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12 太平御覽-宋-李昉 (SBCK)


[872-1a]
太平御覽卷第八百七十二 休徴部一
  叙休徴 日 月 星 風 雨
  雲 霧 露 雷 氣 光 人
  神
     叙休徴
書曰休徴叙美行/之驗曰肅時雨&KR0002君行敬則/時雨順之曰乂時暘&KR0002君/行
政治敗時/暘順之曰哲時燠若君能照哲則/時煖順之曰謀時寒若君能謀/則時寒
順/之曰聖時風&KR0002君能通理則/時風順之○禮曰國家將興必有禎祥
又曰用民必順不奪/農時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凶飢妖孽
之疾言大順之時/隂陽和也〇又曰四靈以爲畜故飲食有由也何
謂四靈麟鳯龜龍謂之四靈
又曰天降膏露地岀醴泉山出器車河岀馬圖鳯凰麒麟
皆在郊棷典藪/同也龜龍在宫沼其餘鳥獸之𡖉胎皆/可俯而闚
[872-1b]
也則是無故非有他事/使之言也先王能脩禮以逹順故此順之實

又曰&KR0155中于天而鳯皇降龜龍假功成而太平隂陽氣/和而致象物假音格
又曰享帝於郊而風雨節寒暑時五行木爲雨金爲陽火/爲燠水爲寒土爲風
黄帝太階六符經曰三階平則隂陽和風雨時社稷咸獲其
冝天下大安是謂太平
韓詩外傳曰成王之時有三苗貫桑而生爲一秀大幾滿
車長幾充箱成王問周公曰此何物也周公曰三苗同爲
一秀意者天下殆同一也此期三年果有越裳氏重九譯
而至獻白雉於周公曰道路悠逺山川幽深恐使人之未
逹也故重譯而來周公辭曰吾何以見賜也譯曰吾受命
國之黄髮日乆矣天下之不迅風疾雨也海之不波溢也
三年於兹矣意者中國殆聖人蓋徃朝之於是周公乃敬
[872-2a]
其所來故小雅云有黭淒淒興雲祁祁以是知太平無飄
風暴雨亦明矣
又曰祥者福之先見者也風角占日福/先見日祥
春秋繁露曰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則元氣和順風雨時景
星見黄龍下
又曰五帝三王之理云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稅教
以愛使以忠敬長老親親而尊尊不奪民時使民不過歳
三日民家給人足無怨望忿怒之患故天爲下甘露朱草
生醴泉出風雨時嘉禾興鳯凰騏驎遊于郊
     日
孫氏瑞應圖曰君賢得土地則日有黄抱
又曰楊光者人君不假臣之權則日楊光
又曰王者動不失日楊光也
[872-2b]
符瑞圖曰日二黄人守者外國人方自來降也
又曰少皥氏邑於窮桑日五色牙照窮桑
&KR0003曰日者至陽之精象君德玄黄照耀五色無主
春秋潭潜巴曰君德應陽君臣得叶度則曰含王字含王
字者曰中有王字也王者德象日光所照無不及也
春秋考異郵曰黄帝將興有黄帝雀赤頭立於日傍黄帝
曰黄者土精赤者火榮爵者賞也余當立大功乎黄雀者
桑也
禮斗威儀曰君承土而王其政太平則日五色無主宋均
曰五行之色不王於一也
又曰君乗木而王其政昇平則黄中而青暈乗火而王則
黄中而赤暈乗金而王則黄中而白暈乗水而王則黄中
而玄暈
[872-3a]
孝經援神契曰黄氣抱日輔臣納忠徳至於天曰抱載在/上
日載在/旁日抱
     月
漢書曰元后生成帝夢月入懷吴志云/孫弟生
京房易飛&KR0049曰正月有偃月國必有喜
禮斗威儀曰君乗上而王其政太平則月黃而多輝
禮瑞應圖曰昔太清之治丗也昭明于日月
禮含文嘉曰人君政尊則日月貞明
春秋潜潭巴曰君臣和得道叶度則日月大光明天下和
平上下俱昌延年益壽
     星
孫氏瑞應圖曰景星者大星也狀如半月生於晦朔助月
爲明玉者不私於人則見
[872-3b]
又曰王者徳至幽微則景星見
又曰景星者星之精也先後月岀於西方王者不私人以
官使賢者在位則見佐月爲明
又曰王者孝行之溢則斗霣精北斗七星光/明&KR0002將霣也
又曰王者承天得理則老人星臨國符瑞圖月鎮星合房
者年榖豊熟
易坤靈圖曰至徳之萌五星&KR0002連珠
尚書中&KR0049曰帝尭即政七十載景星出翼景大也翼/朱烏𪧐也
禮稽命徴曰出號施令叶民心制禮作樂得天意則景星

又曰外内之制各得其冝四方之事無有留滯則天苑有
徳星見
禮斗威儀曰君承土而王者其政太平則鎮星黄而多暈
[872-4a]
又宫星黃大其餘六星耀光四起宫斗北斗/魁星也
又曰君乗水而王其政太平則辰楊光乗金而王則太白
楊光
禮含文嘉曰天子崇有徳彰有道顯有功褒有行則太微
七星明少微處士有徳星應宋均云太微正教之宫也七
星衣裳正禮今施教布化儀服應禮故星明今少微處士
有徳星應則星皆有威儀矣
春秋合誠圖曰天子精耀心憤務徳則景星見宋均曰/憤猶盛

春秋感精符曰王者上感皇天則景星見
春秋佐𦔳期曰虞舜之時景星出房
春秋孔演圖曰天子舉賢則景星放於天
又曰王者徳政海内冨昌則鎮星入闕闕華闕之/門當帝坐
[872-4b]
春秋元命苞曰老人星者治平則見見則主壽帝以秋分
候之南郊
又曰帝位明即畢星光大也
春秋文耀鈎曰老人星見則主安下不見則兵起
又曰王者安静則老人星見
春秋運斗樞曰王政和平則老人星臨國萬民以歌
孝經援神契曰徳至天則斗極明
又曰天子刑于四海徳洞淪&KR0115八方神化則斗霣精
又曰神靈滋液百&KR2123寳用有景星
又曰鎮星舎房符明道興宋均曰符驗明/而道興年豊也
又曰太白合表四夷從服之象宋均曰合表從中道也太/白進退主侯兵合從中道
無進/退
孝經内事曰天子行孝徳則景星見
[872-5a]
又曰王者動得天度止得地意從容中道隂陽合度則太
微五帝座星明以光也
又曰王者得禮之制不傷財不害民君臣和草木昆蟲各
象正性則三台爲齊明不闊不狹如其度宋均云君臣制
度宫室車旗多少各有科品則應也
又曰王者敬諸父有差則大角光明以&KR0045宋均云諸父伯
仲叔季也斗爲帝車帝所乗也角堅剛而居帝前帝敬諸
父感天應之也
又曰王者逺嫌別微殊貴賤抑驕臣息亂子則屏星爲之
明以潤帝座章而光宋均云屏星五帝座爲之明以潤章
大也
又曰天子得雲臺之禮則五車均明河行不離其常宋均
云天子考察天氣&KR0002梓愼見星之祲者也所以獲福禳災
[872-5b]
五車主五榖民禳災得福民無飢寒之困五榖星之明以
應之河&KR0002離常則有决溢之憂則九榖失所殖矣
又曰昆弟有親親之思則鈎鈴不離房宋均云鈎鈴逺房
則踈闊今昆弟相親故天相近明其友也
又曰王者厚長㓜各得其正則房心有德星應之宋均云房
心爲天子明堂布政之宫長㓜厚則政教著明房心應之
而時也
     風
史記曰黃帝行德天爲之起風從西北東必以庚辛一秋
中五至大赦三至小赦也
唐書曰肅宗在平凉未知所適㑹朔方留後杜鴻漸奉牋
迎上又河西行軍司馬裴冕勸上治兵於靈武以圗進取上
發平凉至豊寜南見黄河天壍之固欲整軍北渡以保豊
[872-6a]
寧忽大風飛沙跬歩之間不辨人物及回軍趍靈武風沙
頓止天地廓清
尚書大傳曰王者徳及皇天則祥風起
又曰舜將禪禹于時八風脩通
禮斗威儀曰王者乗火而王其政昇平則祥風至宋均云/即景風
其來長/養萬物
符瑞圖曰翔風者瑞風也一名景風春爲發生夏爲長盈
秋爲収藏尽爲安寧
春秋繁露曰王者思及金石則凉風出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徳八方則祥風至
王充論衡曰王者太平則五日一風風不嗚條
風角曰風清明髙不及地二三尺此下有聖人或清明其
來乆長而不動揺樹木枝葉此龍徳在其下
[872-6b]
晉陽春秋曰劉&KR0073平慕容超將鎭下邳聞盧循反何無忌
敗乃還次山陽造楊子江問行人曰朝廷如何對曰則尚
未至劉公&KR0002還無所憂也&KR0073將濟而風急衆咸難之&KR0073
吾有天命風當自息如天不助覆溺何足可怯即命登舟
舟移而風止
     雨
禮斗威儀曰君乗金而王其政平則嘉雨時至
春秋&KR0003題辭曰大節二十四小節十二功徳分也故一歳
三十六雨
塩鐵論曰太平之丗則雨不破塊旬日一雨雨必以夜
符瑞圖曰周公時天下太平當此之時旬而一雨雨必以

又曰靈雨者遇歳亢旱責躬引咎理察寃枉退去貪殘側
[872-7a]
身修政則降以靈雨非誠感瑞則非靈也
又曰昔殷湯之丗天下大旱以六條自責於是大

淮南子曰神農之丗甘雨以時五榖蕃殖
尸子曰神農氏治天下欲雨則雨五日爲谷雨旬五日爲
行雨萬物咸利故謂之神
     雲
史記曰&KR0002煙非煙&KR0002雲非雲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慶
雲嘉氣也
漢書曰武帝封禪夜有白雲封中出
魏書曰文帝生時有雲氣青色而圎如車蓋當其上終日
望者以爲至貴之證
宋書曰丗祖在江州起義建牙軍門有紫雲二段落于牙
[872-7b]

唐書曰玄宗甞出畋有紫雲在其上從者望而得之
又曰肅宗自奉天而北夕次永壽有白雲起西北長數丈
如樓閣之&KR0250識者以爲天子之氣
尚書中&KR0049曰堯徳清平乃沉壁於河白雲起
禮斗威儀曰景雲景明也言雲氣光明也
又曰周成王治平觀於河青雲浮
春秋孔演圖曰黄帝將興黄雲&KR0155於堂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徳至山陵則景雲出
又曰天子孝則景雲見
孫氏瑞應圖曰景雲見者太平之應也
符瑞圖曰矞慶雲也内赤外黄一曰矞雲矞音/橘也
帝王丗紀曰黄帝有景雲之瑞以雲紀官
[872-8a]
又曰堯母慶都生而神異有黄雲覆上
漢武故事曰帝幸梁父祀地山上有白雲如蓋
又曰宣帝祀甘泉有紫雲從西北來散於殿前歸藏曰大
昊之盛有白雲出自蒼梧入于大梁
徐爰宋書曰髙祖北征至洛陽常有紫雲見於軍上
     霧
史記曰髙祖至平城匈奴圍上七日大霧漢人徃來故不&KR0116
帝王丗紀曰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天大霧三日
帝之洛水上見大魚&KR0018圖書
     露
後漢書曰光武建武十二年甘露降南行唐
又曰明帝永平十七年春正月甘露降於甘陵
又曰明帝永平十七年甘露降泉陵洮陽二縣二縣属零/陵泉陵城
[872-8b]
在今永州零陵縣北洗/陽故城在湘原縣西北
東觀漢記曰光武時甘露降四十五日
宋書曰文帝元嘉中甘露頻降&KR0250如細雪
唐書曰武徳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甘露降于中華殿之桐
樹泫氷雪以示群臣
又曰貞元十年正月西川奏當管甘露降松栢竹藂等二
千四百四十二處
尚書中&KR0049曰堯時甘露降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徳至天則降甘露
禮斗威儀曰君治政則軒轅之精散爲甘露降
又曰人君乗土王其政太平則甘露
春秋運斗樞曰天樞得則甘露濁
孫氏瑞應圖曰𦒿老得敬則松栢受甘露尊賢老不失細
[872-9a]
微則竹葦受甘露
又曰甘露者味清而甘降則草木暢茂食之令人壽
又曰王者徳至於天和氣感則甘露降於松栢
白虎通曰甘露者美露也降則物無不盛
論衡曰甘露味如飴王者太平之應
鶡冠子曰聖徳上及太清下及萬靈則膏露下
晉中興徴祥記曰甘露仁澤也凝如脂甘如飴王者徳至
於天則降
吕氏春秋曰隂陽之和不長一𩔖甘露時雨不私一物
山海經曰軒丘鳯𡖉民食之甘露民食之所欲自從
魏明帝與東河王詔曰昔先帝時甘露屢降仁壽殿前自
吾建承露盤以來甘露復降芳林園
     雷
[872-9b]
史記曰髙祖母劉媪甞遊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時雷電&KR0115
晦見蛟龍上巳而有姙遂産髙祖河圖曰黄帝以雷精起
尚書中&KR0049曰𥘿穆公岀狩天震大雷下有火化爲白雀衘
丹書集公車曰𥘿伯覇也
     氣
史記曰𥘿始皇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東遊以厭當之
又曰髙祖隱於芒碭山澤間吕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髙祖
恠問后后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徃常得
漢書曰宣帝繫獄望氣者言長安獄有天子氣詔繫者殺
之内謁者令郭穰夜至郡獄邴&KR0123拒使者不得入
後漢書曰望氣者蘇伯河爲王莽使至南陽遥見望春亭
郭唶曰唶音子/夜切氣佳哉鬰鬱葱葱然
東觀漢記曰和帝時十一月夜白氣長三丈起圖東北
[872-10a]
軍市西域象竒踈勒二國歸義
魏書曰武宣卞皇后琅邪開陽人文帝母也以漢延熹二
年十二月乙己生齊郡白亭有黄氣滿室移日父敬侯恠
之以問卜者王旦曰此&KR0123祥也
晉書曰天子氣森森然感華蓋或如龍如馬
宋書曰明帝太始二年六月日入後有黄白氣東西竟天
光明潤澤也
楚漢春秋曰項王在鴻門亞父諌曰吾使人望沛公其氣
衝天五彩相繆或似人此非人臣之氣不&KR0002殺之
應劭漢官儀曰丗祖封禪乆有白氣一丈東南極望正直
壇所有青氣上與天属遥望不見顛瑞命之符也
     光
漢書郊祀志曰武帝祀汾隂汾/隂傍有光如降上遂立后土
[872-10b]
祠於汾隂
又曰郊太一祠上有光
又曰宣帝祠丗宗神光興於殿旁神光又興於房中如燭

東觀漢記曰李軼等䜟言劉氏當復起李氏爲輔遂市兵
弩絳衣赤㥽歸舊廬望見廬南有若火光以爲人持火呼
之光遂盛曈曈上属天有頃不見上異之
後魏書曰太祖武皇帝母曰獻明賀皇后夢日岀室内寤
而光明属天歆然有感乃生於叅合之北其夜復有光明
又曰髙祖孝文皇帝母曰李夫人皇興元年八月生平城
紫宫神光照室天地氤氲和氣充塞
尚書中&KR0049曰堯沉壁於河榮光岀
符瑞圖曰玉燭者瑞光也見則四時之色洞如燭也
[872-11a]
又曰景者光也亦曰象也光而可象應行而臻故茂徳内
彰則瑞光外燭
又曰昌光者瑞光也見於天漢髙受命昌光出&KR0942
又曰榮光者瑞光也其光五彩焉出於水上
又曰五光彩者天見五色三光重輝輝于地也
春秋合誠圖曰五光垂彩天下大嘉
     人
尚書中&KR0049洛師謀曰吕尚岀遊于戊午有赤人雄出赤人/水神
授吾簡丹書曰命遊吕吾我也/由用也
禮含文嘉曰禹卑宫室盡力乎溝洫百馨用成神龍靈龜馴
伏玉女降
魏志曰咸熈二年晉太子襲位襄武縣言有大人見長丈
餘跡長三尺一寸白髮著黄單衣黄巾柱杖呼民 語
[872-11b]
云今當太平
瑞應圖曰真人者黄帝時遊於池王者有茂徳不貪貨利
則金人垂舡遊王後池
     神
龍魚河圖曰黄帝攝政&KR0214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
銅頭鐡額食沙石造兵杖威震天下誅殺無道不仁不慈
黄帝行天下事仰天而歎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
而令制伏&KR0214&KR0214尤歸臣因使鎮兵以制八方
尚書中&KR0049曰堯使禹治水禹辭天地重功帝欽擇人帝曰
出爾命圖爾乃天言天使汝/治水非我禹臨河觀有白靣長人魚身
岀曰吾河精也表曰文命治&KR0075表安也言曰文/治治&KR0075决之水臣河圖
去入淵河圖謂/括地象
漢書曰武帝太始四年三月幸不其如淳日其音基不/其山名因以爲縣
[872-12a]
神人于交門宫應劭曰神人蓬萊仙人之屬也晉/灼曰琅邪縣有交門漢武帝所造&KR0002有嚮
坐拜者作交門之歌
山海經曰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名曰
延維人主得而食之伯天下即于/虵也
瑞應圖曰黄帝時西王母使乗白鹿來獻白環一本云帝
舜時西王母遣使獻玉環
又曰二羙母者蓋神女也周穆王時持酒來酌之
管子曰桓公北征孤竹未至卑耳溪十里援弓將射未敢
發見人物具焉右祛不走馬管仲曰臣聞登山之神有俞
兒者長尺人物具焉覇王之君與走馬前道也祛衣其前
水右祛示從右渉至溪如所言公拜焉曰仲父之聖&KR0002
莊子曰齊桓公遊於澤管仲御公見&KR0017仲曰澤有委虵其
大如轂其長如轅紫衣朱冠見人則舉其首而立見之者
[872-12b]
殆乎覇公曰此寡人之所見也
墨子曰鄭繆公晝日處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面狀
正方繆公乃懼神曰無奔帝享汝明徳使錫汝壽十年使
君國昌公問神神曰予爲勾芒
太平御覽卷第八百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