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3-1a]
太平御覽卷第八百七十三
休徴部二
地
地 山 湖 河 海
雒 水 醴泉 井 池
土 社 石
草
萐莆 華苹 朱草 蓂莢 嘉榖
秬鬯 福草 福并 威㽔 屈軼
延嘉 紫逹 芝 蘭 茅
蒿 木 賔連闊逹 平露
地
禮曰地不愛其寳○符瑞圖曰地得其性不震揺也
[873-1b]
祥瑞圖曰王者益土地則社稷及市中地長
山
管子曰覇王之主興則昇山之神見
休子曰少皥生於稚華之渚渚一旦化爲山欝欝葱葱焉
湖
吴志曰孫皓天璽年吴郡言臨平湖自漢來草穢壅塞
今更開通長老傳言此湖塞天下大亂此湖開天下寧
河
北齊書曰武帝大寜二年齊州黄河清改清河元年
隋書曰煬帝大業三年武陽言河水清○唐書曰貞觀十
四年陜州奏界内二百餘里正月元日河水變清四日乃
止〇又曰髙宗永徽五年六日濟州黄河清十六里
又曰肅宗乾元二年嵐州言黄河三十里清如井水十月
[873-2a]
李光弼破史思明衆五萬
易乾鑿度曰聖人受命瑞應先見於河河水清
又曰孔子云天之將降嘉應河水清變爲白白變爲赤赤
變爲黒黒變爲黄各三日鄭玄日聖王爲/政理之所致
禮斗威儀曰君乗土而王其政太平則河溓宋均日溓不/决不溢也謂
溓然不盛也/溓勒兼切
符瑞圖曰河溓者河水清也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循天命而行天道四通則河岀龍圖
東觀漢記曰光武從邯鄲避王郎兵南至下曲陽滹沲河
道吏還言河水流澌無舡不可渡左右皆惶畏爲王郎所
及上命王覇前徃視之實然覇念還言驚衆雖不可渡且
臨水止尚阻即白氷堅可渡士衆大喜上大𥬇曰果妄言
也比至河流澌氷合可履馬欲僵以囊盛沙布氷上旣度
[873-2b]
未數里氷䧟也
海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出而王道通移則海不鴻波
禮斗威儀曰君乗水而王其政和平則江海著其神象宋/均
曰神不見但著象而已青/黄赤白玄水具有此色焉
春秋運斗樞曰揺光則海出明珠
雒
謝承後漢書曰沛國陳宣子字子建建武十年雒水出造
津城門或欲築塞之宣諌曰昔王尊正身金隄水退况聖
主耶言未絶而水去
尚書中曰堯沉壁於洛赤光起
又曰武王沉璧青雲浮洛
易乾鑿度曰帝徳之盛應於洛水先温九日乃寒五日變
[873-3a]
爲五色玄黄
水
陳書曰髙祖至南康破蔡路飬李遷仕贑石舊有二十四
灘多巨石行旅者以爲難髙祖之發也水暴起三百里石
皆没
唐書曰武徳元年七月新豊鸚鵡谷水清丗傳此水清天下
平
禮斗威儀曰君乗土而王其政太平則蒙水出於山宋均/曰蒙
小水也出可漑/灌生無不植也
異苑曰臨淄牛山下有女水齊人諺曰丗治則女水流丗
亂則女水竭慕容超時乾涸彌載曁宋武薄伐而激洪波
醴泉
禮曰地出醴泉
[873-3b]
東觀漢記曰光武中元元年祠長陵還醴泉出京師飲之
者痼疾皆差也
唐書曰貞觀二十三年肅州醴泉出有文石五彩蓋泉
尚書中曰醴甘也取名醴酒
又曰堯砥徳匪懈醴泉岀
又曰文命盛徳俊乂在官醴泉出山
禮斗威儀曰醴泉味甘王政和可貴故水甘也
禮稽命徴曰王者刑殺當罪賞賜當功得禮之儀則醴泉
出庭/也
又曰王者得禮之制則澤谷之中白泉岀飲之使壽長
禮含文嘉曰神農修徳作耒耨地應以醴泉
春秋潜潭巴曰君徳應陽則醴泉出焉
春秋潜潭樞曰旋星得則醴泉出
[873-4a]
春秋感精符曰徳淪於地則醴泉出焉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徳至淵泉則醴泉岀
孫氏瑞應圖曰醴泉者水之精也味甘如醴泉出流所及
草木皆茂飲之令人壽也
又曰理訟得所醴泉出於京師有仙人以爵酌之
白虎通曰徳至淵泉則醴泉湧醴泉者羙泉也狀如醴酒
可以養老也
鶡冠子曰聖人徳上及太寜中及萬靈則醴泉出
徐整正曆曰黄帝上時以醴泉爲漿
井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清浄則浪井出有仙人主之
典畧曰浪井者不鑿自成之井
池
[873-4b]
唐書曰大暦八年解州安邑兩池生乳塩後賜號寳應靈
慶池
土
左傳曰晉文公過衛文公不禮出於五鹿乞食於野野人
與之塊公子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
史記曰黄帝時有土瑞故以土徳
王庚温瑞應圖曰王者徳温逺方則物化爲土
蜀王夲紀曰蜀王獵於褒谷𥘿王以金一笥遺蜀報以禮
物盡化爲土𥘿王大怒臣下拜賀曰土者地也今𥘿當有
蜀矣
社
漢書曰昌邑王門社有枯樹復生枝葉後宣帝立
晉書曰武帝時洛陽太社中有青氣占者以爲東萖後當
[873-5a]
有天子東萖王改封琅邪王江東之應也
春秋潜潭巴曰里社鳴此里有聖人其呴百姓歸之呴鳴/之恐
者湯起放桀時有/此祥呴呼后切
石
漢書曰昭帝時太山萊蕪山南匈匈/有數千聲民視之有大
石自立髙一丈五尺大三十八圍入地深八尺三石爲足
立後有白鳥數千集其旁宣帝中興之瑞也
唐書曰貞觀十九年陜州有石理成文曰李君王三字甚
明〇又曰永徽二年藍田縣令田仁注獻瑞石文理成字
曰天安永得立
祥瑞圖曰張掖之柳谷有石始見於建安成形於黄文
備於太和建安黄太/和皆年號其石狀象龜嶷然盤峙廣一丈六尺
長一丈七尺周圍五丈餘蒼質麟鳯龍馬炳燠成形文字
[873-5b]
燦然斯盖大晉 受終聖徳兼該之應也
魏氏春秋曰明帝靑龍三年張掖刪丹縣金山玄川溢涌
寳石圖
象靈龜立于川西有石馬七其一仙人
之
其一羈絆其五有形而不善成有玉匣関闔於前上有玉
字王缺二王横一又有麒麟在東鳯凰在南白虎在西犧
牛在北馬自中布列南方有字曰大討曹金但取之此司
馬氏革運之徴〇瑞應圖曰碧石玉者玩弄之物不用則
岀〇禮稽命徴曰王者得禮之制則澤谷之中乃生白石
又曰王者君臣父子夫妻尊卑有别則石生於澤也
禮含文嘉曰内外之制各得其冝則山澤出龜寳石
草
萐莆
孫氏瑞應圖曰萐莆王者不徴滋味庖厨不踰深盛則生
[873-6a]
於厨一名𠋣扇一名實閭一名𠋣萐生如蓮枝多葉少根
如絲轉而生風主於飲食清涼駈殺蟲蠅舜時生於厨又
堯時冬死夏生又舜時生於厨及階左
春秋潜潭巴曰君臣和得道度叶中則萐莆孳於庖厨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則阜岀萐莆宋均注曰文/典備則萐莆
應/也
華苹
祥瑞圖曰𩀱蓮爲苹
又曰華苹者其枝正平王者徳剛則仰弱則低
又曰王者政令均則華苹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於地則華苹感
朱草
孫氏瑞應圖曰朱草草之精也聖人之徳無所不至則生
[873-6b]
又曰朱草者百草之精也王者德無所不通四方有歌詠
之聲則生
大戴禮共朱草日生一葉至十六日落一葉周而復始
尚書大傳曰王者德下究地之厚則朱草生
又曰帝命周公踐祚朱草暢生
尚書中曰文命咸得俊乂在官則朱草在郊
又曰堯徳清平比隆伏羲故朱草生郊
禮斗威儀曰君乗火而王其政頌平則地生朱草
春秋感精符曰王者徳洽於地則朱草生食之令人不老
春秋運斗樞曰樞星則朱草生
春秋繁露曰君勸農事無奪民時使之歳不過三日行十
一之稅進經術之士開閶/闔通障塞恩及草木則朱草生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徳至草木則朱草生
[873-7a]
後漢書曰光武時朱草生于水涯
晉書曰武帝時朱草生
白虎通曰朱草赤色也可以染綘别成黼黻之服列爲尊
卑之差
淮南子曰太清之丗四時不失其序日月揚光五星循䡄
則朱草生
抱朴子曰朱草狀似小桑裁長三四尺枝葉皆赤莖如珊
瑚生名山嶺石之下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銀投
中中立可丸爲泥以金投中名曰金漿以王投之名曰玉
釀服之皆長生也
鶡冠子曰聖 王徳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朱
草生
魏畧曰文帝欲受禪朱草生於文昌殿側
[873-7b]
蓂莢
孫氏瑞應圖曰蓂莢者葉圓而五色一名曆莢十五葉日
生一葉從朔至望畢從十六日毁一葉至晦而盡月小則
一葉卷而不落聖明之瑞也人君徳合乾坤則生
祥瑞圗曰蓂莢堯時生
尚書大傳曰周公輔㓜主不矜功則蓂莢生
尚書中候曰周公作樂而治蓂莢生
春秋運斗摳曰老人星臨國則蓂莢生
又曰箕星得則蓂莢生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徳至於地則蓂莢生
風俗通曰按孝經古太平蓂莢生階其味酸王者取以
調味後以醯代之
徐整正曆曰黄帝之時以蓂莢者瑞草也蓋神靈之嘉應
[873-8a]
也
白虎通曰王者考曆得其分度則蓂生於階莢者樹名也
嘉穀
孫氏瑞應圖曰嘉禾五穀之長盛徳之精也文者則二本
而同秀質者則同本而異秀此夏殷時嘉禾也
又曰周時嘉禾三年夲同穗異貫桑而生其穗盈箱生於唐
叔之國以獻周公曰此嘉禾也太和氣之所生焉此文王
之徳乃獻文王之廟
書曰唐叔得禾異𠭇同頴各一隴合爲一穗獻之天子王
命周公作嘉禾篇
尚書中候曰嘉禾莖長五尺三十五穗
禮含文嘉曰神農作耒耨天應以嘉禾
又曰綏五車明五禮則五禾應以大豐
[873-8b]
禮斗威儀曰人君乗土而王其政平則嘉穀並生
詩含神霧曰堯時嘉禾七莖連三十五穗
春秋運斗樞曰旋星得嘉禾液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徳至於地則嘉禾生
周書曰神農時天雨粟神農耕而種之然後五穀興以𦔳
果實
漢書曰宣帝時嘉榖降于郡國
後漢書曰安帝時九真嘉禾生五百六十夲七百六十八
穗
東觀漢記曰光武以建平元年生於濟陽縣舎時有嘉禾
一莖九穗縣境大熟因名曰秀
又曰章帝時嘉禾嘉麦日月不絶
魏志曰文帝欲受禪郡國三嘉禾生
[873-9a]
王隱晉書曰元帝藉藁草悉成未
沈約宋書曰文帝時醴湖生嘉粟一莖九穗
又曰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嘉禾生華林園十株七百穗
又曰孝武帝大明元年嘉禾生清暑殿鴟尾中一株六穗
齊書曰武帝時固始縣嘉禾一莖五穗新蔡又𫉬一莖九
穗一莖七穗
梁起居注曰大同六年九月始平獻嘉禾一莖十七穗
白虎通曰嘉禾者太和之爲美瑞者也
晉徴祥曰王者盛徳則嘉禾生嘉禾者仁卉也其大盈
箱一桴二米國政質則同夲而異頴國政文則同頴而異
夲
唐書曰開元十九年州奏穞生稻二百一十五頃再熟
稻一千八百頃其粒與常稻無異穞音/旅
[873-9b]
又曰大中二年福建進瑞粟十五莖莖有五六穗
又曰大中六年淮南節度使杜悰奏海陵髙郵兩縣百姓
於宫河中漉得異米煑食呼爲聖米
秬鬯
孫氏瑞應圖曰秬鬯者三隅之一粰三米王者宗廟修
則生〇又曰昭穆序𥙊祠宰人咸有敬讓禮容之節威儀
之羙則秬鬯生
又曰王者節敬依禮度親踈有别則秬鬯生
又曰黄帝時南夷乗白鹿來獻秬鬯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於地則秬鬯生
福草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宗廟至敬則福草生於廟一云/禮草
禮斗威儀曰君乗木而王其政平則福草生廟中宋均/曰廟
[873-10a]
中生草蓋福草也即朱草之别名/可以染𥙊服故應仁孝而生廟中
福并
孫氏瑞圖曰福并瑞草生王者有德則福并生
威蕤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禮備則威蕤生一日/威蕤
又曰王者愛人倫則威蕤生於殿前
屈軼
孫氏瑞應圖曰屈軼者太平之代生於庭有佞人則草指之
延嘉
孫氏瑞應圖曰延嘉王者有德則見
又曰王孝道行則延嘉生
孝經援神契曰天子至徳屬于四海則延嘉生
紫逹
[873-10b]
孫氏瑞應圖曰紫逹者王者仁義行則常見
禮斗威儀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紫逹常生
芝
孫氏瑞應圗曰王者慈仁則芝草生食之令人延年
又曰王者寵近𦒿老養有道則芝莢生
春秋運斗樞曰揺光得則陵出玄芝生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於草木則芝草生
漢書曰武帝元封六年甘泉宫内産芝草九莖産連葉宣
帝神雀元年金芝九莖産于德殿銅池中如淳曰銅池/承霤也晉灼
日以銅作池韋昭/日以銅節池邊也
後漢書曰明帝時郡國上芝英
又曰章帝建三年零陵獻芝草
東觀漢記曰桓帝時芝草生中黄藏府
[873-11a]
宋書曰順帝時臨城縣生紫芝
齊書曰武帝時襄陽獲紫芝
隋書曰開皇十九年朱雀等十六門生芝草
唐書曰貞觀十七年安禮門御榻産靈芝五莖又皇太子
寢室中産素芝十四莖悉爲龍鳯之狀
又曰貞觀十七年滁州言所部川源徧生芝草百寮及雍
州父老上表固請封禪
唐春秋曰貞觀十九年雍州李樹生芝英赤蓋紫光色鮮
麗司徒長孫無忌與官方岳上表請禪不許
又曰天寳七載三月大同殿柱礎産玉芝兩莖
又曰肅宗上元二年甲辰延英殿御座梁上玉芝生一莖
三花御製靈芝詩以示羣下
又曰上元二年九月壬午朔皇后奏含暉院生金芝
[873-11b]
大同起居注曰九年金芝二十八莖生于殿庭少府卿蕭
介以聞
古今注曰漢武時甘泉殿房内産芝九莖連業作芝房之
歌
白虎通曰王者徳至於山則芝實茂
孫整長歷曰黃帝以五芝爲房名
瑞令記曰食芝延年不終與真人同
論衡曰建三年零陵泉陵縣女子愽寧宅内生芝草五
本莖葉紫色太守沈鄷遣門下奉獻皇帝恱懌
又曰芝草一年三華食之令人眉壽慶丗蓋仙人之所食
又曰紫芝者其栽如豆
繆襲神芝讃曰青龍元年神芝産于長平之習陽許昌典
農中郎蔣充奉表以聞其色丹紫其質光耀上别爲三幹
[873-12a]
分爲九枝散爲三十六莖委綏連屬有似珊瑚之狀考圖
按譜蓋羙乎前代矣
蘭
禮斗威儀曰君乗金而王其政和平則蘭常生宋均日蘭/生主給和
調/也
茅
史記曰齊桓公欲封禪管仲曰古之封禪鄗上之北里
之禾江淮之間有一茅三脊所以爲藉
周書曰成王時竒幹獻茅其頭雄雉佩之不昧
宋書曰孝武時三脊茅生石頭西岸江陵夏王義恭表勸
封禪
唐書曰麟徳元年毫州奏老君廟側生三脊茅
蒿
[873-12b]
大戴禮曰周時徳澤洽和蒿大可以爲宫柱曰蒿宫此天
子之路寢也
木
禮稽命徴曰王者得禮之制則澤谷之中生赤木
又曰王者得禮之冝則宗廟生祥木
地鏡圖曰國治益地則木生水上
又曰國理君喜則樹木忽自大
又曰理君京房易傳曰君有徳生聖子則木生屋上及朝
廷
又曰君徳強且髙昌則木生城脅一尺圍巳上長數文此
謂城強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徳化洽八方合爲一家則木連理
又曰王者不失民心則木連理
[873-13a]
漢書曰武帝幸雍得竒木枝旁出復合上異之終軍曰衆
枝内附示無外也殆將有削尢袵而蒙化者
後漢書曰明帝永安十七年甘露仍降樹枝内附仍<折 t="33"/>也/内附謂
木連/理也西南夷哀牢儋耳僬僥槃木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
義貢獻西域諸國遣子入侍
宋書曰文帝元嘉中有穀櫟二樹連理
隋書曰厔縣獻連理樹植之宫庭
唐書曰貞觀十八年山南獻木連理交錯玲瓏有同羅日
一丈之幹并枝者二十餘所
又曰二十一年玉華宮李樹連理隔澗合枝
白虎通曰王者徳至草木則木連理也
晋中興徴祥曰王者徳澤純洽八方同一則木連理連
理者或枝還合或兩樹合共
[873-13b]
曹植魏徳論曰皇樹嘉徳風靡雲披有木連理别幹同技
將承大同應天之䂓
唐書曰興元元年八月毫州真源縣大空寺李𣗳植來十
四年長一丈八尺今春秋忽上聳高六尺周廻似蓋九十
餘尺
賔連闊逹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庶嫡有序男女有别則賔連閱生於
房一名賔連逹一名賔連闊生於房室象御妃有節也
白虎通曰賔連闊逹者樹名也其連累相承
平露
孫氏瑞應圖曰平露者如蓋生於庭以知四方之政王者
不私人以官則生東方政不平則西低北方政不平
則南低西方政不平則東低南方政不平則北低四方政
[873-14a]
不岀其根一曰平兩
又曰平兩者如蓋以知四方王者政平則生
白虎通曰王者使賢不肖位不踰則平露生庭平露者樹
名也
太平御覽卷第八百七十三
[873-14b]
[873-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