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15 唐宋八大家文鈔-明-茅坤 (master)


[133-1a]
欽定四庫全書
 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一百二十一
              明 茅坤 撰
東坡文鈔五
 劄子
  論魏王在殯乞罷秋宴劄子
   議合經制
臣謹按春秋左氏傳昭公九年晉荀盈如齊卒於戲陽殯于
[133-1b]
絳未葬晉平公飲酒樂膳宰屠蒯趨入酌以飲工曰汝為君
耳將司聰也辰在子卯謂之疾日君徹燕樂學人舍業為疾
故也君之卿佐是謂股肱股肱或虧何痛如之汝弗聞而樂
是不聰也公説徹樂又按昭公十五年晉荀躒如周葬穆后
既葬除喪周景王以賓燕叔向譏之謂之樂憂夫晉平公之
於荀盈盖無服也周景王之于穆后盖期喪也無服者未葬
而樂屠蒯譏之期喪者已葬而燕叔向譏之書之史册至今
以為非仁宗皇帝以宰相富弼母在殯為罷春燕傳之天下
[133-2a]
至今以為宜今魏王之喪未及卒哭而禮部太常寺皆以謂
天子絶期不妨燕樂臣竊非之若絶期可以燕樂則春秋
何爲譏晉平公周景王乎魏王之親孰與卿佐逺比荀
盈近比富弼之母輕重亦有間矣魏王之葬既以隂陽
拘忌别擇年月則當凖禮以諸侯五月爲葬期自今年
十一月以前皆爲未葬之月不當燕樂不可以權宜郊
殯便同巳葬也臣竊意皇帝陛下篤於仁孝必罷秋燕
不待臣言但至今未奉指揮縁上件教坊致語等文字
[133-2b]
凖令合於燕前一月進呈臣既未敢撰亦不敢稽延伏
乞詳酌如以爲當罷只乞自皇帝陛下聖意施行更不
降出臣文字臣忝備侍從叨陪講讀不欲使人以絲毫
議及聖明故不敢不奏取進止
  乞免五榖力勝税錢劄子
元祐七年十一月初七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守兵
部尚書兼侍讀蘇軾劄子奏臣聞榖太賤則傷農太貴
則傷末是以法不税五榖使豐熟之鄉商賈爭糴以起
[133-3a]
太賤之價災傷之地舟車輻輳以壓太貴之直自先王
以來未之有改也而近歳法令始有五榖力勝税錢使
商賈不行農末皆病廢百王不刋之令典而行自古所
無之弊法使百世之下書之青史曰收五榖力勝税錢
自皇宋某年始臣竊爲聖世病之臣頃在黄州親見累
歳榖熟農夫連車載米入市不了鹽茶之費而蓄積之
家日夜禱祠願逢饑荒又在浙西親見累歳水災中民
之家有錢無榖被服珠金餓死於市此皆官收五榖力
[133-3b]
勝税錢致啇賈不行之咎也臣聞以物與人物盡而止
以法活人法行無窮今陛下每遇災傷捐金帛散倉廪
自元祐以來盖所費數千萬貫石而餓殍流亡不爲少
衰只如去年浙西水災陛下使江西湖北雇船運米以
救蘇湖之民盖百餘萬石又計糴本水脚官錢不貲而
客船被差雇者皆失業破産無所告訢與其官司費耗
其實如此何似削去近日所立五榖力勝税錢一條只
行天聖附令免税指揮則豐凶相濟農末皆利縱有水
[133-4a]
旱無大饑荒雖目下稍失課利而災傷之地不必盡煩
陛下出捐錢榖如近歲之多也今元祐編敕雖云災傷
地分雖有例亦免而榖所從來必自豐熟地分所過不
免收税則啇賈亦自不行議者或欲立法如一路災傷
則鄰路免税一州災傷則鄰州亦然雖比今之法小爲
通踈而隔一路一州之外豐凶不能相救未爲良法須
是盡削近日弊法專用天聖附令指揮乃爲通濟
右臣竊謂若行臣言税錢亦必不至大叚失䧟何也五
[133-4b]
榖無税商賈必大通流不載見錢必有囬貨見錢囬貨
自皆有税所得未必減於力勝而災傷之地有無相通
易爲振救官司省費其利不可勝計今肆赦甚近若得
於赦書帯下益見聖德收結民心實無窮之利取進止
  奏内中車子爭道亂行劄子
   得肅朝廷之體與東方朔所劾奏董偃同
臣謹按漢成帝郊祠茸泉泰畤汾隂后土而趙昭儀常
從在屬車間時揚雄待詔承明奏賦以諷其畧曰想西
[133-5a]
王母欣然而上壽兮屏玉女而却虙妃言婦女不當與
齋祠之間也臣今備位夏官職在鹵簿准故事郊祀既
成乗輿還齋宮改服通天冠絳紗袍教坊鈞容作樂還
内然後后妃之屬中道迎謁巳非典禮而况方當祀事
未畢而中宮掖庭得在勾陳豹尾之間乎竊見二聖崇奉
大祀嚴恭寅畏度越古今四方來觀莫不悦服今車駕
方宿齋太廟而内中車子不避仗衛爭道亂行臣愚竊
恐於觀望有損不敢不奏
[133-5b]
  乞挍正陸贄奏議進御劄子
   長公所最得意識見亦最得意條奏
臣等猥以空踈備員講讀聖明天縱學問日新臣等才
有限而道無窮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爲
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於醫手方
多傳於古人若巳經效於世間不必皆從於巳出伏見
唐宰相陸贄才本王佐學爲帝師論深切於事情言不
離於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疎上
[133-6a]
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時
德宗以苛刻爲能而贄諫以忠厚德宗以猜忌爲術而
贄勸以推誠德宗好用兵而贄以消兵爲先德宗吝用
財而贄以散財爲急至於用人聽言之法治邊馭將之
方罪巳以收人心改過以應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
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數可謂進苦口之藥
石鍼害身之膏肓使德宗盡用其言則貞觀可得而復
臣每退自西閣即私相告以陛下聖明必善贄議論但
[133-6b]
使聖賢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時昔馮唐論頗牧之賢
則漢文爲之太息魏相條晁董之對則孝宣以致中興
若陛下能自得師則莫若近取之贄夫六經三史諸子
百家非無可觀皆足爲治但聖言幽逺末學支離譬如
山海之崇深難以一二而推擇如贄之論開巻了然聚
古今之精英實治亂之龜鑑臣等欲取其奏議稍加挍
正繕寫進呈願陛下置之坐隅如見贄面反覆熟讀如
與贄言必能發聖性之髙明成治功於歲月臣等不勝
[133-7a]
區區之意取進止
  上圓丘合祭六議劄子
   辨晢
臣伏見九月二十二日詔書節文俟郊禮畢集官詳議
祠皇地祗事及郊祀之歳廟饗典禮聞奏者臣恭覩陛
下近者至日親祀郊廟神祗饗答實䝉休應然則圓丘
合祭允當天地之心不宜復有改更臣竊惟議者欲變
祖宗之舊圓丘祀天而不祀地不過以謂冬至祀天於
[133-7b]
南郊陽時陽位也夏至祀地於北郊隂時隂位也以類
求神則陽時陽位不可以求隂也是大不然冬至南郊
既祀上帝則天地百神莫不從也古者秋分夕月於西
郊亦可謂隂位矣至於從祀上帝則以冬至而祀月於
南郊議者不以爲疑今皇地祗亦從上帝而合祭於圓
丘獨以爲不可則過矣書曰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
于山川徧于羣神舜之受禪也自上帝六宗山川羣神
莫不畢告而獨不告地祗豈有此理哉武王克商庚戍
[133-8a]
柴望柴祭上帝也望祭山川也一日之間自上帝而及
山川必無南北郊之别也而獨畧地祗豈有此理哉臣
以知古者祀上帝則并祀地祗矣何以明之詩之序曰
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此乃合祭天地經之明文而
説者乃以比之豐年秋冬報也曰秋冬各報而皆歌豐
年則天地各祀而皆歌昊天有成命也是大不然豐年
之詩曰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髙廪萬億及秭爲酒爲醴
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歌於秋可也歌於冬亦
[133-8b]
可也昊天有成命之詩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
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宻於緝熈單厥心肆其靖之終篇
言天而不及地頌所以告神明也未有歌其所不祭祭
其所不歌也今祭地於北郊歌天而不歌地豈有此理
也臣以此知周之世祀上帝則地祗在焉歌天而不歌
地所以尊上帝故其序曰郊祀天地也春秋書不郊猶
三望左氏傳曰望郊之細也説者曰三望太山河海或
曰淮海也又或曰分野之星及山川也魯諸侯也故郊
[133-9a]
之細及其分野山川而巳周有天下則郊之細獨不及
五嶽四瀆乎嶽瀆猶得從祀而地祗獨不得合祭乎秦
燔詩書經籍散亡學者各以意推類而巳王鄭賈服之
流未必皆得其真臣以詩書春秋考之則天地合祭久
矣議者乃謂合祭天地始於王莽以爲不足法臣竊謂
禮當騐其是非不當以人廢光武皇帝親誅莽者也尚
采用元始合祭故事謹按後漢書郊祀志建武二年初
制郊兆於洛陽爲圓壇八陛中又爲重壇天地位其上
[133-9b]
皆南鄉西上此則漢世合祭天地之明騐也又按水經
注伊水東北至洛陽縣圓丘東大魏郊天之所凖漢故
事爲圓壇八陛中又爲重壇天地位其上此則魏世合
祭天地之明騐也唐睿宗將有事於南郊賈曾議曰有
虞氏禘黄帝而郊嚳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鯀郊之與廟
皆有禘禘於廟則祖宗合食於太祖禘於郊則地祗羣
望皆合於圓丘以始祖配享盖有事祭非常祀也三輔
故事祭於圓丘上帝后土位皆南面則漢嘗合祭矣時
[133-10a]
禇无量郭山惲等皆以曾言爲然明皇天寳元年二月
敕曰凡所祠享必在躬親朕不親祭禮將有闕其皇地
祗宜如南郊合祭是月二十日合祭天地於南郊自後
有事於圓丘皆合祭此則唐世合祭天地之明騐也今
議者欲冬至祀天夏至祀地盖以爲用周禮也臣請言
周禮與今禮之别古者一歳祀天者三明堂饗帝者一
四時迎氣者五祭地者二饗宗廟者四凡此十五者皆
天子親祭也而又朝日夕月四望山川社稷五祀及羣
[133-10b]
小祀之類亦皆親祭此周禮也太祖皇帝受天眷命肇
造宋室建隆初郊先饗宗廟並祀天地自真宗以來三
歳一郊必先有事景靈徧饗太廟乃祀天地此國朝之
禮也夫周之禮親祭如彼其多而歳行之不以爲難今之
禮親祭如此其少而三歳一行不以爲易其故何也古
者天子出入儀物不繁兵衛甚簡用財有節而宗廟在
大門之内朝諸侯出爵賞必於太廟不止時祭而巳天
子所治不過王畿千里唯以齊祭禮樂爲政事能守此
[133-11a]
則天下服矣是故歳歳行之率以爲常至於後世海内
爲一四方萬里皆聽命於上機務之繁億萬倍於古日
力有不能給自秦漢以來天子儀物日以滋多有加無
損以至於今非復如古之簡易也今所行皆非周禮三
年一郊非周禮也先郊二日而告原廟一日而祭太廟
非周禮也郊而肆赦非周禮也優賞諸軍非周禮也自
后妃以下至文武官皆得䕃補親屬非周禮也自宰相
宗室以下至百官皆有賜賚非周禮也此皆不改而獨
[133-11b]
於地祗則曰周禮不當祭於圓丘此何義也議者必曰
今之寒暑與古無異而宣王薄伐玁狁六月出師則夏
至之日何爲不可祭乎臣將應之曰舜一歳而廵四岳
五月方暑而南至衡山十一月方寒而北至常山亦今
之寒暑也後世人主能行之乎周所以十二歳一廵者
唯不能如舜也夫周巳不能行舜之禮而謂今可以行
周之禮乎天之寒暑雖同而禮之繁簡則異是以有虞
氏之禮夏商有所不能行夏商之禮周有所不能用時
[133-12a]
不同故也宣王以六月出師驅逐玁狁盖非得巳且吉
甫爲將王不親行也今欲定一代之禮爲三歳常行之
法豈可以六月出師爲比乎議者必又曰夏至不能行
禮則遣官攝祭祀亦有故事此非臣之所知也周禮大
宗伯若王不與則攝位鄭氏注曰王有故則代行其祭
事賈公彦疏曰有故謂王有疾及哀惨皆是也然則攝
事非安吉之禮也後世人主不能歳歳親祭故命有司
行事其所從來久矣若親郊之歳遣官攝事是無故而
[133-12b]
用有故之禮也議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歳可
以再郊臣將應之曰古者以親郊爲常禮故無繁文今
世以親郊爲大禮則繁文有不能省也若帷城幔屋盛
夏則有風雨之虞陛下自宫入廟出郊冠通天乗大輅
日中而舍百官衛兵暴露於道鎧甲具裝人馬喘汗皆
非夏至所能堪也王者父事天母事地不可偏也事天
則備事地則簡是於父母有隆殺也豈得以爲繁文末
節而一切欲省去乎國家養兵異於前世自唐之時未
[133-13a]
有軍賞猶不能歳歳親祠天子出郊兵衛不可簡省大
輅一動必有賞給今三年一郊傾竭帑藏猶恐不足郊
賚之外豈可復加若一年再賞國力將何以給分而與
之人情豈不失望議者必又曰三年一祀天又三年一
祭地此又非臣之所知也三年一郊巳爲疏濶若獨祭
地而不祭天是因事地而愈疏於事天自古未有六年
一祀天者如此則典禮愈壊欲復古而背古益逺神祗
必不顧饗非所以爲禮也議者必又曰當郊之歳以十
[133-13b]
月神州之祭易夏至方澤之祀則可以免方暑舉事之
患此又非臣之所知也夫所以議此者爲欲舉從周禮
也今以十月易夏至以神州代方澤不知此周禮之經
耶抑變禮之權耶若變禮從權而可則合祭圓丘何獨
不可十月親祭地十一月親祭天先天後地古無是禮
而一歳再郊軍國勞費之患尚未免也議者必又曰當
郊之歳以夏至祀地祗於方澤上不親郊而通爟火天
子於禁中望祀此又非臣之所知也書之望秩周禮之
[133-14a]
四望春秋之三望皆謂山川在境内而不在四郊者故
逺望而祭也今所在之處俛則見地而云望祭是爲京
師不見地乎此六議者合祭可不之決也夫漢之郊禮
尤與古戾唐亦不能如古本朝祖宗欽崇祭祀儒臣禮
官講求損益非不知圓丘方澤皆親祭之爲是也盖以
時不可行是故参酌古今上合典禮下合時宜較其所
得巳多於漢唐矣天地宗廟之祭皆當歳徧今不能歳
徧是故徧於三年當郊之歳又不能於一歳之中再舉
[133-14b]
大禮是故徧於三日此皆因時制宜雖聖人復起不能
易也今並祀不失親祭而北郊則必不能親徃二者孰
爲重乎若一年再郊而遣官攝事是長不親事地也三
年間郊當行郊地之歳而暑雨不可親行遣官攝事則
是天地皆不親祭也夫分祀天地決非今世之所能行
議者不過欲於當郊之歳祀天地宗廟分而爲三耳分
而爲三有三不可夏至之日不可以動大衆舉大禮一
也軍賞不可復加二也自有國以來天地宗廟唯饗此
[133-15a]
祭累聖相承唯用此禮此乃神祗所歆祖宗所安不可
輕動動之則有吉凶禍福不可不慮三也凡此三者臣
熟計之無一可行之理伏請從舊爲便昔西漢之衰元
帝納貢禹之言毁宗廟成帝用丞相衡之議改郊位皆
有殃咎著於史䇿徃鍳甚明可爲寒心伏望陛下詳覧
臣此章則知合祭天地乃是古今正禮本非權宜不獨
初郊之歳所當施行實爲無窮不刋之典願陛下謹守
太祖建隆神宗熈寧之禮無更改易郊祀廟饗以敉寧
[133-15b]
上下神祗仍乞下臣此章付有司集議如有異論即湏
畫一解破臣所陳六議使皆屈伏上合周禮下不爲當
今軍國之患不可固執更不論當今可與不可施行所
貴嚴祀大典以時定取進止
   蘇氏諸劄中此劄爲最歴覧宋時廷議亦無有
   能及之者當與西漢韋元成劉歆等廟議相伯
   仲
  乞郡劄子
[133-16a]
   覧此而不爲嗚咽流涕者非人情也
臣近以左臂不仁兩目昏暗有失儀曠職之憂堅乞一
郡伏䝉聖慈降詔不允遣使存問賜告養疾恩禮之重
萬死莫酬以臣子大義言之病未及死皆當勉强雖有
失儀曠職之罰亦不當辭然臣終未敢起就職事者實
亦有故言之則觸忤權要得罪不輕不言則欺罔君父
誅罰尤大故卒言之臣聞之易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
又曰君不宻則失臣臣不宻則失身以此知事君之義
[133-16b]
雖以報國爲先而報國之道當以安身爲本若上下相
忌身自不安則危亡是憂國何由報恭惟陛下踐祚之
始收臣於九死之餘半年之間擢臣爲兩制之首方將
致命豈敢告勞特以臣拙於謀身鋭於報國致使臺諌
列爲怨仇臣與故相司馬光雖賢愚不同而交契最厚
光既大用臣亦驟遷在於人情豈肯異論但以光所建
差役一事臣實以爲未便不免力爭而臺諌諸人皆希
合光意以求進用及光既殁則又妄意陛下以爲主光
[133-17a]
之言結黨横身以排異議有言不便約共攻之曾不知
光至誠爲民本不求人希合而陛下虚心無我亦豈有
所主哉其後又因刑部侍郎范百禄與門下侍郎韓維
爭議刑名欲守祖宗故事不敢以疑法殺人而諌官吕
陶又論維專權用事臣本蜀人與此兩人實是知舊因
此韓氏之黨一例疾臣指爲川黨御史趙挺之在元豐
末通判德州而著作黄庭堅方監本州德安鎮挺之希
合提舉官楊景棻意欲於本鎮行市易法而庭堅以謂
[133-17b]
鎮小民貧不堪誅求若行市易必致星散公文徃來士
人傳笑其後挺之以大臣薦召試館職臣嘗對衆言挺
之聚歛小人學行無取豈堪此選又挺之妻父郭槩爲
西蜀提刑時本路提舉官韓玠違法虐民朝㫖委槩體
量而槩附㑹隠庇臣弟轍爲諌官劾奏其事玠槩並行
黜責以此挺之疾臣尤出死力臣二年之中四遭口語
發策草麻皆謂之誹謗未出省榜先言其失士以至臣
所薦士例加誣衊所言利害不許相見近日王覿言胡
[133-18a]
宗愈指臣爲黨孫覺言丁隲云是臣親家臣與此兩人
有何干渉而於意外巧構曲成以積臣罪欲使臣撓椎
於十夫之手而使陛下投杼於三至之言中外之人具
曉此意謂臣若不早去必致傾危臣非不知聖主天縱
聰明察臣無罪但以臺諫氣熖震動朝廷上自執政大
臣次及侍從百官外至監司守令皆畏避其鋒奉行其
意意所欲去勢無復全天下知之獨陛下深居法宫之
中無由知耳臣竊觀三代以下號稱明主莫如漢宣帝
[133-18b]
唐太宗然宣帝殺盖寛饒太宗殺劉洎皆信用讒言死
非其罪至今哀之宣帝初知盖寛饒忠直不畏强禦自
候司馬擢爲太中太夫司𨽻挍尉不可謂不知之深矣
而盖寛饒上書有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而當時
讒人乃謂寛饒欲求禪位宣帝不察致使寛饒自剄北
闕下太宗信用劉洎言無不從嘗比之魏文貞公亦不
可謂不知之深矣而太宗征遼患癰洎泣曰聖體不康
甚可憂懼而當時讒人乃謂洎欲行伊霍之事太宗不
[133-19a]
察賜洎自盡二主非不明也二臣之受知非不深也恃
明主之深知不避讒人積毁以至身首異處爲天下笑
今臣自度受知於陛下不過如盖寛饒之於漢宣帝劉
洎之於唐太宗也而讒臣者乃十倍於當時雖陛下明
哲寛仁度越二主然臣亦豈敢恃此不去以卒蹈二臣
之覆轍哉且二臣之死天下後世皆言二主信讒邪而
害忠良以爲聖德之累使此二臣者識㡬畏漸先事求
去豈不身名俱㤗臣主兩全哉臣縱不自愛獨不念一
[133-19b]
旦得罪之後使天下後世有以議吾君乎昔先帝召臣
上殿訪問古今勅臣今後遇事即言其後臣屢論事未
䝉施行乃復作爲詩文寓物託諷庶㡬流傳上達感悟
聖意而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因此言臣誹謗遂得罪
然猶有近似者以諷諌爲誹謗也今臣草麻詞有云民
亦勞止而趙挺之以爲誹謗先帝則是以白爲黒以西
爲東殊無近似者臣以此知挺之嶮毒甚於李定舒亶
何正臣而臣之被讒甚於盖寛饒劉洎也古人有言曰
[133-20a]
爲君難爲臣不易臣欲依違茍且雷同衆人則内愧本
心上負明主若不改其操知無不言則怨仇交攻不死
即廢伏望聖慈念爲臣之不易哀臣處此之至難始終
保全措之不爭之地特賜指揮撿㑹前奏早賜施行臣
無任感恩知罪祈天請命激切戰恐之至取進止
  辯試館職䇿問劄子一
   以下二劄蘇子瞻忠義明辯雖九死而不懼亦
   子瞻供狀
[133-20b]
臣竊聞諌官言臣近所撰試館職人䇿問有渉諷議先
朝之語臣退伏思念其畧曰今朝廷欲師仁祖之忠厚
而患百官有司不舉其職或至於媮欲法神考之勵精
而恐監司守令不識其意流入於刻臣之所謂媮與刻
者專指今之百官有司及監司守令不能奉行恐致此
病於二帝何與焉至於前論周公大公後論文帝宣帝
皆是爲文引證之常亦無此擬二帝之意况此䇿問第
一第二首鄧温伯之詞末篇乃臣所撰三首皆臣親書
[133-21a]
進入䝉御筆㸃用第三首臣之愚意豈逃聖鍳若有毫
髮諷議先朝則臣死有餘罪伏願少回天日之照使臣
孤忠不爲衆口所鑠臣無任伏地待罪戰恐之至取進

  辯試館職䇿問劄子二
臣近以試館職䇿問爲臺諌所言臣初不敢深辯盖以
自辯而求去是不欲去也今者竊聞明詔巳察其實而
臣四上章四不允臣子之義身非巳有詞窮理盡不敢
[133-21b]
求去是以區區復一自言臣所撰䇿問首引周公太公
之治齊魯後世皆不免衰亂者以明子孫不能奉行則
雖大聖大賢之法不免於有弊也後引文帝宣帝仁厚
而事不廢核實而政不苛者以明臣子若奉行得其理
無觀望希合之心則雖文帝宣帝足以無弊也中間又
言六聖相受爲治不同同歸於仁其所謂媮與刻者專
謂今之百官有司及監司守令不識朝廷所以師法先
帝之本意或至於此也文理甚明粲若黒白何嘗有毫
[133-22a]
髮疑似議及先朝非獨朝廷知臣無罪可放臣亦自知
無罪可謝也然臣聞之古人曰人之至信者心目也相
親者母子也不惑者聖賢也然至於竊斧而知心目之
可亂於投杼而知母子之可疑於拾煤而知聖賢之可
惑今言臣者不止三人交章累上不啻數十而聖斷確
然深明其無罪則是過於心目之相信母子之相親聖
賢之相知逺矣德音一出天下頌之史册書之自耳目
所聞見明智特達洞照情偽未有如陛下者非獨㣲臣
[133-22b]
區區欲以一死上報凡天下之爲臣子者聞之莫不欲
碎首糜軀效忠義於陛下也不然者亦非獨臣受曖昧
之謗凡天下之爲臣子者聞之莫不以臣爲戒崇尚忌
諱畏避形迹觀望雷同以求茍免豈朝廷之福哉臣自
聞命以來一食三歎一夕九興身口相謀未知死所然
臣所撰䇿問以實亦有罪若不盡言是欺陛下也臣聞
聖人之治天下也寛猛相資君臣之間可否相濟若上
之所可不問其是非下亦可之上之所否不問其曲直
[133-23a]
下亦否之則是晏子所謂以水濟水誰能食之孔子所
謂惟予言而莫予違足以䘮邦者也臣昔於仁宗朝舉
制科所進䇿論及所答聖問大抵皆勸仁宗勵精庶政
督察百官果斷而力行也及事神宗䝉召對訪問退而
上書數萬言大抵皆勸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納汙屈巳
以裕人也臣之區區不自量度常欲希慕古賢可否相
濟盖如此也伏觀二聖臨御巳來聖政日新一出忠厚
大率多行仁宗故事天下翕然衘戴恩德固無可議者
[133-23b]
然臣私憂過計常恐百官有司矯枉過直或至於媮而
神宗勵精核實之政漸致惰壊深慮數年之後馭吏之
法漸寛理財之政漸疎備邊之計漸弛則意外之憂有
不可勝言者雖陛下廣開言路無所諱忌而臺諫所擊
不過先朝之人所非不過先朝之法正是以水濟水臣
竊憂之故輒用此意撰上件䇿問實以譏諷今之朝廷
及宰相臺諫之流欲陛下覧之有以感動聖意庻幾兼
行二帝忠厚勵精之政也臺諫若以此言臣朝廷若以
[133-24a]
此罪臣則斧鉞之誅其丼如薺今乃以爲譏諷先朝則
亦疎而不近矣且非獨此䇿問而巳今者不避煩凟盡
陳本末臣前歳自登州召還始見故相司馬光光即與
臣論當今要務條其所欲行者臣即答言公所欲行者
諸事皆上順天心下合人望無可疑者惟役法一事未
可輕議何則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歛民財
十室九空錢聚於上而下有錢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
在官不得專力於農而貪吏猾胥得縁爲姦此二害輕
[133-24b]
重盖畧相等今以彼易此民未必樂光聞之愕然曰若
如君言計將安出臣即答言法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
則民不驚昔三代之法兵農爲一至秦始分爲二及唐
中葉盡變府兵爲長征之卒自爾以來民不知兵兵不
知農農出榖帛以養兵兵出性命以衛農天下便之雖
聖人復起不能易也今免役之法實大類此公欲驟罷
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罷長征而復民兵盖未易也先帝
本意使民戸率出錢專力於農雖有貪吏猾胥無所施
[133-25a]
其虐坊場河渡官自出賣而以其錢雇募衙前民不知
有倉庫綱運破家之禍此萬世之利也決不可變獨有
二弊多取寛剰役錢以供他用實封爭買坊場河渡以
長不實之價此乃王安石呂惠卿之隂謀非先帝本意
也公若盡去二弊而不變其法則民悦而事易成今寛
剰役錢名爲十分取三通計天下乃及十五而其實一
錢無用公若盡去此五分又使民得從其便以布帛榖
米折納役錢而官亦以爲雇直則錢荒之弊亦可盡去
[133-25b]
如此而天下便之則公又何求若其未也徐更議之亦
未晚也光聞臣言大以爲不然臣又與光言熈寧中常
行給田募役法其法以係官田及以寛剰役錢買民田
以募役人大畧如邊郡弓箭手臣時知宻州推行其法
先募弓手民甚便之此本先帝聖意所建推行未幾爲
左右異議而罷今畧計天下寛剰錢斛約三千萬貫石
兵興支用僅耗其半此本民力當復爲民用今内帑山
積公若力言於上索還此錢復完三千萬貫石而推行
[133-26a]
先帝買田募役法於河北河東陜西三路數年之後三
路役人可減大半優裕民力以待邊鄙緩急之用此萬
世之利社稷之福也光尤以爲不可此二事臣自别有
畫一利害文字甚詳今此不敢備言及去年二月六日
勅下始行光言復差役法時臣弟轍爲諫官上疏具論
乞將見在寛剰役錢雇募役人以一年爲期令中外詳
議然後立法又言衙前一役可即用舊人仍一依舊數
支月給重難錢以坊場河渡錢總計諸路通融支給皆
[133-26b]
不䝉施行及䝉差臣詳定役法臣因得伸弟轍前議先
與本局官吏孫永傅堯俞之流論難反復次於西府及
政事堂中與執政商議皆不見從遂上疏極言衙前可
雇不可差先帝此法可守不可變之意因乞罷詳定役
法當此之時臺諫相視皆無一言決其是非今者差役
利害未易一二遽言而弓手不許雇人天下之所同患
也朝廷知之巳變法許雇天下皆以爲便而臺諌猶累
疏力爭由此觀之是其意專欲變熈寧之法不復挍量
[133-27a]
利害叅用所長也臣爲中書舍人刑部大理寺列上熈
寧巳來不該赦降去官法凡數十條盡欲刪去臣與執
政屢爭之以謂先帝於此盖有深意不可盡改因此得
存留者甚多臣每行監司守令告詞皆以奉守先帝約
束毋敢弛廢爲戒文案具在皆可復按由此觀之臣豈
謗議先朝者哉所以一一屢陳者非獨以自明誠見士
大夫好同惡異泯然成俗深恐陛下深居法宫之中不
得盡聞天下利害之實也願因臣此言警䇿在位救其
[133-27b]
所偏損所有餘補所不足天下幸甚若以其狂妄不識
忌諱雖賜誅戮死且不朽臣無任感恩思報激切戰恐
之至取進止
 
 
 
 
 唐宋八大家文鈔巻一百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