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15 唐宋八大家文鈔-明-茅坤 (master)


[149-1a]
欽定四庫全書
 唐宋八大家文鈔巻一百三十七
             明 茅坤 撰
東坡文鈔二十一
 䇿
  省費用
   論節財處甚工而所舉郊之賞與夫宫觀使及都
   水監數者盖冗員之一耳必有忌諱而未盡之説
[149-1b]
夫天下未嘗無財也昔周之興文王武王之國不過百
里當其受命四方之君長交至於其廷軍旅四出以征
伐不義之諸侯而未嘗患無財方此之時關市無征而
山澤不禁取於民者不過什一而財有餘及其衰也内
食千里之租外收千八百國之貢而不足於用由此觀
之夫財豈有多少哉人君之於天下俯已以就人則昜
為功仰人以援已則難為力是故廣取以給用不如節
用以亷取之為昜也臣請得以小民之家而推之夫民
[149-2a]
方其窮困時所望不過十金之資計其衣食之費妻子
之奉出入於十金之中寛然而有餘及其一旦稍稍蓄
聚衣食既足則心意之欲日以漸廣所入益衆而所欲
益以不給不知罪其用之不節而以為求之未至也是
以富而愈貪求愈多而財愈不供此其為惑未可以知
其所終也盍亦反其始而思之夫嚮者豈能寒而不衣
飢而不食乎今天下汲汲乎以財之不足為病者何以
異此國家創業之初四方割據中國之地至狹也然歳
[149-2b]
嵗出師以誅討僣亂之國南取荆楚西平巴蜀而東下
并潞其費用之衆又百倍於今可知也然天下之士未
嘗思其始而喘喘焉患今世之不足則亦甚惑矣夫為
國有三計有萬世之計有一時之計有不終月之計古
者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以三十年之通計則可以九
年無飢也嵗之所入足用而有餘是以九年之蓄常間
而無用卒有水旱之變盗賊之憂則官可以自辦而民
不知如此者天不能使之災地不能使之貧四夷盗賊
[149-3a]
不能使之困此萬世之計也而其不能者一嵗之入纔
足以為一嵗之出天下之産僅足以供天下之用其平
居雖不至於虐取其民而有急則不免於厚賦故其國
可静而不可動可逸而不可勞此亦一時之計也至於
最下而無謀者量出以為入用之不給則取之益多天
下晏然無大患難而盡用衰世茍且之法不知有急則
将何以加之此所謂不終月之計也今天下之利莫不
盡取山陵林麓莫不有禁關有征市有租鹽鐡有𣙜酒
[149-3b]
有課茶有算則凡衰世茍且之法莫不盡用矣譬之於
人其少壮之時豊健勇武然後可以望其無疾以至於
夀考今未五六十而衰老之候具見而無遺若八九十
者将何以待其後耶然天下之人方且窮思竭慮以廣
求利之門且人而不思則以為費用不可復省使天下
而無鹽鐡酒茗之税将不為國乎臣有以知其不然也
天下之費固有去之甚昜而無損存之甚難而無益者
矣臣不能盡知請舉其所聞而其餘可以類求焉夫無
[149-4a]
益之費名重而實輕以不急之實而被之以莫大之名
是以疑而不敢去三嵗而郊郊而赦赦而賞此縣官有
不得巳者天下吏士數日而待賜此誠不可以卒去至
於大吏所謂股肱耳目與縣官同其憂樂者此豈亦不
得已而有所畏耶天子有七廟今又飾老佛之宫而為
之祠固已過矣又使大臣以使領之嵗給以巨萬計此
何為者也天下之吏為不少矣将患未得其人茍得其
人則凡民之利莫不備舉而其患莫不盡去今河水為
[149-4b]
患不使濱河州郡之吏親視其災而責之以救災之術
顧為都水監夫四方之水患豈其一人坐籌於京師而
盡其利害天下有轉運使足矣今江淮之間又有發運
禄賜之厚徒兵之衆其為費豈勝計哉盖嘗聞之里有
畜馬者患牧人欺之而盗其芻菽也又使一人焉為之
廐長廐長立而馬益癯今為政不求其本而治其末自
是而推之天下無益之費不為不多矣臣以爲凡若此
者日求而去之自毫釐以往莫不有益惟無輕其毫釐
[149-5a]
而積之則天下庶乎少息也
  蓄材用
   欲募天下之将材而歸之於治兵治兵固一説
   然其本尤在君相之一心與一氣
夫今之所患兵弱而不振者豈士卒寡少而不足使歟
器械鈍弊而不足用歟抑為城郭不足守歟廩食不足
給歟此數者皆非也然所以弱而不振則是無材用也
夫國之有材譬如山澤之有猛獸江河之有蛟龍伏乎
[149-5b]
其中而威乎其外悚然有所不可狎者至於鰍蚖之所
蟠牂豚之所伏雖千仭之山百尋之溪而人昜之何則
其見於外者不可欺也天下之大不可謂無人朝廷之
尊百官之富不可謂無才然以區區之二冦舉數州之
衆以臨中國抗天子之威犯天下之怒而其氣未嘗少
衰其詞未嘗少挫則是其心無所畏也主憂則臣辱主
辱則臣死今朝廷之士不能無憂而大臣恬然未有拒
絕之議非不欲絶也而未有以待之則是朝廷無所恃
[149-6a]
也沿邊之民西顧而戰慄牧馬之士不敢彎弓而北嚮吏
士未戰而先期於敗則是民輕其上也外之蠻夷無所
畏内之朝廷無所恃而民又自輕其上此猶足以為有
人乎天下未嘗無才患所以求才之道不至古之聖人
以無益之名而致天下之實以可見之實而較天下之
虚名三者相為用而不可廢是故其始也天下莫不紛
然奔走從事於其間而要之以其終不肖者無以欺其
上此無他先名而後實也不先其名而惟實之求則來
[149-6b]
者寡來者寡則不可以有所擇以一旦之急而用不擇
之人則是不先名之過也天子之所嚮天下之所奔也
今夫孫吳之書其讀之者未必能戰也多言之士喜論
兵者未必能用也進之以武舉試之以騎射天下之竒
士未必至也然將以求天下之實則非此三者不可以
致以為未必然而棄之則是其必然者恐不可得而見
也往者西師之興其先也惟不以虚名多致天下之才
而擇之以待一旦之用故其兵興之際四顧惶惑而不
[149-7a]
知所措於是設武舉購方畧收勇悍之士而開猖狂之
言不愛髙爵重賞以求强兵之術當此之時天下囂然
莫不自以為知兵也來者日多而其言益以無據至於
臨事終不可用執事之臣亦遂厭之而知其無益故兵
休之日舉從而廢之今之論者以為武舉方略之類適
足以開僥倖之門而天下之實才終不可以求得此二
者皆過也夫既已用天下之虚名而不較之以實至其
弊也又舉而廢其名使天下之士不復以兵術進亦己
[149-7b]
過矣天下之實才不可以求之於言語又不可以較之
於武力獨見之於戰耳戰不可得而試也是故見之於
治兵子玉治兵於蔿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蒍賈
觀之以為剛而無禮知其必敗孫武始見試以婦人而
猶足以取信於闔閭使知其可用故凡欲觀將帥之才
否莫如治兵之不可欺也今夫新募之兵驕而難令勇
悍而不知戰此真足以觀天下之才也武舉方略之類
以來之新兵以試之觀其顔色和昜則足以見其氣約
[149-8a]
束堅明則足以見其威坐作進退各得其所則足以見
其能凡此者皆不可彊也故曰先之以無益之虚名而
較之以可見之實庶乎可得而用也
  練軍實
   欲為擇兵而募而又限以年 精悍之色博達
   之才
三代之兵不待擇而精其故何也兵出於農有常數而
無常人國有事要以一家而備一正卒如斯而已矣是
[149-8b]
故老者得以養疾病者得以為閑民而役於官者莫不
皆其壯子弟故其無事而田獵則未嘗發老弱之民兵
行而饋糧則未嘗食無用之卒使之足輕險阻而手昜
器械聰明足以察旗鼔之節强鋭足以犯死傷之地千
乘之衆而人人足以自捍故殺人少而成功多費用省
而兵卒强盖春秋之時諸侯相并天下百戰其經傳所
見謂之敗績者如城濮鄢陵之役皆不過犯其偏師而
獵其游卒歛兵而退未有僵尸百萬流血於江河如後
[149-9a]
世之戰者何也民各推其家之壯者以為兵則其勢不
可得而多殺也及至後世兵民既分兵不得復而為民
於是始有老弱之卒夫旣已募民而為兵其妻子屋廬
旣已託於營伍之中而其姓名旣已書於官府之籍行
不得為商居不得為農而仰食於官至於衰老而無歸
則其道誠不可以棄去是故無用之卒雖薄其資糧而
皆廩之終身凢民之生自二十以上至於衰老不過四
十餘年之間勇鋭强力之氣足以犯堅冒刃者不過二
[149-9b]
十餘年今廩之終身則是一卒凢二十年無用而食於
官也自此而推之養兵十萬則是五萬人可去也屯兵
十年則是五年為無益之費也民者天下之本而財者
民之所以生也有兵而不可使戰是謂棄財不可使戰
而驅之戰是謂棄民臣觀秦漢之後天下何其殘敗之
多耶其弊皆起於分民而為兵兵不得休使老弱不堪
之卒拱手而就戮故有以百萬之衆而見屠於數千之
兵者其良將善用不過以為餌委之啖賊嗟夫三代之
[149-10a]
衰民之無罪而死者其不可勝數矣今天下募兵至多
往者陜西之役舉籍平民以為兵加以明道寳元之間
天下旱蝗以及近嵗青齊之饑與河朔之水災民急而
為兵者日以益衆舉籍而按之近嵗以來募兵之多無
如今日者然皆老弱不教不能當古之十五而衣食之
費百倍於古此甚非所以長乆而不變者也凡民之為
兵者其類多非良民方其少壮之時博弈飲酒不安於
家而後能捐其身至其少衰而氣沮葢亦有悔而不可
[149-10b]
復者矣臣以為五十已上願復為民者宜聼自今以往
民之願為兵者皆三十以下則收限以十年而除其籍
民三十而為兵十年而復歸其精力思慮猶可以養生
送死為終身之計使其應募之日心知其不出十年而
為十年之計則除其籍而不怨以無用之兵終身坐食
之費而為重募則應者必衆如此縣官長無老弱之兵
而民之不任戰者不至於無罪而死彼皆知其不過十
年而復為平民則自愛其身而重犯法不至於呌呼無
[149-11a]
賴以自棄於凶人今夫天下之患在於民不知兵故兵
常驕悍而民常怯賊盗攻之而不能禦邊㓂掠之而不
能抗今使民得更代而為兵兵得復還而為民則天下
之知兵者衆而盗賊邊㓂将有所忌然猶有言者將以
爲十年而代故者已去而新者未教則緩急有所不濟
夫所謂十年而代者豈其舉軍而並去之有始至者有
既乆者有將去者有當代者新故雜居而教之則緩急
可以無憂矣
[149-11b]
   此等文須㸔承上聨下字眼
  勸親睦
   三代之遺言深見而文亦爽
夫民相與親睦者王道之始也昔三代之制畫為井田
使其比閭族黨各相親愛有急相賙有喜相慶死喪相
恤疾病相養是故其民安居無事則往來歡欣而獄訟
不生有宼而戰則同心并力而緩急不離自秦漢以來
法令峻急使民離其親愛欣懽之心而為鄰里告訐之
[149-12a]
俗富人子壯則出居貧人子壮則出贅一國之俗而家
各有法一家之法而人各有心紛紛乎散亂而不相屬
是以禮讓之風息而爭鬬之獄繁天下無事則務為欺
詐相傾以自成天下有變則流徙渙散相棄以自存嗟
夫秦漢以下天下何其多故而難治也此無他民不愛
其身故輕犯法輕犯法則王政不行欲民之愛其身則
莫若使其父子親兄弟和而妻子相好夫民仰以事父
母旁以睦兄弟而俯以恤妻子則其所賴於生者重而
[149-12b]
不忍以其身輕犯法三代之政莫尚於此矣今欲敎民
和親則其道必始於宗族臣欲復古之小宗以收天下
不相親屬之心古者有大宗有小宗故禮曰别子爲祖
繼别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
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别子之後也宗其繼别子之所自
出者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髙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古
者諸侯之子弟異姓之卿大夫始有家者不敢禰其父
而自使其嫡子後之則為大宗族人宗之雖百世而宗
[149-13a]
子死則為之服齊衰九月故曰宗其繼别子之所自出
者百世不遷者也别子之庶子又不得禰别子而自使
其嫡子為後則為小宗小宗五世之外則無服其繼禰
者親兄弟為之服其繼祖者從兄弟為之服其繼曾祖
者再從兄弟為之服其繼高祖者三從兄弟為之服其
服大功九月而髙祖以外親盡則易宗故曰宗其繼髙
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小宗四有繼髙祖者有繼曾祖者
有繼祖者有繼彌者與大宗為五此所謂五宗也古者
[149-13b]
立宗之道嫡子既為宗則其庶子之嫡子又各為其庶
子之宗其法止於四而其實無窮自秦漢以來天下無
世卿大宗之法不可以復立而其可以收合天下之親
者有小宗之法存而莫之行此甚可惜也今夫天下所
以不重族者有族而無宗也有族而無宗則族不可合
族不可合則雖欲親之而無由也族人而不相親則忘
其祖矣今世之公卿大臣賢人君子之後所以不能世
其家如古之乆逺者其族散而忘其祖也故莫若復小
[149-14a]
宗使族人相率而尊其宗子宗子死則為之加服犯之
則以其服坐貧賤不敢輕而富貴不敢以加之冠昏必
告喪必赴此非有所難行也今夫良民之家士大夫之
族亦未必無孝悌相親之心而族無宗子莫為之糾率
其勢不得相親是以世之人有親未盡而不相往來冠
昏不相告死不相赴而無知之民遂至於父子異居而
兄弟相訟然則王道何從而興乎嗚呼世人之患在於
不務逺見古之聖人合族之法近於迂濶而行之朞月
[149-14b]
則望其有益故夫小宗之法非行之難而在乎乆而不
怠也天下之民欲其忠厚和柔而昜治其必自小宗始

  均户口
   文甚踈鬯其欲使天下之宦遊者徙之荆襄唐
   鄧許洛陳蔡之間其説難行
夫中國之地足以食中國之民有餘也而民常病於不
足何哉地無變遷而民有聚散聚則争於不足之中而
[149-15a]
散則棄於有餘之外是故天下常有遺利而民用不足
昔者三代之制度地以居民民各以其夫家之衆寡而
受田於官一夫而百畝民不可以多得尺寸之地而地
亦不可以多得一介之民故其民均而地有餘當周之
時四海之内地方千里者九而京師居其一有田百同
而為九百萬夫之地山陵林麓川澤溝瀆城郭宫室塗
巷三分去一為六百萬夫之地又以上中下田三等而
通之以再昜為率則王畿之内足以食三百萬之衆以
[149-15b]
九州言之則是二千七百萬夫之地也而計之以下農
夫一夫之地而食五人則是萬有三千五百萬人可以
仰給於其中當成康刑措之後其民極盛之時九州之
籍不過千三萬四千有餘夫地以十倍而民居其一故
榖常有餘而地力不耗何者均之有術也自井田廢而
天下之民轉徙無常惟其所樂則聚以成市側肩躡足
以爭尋常挈妻負子以分升合雖有豐年而民無餘蓄
一遇水旱則弱者轉於溝壑而强者聚為盗賊地非不
[149-16a]
足而民非加多也葢亦不得均民之術而已夫民之不
均其弊有二上之人賤農而貴末忽故而重新則民不
均夫民之為農者莫不重遷其墳墓廬舎桑麻果蔬牛
羊耒耜皆為子孫百年之計惟其百工技藝游手浮食
之民然後可以懐輕資而極其所往是故上之人賤農
而貴末則農民舎其耒耜而游於四方擇其所利而居
之其弊一也凡人之情怠於乆安而謹於新集水旱之
後盗賊之餘則必省刑罰薄税歛輕力役以懐逋逃之
[149-16b]
民而其乆安而無變者則不肯無故而加恤是故上之
人忽故而重新則其民稍稍引去聚於其所重之地以
至於衆多而不能容其弊二也臣欲去其二弊而開其
二利以均斯民昔者聖人之興作也必因人之情故昜
為功必因時之勢故易為力今欲無故而遷徙安居之
民分多而益寡則怨謗之門盗賊之端必起於此未享
其利而先被其害臣愚以為民之情莫不懷土而重去
惟士大夫出身而仕者狃於遷徙之樂而忘其鄉昔漢
[149-17a]
之制吏二千石皆徙諸陵為今之計可使天下之吏
仕至某者皆徙荆襄唐鄧許汝陳蔡之間今士大夫無
不樂居於此者故恐獨往而不能濟彼見其儕類等夷
之人莫不在焉則其去唯恐後耳此其所謂因人之情
夫天下不能嵗嵗而豐也則必有饑饉流亡之所民方
其困急時父子且不能相顧又安知去鄉之為戚哉當
此之時募其樂徙者而使所過廩之費不甚厚而民樂
行此其所謂因時之勢然此二者皆授其田貸其耕耘
[149-17b]
之具而緩其租然後可以固其意夫如是天下之民其
庶乎有息肩之漸也
  較賦役
   與今江南賦役之患不同今江以北户止開石
   數而不及田之畝數正如此
自兩税之興因地之廣狹瘠腴而制賦因賦之多少而
制役其初盖甚均也責之厚賦則其財足以供署之重
役則其力足以堪何者其輕重厚薄一出於地而不可
[149-18a]
易也戶無常賦視地以為賦人無常役視賦以為役是
故貧者鬻田則賦輕而富者加地則役重此所以度民
力之所勝亦所以破兼并之門而基僥倖之源也及其
後世嵗月既乆則小民稍稍為姦度官吏耳目之所不
及則雖有法禁公行而不忌今夫一户之賦官知其為
賦之多少而不知其為地之㡬何也如此則増損出入
惟其意之所為官吏雖明法禁雖嚴而其勢無由以止
絕且其為姦常起於貿易之際夫鬻田者必窮迫之人
[149-18b]
而所從鬻者必富厚有餘之家富者恃其有餘而邀之
貧者迫於饑寒而欲其速售是故多取其地而少入其
賦有田者方其窮困之中茍可以緩一時之急則不暇
計其他日之利害故富者地日以益而賦不加多貧者
地日以削而賦不加少又其姦民欲計免其賦役者割
數畝之地加之以數倍之賦而收其少半之值或者亦
貪其直之微而取焉是以數十年來天下之賦大抵淆
亂有兼并之族而賦甚輕有貧弱之家而不免於重役
[149-19a]
以至於破敗流移而不知其所往其賦存而其人亡者
天下皆是也夫天下不可以有僥倖也天下有一人焉
僥倖而免則亦必有一人焉不幸而受其弊今天下僥
倖者如此之衆則其不幸而受弊者從可知矣三代之
賦以什一為輕今之法本不至於什一而取然天下嗷
嗷然以賦歛為病者豈其嵗乆而姦生偏重而不均以
至於此歟雖然天下皆知其為患而不能去何者勢不
可也今欲按行其地之廣狹瘠腴而更制其賦之多寡
[149-19b]
則姦吏因縁為賄賂之門其廣狹瘠腴亦将一切出於
其意之喜怒而其患益深是故士大夫畏之而不敢議
而臣以為此最昜見者顧弗之察耳夫昜田者必有契
契必有所直之數其所直之數必得其廣狹瘠腴之實
而官必據其所直之數而取其昜田之税是故欲知其
地之廣狹瘠腴可以其税推也乆逺者不可復知矣其
數十年之間皆足以推較求之故府猶可得而見茍其
税多者則知其直多其直多者則知其田多且羙也如
[149-20a]
此而其賦少其役輕則人亡而賦存者可以有均矣鬻
田者皆以其直之多少而給其賦重為之禁而使不敢
以不實之直而書之契則夫自今以往者貿易之際為
姦者其少息矣要以知凡地之所直與凡賦之所宜多
少而以税叅之如此則一持籌之吏坐於帳中足以周
知四境之虚實不過數月而民得以少蘇不然十數年
之後將不勝其弊重者日以輕輕者日以重而未知其
所終也
[149-20b]
  去姦民
   論利害處刺骨
自昔天下之亂必生於治平之日休養生息而姦民得
容於其間蓄而不發以待天下之釁至於時有所激勢
有所乗則潰裂四出不終朝而毒流於天下聖人知其
然是以嚴法禁督官吏以司察天下之姦民而去之夫
大亂之本必起於小姦惟其小而不足畏是故其發也
常至於亂天下今夫世人之所憂以為可畏者必曰豪
[149-21a]
俠大盗此不知變者之説也天下無小姦則豪俠大盗
無以為資且其治平無事之時雖欲為大盗將安所容
其身而其殘忍貪暴之心無所發洩則亦時出為盗賊
聚為博奕群飲於市肆而呌號於郊野小者呼雞逐狗
大者椎牛發冡無所不至捐父母棄妻孥而相與嬉逰
凡此者舉非小盗也天下有釁耡耰棘矜相率而剽奪
者皆嚮之小盗也昔三代之聖王果斷而不疑誅除撃
去無有遺類所以擁䕶良民而使安其居及至後世刑
[149-21b]
法日以深嚴而去姦之法乃不及於三代何者待其敗
露自入於刑而後去也夫為惡而不入於刑者固已衆
矣有終身為不義而其罪不可指名以附於法者有巧
為規避持吏短長而不可詰者又有因縁幸㑹而免者
如必待其自入於刑則其所去者盖無㡬耳昔周之制
民有罪惡未麗於法而害於州里者桎梏而坐諸嘉石
重罪役之期以次輕之其下罪三月役使州里任之然
後宥而舎之其化之不從威之不格患苦其鄉之民而
[149-22a]
未入於五刑者謂之罷民凡罷民不使冠帯而加明刑
任之以事而不齒於鄉黨由是觀之則周之盛時日夜
整齊其人民而鋤去其不善譬如獵人終日馳驅踐蹂
於草茅之中搜求伏兎而摶之不待其自投於網羅而
後取也夫然故小惡不容於鄉大惡不容於國禮樂之
所以昜化而法禁之所以昜行者由此之故也今天下
久安天子以仁恕為心而士大夫一切以寛厚為稱上
意而懦夫庸人又有僥倖務出罪人外以邀雪寃之賞
[149-22b]
而内以待隂徳之報臣是以知天下頗有不誅之姦將
為子孫憂宜明勑天下之吏使以嵗時紏察凶民而徙
其尤無良者不必待其自入於刑而間則命使出按郡
縣有子不孝有弟不悌好訟而數犯法者皆誅無赦誅
一鄉之姦則一鄉之人恱誅一國之姦則一國之人悦
要以誅寡而悦衆則雖堯舜亦如此而已矣天下有三
患而蠻夷之憂不與焉有内大臣之變有外諸侯之叛
有匹夫羣起之禍此三者其勢常相持内大臣有權則
[149-23a]
外諸侯不叛外諸侯强則匹夫羣起之禍不作今者内
無權臣外無强諸侯而萬世之後其可憂者姦民也臣
故曰去姦民以為安民之終云
 
 
 
 
 
[149-23b]
 
 
 
 
 
 
 
 唐宋八大家文鈔巻一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