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15 唐宋八大家文鈔-明-茅坤 (master)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唐宋八大家文鈔巻二十九
             明 茅坤 撰
廬陵文鈔一
 上書
  通進司上皇帝書
   覽此書反覆利害洞悉事機歐陽公少時已具
   宰相之畧如此不可不知
[032-1b]
月日宣徳郎守太子中允充館閣校勘臣歐陽修謹昩
死載拜上書于皇帝闕下臣伏見國家自元昊叛逆闗
西用兵以來為國言事者衆矣臣初竊為三策以料賊
情然臣迂儒不識兵之大計始猶遲疑未敢自信今兵
興既久賊形已露如臣素料頗不甚逺故竊自謂有可
以助萬一而塵聽覽者謹條以聞惟陛下仁聖寛其狂
妄之誅幸甚夫闗西弛備而民不見兵者二三十年矣
使賊萌亂之初藏形隱計卒然而來當是時吾之邊屯
[032-2a]
寡弱城堡未完民習久安而易驚將非素選而敗怯使
其羊驅豕突可以奮然而深入然國威未挫民力未疲
彼得城而居不能久守虜掠而去可邀擊其歸此下䇿
也故賊知而不為之戎狄侵邊自古為患其攻城掠野
敗則走而勝則來蓋其常事此中䇿也故賊兼而用之
若夫假僣名號以威其衆先擊吾之易取者一二以悦
其心然後訓養精鋭為長久之謀故其來也雖勝而不
前不敗而自退所以誘吾兵而勞之也或擊吾東或擊
[032-2b]
吾西乍出乍入所以使吾兵分備多而不得減息也吾
欲速攻賊方新鋭坐而待戰彼則不來如此相持不三
四歳吾兵已老民力已疲不幸又遇水旱之災調歛不
勝而盗賦羣起彼方奮其全鋭擊吾困弊可也使吾不
堪其困忿而出攻决於一戰彼以逸而待吾勞亦可也
幸吾苦兵計未知出遂求通聘以邀歳時之賂度吾困
急不得不從亦可也是吾力一困則賊謀無施而不可
此兵法所謂不戰而疲人兵者上䇿也而賊今方用之
[032-3a]
今三十萬之兵食於西者二歳矣又有十四五萬之鄉
兵不耕而自食其民自古未有四五十萬之兵連年仰
食而國力不困者也臣聞元昊之為賊威能畏其下恩
能死其人自初僣叛嫚書已上逾年而不出一出則鋒
不可當執刼蕃官獲吾將帥多禮而不殺此其兇謀所
蓄皆非倉卒者也奈何彼能以上策而疲吾吾不自知
其已困彼為久計以撓我我無長策而制之哉夫訓兵
養士伺隙乗便用間出竒此將帥之職也所謂閫外之
[032-3b]
事而君不御者可也至於外料賊謀之心内察國家之
勢知彼知此因謀制敵此朝廷之大計也所謂廟算而
勝者也不可以不思今賊謀可知以久而疲我耳吾勢
可察西人已困也誠能豐財積粟以紓西人而完國壯
兵則賊謀沮而廟算得矣夫兵攻守而已然皆以財用
為强弱也守非財用而不久此不待言請試言攻昔秦
席六世之强資以事胡卒困天下而不得志漢因文景
之富力三舉而纔得河南隋唐突厥吐蕃常與中國相
[032-4a]
勝敗擊而勝之有矣未有舉而滅者秦漢尤强者其所
攻今元昊之地是也况自劉平䧟没賊鋒熾鋭未嘗挫
䘐攻守之計非臣所知天威所加雖終期於掃盡然臨
邊之將尚未聞得賊釁隙挫其兇鋒是攻守皆未有休
息之期而財用不為長久之計臣未見其可也四五十
萬之人坐而仰食然闗西之地物不加多闗東所有莫
能運致掊克細碎既以無益而罷之矣至於鬻官入粟
下無應者改法𣙜貨而商旅不行是四五十萬之人惟
[032-4b]
取足於西人而已西人何為而不困困而不起為盗者
須水旱爾外為賊謀之所疲内遭水旱而多故天下之
患可勝道哉夫闗西之物不能加多則必通其漕運而
致之漕運已通而闗東之物不充則無得而西矣故臣
以謂通漕運盡地利權商賈三術竝施則財用足而西
人紆國力完而兵可久以守以攻惟上所使夫小𤨏目
前之利既不足為長久之謀非旦夕而可效故為長久
而計者初若迂愚而可笑在必而行之則其利博矣故
[032-5a]
臣區區不敢避迂愚之責請上便宜三事惟陛下裁擇
其一曰通漕運臣聞今為西計者皆患漕運之不通臣
以謂但未求之耳今京師在汴漕運不西而人之習見
者遂以為不能西不知秦漢隋唐其都在雍則天下之
物皆可致之西也山川地形非有變易於古其路皆在
昔人可行今人胡為而不可漢初歳漕山東粟數十萬
石是時運路未修其漕尚少其後武帝益修渭渠至漕
百餘萬石隋文帝時沿水為倉轉相運置而闗東汾晉
[032-5b]
之粟皆至渭南運物最多其遺倉之跡徃徃皆在然皆
尚有三門之險自唐裴耀卿又尋隋迹於三門東西置
倉開山十八里為陸運以避其險卒沂河而入渭當時
歳運不減二三百萬石其後劉晏遵耀卿之路悉漕江
淮之米以實闗西後世言能經財利而善漕運者耀卿
與晏為首今江淮之米歳入于汴者六百萬石誠能分
給闗西得一二百萬石足矣今兵之食汴漕者出戍甚
衆有司不惜百萬之粟分而及之其患者三門阻其中
[032-6a]
爾今宜浚治汴渠使歳運不阻然後按求耀卿之迹不
憚十許里陸運之勞則河漕通而物可致且紓闗西之
困使古無法今有可為尚當為之况昔人行之而未逺
今人行之而豈難哉耀卿與晏初理漕時其得尚少至
其末年所入十倍是可久行之法明矣此水運之利也
臣聞漢高祖之入秦不由東闗而道南陽過酈折而入
武闗曹操等起兵誅董卓亦欲自南陽道丹折而入長
安是時張濟又自長安出武闗奔南陽則自古用兵徃
[032-6b]
來之徑也臣嘗至南陽問其遺老云自鄧西北至永興
六七百里今小商賈徃徃行之初漢高入闗其兵十萬
夫無容十萬兵之路宜不甚狹而險也但自雒陽為都
行者皆趨東闗其路久而遂廢今能按求而通之則武
昌漢陽郢復襄陽梁洋金商均房光化沿漢之地十一
二州之物皆可漕而頓之南陽自南陽為輕車人輦而
逓之募置逓兵為十五六舖則十餘州之物日日入闗
而不絶沿漢之地山多美木近漢之民仰足而有餘以
[032-7a]
造舟車甚不難也前日陛下深䘏有司之勤内賜禁錢
數十萬以供西用而道路艱逺輦運踰年不能畢至至
於軍裝輸送多苦秋霖邊州已寒冬服尚滯於路其艱
如此夫使州縣綱吏逺輸京師轉冒艱滯然後得西豈
若較南陽之旁郡度其道里入于武闗與至京師逺近
等者與其尤近者皆使直輸于闗西京師之用有不足
則以禁帑出賜有司者代而充用其迂曲簡直利害較
然矣此陸運之利也其二曰盡地利臣聞昔之畫財利
[032-7b]
者易為工今之言財利者難為術昔者之民賦税而已
故其不足則鑄山煑海𣙜酒與茶征闗市而算舟車尚
有可為之法以茍一時之用自漢魏迄今其法日増其
取益細今取民之法盡矣昔者賦外之征以備有事之
用今盡取民之法用於無事之時悉以冗費而糜之矣
至卒然有事則無法可増然獨猶有可為者民作而輸
官者已勞而遊手之人方逸地之産物者耕不得代而
不墾之土尚多是民有遺力地有遺利此可為也况厯
[032-8a]
視前世用兵者未嘗不先營田漢武帝時兵興用乏趙
過為畎田人犁之法以足用趙充國攻西𦍑議者爭欲
出擊而充國深思全勝之策能忍而待其弊至違詔罷
兵而治屯田田於極邊以遊兵而防鈔宼則其理田不
為易也猶勉為之後漢之時曹操屯兵許下强敵四面
以今視之疑其旦夕戰爭而不暇然用棗祇韓浩之計
建置田官募民而田近許之地歳得穀百萬石其後郡
國皆田積穀無數隋唐田制尤廣不可勝舉其勢艱而
[032-8b]
難田莫若充國迫急而不暇田莫如曹操然皆勉焉不
以迂緩而不田者知地利之博而可以紓民勞也今天
下之土不耕者多矣臣未能悉言謹舉其近者自京以
西土之不闢者不知其數非土之瘠而棄也蓋人不勤
農與夫役重而逃爾久廢之地其利數倍於營田今若
督之使勤與免其役則願耕者衆矣臣聞鄉兵之不便
於民議者方論之矣充兵之人遂棄農業託云教習聚
而飲博取資其家不顧無有官吏不加禁父兄不敢詰
[032-9a]
家家自以為患也河東河北闗西之鄉兵此猶有用若
京東西者平居不足以備盜而水旱適足以為盜其尤
可患者京西素貧之地非有山澤之饒民惟力農是仰
而今三夫之家一人五夫之家二人為游手凡十八九
州以少言之尚可四五萬人不耕而食是自相糜耗而
重困也今誠能盡驅之使耕于棄地官貸其種歳田之
入與中分之如民之法募吏之習田者為田官優其課
最而誘之則民願田者衆矣太宗皇帝時嘗貸陳蔡民
[032-9b]
錢使市牛而耕真宗皇帝時亦用耿望之言買牛湖南
而治屯田今湖南之牛歳賈于北者皆出京西若官為
買之不難得也又宜重為法以困所謂私牛之客者使
不容於民而樂為官耕凡民之已有牛者使自耕則牛
不足而官市者不多且鄉兵本農也籍而為兵遂棄其
業今幸其去農未久尚可復驅還之田畆使不得羣游
而飲博以為父兄之患此民所願也一夫之力以逸而
言任耕縵田一頃使四五萬人皆耕而久廢之田利又
[032-10a]
數倍則歳穀不可勝數矣京西之分北有大河南至漢
而西接闗若又通其水陸之運所在積穀惟陛下詔有
司而移用之耳其三曰權商賈臣聞秦廢王法啓兼并
其上侵公利下刻細民為國之患久矣自漢以來嘗欲
為法而抑奪之然不能也蓋為國者興利日繁兼并者
趨利日巧至其甚也商賈坐而權國利其故非他由興
利廣也夫興利廣則上難專必與下而共之然後通流
而不滯然為今議者方欲奪商之利一歸於公上而專
[032-10b]
之故奪商之謀益深則為國之利益損前日有司屢變
其法法每一變則一歳之間所損數百萬議者不知利
不可專欲專而反損但云變法之未當變而不已其損
愈多夫欲十分之利皆歸于公至其虧少十不得三不
若與商共之常得其五也今為國之利多者茶與鹽耳
茶自變法已來商賈不復一歳之失數年莫補所在積
朽棄而焚之前日議者屢言三説之法為便有司既以
詳之矣今誠能復之使商賈有利而通行則上下濟矣
[032-11a]
解池之鹽積若山阜今宜暫下其價誘羣商而散之先
為令曰三年將復舊價則貪利之商爭先而輳矣夫茶
者生於山而無窮鹽者出於水而不竭賤而散之三年
十未減其一二夫二物之所以貴者以能為國資錢幣
爾今不散而積之是惜朽壤也夫何用哉夫大商之能
蕃其貨者豈其錙銖躬自鬻於市哉必有販夫小賈就
而分之販夫小賈無利則不為故大商不妬販夫之分
其利者恃其貨博雖取利少貨行流速則積少而為多
[032-11b]
也今為大國者有無窮不竭之貨反妬大商之分其利
寜使無用而積為朽壤何哉故大商之善為術者不惜其
利而誘販夫大國之善為術者不惜其利而誘大商此
與商賈共利取少而致多之術也又今商賈之難以術
制者以其積貨多而不急故也利厚則來利薄則止不
可以號令召也故每有司變法下利既薄小商以無利
而不能行則大商方幸小商之不行適得獨賣其貨尚
安肯勉趨薄利而來哉故變法而刻利者適足使小商
[032-12a]
不來而為大商賈積貨也今必以術制商宜盡括其居
積之物官為賣而還之使其貨盡而後變法夫大商以
利為生一歳不營利則有惶惶之憂彼必不能守積錢
而閑居得利雖薄猶將勉而來此變法制商之術也夫
欲誘商而通貨莫若與之共利此術之上也欲制商使
其不得不從則莫若痛裁之使無積貨此術之下也然
此可制茶商耳若鹽者禁益宻則冒法愈多而刑繁若
乃縣官自為鬻市之事此大商之不為臣謂行之難久
[032-12b]
者也誠能不較錙銖而思逺大則積朽之物散而錢弊
通可不勞而用足矣臣愚不足以知時事若夫堅守以
捍賊利則出而擾之凡小便宜願且委之邊將至于積
穀與錢通其漕運不二三歳而國力漸豐邊兵漸習賊
鋒漸挫而有隙可乗然後一舉而滅之此萬全之策也
願陛下以其小者責將帥謀其大計而行之則天下幸甚
臣修昧死再拜
  凖詔言事上書
[032-13a]
   歐公經畧已具見其概矣
月日臣修謹昧死再拜上書于皇帝陛下臣近凖詔書
許臣上書言事臣學識愚淺不能廣引深逺以明治亂
之原謹採當今急務條為三弊五事以應詔書所求伏
惟陛下裁擇臣聞自古王者之治天下雖有憂勤之心
而不知致治之要則心愈勞而事愈乖雖有納諌之明
而無力行之果斷則言愈多而聽愈惑故為人君者以
細務而責人專大事而獨斷此致治之要術也納一言
[032-13b]
而可用雖衆説不得以沮之此力行之果斷也如此二
者天下無難治矣伏見國家自大兵一動中外騷然陛
下思社稷之安危念兵民之疲弊四五年來聖心憂勞
可謂至矣然而兵日益老賊日益强併九州之力討一
西戎小者尚無一人敢前今又北戎大者違盟而動其
將何以禦之從來所患者夷狄今夷狄叛矣所惡者盗
賊今盜賊起矣所憂者水旱今水旱作矣所頼者民力
今民力困矣所須者財用今財用乏矣陛下之心日憂
[032-14a]
於一日天下之勢歳危于一歳此臣所謂用心雖勞不
知求致治之要者也近年朝廷開廣言路獻計之士不
下數千然而事緒轉多支吾不暇從前所採衆議紛紜
至於臨事誰策可用此臣所謂聽言雖多不如力行之
果斷者也伏思聖心所甚憂而當今所尚闕者不過曰
無兵也無將也無財用也無禦戎之策也無可任之臣
也此五者陛下憂其未有而臣謂今皆有之然陛下未
得而用者未思其術也國家創業之初四方割據中國
[032-14b]
地狹兵民不多然尚能南取荆楚收偽唐定閩嶺西平
兩蜀東下并潞北窺幽燕當時所用兵財將吏其數幾
何惟善用之故不覺其少何况今日承百年祖宗之業
盡有天下之富强人衆物盛十倍國初故臣敢言有兵
有將有財用有禦戎之策有可任用之臣然陛下皆不
得而用者其故何哉由朝廷有三大弊故也何謂三大
弊一曰不慎號令二曰不明賞罰三曰不責功實此三
弊因循于上則萬事弛慢廢壞於下臣聞號令者天子
[032-15a]
之威也賞罰者天子之權也若號令不信賞罰不當則
天下不服故又須責臣下以功實然後號令不虚出而
賞罰不濫行是以慎號令明賞罰責功實此三者帝王
之竒術也自古人君英雄如漢武帝聰明如唐太宗皆
知用此三術而自執威權之柄故所求無不得所欲皆
如意漢武好用兵則誅滅四夷立功萬里以快其心欲
求將則有衛霍之材以供其指使欲得賢才則有公孫
董汲之徒以稱其意唐太宗好用兵則誅突厥服遼東
[032-15b]
威振夷狄以逞其志欲求將則有李靖李勣之徒入其
駕馭欲得賢士則有房杜之徒在其左右此二帝者可
謂所求無不得所欲皆如意無他術也惟能自執威權
之柄耳伏惟陛下以聖明之姿超越二帝又盡有漢唐
之天下然而欲禦邊則常患無兵欲破賊則常患無將
欲贍軍則常患無財用欲威服四夷則常患無策欲任
使賢材則常患無人是所求皆不得所欲皆不如意其
故無他由不用威權之術也自古帝王或為强臣所制
[032-16a]
或為小人所惑則威權不得出於已今朝無强臣之患
又無小人獨任之惑内外臣庶尊陛下如天愛陛下如
父傾耳延首願聽陛下之所為然何所憚而不為乎若
一日赫然奮威權以臨之則萬事皆辦何患五者之無
奈何為三弊之因循一事之不集臣請言三弊夫言多
變則不信令頻改則難從今出令之初不加詳審行之
未久尋又更張以不信之言行難從之令故每有處置
之事州縣知朝廷未是一定之命則官吏咸相謂曰且
[032-16b]
未可行不久必須更改或曰備禮行下畧與應破指揮
旦夕之間果然又變至於將吏更易道路疲於送迎符
牒縱横上下莫能遵守中外臣庶或聞而歎息或聞而
竊笑歎息者有憂天下之心竊笑者有輕朝廷之意號
令如此欲威天下其可得乎此不慎號令之弊一也用
人之術不過賞罰然賞及無功則恩不足勸罰失有罪
則威無所懼雖有人不可用也太祖時王全斌破蜀而
歸功不細矣犯法一貶十年不問是時方討江南故黜
[032-17a]
全斌與諸將立法太祖神武英斷所以能平定天下者
其賞罰之法皆如此也自闗西用兵四五年矣大將以
無功罷者依舊居官軍中見無功者不妨得好官則諸
將誰肯立功裨將畏懦逗留者皆當斬罪或暫貶而尋
遷或不貶而依舊軍中見有罪者不誅則諸將誰肯用
命所謂賞不足勸威無所懼賞罰如此而欲用人其可
得乎此不明賞罰之弊二也自兵動以來處置之事不
少然多有名而無實臣請畧言其一二則其他可知數
[032-17b]
年以來㸃兵不絶諸路之民半為兵矣其間老弱病患
短小怯懦者不可勝數是有㸃兵之虛名而無得兵之
實數也新集之兵所在教習追呼上下民不安居主教
者非將領之材所教者無旗鼔之節徃來州縣愁歎嗷
嗷既多是老病小怯之人又無訓齊精練之法此有教
兵之虚名而無訓兵之實藝也諸路州軍分造器械工
作之際已勞民力輦運般送又苦道塗然而鐡刃不剛
筋膠不固長短大小多不中度造作之所但務充數而
[032-18a]
速了不計所用之不堪經厯官司又無檢責此有器械
之虛名而無器械之實用也以草草之法教老怯之兵
執鈍折不堪之器械百戰百敗理在不疑臨事而悟何
可及乎故事無大小悉皆鹵莽則不責功實之弊三也
臣故曰三弊因循於上則萬事弛慢廢壊於下萬事不
可盡言臣請言大者五事其一曰兵臣聞攻人以謀不
以力用兵鬬智不鬬多前代用兵之人多者常敗少者
常勝漢王尋等以百萬之兵遇光武九千人而敗是多
[032-18b]
者敗而少者勝也苻堅以百萬之兵遇東晉二三萬人
而敗是多者敗而少者勝也曹操以三十萬青州兵大
敗於吕布退而歸許復以二萬人破袁紹十四五萬是
用兵多則敗少則勝之明騐也况於夷狄尤難以力爭
只可以計取李靖破突厥於定襄只用三千人其後破
頡利於陰山亦不過一萬蓋兵不在多能以計取爾故
善用兵者以少為多不善用者雖多而愈少也為今計
者添兵則耗國減兵則破賊今沿邉之兵不下七八十
[032-19a]
萬可謂多矣然訓練不精又有老弱虚數則十人不當
一人是七八十萬之兵不當七八萬人之用加之軍無
統制分散支離分多為寡兵法所忌此所謂不善用兵
者雖多而愈少故常戰而常敗也臣願陛下赫然奮威
勅勵諸將精加訓練去其老弱七八十萬中可得五十
萬數古人用兵以一當百今既未能但得以一當十則
五十萬精兵一可當五百萬兵之用此所謂善用兵者
以少而為多古人所以少而常勝者以此也今不思實
[032-19b]
効但務添多耗國耗民積以年歳賊雖不至天下已困
矣此一事也其二曰將臣又聞古語曰將相無種故或
出於奴僕或出於軍卒或出於盗賊惟能不次而用之
乃為名將耳國家求將之意雖勞選將之路太狹今詔
近臣舉將而限以資品則英豪之士在下位者不可得
矣試將材者限以弓馬一夫之勇則智畧萬人之敵皆
遺之矣山林竒傑之士召而至者以其貧賤而薄之不
過與一主簿借職使其怏怏而去則古之屠釣飯牛之
[032-20a]
傑皆激怒而失之矣至於無人可用則寜用龍鍾跛躄
庸懦暗劣之徒皆委之要地授之兵柄天下三尺童子
皆為朝廷危之前日澶淵之卒幾為國家生事此可見
也議者不知取將之無術但云當今之無將臣願陛下
革去舊弊奮然精求有賢豪之士不須限以下位有智
畧之人不必試以弓馬有山林之傑不可薄其貧賤惟
陛下能以非常之禮待人人臣亦將以非常之効報國
又何患於無將哉此二事也其三曰財用臣又聞善治
[032-20b]
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尋其起弊之原今
天下財用困乏其弊安在起於用兵而費大故也漢武
好窮兵用盡累世之財當時勒兵單于臺不過十八萬
尚能困國力况未若今日七八十萬連四五年而不罷
所以罄天地之所生竭萬民之膏血而用不足也今雖
有智者物不能増而計無所出矣惟有減冗卒之虚費
練精兵而速戰功成兵罷自然足矣今兵有可減之理
而無人敢當其事賊有速擊之便而無將敢奮其勇後
[032-21a]
時敗事徒耗國而耗民此三事也其四曰禦戎之䇿臣
又聞兵法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北敵與朝廷通好僅
四十年不敢妄動今一旦發其狂謀者其意何在蓋見
中國頻為元昊所敗故敢啓其貪心伺隙而動爾今若
勅勵諸將選兵秣馬疾入西界但能痛敗昊賊一陣則
吾軍威大振而彼計沮矣此所謂上兵伐謀者也今論
事者皆知北敵與西賊通謀欲併二國之力窺我河北
陜西今若我能先擊敗其一國則敵勢減半不能獨舉
[032-21b]
此兵法所謂伐交者也元昊地狹賊兵不多向來攻我
傳聞北敵常有助兵今若敵中自有㸃集之謀而元昊
驟然被擊必求助於北敵北敵分兵助昊則可牽其南
寇之力若不助昊則二國有隙自相疑貳此亦伐交之
策也假令二國尅期分路來寇我能先期大舉則元昊
蒼皇自救不暇豈能與北敵相為表裏是破其素定之
約乖其尅日之期此兵法所謂親而離之者亦伐交之
策也元昊叛逆以來幸而屢勝常有輕視諸將之心今
[032-22a]
又見朝廷北憂金敵方經營於河朔必謂我師不能西
出今乗其驕怠正是疾驅急擊之時此兵法所謂出其
不意者此取勝之上䇿也前年西將有請出攻者當時
賊氣方盛我兵未練朝廷尚許其出師况今元昊有可
攻之勢此不可失之時彼方幸吾憂河北而不虞我能
西征出其不意此可攻之勢也自四路分帥今已半年
訓練恩信兵已可用故近日屢奏小㨗是我師漸振賊
氣漸䘐此可攻之勢也茍失此時而使二國先來則吾
[032-22b]
無策矣臣願陛下密詔執事之臣熟議而行之此四事
也其五曰可任之臣臣又聞仲尼曰十室之邑必有忠
信况今文武列職徧於天下其間豈無材智之臣而陛
下總治萬機之大既不暇盡識其人故不能躬自進賢
而退不肖執政大臣動拘舊例又不敢進賢而退不肖
審官吏部三班之職但掌文簿差除而已又不敢越次
進賢而退不肖是上自天子下至有司無一人得進賢
而退不肖者所以賢愚混雜僥倖相容三載一遷更無
[032-23a]
精别平居無事惟患太多而差遣不行一旦臨事要人
常患乏人使用自古任官之法無如今日之繆也今議
者或謂舉主轉官為進賢犯罪黜責為退不肖此不知
其弊之深也大凡善惡之人各以類聚故守廉慎者各
舉清幹之人有贓汙者各舉貪濁之人好狥私者各舉
請求之人性庸暗者各舉不材之人朝廷不問是非但
見舉主數足便與改官則清幹者進矣貪濁者亦進矣
請求者亦進矣不材者亦進矣溷淆如此便可為進賢
[032-23b]
之法乎方今黜責官吏豈有澄清紏舉之術哉惟犯贓
之人因民論訴者乃能黜之耳夫能舞弄文法而求財
賂者亦强黠之吏政事必由已出故雖誅剝豪民尚或
不及貧弱至於不材之人不能主事衆胥羣吏共為姦
欺則民無貧富一時受弊以此而言則贓吏與不材之
人為害等耳今贓吏因自敗者乃加黜責十不去其一
二至於不材之人上下共知而不問寛緩容姦其弊如
此便可為退不肖之法乎賢不肖既無别則宜乎設官
[032-24a]
雖多而無人可用也臣願陛下明賞罰責功實則材皆
列於陛下之前矣臣故曰五者皆有然陛下不得而用
者為有弊也三弊五事臣既已詳言之矣惟陛下擇之
天下之務不過此也方今天文變於上地利逆於下人
心怨於内四夷攻於外事勢如此矣非是陛下遲疑寛
緩之時惟願為社稷生民留意臣修昧死再拜
 
 
[032-24b]
 
 
 
 
 
 
 
 唐宋八大家文鈔巻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