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1a]
欽定四庫全書
農政全書卷四十三
明 徐光啓 撰
荒政
備荒總論
穀梁傳曰古者税什一豐年補助不外求而上下皆足
也雖累凶年民弗病也一年不艾而百飢君子非之
荀卿曰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墻/也窌窖/也倉廪者財之
[043-1b]
末也百姓時和謂天時/和順事業得敘者耕稼得/其次序貨之源也
等賦謂以差等/制賦也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
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
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當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
極也故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十年之
後年穀復熟而陳積有餘是無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
謂也丘濬曰荀卿本末源流之説有國家者不可以不/知也誠知本之所在則厚之源之所自則開之謹
守其末節制其流量入以為出挹彼以注此使下常有/餘上無不足以供天下之用其平居雖不至于虐取其
[043-2a]
民而有急則不免于厚賦故其國可静而不可動可逸/而不可勞此亦一時之計也至于最下而無謀者量出
以為入用之不給則取之益多天下晏然無大患難而/盡用衰世茍且之法不知有急則将何以加之此所謂
不終月/之計也
管子曰天以時為權地以財為權人以力為權君以令
為權失天之權則人地之權亡湯七年旱禹九年水民
之無賣子者湯以莊山之金鑄幣而贖之禹以歴山
之金鑄幣而贖之故天權失人地之權皆失也
晁錯曰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餒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
[043-2b]
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
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
内為一土地人民之衆不辟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
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餘力生穀之
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歸農也
民貧則奸邪生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不農則不
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
法重刑猶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飢之于食
[043-3a]
不待甘旨飢寒至身不顧亷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
終歲不製衣則寒夫腹飢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
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
民于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廪備水旱故可得而
有也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
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穫冬藏伐
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
不得避隂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
[043-3b]
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㓜在其中勤苦如此尚
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其
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鬻子
孫以償債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
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乗上之所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
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農夫之苦有阡
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
游敖冠蓋相望乗堅䇿肥履絲曳縞此商人所以兼并
[043-4a]
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
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
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惡乖忤而欲國富法
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欲民務
農在于貴粟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陸贄嘗謂國家/救荒所費者財
用所得者人心晁錯謂腹飢不得食雖慈母不/能保其子人君安能以有其民此意惟贄得之
陸贄曰君養人以成國人戴君以成生上下相成事如
一體然則古稱九年六年之蓄者蓋率土臣庶通為之
[043-4b]
計耳固非獨豐公庾不及編甿
范鎮知諫院言今歲荒歉朝廷為放税免役及以常平
倉軍食拯貸存恤不為不至然而人民流離父母妻子
不能相保者平居無事時不能寛其力役輕其租賦雖
大熟使民不得終歲之飽及小歉雖重施固已無及矣
此無他重斂之政在前故也臣竊以為水旱之作由民
生不足憂愁無聊之嘆上薄天地之和耳
蘇軾曰救災恤患尤當在早若災傷之民救之于未飢
[043-5a]
則用物約而所及廣不過寛減上供糶賣常平官無大
失而人人受賜今歲之事是也若救之于已飢則用物
博而所及微至于耗散省倉虧損課利官為一困而已
飢之民終于死亡熙寧之事是也熙寧之災傷本緣天
旱米貴而沈起張静之流不先事奏聞但立賞閉糴富
民皆事藏穀小民無所得食小民能束手斃乎今世之/沈起張静不少矣而人以
為救荒奇䇿有言勿閉糴者指為為隣游説/有言勿抑價者以為為富民游説也奈何哉流殍既作然
後朝廷知之始敕運江西及截本路上供米一百二十三
[043-5b]
萬石濟之巡門俵米攔街散粥終不能救飢饉既成繼
之以疫疾本路死者五十餘萬人城郭蕭條田野丘墟
兩税課利皆失其舊勘㑹熙寧八年計所失共計三百
餘萬石其餘耗散不可悉數至今轉運司貧乏不能舉
手此無他不先事處置之過也去年淛西數郡先水後
旱災傷不減熙寧二聖仁智聰明于去年十一月中首
發德音截撥本路上供斛斗二十萬石賑濟又于十二
月終寛減轉運司元祐四年上供斛三分之一為米五
[043-6a]
千餘斛盡用其錢買銀絹上供了無一毫虧損縣官而
命下之日所在歡呼官既住糴米價自落又自正月開
倉糶常平米仍免數路税塲所收五穀力勝錢且賜度
牒三百道以助賑濟本路帖然絶無一人餓殍者此無
他先事處置之力也
程頤曰常見今時州縣濟飢之法或給之米豆或食之
粥飯來者與之不復有辨中雖欲辨之不能也穀貴之
時何人不願得倉廪既竭則殍死者在前無以救之矣
[043-6b]
雞鳴而起親自俵散官吏後至者必責怒之于是流民
歌詠至者日衆未幾穀盡殍者滿道愚常矜其用心而
嗤其不善處事救飢者使之免死而已當擇寛廣之處
宿或使晨入至巳午而後與之食給米者午時出日得
一食則不死矣其力自能營一食者皆不來矣比之不
擇而與者當活數多倍之也凡濟飢當分兩處擇羸弱
者作稀粥早晚兩給勿使至飽俟氣稍完然後一給第
一先營寛廣居處切不得令相藉如作粥飯須官員親
[043-7a]
嘗恐生及入石灰或不給浮浪游手無此理也平日當
禁游惰至其飢餓哀矜之一也
呂祖謙曰大抵荒政統而論之先王有預備之政上也
修李悝平糶之政次也所在蓄積有可均處使之流通
移民移粟又次也咸無焉設糜粥最下也
王禎曰蓋聞天災流行國家代有堯有九年之水湯有
七年之旱雖二聖人亦不能逃其適至之數也春秋二
百四十二年書大有年僅二而水旱螽蝗屢書不絶然
[043-7b]
則年穀之豐蓋亦罕見為民父母者當為思患豫防之
計故古者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
食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雖有旱乾水溢而民無菜色
者蓄積多而備先具也𤣥扈先生曰闕脩備是也/國于不傾之地
楊漙曰堯湯之世不免水旱之患而不聞堯湯之民有
困窮之難者蓋預有備也凡古聖賢立曰必修預備之政
我太祖高皇帝惓惓以生民為心凡有預設備荒定制
洪武年間毎縣于四境設立倉塲出官鈔糴穀儲貯其
[043-8a]
中又于近倉之處僉㸃大户看守以備荒年賑貸官籍
其數斂散皆有定規又于縣之各鄉相地所宜開濬陂
塘及修築濱江近河損壞堤岸以備水旱耕農甚便皆
萬世之利自洪武以後有司雜務日繁前項便民之事
率無暇及該部雖有行移亦皆視為文具是以一遇水
旱飢荒民無所賴官無所措公私交窘只如去冬今春
畿内郡縣艱難可見況聞今南方官倉儲穀十處九空
甚者穀既全無倉亦無存矣大抵親民之官得人則百
[043-8b]
廢舉不得其人則百弊興此固守令之責若養民之務
風憲之臣皆所當問年來因循亦不之及此事雖若可
緩其實關係甚切
何景明曰救荒之䇿竊為民計大率利一而其害有三
徵求之擾工役之勤宼盜之憂此為三害而所利于民
者獨發倉廪一事耳夫發倉廪本以利民而其弊反甚
倉舍一啓豪强駢集里胥鄉老匿貧佑富公家之積秪
以飽市井遊食之徒而野處之民曽不得見糠粃富者
[043-9a]
連車方輿而貧者曽不獲斗升鄉民有入城待給者資
糧已盡日貸餅餌自啖而卒不得與此其少得不足償
貸反因是等死耳聞目覩可為痛扼夫欲有所與必先
為去其所奪養馴兔者不蓄獵犬植茂樹者不先斧柯
以其近害也故止沸不換其薪徒酌水浥之沸不見止
養人餉其口腹而刲其股肉終不得活今三害未去而
欲興一利以救民之凶也何以異此也
焦竑曰天下事有見以為緩而其實不可不早為之計
[043-9b]
者備荒弭盜是已嘗觀周禮以荒政十二而除盜賊即
具于中何者國富民殷善良自衆民窮財盡奸宄易生
蓋天下大勢往往如此昔人謂聖王之民不餒治平之
世無盜此篤論也今飢饉頻仍羣不逞之徒鈎連盤詰
此非盛世所宜有也愚以為備荒弭盜皆今急務而備
荒為尤急總之修先王儲偫之政上也綜中世斂散之
規次也在所畜積均布流通移粟移民裒盜益縮下也
咸無焉而孶孶糜粥之設是激西江之水蘇涸轍之魚
[043-10a]
蔑有及矣試詳論之周官既有荒政為遇凶救濟之法
矣而又遺人所掌收諸委積為待凶施惠之法廪人所
掌歲計豐凶為嗣歲移就之法未荒也預有以偫之将
荒也先有以計之既荒也大有以救之故上古之民災
而不害後世毎多臨事權宜之術非經逺之道也
俞汝為論捕蝗曰昔唐太宗吞蝗姚崇捕蝗或者譏其
以人勝天予竊以為不然夫天災非一有可以用力者
有不可以用力者凡水與霜非人力所能為姑得任之
[043-10b]
至于旱傷則有車戽之利蝗蝻則有捕瘞之法凡可以
用力者豈可坐視而不救耶為守宰者當激勸斯民使
自為方畧以禦之可也吳遵路知蝗不食豆苗且慮其
遺種為患故廣收豌豆教民種植非惟蝗虫不食次年
三四月間民大獲其利古人處事其周宻如此夫宋朝
捕蝗之法甚嚴然蝗虫初生最易捕打往往村落之民
惑于祭拜不敢打撲以故遺患未知姚崇倪若水盧慎
之辨論也
[043-11a]
備荒考上
周禮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一曰散財二曰薄
征三曰緩刑四曰弛役五曰舍禁六曰去幾開市不/幾察七
曰眚禮凡有禮節/皆從減省八曰殺哀凡行喪禮/皆從降殺九曰蕃樂閉藏/樂器
十曰多昏不備禮/而婚娶十一曰索鬼神求廢祀/而修之十二曰除盜
賊飢饉盜賊多戒/備緝捕以除之
荒政要覽曰管仲相桓公通輕重之權曰歲有凶穰故
穀有貴賤民有餘則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民不足則
[043-11b]
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使萬室之邑有萬鍾之藏千室
之邑有千鍾之藏故大賈蓄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李悝為魏文侯作平糶之法曰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
若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故甚賤與甚貴其傷一也
善為國者使民無傷而農益勸故大熟則上糴三而舍
一計民食終歲長四/百石官糴一百石中熟糴二下熟糴一使民適足價
平而止小饑則發小熟之斂中饑則發中熟之斂大饑
則發大熟之斂而糶之故雖遇饑饉水旱糴不貴而民
[043-12a]
不散取有餘而補不足行之魏國國以富强董煟曰今/之和糴其
弊在于籍數定價且不能視上中下熟故民不樂與官/為市最為患者吏胥為奸交納之際必有誅求稍不滿
欲量折監賠之患紛然而起故糴米之官不得不低價/滿量豪奪于民以逃曠責是其為糴也烏得謂之和哉
至于已糴之後又不能以新易陳故積/而不散化為埃塵而民間之米愈少也
隋開皇五年度支尚書長孫平奏令民間每秋家出粟
麥一石以下貧富有差輸之當社委社司檢校以備凶
年名曰義倉胡寅曰賑飢莫要乎近其人隋義倉取之/于民不厚而置倉于當社飢民之得食也
其庶矣乎後世義倉之名固在而置倉于州郡一有凶/飢無狀有司固不以上聞也良有司敢以聞矣比及報
[043-12b]
可委吏胥出而施之文移反復給散艱阻監臨胥吏相/與侵沒其受惠者大抵城郭之近力能自達之人耳居
之逺者安能扶老攜㓜數/百里以就龠合之廪哉
唐李訢曰去歲京師不稔移民就豐既廢營生困而後
達又于國體實有虚損曷若預儲倉粟安而給之豈不
愈于驅督老弱餬口千里之外哉宜敕州郡常調九分
之二京師度支歲用之餘各立官司年豐糴粟積之于
倉儉則加私之二糶之于人如此民必力田以取官絹
積財以取官粟年登則常積歲凶則直給數年之中穀
[043-13a]
積而人足雖災不為害矣
辛棄疾帥湖南賑濟榜文秪用八字曰劫禾者斬閉糴
者配丘濬曰荒歉之年民間閉糴固是不仁然當此際/米價翔涌正小人射利之時也而必閉之者蓋彼
亦自量其家口之衆多恐嗣歲之不繼耳彼有何罪而/配之耶若夫劫禾之舉此盜賊之端禍亂之萌也周人
荒政除盜賊正以此耳小人乏食計出無聊謂飢死與/殺死等死耳與其飢而死不若殺而死況又未必殺耶
聞粟所在羣趨而赴之哀告求貸茍有不從即肆劫奪/自諉曰我非盜也迫于飢寒不得已耳嗚呼白晝攫人
所有謂之非盜可乎漸不可長彼知其負罪于官因之/鳥駭䑕竄竊弄鋤梃以扞游徼之吏不幸而傷一人焉
勢不容已遂至變亂亦或有之臣願明敕有司遇有旱/災之歲勢必至飢窘必先榜示禁其劫奪諭之不從痛
[043-13b]
懲首惡以警餘衆決不可行姑息之政此非但救飢荒/乃弭禍亂之先務也然則富民閉糴何以處之曰必先
諭之以惠鄰次開之以積福許其隨時取直禁人侵其/所有民之無力者官予之券許其取息待熟之後官為
追償茍積粟之家丁口頗衆亦必為之計算推其贏餘/以濟匱乏若彼僅僅自足亦不可强也然亦嚴為之限
凡有所積不肯發者非至豐穰禁不許出糶彼/見得利恐其後時自計有餘亦不能以不發矣
趙抃救災記曰熙寧八年吳越大旱州縣吏錄民之孤
老疾弱不能自食二萬一千九百餘人以故事歲廪窮
人當給粟三千石而止及簡富人所輸及僧道士食之
羡者得粟四萬八千餘石佐其費使自十月朔日人受
[043-14a]
粟日一升幼小者半之憂其衆相蹂也使受粟男女異
日而人受二日之食憂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為給
粟之所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
給計官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職而寓于境者給其
食而任以事告富人無得閉糴又為之出官粟得五萬
二千餘石平其價予民為糶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糴者
自便如受粟又僦民修城四千一百人為工三萬八千
計其傭與粟再倍之民取息錢者告富人縱予之而待
[043-14b]
熟官為責其償棄男女者使人得收養之明年春疫病
為病坊處疾病之無歸者募僧二人屬以視醫藥飲食
令無失時凡死者使住處收瘞之法廩窮人盡三月當
止是歲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抃一以自任不以累
其屬有上請者或便宜多輙行事無巨細必躬親給病
者藥食多出私錢民得免于轉死得無失斂埋者皆抃
力也
又曰烖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無而能為之備民病而
[043-15a]
後圖之與夫先事而為計者則有間矣不習而有為與
夫素得之者則有間矣
富弼擘畫屋舍安泊流民事行移曰當司訪聞青淄登
濰萊五州地分甚有河北災傷流移人民逐熟過來其
鄉村縣鎮人户不那䟎房屋安泊多是暴露並無居處
目下漸向冬寒切慮老小人口别致飢凍死甚損和氣
須議别行擘畫下項
一州縣坊郭等人户雖有房屋又緣見是出賃與人户/居住難得空閉房屋今逐等合那䟎房屋間數如後
[043-15b]
第一等五間/第三等兩間 第二等三間一間/第四等五等
一郷村等人户甚有空閉房屋易得/小可屋舍逐等合那䟎間數如後
第一等七間/第三等三間 第二等五間/
右各請體認見今流民不少在州即請本州出榜在縣
鎮鄉村即指揮縣司曉示人户依前項房屋間數各令
那䟎立定日限須管數足仍叮嚀約束管當人等不得
因緣騷擾乞覓人户錢物如有違犯嚴行斷決仍指撝
州縣城鎮門頭人常切辨認才候見有上件烖傷流民
[043-16a]
老小到門内其在州則引于司理處出頭其在縣即引
于知縣處出頭其在鎮内即引于監務處出頭各仰逐
官相度人數指定那䟎房屋主人姓名令幹當人畫時
引押于抄㸃下房屋内安泊如門頭不肯引領者許流
民于隨處官員處出頭速取勘決訖當便指揮安泊了
當如有流民欲前去未肯安泊者亦聽從便如有流民
不奔州縣直往鄉村内安泊者仰耆壯畫時引領于䟎
那下房内安泊訖申報本縣及當職官員躬親勸誘逐
[043-16b]
家量口數各與桑土或貨種救濟種植度日如内有見
在房數少者亦令收拾小可材料權與蓋造應副若有
下等人户委的貧虚别無房屋那應不得一例施行除
此擘畫之外如更有安泊不盡老小即指撝逐處僧尼
等寺道士女冠宮觀門樓廊廡及更别䟎那新居房屋
安泊河北逐熟老小如有指揮不及事件亦請當職官
員相度利害一面指揮施行務要流民安居不致暴露
失所
[043-17a]
富弼曉示流民許令諸般採取營運不得邀阻事曰當
司訪聞得上件飢民等多在山林泊野打刈柴薪草木
貨賣糴食及拾橡子造作吃用并于㳂河打魚取採蒲
葦博口食多被逐處地主或地分耆壯妄稱係官或有
主地土諸般名目邀阻不得採取似此向去冬寒必是
大段抛擲死損須至專行指撝
右請當職官員體認見今流移飢民至處立便叮嚀指/揮諸縣官火急行遣遍於鄉村道店村疃内分明粉壁
曉示應係流移飢民等除人戸墓園桑棗果園及應係/耕種地内諸般樹不得採取斫伐外其近外逺去處泊
[043-17b]
野山林内柴薪草木橡子并㳂河蒲葦芟打捕魚諸般/養活流民等事件不拘係官係私有主地分自隨流民
諸般採取養活骨肉其耆壯地主並不得輒有約攔阻/障如違仰逐地方耆壯具地主姓名解押送官嚴行斷
遣若耆壯通同攔障並仰流民于近便縣鎮官員處出/頭陳告立便追捉重行勘斷申當司所有前項事件葢
為應急救濟流移飢民才候/向去豐熟日即依舊施行
富弼告諭勸誘人户各量出斛米以救濟飢民事曰勘
㑹當路淄青濰登萊五州自春以來風雨時若夏已大
稔秋復倍登咸遂收成絶無災害兼曽指撝州縣許人
户就近輸納務從百姓之便不顧公家之煩當司累奉
[043-18a]
朝廷指撝凡事並從寛恤一無騷擾頗獲安居今者河
北一方盡遭水害老小流散道路填塞風霜日甚衣食
不充已逼飢寒将棄溝壑坐見死亡之阨豈無賑恤之
方又緣廪所收簿書有數流民不絶濟贍難周欲盡救
災必須衆力庶幾凍餒稍可安存況乎今年田苗既大
豐于累載而又諸郡物價復數倍于常時蓋因流民之
來遂收踴貴之值豈可只思厚已不肯救人共覩災傷
諒皆痛憫兼日累據諸處申報以斛斗不住増長價例
[043-18b]
乞當司指撝諸州縣城郭鄉村百姓不得私下擅添物
價所貴飢民易得糧食見今别路州縣城郭鄉村並皆
有此指撝惟當司不曽行蓋恐止定價例則傷我土居
之人須至别作擘畫可使兩無所失其上項五州鄉村
人户分等第並令量出口食以濟急難施斗石之微在
我則無所損聚萬千之數于彼則甚有功凡在部封共
成利濟斂本路之物救鄰封之民寔用通其有無豈復
分于彼此今具逐家均定所出斛米數目如後
[043-19a]
第一等二石/第三等一石 第二等一石五斗/第四等七斗
第五等四斗/ 半送納 客户三斗/ 已上並米豆中/
富弼支散流民斛斗畫一指揮行移曰當司昨為河北
遭水失業流民擁併過河南于京東青淄濰登萊五州
豐熟處逐處散在城郭鄉村不少當司雖已諸般擘畫
採取事件指揮逐州官吏多方安泊存恤救濟施行本
使體量尚恐流民失所㝷出給告諭文字送逐州給散
諸縣令逐耆長将告諭指揮鄉村等第人户并客户依
[043-19b]
所定石斗出辦米豆數内近州縣鎮只于城郭内送納
其去州縣鎮城逺處只于逐耆令耆長置厯受納于逐
耆第一等人户處圖那房屋盛貯收附封鎖施行去訖
自後據逐州申報已告諭到斛米數目受納各有次第
今體量得飢餓死損須至令上項五州一例于正月一
日委官分頭支散上件勸諭到斛斗救濟飢民者
一請本州纔候牒到立便酌量逐縣耆分多少差官每/ 一官令專十耆或五七耆據耆分合用員數除逐縣
正官外請于見任并前資寄居及文學助教長史等/官員内須是揀擇有行止清亷幹當得事不作過犯
[043-20a]
官員仍斟㑹所差官員本貫将縣分交互差委支散/免致所居縣分親故顔情不肯盡公及将封去貼牒
書填定官員職位姓名所管耆分去處給與逐官收/執火急發遣往差定縣分計㑹縣司畫時将在縣收
到臧罰錢或頭子錢并檢取逺年不用故紙賣錢收/買小紙依封去式様字號空歇雕造印板酌量流民
多少寛剰出給印押厯子頭各于厯子後粘連空紙/三兩張便令差定官員令本縣約度逐耆流民家數
分擘厯子與所差官員便令親自收執分頭下鄉勒/耆壯引領排門㸃檢抄劄流民每見流民逐家盡底
喚出本家骨肉數目當面審問的寔人口填定姓名/口數逐家便各給厯子一道收執照証准備請領米
豆即不差委公人耆壯抄劄别/致作弊虛偽重叠請却厯子
一指揮差委官抄劄給厯子時仔細㸃檢逐處流民如/ 内有雖是流民見今已與人家作客鋤田養種及有
[043-20b]
錢本機織販舂諸般買賣圖運過日不致失所/人更不得一例劄姓名給與厯子請領米豆
一應係流民雖有屋舍權時居住只是旋打刈柴草日/ 逐求口食人等並盡底抄劄給與厯子令請領米豆
一應有流民老小羸疲全然單寒及孤獨之人只是尋/ 討乞丐安泊居止不然等人委所差官員劈畫歸著
耆分或神廟寺院安泊亦便出給厯子令請米豆不/得謂見難為拘管輒敢遺棄却致抛擲死損請提舉
官常切/覺察
一應係土官貧窮年老殘患孤獨見求乞貧子等仰抄/ 劄流民官員躬親檢㸃如别不是虚偽亦各依厯子
令依此請/領米豆
一指揮差委官員須是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已前抄劄/ 集定流民家口數給散厯子了當須管自皇祐元年
[043-21a]
正月一日嵗首一齊支給不得拖延/貽悮至日支給不得日數前後不齊
一流民所支米豆十五歲已上每人日支一升十五歲/ 以下每日給五合五歲已下男女不在支給仍厯子
頭上分明細算定一家口數合請米豆都數/逐旋依都數支給所貴更不臨時旋計者
一緣已就門抄劄見流民逐家口數及歲數則支散/ 日更不令全家到來只每家一名親執厯子請領
一逐官如管十耆即毎日支兩耆逐耆并支五日口食/ 候五日支遍十耆即却從頭支散所貴逐耆毎日有
官員躬親支散如管五七耆者即将耆分大者毎日/散支一耆其分小者毎日支散兩耆亦須每日一次
支遍逐次併支五日口食仍預先有村庄剰出曉示/及令本耆壯丁四散各報流民指定支散日分去處
分明開説甚字號耆分仍仰差去官員須是及早親/自先到所支斛斗去處等候流民到來逐旋支散纔
[043-21b]
候支絶一耆速徃下次合支耆分不得自作違/慢拖延過時别至流民歸家遲晚道途凍露
一指揮差管官員相度逐處受納下米豆如内有在耆/ 分遥逺第一等户人家收附恐流民所去請令遥逺
即勒耆壯量事圖那車乗般赴本耆地分中心稳便/人家房屋室内收附就彼便行支散貴要一耆之内
流民盡得/就近請領
一指揮所差官員除抄劄籍定給散流民外如有逐旋/ 新到流民並須官員親到審問仔細㸃檢本家的寔
口數安泊去虛如委不是重叠處偽立便給與厯子/據所到口分起請如有已得厯子流民起移仰居停
主人畫時令流民将元給厯子于監散官員毁抹若/是不來申報及稱帶却厯子並仰量行科決不得鹵
莽重叠給印厯子/亦不得阻滯流民
[043-22a]
一逐耆盡各均匀納下斛斗切慮流民于逐耆安泊不/ 均仰縣司勘㑹據流民多處耆分酌量人數發遣䟎
併于少處耆分安泊令逐耆均匀支散救濟若是流/民安泊處稳便不願起移即䟎併别耆斛斗就便支
俵不得抑勒流/民須令起移
一州縣鎮城郭内流民若差委本處見任官員亦先且/ 躬親排門抄劄逐户家口數依此給與厯子每一度
并支五日米豆候食盡挨排日/分接續支給米豆一般施行
一逐州除逐處監放官員仍請委通判或選差清幹職/ 官一員住本州界内往來都大提舉諸縣支散米豆
官吏仍㸃檢逐耆元納并逐官支散文厯一依逐件/鈐束指揮施行仍親到所支散米豆處仔細體問流
民所請米豆委的均濟别無漏落如有官員弛慢不/切用心信縱手下公人作弊減刻流民合請米豆不
[043-22b]
得均濟即宻具事由申報本州别/選差官充替訖申當司不得蓋庇
一所支斛斗如州縣内支絶已納到告諭斗斛外有未/ 催到數目便且于省倉斛斗内權時借支據見欠斛
斗如未足處亦逐旋請𦂳切催/促不得闕絶支散闕誤流民
一每官一員在縣摘道手分斗子各一名隨行幹當仍/ 給升斗各一隻仍差本縣公人三兩人當直如在縣
公人數少即權差壯/丁亦不得過三人
一所差官員除見任官外應係權差請官如手下幹當/ 人并耆壯等及流民内有作過者本官不得一面區
分具事由押送/本縣勘㫁施行
一權差官每月于前項贓罰錢内支給食/ 直錢五貫文見任官不得一例支給
[043-23a]
一權差官已有當司封去帖牒若差見任官員即請本/ 州出給文示幹當其賞罰一依當司封去權差官帖
牒内事/理施行
一纔候起支當司必然别州差官徧詣逐州逐縣逐耆/ 㸃檢如有一事一件違慢本州承牒手分并縣司官
吏必然勘罪嚴㫁/的不虚行指揮
一逐州縣鎮候差定官員将印行指揮畫/ 一抄劄一本付逐官收執照㑹施行
一勘㑹二麥将熟諸處流民盡欲歸鄉㝷指揮逐州并/ 監散官員将見今籍定流民據每人合請米豆數目
自五月初一日算至五月終一併/支與流民充路糧令各任便歸鄉
一指揮出榜青淄等州河口曉示與/ 免流民税渡錢仍不得邀難住滯
[043-23b]
一指揮青淄等州曉示道店/ 不得要流民房宿錢事
右具如前事須各牒青淄濰登萊五州候到各請一依
前項逐件指揮施行訖報所有當司封去帖牒如右剰
數却請封送當司不得有違
富弼宣問救濟流民事劄子曰臣復奉聖旨取索擘畫
救濟過流民事件今節畧編纂作四冊具狀繳奏去訖
臣部下九州軍其間近河五州頗熟遂醵于民得粟十
五萬斛第一等兩石第五等/三斗而已民甚樂輸只今人户就本村耆隨處
[043-24a]
散納貴不傷土民多差官員領之見任不足即/借倩前資寄任待闕閒官又先時
已于州縣城鎮及鄉村抄下舍宇十餘萬間流民來者
隨其意散處民舍中逐家給一厯厯各有號使不相侵
欺仍厯前計定逐家口數及合給物數令官員詣逐廂
逐耆就流人所居處每人日給生豆米各半升流民至
者安居而日享食物又以其散在村野薪水之利甚不
難致以此直養活至去年五月終麥熟仍各給與一去
路糧而遣歸而按籍總三十餘萬人此是以必死之中
[043-24b]
救得活者也與夫只于城中煑粥使四逺飢羸老弱每
日奔走屯聚城下終日等候或得或不得閃誤死者大
不侔也其餘未至羸病老弱稍營運自給者不預此籍
然亦徧曉示五州人民應是山林河泊有利可取者其
地主不得占恡一任流民採掇如此救活者甚多即不
見數目山林河泊地主寧非所損然損者無大害而流
民獲利者便活性命其利害皎然也又減利物廣招兵
從一萬餘人㝷常利物每一/人可招三人有四五口及四五萬人大
[043-25a]
約通計不下四五十萬人生全傳云百萬者妄也謹具
劄子奏聞
蘇軾奏臣在浙江二年親行荒政只用出糶常平米一
事更不施行餘䇿若欲抄劄飢貧不惟所費浩大有出
無收而此聲一布飢民雲集盜賊疾疫客主俱斃惟有
依條将常平斛斗出糶即官司簡便不勞抄劄勘㑹給
納煩費但得數萬石斛斗在市自然壓下物價境内百
姓人人受賜古今之法莫良于此
[043-25b]
曽鞏救災議曰河北地震水災有司建言請發倉廪與
之粟壯者人日二升幼者人日一升然百姓暴露乏食
已廢其業矣使之相率日待二升之廪于上則其勢必
不暇乎他為是農不復得修其畎畝商不復得治其貨賄
工不復得利其器用閒民不復得轉移執事一切棄百
事而束意于待升合之食以偷為性命之計是直以餓
殍養之而已非深思逺慮為百姓長計也以中户計之
户為十人壯者六人月當受粟三石六斗幼者四人月
[043-26a]
當受粟一石二斗率一户月當受粟五石難可以久行
也不行則百姓何以贍其後久行之則被水之地既無
秋成之望非至來歲麥熟賑之未可以罷自今至于麥
熟凡十月一户當受粟五十石今被災者十餘州州以
二十萬户計之中等以上及非災害所被不仰食縣官
者去其半則仰食縣官者為十萬户食之不遍則為施
不均而民猶無告者也食之徧則當用粟五百萬石而
足何以辦此又非深思逺慮為公家長計也至于給授
[043-26b]
之際有淹速有均否有真偽有㑹集之擾有辨察之煩
措置一差皆足致弊又羣而處之氣久蒸薄必生疾癘
此皆必至之害也且此不過能使之得旦暮之食耳其
于屋廬修築之費将安取哉屋廬修築之費既無所處
而就食于州縣必相率而去其故居雖有頽墻壞屋之
尚可全者故材舊瓦之尚可因者什器衆物之尚可賴
者必棄之而不暇顧甚則殺牛馬而去之者有之伐桑
棗而去之者有之其害又可謂甚也萬一或出于無聊
[043-27a]
之計有窺倉庫盜一囊之粟一束之帛者彼知己負有
司之禁則必鳥駭䑕竄竊弄鋤梃于草茆之中以扞游
徼之吏强者既囂而動則弱者必隨而聚矣不幸或連
一二城之地有枹鼓之警國家胡能晏然而已乎然則
為今之䇿下方紙之詔賜之以錢五十萬貫貸之以粟
一百萬石而事定矣何則今被災之州為十萬户姑計
一户得粟十石得錢五千下户常産之貲平日未有及
此者也彼得錢以全其居得粟以給其食則農得修其
[043-27b]
畎畝商得治其貨賄工得利其器用閑民得轉移執事
一切得復其業而不失夫常生之計與專意以待一升
之廪于上而勢不暇乎他為豈不逺哉由有司之説則
用十月之費為粟五百萬石由今之説則用兩月之費
為粟一百萬石況貸之于今而收之于後足以賑其艱
乏而終無損于儲偫之實所實費者錢五鉅萬貫而已
此可謂深思逺慮為公家長計者也
朱子社倉法曰臣所居建寧府崇安縣開耀鄉有社倉
[043-28a]
一所係昨乾道四年鄉民艱食本府給到常平米六百
石委臣與本鄉土居朝奉郎劉如愚同其賑貸至冬收
到元米次年夏間本府復令依舊貸與人户冬間納還
臣等申府措置每石量收息米二斗自後逐年依舊斂
散或遇小歉即蠲其息之半大饑即盡蠲之至今十有
四年量支息米造成倉厫三間收貯已将元米六百石
納還本府其見管三千一百石並是累年人户納到息
米已申本府照㑹将來依前斂散更不收息每石只收
[043-28b]
耗米三升係臣與本鄉土居官及士人數人同其掌管
遇斂散時即申府差縣官一員監視出納以此之故一
鄉四五十里之間雖遇凶年人不闕食竊謂其法可以
推廣行之他處乞特依義役體例行下諸路州軍曉諭
人户有願依此置立社倉者州縣量支常平倉米斛責
與本鄉出等人户主執斂散毎石收息二斗仍差本鄉
土居官員士人有行義者與本縣官同其出納收到息米
十倍本米之數即送元米還官却将息米斂散毎石只
[043-29a]
收耗米三升其有富家情願出米作本者亦從其便息
米及數亦與撥還如有鄉土風俗不同者更許隨宜立
約申官遵守實為久逺之利其不願置立去處官司不
得抑勒則亦不至騷擾
一逐年五月下旬新陳未接之際預于四月上旬申府
乞依例給貸仍乞選差本縣清强官一員人吏一名斗
子一名前來與鄉官同其支貸
一申府差官訖一面出榜排定日分分都支散先逺後
[043-29b]
近一日一都曉示人户産錢六百文以上及自有營運
衣食不闕不得請貸各依日限具狀狀内開説大/人小兒口數結保
每十人結為一保逓相保委如保内逃亡之人同保均
賠取保十人以下不成保不支正身赴倉請米仍仰社
首保正副隊長大保長並各赴倉識認面目照對保簿
如無偽冒重叠即與簽押保明其社首保正等人不保
而掌主保明者聽其日監官同鄉官入倉據狀依次支
散其保明不實别有情弊者許人告首隨事施行其餘
[043-30a]
即不得妄有邀阻如人户不願請貸亦不得妄有抑勒
一收支米用淳熙七年十二月本府給到新漆黒官桶
及官斗仰斗子依公平量其監官鄉官人從逐㕔只許
兩人入中門其餘並在門外不得近前挨拶攙奪人户
所請米斛如違許被擾人當㕔告覆重作施行
一豐年如遇人户請貸官米即開兩倉存留一倉若遇
飢歉則開第三倉專賑貸深山窮谷耕田之民庶幾豐
荒賑貸有節
[043-30b]
一人户所貸官米至冬納還不得過十一月下旬先于
十月上旬定日申府乞依例差官将帶吏斗前來公其
受納兩年交量舊例每石收耗米二斗今更不收上件
耗米又慮倉厫折閲無所從出每石量收三升准備折
閲及支吏斗等人飯米其米正行附厯收支
一申府差官訖即一面出榜排定日分分都交納先近
後逺一日一都仰社首陳長告報保頭告報人户逓相
糾率造一色乾硬糙米具狀同保共為一狀未足不得
[043-31a]
交納如保内有人逃亡即同保均賠約足赴倉交納監
官鄉官吏斗人等至日赴倉受納不得妄有阻節及過
數多取其餘並依給米約束施行其收米人吏斗子要
知首尾次年夏支貸日不可差換
一收支米訖逐日轉上本縣所給印厯事畢日具總數
申府縣照㑹
一毎遇支散交納日本縣差到人吏一名斗子一名社
倉算交司一名倉子兩名毎名日支飯米一斗約半日
[043-31b]
發遣裹足米二石共計米一十七石五斗又貼書一名
貼斗一名各日支飯米一斗約半月發遣裹足米六斗
共計四石二斗縣官人從共一十名每名日支飯米五
升十日共計米八石五斗已上共計米三十石二斗一
年收支兩次共用米六十石四斗逐年蓋墻并買藁薦
收補倉厫約米九石通計米六十九石四斗
一排保式某里第某都社首某人今同本都大保長隊
長編排到都内人口數下項
[043-32a]
一請米狀式某都第某保隊長某人大保長某人下某
處地名保頭某人等幾人今逓相保委就社倉借米每
大人若干小兒減半候冬收日備乾硬糙米每石量收
耗米三升前來送納保内一名走失事故保内人情願
均賠取足不敢有違謹狀
一簿書鎖鑰鄉官公共分掌其大項收支須同監官簽
押其餘零碎出納即委官公共掌管務要均平不得徇
私容情别生奸弊
[043-32b]
一如遇豐年人户不願請貸至七八月而産户願請者
聽
一倉内屋宇什物仰守倉人常切照管不得毁損及借
出他用如有損失鄉官㸃檢勒守倉人賠償如些小損
壞逐時修整大叚改造臨時具因依申府乞撥米斛
宋隆興中中書門下省言河南江西旱傷立賞格以勸
積粟之家凡出米賑濟係崇尚義風不與進納同
丘濬曰鬻爵非國家美事然用之他則不可用之于
[043-33a]
救荒則是國家為民無所利之也宋人所謂崇尚義
風不與進納同是也臣願遇歲凶荒民間有積粟者
輸以賑濟則定為等第授以官秩自逺而來者并計
其路費授官之後給與璽書俾有司加禮優待與見
任同雖有過犯亦不追奪如此則平寧之時人争積
粟荒歉之歲民爭輸粟矣是亦救荒之一䇿也
宋淳熙敕諸虫蝗初生若飛落地主隣人隱蔽不言耆
保不即時申舉撲除者各杖一百許人告報當職官承
[043-33b]
報不受理及受理而不即親臨撲除或撲除未盡而妄
申盡净者各加二等諸官司荒田牧地同經飛蝗住落
處令佐應差募人取掘虫子而取不盡因致次年生發
者杖一百諸蝗虫生發飛落及遺子而撲掘不盡致再
生發者地主耆保各杖一百
又因穿掘打撲損苖種者除其税仍計價官給地主錢
數毋過一頃𤣥扈先生曰見北人云蝗子初生在/地土脉墳起趂此撲除極易為力
王禎備荒法曰北方高亢多粟宜用竇窖可以久藏南
[043-34a]
方墊溼多稻宜用倉廪亦可歴逺年其備旱荒之法則
莫如區田區田者起于湯旱時伊尹所制斸地為區布
種而灌溉之救水荒之法莫如櫃田櫃田者于下澤沮
洳之地四圍築土形高如櫃種蓺其中水多浸淫則用
水車出之可種黄穋稻地形高處亦可陸種諸物區田/櫃田
詳見農/器譜此皆救水旱永逺之計也備虫荒之法惟捕之
乃不為之災然蝗之所至凡草木葉靡有遺者獨不食
芋桑與水中菱芡亦不食/豌豆宜廣種此其餘則果食之脯
[043-34b]
米豆之麵棲于山者有枌葛取葛根/肉為枌蕨萁取蕨根搗碎/以水淘汰停
粉為/萁蒟蒻橡栗之利瀕于水者有魚鱉蝦蟹皆可救飢
也
農政全書卷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