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15 唐宋八大家文鈔-明-茅坤 (master)


[108-1a]
欽定四庫全書
 唐宋八大家文鈔巻一百
              明 茅坤 撰
南豐文鈔四
 序
  戰國策目錄序
   大㫖與新序相近有根本有法度
劉向所定戰國策三十三篇崇文總目稱十一篇者闕
[108-1b]
臣訪之士大夫家始盡得其書正其誤謬而疑其不可
考者然後戰國策三十三篇復完敘曰向敘此書言周
之先明敎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後謀詐用而仁義
之路塞所以大亂其說既美矣卒以謂此書戰國之謀
士度時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則可謂惑於流俗而不
篤於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時去周之初巳數百歳其舊
法巳亡舊俗巳熄久矣二子乃獨明先王之道以謂不可改
者豈將强天下之主以後世之不可為哉亦將因其所
[108-2a]
遇之時所遭之變而為當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
而巳二帝三王之治其變固殊其法固異而其為國家
天下之意本末先後未嘗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巳
葢法者所以適變也不必盡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
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豈好為異論哉
能勿苟而巳矣可謂不惑乎流俗而篤於自信者也戰
國之遊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於說之易合其
設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巳故論詐之便而諱其敗
[108-2b]
言戰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
不勝其害也有得焉而不勝其失也卒至蘇秦商鞅孫
臏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
其國其為世之大禍明矣而俗猶莫之寤也惟先王之
道因時適變為法不同而考之無疵用之無弊故古之
聖賢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說之害正也宜放而
絶之則此書之不泯其可乎對曰君子之禁邪說也固
將明其說於天下使當世之人皆知其說之不可從然
[108-3a]
後以禁則齊使後世之人皆知其說之不可為然後以
戒則明豈必滅其籍哉放而絶之莫善於是是以孟子
之書有為神農之言者有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至於此書之作則上繼春秋下至楚漢之起二百四十
五年之間載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廢也此書有高誘注
者二十一篇或曰二十二篇崇文總目存者八篇今存
者十篇
   王遵岩曰此序與新序序相類而此篇為英爽
[108-3b]
   軼宕
  南齊書目錄序
   論史家得失處如掌
南齊書八紀十一志四十列傳合五十九篇梁蕭子顯
撰始江淹巳為十志沈約又為齊紀而子顯自表武帝
别為此書臣等因挍正其訛謬而序其篇目曰將以是
非得失興壞理亂之故而為法戒則必得其所託而後
能傳於久此史之所以作也然而所託不得其人則或
[108-4a]
失其意或亂其實或析理之不通或設辭之不善故雖
有殊功韙徳非常之跡將闇而不章鬱而不發而檮杌
嵬瑣奸回凶慝之形可幸而掩也嘗試論之古之所謂
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適天下
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難顯之
情然後其任可得而稱也何以知其然耶昔者唐虞有
神明之性有微妙之徳使由之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
名以為治天下之本號令之所布法度之所設其言至
[108-4b]
約其體至備以為治天下之具而為二典者推而明之
所記者豈獨其迹耶并與其深微之意而傳之小大精
麤無不盡也本末先後無不白也使誦其說者如出乎
其時求其㫖者如即乎其人是可不謂明足以周萬事
之理道足以適天下之用智足以通難知之意文足以
發難顯之情者乎則方是時豈特任政者皆天下之士
哉葢執簡操筆而隨者亦皆聖人之徒也兩漢以來為
史者去之逺矣司馬遷從五帝三王既没數千載之後
[108-5a]
秦火之餘因散絶殘脫之經以及傳記百家之説區區
掇拾以集著其善惡之迹興廢之端又創巳意以為本
紀世家八書列傳之文斯亦可謂奇矣然而蔽害天下
之聖法是非顛倒而採摭謬亂者亦豈少哉是豈可不
謂明不足以周萬事之理道不足以適天下之用智不
足以通難知之意文不足以發難顯之情者乎夫自三
代以後為史者如遷之文亦不可不謂雋偉㧞出之才
非常之士也然顧以謂明不足以周萬事之理道不足
[108-5b]
以適天下之用智不足以通難知之意文不足以發難
顯之情者何哉葢聖賢之高致遷固有不能純達其情
而見之於後者矣故不得而與之也遷之得失如此況
其他耶至於宋齊梁陳後魏後周之書葢無以議為也
子顯之於斯文喜自馳騁其更改破析刻雕藻繢之變
尤多而其文益下豈夫材固不可以强而有邪數世之
史既然故其事迹曖昧雖有隨世以就功名之君相與
合謀之臣未有赫然得傾動天下之耳目播天下之口
[108-6a]
者也而一時偷奪傾危悖理反義之人亦幸而不暴著
於世豈非所託不得其人故邪可不惜哉葢史者所以
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故為之者亦必天下之材然後其
任可得而稱也豈可忽哉豈可忽哉
  梁書目錄序
   以内字論佛之㫖頗非是葢佛原非以吾儒之
   外而彼自識其内也彼只見自家本來原無一
   物故欲了當本性耳欲見本性故將一切聲色
[108-6b]
   臭味香法多為丢去耳而非以狥内故也
梁書六本紀五十列傳合五十六篇唐貞觀三年詔右
散騎常侍姚思廉撰思廉者梁史官察之子推其父意
又頗采諸儒謝吳等所記以成此書臣等既挍正其文
字又集次為目錄一篇而敘之曰自先王之道不明百
家並起佛最晩出為中國之患而在梁為尤甚故不得
而不論也葢佛之徒自以謂吾之所得者内而世之論
佛者皆外也故不可詘雖然彼惡覩聖人之内哉書曰
[108-7a]
思曰睿睿作聖葢思者所以致其知也能致其知者察
三才之道辯萬物之理小大精粗無不盡也此之謂窮
理知之至也知至矣則在我者之足貴在彼者之不足
玩未有不能明之者也有知之之明而不能好之未可
也故加之誠心以好之有好之之心而不能樂之未可
也故加之至意以樂之能樂之則能安之矣如是則萬
物之自外至者安能累我哉萬物之所不能累故吾之
所以盡其性也能盡其性則誠矣誠者成也不惑也既
[108-7b]
成矣必充之使可大焉既大矣必推之使可化焉能化
矣則含智之民肖翹之物有待於我者莫不由之以至
其性遂其宜而吾之用與天地參矣徳如此其至也而
應乎外者未嘗不與人同此吾之道所以為天下之達
道也故與之為衣冠飲食冠昏喪祭之具而由之以敎
其為君臣父子兄弟夫婦者莫不一出乎人情與之同
其吉凶而防其憂患者莫不一出乎人理故與之處而
安且治之所集也危且亂之所去也與之處者其具
[108-8a]
如此使之化者其徳如彼可不謂聖矣乎既聖矣則無
思也其至者循理而巳無為也其動者應物而巳是以
覆露乎萬物鼓舞乎羣衆而未有能測之者也可不謂
神矣乎神也者至妙而不息者也此聖人之内也聖人
者道之極也佛之說其有以易此也求其有以易此者
固其所以為失也夫得於内者未有不可行於外也有
不可行於外者斯不得於内矣易曰智周乎萬物而道
濟乎天下故不過此聖人所以兩得之也智足以知一
[108-8b]
偏而不足以盡萬事之理道足以為一方而不足以適
天下之用此百家之所以兩失之也佛之失其不以此
乎則佛之徒自以謂得諸内者亦可謂妄矣夫學史者
將以明一代之得失也臣等故因梁之事而為著聖人
之所以得及佛之所以失以傳之者使知君子之所以
距佛者非外而有志於内者庶不以此而易彼也
   唐荆川曰通篇俱說聖人之内而所以攻佛者
   不過數句
[108-9a]
   王遵岩曰原道文字雄健傑特亘古無倫矣然
   說佛之失處不能如是其稱吾道大㫖亦不能
   如是精也
  陳書目錄序
   文屬典刑不為風波而自可賞俯
陳書六本紀三十列傳凡三十六篇唐散騎常侍姚思
廉譔始思廉父察梁陳之史官也錄二代之事未就而
陳亡隋文帝見察甚重之每就察訪梁陳故事察因以
[108-9b]
所論載每一篇成輒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
其書又未就而察死察之將死屬思廉以繼其業唐興
武徳五年高祖以自魏以來二百餘歳世統數更史事
放逸乃詔論次而思廉遂受詔為陳書久之猶不就貞
觀三年遂詔論譔於秘書内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
觀察等之為此書歴三世傳父子更數十歳而後乃成
葢其難如此然及其既成與宋魏梁等書世亦傳之者
少故學者於其行事之迹亦罕得而詳之也其書亦以
[108-10a]
罕傳則自秘府所藏往往脫誤嘉祐六年八月始詔挍
讐使可鏤版行之天下而臣等言梁陳等書缺獨館閣
所藏恐不足以定著願詔京師及州縣藏書之家使悉
上之先皇帝為下其事至七年冬稍稍始集臣等以相
挍至八年七月陳書三十六篇者始挍定可傳之學者
其疑者亦不敢稍損益特各疏于篇末其書舊無目列
傳名氏多闕謬因别為目錄一篇使覽者得詳焉夫陳
之為陳葢偷為一切之計非有先王經紀禮義風俗之
[108-10b]
美制治之法可章示後世然而兼權尚計明於任使恭
儉愛人則其始之所以興惑於邪臣溺於嬖妾忘患縱
欲則其終之所以亡興亡之端莫非自巳致者至於有
所因造以為號令威刑職官州郡之制雖其事巳淺然
亦各施於一時皆學者之所不可不考也而當時之士
爭奪詐偽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為世戒而況
於壞亂之中倉皇之際士之安貧樂義取舍去就不為
患禍勢利動其心者亦不絶於其間若此人乎可謂篤
[108-11a]
於善矣葢古人之所思見而不可得風雨之詩所謂作
者也安可使之泯泯不少槩見於天下哉則陳之史其
可廢乎葢此書成之既難其後又久不顯及宋興巳百
年古文遺事靡不畢講而始得盛行於天下列於學者
其傳之之難又如此豈非遭遇固自有時也哉
  太祖皇帝總序
   曾子獨見其論宋太祖與漢高兩相折衷處如
   截鐵
[108-11b]
葢唐之敝自天寶巳後紀綱寖壞不能自振以至於失
天下五代興起五十餘年之間更八姓十有四君危亡
之變數矣其尤甚也契丹遂入中國擅立名號當是時
天地五行人事之理反易繆亂不同夷狄者無幾耳太
祖為天下所戴踐尊位以生民為任故勸農桑薄賦歛
緩刑罰除舊政之不便民者詔令勉覈相屬推其心無
一日不在百姓也知方鎭之病民也故設通判之員使
歛以繩墨憂吏之不良也故數使在位舉其所知患吏
[108-12a]
或受賕或不奉法也故罪至死徙一無所貸原其意葢
以謂遭世大衰不如是吏不知禁不能救民於焚溺之
中也征伐既下諸國必先巳逋欠滌煩苛賙乏絶雪寃
滯惠農民㧞人材申命郡邑反復不倦或遇水旱輒蔬
食請禱欲移災於巳其於羣臣有恩舊有勞能待之各
盡其分以位貴之以財富之有男使尚主有女使嫁宗
室其予人之周也如此即材可用雖讐不廢不可用雖
光顯矣不處以勢其有罪多縱貸之或賜之使自媿及
[108-12b]
至堅明約束以整齊天下者亦使之不能踰也强僣之
國皆接以恩禮商賈往來不禁有出境犯其令者迺為
之置市邊邑使兩利有所乏少常賑助之征伐所加必
其罪暴著師出未嘗不以義也其君長巳降及就俘執
道路勞問迎致使者相望既至罪不數辱之優假秩祿
及其宗親吏屬賜以田宅使子孫世守擁䕶保全皆得
以壽考終自晉既覆滅契丹寖大中國惴畏不敢當太
祖㧞用材武䕶西北邊寵以非常之恩任屬專聽信明
[108-13a]
常遣戍卒戒之曰我猶赦汝郭進殺汝矣有訟進者謂
曰進軍政嚴此必犯進法送進使殺之關市租賦諸將
得恣用不問出入以其故士附鬬者盡力諜者盡情邊
臣可諉者皆十餘年不易其任然位不過巡撿使衆不
過三五千人葢任專則勢便位不極則士勵兵少則用
約御將亦多術矣總其所長能兼用之故能省費息民
振新集之衆屈憑陵之冦也葢太祖篤於孝友有天下
之行聰明智勇有天下之材仁心愛人有天下之志包
[108-13b]
含徧覆有天下之量守之以勤儉恭慎虚心納諫鑒於
粤蜀以奢侈為戒思天下之重不復遊畋封拜諸子務
自約損不盡循故典收納學士大夫用之不求其備或
守難進之節亦不奪也晩喜讀書勸諸將以學曰欲使
之知治道也兼覆夷夏從容以徳江南平覽捷書而泣
曰師征不義而顧令吾民死兵彼何負哉秦州巳入尚
波于之地却而不受錢俶來朝復歸之越契丹願聽盟
約逡巡退抑不自矜伐天下大勢連數十城之鎮割其
[108-14a]
故地以小其力易動難畜之兵歛置懷服以消其難至
於舉賢良崇孝弟綴禮樂明考課雖宇内初輯然庶政
大體彌綸備具遺文故事施於後世皆可為法民於是
時從死更生室家相保士農工賈各還其職鳥獸草木
亦莫不遂前世舊臣備將相處腹心爪牙之任者一旦
回心奉令北向如素委質天下廣都通邑兼地千里徳
懷二三之臣負衆自用令之不從召之不至者尚數十
皆束袵來庭代易奔走如水凑下粤蜀吳楚甌閩之君
[108-14b]
分天下為八九曰帝與王傳子若孫更數十歳者編名
外域並聚闕下四海之内混齊為一海東之國高麗極
南交趾西戎吐蕃回紇北狄契丹皆請吏奉貢天地所
養通途之屬莫不内附當是時更立天下與民為始天
地五行人事之理亂而復正葢太祖之於受命非如前
世之君圖衆以智圖柄以力其處心積慮非一夕一日
在於取天下也其在天者厯數在人者羣臣萬民三軍
之士不歸周歸太祖未有知其所以然者所謂天也及
[108-15a]
其傳天下也舍子屬弟是則太祖之受天下與舜受之
堯禹受之舜其揆一也其傳天下與堯傳之舜舜傳之
禹其揆一也受天下及傳天下視天與人而巳非其心
未嘗有天下豈能如是哉世以為太祖不世出之主與
漢高祖同葢太祖為人有大度意豁如也知人善任使
與漢高祖同固然也太祖承自天寶以後更五代二百
餘年極敝之天下漢祖承全盛之秦二世之末天下始
亂所因之勢既殊太祖開建帝業作則垂憲後常可行
[108-15b]
漢祖初定海内而巳不及一太祖立折杖法脫民搒笞
死禍定著常刑一本寛大漢祖雖約法三章然肉刑三
族之誅至孝文始去不及二太祖功臣皆故等夷及位
定上下相安始終一意漢祖疑間諸將夷滅其家不及
三太祖削大弱强藩臣遵職漢祖封國過制反者更起
累世乃定不及四太祖征伐必克漢祖數戰輒北不及
五太祖文武自出羣臣莫及漢祖非得三傑之助不得
無失不及六開寶之初南海先下趙佗分越而帝漢祖
[108-16a]
不能禁不及七太祖不用兵革契丹自附漢祖折厄白
登身僅免禍不及八太祖後宮二百問願歸者復去四
之一漢祖溷於衽席女禍及宗不及九太祖明於大計
以屬天下漢祖擇嗣不審幾墜厥世不及十也漢祖所
不能及其大者如此是自三代以來撥亂之主未有及
太祖也三代盛矣然禹之孫太康失國湯之孫太甲放
廢文武之後世三四傳昭王不返於楚繇漢以下變故
之宻葢不可勝道也太祖經始大基流風餘澤所被者
[108-16b]
逺五聖遵業至今百有二十餘年上下和樂無變容動
色之慮接於耳目治安久長自三代以來所未有也維
太祖創始傳後比迹堯舜綱理天下軼於漢祖太平之
業施於無窮三代所不及成功盛徳其至矣哉葢唐天
寶十四年天下戸八百九十一萬太祖元年戸九十六
萬末年天下既定戸三百九萬今上元豐二年戸一千
三百九十一萬六聖之徳澤覆露生養斯其所以盛也
本原事實其所繇致此有自也哉
[108-17a]
   唐荆川曰此等大文字當看其布置處南豐有
   滄州上殿劄子皆與此意同并可與歐公仁宗
   御集序參之
  新序目錄序
   見極正大文有典刑
劉向所集次新序三十篇目錄一篇隋唐之世尚為全
書今可見者十篇而巳臣既考正其文字因為其序論
曰古之治天下者一道徳同風俗葢九州之廣萬民之
[108-17b]
衆千歳之逺其敎巳明其習巳成之後所守者一道所
傳者一說而巳故詩書之文歴世數十作者非一而其
言未嘗不相為終始化之如此其至也當是之時異行
者有誅異言者有禁防之又如此其備也故二帝三王
之際及其中間嘗更衰亂而餘澤未熄之時百家衆說
未有能出於其間者也及周之末世先王之敎化法度
既廢餘澤既熄世之治方術者各得其一偏故人奮其
私智家尚其私學者蠭起於中國皆明其所長而昧其
[108-18a]
短矜其所得而諱其失天下之士各自為方而不能相
通世之人不復知夫學之有統道之有歸也先王之遺
文雖在皆絀而不講況至於秦為世之所大禁哉漢興
六藝皆得於斷絶殘脫之餘世復無明先王之道以一
之者諸儒苟見傳記百家之言皆悅而嚮之故先王之
道為衆說之所蔽闇而不明鬱而不發而怪奇可喜之
論各師異見皆自名家者誕漫於中國一切不異於周
之末世其弊至於今尚在也自斯以來天下學者知折
[108-18b]
衷於聖人而能純於道徳之美者揚雄氏而止耳如向
之徒皆不免乎為衆說之所蔽而不知有所折衷者也
孟子曰待文王而興者凡民也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
興漢之士豈特無明先王之道以一之者哉亦其出於
是時者豪傑之士少故不能特起於流俗之中絶學之
後也葢向之序此書於今為最近古雖不能無失然逺
至舜禹而次及於周秦以來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
而在也要在慎取之而巳故臣既惜其不可見者而校
[108-19a]
其可見者特詳焉亦足以知臣之攻其失豈好辯哉臣
之所不得巳也
   王遵岩曰南豐文字於原本經訓處多用董仲
   舒劉向也
  列女傳目錄序
   子固諸序並各自為一段大議論非諸家所及
   而此篇尤深入近程朱之㫖矣
劉向所敘列女傳凡八篇事具漢書向列傳而隋書及
[108-19b]
崇文總目皆稱向列女傳十五篇曹大家注以頌義考
之葢大家所注離其七篇為十四與頌義凡十五篇而
益以陳嬰母及東漢以來凡十六事非向書本然也葢
向舊書之亡久矣嘉祐中集賢挍理蘇頌始以頌義為
篇次復定其書為八篇與十五篇者並藏於館閤而隋
以頌義為劉歆作與向列傳不合今驗頌義之文葢向
之自敘又藝文志有向列女傳頌圖明非歆作也自唐
之亂古書之在者少矣而唐志錄列女傳凡十六家至
[108-20a]
大家注十五篇者亦無錄然其書今在則古書之或有
錄而亡或無錄而在者亦衆矣非可惜哉今挍讐其八
篇及十五篇者巳定可繕寫初漢承秦之敝風俗巳大
壞矣而成帝後宮趙衞之屬尤自放向以謂王政必自
内始故列古女善惡所以致興亡者以戒天子此向述
作之大意也其言太任之娠文王也目不視惡色耳不
聴淫聲口不出敖言又以謂古之人胎教者皆如此夫
能正其視聴言動者此大人之事而有道者之所畏也
[108-20b]
顧令天下之女子能之何其盛也以臣所聞葢為之師
傳保姆之助詩書圖史之戒珩璜琚瑀之節威儀動作
之度其敎之者雖有此具然古之君子未嘗不以身化
也故家人之義歸於反身二南之業本於文王夫豈自
外至哉世皆知文王之所以興能得内助而不知其所
以然者葢本於文王之躬化故内則后妃有關雎之行
外則羣臣有二南之美與之相成其推而及逺則商辛
之昏浴江漢之小國兎罝之野人莫不好善而不自知
[108-21a]
此所謂身修故家國天下治者也後世自學問之士多
狥於外物而不安其守其室家既不見可法故競於邪
侈豈獨無相成之道哉士之苟於自恕顧利冒耻而不
知反巳者往往以家自累故也故曰身不行道不行於
妻子信哉如此人者非素處顯也然去二南之風亦巳
逺矣況於南鄉天下之主哉向之所述勸戒之意可謂
篤矣然向號博極羣書而此傳稱詩芣苢栢舟大車之
類與今序詩者之說尤乖異葢不可考至於式微之一
[108-21b]
篇又以謂二人之作豈其所取者博故不能無失歟其
曰象計謀殺舜及舜所以自脫者頗合於孟子然此傳
或有之而孟子所不道者葢亦不足道也凡後世諸儒
之言經傳者固多如此覽者采其有補而擇其是非可
也故為之序論以發其端云
   王遵岩曰宋人敘古人集及古人所著書往往
   有此家數然多以考訂次第為一篇之文而巳
   不能如先生更有一叚大議論以成其篇也如
[108-22a]
   後敘鮑容李白集亦不免用其體葢小集自不
   足以發大議論又適當然耳
  說苑目錄序
   此篇精神融液處不如新序戰國策諸篇
劉向所著說苑二十篇崇文總目云今存者五篇餘皆
亡臣從士大夫間得之者十有三篇與舊為十有八篇
正其脫謬疑者闕之而敘其篇目曰向采傳記百家所
載行事之迹以為此書奏之欲以為法戒然其所取往
[108-22b]
往有不當於理故不得而不論也夫學者之於道非知
其大略之難也知其精微之際固難矣孔子之徒三千
其顯者七十二人皆高世之材也然獨稱顔氏之子其
殆庶幾乎及回死又以謂無好學者而回亦稱夫子曰
仰之彌高鑚之彌堅子貢又以謂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也則其精微之際固難知久矣是以取舍
不能無失於其間也故曰學然後知不足豈虚言哉向
之學博矣其著書及建言尤欲有為於世至其枉已而
[108-23a]
為之者有矣何其狥物者多而自為者少也葢古之聖
賢非不欲有為也然而曰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故孔子
所至之邦必聞其政而子貢以謂非夫子之求之也豈
不求之有道哉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
與命也豈不得之有命哉令向知出此安於行止以彼
其志能擇其所學以盡乎精微則其所至未可量也是
以孔子稱古之學者為已孟子稱君子欲其自得之則
取之左右逢其原豈汲汲於外哉向之得失如此亦學
[108-23b]
者之戒也故見之敘論令讀其書者知考而擇之也然
向數困於讒而不改其操與夫患失之者異矣可謂有
志者也
  徐幹中論目錄序
   子固於建安七子之中獨取徐幹得之而序文
   亦屬典刑
臣始見館閣及世所有徐幹中論二十篇以謂盡於此
及觀貞觀政要怪太宗稱嘗見幹中論復三年喪篇而
[108-24a]
今書此篇缺因考之魏志見文帝稱幹著中論二十餘
篇於是知館閣及世所有幹中論二十篇者非全書也
幹字偉長北海人生於漢魏之間魏文帝稱幹懷文抱
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而先賢行狀亦稱幹篤行體
道不耽世榮魏太祖特旌命之辭疾不就後以為上艾
長又以疾不行葢漢承周衰及秦滅學之餘百氏雜家
與聖人之道並傳學者罕能獨觀於道徳之要而不牽
於俗儒之說至於治心養性去就語默之際能不悖於
[108-24b]
理者固希矣況至於魏之濁世哉幹獨能考六藝推仲
尼孟軻之㫖述而論之求其辭時若有小失者要其歸
不合於道者少矣其所得於内者又能信而充之逡巡
濁世有去就顯晦之大節臣始讀其書察其意而賢之
因其書以求其為人又知其行之可賢也惜其有補
於世而識之者少葢迹其言行之所至而以世俗好惡
觀之彼惡足以知其意哉顧臣之力豈足以重其書使
學者尊而信之因挍其脫謬而序其大略葢所以致臣
[108-25a]
之意焉
 
 
 
 
 
 
 
[108-25b]
 
 
 
 
 
 
 
 唐宋八大家文抄巻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