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15 唐宋八大家文鈔-明-茅坤 (master)


[139-1a]
欽定四庫全書
 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一百二十七
              明 茅坤 撰
東坡文鈔十一
 論
  正統論上
   正統之說予嘗畧言之子瞻所挈名實輕重為
   議亦非是然而文特辨矣
[139-1b]
正統者何耶名耶實耶正統之説曰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
正也統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不幸有天子之實而無其
位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德是一人者立於天下天下何正何
一而正統之論決矣正統之為言猶曰有天下云爾人之得
此名而又得此實也夫何議天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
聖人於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實傷名而名卒不能傷實故名
輕而實重不以實傷名故天下不争名輕而實重故天下趨
於實天下有不肖而曰吾賢者矣未有賤而曰吾貴者也天
[139-2a]
下之争自賢不肖始聖人憂焉不敢以亂貴賤故天下知賢
之不能奪貴天下之貴者聖人莫不從而貴之恃有賢不肖
存焉輕以與人貴而重以與人賢天下然後知貴之不如
賢知賢之不能奪貴故不爭知貴之不如賢故趨於實
使天下不爭而趨於實是亦足矣正統者名之所在焉
而已名之所在而不能有益乎其人而後名輕名輕而
後實重吾欲重天下之實於是乎名輕正統聽其自得
者十曰堯舜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序其可得者六以存
[139-2b]
教曰魏梁後唐晉漢周使夫堯舜三代之所以為賢於
後世之君者皆不在乎正統故後世之君不以其道而
得之者亦無以為堯舜三代之比於是乎實重
  正統論中
正統之論起於歐陽子而霸統之説起於章子二子之
論吾與歐陽子故不得不與章子辨以全歐陽子之説
歐陽子之説全而吾之説又因以明章子之説曰進秦
梁失而未善也進魏非也是章子未知夫名實之所在
[139-3a]
也夫所謂正統者猶曰有天下云爾正統者果名也又
焉實之知視天下之所同君而加之又焉知其他章子
以為魏不能一天下不當與之統夫魏雖不能一天下
亦無有如魏之彊者呉雖存非兩立之勢奈何不與之
統章子之不絶五代也亦徒以為天下無有與之敵者
而巳今也絶魏魏安得無辭哉正統者惡夫天下之無
君而作也故天下雖不合於一而未至乎兩立者則君
子不忍絶之於無君且夫德同而力均不臣焉可也今
[139-3b]
以天下不幸而不合於一徳既無以相過而弱者又不
肯臣乎彊於是焉而不與之統亦見其重天下之不幸
而助夫不臣者也章子曰鄉人且耻與盜者偶聖人豈
得與簒君同名哉吾將曰是鄉人與是為盜者民則皆
民也士則皆士也大夫則皆大夫也則亦與之皆坐乎
茍其勢不得不與之皆坐則鄉人何耻耶聖人得天下
簒君亦得天下顧其勢不得不與之同名聖人何耻耶
吾將以聖人耻夫簒君而簒君又焉能耻聖人哉章子
[139-4a]
曰君子大居正而以不正人居之是正不正之相去未
能相逺也且章子之所謂正者何也以一身之正為正
耶以天下有君為正耶一身之正是天下之私正也天
下有君是天下之公正也吾無取乎私正也天下無君
簒君出而制天下湯武既沒吾安所取正哉故簒君者
亦當時之正而已章子曰祖與孫雖百嵗而子五十則
子不得為壽漢與晉雖得天下而魏不能一則魏不得
為有統吾將曰其兄四十而死則其弟五十為壽弟為
[139-4b]
夀乎其兄魏為有統乎當時而已章子比之婦謂舅嬖
妾為姑吾將曰舅則以為妻而婦獨奈何不以為姑乎
以妾為妻者舅之過也婦謂之姑葢非婦罪也舉天下
而授之魏晉是亦漢魏之過而已矣與之統者獨何罪
乎雖然歐陽子之論猶有異乎吾説者歐陽子之所與
者吾之所與也歐陽子之所以與之者非吾所以與之
也歐陽子重與之而吾輕與之且其言曰秦漢而下正
統屢絶而得之者少以其得之者少故其為名甚尊而
[139-5a]
重也嗚呼吾不善夫少也幸而得之者少故有以尊重
其名不幸而皆得歐陽子其敢有所不與耶且其重之
則其施於篡君也誠若過然故章子以啓其説夫以文
王而終身不得以魏晉梁而得之果其為重也則文王
將有愧於魏晉梁焉必也使夫正統者不得為聖人之
盛節則得之為無益得之為無益故雖舉而加之簒君
而不為過使夫文王之所不得而魏晉梁之所得者皆
吾之所輕者也然後魏晉梁無以愧文王而文王亦無
[139-5b]
所愧於魏晉梁焉
  正統論下
始終得其正天下合於一是二者必以其道得之耶亦
或不以其道得之耶病乎或者之不以其道得之也於
是乎舉而歸之名歐陽子曰皆正統是以名言者也章
子曰正統又曰霸統是以實言者也歐陽子以名言而
純乎名章子以實言而不盡乎實章子之意以霸統重
其實而不知實之輕自霸統始使天下之名皆不得過
[139-6a]
乎實者固章子意也天下之名果不過乎實也則吾以
章子為過乎聖人聖人不得巳則不能以實傷名而章
子則能之且吾豈不知居得其正之為正不如至公大
義之為正也哉葢亦有不得巳焉耳章子之説吾將求
其備堯舜以徳三代以徳與功漢唐以功秦隋後唐晉
漢周以力晉梁以弑以實言之則徳與功不如徳功不
如德與功力不如功弑不如力是堯舜而下得統者凡
更四不如而後至於晉梁而章子以為天下之實盡於
[139-6b]
其正統霸統之間矣歐陽子統乎名故不得實之所止
章子雜乎實故雖晉梁弑君之罪天下所不容之惡而
其實反不過乎霸彼其初得正統之虛名而不測其實
罪之所至也章子則告之曰爾霸者也夫以弑君得天
下而不失為霸則章子之説固便乎簒者也夫章子豈
曰弑君者其實止乎霸也哉葢已舉其實而著之名雖
欲復加之罪而不可得也夫王者没而霸者有功於天
下吾以為在漢唐為宜必不得已而秦隋後唐晉漢周
[139-7a]
得之吾猶有&KR0008焉奈何其舉而加之弑君之人乎嗚呼
吾不惜乎名而惜乎實也霸之於王也猶兄之於父也
聞天下之父嘗有曰堯者而曰必堯而後父少不若堯
而降為兄則瞽鯀懼至僕妾焉天下將有降父而至於
僕妾者無怪也從章子之説者其弊固至乎此也故曰
莫若純乎名純乎名故晉梁之得天下其名曰正統而
其弑君之實惟天下後世之所加而吾不為之齊量焉
於是乎晉梁之惡不勝誅於天下實於此反不重乎章
[139-7b]
子日堯舜曰帝三代曰王夏曰氏商周曰人古之人輕
重其君有是也以為其霸統之説夫執聖人之一端以
藉其口夫何説而不可吾亦將曰孔子刪書而虞夏商
周皆曰書湯武王伯禽秦穆公皆曰誓以為皆曰正統
之説其誰曰不可聖人之於實也不傷其名而後從之
帝亦天子也王亦天子也氏亦人也人亦氏也夫何名
之傷若章子之所謂霸統傷乎名而䘮乎實者也
  秦論一
[139-8a]
   議確
秦始皇帝十八年取韓二十二年取魏二十五年取趙
取楚二十六年取燕取齊初并天下蘇子曰秦并天下
非有道也特巧耳非幸也然吾以為巧於取齊而拙於
取楚其不敗於楚者幸也嗚呼秦之巧亦創於智伯而
已魏韓肘足接而智伯死秦知創智伯而諸侯終不知
師魏韓秦幷天下不亦宜乎齊湣王死法章立君王后
佐之秦猶伐齊也法章死王建立六年而秦攻趙齊楚
[139-8b]
救之趙乏食請粟於齊而齊不子秦遂圍邯鄲幾亡趙
趙雖未亡而齊之亡形成矣秦人知之故不加兵於齊
者四十餘年夫以法章之才而秦伐之建之不才而秦
不伐何也太史公曰君王后事秦謹故不被兵夫秦欲
并天下耳豈以謹故置齊也哉吾故曰巧於取齊者所
以大慰齊人之心而解三晉之交也齊秦不兩立秦未
嘗須臾忘齊也而四十餘年不加兵者豈其情乎齊人
不悟而與秦合故秦得以其間取三晉三晉亡齊葢岌
[139-9a]
岌矣方是時猶有楚與燕也三國合猶足以拒秦秦大
出兵伐楚伐燕而齊不救故二國亡而習亦虜不閲嵗
如晉取虞虢也可不謂巧乎二國既滅齊乃發兵守西
界不通秦使嗚呼亦晩矣秦初遣李信以二十萬人取
楚不克乃使王翦以六十萬攻之葢空國而戰也使齊
有中主具臣知亡之無日而掃境以伐秦以久安之齊
而入厭兵空虛之秦覆秦如反掌也吾故曰拙於取楚
然則奈何曰古之取國者必有數如取齠齒也必以漸
[139-9b]
故齒脱而兒不知今秦易楚以為是齠齒也可㧞遂抉
其口一㧞而取之兒必傷吾指必齧故秦之不亡者幸
也非數也呉為三軍迭出以肄楚三年而入郢晉之平
呉隋之平陳皆以是物也惟符堅不然使堅知出此以
百倍之衆為迭出之計雖韓白不能支而況謝𤣥牢之
之流乎吾以是知二秦之一律也始皇幸而堅不幸耳
  秦論二
秦初幷天下丞相綰等言燕齊荆地逺不置王無以鎮
[139-10a]
之請立諸子始皇下其議羣臣皆以為便廷尉斯曰周
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衆然後屬䟽逺相攻擊如仇讐
諸侯更相誅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賴陛下神靈一
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税重賞賜之甚足易制
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
共苦戰鬬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之靈天下初定又復
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分天
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蘇子曰聖人不能為時亦
[139-10b]
不失時時非聖人之所能為也能不失時而巳三代之
興諸侯無罪不可奪削因而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
乎此所謂不能為時者也周衰諸侯相并齊晉秦楚皆
千餘里其勢足以建侯樹屏至於七國皆稱王行天子
之事然終不封諸侯不立彊家世卿者以魯三桓晉六
卿齊田氏為戒也久矣世之畏諸侯之禍也非獨李斯
始皇知之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當然如
冬裘夏葛時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獨見也所謂不失時
[139-11a]
者而學士大夫多非之漢髙帝欲立六國後張子房以
為不可世未有非之者李斯之論與子房何異世特以
成敗為是非耳髙帝聞子房之言吐哺罵酈生知諸侯
之不可復明矣然卒王韓彭英盧豈獨髙帝子房亦與
焉故栁宗元曰封建非聖人意也勢也昔之論封建者
曹元首陸機劉頌及唐太宗時魏徴李百藥顔師古其
後有劉秩杜佑栁宗元宗元之論出而諸子之論廢矣
雖聖人復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説而附益之曰凡有
[139-11b]
血氣必爭爭必以利利莫大於封建封建者爭之端而
亂之始也自書契以來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
相賊殺有不出於襲封而爭位者乎自三代聖人以禮
樂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終不能巳簒弑之禍至漢
以來君臣父子相賊虐者皆諸侯王子孫其餘卿大夫
不世襲者葢未嘗有也近世無復封建則此禍幾絶仁
人君子忍復開之歟故吾以為李斯始皇之言栁宗元
之論當為萬世法也
[139-12a]
  大臣論上
   當與歐陽公朋黨論參㸔
以義正君而無害於國可謂大臣矣天下不幸而無明
君使小人執其權當此之時天下之忠臣義士莫不欲
奮臂而擊之夫小人者必先得於其君而自固於天下
是故法不可擊擊之而不勝身死其禍止於一身擊之
而勝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是以春秋之法不待君命
而誅其側之惡人謂之叛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是也
[139-12b]
世之君子將有志於天下欲扶其衰而救其危者必先
計其後而為可居之功其濟不濟則命也是故功成而
天下安之今小人君不誅而吾誅之則是侵君之權而
不可居之功也夫既已侵君之權而能北靣就人臣之
位使君不吾疑者天下未嘗有也國之有小人猶人之
有癭今人之癭必生於頸而附於咽是以不可去有賤
丈夫者不勝其忿而決去之夫是以去疾而得死漢之
亡唐之滅由此故也自桓靈之後至於獻帝天下之權
[139-13a]
歸於内豎賢人君子進不容於朝退不容於野天下之
怒可謂極矣當此之時議者以為天下之患獨在宦官
䆠官去則天下無事然竇武何進之徒擊之不勝止於
身死袁紹擊之而勝漢遂以亡唐之衰也其迹亦大類
此自輔國元振之後天子之廢立聽於宦官當此之時
士大夫之論亦惟宦官之為去然而李訓鄭注元載之
徒擊之不勝止于身死至於崔昌遐擊之而勝唐亦以
亡方其未去是纍然者癭而已矣及其既去則潰裂四
[139-13b]
出而繼之以死何者此侵君之權而不可居之功也且
為人臣而不顧其君捐其身於一決以快天下之望亦
已危矣故其成則為袁為崔敗則為何竇為訓注然則
忠臣義士亦奚取於此哉夫竇武何進之亡天下悲之
以為不幸然亦幸而不成使其成也二子者將何以居
之故曰以義正君而無害於國可謂大臣矣
  大臣論下
   與前是一篇
[139-14a]
天下之權在於小人君子之欲擊之也不亡其身則亡
其君然則是小人者終不可去乎聞之曰廹人者其智
淺迫於人者其智深非才有不同所居之勢然也古之
為兵者圍師勿遏窮㓂勿追誠恐其知死而致力則雖
有衆無所用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
左右手小人之心自知其負天下之怨而君子之莫吾
赦也則將日夜為計以備一旦卒然不可測之患今君
子又從而疾惡之是以其謀不得不深其交不得不合
[139-14b]
交合而謀深則其致毒也忿戾而不可解故凡天下之
患起於小人而成於君子之速之也小人在内君子在
外君子為客小人為主主未發而客先焉則小人之詞
直而君子之勢近於不順直則可以欺衆而不順則難
以令其下故昔之舉事者常以中道而衆散以至於敗
則其理豈不甚明哉若夫智者則不然内以自固其君
子之交而厚集其勢外以陽浮而不逆於小人之意以
待其間寛之不吾疾狃之使不吾慮啖之以以利以昬
[139-15a]
其智順適其意以殺其怒然後待其發而乗其隙推其
墜而挽其絶故其用力也約而無後患莫為之先故君
不怒而勢不偪如此者功成而天下安之今夫小人急
之則合寛之則散是從古以然也見利不能不爭見患
不能不避無信不能不相詐無禮不能不相瀆是故其
交易間其黨易破也而君子不務寛之以待其變而急
之以合其交亦已過矣君子小人雜居而未決為君子
之計者莫若深交而無為茍不能深交而無為則小人
[139-15b]
倒持其柄而乗吾隙昔漢髙之亡以天下屬平勃及髙
后臨朝擅王諸呂廢黜劉氏平日縱酒無一言及用陸
賈計以千金交歡絳侯卒以此誅諸呂定劉氏使此二
人者而不相能則是將相相攻之不暇而何暇及於劉
吕之存亡哉故其説曰將相和調則士豫附士豫附則
天下雖有變而權不分嗚呼知此其足以為大臣矣夫
  思治論
   首尾二千五百言如一串念佛珠其深入人情
[139-16a]
   處如川雲嶺月
方今天下何病哉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
厭之而愈不立也凡人之情一舉而無功則疑再則勌
三則去之矣今世之士所以相顧而莫肯為者非其無
有忠義慷慨之志也又非其才術謀慮不若人也患在
苦其難成而不復立不知其所以不成者罪在於不立
也茍立而成矣今世有三患而終莫能去其所從起者
則五六十年矣自宫室禱祠之役興錢幣茶鹽之法壞
[139-16b]
加之以師旅而天下常患無財五六十年之間下之所
以游談聚議而上之所以變政易令以求豐財者不可
勝數矣而財終不可豐自澶淵之役北敵雖求和而終
不得其要領其後重之以西𦍑之變而邊陲不寧二國
益驕以戰則不勝以守則不固而天下常患無兵五六
十年之間下之所以游談聚議而上之所以變政易令
以求強兵者不可勝數矣而兵終不可強自選舉之格
嚴而吏拘於法不志於功名考功課吏之法壞而賢者
[139-17a]
無所勸不肖者無所懼而天下常患無吏五六十年之
間下之所以游談聚議而上之所以變政易令以求擇
吏者不可勝數矣而吏終不可擇財之不可豐兵之不
可強吏之不可擇是豈真不可耶故曰其始不立其卒
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厭之而愈不立也夫所貴於立者
以其規模先定也古之君子先定其規模而後從事故
其應也有候而其成也有形衆人以為是汗漫不可知
而君子以為理之必然如炊之無不熟種之無不生也
[139-17b]
是故其用力省而成功速昔者子太叔問政於子産子
産曰政如農功日夜以思之思其始而圗其終朝夕而
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子産以為不思而行與凡
行而出於思之外者如農之無畔也其始雖勤而終必
棄之今夫富人之營宫室也必先料其資財之豐約以
制宫室之大小旣内決於心然後擇工之良者而用一
人焉必告之曰吾將為屋若干度用材幾何役夫幾人
幾日而成土石材葦吾於何取之其工之良者必告之
[139-18a]
曰某所有木某所有石用財役夫若干某日而成主人
率以聽焉及期而成旣成而不失當則規模之先定也
今治天下則不然百官有司不知上之所欲為也而人
各有心好大者欲王好權者欲霸而媮者欲休息文吏
之所至則治刑獄而聚歛之臣則以貨財為急民不知
其所適從也及其發一政則曰姑試行之而已其齊與
否固未可知也前之政未見其利害而後之政復發矣
凡今之所謂新政者聽其始之議論豈不甚羙而可樂
[139-18b]
哉然而布出於天下而卒不知其所終何則其規模不
先定也用舍係於好惡而廢興決於衆寡故萬全之利
以小不便而廢者有之矣百世之患以小利而不顧者
有之矣所用之人無常責而所發之政無成效此猶適
千里不賫糧而假丐於塗人治病不知其所當用之藥
而百藥皆試以僥倖於一物之中欲三患之去不可得
也昔者太公治齊周公治魯至於數十世之後子孫之
彊弱風俗之好惡皆可得而逆知之何者其所施專一
[139-19a]
則其勢固有以使之也管仲相桓公自始為政而至於
霸其所施設皆有方法及其成功皆知其所以然至今
可覆也咎犯之在晉范蠡之在越文公句踐嘗欲用其
民而二臣皆以為未可及其以為可用也則破楚滅呉
如寄諸其鄰而取之此無他見之明而策之熟也夫今
之世亦與明者熟策之而已士爭言曰如是而財可豐
如是而兵可彊如是而吏可擇吾從其可行者而規模
之發之以勇守之以專逹之以彊日夜以求合於其所
[139-19b]
規模之内而無務出於其所規模之外其人專其政一
然而不成者未之有也財之不豐兵之不彊吏之不擇
此三者存亡之所從出而天下之大事也夫以天下之
大事而有一人焉獨擅而兼言之則其所以治此三者
之術其得失固不可知也雖不可知而此三者決不可
不治者可知也是故不可以無術其術非難知而難聽
非難聽而難行非難行而難收孔子曰好謀而成使好
謀而不成不如無謀葢世有好劍者聚天下之良金鑄
[139-20a]
之三年而成以為吾劍天下莫敵也劍成而狼戾缺折
不可用何者是知鑄而不知收也今世之舉事者雖其
甚小而欲成之者常不過數人欲壞之者常不可勝數
可成之功常難形若不可成之狀常先見上之人方且
眩瞀而不自信又何暇及於收哉古之人有犯其至艱
而圗其至逺者彼獨何術也且非特聖人而已商君之
變秦法也攖萬人之怒排舉國之説勢如此其逆也蘇
秦之為從也合天下之異以為同聨六姓之踈以為親
[139-20b]
計如此其迂也淮隂侯請於髙帝求三萬人願以北舉
燕趙東擊齊南絶楚之糧道而西㑹於滎陽耿弇亦言
於世祖欲先定漁陽取涿郡還收富平而東下齊世祖
以為落落難合此皆越人之都邑而謀人國功如此其
踈也然而四子者行之若易然出於其口成於其手以
為旣已許吾君則親挈而還之今吾以自有之天下而
行吾所得為之事其事又非有所拂逆於天下之意也
非有所待於人而後具也如有財而自用之有子而自
[139-21a]
教之耳然而政出於天下有出而無成者五六十年於
此矣是何也意者知出而不知收歟非不知收意者汗
漫而無所收歟故為之説曰先定其規模而後從事先
定者可以謀人不先定者自謀常不給而況於謀人乎
且今之世俗則有所可患者士大夫所以信服於朝廷
者不篤而皆好議論以務非其上使人眩於是非而不
知其所從從之則事舉無可為者不從則其所行者常
多故而易敗夫所以多故而易敗者人各持其私意以
[139-21b]
賊之議論勝於下而幸其無功者衆也富人之謀利也
常獲世以為福非也彼富人者信於人素深而服於人
素厚所為而莫或害之所欲而莫或非之事未成而衆
已先成之矣夫事之行也有勢其成也有氣富人者乗
其勢而襲其氣也欲事之易成則先治其所以信服天
下者天下之事不可以力勝力不可勝則莫若從衆從
衆者非從衆多之口而從其所不言而同然者是真從
衆也衆多之口非果衆也特聞於吾耳而接於吾前未
[139-22a]
有非其私説者也於吾為衆於天下為寡彼衆之所不
言而同然者衆多之口舉不樂也以衆多之口所不樂
而棄衆之所不言而同然則樂者寡而不樂者衆矣古
之人常以從衆得天下之心而世之君子常以從衆失
之不知夫古之人其所從者非從其口而從其所同然
也何以明之世之所謂逆衆歛怨而不可行者莫若減
任子然不顧而行之者五六年矣而天下未嘗有一言
何則彼其口之所不樂而心之所同然也從其所同然
[139-22b]
而行之若猶有言者則可以勿䘏矣故為之説曰發之
以勇守之以專達之以彊茍知此三者非獨為吾國而
已雖北取契丹可也
 
 
 
 
 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一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