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1a]
太平御覽卷第三百六
兵部三十七
請征伐 出師 軍行
請征伐
家語曰孔子北遊登於農山子路子貢顔回侍側孔子四
望喟然而歎曰二三子各言爾志吾將擇焉子路進曰由
願得白羽月赤羽
日鍾鼔之音上震于天旌旍
紛
下蟠于地蟠委/也由當一隊而敵之必也攘地千里攘却/也搴
取/也旗執馘唯由能之使夫二子從我焉孔子曰勇哉
史記曰終軍請願受長纓必覊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又曰單于爲書慢罵太后樊噲曰臣願得十萬衆横行匈
奴中季布曰髙皇帝以三十萬困於平城噲亦在其中且
𥘿以事胡陳勝等起
[306-1b]
後漢書曰劉尚擊武陵五溪蠻入軍𣳚援因復請行時
年六十二帝恐其老未許之援自請曰臣尚能甲上馬
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盻以示可用𥬇曰矍鑠哉是翁也矍/鑠
勇皃也東記作矍/哉是翁矍音許約反遂遣援援馬/援也
又曰更始郾王尹尊及諸大將在南方未降者尚多帝召
諸將議兵事未有信言沉吟乆之乃以檄叩地曰郾最強
宛爲次誰當擊之賈復率然對曰臣請擊郾帝𥬇曰執金
吾擊郾吾復何憂
唐書曰李晟以軍功授特進光禄卿㝷轉試太常卿大暦
李抱玉鎭鳯翔署晟爲左軍都將四年吐蕃圍靈州抱
玉遣晟將兵五千以擊蕃晟辭曰以衆則不足以謀則
太多乃請將兵二千人疾出大霰闕至臨洮屠定𥘿堡焚
其積聚虜堡師慕容谷鍾而還吐蕃因解靈州圍而去也
[306-2a]
又曰馬隧討李懷光師次於焦離堡其夜賊將呉冏棄太
原堡走其下皆降燧率諸軍濟河兵凡八萬陣於城下是
日賊將牛俊斬懷光首以降降者一萬六千斬賊將閻晏
孟寳張清呉冏等七人以徇爲懷光所虜脅捨之燧自從
京師至河中凡二十七日上乃下詔褒美遷光禄大夫兼
侍中德宗欲罷兵燧不可請得一月蒭糧足以平河中
至是果然矣
又曰德宗幸奉天詔李晟與李懷光合軍拒朱泚時毎將
出合戰晟必自異衣錦裘繡帽於前親自指導懷光望見
之乃謂晟曰將師當持重豈冝自裘飾以㗖賊耶晟曰前
乆在涇源軍士頗相畏服故欲令其先識以奪其心耳懷
光益不恱隂有異志兵遷延不進晟因入懷光曰㓂賊
偷據天子行在近縣兵柄廟略属在於公公冝以時速進
[306-2b]
晟願以所部得奉嚴令爲公前驅雖死不悔懷光益拒之
又曰史敬奉靈武人少事本軍爲衙將元和十四年敬奉
大破蕃於塩州城下賜實封五千户先是西戎頻歳犯
邊敬奉白節度使杜叔良請兵三千人備一月糧深入蕃
界叔良以二千五百人授之敬奉旣行十餘日人莫知其
所向皆謂蕃盡殺之矣乃由他道深入突出蕃衆之後
戎人驚潰敬奉率衆大破之殺戮不可勝紀驅其餘衆於
蘆河獲羊馬駞牛萬數敬奉形甚短小不能勝衣至於
野外馳逐能擒奔馬自執鞍勒隨鞍躍上然後羈帶矛失
在手前無強敵甥姪及僮使僅二百人每以自隨臨入敵
輙分其隊爲四五隨逐水草毎數日各不相知及相遇巳
皆有獲虜矣
三國典略曰北齊乎廣陵王孝珩曰奈何嗣君無獨見之
[306-3a]
明宰相非柱石之内叅羣竪離間骨肉恨不得握兵符
受廟筭出萬死身先士卒展我力耳
又曰齊主曰今日飲酒樂哉武衛將軍斛光進曰𨵿西未
平人爲仇敵陛下亦何樂哉㑹當馬歩十萬三道渡由平
道䧟玉璧拔長安自𤓰涼色來納在掌握使百官襲冠冕
軍士釋介胄然後稱樂齊主謂羣臣曰明月常有此意憂
國如家卿輩無及之者平原王叚韶出謂光曰卿勝先帝
耶先帝以四十萬攻玉璧不利而還將兵如盤擎水誤即
傾覆何容易而輕言之光𥬇曰非卿所知
出師
易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書曰張皇六師肅將天威兼弱攻昧推亡固存無作神羞
詩曰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306-3b]
禮記曰師出不踰時爲怨思也踰時即内有怨女外有曠
夫
又曰天子將出征𩔖于上帝冝乎社造乎禰禡於所征之
地禡師/𥙊也受命于祖吿/受成於學定兵/謀也出征執有罪反釋奠
於學以訊馘告
周禮曰牙璋以起軍旅
又曰𩔖𥙊先出師告天𥙊也造𥙊將興兵造於先祖𥙊也
穀梁曰甲午治兵出曰治兵習戰入曰振旅習戰也
後漢書曰光武起王莽徴天下能爲兵法者六十三家數
百人並以爲軍吏選練武衛招募猛士文云慕/廣求也旌旗輜
重千里不絶時有長人巨無霸王莽連率韓慱上言有竒/士長一丈大十圍自謂巨
無霸出於蓬萊東南五城西北昭如海濵軺車不/能載三馬不能勝卧則枕鼔以鐵箸食見前書長一丈
大十圍以爲壘尉鄭𤣥注周禮六軍壁三壘崔瑗中壘校/尉箴曰堂堂皇帝設爲壘尉尉者主壘
[306-4a]
壁之/事又驅諸猛獸猛或作獷獷猛/貌音古猛反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
武自奏漢出師之盛未甞有也
又曰車駕東歸勑岑彭書曰兩城下便可將兵南擊蜀
虜人不知足旣平隴復望蜀毎一發兵彭頭
爲白
又曰馬嚴拜將軍長史將北軍五校士羽林禁兵三千人
屯西河美稷美稷/縣名衛護南單于聽置司馬從事牧守謁敬
同之將軍勑嚴過武庫𥙊尤武庫掌兵器令一人秩六/百石前書音義曰
尤古
夫子好五兵故合/𥙊之見髙祖紀過帝親御阿閣阿/曲觀其士衆時人榮之
又曰馬成拜楊武將軍督誅虜將軍劉隆振威將軍宋登
射聲校尉王賞發㑹稽丹陽九江六安四郡兵擊李憲時
帝幸夀春設壇祖禮遣之
又曰涼部叛羌揺蕩四州朝廷憂之於是詔鄧騭將左右
羽林北軍五校士及諸部兵擊之車駕幸平樂餞近
[306-4b]
又曰馬援出師詔百官祖道
又曰光武籌赤眉必破長安欲乗舋并入關中而方自事
山東未知所以鄧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討之略乃
拜爲前將軍持節中分麾下精兵二萬人遣西入𨵿令自
選偏禆以下可與俱者
晉書曰何曽正始中爲鎭北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假節
將之鎭文帝使武帝齊王攸辭送數千里曽盛爲賔主備
太牢之饌侍從吏騶莫不醉飽
又載記曰符堅以符融爲鎮東大將軍代王猛爲兾州牧
融將發堅祖于霸東奏樂賦詩堅母苟氏以融少子甚愛
之比發王至灞上其夕又竊如融所内外莫知是夜堅
于前殿魏延上言天市南門屏内后妃星失明左右閣守
不見后妃移動之象堅推問知之驚曰天道與人何其不
[306-5a]
逺遂重星官
後魏書曰車駕南伐以劉藻爲征虜將軍督統軍髙聦等
四軍爲東道別將辭於洛水之南孝文曰與卿石頭相見
藻對曰臣雖才非古人度亦不留賊虜而陛下輙當釃曲
阿之酒以待百官帝大𥬇曰今未及曲阿且以河東數石
賜卿
後周書曰武帝保定四年冬十月甲子詔大將軍大冢宰晉
國公護率軍伐齊帝於太廟庭授以斧龯護緫大軍出潼
𨵿大將軍權景宣率山南諸軍出豫州少師楊檦出枳關
丁夘幸沙𫟍勞師
三國典略曰侯景西逼梁湘東王遣𣈆州刺史蕭惠正率
兵援于巴陵惠正辭以不堪舉天門郡守胡僧祐以自代
王以爲武猛將軍令其進發僧祐謂其子玘曰汝可開兩
[306-5b]
髙門一朱一白吾當以死決之不捷不歸也王聞而壯之
厚撫其家謂僧祐曰景便於陸道不閑水賊
水戰但
以大艦臨之自當必克其歩戰自可鼓棹直就巴丘不
湏交鋒
又曰周遣常山郡公子謹率中山公宇文護大將軍楊忠
等歩五萬南伐太祖餞於青泥谷時
信來聘未返太
祖問之曰我遣此兵馬取湘東𨵿西作博士卿以爲得
不信曰必得之後王勿以爲不忠太祖𥬇而頷之
白虎通曰王者之伐所以皮弁素幘何服皮弁素幘也王者
將出辭於禰還假禰祖言辭反之禮尊親之義王制曰王
者將出𩔖于上帝冝于社造于禰尚書曰歸假于蓻祖出
以告天至告祖也先告廟後告天者示不敢留尊者之命
也吿天何示不敢專也非出辭反面道也與宗廟異義還
[306-6a]
不復吿天者天道質無内外故不復吿也尚書言歸假于
祖社不見告天知不告也
又曰遣將軍必於廟何示不敢自專獨於祖廟何制法度
者祖也王制曰受命于祖受成于學此言於祖廟命遣之也
摯虞決疑要注曰古者帝王出征以齊車載遷廟之主及
社主以行故尚書甘誓曰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𥘿
漢及魏行不載王也
衛公兵法曰諸大將出征且約授兵二萬人而即分爲七
軍如或多或少臨時更定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爲竒兵
太白隂經曰參七星伐三星連體十星爲十將西方白虎
𪧐也主殺伐此星出而天下秋草木摇落有軍威故兵
岀而法焉
張平子南都賦曰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獲戾執猛破
[306-6b]
堅摧剛
虞子陽霍將軍北伐詩曰擁旄爲漢將汗馬出長城
魏明帝善哉行曰我祖我征伐蠻虜練師簡卒爰整其
旅輕舟竟川傍江依浦猛毅如熊如虎發桴
雷吐
氣成雨旌旄指麾進退合矩
軍行
禮記曰軍行在青龍而右白虎前朱雀而後𤣥武招摇在
上急繕其怒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前有
塵埃則載鳴鳶
左傳曰凡師出一𪧐爲舎再𪧐爲信過信爲次
後魏書曰于栗磾太宗南臨孟津請衆磾曰可作橋乎對
曰杜預造橋遺事可相乃編次大舡搆橋於野坂六軍旣
濟太宗歎焉
[306-7a]
隋書曰煬帝征髙麗宇文述爲扶餘道將軍臨發帝謂述
曰禮七十者行役以婦人從公冝以家累自隨古稱婦人
不入軍臨戰時耳至於營壘之間無所傷也項籍虞即
其故事
唐書曰太宗率衆平汾𣈆趨龍門闕履冰而渡進屯柏璧
白虎通曰王法年四十受兵法何重不絶人丗也師行不
必反戰不必勝故湏其有丗也年六十歸者何不忍並門
人父子也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乗輕車也駕/駟千乗也革車
千乗重車也言萬之重也一車駕四卒十
一重養一/人主炊冡子一人主保國守衣裝厮二人主養馬凡
五人歩兵十人重以大車駕牛養二人/主炊冡子一人主保國/裝凡三人也帶甲十萬士卒/數也千
里而饋糧境越/千里則外内之費資/費賔客之用之財車甲
之奉曰千金然後十萬之衆舉矣
又曰出其所必趣使敵不得/徃相救也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
[306-7b]
之地出空擊虚/擊其不意
又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衆聚因人結/行位也交利
而舎軍門爲利門左右門爲期門以軍營爲轅/門以人爲營爲人門兩軍相當爲交利也莫難於軍
争從始受命至於/交利軍争難也
又曰凡處軍相敵絶山依谷近水/草也視生處髙向陽也處視/謂目前生丗
處軍當/在髙戰降無登無迎髙也降下也謂山下也戰/於山下敵引之上山無登遂也此處山
谷之軍也絶水必逺水引敵/使渡客絶水而來迎之於水内令
之半渡而擊之利欲戰無附於水而迎於客也視在處髙
水上亦當/處其髙也無迎水流恐漑/我也處水上之軍也絶斥澤唯亟去
無流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倍衆樹不得巳與敵/戰而㑹斥澤
之/中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車之/利也而左右倍髙前死後
生戰/便此處平陸之軍也凡四軍之利黄帝所以勝四帝者
也黄帝始立四方諸侯亦/稱帝以此四地勝之也凡軍喜鬲而惡下貴陽而賤隂
[306-8a]
喜一作好山南/曰陽山北曰隂養生處實是爲必勝軍無百疾丘陵隄防
必處其髙陽而右背也堤者積土所背當處其/陽而右之戰之便也此兵之利
而地之助也故用兵之法髙陵勿向也敵若據山𨹧依附/險阻陳待敵勿輕
攻趣也旣地𫝑不/便有損石之衝也背丘勿迎敵背丘陵爲陣無有後患則/當引置平地勿迎而擊之
又曰上雨水水沬至欲渡者待其定恐半渡而/水便漲也絶磵過天
井天牢天羅天䧟天郄去逆/切大害必亟之勿近也山也深/大爲絶
澗四方高中央下爲天井深水所居朦朧者爲天牢四維/絶人者爲天羅地形䧟者爲天䧟山澗夾地深數尺長數
尺者謂之/天郄也吾逺之敵近之吾迎之敵倍之也用兵常遠六/害令敵近倍
則利/敵凶軍旁有險阻蔣潢井生葭葦小林翳薈烏㑹/反者必謹
覆索之此伏姦之所藏處也險者一髙一下之地阻者必/水草也潢者池也井生葭葦
者衆草所聚也小林者衆木所/居也翳薈者所以屏蔽之處也
衛公兵法曰軍馬行動湏知次第出先右虞候馬軍爲首
次右虞歩軍次右軍馬軍次右軍歩次前軍馬軍次前
[306-8b]
軍歩軍次右軍馬軍次中軍歩軍次右軍馬軍次右軍歩
軍次左軍馬軍次左軍歩軍次左虞馬軍次左虞候歩
軍其馬軍去歩軍一二里外行毎有髙處即令三五馬
於上立顧以候不虞以後餘軍准前立馬四顧右虞候旣
先發安營踏水道路脩理泥溺橋津檢行水草左虞候排
比隊仗整齊軍次使不交雜軍廻入先左虞候馬軍次
左虞候歩軍次左馬軍次左歩軍其次第准前却轉其虞
候軍職掌發交換諸軍營各量虞候子並使排比依軍
次行如此發引卒逢㓂賊部伍甚易零疊散行牽率難
就萬一賊至並非所管
又曰諸軍討伐例有數營發引逢賊首尾難救行引之時
湏先爲方陣應行之兵分爲四輜重爲兩道引戰鋒等隊
亦爲兩道引其第一分發輜重及戰鋒分爲四道行兩
[306-9a]
行戸郎切/下同輜重在心𩀱引兩行戰鋒隊並合各在輜重外
左右夾𩀱引其次一分戰鋒隊與前般左右行戰鋒隊相
當輜重隊與前行輜重隊相當又其次一分准上最後一
分亦准上發第一分別戰鋒輜重相當如其逢賊前分
四行兩行輜重抽縮兩行戰鋒横列作前面甚易其次兩
分先作四行長引其戰鋒旣在外便充兩面其後分亦先
作四行其輜重進前其戰鋒隊横列相接使充後面亦易
其方陣立即可成如此發引縱使狹路急緩亦得成陣每
軍戰鋒等隊湏過夲軍輜重尾輜重稠行戰鋒等隊稠引
常令輜重併近前頭戰鋒隊相去十歩下一隊輜重隊相
去十歩下一隊輜重隊相去兩歩下一隊如此即湏相裏
得逢川陸平坦彌加穏便其戰鋒輜重等隊分布使均
又曰諸兵馬發行或逢泥溺或阻山河其路有湏填有
[306-9b]
湏開拓左右虞候軍兵先多於軍取充虞子右虞候先
將此兵脩理橋梁泥濘開拓窄路左虞排窄路捍後収
拾䦨遺諸兵士毎下營訖先令兩隊共掘一厠
又曰軍行沙磧鹹鹵之中有野馬黄羊蹤尋之有水鳥烏
所集處有水地生葭葦蘆菼吐敢/反菰蒲之處下有伏泉地
有蟻壤之處下有伏泉
太白隂經濟水具篇曰軍行過大水河渠溝澗無津梁舟
筏難以濟渡太公以天艎天舡皆質朴不便於用令隨事
逐物變化而用之以濟巨川
又曰木甖以木甕爲筏甕受二石力勝一人甕間闊五
寸底以繩勾聮編槍於其上形長而方前置㧞頭後置梢
左右置棹
又曰槍茷槍十根爲一束力勝一人四千一百六十六根
[306-10a]
即爲一筏皆去鑚刃以束爲魚鱗以横栝而縳之可渡四
百一十六人爲三筏計用槍一萬二千五百根率渡一千
二百五十人十渡則一軍必濟
又曰蒲筏以蒲九尺圍㒹倒爲束十道縳之似束鎗爲筏
量長短多少隨蒲豐儉無蒲亦用葦筏量大小以濟人
又曰挾縆以善水者継小繩先浮渡水次引大縆於兩岸
立大橛急定縆使人挾縆浮渡大軍可爲數十道
又曰浮囊以渾脫羊皮吹氣令滿擊其孔束於腋下而浮
渡
[306-10b]
太平御覽卷第三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