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15 唐宋八大家文鈔-明-茅坤 (master)


[096-1a]
欽定四庫全書
 唐宋八大家文鈔巻九十
             明 茅坤 撰
臨川文鈔十
 論原説解雜類
  諫官論
   恐不如歐陽公書及司馬温公諫院記
以賢治不肖以貴治賤古之道也所謂貴者何也公卿
[096-1b]
大夫是也所謂賤者何也士庶人是也同是人也或為
公卿或為士何也為其不能公卿也故使之為士為其
賢於士也故使之為公卿此所謂以賢治不肖以貴治
賤也今之諫官者天子之所謂士也其貴則天子之三
公也惟三公以安危治亂存亡之故無所不任其責至
於一官之廢一事之不得無所不當言故其位在卿大
夫之上所以貴之也其道徳必稱其位所謂以賢也至
士則不然修一官而百官之廢不可以預也守一事而
[096-2a]
百事之失可以毋言也稱其徳副其材而命之以位也
循其名傃其分以事其上而不敢過也此君臣之分也
上下之道也今命之以士而責之以三公士之位而受
三公之責非古之道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正名也者
所以正分也然且為之非所謂正名也身不能正名而
可以正天下之名者未之有也蚳鼃為士師孟子曰似
也為其可以言也鼃諫於王而不用致為臣而去孟子
曰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
[096-2b]
然則有官守者莫不有言責有言責者莫不有官守士
師之諫於王是也其諫也蓋以其官而已矣是古之道
也古者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諌其或不能諫謂之不
恭則有常刑蓋自公卿至於百工各以其職諫則君孰
與為不善自公卿至於百工皆失其職以阿上之所好
則諫官者乃天下之所謂士耳吾未見其能為也待之
以輕而要之以重非所以使臣之道也其待已也輕而
取重任焉非所以事君之道也不得已若唐之太宗庶
[096-3a]
乎其或可也雖然有道而知命者果以為可乎未之能
處也唐太宗之時所謂諫官者與丞弼俱進於前故一
言之謬一事之失可救之於将然不使其命已布於天
下然後從而爭之也君不失其所以為君臣不失其所
以為臣其亦庶乎其近古也今也上之所欲為丞弼所
以言於上皆不得而知也及其命之已出然後従而爭
之上聴之而改則是士制命而君聴也不聴而遂行則
是臣不得其言而君恥過也臣不得其言士制命而君
[096-3b]
聴二者上下所以相悖而否亂之勢也然且為之其亦
不知其道矣及其諄諄而不用然後知道之不行其亦
辨之晩矣或曰周官之師氏保氏司徒之屬而大夫之
秩也曰嘗聞周公為師而召公為保矣周公則未之學

  材論
   語曰天下信未嘗無士即此意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衆患上之人不欲其衆不患士
[096-4a]
之不欲為患上之人不使其為也夫材之用國之棟樑
也得之則安以榮失之則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衆
不使其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為吾之位
可以去辱絶危終身無天下之患材之得失無補於治
亂之數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於敗亂危辱此一蔽
也又或以謂吾之爵禄富貴足以誘天下之士榮辱憂
戚在我吾可以坐驕天下之士将無不趨我者則亦卒
入於敗亂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養育
[096-4b]
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為天下實無材則亦卒入於敗
亂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為患則同然而
用心非不善而猶可以論其失者獨以天下為無材者
耳葢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且人之
有材能者其形何以異於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畫策
而利害得治國而國安利此其所以異於人也上之人
茍不能精察之審用之則雖抱臯䕫稷契之智且不能
自異於衆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異能於
[096-5a]
其身猶錐之在囊其末立見故未有有其實而不可見
者也此徒有見於錐之在囊而固未覩夫馬之在廐也
駑驥雜䖏飲水食芻嘶鳴蹄齧求其所以異者蔑矣及
其引重車取夷路不屢策不煩御一頓其轡而千里已
至矣當是之時使駑馬並驅則雖傾輪絶勒敗筋傷骨
不舍晝夜而追之遼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後騏驥騕
褭與駑駘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為無
材盡其道以求而試之試之之道在當其所能而已夫
[096-5b]
南越之修簳簇以百鍊之精金羽以秋鶚之勁翮加强
弩之上而彍之千歩之外雖有犀兕之捍無不立穿而
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决勝覿武之所寳也然用以敲
扑則無以異於朽槁之挺是知雖得天下之瑰材桀智
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於是
銖量其能而審處之使大者小者長者短者强者弱者
無不適其任者焉如是則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奮其
所知以効小事况其賢能智力卓犖者乎嗚呼後之在
[096-6a]
位者葢未嘗求其説而試之以實也而坐曰天下果無
材亦未之思而已矣或曰古之人於材有以教育成就
之而子獨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
後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則能復
先王之法度能復先王之法度則天下之小事無不如
先王時矣况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獨言
求而用之之道也噫今天下葢嘗患無材吾聞之六國
合從而辯説之材出劉項並世而籌畫戰鬬之徒起唐
[096-6b]
太宗欲治而謨謀諫諍之佐來此數輩者方此數君未
出之時葢未嘗有也人君茍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廣人
物之衆而曰果無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原過
   文不踰三百字而轉折變化不窮
天有過乎有之陵厯鬬蝕是也地有過乎有之崩弛竭
塞是也天地舉有過卒不累覆且載者何善復常也人
介乎天地之間則固不能無過卒不害聖且賢者何亦
[096-7a]
善復常也故太甲思庸孔子曰勿憚改過楊雄貴遷善
皆是術也予之朋有過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則曰是向
之從事云爾今從事與向之從事弗類非其性也飾表
以疑世也夫豈知言哉天播五行於萬靈人固備而有
之有而不思則失思而不行則廢一日咎前之非沛然
思而行之是失而復得廢而復舉也顧曰非其性是率
天下而戕性也且如人有財見簒於盜已而得之曰非
夫人之財向簒於盜矣可歟不可也財之在已固不若
[096-7b]
性之為已有也財失復得曰非其財且不可性失復得
曰非其性可乎
  原教
   大類韓文
善教者藏其用民化上而不知所以教之之源不善教
者反此民知所以教之之源而不誠化上之意善教者
之為教也致吾義忠而天下之君臣義且忠矣致吾孝
慈而天下之父子孝且慈矣致吾恩於兄弟而天下之
[096-8a]
兄弟相為恩矣致吾禮於夫婦而天下之夫婦相為禮
矣天下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皆
吾教也民則曰我何賴於彼哉此謂化上而不知所以
教之之源也不善教者之為教也不此之務而暴為之
制煩為之防劬劬於法令誥戒之間藏於府憲於市屬
民於鄙野必曰臣而臣君而君子而子父而父兄弟者
無失其為兄弟也夫婦者無失其為夫婦也率是也有
賞不然則罪鄉閭之師族鄼之長踈者時讀密者日告
[096-8b]
若是其悉矣顧不有服教而附于刑者於是嘉石以慙
之圜土以苦之甚者棄之於市朝放之於裔末卒不可
以已也此謂民知所以教之之源而不誠化上之意也
善教者浹於民心而耳目無聞焉以道擾民者也不善
教者施於民之耳目而求浹於心以道强民者也擾之
為言猶山藪之擾毛羽川澤之擾鱗介也豈有制哉自
然然耳强之為言其猶囿毛羽沼鱗介乎一失其制脱
然逝矣噫古之所以為古無異焉由前而已矣今之所
[096-9a]
以不為古無異焉由後而已矣或曰法令誥戒不足以
為教乎曰法令誥戒文也吾云爾者本也失其本而求
之文吾不知其可也
  性説
   或曰荆公性説専闢韓子
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逺也吾是以與孔子也韓子之
言性也吾不有取焉然則孔子所謂中人以上可以語
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惟上智與下愚不移何説也
[096-9b]
曰習於善而已矣所謂上智者習於惡而已矣所謂下
愚者一習於善一習於惡所謂中人者上智也下愚也
中人也其卒也命之而已矣有人於此未始為不善也
謂之上智可也其卒也去而為不善然後謂之中人可
也有人於此未始為善也謂之下愚可也其卒也去而
為善然後謂之中人可也惟其不移然後謂之上智惟
其不移然後謂之下愚皆於其卒也命之夫非生而不
可移也且韓子之言弗顧矣曰性之品三而其所以為
[096-10a]
性五夫仁義禮智信孰而可謂不善也又曰上焉者之
於五主於一而行之四下焉者之於五反於一而悖於
四是其於性也不一失焉而後謂之上焉者不一得焉
而後謂之下焉者是果性善而不善者習也然則堯之
朱舜之均瞽瞍之舜鯀之禹后稷越椒叔魚之事後所
引者皆不可信邪曰堯之朱舜之均固吾所謂習於惡
而已者瞽瞍之舜鯀之禹固吾所謂習於善而已者后
稷之詩以異云而吾之所論者常也詩之言至以為人
[096-10b]
子而無父人子而無父猶可以推其質常乎夫言性亦
常而已矣無以常乎則狂者蹈火而入河亦可以為性
也越椒叔魚之事徒聞之左丘明丘明固不可信也以
言取人孔子失之宰我以貌失之子羽此兩人者其成
人也孔子朝夕與之居以言貌取之而失彼其始生也
婦人以聲與貌定而卒得之婦人者獨有過孔子者耶
  進説
古之時士之在下者無求於上上之人日汲汲惟恐一
[096-11a]
士之失也古者士之進有以徳有以才有以言有以曲
藝今徒不然自茂才等而下之至於明法其進退之皆
有法度古之所謂徳者才者無以為也古之所謂言者
又未必應今之法度也誠有豪傑不世出之士不自進
乎此上之人弗舉也誠進乎此而不應今之法度有司
弗取也夫自進乎此皆所謂枉已者也孟子曰未有枉
已能正人者也然而今之士不自進乎此者未見也豈
皆不如古之士自重以有恥乎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
[096-11b]
之氓士之未命也則授一㕓而為氓其父母妻子裕如
也自家達有塾有序有庠有學觀游止處師師友友絃
歌堯舜之道自樂也磨礱鐫切沉浸灌養行完而才備
則曰上之人其舍我哉上之人其亦莫之能舍也今也
地不井國不學黨不庠遂不序家不塾士之未命也則
或無以裕父母妻子無以處行完而才備上之人亦莫
之舉也士安得而不自進嗚呼使今之士不若古非人
則然勢也勢之異聖賢之所以不得同也孟子不見王
[096-12a]
公而孔子為季氏吏夫不以勢乎哉士之進退不惟其
徳與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惡未必今之法度
也是士之進不惟今之法度而幾在有司之好惡耳今
之有司非昔之有司也後之有司又非今之有司也有
司之好惡豈常哉是士之進退果卒無所必而已矣噫
以言取人未之失也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謂言是失之
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惡之不可常哉古之道其卒不
可以見乎士也有得已之勢其得不已乎得已而不已
[096-12b]
未見其為有道也楊叔明之兄弟以父任在京官其勢
非吾所謂無以處無以裕父母妻子而有不得已焉者
也自枉而為進士而又枉於有司而又若不釋然二君
固常自任以道而且朋友我矣懼其猶未寤也為進説
與之
  復讎解
   當與韓柳議㕘看
或問復讎對曰非治世之道也明天子在上自方伯諸
[096-13a]
侯以至於有司各脩其職其能殺不辜者少矣不幸而
有焉則其子弟以告于有司有司不能聴以告于其君
其君不能聴以告于方伯方伯不能聴以告于天子則
天子誅其不能聴者而為之施刑於其讎亂世則天子
諸侯方伯皆不可以吿故書說紂曰凡有辜罪乃罔恒
獲小民方興相為敵讎葢讎之所以興以上之不可告
辜罪之不常獲也方是時有父兄之讎而輒殺之者君
子權其勢恕其情而與之可也故復讎之義見於春秋
[096-13b]
傳見於禮記為亂世之為子弟者言之也春秋傳以為
父受誅子復讎不可也此言不敢以身之私而害天下
之公又以為父不受誅子復讎可也此言不以有可絶
之義廢不可絶之恩也周官之說曰凡復讎者書于士
殺之無罪疑此非周公之法也凡所以有復讎者以天
下之亂而士之不能聴也有士矣不能聴其殺人之罪
以施行而使為人之子弟者讎之然則何取於士而禄
之也古之於殺人其聴之可謂盡矣猶懼其未也曰與
[096-14a]
其殺不辜寜失不經今書于士則殺之無罪則所謂復
讎者果所謂可讎者乎庸詎知其不獨有可言者乎就
當聴其罪矣則不殺於士師而使讎者殺之何也故疑
此非周公之法也或曰世亂而有復讎之禁則寜殺身
以復讎乎将無復讎而以存人之祀乎曰可以復讎而
不復非孝也復讎而殄祀亦非孝也以讎未復之恥居
之終身焉葢可也讎之不復者天也不忘復讎者已也
克己以畏天心不㤀其親不亦可矣
[096-14b]
  同學一首别子固
   文嚴而格古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
之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
友之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
嘗相接也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
者何其少也曰學聖人而已矣學聖人則其師若友必
學聖人者聖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似也適然予在
[096-15a]
淮南為正之道子固子固不予疑也還江南為子固道
正之子固亦以為然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
信不疑也子固作懐友一首遺予其大畧欲相扳以至
乎中庸而後已正之葢亦嘗云爾夫安驅徐行轥中庸
之庭而造於其堂舍二賢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
其有至也亦願從事於左右焉爾輔而進之其可也噫
官有守私有繫㑹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别子固
以相警且相慰云
[096-15b]
  書李文公集後
   看王公文字須識得他筆力天縱處
文公非董子作仕不遇賦惜其自待不厚以余觀之詩
三百發憤於不遇者甚衆而孔子亦曰鳯鳥不至河不
出圖吾已矣夫葢嘆不遇也文公論髙如此及觀於史
一不得職則詆宰相以自快今吾於人也聴其言而觀
其行言不可獨信久矣雖然彼宰相名實固有辯彼誠
小人也則文公之發為不忍於小人可也為史者獨安
[096-16a]
取其怒之以失職耶世之淺者固好以其利心量君子
以為觸宰相以近禍非以其私則莫為也夫文公之好
惡葢所謂皆過其分者耳方其不信於天下更以推賢
進善為急一士之不顯至寝食為之不甘葢奔走有力
成其名而後已士之廢興彼各有命身非王公大人之
位取其任而私之又自以為賢僕僕然忘其身之勞也
豈所謂知命者耶記曰道之不行賢者過之不肖者不
及也夫文公之過也抑其所以為賢歟
[096-16b]
  讀江南録
   行文宛曲其所議鉉厚誣潘佑處可謂刺骨之論
故散騎常侍徐公鉉奉太宗命撰江南録至李氏亡國
之際不言其君之過但以厯數存亡論之雖有愧於實
録其於春秋之義箕子之説徐氏録為得焉然吾聞國
之将亡必有大惡惡者無大於殺忠臣國君無道不殺
忠臣雖不至於治亦不至於亡紂為君至暴矣武王觀
兵於孟津諸侯請伐紂武王曰未可及聞其殺王子比
[096-17a]
干然後知其将亡也一舉而勝焉季梁在隋隋人雖亂
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之竒之言晉人始有納璧
假道之謀然則忠臣國之與也存與之存亡與之亡予
自為兒童時已聞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見殺當時京師
因舉兵來伐數以殺忠臣之辠及得佑所上諌李氏表
觀之詞意質直忠臣之言予諸父中舊多為江南官者
其言金陵事頗詳聞佑所以死則信然則李氏之亡不
徒然也今觀徐氏録言佑死頗以妖妄與予舊所聞者
[096-17b]
甚不類不止於佑其他所誅者皆以辠戾何也予甚怪
焉若以商紂及隋虞二君論之則李氏亡國之君必有
濫誅吾知佑之死信為無辠是乃徐氏匿之耳何以知
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於嫉嫉生於不勝此人之
情也吾聞鉉與佑皆李氏臣而俱稱有文學十餘年爭
名於朝廷間當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諫鉉獨無一說以
佑見誅鉉又不能力諍卒使其君有殺忠臣之名踐亡
國之禍皆鉉之由也鉉懼此過而又恥其善不及於佑
[096-18a]
故匿其忠而汙以他辠此人情之常也以佑觀之其他
所誅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謂鉉不唯厚誣忠臣
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讀孔子世家
   荆公短文字轉折有絶似太史公處
太史公敘帝王則曰本紀公侯傳國則曰世家公卿特
起則曰列傳此其例也其列孔子為世家奚其進退無
所據耶孔子旅人也棲棲衰季之世無尺土之柄此列
[096-18b]
之以傳宜矣曷為世家哉豈以仲尼躬将聖之資其教
化之盛舄奕萬世故為之世家以抗之又非極摯之論
也夫仲尼之才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仲尼之道世天
下可也何特世其家哉處之世家仲尼之道不從而大
置之列傳仲尼之道不從而小而遷也自亂其例所謂
多所牴牾者也
  讀孟嘗君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脱
[096-19a]
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
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
之所以不至也
  讀刺客傳
曹沬将而亡人之城又劫天下盟主管仲因勿倍以市
信一時可也予獨怪智伯國士豫讓豈顧不用其策耶
讓誠國士也曾不能逆策三晉救智伯之亡一死區區
[096-19b]
尚足挍哉其亦不欺其意者也聶政售於嚴仲子荆軻
豢於燕太子丹此兩人者汙隠困約之時自責其身不
妄願知亦曰有待焉彼挾道徳以待世者何如哉
  讀栁宗元傳
余觀八司馬皆天下之竒材也一為叔文所誘遂陷於
不義至今士大夫欲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
八人者既困矣無所用於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列於後
世而其名卒不廢焉而所謂欲為君子者吾多見其初
[096-20a]
而已要其終能無與世俯仰以自别於小人者少耳復
何議彼哉
  書洪範傳後
   看荆公自立地位處
王某曰古之學者雖問以口而其傳以心雖聴以耳而
其受以意故為師者不煩而學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憤
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夫孔子
豈敢愛其道驁天下之學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以謂
[096-20b]
其問之不切則其聴之不専其思之不深則其取之不
固不専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
将善其口耳也孔子沒道日以衰熄浸淫至於漢而傳
注之家作為師則有講而無應為弟子則有讀而無問
非不欲問也以經之意為盡於此矣吾可無問而得也
豈特無問又将無思非不欲思也以經之意為盡於此
矣吾可以無思而得也夫如此使其傳注者皆已善矣
固足以善學者之口耳不足善其心况其有不善乎宜
[096-21a]
其厯年以千數而聖人之經卒於不明而學者莫能資
其言以施於世也予悲夫洪範者武王之所以虚心而
問與箕子之所以悉意而言為傳注者汨之以至於今
冥冥也於是為作傳以通其意嗚呼學者不知古之所
以教而蔽於傳注之學也久矣當其時欲其思之深問
之切而後復焉則吾将孰待而言邪孔子曰予欲無言
然未嘗無言也其言也葢有不得已焉孟子則天下固
以為好辯葢邪説暴行作而孔子之道幾於熄焉孟子
[096-21b]
者不如是不足與有明也故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
得已也夫予豈樂反古之所以教而童為此譊譊哉其
亦不得已焉者也
 
 
 
 
 唐宋八大家文鈔巻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