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1a]
太平御覽卷第四百二十四
人事部六十五
譲下
東觀漢記曰承宫遭王莽簒天下擾攘盗賊並起宫遂避
丗漢中建武四年將妻子之華隂山谷耕種禾臨熟人
就認之宫悉推與而去由是顯名
又曰光武封朱祐爲鬲侯祐自陳功薄而國大願受南陽
五百户足矣上不許
又曰竇融光武時數辭讓位不許因上䟽曰臣融年五十
三有一子年十五質性頑鈍臣融朝夕教導以經藝不得
令觀天文見䜟記誠欲令恭肅畏事恂恂循道不願其有
才能何况乃當傳以連城廣土享諸侯國哉
又曰鄧隲永元年封隲等以定䇿増三千户譲不獲遂
[424-1b]
逃避使者上䟽自陳
又曰歐陽尚書博士缺上欲用桓榮叩頭讓曰臣經術淺
薄不如同門生郎中彭閎楊州從事睪弘帝曰俞往女諧
因拜榮爲愽士引閎爲議郎車駕幸太學㑹請愽士論難
於前榮服儒衣温恭有藴藉明經義毎以禮義讓相厭
不以辭長人儒者莫之及特爲加賞賜又詔諸生吹擊
罄盡日乃罷榮卒子郁當襲爵上書譲於兄子沉顯宗不
許不得巳受封而悉以租入與之帝以郁先師子有禮讓
甚見親厚
又曰上欲封樊興置印綬於前興固譲曰臣未有先登䧟
陣之功而一家數人並蒙爵土令天下觖望誠不願帝嘉
興之譲不奪其志
又曰劉愷字伯豫以當襲父般爵譲與弟憲逃避封有司
[424-2a]
奏請絶國上美其義特優加之愷猶不出有司復奏之侍
中賈逵上書曰孔子稱能以禮讓爲國於從政乎何有和
帝納之詔下曰故居巢侯劉般嗣子愷當襲父般爵而稱
父遺意致國弟憲遁亡七年所守弥固盖王法崇善成人
之美其聽憲嗣爵乃徴愷拜爲郎稍遷侍中愷之入朝在
位者莫不仰其風行
又曰淳于恭以謙儉推譲爲節家有山田橡樹人有盗取
之者恭助爲収拾載之歸乃知其恭橡盗者還橡恭不受
人又有盗刈恭禾者恭見之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
續漢書曰張堪譲先人餘財數百萬與兄子
謝承後漢書曰雷義舉茂才讓於陳重刺史不聽義遂佯
狂不應命郷里爲之語曰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
又曰陳與郷人紀伯爲隣伯夜
藩地自益
見之
[424-2b]
伺伯去宻移其藩一丈地以益伯伯慙懼還所侵又一
丈二尺相避凡廣三丈太守髙其義名其閭爲義里
范曄後漢書曰馮緄字鴻卿巴郡宕渠人也長沙蠻寇益
陽荆南皆没於是拜緄爲車將軍軍至長沙進擊武陵
蠻夷荆州平定詔賜錢一億固譲不受振旅還京師推功
於從事中郎
魏志曰田疇字子㤗右北平人太祖北征烏丸軍次無終
夏水路不通疇將其衆爲郷導出盧龍塞虜乃驚太祖與
戰遂大斬獲軍還論功封疇爲亭侯疇上䟽陳誠以死自
誓太祖不聽欲引拜之至于數四疇終不受
又曰太祖署邴原爲丞相徴事崔琰爲東曹掾譲曰徴事
邴原議郎張範皆秉德純壹志行忠敏清静足以厲事貞
固足以幹事所謂龍翰鳯翼國之重貴舉而用之不仁者
[424-3a]
逺
又曰王基字伯輿東萊人基拔壽春轉基爲征東將軍封
東武侯基上䟽固譲歸功叅佐由是長史司馬等七人皆
侯
呉志曰魯肅卒孫權以嚴畯代前後固辭曰僕素書生不
閑軍事非才而據殃咎必至發言慷至於流涕權乃聽
焉嘉其能以實譲
又曰薛綜爲選曹尚書固譲顧譚曰心精體宻貫道逹微
才昭人物德服衆望誠非愚臣所可越先
王隱晉書曰司徒魏舒遜位司空衛瓘與書曰毎與足下
共論此事日日未果可謂瞻之在前忽然在後于時皆有
欲遜者或先顯此意不能行或以歸家申喻復還唯舒知
命内定於懷未甞形之於言論者以爲晉興以來能辭榮
[424-3b]
令終未有如舒者焉
又曰杜夷字行齊廬江人王敦爲刺史舉方正顧榮等各
薦夷於相府元帝曽欲省夷夷深譲帝荅曰吾與足下雖
情在忘言然虚遲歴載正以足下羸病故欲相省寜論常
敬以爲國子𥙊酒夷前後十餘表求解不聽明帝踐祚夷
又頻表
又曰上以羊祜爲開府儀同譲表曰今光禄李喜秉節髙
亮在公正色光禄魯芝絜身寡欲和而不同光禄李胤清
亮簡素正身在朝皆服事華髮以禮終始雖歴外内之寵
不異寒賤之家而猶未蒙此選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
望又封南城郡侯祜曰昔張良請受留侯漢髙不奪其志
請受鉅平薨遺令不得以南城侯入柩詔祜曰固譲歴年
志不可奪身没譲存遺言益厲此夷叔所以稱賢季札所
[424-4a]
以全節重違其志今聽復夲封
于寳晉紀曰鍾㑹鄧艾將伐蜀與劉寔別客謂寔曰二將
當破蜀不寔曰必破蜀伹皆不還客問其故寔曰治道在
於克譲因著崇讓論曰季丗不能譲賢虚謝見用之恩莫
肯譲於勝巳
晉中興書曰郗愔拜給事黃門侍郎愔苦求外出時呉郡
缺朝議欲用愔愔以資輕而少年不冝超登大郡辭讓切
至朝廷嘉之爲臨海太守在郡優游飬志不以事物縈心
崔鴻前趙録曰張寔爲鉅鹿太守治任威強路不拾遺曽
欲以寔爲司徒太保皆垂涕固辭身瘠馬妻乗敗車
後魏書曰髙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之兄也肇子植自中
書侍郎出爲濟州刺史元愉之反也植率州軍出討破愉
別將有功當蒙封賞朝廷論勲毎謙譲不受云其家荷重
[424-4b]
恩爲國致効是其常節何足以應進陟之報懇惻發於至
誠
又曰崔光韶爲司空行叅軍復請譲從叔和曰臣誠微賤
未登譲品屬逢唐朝耻無譲德和亦謙退辭而不當髙祖
善之遂以和爲廣陵王國常侍
後周書曰祐字承先陳留圉人也有膂力便
射從征
伐常潰圍䧟陣還之日諸將爭功祐終無競太祖歎之常
謂諸將曰承先口不言勲孤當代言其見知如此
沈約齊紀曰朝係伯襄陽人也事母甚謹西土風俗田與
隣畔者輙於畔上種桑以誌之係伯上種桑枝條䕃蔽他
地毎開數尺以避焉隣者隨復侵之係伯輙伐樹更種侵
畔者慙不敢犯也
齊書曰謝朓遷尚書吏部郎上表三譲中書疑朓官未及
[424-5a]
譲以問國子𥙊酒沈約約曰宋嘉元中范曄譲吏部朱循
之讓黃門蔡興宗讓中書並三表詔荅近代小官不譲遂
成恒俗恐有乖譲意王藍田劉安西貴重自不讓今豈
可慕此不讓孫興公孔覬並譲記室今豈可三署皆譲
謝吏部今授超階別有意豈𨵿官之大小撝讓之美夲
出人情大官必譲便與詣闕章表不異例旣如此謂都
非疑朓讓優荅不許
唐書曰温彦愽與兄大雅共掌機宻彦愽以昆季同在機
務意不自安固請他職髙祖曰我虚心相待不以爲疑卿
何自疑也彦愽雖應命然毎退譲逺避機權寮列以此多
之
又曰長孫無忌拜司空無忌固辭譲不許
又曰臣幸居外戚恐招聖主私親之誚敢以死請太宗曰
[424-5b]
無忌聦明鑒悟且有武略公等並知所以委之台鼎無忌
又上表切譲帝使謂之曰昔黃帝得力牧而爲五帝先夏
禹得咎繇而爲三王祖齊桓得管仲而爲五伯長朕自在
藩邸即任使公遂得廓清宇内君臨天下以公功績才望
允稱具瞻故授此官無冝辭譲爲禮也
又曰盧懷慎開元三年遷黃門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
掌樞宻懷慎自以爲吏道不及崇毎事皆推讓之
周書曰湯放桀而歸於毫三年諸侯大㑹湯取天子之璽
置之天子之坐再辭從諸侯之位湯曰此天子之位有道
者可以處之三讓于諸侯諸侯莫敢即位然後湯即天子
之位
慎子曰堯讓許由舜讓善卷皆辭爲天子而退爲疋夫
列子曰昔堯舜爲以天下譲許由善卷而不失天下伯夷
[424-6a]
叔齊實以孤竹譲而終亡其國
晏子春秋曰晏子方食景公使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嬰
亦不飽公致千金以奉賔客晏子不受公曰先君桓公以
書社百封管仲管仲不辭獨辭何也晏子曰嬰聞聖人千
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以管仲失之嬰得之
又曰景公使晏子爲阿宰三年而譽聞於國景公恱召而
賞之辭而不受公問其故對曰昔嬰之治阿三邪毁於外
三讒毀於内今則三邪譽於外三讒譽於内昔者嬰之當
誅者當賞而今以當賞者當誅是故不敢受景公知晏子
賢乃任以國政三年而齊大興
莊子曰堯以天下讓許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
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
乎又譲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我適有幽憂之疾方且
[424-6b]
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又曰舜以天下讓於善卷善卷曰余逍遥於天地之間而
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爲哉遂不受
又曰舜以天下譲其友北人無擇北人無擇曰異哉后之
爲人居甽畒之中而遊於堯之門不是而巳又欲以其
辱行汙漫我吾羞見之自投於清泠之淵
又曰湯將伐桀因卞隨而謀卞隨曰非吾事也湯又因務
光而謀務光曰非吾事也湯曰伊尹何如曰強力忍詬吾
不知其他湯遂與伊尹謀伐桀尅之以譲卞隨卞隨曰君
之伐桀謀乎我必以我爲賊也勝桀而譲乎我必以我爲
貪也吾生乎亂丗而無道之人再來漫我吾不忍數聞也
乃自投於桐水而死桐水今/在頴川又譲務光曰智者謀之武者
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務光辭曰廢上
[424-7a]
非義殺人非仁子犯其難我享其利非廉也吾聞之曰非
其義不受其禄無道之丗不踐其圡况尊我乎吾不忍見
也乃石自沉於盧水盧水在/遼東也
吕氏春秋曰沈尹筮遊於郢五年荆王欲以爲令尹辭期
思之鄙人有孫叔敖彼聖人也王於是使人以王興迎叔
敖以爲令尹而國治
韓子曰舜耕於歴山農者譲畔漁於河濵漁者讓長
符子曰禹讓天下於竒子竒子曰君之佐舜勞矣鑿山川
通河漢首無髪股無毛故舜也以勞報子我生而逸不能
爲君之勞矣
又曰武王以天下讓歧封子歧封子曰孰勿勿然以天下
爲事乎君往矣余不忍聞之
又曰太伯將譲其國於季歴謂其傳曰大王欲以一國之
[424-7b]
事而以嗣我我其羞之吾聞至人也不居一丗而萬丗以
之君不貴一代而萬代以之貴吾焉能貴乎一國而賤乎
萬代哉
山海經曰君子國民衣冠帶劒圡方千里多薫華之草好
讓故爲君子國
許遜別傳曰遜年七歳無父躬耕薪以飬母盡孝敬之
道與寡㛐共田桑推讓好者取其荒者不營利母常隨之
如此當乞食無處遜嘆應母曰但願母老壽耳
郭翻別傳曰翻經河墜刀於水路人有爲取者翻因與之
路人不取至於三四路人固辭翻曰爾向不取我豈能復
得乎路人曰吾取此物爲天地
神所責矣知其終不
受乃沉刀於向所失處路人帳然乃復没爲取之翻於是
不逆其意十倍刀價與之
[424-8a]
魏武令曰里諺曰譲禮一寸得禮一尺斯合經之要矣
魏文事曰辭爵逃禄不以利累名不以位虧德之謂讓
愽物志曰三讓一曰禮讓二曰固讓三曰終譲
晉劉寔崇譲論曰古之聖王治天下所以貴譲者欲以出
賢才而息爭競也夫人情莫不皆欲巳之賢以自明賢豈
假讓而賢哉故讓道興賢能之人不求而自出矣至公之
舉而自立矣一官鈌擇衆官所讓最多者而用之審才之
道也在朝之人相譲於上草廬之人咸皆化之推能譲賢
之風從此生矣爲一國所譲則一國士也爲天下所讓則
天下才也推譲之風行賢不肖灼然殊矣
晉孫盛周𥘿伯三讓論曰孔子曰㤗伯可謂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一焉鄭𤣥以爲託採藥而行一讓
也不奔喪二讓也斷髪文身三也三者之美皆蔽隱不著
[424-8b]
王肅曰其譲隱故民無得而稱焉咸謂𤣥旣失之而肅亦
未爲暢也𤣥之所云三跡顯然天下所共見也何得云隱
而未著乎三跡苟著則髙讓知亦復不得云其讓隱也盖
㤗伯之出讓迹巳露不奔喪故一事耳斷髮之與左傳明
文相背又不經也然則稱三讓者其在古公至文王乎周
之王業顯於亶父受命於昌㤗伯𤣥覽棄周太子之位一
讓也假託遜遁受不赴喪之譏潜推大美二讓也無胤嗣
而飬仲雍之子以爲巳後是思逺防令周嗣在昌天人
叶從四海悠悠無復纎介疑惑三譲也凡此三者帝王之
業故孔子曰三以天下譲言非直常譲礼臧之倫者
太平御覽卷第四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