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a]
太平御覽卷第五十二
地部十七
石下
西京雜記曰竇太后在家嘗有白鷰䘖石大如指墮后績
筐中后取石剖爲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不
復開後爲皇后常并置璽中爲天璽
又曰五鹿充宗受學於弥成子弥成子少時常有人遇巳
授以文石大如鷄𡖉成子吞之遂大明悟爲天下通儒成
子後病吐出此石授充宗充宗復吞又爲明學
又曰漢武昆明池養魚往往飛去後刻石爲鯨魚致水中
乃不飛去毎至當雨魚當鳴吼
顧凱之啓蒙記曰零陵郡有石鷰得風雨則飛如眞
鷰
[052-1b]
潯陽記曰石鏡山東一圓石懸崖明浄照人毫細必
察
幽明録曰宫亭湖邊傍石間有石數枚形圎鏡明可鑑
人謂之石鏡後人過以火燎一枚今不復明其人眼遂失
明
仲雍湘州記云應陽縣蔡子池南有石臼云是蔡倫
臼
王歆之南康記曰歸美山山石紅丹赫采繪峩峩秀上
切霄隣景名曰女媧石大風雨後天澄氣靜聞絃管聲
拾遺記曰貟嶠山東有雲石廣五百里駮落如錦扣之片
片蓊然雲起
又曰魏明帝時太山下有連理文石髙十二丈狀如枯樹
其文色彪發似人雕鏤自下及上皆合百餘歩及魏明帝
[052-2a]
之始稍相近如𩀱闕也土石隂𩔖魏爲土德斯爲靈
交州記曰有浮石山在海中虛輕可以磨脚煑飲之止渇
洞𡨕記元鼎中條支國貢馬石以和九轉丹有髪白者以
此石拭之應手而黒
顧野王瑞應圖曰石華者石生華也
劉澄之江州記曰興平縣蔡子池南有石穴深二百許丈
石青色堪爲書硯
蜀中記云隗叔通人也性至孝母毎食必湏江水通每
汲江中石爲之出今江中有石號孝子石
十洲記曰流洲在西海中上多積石名爲昆吾石治其石
成䥫作釰光明照洞如水精狀割玉物如切泥圡焉
益州記龍盤山有一石長四十丈髙五丈當中有户及扉
人掩閇古老相傳爲玉女房
[052-2b]
石虎鄴中記曰孟津河東去鄴城五百里有濟北郡榖城縣
有穀城山是黄石公所葬處有人登此山見崩土中有文石
石文鮮明虎使採取以治宫殿又免榖城令不奏聞故也
㝷陽記曰落星石在宫亭湖中周廻百餘歩髙五丈上生
竹木
武昌記曰陶太尉廟東有盤龍石舊傳云龍盤於此石
梁州記[沔-丏+丐]陽城泝漢上十五里有諸葛武侯所鎭在漢水
南背山向水門前累石以爲陣
荆州圖曰冝都有穴穴有二大石相去一丈俗云其一爲
陽石一爲隂石水旱爲災鞭陽石則雨鞭隂石則晴即廪
君石是也但鞭者不壽人頗畏之不肯治也
丹陽記曰石頭城西有唐頽石王敦害周伯仁之所
又曰湖熟縣晉惠帝永寧二年湖中有大石去渚二百歩
[052-3a]
浮來登岸百姓驚觀咸曰石來明年果有石氷入楊州
裴淵廣州記曰甘泉縣平野中孤石挺起峯秀入雲連石
相接無異棟宇
安城記曰石室中有素石數斛狀如雀頭甘虚脆殆可
噉
曹叔邪異物志曰豫章有石黃白色而理踈以水灌之便
熱以鼎加其上炊足以熟冷則灌之雷煥以問張華華曰
然石也
漢官儀曰馬伯苐登泰山見石二枚一是武帝時石用五
車載不能上因置山中爲屋號五車石一是刻號記功德
立壇上
王昭之始興記曰勞口北有逃石一名靈石晉水和中有
二飛仙衣冠自來憩此石旬日乃去之
[052-3b]
盛弘之荆州記曰臨賀郡有青石上有磨刀斧迹春夏明
浄秋冬蕪穢云是雷磨石
又曰築陽粉水口有一石下不測岀地尺餘圍可三尺色
極青其上如斫明可以鑒人相傳以爲殞星縣西有孤石
挺出其下臨潭曠有見根者如竹根
又曰樊重母畏雷爲石室避之悉以石爲階砌今猶存
又曰臨賀馮乗縣東五里有故縣廟相傳漢淮南王安
誅其子奔迸來至一夜忽化爲石人當縣門而立百姓怪
而觀之其迫察者手足無不瘡爛
述異記曰鏡湖俗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
石石上常㓗不生蔓草
輿地志曰㑹稽秦望山始皇刻石前有石廣數丈云是始
皇坐之石兩邊有方坐八所云是丞相巳下坐石故今有
[052-4a]
丞相石之名
玄中記曰天下之強者東海之沃燋石焉方三萬里海水
灌之随盡故水東流而不盈
又曰玉門之西南有一國國中有山山上有廟國人歳歳
岀石子林/切數千枚名爲霹 從春雷而 減至秋
盡
鄱陽記曰錢倉石在饒州西一百里石形如倉囷昔漁人
夜宿石下忽見石開窺其石中有錢取之盈艇而去因爲
名
郡國志云乞子石在馬湖南岸東石腹中岀一小石西石
腹中懷一小石故僰人乞子於此有驗因號乞子石
又曰思州金雞石每有雞金色鳴於石上
又曰仙人石曽有仙人飛下此石一曰仙人牀
[052-4b]
又曰恊州弄棟縣蜻蛉水下有石猪峯有石猪母子數十
頭云夷人昔牧於此猪化爲石今夷人不敢於此牧
又曰儋州昌化湖明山山有二石如人形云有兄弟二人
向海捕魚因化爲石號曰兄弟石也
又曰桂州興安縣有卧石一枚其形似人而舉體青黄隱
起而謂之石人可以祈雨小舉則雨小大舉則雨大
又曰貴州有洞池周十數丈下有石牛時出池間歳旱民
殺牛祈雨以血和泥塗牛即雨盡即晴以爲恒
馬嶺山嶠多虺蛇毒殺人有泠石可以解之屑着瘡内即
活
又曰梁州女郎山張魯女浣衣石上女便懷孕魯謂邪
乃放之後生二龍及女死將殯柩車忽騰躍昇此山遂葬
焉其水旁浣衣石猶在謂之女郎山
[052-5a]
又曰郴州城北七十里有話石山孤石特竦仙人於此處
談話
輿地志曰南陵縣有女觀山俗傳云昔有婦人夫官於蜀
屢愆秋期憂思感傷登此騁望因化爲石如人之形所牽
狗亦爲石今狗形猶存
愽物志曰鸛水鳥也伏𡖉時數入水𡖉冷取礜周圍繞𡖉
以助暖氣
華陽國志汶山有鹹石煎之得塩
異苑曰勝滕放太元枕文石枕卧忽暴雨震其所枕傍
人莫不懾而放微有聲
又曰永康王曠井上有一洗石時見赤氣後有二胡人
宿忽求買之曠恠所以未及度錢子婦孫氏覩二黃鳥闘
於石上疾往掩取變成黃金胡人不知索市逾急旣得橦
[052-5b]
破内止有二鳥處
劉敬叔異苑曰晉武帝時呉郡臨平岸崩岀一石鼓打之
無聲以問張華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魚形扣之則鳴
於是如言之聲聞數十里
異物志曰夷州圡無銅鐵磨礪青石以作弓矢此石砮楛
矢之𩔗
物理論曰圡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
生𤓰牙也
博物志曰桃林在弘農湖縣休牛之山有石焉曰帝臺之
棊也五色而文狀鶉𡖉焉
遊名山志曰芙蓉渚有聳石頭如初生芙蓉色皆青白
山海經曰燕山多嬰石言似玉有采嬰帶所謂燕石也
又曰錢來之山多洗石澡洗可以磢去垢也
[052-6a]
水經注曰象林郡功曹姓區有子名連攻縣殺令自號爲
王值世亂離林邑遂立後乃襲代傳位子孫三國鼎争未
有所附呉有交圡與之隣接進侵夀泠以爲壃界自區連
以後國無文史先其纂代世數難詳宗胤滅絶無復種裔
外孫范熊代立人情樂推後熊死子逸立有范文曰南西
捲縣夷帥稚夷奴也文爲奴時山邊牧羊於澗水中得兩
鯉魚隱藏持歸䂓欲私食郎知檢其魚大慙懼詐云將礪
石還非爲魚也郎至魚所見是兩石信之而去文始異之
石有䥫文入山中就石治䥫鍜作兩刀舉刃向鄣因呪曰
鯉魚變化治石成刀斫石鄣破者是有靈神文當治此爲
國君王斫不入者是無神靈進斫石鄣如龍淵干將之斬
蘆藁由是人情漸附今斫石尚在魚刀猶傳子孫
又曰澧水出武陵充縣東逕臨澧零陽二縣故界水之南
[052-6b]
岸白石𩀱丘厥狀類人髙各三十丈周四十丈古老相傳
言昔充縣尉與零陽尉共論封境因相傷害化而爲石
劉義慶幽明録曰陽羡縣小吏呉龕有主人在溪南嘗以
一日掘頭舡過水溪内見一五色浮石取内床頭至夜化
成一女子也
又曰冝都建平二郡之界有五六峯參差玄岀上有𠋣石
如二人像攘相對俗謂二郡督郵争界於此
楊雄蜀本紀曰秦王獻五美女於蜀王蜀王遣五丁迎五
女見大虵入山空中五丁引虵山崩五女上山化爲石
又曰武都丈夫化爲女子顔色美好盖山之精也蜀王娶
以爲妻無幾物故於成都郭中葬之以石鏡一枚徑一丈
髙五尺
鄧析書曰譬猶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052-7a]
世曰武昌陽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
人立者傳云
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携弱子餞送此山立望而
化爲石
兵書曰軍中地生石將可以乆居
史記曰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雜五行書曰婦姑闘諍取石重六十斤埋門外即罷
荀伯子臨川記云石原狀似倉廪其内可容千斛口開
則歳儉閉則年豊
又曰石龍山有巖其下有石形隱起似龍頭尾長一丈二
尺
地理記云有鱗甲因號爲石龍
又曰石鼓在冝黄水邊狀如鼔形闊九尺長一丈四尺四
寸
[052-7b]
又云圎浄如鼓因以鼔爲名焉
又曰破石髙五尺在冝黄水邊
又云有女人水次浣濯爲蛟所牽入石中經數日雷擊石
破見死蛟及女人屍浮出因號爲破石
又曰浮石其石居汝水中心或水汎漲髙岸皆没此石居
然不没因以爲名之
又曰落峭石去飛猿館一百一十五里在飛猿水巍峩嵌
空數里可望即謝靈運詩云朝發悲猿嶠暮𪧐落峭石是
其處也
始興記云營口東岸有石四方而可髙百仞其狀臺故
名臺石又林水岀焉其臺旁有石室室前盤石上行列十
甕皆盖以青盆悉是銀製有人過者但得開而不可取
之則悶絶死封丘之奴竊二枚爲大虵所害即不知其
[052-8a]
自
永嘉元云永嘉南岸有帖石乃堯之神人以破石推將入
惡溪道次置之溪側遥望有似張㠶今俗號爲張㠶溪與
天台山相接
又郡國志曰東海信郎神破石爲㠶今陳海有信郎祠即
是
太平御覽卷第五十二
[052-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