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15 唐宋八大家文鈔-明-茅坤 (master)


[134-1a]
欽定四庫全書
 唐宋八大家文鈔巻一百二十二
              明 茅坤 撰
東坡文鈔六
 狀
  朝辭赴定州論事狀
   老成典刑之言
臣聞天下治亂出于下情之通塞至治之極至于小民皆
[134-1b]
能自通大亂之極至於近臣不能自逹易曰天地交泰其詞
曰上下交而其志同又曰天地不交否其詞曰上下不交而
天下無邦夫無邦者亡國之謂也上下不交則雖有朝廷君
臣而亡國之形已具矣可不畏哉臣不敢復引衰世昏主之
事只如唐明皇中興刑措之君也而天寳之末小人在位下
情不通則鮮于仲通以二十萬全軍陷没於瀘南明皇不知
馴致其事至安禄山反兵已過河而明皇猶以為忠臣此無
他下情不通耳目壅蔽則其漸至于此也臣在經筵數論此
[134-2a]
事陛下為政九年除執政臺諫外未嘗與羣臣接然天下不
以為非者以謂垂簾之際不得不爾也今者祥除之後聽
政之初當以通下情除壅蔽爲急務臣雖不肖䝉陛下
擢爲河北西路安撫使沿邊重地此爲首冠臣當悉心
論奏陛下亦當垂意聽納祖宗之法邊帥當上殿靣辭
而陛下獨以本任闕官迎接人衆爲詞降㫖拒臣不令
上殿此何義也臣若伺候上殿不過更留十日本任闕
官自有轉運使權攝無所闕事迎接人衆不過更支十
[134-2b]
日糧有何不可而使聽政之初將帥不得一面天顔而
去有識之士皆謂陛下厭聞人言意輕邊事其兆見於
此矣臣備位講讀日侍帷幄前後五年可謂親近方當
戍邊不得一見而行况疎逺小臣欲求自通亦難矣易
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曰帝出乎震相見乎離
夫聖人作而萬物覩今陛下聽政之初不行乗乾出震
見離之道廢祖宗臨遣將帥故事而襲行垂簾不得巳
之政此朝廷有識所以驚疑而憂慮也臣不得上殿於
[134-3a]
臣之私别無利害而於聽政之始天下屬目之際所損
聖德不小臣巳於今月二十七日出門非敢求登對然
臣始者本俟上殿欲少效愚忠今來不敢以不得對之
故便廢此言惟陛下察臣誠心少加採納古之聖人將
有爲也必先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則萬物之情畢
陳於前不過數年自然知利害之真識邪正之實然後
應物而作故作無不成臣敢以小事譬之夫操舟者常
患不見水道之曲折而水濵之立觀者常見之何則操
[134-3b]
舟者身寄於動而立觀者常靜故也奕碁者勝負之形
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何則奕者有
意於爭而旁觀者無心故也若人主靜而無心天下其孰
能欺之漢景帝即位之初首用鼂錯更易法令黜削諸
侯遂成七國之變景帝徃來兩宮間寒心者數月終身
不敢復言兵武帝即位未幾遂欲用兵鞭撻四夷兵連
禍結三十餘年然後下哀痛詔封宰相爲富民侯臣以
此知古者英睿之君勇於立事未有不悔者也景帝之
[134-4a]
悔速故變而復安武帝之悔遲故幾至於亂雖遲速安
危小異然比之常靜無心終始不悔如孝文帝者不可
同年而語矣今陛下聖智絶人春秋鼎盛臣願虚心循
理一切未有所爲黙觀庶事之利害與羣臣之邪正以
三年爲期俟得利害之真邪正之實然後應物而作使
既作之後天下無恨陛下亦無悔上下同享太平之利
則雖盡南山之竹不足以紀聖功兼三宗之壽不足以
報聖德由此觀之陛下之有爲惟憂太早不患稍遲亦
[134-4b]
巳明矣臣又聞爲政如用藥方今天下雖未大治實無
大病古人云有病不治常得中醫雖未能盡除小疾然
賢於誤服惡藥覬萬一之利而得不救之禍者逺矣臣
恐急進好利之臣輙勸陛下輕有改變故輒進此説敢
望陛下深信古語且守中醫安穩萬全之䇿勿爲惡藥
所誤實社稷宗廟之利天下幸甚臣不勝忘身憂國之
心冐死進言謹録奏聞伏候敕㫖
  轉對條上三事狀
[134-5a]
   並關經國之大者
元祐三年五月一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兼侍讀
蘇軾狀奏准御史臺牒五月一日文德殿視朝臣次當
轉對雖愚無知備位禁林懐有所見不敢不盡謹條上
三事如左
一謹按唐太宗著司門令式云其有無門籍人有急奏
者皆令監門司與仗家引奏不許関礙臣以此知明主
務廣視聽深防蔽塞雖無門籍人猶得非時引見祖宗
[134-5b]
之制自兩省兩制近臣六曹寺監長貳有所欲言及典
大藩鎮奉使一路出入辭見皆得奏事殿上其餘小臣
布衣亦時特賜召問非獨以通下情知外事亦以考察
羣臣能否情偽非苟而巳臣伏見陛下嗣位以來惟執
政日得上殿外其餘獨許臺諫官及開封知府上殿不
過十餘人天下之廣事物之變決非十餘人者所能盡
若此十餘人者不幸而非其人民之利病不以實告則
陛下便謂天下太平無事可言豈不殆哉其餘臣僚雖
[134-6a]
許上書言事而書入禁中如在天上不加反復詰問何
以盡利害之實而况天下事有不可以書載者心之精
㣲口不能盡而况書乎恭惟太皇太后以盛德在位每
事抑損以謙遜不居爲美雖然明目達聰以防壅塞此
乃社稷大計豈可以謙遜之故而遂不與羣臣接哉方
今天下多事饑饉盗賊四夷之變民勞官冗將驕卒惰
財用匱乏之弊不可勝數而政出帷箔決之廟堂大臣
尤宜開兼聽廣覧之路而避專斷壅塞之嫌非細故也
[134-6b]
伏望聖慈更與大臣啇議除臺諫開封知府巳許上殿
外其餘臣僚舊制許請間奏事及出入辭見許上殿者
皆復祖宗故事則天下幸甚
一凡爲天下國家當愛惜名器慎重刑罰若愛惜名器
則斗升之禄足以鼓舞豪傑慎重刑罰則笞杖之法足
以震讋頑狡若不愛惜慎重則雖日拜卿相而人不勸
動行誅戮而人不懼此安危之機人主之操術也自祖
宗以來用刑至慎習以成風故雖展年磨勘差替衝替
[134-7a]
之類皆足以懲警在位獨於名器爵禄則出之太易每
一次科塲放進士諸科及特奏名約八九百人一次郊
禮奏補子弟約二三百人而軍職轉補雜色入流皇族
外戚之薦不與自近世以來取人之多得官之易未有
如本朝者也今吏部一官闕率常五七人守之爭奪紛
紜亷耻道盡中材小官闕逺食貧到官之後侵漁求取
靡所不爲自本朝以來官冗之弊未有如今日者也伏
見祖宗舊制過省舉人御試黜落不少既以慎重取人
[134-7b]
又以見名器威福專在人主至嘉祐末年始盡賜出身
雖文理紕繆亦玷科舉而近歲流弊之極至於雜犯亦
免黜落皆非祖宗本意又進士升甲本爲南省第一人
唱名近下方有特㫖皆是臨時出於聖斷今來南省第
十人以上别試第一人國子開封解元武舉第一人經
明行修舉人與凡該特奏名人正及第者皆著令升一
甲紛然並進人不復以升甲爲榮而法在有司恩不歸
於人主甚無謂也特奏名人除近上十餘人文詞稍可
[134-8a]
觀外其餘皆詞學無取年迫桑榆進無所望退無所歸
使之臨政其害民必矣欲望聖慈特詔大臣詳議今後
進士諸科御試過落之法及特奏名出官格式務在精
覈以藝取人不行小惠以收虚譽其著令升甲指揮乞
今後更不施行昔諸葛亮與法正論治道其略曰刑政
不肅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賊順之以
恩恩竭則慢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
加則知榮恩榮並濟上下有節爲治之要也唐德宗䝉
[134-8b]
塵山南當時事勢可謂危急少行姑息亦理之常而㳂
路進𤓰果人欲與一試官陸贄力言以爲不可今天下
晏然朝廷清明何所畏避而行姑息之政故臣願陛下
常以諸葛亮陸贄之言爲法則天下幸甚
一臣於前年十月内曾上言其略曰議者欲減任子以
救官冗之弊此事行之則人情不悦不行則積弊不去
要當求其分義務適厥中使國有去弊之實人無失職
之嘆欲乞應奏䕃文官人每遇科場隨進士考試武官
[134-9a]
即隨武舉或試法人考試並三人中解一人仍年及二
十五以上方得出官内巳曾舉進士得解者免試如三
試不中年及三十五巳上亦許出官雖有三試留滯之
艱而無終身絶望之嘆亦使人人務學不墜其家爲益
不小後來不䝉降出施行切慮當時聖意必謂改元之
初不欲首行約損之政今者即位巳四年矣官冗之病
有增而無損財用之乏有損而無增數年之後當有不
勝其弊者若朝廷恬不爲怪當使誰任其憂及今講求
[134-9b]
臣恐其巳晚矣伏乞撿㑹前奏早賜施行右謹録奏聞
伏候敕㫖
  薦宗室令畤狀
   今使國家待宗室得如子瞻此議甚善
臣聞之詩曰懐德維寧宗子維城宗室之有人邦家之
光社稷之衛也周之盛時其卿士皆周召毛原非王之
伯叔父則其子弟也逮至兩漢間平之德歆向之文天
下以爲口實而唐之宗室武畧如道宗孝恭文章如白
[134-10a]
與賀者不可以一二數而以功名至宰相者有九人焉
自建隆以來累聖執謙不私其親幹國治民不及宗子
雖有文武異才終身不試神宗皇帝實始慨然欲出其
英髦與天下共之故增立教養選舉之法行之二十年
出入中外漸就器使而未見有卓然顯聞稱先帝意者
豈無其人盖朝廷未有以大聳勸之耳臣伏見承議郎
簽書潁州節度判官㕔公事令畤事親篤孝内行純備
博學經史手不釋巻吏事通敏文采俊麗志節端亮議
[134-10b]
論英發體兼衆器無適不宜臣嘗見其所著述筆力雅
健博貫子史盖清廟之瑚璉明堂之杞梓也使其生於
幽逺猶當擢用而况近託肺腑巳䝉試用者乎伏望聖
慈特賜考察召致館閣養其髙才而遂其逺業以風動
宗室勸示海内成先帝之意不以臣人㣲言輕而廢其
請也若後不如所舉臣丼伏朝典謹録奏聞伏候敕㫖
  奏馬澈不當屏出學狀
   近代徃徃有國子生及謁選人上書陳言輙與
[134-11a]
   隔絶甚且法坐爲民等項區處殊非古之明目
   達聰之意唐宋太學諸生數得論列朝政得失
   本朝正統時如祭酒李勉逮獄監生猶得爲論
   捄
准太學條三學生凡有進獻文字及書啟贄有位並先
經長貳看詳可否違者出學右本部看詳諸色人茍有
所見公私利害皆得進狀許直於所屬官司投下即無
更令官吏看詳可否方得投進之文所以達聰明防壅
[134-11b]
蔽古今不易之道也本因國子監生員獨縁本監起請
遂立上條曲生防禁至於投獻書啓文字求知公卿此
正舉人常事今乃使本監長貳先行看詳違者皆屏出
學若論列朝政得失使其言當理固人主所欲聞也若
不當理亦人主所當容也今乃先令有司看詳去取甚
非子産不毁鄉挍魏相去副封之意也去年九月内太
學内舍生馬澈進狀論禮部韻畧有疎畧未盡事件䝉
朝廷送下本部謹按澈所論文指雅馴考騐經史皆有
[134-12a]
援據此乃内舍生員之優者教養之官所當愛惜而其
所論亦當下有司詳議增損施行本部尋下本監勘當
准回申巳於十二月内撿舉上條其馬澈巳屏出學以
此顯見上條無益有害欲乞朝廷詳酌特與刪除不行
仍乞依舊令馬澈充内舍生其所進狀乞行下有司看
詳如有可采乞賜施行謹録奏聞伏候敕㫖
  論河北京東盗賊狀
   關係國家大利害文字
[134-12b]
臣伏見河北京東比年以來蝗旱相仍盗賊漸熾今又
不雨自秋至冬方數千里麥不入土竊料明年春夏之
際寇攘爲患甚於今日是以輙陳狂瞽庶補萬一謹按
山東自上世以來爲腹心根本之地其與中原離合常
係社稷安危昔秦并天下首收三晉則其餘强敵相繼
滅亡漢髙祖殺陳餘走田横則項氏不支光武亦自漁
陽上谷發突騎席巻以并天下魏武帝破殺袁氏父子
收冀州然後四方莫敢敵宋武帝以英雄絶人之資用
[134-13a]
武歴年而不能并中原者以不得河北也隋文帝以庸
夫穿窬之智竊位數年而一海内者以得河北也故杜
牧之論以爲山東之地王者得之以爲王霸者得之以
爲霸猾賊得之以爲亂天下自唐天寳以後姦臣僣峙
於山東更十一世竭天下之力終不能取以至於亡近
世賀德倫挈魏博降後唐而梁亡周髙祖自鄴都入京
師而漢亡由此觀之天下存亡之權在河北無疑也陛
下即位以來北方之民流移相屬天災譴告亦甚於四
[134-13b]
方五六年間未有以塞大異者至於京東雖號無事亦
當常使其民安逸富强緩急足以灌輸河北缾竭則罍
耻脣亡則齒寒而近年以來公私匱乏民不堪命今流
離饑饉議者不過欲散賣常平之粟勸誘蓄積之家盗
賊縱横議者不過欲增開告賞之門申嚴緝捕之法皆
未見其益也常平之粟累經振發所存無幾矣而饑寒
之民所在皆是人得升合官費丘山蓄積之家例皆困
乏貧者未䝉其利富者先被其災昔季康子患盗問於
[134-14a]
孔子對曰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乃知上不盡利則
民有以爲生茍有以爲生亦何苦而爲盗其間凶殘之
黨樂禍不悛則湏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今中民以
下舉皆闕食冐法而爲盗則死畏法而不盗則饑饑寒
之與棄市均是死亡而賖死之與忍饑禍有遲速相率
爲盗正理之常雖日殺百人勢必不止茍非陛下至明
至聖至仁至慈較得䘮之孰多權禍福之孰重特於財
利少有所捐衣食之門一開骨髓之恩皆徧然後信賞
[134-14b]
必罰以威克恩不以僥倖廢刑不以災傷撓法如此而
人心不革盗賊不衰者未之有也謹條其事畫一如左
一臣所領宻州自今歳秋旱種麥不得直至十月十三
日方得數寸雨雪而地冷難種雖種不生比常年十分
中只種得二三竊聞河北京東例皆如此尋常撿放災
傷依法湏是撿行根苖以定所放分數今來二麥元不
曾種即無根苗可撿官吏守法無縁直放若夏税一例不
放則人户必至逃移尋常逃移猶有逐熟去處今數千
[134-15a]
里無麥去將安徃但恐良民舉爲盗矣且天上無雨地
下無麥有眼者共見有耳者共聞決非欺罔朝廷豈可
坐觀不放欲乞河北京東逐路選差臣僚一員體量放
税更不撿視若未欲如此施行即乞將夏税斛㪷取今
日以前五年酌中一年實直令三等巳上人户取便納
見錢或正色其四等以下且行倚閣縁今來麥田空閑
若春雨調匀却可以廣種秋稼候至秋熟並將秋色折
納夏税若是巳種苖麥委有災傷仍與依條撿放其闕
[134-15b]
麥去處官吏諸軍請受且支白米或支見錢所貴小民
不致大叚失所
一河北京東自來官不𣙜鹽小民仰以爲生近日臣僚
上章輙欲禁𣙜賴朝廷體察不行其言兩路吏民無不
相慶然臣勘㑹近年鹽税日增元本兩路祖額三十三
萬二千條貫至熈寧六年增至四十九萬九千餘貫七
年亦至四十三萬五千餘貫顯見刑法日峻告捕日繁
是致小民愈難興販朝廷本爲此兩路根本之地而煑
[134-16a]
海之利天以養活小民是以不忍盡取其利濟惠鰥寡
隂消盗賊舊時孤貧無業惟務販鹽所以五六年前盗
賊稀少是時告捕之賞未嘗破省錢惟是犯人催納役
人量出今鹽課浩大告許如麻貧民販鹽不過一兩貫
錢本偷税則賞重納税則利輕欲爲農夫又值凶歳若
不爲盗惟有忍饑所以五六年來課利日增盗賊日衆
臣勘㑹宻州鹽税去年一年比祖額増二萬貫却支捉
賊賞錢一萬一千餘貫其餘未獲賊人尚多以此較之
[134-16b]
利害得失斷可見矣欲乞特敕兩路應販鹽小客截自
三百斤以下並與權免收税仍官給印本空頭關子與
竈戸及長引大客令上厯破使逐旋書填月日姓名斤
兩與小客限十日更不行用如敢借名爲人影帶分減
鹽貨許諸人陳告重立賞罰候將來秋熟日仍舊并元
降敕牓明言出自聖意令所在雕印散牓鄉村人非木
石寧不感動一飲一食皆誦聖恩以至舊來貧賤之民
近日饑寒之黨不待驅率一歸於鹽奔走爭先何暇爲
[134-17a]
盗人情不逺必不肯捨安穩衣食之門而趍冐法危亡
之地也議者必謂今用度不足若行此法則鹽税大虧
必致闕事臣以爲不然凡小客本少力㣲不過行得三
兩程若三兩程外湏藉大啇興販決非三百斤以下小
客所能行運無縁大叚走失且平時大商所苦以鹽遲
而無人買小民之病以僻逺而難得鹽今小啇不出税
錢則所在爭來分買大啇既不積滯則輪流販賣收税
必多而鄉村僻逺無不食鹽所賣亦廣損益相補必無
[134-17b]
大虧之理縱使虧失不過却只得祖額元錢當時官司
有何闕用茍朝廷捐十萬貫錢買此兩路之人不爲盗
賊所獲多矣今使朝廷爲此兩路饑饉特出一二十萬
貫見錢散與人戶人得一貫只及二十萬人而一貫見
錢亦未能濟其性命若特放三百斤以下鹽税半年則
兩路之民人人受賜貧民有衣食之路富民無盗賊之
憂其利豈可勝言哉若使小民無以爲生舉爲盗賊則
朝廷之憂恐非十萬貫錢所能了辦又况所支捉賊賞
[134-18a]
錢未必少於所失鹽課臣所謂較得䘮之孰多權禍福
之孰重者爲此也
一勘㑹諸處盗賊太半是按問減等災傷免死之人走
還舊處挾恨報讐爲害最甚盗賊自知不死既輕犯法
而人戸亦憂其復來不敢告捕是致盗賊公行切詳按
問自言皆是詞窮理屈勢必不免本無改過自新之意
有何可愍獨使從輕同黨之中獨不免死其災傷敕雖
不下與行不同而盗賊小民無不知者但不傷變主免
[134-18b]
死無疑且不傷變主情理未必輕於偶傷變主之人或
多聚徒衆或廣置兵仗或摽異服飾或質刼變主或驅
虜平人或賂遺貧民令作耳目或書寫道店恐動官私
如此之類雖偶不傷人情理至重非止闕食之人茍營
餱糧而巳欲乞今後盗賊贓證未明但巳經考掠方始
承認者並不爲按問減等其災傷地分委自長吏相度
情理輕重内情理重者依法施行所貴凶民稍有畏忌
而良民敢於捕告臣所謂衣食之門一開骨髓之恩皆
[134-19a]
徧然後信賞必罰以威克恩不以僥倖廢刑不以災傷
撓法者爲此也
右謹具如前自古立法制刑皆以盗賊爲急盗竊不巳
必爲强刼强刼不巳必至戰攻或爲豪傑之資而致勝
廣之漸而况京東之貧富係河北之休戚河北之治亂
係天下之安危識者共知非臣私説願陛下深察此事
至重所捐小利至輕斷自聖心決行此䇿臣聞天聖中
蔡齊知宻州是時東方饑饉齊乞放行鹽禁先帝從之
[134-19b]
一方之人不覺饑旱臣愚且賤雖不敢望於蔡齊而陛
下聖明度越堯禹豈不能行此小事有愧先朝所以越
職獻言不敢自外伏望聖慈察其區區之意赦其狂僣
之誅臣無任悚懐待罪之至
  代李琮論京東盗賊狀
   與徐州所上書意同
臣伏見自來河北京東常苦盗賊而京東尤甚不獨穿
窬胠篋椎埋發塜之姦至有飛揚䟦扈割據僣擬之志
[134-20a]
近者李逢徒黨青徐妖賊皆在京東凶愚之民殆巳成
俗自昔大盗之發必有釁端今朝廷清明四方無虞而
此等常有不軌之意者殆土地風氣習俗使然不可不
察也漢髙帝沛人項羽宿遷人劉裕彭城人黄巢宛朐
人朱全忠碭山人其餘歴代豪傑出於京東者不可勝
數故凶愚之人常以此藉口而其材力心膽實亦過人
加以近年改更貢舉條制掃除腐爛專取學術其秀民
善士既以改業而其朴魯强捍難化之流抱其無用之
[134-20b]
書各懐不逞之意朝廷雖敕有司别立字號以收三路
舉人而此等自以世傳朴學無由復踐塲屋老死田里
不入彀中私出怨言幸災伺隙臣每慮及此即爲寒心
揚雄有言御得其道則天下狙詐咸作使御失其道則
天下狙詐咸作敵而班固亦論劇孟郭解之流皆有絶
異之姿而惜其不入於道德茍放縱於末流是知人之
善惡本無常性若御得其道則向之姦猾盡是忠良故
許子將謂曹操曰子治朝之能臣亂世之姦雄使韓彭
[134-21a]
不遇漢髙亦與盗賊何異臣竊嘗為朝廷計以爲窮其
黨而去之不如因其材而用之何者其黨不可勝去而
其材自有可用昔漢武嘗遣繡衣直指督捕盗賊所至
以軍興從事斬二千石以下可謂急矣而盗賊不爲少
衰者其黨固不可盡也若朝廷因其材而用之則盗賊
自消而豪傑之士可得而使請以唐事明之自天寳以
後河北諸鎮相繼僣亂雖憲宗英武亦不能平觀其主
帥皆卒伍庸材而能於六七十年間與朝廷相抗者徒
[134-21b]
以好亂樂禍之人背公死黨之士相與出力而輔之也
至穆宗之初劉總入朝而河北始平總知河北之亂權
在此軰於是盡籍軍中宿將名豪如朱克融之流薦於
朝冀厚與爵位使北方之人羡慕向進革其亂心而宰
相崔植杜元潁皆庸人無逺慮以爲河北既平天下無
事克融軰久留京師終不録用饑寒無告怨忿思亂㑹
張洪靖赴鎮遂遣還幽州而克融等作亂復失河朔今
陛下鑑唐室既徃之咎當收京東河北豪傑之心臣伏
[134-22a]
見近日沂州百姓程棐告獲妖賊郭進等竊聞棐之弟
岳乃是李逢之黨配在桂州豪俠武健又過於棐京東
州郡如棐岳者不可勝數此等棄而不用即作賊收而
用之即捉賊其理甚明臣願陛下精選青鄆兩帥京東
京西職司及徐沂兖單濰宻淄齊曹濮知州諭以此意
使隂求部内豪猾之士或有武力或多權謀或通知術
數而曉兵或家富於財而好施如此之類皆召而勸奬
使以告捕自效籍其姓名以聞於朝所獲盗賊量輕重
[134-22b]
酬賞若獲真盗大姦隨即録用若只是尋常刼賊即累
其人數酬以一官使此軰歆艶其利以爲進身之資但
能㧞擢數人則一路自然競勸貢舉之外别設此科則
向之遺材皆爲我用縱有姦雄嘯聚亦自無徒但每州
捜羅得一二十人即耳目徧地盗賊無容足之處矣歴
觀自古竒偉之士如周處戴淵之流皆出於羣盗改惡
修善不害爲賢而况以捉賊出身有何不可若朝廷隨
材試用異日攘戎狄立功名未必不由此塗出也非陛
[134-23a]
下神聖英武不能決行此䇿臣雖非職事而受恩至深
有所見聞不敢瘖黙謹録奏聞伏候敕㫖
 
 
 
 
 
 
[134-23b]
 
 
 
 
 
 
 
 唐宋八大家文鈔巻一百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