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40 宋文鑑-宋-呂祖謙 (master)


[140-1a]
皇朝文鑑巻第一百四十
 墓誌
   孫明復墓誌銘 歐陽 脩
   黄夢昇墓誌銘 歐陽 脩
   尹師魯墓誌銘 歐陽 脩
   蘇子羙墓誌銘 歐陽 脩
   梅聖俞墓誌銘 歐陽 脩
   石守道墓誌銘 歐陽 脩
   蘇明允墓誌銘 歐陽 脩
    孫明復墓誌銘 歐陽 脩
[140-1b]
先生諱復字明復姓孫氏晉州平陽人也少舉進
士不中退居泰山之陽學春秋著尊王發微魯多
學者其尤賢而有道者石介自介而下皆以弟子
事之先生年愈四十家貧不娶李丞相廸將以其
弟之女妻之先生疑焉介與羣弟子進曰公卿不
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貧賤而欲託以子是
髙先生之行義也先生冝因以成丞相之賢名於
是乃許孔給事道輔爲人剛直嚴重不妄與人聞
先生之風就見之介執杖屨侍左右先生坐則立
升降拜則扶之及其徃謝也亦然魯人既素髙此
[140-2a]
兩人由是始識師弟子之禮莫不歎嗟之而李丞
相孔給事亦以此見稱於士大夫其後介為學官
語于朝曰先生非隠者也欲仕而未得其方也慶曆
二年樞密副使范仲淹資政殿學士冨弼言其道
德經術宜在朝廷召拜校書郎國子監直講嘗召
見邇英閣説詩將以為侍講而嫉之者言其講説
多異先儒遂止七年徐州人孔直温以狂謀捕治索
其家得詩有先生姓名坐貶監䖍州商税徙泗州又
徙知河南府長水縣簽署應天府判官公事通判
陵州翰林學士趙㮣等十餘人上言孫某行為世
[140-2b]
法經為人師不冝棄之逺方乃復為國子監直講
居三嵗以嘉祐六年七月某日以疾卒于家享年
六十有六官至殿中丞先生在太學時為大理評
事天子臨幸賜以緋衣銀魚及聞其喪惻然予其
家錢十萬而公卿大夫士友太學之諸生相與吊哭
賻治其喪於是以某年某月某日塟先生於鄆州
須城縣盧泉之北扈原先生治春秋不惑傳註不
為曲説以亂經其言簡易於諸侯大夫功罪以考
時之盛衰而推見王道之治亂得於經之本義為多
方其病時樞密使韓琦言之天子選書吏給紙筆
[140-3a]
命其門人祖無擇就其家得其書十有五篇録之藏
于祕閣先生一子大年尚㓜銘曰 聖人既殁經
更焚逃藏脱亂僅傳存衆説乘之汨其原怪迃百
出雜偽真後生牽卑習前聞有欲患之寡攻羣徃
徃止燎以膏薪有勇夫子闢浮雲刮磨蔽蝕相吐
吞日月卒復光破昏愽哉功利無窮垠有考其不
在斯文
    黄夢升墓誌銘 歐陽 脩
予友黄君夢升其先婺州金華人後徙洪州之分
寧其曾祖諱某祖諱某父諱某皆不仕黄氏世為江南
[140-3b]
大族自其祖父以來樂以家貲賑鄉里多聚書以招
四方之士夢升兄弟皆好學尤以文章氣自豪予
少家隨夢升從其兄茂宗官于隨予為童子立諸
兄側見夢升年十七八眉目明秀善飲酒談笑予
雖㓜心已獨竒夢升後七年予與夢升皆舉進士
於京師夢升得丙科初任興國軍永興主簿怏怏
不得志以疾去久之復調江陵府公安主簿時予
謫夷陵令遇之于江陵夢升顔色憔悴初不可識
久而握手嘘嚱相飲以酒夜醉起舞歌呼大噱予
益悲夢升志雖衰而少時意氣尚在也後二年予
[140-4a]
徙乾德令夢升復調南陽主簿又遇之于鄧間常
問其平生所為文章幾何夢升慨然歎曰吾已諱
之矣窮達有命非世之人不知我我羞道於世人
也求之不肯出遂飲之酒復大醉起舞歌呼因笑
曰子知我者乃肯出其文讀之愽辨雄偉其意氣
奔放猶不可禦予又益悲夢升志雖困而獨其文
章未衰也是時謝希深出守鄧州尤喜稱道天下
士予因手書夢升文一通欲以示希深未及而希
深卒予亦去鄧後之守鄧者皆俗吏不復知夢升
夢升素剛不苟合負其所有常怏怏無所施卒亦
[140-4b]
不得志死于南陽夢升諱注以寶元二年四月某
日卒享年四十有二其平生所為文曰破碎集公
安集南陽集凡若干巻娶潘氏生四男二女將以
某年某月某日葬于董坊之先塋其弟渭泣而來
告曰吾兄患世之莫吾知孰可為其銘予素悲夢
升者因為之銘曰
予嘗讀夢升之文至於哭其兄子庠之詞曰子之
文章電激雷震雨雹忽止閴然滅泯未嘗不諷誦
歎息而不已嗟夫夢升曾不及庠不震不驚鬱塞
埋藏孰予其有不使其施吾不知所歸咎徒為夢
[140-5a]
升而悲
    尹師魯墓誌銘 歐陽 修
師魯河南人姓尹氏諱洙然天下之士識與不識
皆稱之曰師魯葢其名重當世而世之知師魯者
或推其文學或髙其議論或多其材能至其忠義
之節處窮達臨禍福無愧於古君子則天下之稱
師魯者未必盡知之師魯為文章簡而有法博學
彊記通知古今長於春秋其與人言是是非非務
窮盡道理乃已不為苟止而妄隨而人亦罕能過
也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為其所以見稱於世者
[140-5b]
亦所以取嫉於人故其卒窮以死師魯少舉進士
及第為絳州正平縣主簿河南府戸曹參軍邵武
軍判官舉書判拔萃遷山南東道掌書記知伊陽
縣王文康公薦其才召試充館閣校勘遷太子中
允天章閣待制范公貶饒州諫官御史不肯言師
魯上書言仲淹臣之師友願得俱貶貶監郢州酒
税又徙唐州遭父喪服除得太子中允知河南縣
趙元昊反陜西用兵大將葛懷敏奏起為經略判
官師魯雖用懷敏辟猶為經略使韓公所深知其
後諸將敗於好水韓公降知秦州師魯亦徙通判
[140-6a]
濠州乆之韓公奏得通判秦州遷知涇州又知渭
州兼涇原路經略部署坐城水落與邊臣異議徙
知晉州又知潞州為政有惠愛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遷官至起居舍人直龍圖閣師魯當天下無事
時獨喜論兵為敘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
凡五六嵗未嘗不在其間故其論議益精密而於
西事尤習其詳其為兵制之説述戰守勝敗之要
盡當今之利害又欲訓士兵代戍卒以減邊用為
禦戎長久之策皆未及施為而元昊臣西兵解嚴
師魯亦去而得罪矣然則天下之稱師魯者於其
[140-6b]
材能亦未必盡知之也初師魯在渭州將吏有違
其節度者欲按軍法斬之而不果其後吏至京師
上書訟師魯以公使錢貸部將貶崇信軍節度副
使徙監均州酒税得疾無醫藥舁至南陽求醫疾
革隠几而坐顧稚子在前無甚憐之色與賔客言
終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師魯娶張氏某
縣君有兄源字子漸亦以文學知名居前一嵗卒
師魯凡十年間三貶官喪其父又喪其兄有子四
人連喪其三女一適人亦卒而其身終以貶死一
子三嵗四女未嫁家無餘貲客其喪于南陽不能
[140-7a]
歸平生故人無逺邇皆徃賻之然後妻子得以其
柩歸河南以某年某月某日塟于先塋之次余與
師魯兄弟交嘗銘其父之墓矣故不復次其世家
焉銘曰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銘不滅
    蘇子羙墓誌銘 歐陽 脩
故湖州長史蘇君有賢妻杜氏自君之䘮布衣𬞞
食居數歳提君之孤子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號
泣于其父曰吾夫屈於生猶可伸於死其父太子
太師以告於予予爲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
大節與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誚世之君子當爲
[140-7b]
國家樂育賢材者且悲君之不幸其妻卜以嘉祐
元年十月某日塟君于潤州丹徒縣義里鄉檀山
里石門村又號泣于其父曰吾夫屈於人間猶可
伸於地下於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書來乞銘
以葬君諱舜欽字子美其上世居蜀後徙開封為
開封人自君之祖諱易簡以文章有名 太宗時
承㫖翰林為學士參知政事官至禮部侍郎父諱
耆官至工部郎中直集賢院君少以父䕃太廟齋
郎調滎陽尉非所好也已而鎖其㕔去舉進士中
第改光禄寺主簿知䝉城縣丁父憂服除知長垣
[140-8a]
縣遷大理評事監在京樓店務君狀貌竒偉慷慨
有大志少好古工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師
位雖卑數上疏論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難言范文
正公薦君召試得集賢校理自元昊反兵出無功而天
下殆於久安而困兵事天子奮然用三四大臣欲盡
革衆弊以紓民於是時范文正公與今冨丞相多所
設施而小人不便顧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動未得
其根以君文正公之所薦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
中君坐監進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紙錢㑹客爲自
盜除名君名重天下所會客皆一時賢俊悉坐貶
[140-8b]
逐然後中君者喜曰吾一舉網盡之矣其後三四大
臣繼罷去天下事卒不復施為君携妻子居蘇州
買水石作滄浪亭日益讀書大㴠肆於六經而時發
其憤悶於歌詩至其所激往往驚絶又喜行草書皆
可愛故其雖短章醉墨落筆爭為人所傳天下之士
聞其名而慕見其所傳而喜往揖其貌而竦聽其論
而驚以服久與其居而不能捨以去也居數年復得湖
州長史慶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蘇州享年
四十有一君先娶鄭氏後娶杜氏三子長曰泌將作監
主簿次曰液曰激二女長適前進士陳紘次尚㓜初君
[140-9a]
得罪時以奏用錢為盜無敢辨其寃者自君卒後
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復召用皆顯列于朝而至
今無復為君言者冝其欲求伸於地下也冝予述
其得罪以死之詳而使後世知其有以也既又長
言以為之辭庶幾并冩予之所以哀君者其辭曰
謂為無力兮孰擊而去之謂為有力兮胡不反子
之歸豈彼能而此不為善百譽而不進兮一毁終
世以顛擠荒孰問兮杳難知嗟子之中兮有韞而
無施文章發耀兮星日光輝雖冥冥以掩恨兮不
昭昭其永埀
[140-9b]
    梅聖俞墓誌銘 歐陽 修
嘉祐五年京師大疫四月乙亥聖俞得疾卧城東
汴陽坊明日朝之賢士大夫徃問疾者騶呼屬路
不絶城東之人市者廢行者不得徃來咸驚顧相
語曰兹坊所居大人誰邪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
癸未聖俞卒於是賢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
多而其尤親且舊者相與聚而謀其後事自丞相
以下皆有以賻䘏其家粤六月某日其孤增載其柩
南歸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所聖俞字也其名
堯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自其家世頗能詩而
[140-10a]
從父詢以仕顯至聖俞遂以詩聞自武夫貴戚童
兒野叟皆能道其名字雖妄愚人不能知詩義者
直曰此世所貴也吾能得之用以自矜故求者日
踵門而聖俞詩遂行天下其初喜為清麗閑肆平
淡久則涵演深逺間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氣完力
餘益老以勁其應於人者多故辭非一體至於佗
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諸子號詩人者僻固而狹陋
也聖俞為人仁厚樂易未嘗忤於物至其窮愁
感憤有所罵譏笑謔一發於詩然用以為驩而
不怨懟可謂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見其文
[140-10b]
歎曰二百年無此作矣其後大臣屢薦冝在館閣
嘗一召試賜進士出身餘輙不報嘉祐元年翰林
學士趙㮣等十餘人列言于朝曰梅某經行修明
願留與國子諸生講論道德作為雅頌以謌詠聖
化乃得國子監直講三年冬祫于太廟御史中丞
韓絳言天子且親祠當更制樂章以薦祖考惟梅
某為冝亦不報聖俞初以從父䕃補太廟齋郎歷
桐城河南河陽三縣主簿以德興縣令知建德縣
又知襄城縣監湖州鹽税簽署忠武鎮安兩軍節
度判官監永濟倉國子監直講累官至尚書都官
[140-11a]
員外郎嘗奏其所撰唐載二十六巻多補正舊史
闕繆乃命編修唐書書成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
九曾祖諱某祖諱某皆不仕父諱某太子中舍致
仕贈職方郎中母曰仙游縣太君束氏又曰清河
縣太君張氏初娶謝氏再娶刁氏封某縣君子男
五人曰增曰墀曰坰曰龜兒一早卒女二人長適
太廟齋郎薛通次尚㓜聖俞學長於毛氏詩為小
傳二十巻其文集四十巻注孫子十三巻余嘗論
其詩曰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葢非詩能窮人殆窮
者而後工也聖俞以為知言銘曰
[140-11b]
不戚其窮不困其鳴不躓于艱不履于傾養其和
平以發厥聲震越渾鍠衆聽以驚以揚其清以播
其英以成其名以告諸冥
    石守道墓誌銘 歐陽 脩
徂徠先生姓石氏名介字守道兗州奉符人也徂
徠魯東山而先生非隠者也其仕嘗位於朝矣魯
之人不稱其官而稱其德以為徂徠魯之望先生
魯人之所尊故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之稱曰
徂徠先生者魯人之志也先生貌厚而氣完學篤
而志大雖在畎畒不忘天下之憂以謂時無不可
[140-12a]
為為之無不至不在其位則行其言吾言用功利
施於天下不必出乎已吾言不用雖獲禍咎至死
而不悔其遇事發憤作為文章極陳古今治亂成
敗以指切當世賢愚善惡是是非非無所諱忌世
俗頗駭其言由是謗議喧然而小人尤嫉惡之相
與出力必擠之死先生安然不惑不變曰吾道固
如是吾勇過孟軻矣不幸遇疾以卒既卒而姦人
有欲以竒禍中傷大臣者猶指先生以起事謂其
詐死而北走契丹矣請發棺以驗頼天子仁聖察
其誣得不發棺而保全其妻子先生世為農家父
[140-12b]
諱丙始以仕進官至太常愽士先生年二十六舉
進士甲科爲鄆州觀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御史
臺辟主簿未至以上書論赦罷不召秩滿遷某軍
節度掌書記代其父官于蜀爲嘉州軍事判官丁
内外艱去官垢面跣足躬耕徂徠之下葬其五世
未葬者七十䘮服除召入國子監直講是時兵討
元昊久無功海内重困天子奮然思欲振起威德
而進退二三大臣增置諫官御史所以求治之意
甚鋭先生躍然喜曰此盛事也雅頌吾職其可巳乎
乃作慶曆聖德詩以褒貶大臣分别邪正累數百
[140-13a]
言詩出太山孫明復曰子禍始於此矣明復先生
之師友也其後所謂姦人作竒禍者乃詩之所斥
也先生自閑居徂徠後官于南京常以經術教授
及在太學益以師道自居門人弟子從之者甚衆太
學之興自先生始其所為文章曰某集者若干巻
曰某集者若干巻其斥佛老時文則有怪説中國
論曰去此二者然後可以有為其戒姦臣宦女則有
唐鑑曰吾非為一世監也其餘喜怒哀樂必見於
文其辭愽辯雄偉而憂思深逺其為言曰學者學
為仁義也惟忠能忘其身信篤於自信者乃可以
[140-13b]
力行也以是行於已亦以是教於人所謂堯舜禹
湯文武周公孔子孟軻楊雄韓愈氏者未嘗一日
不誦於口思與天下之士皆為周孔之徒以致其
君為堯舜之君民為堯舜之民亦未嘗一日少忘
于心至其違世驚衆人或笑之則曰吾非狂癡者
也是以君子察其行而信其言推其用心而哀其
志先生直講嵗餘杜祁公薦之天子拜太子中允
今丞相韓公又薦之乃直集賢院又嵗餘始去太
學通判濮州方待次于徂徠以慶曆五年七月某
日卒于家享年四十有一友人廬陵歐陽修哭之
[140-14a]
以詩以謂待彼謗熖熄然後先生之道明矣先生
既没妻子凍餒不自勝今丞相韓公與河陽冨公
分俸買田以活之後二十一年其家始克葬先生
于某所將葬其子師訥與其門人姜潜杜黙徐遁
等來告曰謗熖熄矣可以發先生之光矣敢請銘
某曰吾詩不云乎子道自能久也何必吾銘遁等
曰雖然魯人之欲也乃為之銘曰徂徠之巖巖與
子之德兮魯人之所瞻汶水之湯湯與子之道兮
逾逺而彌長道之難行兮孔孟遑遑一世之屯兮
萬世之光曰吾不有命兮安在夫桓魋與臧倉自
[140-14b]
古聖賢皆然兮噫子雖毁其何傷
    蘇明允墓誌銘 歐陽 修
有蜀君子曰蘇君諱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義
修於家信於鄉里聞於蜀之人久矣當至和嘉祐
之間與其二子軾轍偕至京師翰林學士歐陽脩
得其所著書二十二篇獻諸朝既出而公卿士大
夫爭傳之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髙等亦以文學稱
於時眉山在西南數千里外一日父子隠然名動
京師而蘇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愽辯宏偉讀
者悚然想見其人既見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
[140-15a]
與居愈久而愈可愛間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無
窮嗚呼可謂純明篤實之君子也曾祖諱某祖諱
某父諱某贈尚書職方員外郎三世皆不顯職方
君三子曰澹曰渙皆以文學舉進士而君少獨不
喜學年已壯猶不知書職方君縱而不問鄉閭親
族皆怪之或問其故職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
也年二十七始大發憤謝其素所徃來少年閉户
讀書爲文辭嵗餘舉進士再不中又舉茂材異等
不中退而歎曰此不足爲吾學也悉取所爲文數
百篇焚之益閉户讀書絶筆不爲文辭者五六年
[140-15b]
乃大究六經百家之説以考質古今治亂成敗聖
賢窮達出處之際得其粹精涵畜充溢抑而不發久
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筆頃刻數千言其縱横上
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葢其禀也厚故
發之遲志也慤故得之精自來京師一時後生學
者皆尊其賢學其文以為師法以其父子俱知名
故號老蘇以别之初脩為上其書召試紫微閣辭
不至遂除試秘書省校書郎㑹太常修纂建隆以
來禮書乃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使食其禄與陳
州項城令姚闢同修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巻
[140-16a]
書成方奏未報而君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某
日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聞而哀之特贈光禄寺
丞勑有司具舟載其喪歸于蜀君娶程氏大理寺
丞文應之女生三子曰景早卒軾今為某官轍某
官三女皆早卒孫曰邁曰遲有文集若干巻謚法
三巻君善與人交急人患難死則䘏養其孤鄉人
多德之葢晚而好易曰易之道深矣汨而不明者
諸儒以附㑹之説亂之也去之則聖人之㫖見矣
作易傳未成而卒某年某月某日 葬于彭山之
安鎮鄉可龍里君生於逺方而學又晚成常歎曰
[140-16b]
知我者惟吾父與歐陽公也然則非余誰冝銘銘

蘇顯唐世實欒城人以宦留眉蕃蕃子孫自其髙
曾鄉里稱仁偉歟明允大發於文亦既有文而又
有子其存不朽其嗣彌昌嗚呼明允可謂不亡
皇朝文鑑巻第一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