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94 格物通-明-湛若水 (master)


[025-1a]
欽定四庫全書
 格物通卷二十五    明 湛若水 撰
   慎言動下
賈誼新書曰言有四術言敬以固朝廷之言也文言有
序祭祀之言也屏風折聲軍旅之言也言若不足喪紀
之言也
 臣若水通曰言一也而有四術焉何也隨感而發不
 可僭忒天之理也而或僭忒焉是不能謹矣故敬謹
[025-1b]
 者在人為之爾謹於心謹在言前天理渾存隨感而
 見各有攸當也於言己發而始思謹焉則駟不及舌
 矣況人君一言兆民頼之天地臨之鬼神司之可不
 慎乎
賈誼曰令行者必謹於言
 臣若水通曰言者命令之所寓也命令教誡必允而
 後出則令出如流水以順人心其行也沛然莫之能
 禦矣
[025-2a]
劉向説苑曰師經鼓琴衞文侯起儛賦曰使我言而無
見違師經曰若堯舜之為君也惟恐言而人不違桀紂
之為君也惟恐言而人違之
 臣若水通曰書云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是
 堯舜恐人不違其言也龍逢比干以諫而死是桀紂
 恐人之違其言也恐人不違其言則言必謹矣恐人
 違其言則言必不謹矣孔子曰如其善而莫之違也
 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
[025-2b]
 乎蓋人君言動之際實興喪之源一言而善則舉天
 下蒙其福一言而不善則舉天下受其殃君人者誠
 不可不慎也茍惟其言而莫予違則一人附之十人
 比之䜛謟面諛無所不至禍天下可勝言哉
劉向曰口者關也舌者機也出言不當駟馬不能追也
口者關也舌者兵也出言不當反自傷也
 臣若水通曰出言如機言失不可轉也出言如兵言
 失反自傷也夫一言之失不可轉而反自傷豈不可
[025-3a]
 懼也哉劉向此言真可為人君慎言者之深警矣
韓愈擇言解曰火洩於宻而為用且大能不違於道可
燔可炙可鎔可甄以利乎生物及其放而不禁反為災
矣水發於深而為用且逺能不違於道可浮可載可飲
可灌以濟乎生物及其導而不防反為患矣言起於㣲
而為用且博能不違於道可化可令可告可訓以推於
生物及其縱而不慎反為禍矣火既我災有水而可伏
其熖能使不䧟於灰燼矣水既我患有土而可遏其流
[025-3b]
能使不仆於波濤矣言既我禍即無以掩其辭能不罹
於過者亦鮮矣所以知理者又焉得不擇其言歟其為
慎而甚於水火
 臣若水通曰韓愈擇言解水火之喻不違則為用違
 之則為災其意亦云切矣然而未知本也夫導水者
 於其源治火者於其熖有本者如是也火之失而水
 得以制之水之失而土得以制之猶假於他物也若
 夫言者心之發也自心失之自心慎之在我而已矣
[025-4a]
 豈假乎外哉亦敬諸心而已矣敬立則心存心存則
 理定理定則明生夫其明之生也隨感而應雖欲其
 言之過焉弗可得已而又奚待於擇乎是故君子之
 學貴務其本而語黙惟時
周惇頥通書曰文辭藝也道徳實也篤其實而藝者書
之美則愛愛則傳焉賢者得以學而至之是為教故曰
言之無文行之不逺
 臣若水通曰文辭末也故謂之藝道徳本也故謂之
[025-4b]
 實然本末不可偏廢故曰篤其實而藝者書之則所
 謂仁義之言藹如也故美則人愛而傳之逺矣雖然
 猶似以藝實為二臣每讀程顥作字時甚敬曰非欲
 字好只此是學而深愛之由是而推焉則讀書作文
 而吾心之敬無不隨時而在則實與藝一時並行而
 徳業文章合一矣此正今世時病之藥惟聖明體而
 行之以變士風之陋天下後世幸甚
周惇頥曰聖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藴之為徳行行之
[025-5a]
為事業彼以文辭而已者陋矣
 臣若水通曰聖賢千言萬語皆為心也人心同然讀
 之者可以感其心矣故聖賢之言為感人心而設也
 是故可以開發聦明而喚醒人之良知如醉者夢者
 必喚之乃能醒也及其醒也乃已之知覺非人與之
 醒也後世之習遂以文辭為學而喪志於書懲之者
 乃欲遂廢經書是猶懲醉夢之深者而遂不喚之也
 故夫廢古訓而語者孔子不能也喪志於書冊者孔
[025-5b]
 子不為也是必有其道矣
程顥曰聖人之言中和之氣也貫徹上下
 臣若水通曰聖人之言貫徹上下者何也以其中和
 也中和故其理一也徳之盛也是故有徳者必有言
 也賢人則不然語本而遺末語精而遺粗也何中和
 貫徹之有
邵雍曰應變而言言不在我也
 臣若水通曰言語之道感應而已矣未應不能顯已
[025-6a]
 應不能黙是故應變之言如扣鐘矣扣則鳴不扣則
 不鳴鳴不鳴在物而鐘未嘗不定也知此者可以知
 言語之道矣
張載曰辭取意達多則反害也
 臣若水通曰言者心聲也故辭所以宣意也無意而
 言言愈多而意愈窒也已是故傷易而誕傷煩而支
 徳之累也孔子曰辭達而已矣張載之言其出於此
 乎
[025-6b]
張載曰知徳之難言知之至也孟子謂我於辭命則不
能又謂浩然之氣難言易謂不言而信存乎徳行又以
尚辭為聖人之道非知徳達乎是哉
 臣若水通曰孟子云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
 人巧有形者可以言盡而無形者不可以言盡徳無
 形者也故其言之難知言之難則真知矣孟子謂浩
 然之氣難言程顥知其實有是氣亦可以見有徳者
 之言矣
[025-7a]
楊時上淵聖皇帝書畧曰自正月以來屢降徳音盡復
祖宗之舊賦外征歛並行蠲除閭巷懽忻鼓舞日需膏
澤今既數月矣未有一事如祖宗之時者賦外征歛率
由舊貫自崇寧迄於宣和寛恤之詔歲一舉之宣之通
衢而人不聽掛之墻壁而人不視以其文具而實不至
故也陛下嗣守神器尤宜慎始詔令如此是亦文具而
已後雖有徳意人誰信之
 臣若水通曰詔令者人君之大號也信則天下信之
[025-7b]
 不信則天下疑之天下疑之雖小事而何濟天下信
 之何大事之不成孔子曰民無信不立況人君乎昔
 商鞅欲變法先徙木立信於民況天下之主乎孔子
 曰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此為人君者之所當慎
 也
程頥嘗謂其兄顥云吾兄弟近日説話太多顥云使見
吕晦叔則不得不少見司馬君實則不得不多
 臣若水通曰孔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
[025-8a]
 與言而與之言失言二者無一可者也是以君子或
 黙或語顧其時何如爾此程顥之所以因人而施者
 其有得於孔子之遺意歟
元儒許衡曰人君不患出言之難而患踐言之難知踐
言之難則其出言不容不慎矣茍從古者大學之道以
脩身為本凡一事之來一言之發必求其所以然與其
所當然熟思而審處之雖有不中者蓋鮮矣
 臣若水通曰曾子曰出辭氣斯逺鄙倍矣出也者謂
[025-8b]
 出於中也言辭由中而出則言自謹而無不踐之患
 矣惟不出諸中則朝更暮改欲民之信不可得也語
 曰信如四時堅如金石惟聖明留意焉
國朝洪武二年三月戊申上謂翰林侍讀學士詹同曰
古人為文章或以明道徳或以通當世之務如典謨之
言皆明白易知無深怪險僻之語至如諸葛孔明出師
表亦何嘗雕刻為文而誠意溢出至今使人誦之自然
忠義感激近世文士不究道徳之本不達當世之務有
[025-9a]
詞雖艱深意實淺近即使過相如揚雄何禆實用自今
翰林為文但取通道理明世務無事浮藻
 臣若水通曰人之言皆本於心也故心有所養明於
 道徳通於世務則其發於言辭皆吾自得之實事典
 謨出師表之渾厚平正是也不培養其本而徒靡麗
 於末滕口説爾此文風士習之所以日弊可歎也皇
 祖偃武修文之初拳拳以明道徳通世務為至文崇
 典謨出師之渾厚黜相如楊雄之浮藻此文風士習
[025-9b]
 之所以一丕變矣乎今國家歴百六十年文辭之富
 麗甚矣轉移而挽囘之復洪武淳朴之風在聖明一
 念之間爾語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文運與
 國運同隆汚夫豈細故哉
洪武六年詔禁四六文詞先是上命翰林儒臣擇唐宋
名儒表箋可為法者翰林諸臣以柳宗元代柳公綽謝
表及韓愈賀雨表進上命中書省臣録二表頒為天下
式因諭羣臣曰唐虞三代典謨訓誥之詞質實不華誠
[025-10a]
可為千萬世法漢魏之間猶近古晉宋以降文體日衰
駢麗奇靡而古法蕩然矣唐宋之時名儒輩出雖欲變
之而卒未能盡變近代制誥表章之類仍蹈舊習朕嘗
厭其雕琢殊異古體且使事實為虚文所蔽其自今凡
告諭臣下詞務從簡古以革舊習爾中書宜播告中外
臣民凡表箋奏疏毋用四六對偶悉從典雅
 臣若水通曰制誥王言也四六之文近俳文士之有
 識者猶恥為之而況人君之嚴重乎表箋告君父之
[025-10b]
 言也四六之文近戱對尊己者猶不敢用之況君父
 之至尊乎皇祖諭辭臣以典謨訓誥質實無華次取
 漢魏韓柳誠有意於復古而振衰世之陋矣故當時
 制誥皆質實不用偶麗四六文風為之丕變臣毎從
 舊臣家拜讀誥勅及洪武永樂試録而欽慕之柰何
 近代誥勅復為四六之習似與國初漸不同矣書曰
 大哉王言此聖明之主所宜不崇朝而變之以復舊
 章者也臣不勝願望之至
[025-11a]
洪武九年十二月庚戌朔頒建言格式時刑部主事茹
太素上書論時務五事累萬餘言上令中書郎中王敏
誦而聽之虚文多而實事少次夕於宫中復令誦之再
三採其切要可行者四事纔五百餘言因喟然曰為君
難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於事情而有益於
天下國家彼浮詞者徒亂聽爾遂令中書行其言之善
者具為定式頒示中外使言者直陳得失無事繁文復
自序其事於首
[025-11b]
 臣若水通曰伏觀皇祖於言求之以實而太素之言
 乃應之以文非善言矣雖累萬餘言無足取者宜在
 所惡也皇祖乃令擇其善者而行之可謂惡而知其
 美矣詩曰他山之石可以為錯非好問好察之大智
 其孰能之懿哉
洪武十年七月甲申置通政使司太祖髙皇帝遂命曾
秉正為通政使以應天府尹劉仁為左通政諭之曰壅
蔽於言者禍亂之萌専恣於事者權姦之漸故必有喉
[025-12a]
舌之司以通上下之情以達天下之政昔者虞之納言
唐之門下省皆其職也今以是職命卿等官以通政為
名政猶水也欲其常通無壅遏之患卿其審命令以正
百司達幽隱以通庶務當執奏者勿忌避當駁正者勿
阿隨當敷陳者無隱蔽當引見者無留難毋巧言以取
容毋苛察以邀功毋䜛間以欺㒺公清直亮以處厥心
庶不負委任之意
 臣若水通曰舜命龍云朕堲䜛説殄行震驚朕師命
[025-12b]
 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夫允者信也言信之
 於心也聖祖命曾秉正為通政使勉其通達戒其壅
 蔽而必本於公清直亮之心其與舜命龍之出納而
 必欲其允於心者同一揆也夫通政者王言之得失
 所關也通政得其人則王言審矣若龍之在虞庭與
 臯䕫稷契並稱皆有聖賢之徳者也夫何後之任其
 職者取其聲華而不取其人品豈聖祖選擇秉正之
 盛心哉伏惟聖明其留意焉
[025-13a]
國朝太祖皇帝欽定諸司職掌通政司職専出納帝命
凡有帝命必當詳審覆奏允當然後施行
 臣若水通曰書云慎乃出令夫令者人君之喉舌所
 以通徳意致和氣於天下者也命令不慎則喉舌病
 矣一身之精神血氣且不通而況望其通徳意致和
 氣於逺乎此聖祖之所以立通政專出納之深意也
 
 
[025-13b]
 
 
 
 
 
 
 
 格物通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