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94 格物通-明-湛若水 (master)


[100-1a]
欽定四庫全書
 格物通卷一百     明 湛若水 撰
   賑濟下
唐太宗貞觀元年闗中飢斗米直絹一疋二年天下大
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撫之民雖東西就食未嘗嗟怨四
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里
 臣若水通曰古者雖有水旱之災而不為困後世飢
 饉之多何也以古有溝洫為之蓄洩耳此禹之所以
[100-1b]
 致力也後世井田廢而溝洫湮故旱乾水溢之災作
 而賑濟之政所以行矣葢嘗觀於近世之富室有塘
 數頃則水不為災䟽洩以時而旱不為虐乃知井田
 之制聖人之慮周而謀逺也唐太宗勤撫關中亦能
 致稔不可謂非仁賢之君矣獨當時無以此言進講
 者以為王政之倡不亦為之遺憾乎噫太宗欲復封
 建則井田之政太宗亦優為之矣惜乎有君而無其
 臣莫能將順其羙以講於關睢麟趾之意爾
[100-2a]
𤣥宗開元二十二年二月秦州地連震壊公私屋殆盡
吏民壓死者四千餘人命左丞相蕭嵩賑恤
 臣若水通曰坤以静為徳者也地震則失其常為災
 變矣况壊屋壓人死衆非變之大者乎存恤賑濟之
 典固所不能緩然此特小惠耳君相所職爕理隂陽
 位天地育萬物者也蕭嵩相𤣥宗茍能因變而脩省
 致中和以求爕理之道則天下民物各得其所矣壊
 而後救所益能幾何哉𤣥宗不能然此開元之治所
[100-2b]
 以不終也歟
開元二十九年春正月制曰承前諸州飢饉皆待奏報
然後開倉賑給道路悠逺何救懸絶自今委州縣長官
與採訪使量事給訖奏聞
 臣若水通曰飢民以垂絶之命待哺於須㬰爾必須
 數千里之奏報則死骨已朽矣其何能及𤣥宗此命
 以賑濟之事付之州縣是雖一時救世之權其實萬
 世通行續命之劑也
[100-3a]
徳宗建中元年秋七月劉晏上䟽以為户口滋多則賦
稅自廣故其理財以愛民為先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
月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豐則貴糴歉則賤糶
或以榖易雜貨供官用及於豐處賣之知院官始見不
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須如千蠲免某月須如千救助及期
晏不俟州縣申請即奏行之應民之急未嘗失時不待
其因弊流亡餓殍然後賑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業户
口蕃息
[100-3b]
 臣若水通曰飢然後賑則後時無及先事應急則民
 未病飢此劉晏濟荒之䇿為最上者也後之論者皆
 薄晏言利之臣然曰户口多則地自廣故其理財以
 養民為先此牧民之主所當力行者也徳宗之時晏
 以其計行賑施而民安其居業户口蕃息宜哉
憲宗元和四年春正月南方旱飢庚寅命左司郎中鄭
敬徳等為江淮二浙荆湖襄鄂等道宣慰使賑恤之將
行上戒之曰朕宫中用帛一匹皆籍其數惟賙救百姓
[100-4a]
則不計費卿輩宜識此意勿效潘孟陽飲酒遊山而已
 臣若水通曰憲宗每籍數於宫中之用而不計費於
 賙救之時其愛民之心勝於自奉何其誠切也茍由
 是心而擴充之繼之以不忍人之政則仁覆天下和
 氣應而豐穰至矣尚何水旱之災饑饉之慮哉
周世宗顯徳六年二月淮南饑上命以米貸之或曰民
貧恐不能償上曰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懸而父不為之
解哉安在責其必償也
[100-4b]
 臣若水通曰胡寅云稱貸所以惠民亦以病之惠者
 紆其目前之急也病者責其他日之償也其責償也
 或嚴其期或徴其耗或取其息或予之米而使之歸
 錢或貧無可償而督之不置或胥吏以詭貸而徴諸
 編民凡此皆民之所甚病也世宗視民猶子匡救其
 乏而不責其必償仁人之心王者之政也臣謂胡寅
 此言其深知稱貸之弊而得世宗之心者矣夫父母
 之愛根於同體者也認得同體仁愛之心何所不至
[100-5a]
 尚何責其必償而反病之哉故人君之學莫大於求
 仁
劉向説苑晉文公時翟人有封狐文豹之皮者文公喟
然嘆曰封狐文豹何罪哉以其皮為罪也大夫欒枝曰
地廣而不平則聚而不散非狐豹之罪乎文公曰善哉
説之欒枝曰地廣而不平人將平之財聚而不散人將
爭之於是裂地以分民散財以賑貧
 臣若水通曰鹿臺之財鉅橋之粟乃商紂封狐文豹
[100-5b]
 之皮也大學曰貨悖而入亦悖而出民之欲得此皮
 者久矣倒戈之徒可以見也武王克商散鹿臺之財
 發鉅橋之粟大賚四海而萬姓悦服豈非散財得民
 之明效大驗哉文公能善欒枝之言遂裂地以分民
 散財以賑貧此所以成霸業而顯於天下也歟
唐貞元元年陸䞇草大赦制有曰闗畿之内連嵗興戎
薦屬天災稼穡不稔榖糴翔貴烝黎困窮倉廪空虚莫
之賑贍每一興念憫然痛心宜令度支江西湖南見運
[100-6a]
到襄州米十五萬石設法般赴上都以救百姓荒饉如
山路險阻車乗難通仍募貧人令其般運以米充脚價務
於全活流庸庶事優饒副朕勤恤
 臣若水通曰移粟移民先王荒政之所不廢也梁惠
 王於河内河東之凶以為盡心焉然而孟子不見取
 而引之以王政者何哉以移粟之濟民有限而王政
 之澤無窮也徳宗移襄州江湖之粟以賑關畿之饑
 民可謂有仁心矣然其惠止於關畿爾脱有四方旱
[100-6b]
 澇之災並時薦見則又將何以賑之哉故諸葛孔明
 曰治世以大徳而不以小惠真王佐之道也
宋仁宗皇祐元年夏五月河北京東大水民流就食知
青州富弼勸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廬舍十餘
萬區散處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資待缺寄居者皆
給其禄使即民所聚選老弱病瘠者廪之仍書其勞約
他日為奏請受賞率五日輙遣人持酒肉飯糗慰籍出
於至誠人人為盡力山林陂澤之利可資以生者聽民
[100-7a]
擅取死者為大冢𦵏之目曰叢冡及麥大熟民各以逺
近受糧而歸凡活五十餘萬人募為兵者萬計前此救
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蒸為疾疫及相蹈藉或
待哺數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之而實殺之自弼立法
簡便周盡天下傳以為式帝聞遣使褒勞加拜禮部侍
郎弼曰救災守臣職也固辭不受
 臣若水通曰聚民而食之粥蒸欎為疫待哺不及而
 死雖欲救之反以殺之此濟饑之弊政也庸夫為之
[100-7b]
 若富弼以公私廬舍散處之而分之以粟使官吏之
 寓居者主其事且懸賞以勸其盡力山澤之利縱其
 自取焉可謂賑濟之盡善者矣宜乎其全活之衆哉
 雖然弼之法他人亦或及此而收效則異者何耶葢
 人之為法或同而至誠惻怛之心不能如弼故承行
 之人不為之盡心竭力故也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
 人
宋孝宗淳熈八年九月以朱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冬
[100-8a]
十二月下熹社倉法於諸路帝謂王淮曰朱熹政事却
有可觀淮言脩舉荒政是行其所學民被實惠宜進職
以旌之乃進熹直徽猷閣
 臣若水通曰處荒之政預備為上賑救為下有備則
 所濟萬全賑救則緩或不及朱熹社倉之立所以備
 荒也茍非出於至誠惻怛之心則又焉能規畫之詳
 法制之善而可以為天下法如是哉孝宗下其法於
 諸路則饑民之受惠不特浙東而已也後之有賑荒
[100-8b]
 之志者宜玩焉
元成宗元貞元年六月陜西旱饑行省右丞許扆議發
廪賑之同列以未經奏請不可扆曰民為邦本今饑餒
若此若俟命下無及矣擅發之罪吾當任之遂發粟賑
貸命亦㝷下
 臣若水通曰關中旱饑許扆發粟以賑而以身當擅
 發之罪卓乎有汲黯之風矣夫關中逺京師若待命
 而發則仰哺之民化為野中之餓殍矣成宗乃不之
[100-9a]
 罪而命亦尋下其亦仁矣哉
程頥論立賑濟法事救饑者使之免死而已非欲其豐
肥也當擇寛廣之處宿戒使晨入至己則闔門不納午
而後與之食申而出之日得一食則不死矣其力自能
營一食者皆不來矣此之不擇而與當活數倍之多也
凡濟饑當分両處擇羸弱者作稀粥早晩兩給勿使至
飽俟氣稍完然後一給第一先營寛廣居處切不得令
相枕藉如作粥飯須官員親嘗恐生及入石灰不給浮
[100-9b]
浪㳺手無是理也平日當禁游惰至其饑餓則哀矜之
一也
 臣若水通曰救饑者非聖賢意也勢也夫聖人立法
 則三年耕而有一年之積民未病饑也惟後世國用
 無經取民無制是以或遇災旱而民豈能聊生乎程
 頥之説其法詳矣善矣然亦不得已也是故聖人在
 上可使菽粟如水火可使天下無饑民
張栻與吳晦叔書有云賑民之事葢有二端賑濟也賑
[100-10a]
糶也賑濟須官中捐米以救之賑糶即用上户所認可
也官中吝米不肯捐専仰上户之糶可乎今潭城諸倉
受納已有米近八萬斛前勸陳帥借此上供米均濟農
民乏食者或借與亦可却一面具以奏聞待罪比至獲
罪而十數萬生齒已活矣况未必獲罪耶未知渠能辦
否耳若待常平司全永州糴米來濟則索我於枯魚之
肆矣
 臣若水通曰賑饑之事以朝夕為死生者也故其機
[100-10b]
 宜速不宜緩賑饑之用以多寡為財費者也故宜豐
 不宜吝使徒責賑糴於上户而官粟則吝焉其濟果
 能普乎使必待報於君命而機宜則緩焉其濟果可
 及乎此張栻之論所以有枯魚之嘆上供之借待罪
 之奏可謂切於救民而周於時變賑濟之善者也為
 人上者不可不深究焉
王栢論賑濟利害曰賑荒之體先公庾而後私家賑荒
之要抑有餘而補不足嗟夫田不井授王政堙蕪官不
[100-11a]
養民而民養官矣農夫資巨室之土巨室資農夫之力
彼此自相資有無自相恤而官不與也故曰官不養民
農夫輸於巨室巨室輸於州縣州縣輸於朝廷以之禄
士以之餉軍經費萬端其始盡出於農也故曰民養官
矣不幸凶年饑嵗在上者不得已散財發粟而賑恤之
使之得免於流離溝壑之憂尚有是可以寓其愛民之
心耳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歛而助不給此王政之所
先也切惟今日義倉創于慶厯初令民上三等每稅米
[100-11b]
一斗輸二升以備水旱其後興廢不常今下及小户矣
是官無以賑民使民預輸以自相賑恤已戾古意
 臣若水通曰君之與民相資相報者也君施以治民
 民報以奉君在平時則什一而稅任土而貢民之施
 於上也有災變則散財發粟春補秋助君之報於民
 也故曰相資相報者也若平時使民以奉上災變又
 使民以自賑何施報之有哉宜乎上下離心君民解
 體禍亂將起而莫之能救矣為人君者可不體施報
[100-12a]
 之義察治亂之幾乎
國朝洪武初費震為漢中府知府多善政大軍平蜀之
後陜西旱饑漢中尤甚鄉民多聚為盜莫能禁戢是時
府倉儲糧十餘萬石震與僚属謀曰民饑如此豈可坐
視其斃倉廪糧儲尚多吾欲發以貸民賑其饑荒俾秋
熟還倉且易陳為新何如衆以為然即日發倉令民受
粟且以狀奏聞自是攘竊之盜與鄰境之民多來歸者
震皆令占宅自為保伍驗丁給之頼以活者甚衆因籍
[100-12b]
為民得數千家至秋大熟民悉以粟還倉後以事被逮
于京太祖皇帝曰震良吏也釋之以為牧民者勸
 臣若水通曰奉命而後行者人臣之經也先賑而後
 以聞者濟變之權也費震發儲糧以濟饑秋成而民
 償則上不費公家之財而下可活萬人之命矣行濟
 世之權而不失其事君之經者也及後以狀聞太祖
 是之他日又以是而釋其罪嗚呼此固聖祖御世勸
 賢之道或者亦費震隂徳及民之報也
[100-13a]
洪武十七年九月丙子河南北平水命駙馬都尉李祺
歐陽倫王寜李堅梅殷陸賢往賑之敕曰天生烝民所
以立命者衣與食也民非衣食何以為生邇來河南河
決北平水災稼穡蕩盡時將嚴寒不早為賑恤民何頼
焉今命爾駙馬都尉李祺歐陽倫王寜詣河南李堅梅
殷陸賢往河北同有司驗其户口以賑之汝往欽哉
 臣若水通曰河之南北水災稼穡蕩盡衣食無頼民
 將就溝壑矣人君茍念溝中之瘠其能不動心乎我
[100-13b]
 皇祖特命親臣分賑南北豈非文王惠鮮懐保之仁
 哉聖子神孫體皇祖之仁心而充養之則重熙累洽
 而災害不作矣
洪武中嘗遇水旱嵗凶孝慈皇后進食必間設麥飯野
蔬帝因告以賑恤之事后曰妾聞水旱無時賑䘏之有
方不如蓄積之先備卒不幸有九年之水七年之旱將
何法以賑之帝深以為然
 臣若水通曰古者三年耕而有一年之積九年耕而
[100-14a]
 有三年之積皆所以為水旱備也然不但積備而已
 又為之檢制節儉所以備不虞者至矣孝慈皇后天
 縱聖善故進食必間麥飯野蔬所以示儉而先天下
 也又知賑䘏之有方不如積蓄之先備可謂救荒之
 上䇿者矣真得毋天下之道哉臣謹録之以為中宫
 之法焉
國朝仁宗皇帝為皇太子時自南京過山東境内遇民
饑即令布政司發粟賑之及入見以聞太宗皇帝曰正
[100-14b]
是昔范仲淹之子猶能舉麥舟濟其父之故舊况百姓
吾赤子乎
 臣若水通曰夫視民之饑猶己之饑王者之仁心也
 我仁宗時為太子不忍山東之民饑餓不及以聞輙
 命發粟以賑之可謂有仁心先意承志者矣太宗聞
 而是之其所以養其仁心者何其至歟
國朝景泰間山東連嵗災傷天順初人猶饑窘已發内
帑銀三萬兩賑濟有司以為不敷乞増之詔増銀四萬
[100-15a]

 臣若水通曰闕/
 
 
 
 
 
 
[100-15b]
 
 
 
 
 
 
 
 格物通卷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