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94 格物通-明-湛若水 (master)


[060-1a]
欽定四庫全書
 格物通卷六十     明 湛若水 撰
   學校三禮樂政教附/
晉元帝建武元年戴邈上疏以為世道久喪禮俗日弊
猶火消膏莫之覺也今王業肇建萬物權輿謂宜篤道
崇儒以勵風化帝從之始立太學
 臣若水通曰學校之教風化之本國之元氣也采芹
 泮水魯之所以盛青衿城闕鄭之所以衰而治亂係
[060-1b]
 焉晉元即位之始而邈勸以立學可謂知風教之先
 務者矣第惜太學雖立徒有師儒之名而無作人之
 本爾夫作之者人也教由人生者也晉之一代無一
 真儒無怪其然哉
晉成帝咸康三年正月國子祭酒袁瓌太常馮懐以江
左寖安請興學校帝從之
 臣若水通曰袁瓌請興學校蓋知轉移風化之本也
 教弛風頽蔽固已久上無精一執中之君下無反身
[060-2a]
 一德之臣教道所以終於不振也惜哉
晉孝武帝太元五年秦王堅作教武堂於渭城命太學
生明陰陽兵法者教授諸將秘書監朱彤諌曰陛下東
征西伐所向無敵四海之地十得其八是宜偃武修文
乃更始立學舍教人戰鬬之術殆非所以馴致昇平也
堅乃止
 臣若水通曰衞靈公問陳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
 聞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堅不務崇禮教以
[060-2b]
 立國而徒作教武堂專意於戰鬬之術充其類不至
 於糜爛其民不已也堅誠佳兵也哉又烏足以語昇
 平之致也
晉安帝隆安三年三月魏吏部尚書崔宏請置五經愽
士增國子太學生員合三千人魏主珪問愽士李先曰
天下何物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對曰莫若書籍珪曰書
籍凡有幾何如何可集對曰自書契以來世有滋益以
至于今不可勝計茍人主所好何憂不集珪信之命郡
[060-3a]
縣大索書籍悉送平城
 臣若水通曰代北之俗尚武魏主珪因崔宏請置愽
 士增國子太學生三千人聞李先書籍益人神智之
 說則大索書籍可謂崇文之主矣獨不知所謂神智
 者人之虚靈天之聰明也書籍但能開發之爾不然
 則自書契以來世有滋益何神聖之寡耶
宋文帝元嘉十五年豫章雷次宗好學以處士徵至建
康為開館于雞籠山使聚徒教授帝雅好藝文使丹陽
[060-3b]
尹廬江何尚之立𤣥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
徒參軍謝元立文學并次宗儒學為四學
 臣若水通曰三代之學皆所以明人倫也理一而巳
 學一而已一者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傳之正
 學也外此而二三焉則所謂異端也故古之為學者
 一今之為學者四天道一本也本一而四支之支則
 離離則去道逺矣此大亂之所由起乎宋文雅好藝
 文而并立四學則其學之二三而不得其正可知矣
[060-4a]
 孔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其宋文之謂乎
宋明帝泰始二年魏始立郡學置愽士助教生員從中
書令高允相州刺史李沂之請也
 臣若水通曰五代兵争之日但以竊據為事不講教
 學久矣魏起北荒數世之後始及此舉嗚呼何斯世
 之不幸君子不得聞大道之要小人不得䝉至治之
 澤也然而斯文命脈墜而復起此臣所以既悲之而
 復幸之也歟
[060-4b]
齊高帝建元元年四月給事黄門郎清河崔思祖上言
以為人不學則不知道此悖逆禍亂所由生也今無員
之官空共禄力彫耗民財宜開文武二學課臺府州國
限外之人各從所樂依方習業若有廢惰者遣還故郡
經藝優殊者待以不次又今陛下雖躬履節儉而羣下
猶安習侈靡宜褒進朝士之約素清修者貶退其驕奢
荒淫者則風俗可移矣
 臣若水通曰五代之風至此衰廢極矣建學以明道
[060-5a]
 崇儉以移俗崔思祖一言及此如盧醫扁鵲之良劑
 欲回生於久病氣息奄奄之際也其亦賢哉
齊明帝建武二年八月魏金墉宫成立國子太學四門
小學於洛陽
 臣若水通曰小學所以養其正也太學所以成其賢
 也自少而長大人之事備矣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
 赤子之心者也由赤子之心養之而不失聖人之教
 也魏徒立學而未聞所以教之學者何事其亦未之
[060-5b]
 知本者歟
梁武帝天監九年幸國子學親臨講肄詔皇太子以下
及王侯之子年可從師者皆入學
 臣若水通曰梁武帝以佛法隳政而不知聖賢大學
 之道者也一旦視學而有此詔其亦秉彞之良心不
 終寂滅者歟使其因此而覺悟以反正焉豈至有臺
 城之禍也哉
梁武帝大同五年魏丞相泰於行臺置學取丞郎府佐
[060-6a]
德行明敏者充學生悉令旦治公務晩就講習
 臣若水通曰語云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言仕學
 之合一而餘力可相及也然則立學旦治公務晩就
 講習其亦近是耶賢於後世仕學分為二途者逺矣
 雖然即公務而學無不在者孔門執事敬之謂也何
 有於旦暮之分哉
唐高祖武德七年二月己酉詔諸州有明一經以上未
仕者咸以名聞州縣及鄉皆置學丁巳上幸國子監釋
[060-6b]
奠詔諸王公子弟各就學
 臣若水通曰唐承五代之餘風俗澆漓甚矣有王者
 作則學校之興豈容一日緩乎髙祖遲遲於七年之
 久始以明經舉士立學校於天下其志意之趨向可
 知矣故終唐之世溺於詞章正學不明真儒未見豈
 非垂統者之咎歟我太祖高皇帝甫平元亂而敎化
 大興彞倫攸叙翕然反正其賢於唐逺矣傳至百六
 十年其流弊之漸不能無也端本澄源一洗卑陋而
[060-7a]
 新之惟聖明留意焉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二月上大徵天下名儒為學官數
幸國子監使之講論學生能明一經巳上皆得補官增
築學舍增廣生員自屯營飛騎亦給博士使授以經有
能通經者聽得貢舉於是四方學者雲集京師乃至高
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升講
筵者至八千餘人
 臣若水通曰自古聖帝明王未有不先建學立師以
[060-7b]
 主教化者也然學之要不過明倫而成德達材他日
 達而致君澤民此其具矣唐太宗幸國學增生徒使
 屯營之士蕃夷之子翕然從教誠可謂盛矣然愽士
 明經不越乎口耳之間而所藏乎身者不恕一時觀
 聽之美何足取乎願治之君尚其思之哉
唐代宗大厯元年正月勅復補國子學生自安史之亂
國子監室堂頽壊祭酒蕭昕上言學校不可遂廢勅復
補之
[060-8a]
 臣若水通曰學校不可一日而不設倫理不可一日
 而不明唐自安史之亂學之廢也久矣教基既墜人
 心不天如之何而望世之治也迨夫蕭昕上言而肅
 宗勅復斯文亦幸其如綫而不絶歟
周太祖廣順三年六月蜀九經板成自唐末以來所在
學校廢絶蜀母昭裔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且請刻板印
九經蜀主從之由是蜀中文學復盛
 臣若水通曰天下之治亂係乎人才之盛衰人才之
[060-8b]
 盛衰由於學校之興廢五代亂亡之際孰知學校之
 當興哉蜀主從母昭裔之請遂致文學復盛宜其獲
 得人之效也然卒未聞有補於治者何哉良由所謂
 盛者特文辭之士焉爾故所養非所用所用非所養
 其弊有自來矣使得德行而用之其功烈豈止若是
 而已邪嗚呼文藝盛而聖人之道衰矣主學教者可
 不擇乎
周世宗顯德六年命竇儼討論古今考正雅樂王朴素
[060-9a]
曉音律帝以樂事詢之朴上疏以為禮以檢形樂以治
心形順於外心和於内然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是
以禮樂修於上萬國化於下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
不嚴而治用此道也
 臣若水通曰禮由内履樂以内和夫然後形於身發
 於聲教於天下而已王朴以禮樂分心形内外因襲
 漢儒之陋而失孔子人而不仁如禮樂何之指矣周
 世宗命儒臣考制度正雅樂不可謂無志但禮樂本
[060-9b]
 於仁積德百年而興恐亂亡之世仁德之學蓋未之
 講爾如用之則自一身之禮樂不可斯須去者始焉
 可也
賈誼新書曰先王為天下設教因人所有以之為訓道
人之情以之為真
 臣若水通曰先王之教因人之所有而覺之非以人
 之所無而強之也如導水者因水之性而利導之激
 則濫矣下者水之性也善者人之情也孟子曰乃若
[060-10a]
 其情則可以為善矣是乃人之真心也全其真純道
 其惻隠羞惡辭讓是非之情之性故易則易知簡則
 易從教道立矣教道立而善人多善人多而天下治
 矣
劉向說苑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夫功成
制禮治定作樂禮樂者行化之大者也孔子曰移風易
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是故聖王修禮文設
庠序陳鐘鼔天子辟雍諸侯泮宫所以行德化詩云鎬
[060-10b]
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
 臣若水通曰禮樂者化民之具庠序者化民之所也
 以化民之所而化民不可也以化民之具而化民亦
 不可也其必有所以為之本者矣是以古者天子諸
 侯皆象地形而為之學蓋以身所有者推之制作以
 顯設於天下無所待於外也德化之行天下之心固
 有得乎吾心之同然者爾使不知此而惟求之度數
 聲音之間固已遺其本矣豈先王建學之意哉嗚呼
[060-11a]
 治之隆替皆本諸此惟聖明留意焉
班固白虎通曰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禮樂宣教化也
 臣若水通曰天子之學其澤如璧故謂之辟雍禮者
 見於升降揖讓節文度數之間而其本則序而已矣
 樂者形於鐘鼔管籥歌詠節奏之間其本則和而已
 矣和序者教化之本也故能宣教化是故和序體於
 身而後禮樂備禮樂行於學而後教化宣天地位萬
 物育致中和之功用廣矣大矣
[060-11b]
班固曰王者所以盛禮樂何節文之喜怒樂以象天禮
以法地人無不含天地之氣有五常之性者故樂所以
蕩滌反其邪惡也禮所以防淫佚節其侈靡也
 臣若水通曰本之喜怒而節文之禮樂之本也本於
 五常之性也故能節人之喜怒而邪侈不生樂主氣
 故象天禮主質故法地夫有有形之禮有無形之禮
 有有聲之樂有無聲之樂無形之禮嚴而泰及其至
 也位天地無聲之樂和而節及其至也育萬物天地
[060-12a]
 位禮孰大焉萬物育樂孰廣焉是故知禮樂之非二
 矣是故知天地萬物之一體矣
班固曰王者設三教者何所以承衰救弊欲反正道也
 臣若水通曰三教者何也忠敬文也何以並施也夫
 道中正而已矣三者因時而施所以致於中正之道
 也是故文而無忠其失薄敬而無文其失陋忠而無
 敬其失野三教並施弊斯已矣故曰教者所以追補
 敗政靡弊也
[060-12b]
 
 
 
 
 
 
 
 格物通卷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