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94 格物通-明-湛若水 (master)


[054-1a]
欽定四庫全書
 格物通卷五十四    明 湛若水 撰
   正百官下
唐高祖武徳七年三月初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
公次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内侍為六省次御史臺
次太常至太府為九寺次將作監次國子學次天䇿上
將府次左右衞至左右領衞為十四衞東宫置三師三
少詹事及兩坊三寺十率府王公置府佐國官公主置
[054-1b]
邑司並為京職事官州縣鎮戍為外職事官自開府儀
同三司至將仕郎二十八階為文散官驃騎大將軍至
陪戎副尉三十一階為武散官上柱國至武騎尉十二
等為勲官
 臣若水通曰所謂正百官者非特具其位也正其人
 也唐之設官内外文武名位兼備矣而治不古若者
 豈其名職之咎邪書曰官不必備惟其人非其人而
 官之猶無官也不愼於擇人而詳於設官未見其能
[054-2a]
 治者也故漢有良吏之稱唐則無之唐有藩鎮之禍
 漢則無之官其可以徒設耶今天下之官大率取法
 周官可謂具備矣求其人以充之克知三有宅心灼
 見三有俊心如周之取人者惟君相在焉
唐太宗貞觀五年初帝令羣臣議封建魏徴李百藥以
為封建不便顔師古以為不若分王宗子勿令過大間
以州縣雜錯而居十一月詔皇家宗室及勲賢之臣宜
令作鎭藩部貽厥子孫非有大故無或黜免所司明為
[054-2b]
條例等級以聞至十一年六月詔荆王元景等二十一
王長孫無忌等十四人刺史皆令世襲無忌等皆不願
之國上表固讓其明年詔停襲封刺史
 臣若水通曰在易之比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
 親諸侯夫天之立君以主之而已非欲其有之也主
 之而同其利天下之公也有之而專其利一人之私
 也堯舜以來封建尚矣至秦乃不然豈秦法可行而
 堯舜之道不可行乎有天下者自私焉爾矣若太宗
[054-3a]
 者英明出類而有志乎封建之事卒不果行何哉傳
 曰有關雎麟趾之意然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然則
 太宗蓋未有誠敬以為之本爾故魏徴李百藥迎其
 意長孫無忌諸人避其嫌可以見之矣我國家創制
 立法上倣成周下參時宜分封同姓親疎有差省郡
 雜處師古之論於今行之矣
唐太宗貞觀八年十二月中書舍人高季輔上言外官
卑品猶未得禄饑寒切身難保清白今倉廩寖實宜量
[054-3b]
加優給然後可責以不貪嚴設科禁
 臣若水通曰士之入官則不可並耕而食矣是故禄
 以代其耕也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於上古之
 制也唐有官而無禄豈設官之道邪忠信重禄所以
 勸士上之勸之者未至而欲士之不貪豈可得乎故
 禄以養其亷恥之心也亷恥興而百官正百官正而
 天下之治無難矣
唐睿宗景雲二年分天下置汴齊兖魏冀并蒲鄜涇秦
[054-4a]
益緜遂荆岐通梁襄揚安閩越洪潭二十四都督各糺
察所部刺史以下善惡惟洛及近畿州不𨽻都督府太
子右庻子李景伯舍人盧俌等上言都督專殺生之柄
權任太重或用非其人為害不細今御史秩卑望重以
時巡察姦宄自禁其後竟罷都督但置十道按察使而

 臣若水通曰百僚糾察則善有勸惡有懲而百官正
 矣都督擅權自恣豈無作好作惡偏黨之私者哉或
[054-4b]
 用非其人則百官由是而反側矣向非李盧之言改
 置十道按察使則唐之禍亂豈小哉後之正百官者
 其尚愼之
唐𤣥宗開元二十四年二月甲寅宴新除縣令於朝堂
上作令長新戒一篇賜天下縣令
 臣若水通曰太宗嘗謂縣令尤為親民擇之惟愼𤣥
 宗猶精是選一時縣令必非庸材矣故宴新除縣令
 於朝堂復作令長新戒以賜之其崇重如此可謂克
[054-5a]
 繩祖武矣孰不洗心竭力以副徳意哉
唐代宗大歴元年刑部尚書顔眞卿上疏曰郎官御史
陛下之耳目今使論事者先白宰相是自掩其耳目也
陛下患羣臣之為讒何不察其言之虚實若所言果虚
宜誅之果實宜賞之不務為此而使天下謂陛下厭聽
覽之煩託此為辭以塞諫諍之路臣竊為陛下惜之
 臣若水通曰御史朝廷之耳目而使論事先白宰相
 是借其耳目於人矣耳目之官得其正乎如是而望
[054-5b]
 其視逺惟明聽徳惟聰以通天下之壅蔽亦難矣此
 顔眞卿所以盡忠於代宗而召元載之謗為人君者
 豈可自掩其耳目以成孤立之勢哉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閏十二月壬辰詔以宦者為館驛
使左補闕裴璘諫曰内臣外事職分各殊切在塞侵官
之源絶出位之漸事有不便必戒於初令或有妨不必
在大上不聽
 臣若水通曰正百官之分在乎謹内外之防而已成
[054-6a]
 周之制王與公卿大夫士聽外政后與妃嬪夫人聽
 内政宦者内政之屬也自秦而後古制漸失至於知
 驛之官唐初猶以御史二人為之舊制也至是乃以
 宦官代焉是又時事之一變矣防微杜漸之戒可茍
 也哉裴璘諫之而憲宗不聽惜夫
唐文宗太和五年五月辛丑上以太廟兩室破漏踰年
不葺罰將作監度支判官宗正卿俸亟命中使帥工徒
輟禁中營繕之材以葺之左補闕韋温諫以為國家置
[054-6b]
百官各有所司茍為隳曠宜黜其人更擇能者代之今
曠官者止於罰俸而憂軫所切即委内臣是以宗廟為
陛下所私而百官皆為虚設也上善其言即追止中使
命有司葺之
 臣若水通曰文宗罪宗正之曠官止於罰俸以有司
 之職分代於宦官名實謬戾百官不正矣史言其優
 游不斷之弊為害豈小也哉
賈誼新書曰古者聖王制為列等内有公卿大夫士外
[054-7a]
有公侯伯子男然後有官師小吏施及庻人等級分明
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
 臣若水通曰加者居其上之謂公卿大夫士輔内治
 以施外公侯伯子男布外治以承内内外之間官師
 小吏承徳意以致之民内外大小相承而體統不紊
 則百官正矣此天子之所以為至尊也歟
班固白虎通曰王者所以立三公九卿何曰天雖至神
必因日月之光地雖至靈必有山川之化聖人雖有萬
[054-7b]
人之徳必須俊賢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以順天成其道
 臣若水通曰百官之職為上為徳為下為民者也故
 王者立三公九卿各有所統公統卿卿統大夫大夫
 統元士皆以為徳為民也是故百官得其正則上下
 理百官不得其正則上下亂可不重哉
宋仁宗慶歴三年冬十月以張昷之王素等為都轉運
按察使先是知諫院歐陽修言天下官吏旣多朝廷無
[054-8a]
由遍知其賢愚善惡乞立按察之法於内外朝官三丞
郎官中選强幹亷明者為之使至州縣遍見官吏其公
亷無状皆以硃書於名之下其中材之人以墨書之嵗
具以聞詔從之富弼范仲淹復請詔中書樞密通選逐
路轉運按察使即委使自擇知州知州擇知縣不任事
者皆罷之於是昷之等首被兹選昷之河北王素淮南
沈邈京東施昌言河東李絢京西
 臣若水通曰守令之職最為親民故民之休戚繫於
[054-8b]
 守令守令之賢否繫於按察使按察使得其人以自
 擇其守守得其人以自擇其令則百官正而膏澤及
 於民矣歐陽修等請立按察使并其選之之法可謂
 善矣雖然選按察使者責在冢宰選冢宰者責在君
 心君心不正則任冢宰非其人冢宰非其人則按察
 使不得其人按察使不得其人則守不得其人守不
 得其人則令不得其人而萬民受其殃矣人君之於
 官人可不愼其始哉
[054-9a]
宋徽宗崇寧二年九月始定選人階官吏部侍郎鄧洵
武言神宗稽古建官旣正省臺寺監之職而以寄禄階
易空名矣今選人七階自兩使判官至主簿尉有帯知
安州雲夢縣而為河東幹當公事者有河中府司録參
軍而監楚州鹽塲者有瀛州軍事推官充濮州教授者
殽亂分錯莫甚於此宜造為新名因而制禄詔悉更之
乃改留守節察判官為承直郎書記支使防團判官為
儒林郎留守節察推官軍監判官為文林郎防團推官
[054-9b]
為從事郎令録為通仕郎知令録為登仕郎判官簿尉
為將仕郎後改通仕為從政登仕為修職將仕為迪功
 臣若水通曰孔子稱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
 不成夫正其名將以責其實也如帯知安州雲夢縣
 而為河東幹當公事者名實乖戾何以責成鄧洵武
 之言其亦足以正一時之庻官矣人君有志於治者
 其毋以因循茍且為安當以維新復古為重哉
宋孝宗淳熈二年帝謂葉衡等曰朝廷用人止論其賢
[054-10a]
否如何不可有黨如唐之牛李其黨相攻四十年不解
皆縁主聽不明所以致此文宗乃言去河北賊易去朝
中朋黨難朕常笑之為人主者但公是公非何縁有黨
又曰近來士大夫好倡為清議此語一出切恐相師成
風便以趨事赴功者為猥俗以矯激沽譽者為清高駸
駸不已如東漢激成黨錮之風深害治體豈可不戒卿
等宜書諸紳
 臣若水通曰朋論一啓則是非異同善惡反易百官
[054-10b]
 不可得而正矣孝宗以朋黨之病在於主聽不明其
 得正百官之要乎然不知主聽不明之病又安在哉
 蓋治病者貴㧞其根根不㧞而徒治其標未見其能
 去病也主聽不明之病在正心之學未純孝宗能知
 此則是非昭明而百官正矣奈何此學不講邪人得
 以指正人為邪偽學之名起而眞儒去矣豈非病根
 之未除乎
元仁宗皇慶元年春正月制進翰林國史院秩帝諭省
[054-11a]
臣曰翰林集賢儒臣須朕自選用毋輒擬奏人言御史
臺任重朕謂國史院尤重蓋御史臺是一時公論國史
院是萬世公論於是陞翰林國史院秩從一品尋勅博
選中外才學之士居之
 臣若水通曰仁宗以國史院繫萬世公論重於御史
 臺故隆秩而愼選之是矣誠使得徳行道藝之士而
 居之則以其公是公非是非乎天下而天下以勸以
 懲能使天下勸且懲則世道有賴焉矣其任豈不重
[054-11b]
 也乎若夫徒取文藝小技之流以當之亦豈足以為
 重哉
宋儒程顥曰今之監司多不與州縣一體監司專欲伺
察州縣州縣專欲掩蔽不若推誠心與之共治有所不
逮可教者教之可督者督之至於不聽擇其甚者去一
二使足以警衆可也
 臣若水通曰正庶官者在感之以誠而畏之以威也
 故監司之於州縣兩忘其伺察掩蔽之私感之以誠
[054-12a]
 則上下相孚畏之以威則貪頑激勵賢者孚心中人
 勵行則百官正矣
程頥言今日供職只第一件便做他底不得吏人押申
轉運司狀某不曽簽國子監自繫臺省臺省繫朝廷官
外司有事合行申狀豈有臺省倒申外司之理只為從
前人只計較利害不計較事體直得恁地須看聖人欲
正名處見得道名不正時便至禮樂不興自然住不得
夫禮樂豈玉帛之交錯鐘鼔之鏗鏘哉
[054-12b]
 臣若水通曰禮莫大於分外分以言禮非禮也外禮
 以言分非分也夫以上下倒行而逆施之百官且不
 正矣况望其禮樂之興哉是故正百官以圖治者自
 正名分焉始矣程頥之言眞為治者之龜鑑哉
國朝乙巳六月以儒士勝毅楊訓文為起居注皇祖諭
毅曰吾見元末大臣門下之士多不以正自處惟務諂
諛以圖合見其人所為非是不相與救正及其敗也卒
陷罪戾爾從徐相國幕下久而無過故授爾是職且盡心
[054-13a]
所事勿為茍容茍事有差謬皆是為己之累辟之良玉
一有微疵即為棄物不能成器矣諭訓文曰起居之職
非專事紀録而已矣要在輸忠納誨致主於無過之地
而後為盡職也吾平日於百官所言一二日外猶尋繹
不已今爾在吾左右可不盡言且爾素稱謹厚當始終
一致茍易其所守則患必生矣辟如馳馬能戒於險阻
則不墜肆意於平曠則顛蹶吾每以此自警故以語爾

[054-13b]
 臣若水通曰人臣以正自處則能以正事人是能正
 厥官矣皇祖之諭勝毅者其此之謂乎人臣以謹自
 守則能以謹輸忠是能盡其職矣皇祖之諭楊訓文
 其此之謂乎雖然人臣固當正已以事君而人君尤
 當正已以率臣君心一正則羣臣莫敢不一於正矣
 皇祖之所以正已以正百官者惟聖明念之哉
洪武十三年正月己亥胡惟庸等旣伏誅上諭文武百
官曰朕自臨御以來十有三年矣中間圖任大臣期於
[054-14a]
輔治故立中書省以總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總天下
之兵政御史臺以振朝廷之紀綱豈意姦臣竊持國柄
枉法誣賢操不軌之心肆姦欺之弊嘉言結於衆舌比
朋逞於羣邪蠧害政治謀危社稷譬隄防之將决烈火
之將然有滔天燎原之勢賴神發其姦皆就殄戮朕今
革去中書省陞六部倣古六官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更
置五軍都督府以分領軍衛如此則權不專於一司事
不留於壅蔽卿等以為何如監察御史許士㢘等對曰
[054-14b]
歴朝制度皆取時宜况創制立法天子之事聖裁實為
典要但慮陛下日應萬幾勞神太過愚臣以為宜設三
公府以勲舊大臣為太師太傅太保總率百僚庶務其
大政發兵銓選制禮作樂之類則奏請裁决其餘常行
事則脩制奉行庻幾臣下絶姦權之患主上無煩劇之
勞上然之
 臣若水通曰明王之治天下在於端大本正大體攬
 大權而已也我皇祖鑒姦臣之弊收下移之權乃革
[054-15a]
 中書省陞六部以分理機務置五軍都督府以分領
 軍衛雖有内閣以閱總百官庶務而裁决實由於上
 此大本所以立大體所以正也其法制至精至備此
 所以為億萬年之規而享久安長治之福也歟
洪武三十年正月己卯陞翰林院脩撰張信為侍讀編
脩戴彛為侍講上諭之曰官翰林者雖以論思為職然
旣列近侍且在朕左右凡國家政治得失生民利病當
知無不言昔唐陸贄李絳之徒在翰林皆能正言讜論
[054-15b]
補益當時顯聞後世爾等當以古人自期勿負朕擢用
之意
 臣若水通曰孟子謂君子之事君也務引其君以當
 道志於仁而已况翰林近臣他日將膺台鼎燮調之
 任君徳之得失治道之興廢繫焉誠不可非其人也
 茍得賢徳之士以充其任則能正身輔徳以致主於
 王道凡國家政治之是非生民之利病皆舉之矣若
 唐陸贄諸人居翰林之任雖其正言讜論不能無補
[054-16a]
 於當時然君則未志於仁亦豈能盡其職哉皇祖訓
 迪侍讀侍講之官如此其董正庻官之道至矣
洪武禮制一凡文武官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圑領衫束
帶為公服一品玉帶二品花犀帶三品金鈒花帶四品
素金帶五品銀鈒花帶六品七品素銀帶八品九品烏
角帶
 臣若水通曰古者服飾車旗之辨尊卑貴賤之所由
 分也我聖祖創制立法必致謹乎此其所以辨尊卑
[054-16b]
 之分而正百官之等者皆在是矣
諸司職掌凡文武百官出入朝門各照品級第加遜敬
如一品以下官遇公侯駙馬加敬禮立則旁立行則後
從三品四品官遇一品官加遜禮行立俱後從五品以
下官倣此俱不許攙越失儀如有宣召不在此限
 臣若水通曰朝廷莫如爵序爵所以辨貴賤也聖祖
 制朝儀凡百官出入朝門各照品級相遜所謂士讓
 為大夫大夫讓為卿濟濟相讓而國無不治矣其有
[054-17a]
 道之氣象豈不宛然可見乎
諸司職掌監察御史職專糾劾凡文武大臣果係姦邪
小人搆黨為非擅作威福紊亂朝政致令聖澤不宣災
異迭見但有見聞不避權貴具奏彈劾
諸司職掌凡百官有司才不勝任猥瑣闒茸善政無聞
肆貪壞法者隨即糾劾其外有司擾害良善貪贓壞法
致令田野荒蕪民人受害體訪得實具奏提問
憲綱風憲任綱紀之重為耳目之司内外大小衙門官
[054-17b]
員但有不公不法等事在内從監察御史在外從按察
司糾舉須明著年月指陳實跡明白具奏若係機密重
事實封御前開拆不許虚文泛言若挾私搜求細事及
糾言不實者抵罪
 臣若水通曰風憲之司所以肅百僚貞百度其任重
 矣然欲正其官者當正其本是故大臣百官之本朝
 廷四方之本正之在風憲而已風憲之人必公恕存
 心然後可也蓋公則明而不枉恕則愼而不濫正直
[054-18a]
 忠厚兼備矣聖祖謨訓其風憲之矩範歟
憲綱都察院按察司堂上官及首領官各道監察御史
吏典但有不公不法及曠職廢事貪淫暴横者許互相
糾舉毋得徇私容蔽亦不許挾私妄奏
 臣若水通曰風憲之職得其正則百官皆得其正矣
 所謂正者公而無私也茍為不公過則為作威以削不
 及則容隱不振不惟無以正人亦且不能正已矣書
 曰位不期驕禄不期侈此之謂也聖祖之制勉之以
[054-18b]
 秉公戒之以徇私可謂至中至正也是宜治官董正
 而奕世永昌也乎
憲綱凡監察御史按察司官分巡去處但知有司等官
守法奉公㢘能昭著者隨即舉聞若姦貪廢事蠧政害
民者即便拏問應請㫖者具實奏聞若知善不舉見惡
不拏杖一百煙瘴地面安置有贓者從重論
 臣若水通曰風憲之職在於舉善去惡而已矣惡不
 去不足以為懲善不舉不足以為勸故去一惡而千
[054-19a]
 萬人懼舉一善而千萬人慕故懲惡勸善之典行而
 百官正矣雖然昔姚崇請擇十使朱熹曰本源之地
 在朝廷二者惟明主圖之
禮儀定式凡房舍服色傘蓋器皿床榻鞍轡弓矢各照
品級遵用上可以兼下下不可以僣上並不許雕刻龍
鳯紋並𤣥黄紫色金飾硃漆
 臣若水通曰百官之正在名器而已故降殺之間不
 可以毫髮僣差也孔子曰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左
[054-19b]
 氏傳曰辨等威異物采皆納民於軌物語謂禁亂之
 所由生猶防止水之所自來也觀於聖制則與孔子
 正名謹器之意脗合矣晉文之請隧于奚之請繁纓
 奚有哉
 
 
 
 格物通卷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