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15 唐宋八大家文鈔-明-茅坤 (master)


[145-1a]
欽定四庫全書
 唐宋八大家文鈔巻一百三十三
              明 茅坤 撰
東坡文鈔十七
 試論
  刑賞忠厚之至
   東坡試論文字悠揚宛宕於今場屋中極利者也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
[145-1b]
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
咏歌嗟嘆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有一不善從而罰
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故其吁
俞之聲歡休慘戚見于虞夏商周之書成康既沒穆王
立而周道始衰然猶命其臣呂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
憂而不傷威而不怒慈愛而能斷惻然有哀憐無辜之
心故孔子猶有取焉傳曰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
從去所以慎刑也當堯之時臯陶為士將殺人臯陶曰
[145-2a]
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臯陶執法之堅而樂堯
用刑之寛四岳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圯族既而
曰試之何堯之不聴臯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
然則聖人之意葢亦可見矣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嗚呼盡之矣可以賞可以無賞
賞之過乎仁可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過乎仁不
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於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
可過也古者賞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鋸賞以爵禄是賞
[145-2b]
之道行於爵禄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禄之所不加也刑
以刀鋸是刑之威施于刀鋸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鋸之
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而爵禄不足以勸
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刀鋸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則
舉而歸之於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
而歸於君子長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詩曰君子如
祉亂庶遄已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亂豈有
異術哉時其喜怒而無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義立法
[145-3a]
貴嚴而責人貴寛因其褒之之義以制賞罰亦忠厚之
至也
   唐荆川曰此文一意飜作數叚
  重巽以申命
昔聖人之始畫卦也皆有以配乎物者也巽之配於風
者以其發而有所動也配於木者以其仁且順也夫發
而有所動者不仁則不可以久不順則不可以行故發
而仁動而順而巽之道備矣聖人以為不重則不可以
[145-3b]
變故因而重之使之動而能變變而不窮故曰重巽以
申命言天子之號令如此而後可也天地之化育有可
以指而言者有不可以求而得之者今夫日皆知其所
以為煖雨皆知其所以為潤雷霆皆知其所以為震雪
霜皆知其所以為殺至於風悠然布於天地之間來不
知其所自去不知其所入噓而炎吹而冷大而鼓乎泰
山喬嶽之上細而入乎窽室蔀屋之下發逹萬物而天
下不以為德摧㧞草木而天下不以為怒故曰天地之
[145-4a]
化肓有不可求而得者此聖人之所法以令天下之術
也聖人在上天下之民各得其職士者皆曰吾學而仕
農者皆曰吾耕而食工者皆曰吾作而用賈者皆曰吾
負而販不知聖人之制命令以鼔舞通變其道而使之
安乎此也聖人之在上也天下可由而不可知可言而
不可議葢得乎巽之道也易者聖人之動而卦者動之
時也蠱之彖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而巽之九五亦曰
先庚三日後庚三日而說者謂甲庚皆所以申命而先
[145-4b]
後者愼之至也聖人憫斯民之愚而不忍使之遽陷於
罪戾也故先三日而令之後三日而申之不從而後誅
葢其用心之慎也以至神之化令天下使天下不測其
端以至詳之法曉天下使天下眀知其所避天下不測
其端而眀知其所避故靡然相率而不敢議也上令而
下不議下從而上不誅順之至也故重巽之道上下順

  孔子從先進
[145-5a]
   時論中妙手其體格與今無相逺
君子之欲有為於天下莫重乎其始進也始進以正猶
且以不正繼之況以不正進者乎古之人有欲以其君
王者也有欲以其君覇者也有欲彊其國者也是三者
其志不同故其術有淺深而其成功有巨細雖其終身
之所為不可逆知而其大節必見於其始進之日何者
其中素定也未有進以彊國而能覇者也未有進以覇
而能王者也伊尹之耕於有莘之野也其心固曰使吾
[145-5b]
君為堯舜之君而吾民為堯舜之民也以伊尹為以滋
味說湯者此戰國之䇿士以已度伊尹也君子疾之管
仲見桓公於纍囚之中其所言者固欲合諸矦攘戎狄
也管仲度桓公足以霸度其身足以為霸者之佐是故
上無侈說下無卑論古之人其自知多明也如此商鞅
之見孝公也三說而後合甚矣鞅之懐詐挾術以欺其
君也彼豈不自知其不足以帝且王哉顧其刑名慘刻
之學恐孝公之不能從是故設為高論以眩之君旣不
[145-6a]
能是矣則舉其國惟吾之所欲為不然豈其負帝王之
略而每見輒變以徇人乎商鞅之不終於秦也是其進
之不正也聖人則不然其志愈大故其道愈髙其道愈
髙故其合愈難聖人視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
也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謂急矣然未嘗以難合之故而
少貶焉者知其始於少貶而其漸必至陵遲而大壊也
故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
則吾從先進孔子之世其諸矦卿大夫視先王之禮樂
[145-6b]
猶方圓冰炭之不相入也進而先之以禮樂其不合必
矣是人也以道言之則聖人以世言之則野人也若夫
君子之急於有功者則不然其未合也先之以世俗之
所好而其旣合也則繼之以先王之禮樂其心則然然
其進不正未有能繼以正者也故孔子不從而孟子亦
曰枉尺直尋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則枉尋直尺而利亦
可為與君子之得其君也旣度其君又度其身君能之
而我不能不敢進也我能之而君不能不可為也不敢
[145-7a]
進而進是易其君不可為而為是輕其身是二人者皆
有罪焉故君子之始進也曰君茍用我矣我且為是君
曰能之則安受而不辭君曰不能天下其獨無人乎至
於人君亦然將用是人也則告之以己所欲為要其能
否而責成焉其曰姑用之而試觀之者皆過也後之君
子其進也無所不至惟恐其不合也曰我將權以其道
旣而道卒不行焉則曰吾君不足以盡我也始不正其
身終以謗其君是人也自以為君子而孟子之所謂賊
[145-7b]
其君者也
  春秋定天下之邪正
   以禮字為案
為糓梁者曰成天下之事業定天下之邪正莫善於春
秋請因其說而極言之夫春秋者禮之見於事業者也
孔子論三代之盛必歸於禮之大成而其衰必本於禮
之漸廢君臣父子上天莫不由禮而定其位至以為有
禮則生無禮則死故孔子自少至老未嘗一日不學禮
[145-8a]
而不治其他以之出入周旋亂臣彊君莫能加焉知天
下莫之能用也退而治其紀綱條目以遺後世之君子
則又以為不得親見於行事有其具而無其施設措置
之方於是因魯史記為春秋一斷於禮凡春秋之所褒
者禮之所與也其所貶者禮之所否也記曰禮者所以
别嫌明疑定猶豫也而春秋一取斷焉故凡天下之邪
正君子之所疑而不能決者皆至於春秋而定非定於
春秋定於禮也故太史公曰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為
[145-8b]
人君父而不知春秋者前有䜛而不見後有賊而不知
為人臣子而不知春秋者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
而不知其權夫禮義之失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
子不子其意皆以為善為之而不知其義是以被之空
言而不敢辭夫邪正之不同也不啻若黒白使天下凡
為君子者皆如顔淵凡為小人者皆如桀跖雖微春秋
天下其孰疑之天下之所疑者邪正之間也其情則邪
而其迹若正者有之矣其情以為正而不知其義以陷
[145-9a]
於邪者有之矣此春秋之所以丁寜反覆於其間也宋
襄公疑於仁者也晉荀息疑於忠者也襄公不修徳而
疲弊其民以求諸侯此其心豈湯武之心哉而獨至於
戰則曰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非有仁者之素而欲一
旦竊取其名以欺後世茍春秋不為正之則世之為仁
者相率而為偽也故其書曰冬十一月乙巳朔宋公及
楚人戰於泓宋師敗績春秋之書戰未有若此其詳也
君子以為其敗固宜而無有隱諱不忍之辭焉荀息而
[145-9b]
事君也君存不能正其違歿又成其邪志而死焉荀息
而為忠則凡忠於盗賊死於私䁥者皆忠也而可乎故
其書曰及其大夫荀息不然則荀息孔父之徒也而可
名哉
  儒者可與守成
   論歸於正而文更翩翻
聖人之於天下也無意於取之也譬之江海百谷赴焉
譬之麟鳯鳥獸萃焉雖欲辭之豈可得哉禹治洪水排
[145-10a]
萬世之患使溝壑之地疏為桑麻魚鼈之民化為衣冠
契為司徒而五教行棄為后稷而烝民粒世濟其徳至
於湯武拯塗炭之民而置之於仁夀之域故天下相率
而朝之此三聖人者皆推之而不能去逃而不能免者
者也於是益修其政明其教因其民不易其俗以是得
之以是守之傳世數十而民不叛豈有他道哉周室旣
衰諸侯並起力征爭奪者天下皆是也徳旣無以相過
則智勝而已智既無以相傾則力爭而已至秦之亂天
[145-10b]
下蕩然無復知有仁義矣漢髙祖以三尺劒起布衣五
年而并天下雖稍輔以仁義然所用之人常先於智勇
所行之䇿常主於權謀是以戰必勝攻必取天下旣平
思所以享其成功而安於無事以為子孫無窮之計而
武夫謀臣舉非其人莫與為之者故陸賈譏之曰陛下
以馬上得之豈可以馬上治之乎而叔孫通亦曰儒者
難於進取可與守成於是酌古今之宜興禮樂之中取
其簡而易知近而易行者以為朝覲㑹同冠昏䘮祭之
[145-11a]
法雖足以傳數百年上下相安然終莫若三代聖人取
守一道源深而流長也夫武夫謀臣譬如藥石可以伐
病而不可以養生儒者譬之五穀可以養生而不可以
伐病宋襄公争諸侯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以敗於泓
身夷而國蹙此以五穀伐病也秦始皇燔詩書殺豪傑
東城臨洮北築遼水民不得休息傳之二世宗廟蕪滅
此以藥石養生也善夫賈生之論曰仁義不施而攻守
之勢異也夫世俗之不察直以攻守為二道故悉論三
[145-11b]
代以来所以取守之術使知禹湯文武之盛徳亦儒者
之極功而陸賈叔孫通之流盖儒術之粗也
  物不可以茍合
   時論之冠 中間君臣等四此填入格眼本屬
   時論却能按經傳事情化腐為新舉子輩得此
   法可以横四海矣
昔者聖人將欲有為也其始必先有所甚難而其終也
至於久逺而不廢其成之也難故其敗之也不易其得
[145-12a]
之也重故其失之也不輕其合之也遲故其散之也不
速夫聖人之所為詳於其始者非為其始之不足以成
而憂其終之易敗也非為其始之不足以得而憂其終
之易失也非為其始之不足以合而憂其終之易散也
天下之事如是足以成矣如是足以得矣如是足以合
矣而必曰未也又從而節文之調繆委曲而為之表飾
是以至於今不廢及其後世求速成之功而勌於遲久
故其欲成也止於其足以成欲得也止於其足以得欲
[145-12b]
合也止於其足以合而其甚者則又不能待其足其始
不詳其終將不勝弊嗚呼此天下治亂享國長短之所
從出歟聖人之始制為君臣父子夫婦朋友也坐而治
政奔走而執事此足以為君臣矣聖人懼其相易而至
於相凌也於是為之車服采章以别之朝覲位著以嚴
之名非不相聞也而見必以贊心非不相信也而入必
以籍此所以久而不相易也杖屨以為安飲食以為養
此足以為父子矣聖人懼其相褻而至於相怨也於是
[145-13a]
制為朝夕省問之禮左右佩服之飾族居之為歡而異
宫以為别合食之為樂而異膳以為尊此所以久而不
相褻也生以居於室死以塟於野此足以為夫婦矣聖
人懼其相狎而至於相離也於是先之以幣帛重之以
媒妁不告於廟而終身以為妾晝居於内而君子問其
疾此所以久而不相狎也安居以為黨而急難以相救
此足以為朋友矣聖人懼其相瀆而至於相侮也於是
戒其羣居嬉遊之樂而嚴其射御食飲之節足非不能
[145-13b]
行也而待擯相之詔禮口非不能言也而待介紹之傳
命此所以久而不相瀆也天下之禍莫大於茍可以為
而止夫茍可以為而止則君臣之相凌父子之相怨夫
婦之相離朋友之相侮乆矣聖人憂焉是故多為之餙
易曰藉用白茅無咎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
之有此古之聖人所以長有天下而後世之所謂迂濶
也又曰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故受之以賁盡矣
  形勢不如徳
[145-14a]
   當時應試論合如此
傳有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言形勢之不
如徳也而呉起亦云在徳不在險太史公以為形勢雖
彊要以仁義為本儒者之言兵未嘗不以藉其口矣請
拾其遺説而備論之凡形勢之説有二有以人為形勢
者三代之封諸侯是也天子之所以繫於天下者至微
且危也歡然而合合而不去則為君臣其善可得而賞
其惡可得而罰其榖米可得而食其功力可得而役使
[145-14b]
當此之時君臣之勢甚固及其一旦潰然而去去而不
返則為寇讐彊者起而見攻智者起而見謀彷徨四顧
而不知其所恃當是之時君臣之勢甚危先王知其固
之不足恃而危之不可以忽也故大封諸侯錯置親賢
以示天下形勢劉頌所謂善為國者任勢而不任人郡
縣之察小政理而大勢危諸侯為邦近多違而逺慮固
此以人為形勢者也然周之衰也諸侯肆行而莫之禁
自平王以下其去亡無幾也是則徳衰而人之形勢不
[145-15a]
足以救也有以地為形勢者秦漢之建都是也秦之取
大下非天下心服而臣之也較之以富摶之以力而猶
不服又以詐囚其君虜其將然後僅得之今之臣服而
朝貢皆昔之暴骨於原野之子孫也則吾安得泰然而
長有之漢之取天下雖不若秦之暴然要之皆不本於
仁義也當此之時不大封諸侯則無以答功臣之望諸
侯大而京師不安則其勢不得不以關中之固而臨之
此雖堯舜湯武亦不能使其徳一日而信於天下荀卿
[145-15b]
所為合其參者此以地為形勢者也然及其衰也皆以
大臣專命危自内起而闗中之形勢曾不及施此亦徳
衰而地之形勢不能救也夫三代秦漢之君慮其後世
而為之備患不可謂不至矣然其至亡也常出於其所
不慮此豈形勢不如徳之明效歟易曰神而明之存乎
其人人存則徳存徳存則無諸侯而安無障塞而固矣
  劉愷丁鴻孰賢
   行文勝小蘇
[145-16a]
君子之為善非特以適已自便而已其取於人也必度
其人之可以與我也其予人也必度其人之可以受於
我也我可以取之而其人不可以與我君子不取我可
以與之而其人不可受君子不予既為已慮之又為人
謀之取之必可予予之必可受若已為君子而使人為
小人是亦去小人無㡬耳東漢劉愷讓其弟荆而詔聽
之丁鴻亦以陽狂讓其弟而其友人鮑駿責之以義鴻
乃就封其始自以為義而行之其終也知其不義而復
[145-16b]
之以其能復之知其始之所行非詐也此范氏之所以
賢鴻而下愷也其論稱太伯伯夷未始有其讓也故太
伯稱至徳伯夷稱賢人及後世徇其名而昧其致於是
詭激之行興矣若劉愷之徒讓其弟使弟受非服而已
受其名不已過乎丁鴻之心主於忠愛何其終悟而從
義也范氏之所賢者固已得之矣而其未盡者請得畢
其說夫先王之制立長所以明宗明宗所以防亂非有
意私其長而沮其少也天子與諸侯皆有太祖其有天
[145-17a]
下一國皆受之太祖而非已之所得専有也天子不敢
以其太祖之天下與人諸侯不敢以其太祖之國與人
天下之通義也夫劉愷丁鴻之國不知二子所自致耶
將亦受之其先祖耶受之其先祖而傳之於所不當立
之人雖其弟之親與塗人均耳夫吳太伯伯夷非所以
為法也太伯將以成周之王業而伯夷將以訓天下之
讓而為是詭時特異之行皆非所以為法也今劉愷舉
國而讓其弟非獨使弟受非服之為過也將以壞先王
[145-17b]
防亂之法輕其先祖之國而獨為是非常之行考之以
禮繩之以法而愷之罪大矣然漢世士大夫多以此為
名者安順桓靈之世士皆反道矯情以盜一時之名葢
其弊始於西漢之世韋元成以侯讓其弟而為世主所
賢天下髙之故漸以成俗履常而蹈易者世以為無能
而擯之則丁鴻之復於中道尤可以深嘉而屢歎也
  禮以養人為本
   論正
[145-18a]
三代之衰至於今且數千嵗豪傑有意之主博學多識
之臣不可以勝數矣然而禮廢樂墜則相與咨嗟發憤
而卒於無成者何也是非其才之不逮學之不至過於
論之大詳畏之太甚也夫禮之初縁諸人情因其所安
者而為之節文凡人之所安而有節者舉皆禮也則是
禮未始有定論也然而不可以出於人情之所不安則
亦未始無定論也執其無定以為定論則塗之人皆可
以為禮今儒者之論則不然以為禮者聖人之所獨尊
[145-18b]
而天下之事最難成者也牽於繁文而拘於小說有毫
毛之嗟則終以為不可論明堂者惑於考工呂令之說
議郊廟者泥於鄭氏王肅之學紛紜交錯累嵗而不決
或因而遂罷未嘗有一人果斷而決行之此皆論之大
詳而畏之太甚之過也夫禮之大意存乎明天下之分
嚴君臣篤父子形孝悌而顯仁義也今不幸去聖人逺
有如毫毛不合於三代之法固未害其為明天下之分
也所以嚴君臣篤父子形孝悌而顯仁義者猶在也今
[145-19a]
使禮廢而不修則君臣不嚴父子不篤孝悌不形仁義
不顯反不足重乎昔者西漢之書始於仲舒而至於劉
向悼禮樂之不興故其言曰禮以養人為本如有過差
是過而養人也刑罰之過或至死傷今吏議法削則削
筆則筆而至禮樂則不敢是敢於殺人而不敢於養人
也而范曄以為樂非䕫襄而新音代作律謝臯蘇而法
令亟易而至於禮獨何難歟夫刑者未也又加以慘毒
繁難而天下常以為急禮者本也又加以和平簡易而
[145-19b]
天下常以為緩如此而不治則又從而尤之曰是法未
至也則因而急之甚矣人之惑也平居治氣養生宣故
而納新其行之甚易其過也無大患然皆難之而不為
悍藥毒石以搏去其疾則皆為之此天下之公患也嗚
呼王者得斯説而通之禮樂之興庶乎有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