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94 格物通-明-湛若水 (master)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格物通卷十九     明 湛若水 撰
   正心中
論語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臣若水通曰此聖人掲魯頌駉篇之指以示人也夫
 思者心之神也心體何嘗不正思焉而㡬動則善惡
 分矣心之本體至正而善也私意萌焉則邪惡矣而
 心中正之體無不在特蔽於私爾思無邪所以復心
[019-1b]
 之本體也人能隨處體認察見本體而涵養之則内
 欲不萌外誘不累而心思之神澄然無事是謂無邪
 也不能見理則私心邪念潜伏於中雖欲規規焉除
 之不免於滅東生西之患矣欲其無邪也得乎
子曰囘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己矣
 臣若水通曰仁者心之生理也程顥所謂心如穀種
 仁則其生之性是也仁未嘗與心判為二物也蔽於
 邪私則心為人心而天理滅矣故違而二之顔子克
[019-2a]
 己故禮復禮復則天理流行與心為一故曰不違仁
 三月言其久也乆於仁也其餘日月至焉者盖或一
 月之内存乎仁或一日之内存乎仁不能如顔子之
 久矣如謂必日月而後一至焉豈聖門之賢之學哉
 先儒謂顔子有王佐之才觀其心不違仁是有天徳
 矣有天徳便可以語王道此顔子所以為王佐乎伏
 惟聖明取顔子之學以志仁為要尤博求天下學顔
 子之學者以為輔則君臣咸有一徳而王道成矣
[019-2b]
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臣若水通曰此聖門心學之要門人記聖人之所以
 教人者即子以四教之意也夫心之本體無一物也
 如天地之至公有物則非本體矣張載曰四者有一
 焉則與天地不相似四者在人相為終始有則俱有
 無則俱無惟聖人之心廓然大公物来順應故無四
 者之病也然此不曰無而曰毋者盖嘗以禁止學者
 之辭也學者誠能體認天理不以己與物克去四者
[019-3a]
 之私不為本體之累矣故程顥曰敬則無己可克始
 須絶四又曰意必固我既亡之後必有事焉夫四者
 既亡則天理自見是謂有事否則雖强無之且將失
 於空虚流於異學而何可以入道哉此學者所當自
 究竟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
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
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
[019-3b]
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
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
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
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
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
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
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
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
[019-4a]
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臣若水通曰孟子此章直指本心體用全具可謂深
 切而著明矣不忍人之心即心之生理所謂仁也即
 下惻隱之心至於羞惡辭讓是非之心即是四端之
 發隨感而異見爾非謂原有四心也夫惟聖人有是
 心則有是政者所謂體用一原也君子能知是心而
 擴充之復其本心也衆人不能則此心雖發將隨發
 隨泯自暴自棄者也雖然充之則足以保四海不充
[019-4b]
 之不足以事父母是故帝堯之徳光被四表後之人
 主或以天下之大不能恱其親而遂肆欲以危宗廟
 社稷是心充與不充之間其所係豈細故哉故人君
 茍不失其本心之正斯不失天下之心而天下國家
 可保也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
存心以禮存心
 臣若水通曰此孟子明君子所存之心示人以正心
[019-5a]
 之學也夫以仁禮存心非謂取諸外以存之也仁即
 是心之生理禮即是心之天理同是一理茍能體認
 此理而心存存即無一念而非仁禮矣此乃復吾心
 本體之正非由外鑠我也我之心也得其心則得仁
 禮矣失其心則失仁禮矣此君子之所以異於人者
 乃得人心之常爾豈别有異於人哉故君子之學在
 於體認天理而存隨感而見施之愛人則為仁施之
 敬人則為禮本立而道自生矣
[019-5b]
孟子曰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
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其
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㡬希則
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
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逺矣人見其禽獸
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故茍得其
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孔子曰操則存舍則
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
[019-6a]
 臣若水通曰夜氣之説未之前聞也至孟子而始發
 之於此可以知理氣之合一矣夫仁義之心即吾心
 之生理所謂性也旦晝不害其性則夜氣益清夜氣
 既清則旦晝之理益明盖性之存亡係乎氣之清濁
 氣得其中正即仁義之性也故曰合一奈何人之轉
 展相害使夜氣薄濁而仁義之良心亦亡要之良心
 之消長顧人所以養之者何如引孔子之言正以明
 心之不可以頃刻失其養也學者誠能隨時随處察
[019-6b]
 識此心之本體而涵養之造次顛沛必於是旦晝常
 如夜氣之時則何徃而非仁義哉李侗曰孟子夜氣
 之説於學者極有力有志於學者所宜務焉
孟子曰人有鷄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
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臣若水通曰仁人心義人路孟子既重為不由不求
 者哀矣於此復致意於放心之求者何哉盖萬事萬
 變皆本於心千聖千賢皆是心學欲求放心非强制
[019-7a]
 妄想能之也在於學問耳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
 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中庸學問思辯篤行之
 事是也故學問之道不過只為此心求其放失者而
 已人纔學問則有以管攝此心發明此心不求而復
 矣所謂博學切問仁在其中也然而人君以一心而
 受衆欲之攻尤易以放故尤當自力以求之求之匪
 他惟學問體認天理存存於勿忘勿助之間心存則
 仁存仁存則義路以由矣存心也者其聖學之要乎
[019-7b]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
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臣若水通曰心之本體即天理也欲害之故失其本
 體爾莊周曰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夫欲去一分則
 理存一分欲去十分則理存十分而心之本體正矣
 周敦頥曰聖可學乎曰可有要乎曰一為要一者無
 欲也無欲則靜虚動直靜虚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
 公則溥明通公溥庶矣乎然則志於聖學者必自寡
[019-8a]
 欲以去其害心者然後可也
左傳莊公四年春王三月楚武王荆尸授師孑焉以伐
隨將齊入告夫人鄧曼曰余心蕩鄧曼歎曰王禄盡矣
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
而蕩王心焉
 臣若水通曰鄧曼知王心之盈蕩而歎王禄之盡是
 矣特謂先君蕩之則非也王自蕩也人之一心至微
 而見至隱而顯操舍之機在敬肆之間爾人心皆然
[019-8b]
 而况君心尤易肆者乎荆即楚尸陳孑㦸制楚兵陳
 法用㦸授師伐隨其心驕盈惟盈故蕩一念之微爾
 鬼神得以窺之婦人女子得以知之徒以其身而與
 國俱燼者不足惜也其為後世之永鑑亦至明矣故
 為人君者當正此心以為天下萬事之本焉
昭公二十一年春天王將鑄無射伶州鳩曰王其以心
疾死乎夫樂天子之職也夫音樂之輿也而鍾音之器
也天子省風以作樂器以鍾之輿以行之小者不窕大
[019-9a]
者不摦則和於物物和則嘉成故和聲入於耳而藏於
心心億則樂窕則不咸摦則不容心是以感感實生疾
今鍾摦矣王心弗堪其能乆乎
 臣若水通曰無射鍾名窕摦鍾之弊病也人之心無
 所不感也其可以一或不正乎景王之死心疾也心
 疾之死曷為於無射見之樂記曰凡音之起由人心
 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無射之摦者心之感於音
 者乎是故即音以知其心即心以知其疾即疾以知
[019-9b]
 其不乆也决矣人君知此蓋必正其心約其情使聲
 和則氣和氣和則形和形和則天地之和亦至矣
昭公二十五年宋公享昭子賦新宫昭子賦車轄明日
宴飲酒樂宋公使昭子右坐語相泣也樂祈佐退而告
人曰今兹君與叔孫其皆死乎吾聞之哀樂而樂哀皆
喪心也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乆
 臣若水通曰哀樂情也情者心之發也敬也者其操
 之之要乎敬存則心存心存則情正情正則哀樂之
[019-10a]
 發各當其可初非有意為之也宋公之與昭子當宴
 而泣其得哀樂之正乎心有不存焉故爾宋儒朱熹
 曰凡人之病皆可治惟心病則難幸毋䧟於心病使
 無下藥之理哉
國語周語單穆公曰夫耳目心之樞機也故必聽龢而
視正聽龢則聰視正則明聰則言聽明則徳昭聴言昭
徳則能思慮純固以言徳於民民歆而徳之則歸心焉
 臣若水通曰穆公王卿士單靖公之曽孫樞機發動
[019-10b]
 所由也心有所欲耳目為之發動習於和正則心可
 正矣夫人心之神皆發於耳目故書曰不役耳目百
 度惟貞百度者心之謂也故耳和目正則心亦正而
 常存矣夫然後思慮純固言順徳昭而民心歸焉為
 人君者可不慎耳目之好養其心以為化民之本乎
 伏惟聖明留意焉
晉語竇犨曰君子哀無人不哀無賄哀無徳不哀無寵
哀名之不令不哀年之不登
[019-11a]
 臣若水通曰竇犨晉大夫哀猶慮也登髙也賄財也
 寵位也年壽也富貴與夀三者皆人之欲也然所欲
 有甚於此者有徳有人令名之謂也孟子曰君子有
 終身之憂是其所哀者大矣為人上者徳修則人歸
 名從而彼皆所性不存者矣簡子能信竇犨之言則
 哀樂得其正情不蕩而性不鑿矣乎
楚語觀射父曰聖王正端冕以其不違心帥其羣臣精
物以臨監享祀無有苛慝於神者謂之一純
[019-11b]
 臣若水通曰觀射父楚大夫端𤣥端之服也冕大冠
 也監視也不違心謂心思端正則服正端冕夫純心
 者享神之本也故正端冕無苛慝純心之謂也語曰
 惟聖人為能享帝心之純也聖人純其心以承天之
 心故昭孝息民天神來格而錫福無彊也為天地民
 物之主者可不知所以養其心耶
唐太宗貞觀元年上謂太子少傅蕭瑀曰朕少好弓矢
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
[019-12a]
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脉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
不直朕始寤曏者辨之未精也
 臣若水通曰夫人與物莫不有心觀物則知人矣弓
 工之言不為無見其殆輪扁之流乎唐太宗知愛弓
 而不知愛身知弓之木非其心而不自知其心之非
 正可謂自知自愛乎骨肉相殘閨門慚徳非自其不
 正之心發之乎易曰正其本則萬事理工之言暗合
 此矣夫噫一弓之微而尚欲端本如此况人君居天
[019-12b]
 下之尊乎書曰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使太宗
 知愛身如愛弓則必於臣之進諫求正心之術矣而
 乃不然一時諸臣又未有知正心之學者以將順其
 美豈不為千載英君之一歎歟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上謂侍臣曰人主惟有一心而攻
之者甚衆或以勇力或以辯口或以謟諛或以奸詐或
以嗜欲輻凑攻之各求自售以取寵禄人主少懈而受
其一則危亡隨之此其所以難也
[019-13a]
 臣若水通曰人君以正心為本一心正則羣邪不入
 矣人心危而道心微一有不正則亂亡相隨太宗盖
 知之矣雖然卒未聞其有大學正心之道治不三代
 何足恠哉
唐中宗神龍元年左拾遺李邕上疏以為詩三百一言
以蔽之曰思無邪若有神仙能令人不死則秦始皇漢
武帝得之矣佛能為人福利則梁武帝得之矣堯舜所
以為帝王首者亦修人事而已尊寵此屬何補於國
[019-13b]
 臣若水通曰古先哲王皆以正心為正萬事之要故
 心思之本體無邪也其有邪者欲誘之也仙道佛教
 皆其一二也其於身心國家何補哉李邕引思無邪
 之一言為戒良有以也可以為人君慕仙事佛者之
 鑒
唐憲宗元和三年嘗問裴垍為理之要何先對曰先正
其心
 臣若水對曰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君正莫不正
[019-14a]
 一正君而國定矣君心克正則用人行政皆出於正
 而國豈有不治乎裴垍之言善矣惜乎未聞有正心
 之學足以格君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上見夏州觀察判官栁公權書跡
愛之卒酉以公權為右拾遺翰林侍書學士上問公權
卿書何能如是之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黙
然改容知其以筆諫也
 臣若水通曰萬事萬變生於心心正則莫不正矣憲
[019-14b]
 宗聞公權正心之説而改容豈非惻隱之心所發乎
 然而不能用之使啓心沃心以究正心之學擴充之
 以保四海惜哉
賈誼曰楚懐王心矜好髙人無道而欲有伯王之號鑄
金以象諸侯趨君令諸侯聞之以為不宜故興師伐之
 臣若水通曰心之本體無物也無物故神好矜好髙
 心之蔽也矜髙者勝心人思以勝心乗之矣勝心者
 召敵之媒也語曰魚惡其網人惡其上勝心之召也
[019-15a]
 故君子先正其心使克伐不存則天下莫與争功争
 能矣
賈誼曰諸侯凡有治心者必修之以道而興之以敬然
後能以成也
 臣若水通曰率性之謂道勿忘勿助之謂敬是故敬
 立而道修矣道修而治成矣故心也者萬事萬化之
 大原乎
宋太祖建隆三年春正月宋廣東京城宋主既廣汴城
[019-15b]
且命有司畫洛陽宫殿按圗修之以韓重贇董其役營
繕既畢宋主坐寢殿令洞開諸門皆端直軒豁無有壅
蔽謂左右曰此如我心若有邪曲人皆見之矣
 臣若水通曰人君一心之邪正不可掩也心正則天
 下皆知其正心邪則天下皆知其邪深宫獨處之地
 淵衷隐微之所潜雖伏矣亦孔之昭故曰莫見乎隱
 莫顯乎㣲宋祖以重門端直軒豁比其心心有邪曲
 人皆見之庶乎能知正心者矣宜乎創業垂統逺過
[019-16a]
 漢唐也惜其正心之道知足以及之仁不能守之此
 宋之治所以不三代乎
宋哲宗元祐四年東平公吕公著卒公著自少講學即
以治心養性為本於聲利紛華泊然無所好簡重清靜
茍便於國不以利害動其心
 臣若水通曰孟子言盡心知性而知天存心養性以
 事天盖必知所有而後能養所有也史稱公著學以
 治心養性為本盖即孟子存心養性之意也獨不知
[019-16b]
 其於盡心知性知天者何如爾茍不知之則所存所
 養者何事程頥云只被君家學佛公著父子多讀釋
 氏書故其父子反以程頥兄弟為所見者淺近則史
 所謂性者又未可知也故君子之學以盡心存心為
 務以知性養性為要
宋髙宗紹興三十二年召張浚入朝以為江淮宣撫使
封魏國公帝手書召浚入見浚至帝改容曰久聞公名
今朝廷所恃惟公因賜之坐浚從容言人主之學以心
[019-17a]
為本一心合天何事不濟所謂天者天下之公理而已
必兢業自持使清明在躬則賞罸舉措無有不當人心
自歸敵讎自服帝悚然曰當不忘公言加浚少傅魏國
公宣撫江淮
 臣若水通曰觀張浚之言似乎得心學之㫖上可以
 啓君心之明下足以救人心之溺者矣雖然知而不
 行猶為不知知行並進而後心學可純也浚以吴玠
 之故殺曲端則行浸潤之譛謂之不明詆李綱趙鼎
[019-17b]
 而不獲大用則以愛憎為用舍謂之不公不明生於
 不公不公由於不察見天理則亦何貴于心學之説
 也噫心學不純而欲格君心之非望之為堯舜者未
 之有也敢附春秋責脩賢者之義
宋孝宗乾道三年以陳俊卿叅知政事劉珙同知樞宻院事
珙自河南召還初入見首論獨斷雖英主之能事然必合
衆智而質之以至公然後有以合乎天理人心之正而事
無不成若棄僉謀徇私見而有獨御區宇之心則適所以
[019-18a]
蔽四達之明而左右私昵之臣將有乘之以干天下之公
議者又論羡餘和糴之弊帝皆嘉納之授翰林學士復上
言世儒多病漢髙帝不悦學輕儒生臣以為漢髙帝所不
悦者特腐儒宿學爾使當時有以二帝三王告之知其必敬
信功烈不止此因陳聖王之學所以明理正心為萬事之綱帝
稱善遂拜樞副珙因薦張栻汪應辰陳良翰學行于帝
 臣若水通曰宇宙之内人心一而已矣何則天一而
 已矣故一人之心即千萬人之心一時之心即千萬
[019-18b]
 世之心孔子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然
 而一人一時之心或有所蔽故古之聖人必闢四門
 廣衆論合乎人心之正則天理之公在是矣正心之
 説首以為孝宗告此劉珙所以度越諸臣也歟
宋孝宗淳熈六年詔求直言知南康軍朱熹上疏其畧
曰天下之務莫大於恤民在人君正心術以立紀綱盖
紀綱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術公平正大無偏黨反
側之私然後有所係而立君心不能以自正必親賢臣
[019-19a]
逺小人講明義理閉塞私邪然後可得而正
 臣若水通曰人君心術之邪正係君子小人之親踈
 也小人踈君子親則養之以正君心自不能以不正
 矣君子踈小人親則養之以邪君心自不能以不邪
 矣君心正則政莫不正然而不治者未之有也君心
 邪則政莫不邪然而不亂者未之有也朱熹心術之
 論真人主之龜鑑也哉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以朱熹為崇政殿説書熹辭不至
[019-19b]
熹既歸投匭進封事言大本急務大本者陛下之心急
務則輔翼太子選用大臣振舉紀綱變化風俗愛養民
力修明軍政凡此六事皆不可緩而本在於陛下之一
心一心正則六事無不正一有人心私欲介乎其間則
雖憊精勞心不可為矣疏入夜漏下七刻帝已就寢亟
起秉燭讀之終篇明日除主管西太一宫兼崇政殿説
書熹力辭乃以祕閣修撰奉祠
 臣若水通曰天下之本在乎一人一人之本存乎一
[019-20a]
 心未有心不正而能治天下者也亦未有不加正心
 之功而能正其心者也故心正而六事舉矣唐虞三
 代之君正心以成治化有本者如是也使孝宗能用
 熹之言則宋之治未可量也一齊衆楚指為偽學豈
 不惜哉
宋光宗紹熈五年羅㸃卒㸃孝友端介不為矯激之行
或謂天下事非才不辦羅㸃曰當論其心心茍不正才
雖過人果何取哉
[019-20b]
 臣若水通曰古之才也出於一今之才也出於二古
 之所謂才合徳而言之者也今之所謂才外徳而言
 之者也易曰貞固足以幹事心正則何事而不可為
 也又曰開國成家小人勿用心茍不正則何事而可
 為也羅㸃言人當論其心似矣其曰心茍不正才雖
 過人不足取者是未知才徳合一之道也夫小人無
 才惟君子有之故能開物成務若夫小人之便㨗智
 不足以周身臣不謂之才也已
[019-21a]
 
 
 
 
 
 
 
 
[019-21b]
 
 
 
 
 
 
 
 格物通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