰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臣若水通曰聖人具體乾道有元亨利貞之德出類
 拔萃卓冠羣倫而高拱於穆清之表居臣民之上所
[051-2a]
 謂首出庶物也而萬國之臣民䝉聖人之澤感而化
 之各遂其生各復其性而無不安寧外寧其生内寧
 其性所謂萬國咸寧也是則聖人具中正之德極其
 裁成輔相之功猶乾道之變化也澤及於民生養遂
 而成性復猶萬物之歸根復命也此聖人之利貞也
 聖人體具乾剛中正之德運諸朝廷之上則朝廷正
 而天下治矣
履彖曰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051-2b]
 臣若水通曰否德忝位則疚也剛徤中正德之至也
 有是德而受命尊履帝位故不疚也然其所以不疚
 者以其德之光明爾陽剛中正故光大而高明足以
 居帝位而臨御朝廷以為臣民之瞻仰又何疚乎
離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臣若水通曰離為火重離兩火相照故曰繼明日月
 為明離日之象也離之相麗而作日之至明容光必
 照也大人禮此象其德之明緝熈而不已猶日之繼
[051-3a]
 也四方之逺庶物之繁無有能遁其情者矣中庸曰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日月所照莫
 不尊親凡日之所照大人之德亦照之也夫明德人
 人所同有人惟蔽於氣禀物欲之私則失其明矣不
 明不足以照物豈足以立朝廷而臨天下耶故朝廷
 四方之極君德以高明為主未至於明者其亦反求
 諸心之所同有者明之而已矣
鼎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051-3b]
 臣若水通曰鼎卦上離下巽以木出火有烹飪之象
 故為鼎君子觀鼎之象知鼎為法象之器其形端正
 取之以自正其位以凝承休命位者天位也天之道
 正也居其位而體天道之正隨所居之位而正焉正
 其心則思無邪也正其身則正顔色動容貌也正其
 事紀綱法度也與天合德而天命聚於我矣故人君
 以此而正位凝命以臨朝廷立四方之極如鼎之定
 而不遷矣可不慎歟
[051-4a]
書周書洪範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德惟皇作

 臣若水通曰此箕子衍皇極之疇告武王也淫朋邪
 黨也人有位之人比德私相比附也言庶民無有邪
 黨在位之人無有私相比附者惟人君立極於上皇
 極立則朝廷正矣斯有以化臣民之心使之大公無
 私爾淫朋比德皆私心為之也堯舜之時公道大明
 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心者以堯舜執中之化也人君
[051-4b]
 居臣民之上可不謹於心術之微公私之辨以立朝
 廷大中至正之矩乎
召誥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顯
 臣若水通曰此召公告成王之言也位君位也德元
 者謂為德之首也刑儀刑也越猶於也顯明也言居
 天下之上必有首天下之德君德既立則朝廷以正
 而小民觀感興起皆儀刑用德於下所謂羣黎百姓
 徧為爾德是天下小民之德皆王之德也於王之德
[051-5a]
 豈不益光顯矣乎
詩大雅棫樸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
 臣若水通曰此詩詠文王之德也追雕也金曰雕玉
 曰琢相質也勉勉者勉而又勉純亦不巳之意我王
 謂文王也大者為綱小者為紀四方之本在朝廷朝
 廷之本在紀綱紀綱之本在君心故棫樸詠文王之
 德言其如金玉之質而有雕琢之文蓋其勉而又勉
 純亦不巳而為四方之綱紀也蓋文王之心純乎天
[051-5b]
 理故運之於綱紀大之而綱人倫統體常張而不弛
 小之而紀政事節目常理而不亂所以維持統御乎
 四方者如金玉雕琢之文章也以此觀之人主欲正
 乎朝廷在先正乎紀綱欲正紀綱在先正乎一心使
 天理之本體大公至正廣大高明足以為紀綱之本
 而後施之紀綱者皆此心之管攝運用罔不振肅者
 矣紀綱振肅則體統尊嚴朝廷㒺不正矣朝廷者四
 方之極也朝廷正而四方敢有不正者乎故曰人主
[051-6a]
 一心萬化之源茍欲正紀綱以正朝廷而不先正此
 心以立其本則枝葉雖茂本根已蹷形體雖安命脈
 以危其如紀綱朝廷何哉
春秋成公十六年曹伯歸自京師
 臣若水通曰書曹伯者王與其伯也因魯史之文也
 書歸自京師譏王之不罪其罪而成其爵也京師者
 朝廷也朝廷四方之極而命德討罪之所從出也其
 言自京師王命也言天王之不誅有罪而釋之歸以
[051-6b]
 成其為伯也負芻殺世子而自立王不能因晉之執
 置諸刑典討罪之權不行矣而使復國則命德之典
 何在焉命德討罪之典壞之於朝廷又何以為天下
 之共主哉
禮記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考禮正刑一德
以尊于天子
 臣若水通曰此諸侯朝天子之事也天子無他事故
 諸侯各以其期見于天子是之謂朝其來朝之事豈
[051-7a]
 徒然哉亦為述職而行也故又考禮正刑一德以尊
 天子禮者五禮天子嘗因天秩而五庸之矣於是考
 諸侯之禮合於天子之禮否歟刑者五刑天子嘗因
 天討而五用之矣乃正諸侯之刑合於天子之刑否
 歟德者天子嘗因人之固有而敎之矣又一諸侯之
 道德以同風俗果合於天子歟如是則天子之禮刑
 道德諸侯奉承而不敢違是所以尊天子者至矣天
 子尊則朝廷尊矣臣民賴天子朝廷之尊以安者也
[051-7b]
 我朝稽古為治三年一朝天下岳牧郡縣之臣萃而
 覲之於天子固所以述職也而銓衡亦嘗有殿最之
 課矣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王制所謂禮刑固不待
 考正而自同矣獨一道德以同風俗者則在明天子
 之主盟斯道而輔臣宜賛襄之以成一德之化天下
 幸甚
郊特牲君之南鄉答陽之義也臣之北面答君也
 臣若水通曰君即天子也答對也南鄕南面也陽盛
[051-8a]
 於南方長養萬物之地也人君對時育萬物故南面
 以對陽也人臣北面以朝君者對君育養之德也君
 南面臣北面上下之位定而朝廷正矣
玉藻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聽政使人
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
 臣若水通曰辨色謂初明之時可辨顔色也視之視
 朝也詩曰夜向晨庭燎有煇即臣之辨色入朝也所
 以防微也又曰東方明矣朝既盈矣即君之日出視
[051-8b]
 朝也所以優尊也然入而臣先於君明分守也退而
 使人視大夫大夫退而後退小寢釋服君後於臣防
 怠荒也君無怠荒而羣臣守分則朝廷尊矣漢唐以
 來或五日或三日或旬日始朝我祖宗以勤為治無
 日不朝仰惟聖明早朝晏罷退御便殿延訪政事可
 謂逺追帝王近遵成憲者矣持此始終如一不替益
 䖍豈不休哉
哀公問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君為政則百姓從政矣君
[051-9a]
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公曰敢問
為政如之何孔子對曰夫婦别父子親君臣嚴三者正
則庶物從之矣
 臣若水通曰正政者所以正朝廷也正三綱者所以
 正政也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正則五
 倫正而為政之道得矣此朝廷之所以尊乎
仲尼燕居曰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序也
 臣若水通曰朝廷禮法之所出也故禮用之朝廷則
[051-9b]
 上下辨名分嚴尊卑有等是故官爵序也然則朝廷
 之禮其可以不肅乎
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示民有
君臣之别也
 臣若水通曰何以天無二日日者天之陽精也陽一
 而已故日無二何以土無二王王御土中者也土中
 一而已故王無二何以家無二主主者家之尊也其
 本一而已故家主無二故三才之道一而已矣天之
[051-10a]
 尊在一日土之尊在一王家之尊在一父何二尊之
 有哉如此則君臣上下之等威以别而朝廷尊矣
表記朝極辨不繼之以倦
 臣若水通曰朝廷之上君臣上下貴極辨其分而不
 可紊久則弛而有倦則紀綱弗振而奸邪得以窺伺
 矣雖然嚴上下之分而必通上下之情然後有都俞
 吁咈之美也茍一于嚴則秦皇尊君卑臣之儀其可
 法乎而夫子云然者特感於春秋君弱臣强之弊故
[051-10b]
 傷之也乎
周禮大宗伯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壹命受職再命
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賜則六命賜官七命賜
國八命作牧九命作伯
 臣若水通曰儀猶等威也每命異儀也位者貴賤之
 位也何以謂受職始為正吏受職事如王之下士列
 國之士子男之大夫之職是也何以謂受服受皮弁
 之服如王之中士列國之大夫子男之卿之服是也
[051-11a]
 何以謂受位始有列位為王之臣如王之上士及列
 國之卿位是也何以謂受器始有祭器也如王之下
 大夫及公之孤有祭器者是也何以謂賜則則者未
 成國之名也王之下大夫出封則加一等而賜以百
 里二百里之地也何以謂賜官王六命之卿始得具
 臣治家邑也何以謂之賜國王之卿出封加一等為
 侯伯之國也何謂作牧侯伯有功德則加命之得專
 征伐為一州之牧也何謂作伯上公有功德者加命
[051-11b]
 為二伯是之謂方伯也夫命也受也賜也作也皆出
 於朝廷主於宗伯所謂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
 出而朝廷正矣
司士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王南鄉三公北面東
上孤東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
門之右南面東上大僕大右大僕從者在路門之左南
面西上司士儐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
王還揖門左揖門右大僕前王入内朝皆退
[051-12a]
 臣若水通曰朝儀者王視朝於路門外之儀也東上
 其次以東為上也西上以西為上也北上以北為上
 也王族故士者王之族故為士而宿衞者也虎士者
 虎賁之士也大僕者侍御之長也大右者司右也大
 僕從者小臣祭僕之類也擯者詔王出揖也特揖者
 孤卿尊也旅揖者大夫卑也旁揖者士又卑也還揖
 左右者在路門左右者皆南面者也大僕前者自本
 位而前正王視朝之位也内朝者路門之内聽政處
[051-12b]
 也君臣上下貴賤之等其秩然而朝廷尊矣
論語子路曰衞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
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
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臣若水通曰名者實之表也其名正則實正實正則
 朝廷正逺近莫不一於正矣故孔子因仲由之設問
[051-13a]
 而告以正名為先仲由未達於為國以禮之道遂疑
 其迂濶而逺於事情非今之急務也孔子乃責其不
 能闕疑而告之以為使名有不正其實俱亡所以言
 不順事不成禮樂不興刑罰不中其流之弊不可勝
 言故正名分者所以正治之本而塞亂之源也夫子
 此言豈特為衞國之所當先耶於凡有國家者舍此
 不可以自立矣觀其修春秋而於踐土河陽之役去
 實以全名曰與其名存而實亡猶愈於名實之俱亡
[051-13b]
 是以周室雖微諸侯强盛以齊楚大國卒不敢侮所
 謂植遺腹朝委裘而不亂者豈非以名分素明而民
 志素定哉此圖治者所當究心也
國語周語祭公謀父曰先王之訓也有不祭則修意有
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有不貢則修名有不王則
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於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
征不享讓不貢告不王於是乎有刑罰之辟有攻伐之
兵有征討之備有威讓之令有文告之辭布令陳辭而
[051-14a]
又不至則又增修於德無勤民於逺是以近無不聽逺
無不服
 臣若水通曰祭畿内之國周公之後為王卿士謀父
 字也邦甸之内有違闕不供日祭者先修意以自責
 畿内近知王意也言號令也文典法也名謂尊卑職
 貢之名號序謂上五者次序也已成而有不至則有
 刑誅讓譴責也告謂以文辭曉告之地逺者辠輕也
 夫大君立極以風四方故必自治而後治人也是故
[051-14b]
 下有不祭不祀不享不貢不王之違上有修意修言
 修文修名修德之政未嘗舍己而勤人也是以近無
 不聽逺無不服先正謂朝廷四方之極其是之謂歟
 君天下者可不正心以正朝廷立四方之極乎
晉語僖負羈曰愛親明賢政之幹也禮賓矜窮禮之宗
也禮以紀政國之常也
 臣若水通曰負羈曹大夫幹楨榦也宗本也紀理也
 夫親親賢賢國之大政也而有賓窮之禮焉所以行
[051-15a]
 其政也故曰國君無親國以為親故不親其親則不
 能明賢矣不親親明賢則不能禮賓矜窮矣其於禮
 政夫何有晉重耳出亡於外而國相多從之是終必
 有興者曹伯舍之而不禮是棄愛親明賢禮賓矜窮
 之義其能久立乎君子聞僖負羈之言可以知朝廷
 之體
漢文帝寵幸鄧通賞賜累鉅萬申屠嘉嘗入朝而通居
上旁有怠慢之禮嘉奏事畢因言曰陛下愛幸羣臣則
[051-15b]
富貴之至於朝廷之禮不可以不肅罷朝嘉坐府中為
檄召通詣丞相府不來且斬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
通詣丞相府免冠徒跣頓首謝嘉坐自如弗為禮責曰
夫朝廷者高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
吏合行斬之通頓首出血不解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
持節召通而謝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釋之
 臣若水通曰朝廷之不正近貴壊之也漢文以堂堂
 帝王之貴寵幸鄧通之微臣朝廷解體而堂陛陵夷
[051-16a]
 矣幸而申屠嘉之守法使朝廷尊如泰山文帝雖曲
 䕶通而終不罪嘉之守法此朝廷之所以反正歟
漢武帝元朔元年徐樂上書言天下之患在於土崩秦
之末世是也間者關東五穀不登民多窮困重之以邊
境之事推數循理而觀之民不安者土崩之勢也故賢
主獨觀萬化之原明於安危之機修之廟堂之上而銷
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無土崩之勢而已矣
 臣若水通曰廟堂者政事之所出也朝廷正則萬事
[051-16b]
 正而民心定而無土崩之患矣徐樂謂賢主獨觀萬
 化之原其原在修於朝廷自君心之正始也惜乎武
 帝樂其言而不能用也
漢元帝永光二年匡衡上疏曰治天下者審所上而已
敎化之流非家至而人說之也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朝
廷崇禮百寮敬讓道德之行由内及外自近者始然後
民知所法遷善日進而不自知也
 臣若水通曰治在風化而巳家至人說則堯舜之聖
[051-17a]
 不能以遍也故賢能任職百僚敬讓則朝廷尊崇而
 風化之本立矣風化之流自内而外由近而逺有不
 可禦者焉爾
漢光武建武十一年趙王良從帝入夏城門與中郎將
張邯爭道叱邯旋車又詰責門候使前走數十步司隸
校尉鮑永劾奏良無藩臣禮大不敬良尊戚貴重而永
劾之朝廷肅然永辟扶風鮑恢為都官從事恢亦抗直
不避彊禦帝常曰貴戚且斂手以避二鮑
[051-17b]
 臣若水通曰朝廷四方之極紀綱之所係焉者也故
 一人足以壞之趙王良之豪横是也一人足以正之
 鮑永之抗直是也向使非永之肅正則上無道揆下
 無法守其何以立極於四方哉此二鮑之劾奏權貴
 不避彊禦所以能肅清朝廷而森嚴堂陛也嗚呼賢
 哉
 
 格物通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