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1a]
太平御覽卷第二百七
職官部五
太尉 司徒上
太尉
禮記月令曰孟夏之月命太尉賛傑俊蔡邕章句曰/太尉卿官
春秋運斗樞曰赤龍圖以出河見堯與太尉舜等百二
十臣集發藏大麓
春秋合誠圖曰堯坐中舟與太尉舜臨觀鳯皇授圖
史記曰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
漢書曰太尉𥘿官也掌武事
又曰髙祖言周勃重厚而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爲
太尉
東觀漢記曰劉彪字智伯爲太尉在位清白廉讓以率下
[207-1b]
又曰張輔字孟侯爲太尉父尚在輔每遷轉乃一到雒父
來適會正臘公卿罷朝俱賀歳奉酒上輔父壽極欣醼莫
不嘉其榮也
後漢書曰楊震字伯起嘗客於湖外不荅州郡禮命數十
年衆人謂之晩暮而震勵志踰篤後有鸛雀衘三鱣魚飛
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凡鱣者卿大夫之服象也數三
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昇矣後果位至太尉
又曰劉寛爲太尉靈帝頗好學藝每引見寛令講經寛嘗
於坐酒睡伏
加也爲/酒所加也帝問太尉醉耶寛仰對曰臣不
敢醉但任重責大憂心如醉
又曰張禹爲太尉時連歳災荒府藏空虚禹上䟽求入三
歳租稅以𦔳郡國廪假廪給也/假貸也許之
又曰楊震代劉愷爲太尉帝舅大鴻臚耿寳薦中常侍李
[207-2a]
閏兄於震震不從寳乃自徃震曰李常侍國家所重欲
令公辟其兄寳唯傳上意耳言非巳本心/傳在上之意震曰如朝廷欲
令三府辟召固冝有尚書勑遂拒不許寳大恨而去
又宦者傳曰曹嵩靈帝時貨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万
故位至太尉
續漢書百官志曰太尉一人掌方岳事物功課歳盡則奏
其殿最而行賞罰丗祖即位爲大司馬
又曰太尉郊廟掌亞獻大喪告謚南郊
又曰王龔爲太尉在位恭愼自非公事不通州郡書記其
所辟命皆海内長者
謝承後漢書曰鄭𢎞爲臨淮太守行春有二白鹿隨車夾
轂而行𢎞怪問主簿黃國鹿爲吉凶賀曰聞三公車轓𦘕
作鹿明府當爲宰相𢎞後果爲太尉
[207-2b]
又曰陳蕃拜太尉臨朝歎曰黃憲若在不敢先佩印綬
又曰鄭𢎞字巨君爲太尉舉將第五倫爲司空班位在下
每正朝見𢎞曲躬自卑帝知遂置雲母屏風分隔之由此
以爲故事
又曰京兆朱寵字仲威爲太尉家貧食脫粟飯卧布朝
廷賜錦梁肉皆不敢當
華嶠後漢書曰安帝即位太尉徐防以災異宼賊䇿免就
國凡三公以災免自防始也
𡊮山松後漢書曰太尉劉虞讓位於羊續靈帝時爲三公
者皆輸禮錢千万續舉褞以示之曰臣之所有唯此而
巳遂不代虞
張璠漢記曰楊秉字叔卿爲太尉常曰我有三不惑酒色
財也天下稱爲名公
[207-3a]
漢書百官表曰太尉秦官金印紫綬掌武事周勃灌嬰周
亞夫等爲之
又百官表注曰太尉古官也自上安下曰尉故官以爲號
應劭漢官儀曰章帝詔曰司空牟融典職六年勤勞不怠
其以融爲太尉録尚書事
又曰冲帝𠕋書曰太尉趙峻貳掌樞衡有匪石不貳之心
又曰三公國之楨榦朝廷取正以成斷金大司農李固公
族之苗忠正不撓有史魚之風其以固爲太尉
又曰河間相張衡說明帝以爲司徒司空府已榮欲更治
太尉府府公南陽趙喜也西曹安衆鄭均素好名節以
爲朝廷新造北宫整飭宫寺今府夲館陶公主第舎貟職
鮮少自足相授喜表陳之即見聽許其冬帝幸辟雍歴二
府光觀壯麗而太尉府獨卑陋顯宗東顧歎息曰屠牛縱
[207-3b]
酒勿令乞兒爲宰
漢官典職曰太尉孝文三年置七年省武帝建元二年置
五年復省更名大司馬建武二十七年復置太尉
魏志曰文帝踐祚鍾繇遷太尉時華歆王朗並先丗名臣
帝罷朝謂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日殆難
繼矣
又曰華歆拜太尉歆疾乞退讓位於管寕文帝不許臨當
大㑹乃遣散常侍繆襲奉詔諭旨曰朕新蒞庻事一日
万機懼聽斷之不明賴有德之臣左右朕躬君其力疾就
㑹以惠予一人將立几筵命百官揔巳以須君到然後御
坐
又曰鄧艾字士載旣平劉禪詔曰艾曜威武
入虜庭
斬將搴旗梟斬鯨鯢使號之主稽首係頸歴丗逋誅一
[207-4a]
朝而平兵不踰時戰不終日雲徹席卷蕩定巴蜀雖白起
破强楚韓信克勁趙呉漢擒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
不足比勲其以艾爲太尉増邑二万户
又曰王祥字休徴爲太尉司馬文王進爵爲王祥與司徒
何曽司空荀顗並詣王顗曰相王尊重今可相率而拜祥
曰相國𫝑位誠爲尊貴然乃是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
公王相去一階而已班列大同安有天子三司可輙拜人
者耶損魏朝之羙𧇊晉王之德君子愛人以禮吾不爲也
及入荀顗遂拜祥獨長揖文王謂祥曰然後知君子見顧
之重
呉志曰孫皓詔曰范慎勲德俱茂朕所敬慿冝登上公以
副衆望可爲太尉
晋中興書曰郄鑒爲太尉雖在公位沖心愈約勞謙日庂
[207-4b]
誦翫墳索自少及長身無擇行家夲書生後因喪亂解巾
從戎非其夲願常懷然咸康五年秋寢疾上䟽遜位優
詔不許
又曰桓温授侍中太尉固讓不受旬月之中使者八至軺
軒相望於道温遂親職
謝靈運晉書曰𥘿有太尉掌兵漢仍修之或置或省是故
司馬之官主九伐之職
齊職儀曰魏文黃二年日蝕奏免太尉賈詡詔天地灾
害責在朕躬勿貶三公遂爲永制
五代史後唐書莊宗御文明殿𠕋齊王張全義爲守太尉
如常儀禮畢全義於尚書都省領事宰臣羣官在列左諌
議竇專不降階爲御史所劾專援引舊典以對時宰臣不
記故事無能詰責寢而不行
[207-5a]
汝南先賢傳曰陳蕃拜太尉讓曰齊七政訓五兵臣不如
議郎王暢
天文録曰三公星在北斗杓南主宣徳化和隂陽若今之
太尉司空之象也
摯虞𠕋隴王太尉文曰朕惟君行爲時表親則宗臣論道
經保乂皇家是用進登上台
司徒上
尚書舜典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五品五常/遜順也汝作司
徒而敬敷五教在寛五常之教/務在寛也
禮記王制曰司徒脩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徳齊
八政以防民滛一道徳以同俗養𦒿老以致孝恤孤獨以
逮不足上賢以崇徳簡不肖以黜惡司徒地官卿/掌教也
又月令曰孟夏之月司徒行縣鄙蔡邕月令章句/曰司徒教官也
[207-5b]
又曰契爲司徒而民成謂知五教之禮也
毛詩緇衣曰緇衣羙武公也父子並爲周司徒善於其職
國人冝之故羙其德以明有國善善之功焉
周禮曰乃立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教以佐王安擾
國擾亦/安也
又曰大司徒之職掌建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
佐三安擾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域廣輪之
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
又曰地官曰大司徒之職凡建國以土圭土其地而制
其域土其地猶言/度其地也
又曰大司徒之職以五禮防万民之僞而教之中禮所以/節止民
之侈僞使/其行得中以六樂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樂所以蕩正民/之情思使其心
應和/也
[207-6a]
又地官曰大司徒之職以保息六養万民一曰慈㓜保息/謂安
之也慈㓜謂/愛㓜少也二曰飬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寛疾六
曰安冨安富謂平其/徭役不專取
春秋傳曰祝鳩氏司徒也
尚書大傳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則責司徒
韓詩外傳曰君臣不正人道不和國多盗賊人怨其上則
責之司徒
論語摘輔像曰仲尼爲素王顔淵爲司徒
家語曰地冝不殖則物不蓄万民飢寒教訓不行風俗
僻人民流散曰危危則飭司徒飭謂/整攝
漢書曰祝良字仲子東海人爲大司徒鮑恢爲長史以事至
東海過其家見良妻布衣徒跣曵柴從田中歸恢告曰我
司徒史也故來授書欲見夫人妻曰妾是也若耶恢下
[207-6b]
拜之歎息而歸
東觀漢記曰鄧禹爲司徒討赤眉不以時進光武與書/日司徒
堯也赤眉桀也今長安飢民孰不延望
又曰𡊮安爲司徒每朝會憂念王室未嘗不流涕
又曰郭丹爲司徒在朝名清廉公正
後漢書曰蔡茂字子禮代戴渉爲司徒在職清儉匪懈茂
初在廣漢夢在大殿之極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
穗輙復失之主簿郭賀離席慶曰大殿者官府之形像也
極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其中穗中台之位也於字禾
失爲秩雖曰失之乃以得禄秩也衮職有闕君其之旬
月而茂徴焉辟賀爲
又曰光武即位髙邑使使者持節拜鄧禹爲大司徒䇿曰
前將軍禹執忠孝與朕謀謨帷幄決勝千里孔子曰自
[207-7a]
吾有回門人日親斬將破軍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
親五品不訓汝作司徒敬敷五敎五教在寛今遣奉車
都尉授印綬封爲鄼侯邑万户其敬之哉禹時年二十四
又曰范遷爲司徒有宅數畒田不過一 復推與兄子其
妻常謂曰君 有四子而無立錐之地
又曰張湛稱疾不朝後大司徒戴渉誅渉字叔平兾州/清河人也坐所
舉人盗/金下獄帝強起湛以代之湛至朝堂遺失溲便溲小便也/溲音所流
反因自陳疾篤不能復任朝事遂罷之
又曰馮勤遷司徒先是三公多見罪退帝賢勤欲令以善
自終因讌見從容戒之曰朱浮上不忠於君下陵轢周列
竟以中傷至今朱浮爲大司空坐賣弄國㤙免又爲/陵轢同列帝銜之借其功不忍加罪死生
吉㐫未可知豈不惜哉人臣放逐受誅雖復追加賞賜
𥙊不足以償不訾之身訾量也言無量可比之/貴重之極也訾與資同忠臣孝子
[207-7b]
覽照前代以爲鑑誡能盡忠於國事君無二則爵賞光乎
當代功名列於不朽可不勉哉勤愈恭約盡忠號稱任職
又曰宣秉字巨公拜大司徒所得俸禄以収養親族自無
檐石之儲
又曰鮑昱代王敏爲司徒賜錢帛什器帷帳
又曰司徒公一人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遜順謙儉養生
送死事則議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課歳盡則奉其
殿最而行罰凡郊祀之事掌牲視濯
謝承後漢書曰劉寵爲司徒卧麤布
漢官典職曰司徒夲丞相官哀帝改爲大司徒主司徒衆
馴五品府與蒼龍闕對厭於尊者不敢稱府也
魏志曰華歆字子魚拜司徒歆素貧禄賜以賑施親戚故
人家無擔石之儲公卿嘗並賜没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
[207-8a]
帝歎息下詔曰司徒國之儁老所與和隂陽理庻事也今
太官重膳而司徒食甚無謂也特賜御衣及其妻子男
女皆作衣服
又曰黃初元年改相國爲司徒御史大夫爲司空奉常郎
中令爲大司農
魏名臣奏曰黃門杜恕奏曰漢故事人民病疾責之司徒
蜀志曰許靖字文休及先主即尊號䇿靖曰朕𫉬奉洪業
君臨万國夙宵徨徨懼不能綏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
司徒其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君其朂哉秉哉無怠稱朕意
焉靖雖年踰七十愛樂人物納誘後進清談不倦丞相諸
葛亮皆爲之拜
呉録曰丁固爲司徒初爲尚書夢松樹生其腹上謂人曰
松字十八公也後十年吾當爲公乎遂如夢焉
[207-8b]
太平御覽卷第二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