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94 格物通-明-湛若水 (master)


[057-1a]
欽定四庫全書
 格物通卷五十七    明 湛若水 撰
  平天下格凡三綱二十目/
  公好惡
  用人
   學校禮樂政/教附舉措 課功 任相 任將 六
   官
  理財
[057-1b]
   脩虞衡貢賦/附抑浮末禁淫巧/奢侈附飭百工 屯田授/間
   田水/利附馬政 轉運 勸課 禁奪時 省國費
   冗官冗兵/冗役之類慎賞賜 蠲租 薄斂 恤窮 賑
   濟
 臣若水通曰平天下何以言格物也程頥曰格者至
 也物者理也至其理乃格物也至也者知行並進之
 功也於平天下焉而至之也至其應天下之理也故
 大學平天下章以絜矩以好惡以忠信以仁義言之
[057-2a]
 無非吾心應天下之理也是故公好惡焉其要矣其
 用人焉則學校也舉措也課功也任相也任將也六
 官也其理財焉則脩虞衡貢賦也抑浮末也飭百工
 也屯田水利也馬政也轉運也勸課也禁奪時也省
 國費也愼賞賜也蠲租也薄歛也恤窮也賑濟也皆
 天下之事理也人主讀是編焉感通吾心平天下之
 理念念而知於斯存存而行於斯以有諸己則格物
 之功庻乎於平天下而盡之矣
[057-2b]
   公好惡
詩大雅假樂威儀抑抑徳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羣匹
受福無疆四方之綱
 臣若水通曰此詩人願王者之子孫其適為天子者
 公以任賢也抑抑密也秩秩有常也匹類也羣匹謂
 衆賢也言願王者有威儀聲譽之美秉其好善惡惡
 是是非非之公心無私怨私惡以任衆賢是能受無
 窮之福為四方之綱矣夫好賢而惡不肖人之本心
[057-3a]
 也任賢勿貳去邪勿疑必百志惟熈者能之若夫本
 心不明以異同為好惡則賢者必以忠直而見怨惡
 怨惡之私生於中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彦聖
 而違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矣
 故唯仁人能好人能惡人無怨惡之私故能率用羣
 賢賢者在位能者在職用賢致治而受安富尊榮之
 福於無窮而為四方之綱矣君者朝廷之綱朝廷者
 天下之綱綱舉而萬目張故天下治矣夫以四方之
[057-3b]
 綱無疆之福人才之盛由於一念好惡之公如此可
 不謹乎成湯之立賢無方武王之建官惟賢位事惟
 能宣王之任賢使能是皆本於好惡之公而卒獲其
 應者也伏惟聖明以古聖賢為法存公正之心以為
 用賢受福之本則休明之治自臻矣斯世斯民何其
 幸邪
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豈弟君子
民之父母
[057-4a]
 臣若水通曰此詩召康公戒成王而作也泂逺也行
 潦流潦也餴烝米一熟而以水沃之乃再烝也饎酒
 食也豈弟樂易也君子指王也言逺酌彼行潦之水
 挹之於彼注之於此而澄渟之則濁者以清猶可以
 烝米而為酒食矣况此豈弟之君子能以民心而為
 己心凡有所好也好民之所好而好以天下凡有所
 惡也惡民之所惡而惡以天下則好惡通乎民心而
 一毫己私不以與乎其間矣是以民之仰之戴之者
[057-4b]
 尊之如父而有父之尊親之如母而有母之親自固
 結而不可解自眷戀而不忍離矣豈不謂民之父母
 乎是則民之尊親之至者非私之也以君子好惡之
 公有以動之一天理之自然者也則夫有天下者烏
 可横之以私作好作惡而不以天下之心為心邪
春秋昭公十五年秋晉荀吳帥師伐鮮虞
 臣若水通曰左傳晉荀吳帥師伐鮮虞圍鼓鼓白狄
 之别種也鼓人或請以城叛而降晉荀吳不肯受左
[057-5a]
 右曰師徒不致勤勞而可坐得一城何故不為荀吳
 曰我聞諸叔向好惡無有過差使民曉然知其好惡
 之所在則事無不濟也或以吾城叛而歸敵吾所甚
 惡也今人以城來吾獨何好焉賞所甚可惡者則於
 甚可好者將何處之若受其叛而不推賞是失信也
 何以庇民吾力所能則進而取之力所不能則退而
 舍之量力而行之不可欲急得城而近奸邪之人所
 喪失滋多矣乃使鼔人殺其叛人而繕脩守備臣謂
[057-5b]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好惡之公也好惡之公實
 自正其心始心正則誠矣誠則明明則知千萬人之
 好惡卽一己之好惡誠則公公則以一己之好惡而
 為千萬人之好惡也荀吳却鼓城之叛而自其己之
 好惡推之庻幾近於道乎惜乎未能擴充之以成王
 佐之才也歟
禮記坊記子云上酌民言則下天上施上不酌民言則
犯也下不天上施則亂也
[057-6a]
 臣若水通曰書稱清問下民謀及庶人所以廣聰明
 也蓋天下之道理無窮而一人之聰明有限故政教
 之施必參酌乎庶人之言而後盡善盡美也如是則
 能合人情而宜土俗其行之也無弊其利之也無窮
 下民之恱之眞若天之膏澤之降施於上矣茍惟任
 一己之私好民之所惡惡民之所好則拂人之性矣
 故謂之犯上旣犯則下亂膏澤不下於民而下民不
 天上之所施矣豈不背叛而為亂哉或曰九重深䆳
[057-6b]
 民言何自而達君亦何自而酌之也曰詢之左右詢
 之羣臣詢之庶民而又命使以觀風問俗於天下民
 之利病莫遁其情君則酌其至公至當者而施之則
 民雖未言君固已逆探其欲言者而播之雖不中不
 逺矣傳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惟聖明畱意焉
緇衣子曰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從其所行上好是
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愼也是民之
表也
[057-7a]
 臣若水通曰好惡者不必行勸懲於天下而天下從
 違而趨避之者也蓋天下之民同此心也同此情也
 則亦同此好惡也上感而下應蓋有不賞而民勸不
 怒而民威者矣
緇衣子曰有國家者章善癉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二
詩云靖恭爾位好是正直
 臣若水通曰章明也所謂明明揚側陋也癉病也所
 謂維王之卭也善者明而揚之為士為大夫為公卿
[057-7b]
 所謂五服五章是也惡者病而去之移之郊遂迸之
 四夷所謂除惡務本是也夫公好惡者則民化之亦
 好其所好而惡其所惡矣治天下之要何以外於此
 哉
論語子曰唯仁人能好人能惡人
 臣若水通曰好善而惡惡天下之同情也但有一毫
 私意以雜乎其間斯有好而不知其惡惡而不知其
 美者矣故好惡得正唯仁者能之蓋仁者之心渾然
[057-8a]
 天理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故因人之善而好之
 好非以己而無有作好也因人之惡而惡之惡必以
 物而無有作惡也何有於親愛賤惡之辟哉雖然常
 人之好惡所係猶小也若夫人君之情有所好惡則
 或為刑賞或為用舍或為予奪或為黜陟或為生殺
 一失其正將拂人之性而使天下䝉其禍且不免於
 逮身之菑矣可不愼歟
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
[057-8b]
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臣若水通曰此孟子於雪宫告齊宣王之言也因宣
 王有賢者亦有此樂之問故告之以此言君民一體
 上下一心為人君者能以民心為己之心如飽煖安
 逸民之樂也君則見民之樂猶己之樂而懽欣之情
 有所不能已焉民則曰君之樂吾樂也是愉悦之情
 同我矣吾胡為而不樂君之愉悅乎饑寒勞困民之
 憂也君則見民之憂猶己之憂而痛悼之情自有所
[057-9a]
 不能已焉民則曰君之憂吾憂也是哀怛之情同我
 矣吾胡為而不憂君之哀怛乎夫樂民樂而民樂之
 是以一己之樂為天下之樂非私樂矣憂民憂而民
 憂之是以一人之憂為天下之憂非私憂矣夫得民
 之情是得民心也得民心是得民也如是而不王於
 天下者寧有是理哉齊王以雪宫為樂是樂以一己
 之私矣孟子以是告之所以擴天理遏人欲而引之
 當道志於仁也足為萬世人君審好惡之法矣
[057-9b]
萬章曰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
揜之象曰謨蓋都君咸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干戈
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象徃入舜宫舜在牀琴象
曰鬱陶思君爾忸怩舜曰惟兹臣庻汝其于予治不識
舜不知象之將殺己與曰奚而不知也象憂亦憂象喜
亦喜
 臣若水通曰此孟子答門人萬章之言以見大舜憂
 喜好惡純乎天理之公也萬章以所聞父母與象害
[057-10a]
 舜之事而舜則見而喜之之情為問言舜父頑母嚚
 象傲日以殺舜為事故使之治粟廩去其梯而焚之
 又使之掘井舜從旁空而出父母不知又從而以土
 揜井象言謀揜蓋殺舜於井中者皆我功故牛羊倉
 廩皆與父母干戈琴弤皆當與我二嫂舜之二妃當
 治我棲乃徃舜宫而舜巳在牀鼓琴矣象乃言我思
 兄之切鬱陶而氣不得伸故來見爾象此時蓋有忸
 怩慙愧之色舜乃言曰我有臣庶之衆汝其治之萬
[057-10b]
 章旣述此言而問以為舜果不知象之將殺己故喜
 之如此歟孟子告之以為舜豈有不知象之殺己但
 舜大聖人也天理之全人倫之至常知有弟之親而
 不知有象之惡故於象有謨蓋之憂則憂之情亦與
 象同曰吾何以使弟至此也於象有鬱陶之喜則喜
 之情亦與象同幸得以遂天倫之樂也一憂一喜皆
 在象而舜無與焉其好惡一天理之公也人君於人
 倫物理之際可不以此體認於心乎
[057-11a]
國語周語王孫説曰聖人之施舍也議之其喜怒取予
也亦議之是以不主寛惠亦不主猛毅主徳義而已
 臣若水通曰説周大夫賞得其人罰當其罪是為徳
 義夫取予施舍喜怒君之大柄也不擬議以求公正
 之歸何以執大柄以示好惡之則於人乎為人君者
 可不取説之言執大柄以御天下哉
晉語史蘇曰吾聞君子好好而惡惡樂樂而安安是以
能常
[057-11b]
 臣若水通曰史蘇晉大夫占卜之史也好者好之惡
 者惡之樂則説之安則居之得好惡之正故能有常
 而不變夫君子平其心以和其情故好惡安樂不違
 乎天天也者常久不變之道也觀獻公之於申生好
 惡安樂拂人之情戾天之常甚矣君子是以知其難
 作也為人君者可不鑒乎
梁武帝大同十一年散騎常侍賀琛啓陳四事其三以
為陛下憂念四海不憚勤勞至於百司莫不奏事但斗
[057-12a]
筲之人旣得伏奏帷扆便欲詭競求進不論國之大體
心存明恕惟務吹毛求疵擘肌分理以深刻為能以繩
逐為務迹雖似於奉公事更成其威福犯罪者多巧避
滋甚長弊増姦寔由於此誠願責其公平之效黜其讒
慝之心則下安上謐無儌倖之患矣
 臣若水通曰此賀琛陳説於梁武帝之言也吹毛以
 求其疵擘肌以分其理言其苛刻繩逐者繩糾其過
 失而斥逐之也夫好惡之公私在邪正而已爾故公
[057-12b]
 平之政行則好惡公讒慝之説行則好惡不公矣賀
 琛之言亦救時之弊也然人君好惡之公在正其心
 而已心正則孰為公平孰為讒慝孰為邪孰為正而
 趨舍之歸自定矣
唐太宗貞觀五年十二月上謂執政曰朕常恐因喜怒
妄行賞罰故欲公等極諫公等亦宜受人諫不可以己
之所欲惡人違之茍自不能受諫安能諫人
 臣若水通曰喜怒情也賞罰政也政生於情也太宗
[057-13a]
 旣責臣下之陳諫於君又責以受諫於人可謂能絜
 矩矣然情生於性性生於心心性者政事之根本也
 太宗誠知養其心性而臣下之所以輔導者胥不外
 是則發之而為情逹之而為政無弗善也惜乎君以
 納諫名臣以直諫顯徒事其末而不深探其本故諫
 愈多而過愈著其不足以望先王之治有由然矣故
 君臣相與以有成須於本原求之記曰其本亂而末
 治者否矣信夫
[057-13b]
貞觀十年十二月治書侍御史權萬紀上言宣饒二州
銀大發采之嵗可得數百萬緡上曰朕貴為天子所乏
者非財也但恨無嘉言可以利民爾與其多得數百萬
緡何如得一賢才卿未嘗進一賢退一不肖而專言税
銀之利昔堯舜抵璧於山投珠於谷漢之桓靈乃聚錢
為私藏卿欲以桓靈事我邪是日黜萬紀使還家
 臣若水通曰寳藏恒情之所好也而不好焉專利之
 臣恒情所不惡也而能惡焉輕百萬之緡而重賢才
[057-14a]
 之士太宗之好惡可謂得其正矣然而一事如此而
 他事或有不然者豈非體認天理之功未知而本原
 之學未之講邪
貞觀十七年四月以楊師道為吏部尚書初長廣公主
適趙慈景生節慈景死更適師道師道與長孫無忌等
共鞫承乾獄隂為趙節地道由是獲譴上至公主所公
主以首擊地泣謝子罪上亦拜泣曰賞不避仇讐罰不
阿親戚此天下至公之道不敢違也
[057-14b]
 臣若水通曰太宗謂賞不避仇讐罰不阿親戚此公
 天下之好惡割骨肉之私愛而公主之請不行所以
 能成貞觀之治也凡為天下國家者於好惡不可以
 不愼焉
貞觀二十一年上謂侍臣曰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
見人之善若巳有之人之才有能有不能朕取其所長
棄其所短人主徃徃見賢則欲寘諸懐不肖則欲推諸
壑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
[057-15a]
人主多惡正直隂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以來正直
之士比肩於朝未嘗黜責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四夷
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
以成今日之功也
 臣若水通曰不疾勝己不没人長敬其賢矜其不肖
 不惡正直兼愛四夷太宗之好惡可謂公矣所以成
 莫大之功而為唐配天之主也後之人君尚取法之
 哉
[057-15b]
宋徽宗崇寧二年九月令州縣立黨人碑蔡京又自書
姦黨為大碑頒於郡縣令監司吏㕔皆刻石有長安石
工安民當鐫字辭曰民愚人固不知立碑之意但如司
馬相公者海内稱其正直今謂之姦邪民不忍刻也府
官怒欲加之罪民泣曰被役不敢辭乞免鐫安民二字
於石末恐得罪後世聞者愧之
 臣若水通曰人之生也直好惡之公出於性生者也
 孔子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蔡京以才
[057-16a]
 智自雄黨碑之立是無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矣
 反不若一石工之明者何哉蓋由安石學術之辟故
 好惡之僻塗天下之耳目蔽天下之聰明故京迷而
 不自知也夫豈其智弗若歟其術使之然也若安石
 者所謂以學術殺天下後世者邪或曰京狐媚也豈
 足以人道齒之後之人主見如此之人尚謹所好惡
 焉
元仁宗延祐七年四月有獻七寳帶者因近臣以進帝
[057-16b]
曰朕登大位不聞卿等進賢而為人獻帶是以利誘朕
也其還之
 臣若水通曰亡人無以為寳仁親以為寳此好惡之
 公也仁宗不愛七寳帶之獻而責近臣以無賢人之
 進其庶幾近是乎甚矣近臣之難御也狎之則玩其
 威忽之則投其好故夫明王聖主正身脩徳防漸謹
 微必自貴近始使之窺見其隙鮮有不以利誘其君
 者矣周書曰所寳惟賢則邇人安其仁宗之謂與雖
[057-17a]
 然君人者無乾健離明之徳其不為奸臣之所入者
 幾希矣
國朝憲綱風憲存心須用明白正大不可任一己之私
昧衆人之公凡考察官吏㢘貪賢否必於民間廣詢密
訪務循公論以協衆情毋得偏聽及輒慿里老吏胥人
等之言顚倒是非亦毋得搜求細事羅織人過使奸人
得志善人遭屈
又曰所至之處博采諸司官吏行止㢘勤公謹者禮待
[057-17b]
之薦舉之汙濫奸佞者戒飭之糾劾之勸懲得體人自
敬服大抵心正無私則事公當
 臣若水通曰大禹謨曰稽于衆舍已從人罔咈百姓
 以從己之欲夫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故小民至愚而
 神是非善惡靡不明且公也皇祖以舉措命憲臣而
 必使之循公論以協輿情人自敬服蓋我是非之心
 即人是非之心也至於一則曰存心明白正大二則
 曰心正無私眞可謂知好惡之本哉
[057-18a]
憲綱原設旌善亭申明亭但有損壞行屬脩理接示姓
名行實使善惡知所懲勸
 臣若水通曰書云爾惟風下民惟草孔子之告康子
 亦此意也是故為之旌善為之申明為之榜示行實
 則好惡明而民之趨善避惡也易易爾昔成湯播告
 之脩不匿厥指豈非豫示好惡於民哉夫明示好惡
 者在君申好惡之實而達之於民者在有司矣
 
[057-18b]
 
 
 
 
 
 
 
 格物通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