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1a]
太平御覽卷第一百五十五
郡部一
叙京都上
釋名云都者國君所居人所都㑹也邑猶俋聚㑹之稱也
左傳曰邑有先君宗廟之主曰都
尚書太傳曰十邑爲都
尚書曰建設都
又曰成王在豊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誥惟太保
先周公相宅厥旣得卜則經營
毛詩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旣伐于崇作邑於酆
周禮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
又曰四縣爲都
又曰距國五百里爲都
[155-1b]
公羊傳曰京師者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師者衆也天子
之居必以衆大之辭言之
白虎通曰京師者何謂也千里之邑號也明什倍諸侯法
日月之徑千里或曰夏爲夏邑殷爲商邑周爲京師
帝王丗紀曰天子畿方千里曰甸服甸服之内曰京師
又曰天子所居宮曰都
風俗通曰京謂非人力所能成天地性自然也京師義亦
取此
帝王丗紀曰宓羲爲天子都陳在禹貢豫州之域西望外
方東及明緒於周陳胡公所封故春秋傳曰陳太昊之墟
也於漢屬淮陽今陳國是也神農氏亦都陳又營曲阜故
春秋稱魯大庭氏之庫黄帝都涿鹿於周官幽州之域在
漢爲上谷而丗本云涿鹿在彭城南然則上谷本名彭城
[155-2a]
今上谷有涿鹿縣及尤城阪泉地又有黄帝祠皆黄帝
戰尤之處也或曰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少昊
民自窮桑登位故春秋傳曰丗不失職遂濟窮桑登帝位在
魯北後徙曲阜於周爲魯在禹貢徐州蒙羽之野奎婁之
分降婁之次周以封伯禽故春秋傳曰命伯禽而封少昊
之墟是以書叙稱魯公伯禽宅曲阜是也顓頊氏自窮桑
徙商丘於周爲衛在禹貢兾州太行之東北踰常山及兖
州桑土之野營室東壁之分豕韋之次故春秋傳曰衛顓
頊之墟也謂之帝丘今東郡濮陽是也帝嚳氏都宅今河
南偃師是也禹貢外方之城嵩之北或言在梁非也帝堯
氏始封於唐今中山唐縣是也堯山在焉唐水在西北入
唐河南有望都縣山即堯母慶都之所居也相去五十里
都山一名亘山北登堯山南望都山故名其縣曰望都而
[155-2b]
地理志堯山在唐南山中張晏以堯山實在唐北地理志
堯之以後徙𣵠鹿丗本云在彭城南今上谷郡北自有彭
城非宋彭城也後又徙晉陽今太原縣也於周禮在并州
之域及爲天子都平陽於詩風爲唐國武王子叔虞封焉
更名唐故呉季扎聞唐之歌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
氏乎帝舜其所營都或言蒲阪即河東縣
帝王丗紀曰夏鯀封崇伯故春秋傳曰謂之有崇伯鯀國
在秦晉之間左氏傳曰趙穿侵崇是也禹受封爲夏伯在
禹貢豫州外方南角亢氐之分壽星之次於𥘿漢屬潁川
本韓地今河南陽翟是也受禪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
陽於漢平陽安邑皆屬河東晉陽屬太原在兾州大行
山之西太原太嶽之野叅代之分實沉之次於周爲晉今
司𨽻并州之域也相徙商丘於周爲衛成公夢康叔曰相
[155-3a]
奪子享是也少康中興復還舊都故春秋傳曰復禹之迹
不失舊物是也丗夲又言夏后居陽城夲在大梁之南於
戰國大梁魏都今陳留浚儀是也案經傳曰夏與堯舜同
在河北兾州之域不在河南也故五子歌曰惟彼陶唐有
此兾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底滅亡言自禹至太康與
唐虞不易都域也然則居陽城者自謂禹避商均時非都
也故戰國䇿稱桀之居左天門之險右天谿之陽成臯在
其北伊洛出其南呉起對魏武侯亦言桀之居左河濟右
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案地理志上黨啇都有天
井關即天門也有羊腸坂在太原晉陽西北九十里爲通
西上郡關即呉起之所云也洛皆在陽城非都審矣
帝王丗紀曰商契始封於商在禹貢太華之陽上洛商是
也丗夲契居畨相徙商丘夲顓頊之墟故陶唐氏之火正
[155-3b]
閼伯之所居也故春秋傳曰閼伯居啇丘祀大火相因之
故商王大火謂之辰故辰爲商星今濮陽是也然則契之
所封商丘商洛是也商土於周爲衛商是也而學者以商
丘爲契封謬矣湯始居亳學者咸以亳本帝嚳之墟在禹
貢豫州洛河之間今河南偃師西二十里尸卿之 陽亭是
也以經考之事實甚失其正孟子稱湯居亳與葛爲鄰案
地理志葛今梁國寧陵之葛郷是也湯地七十里葛又伯耳
封域有制葛伯不祀湯使亳衆爲之耕有童子餉食葛伯
奪而殺之計寜陵至偃師八百里而使亳衆爲耕童子餉
食非其理也今梁自有二亳南亳在穀熟北亳在蒙非偃
師也故古文仲虺之誥曰乃葛伯仇餉征自葛即孟子
之言是也湯又盟諸侯于景亳然則二亳皆在梁矣春秋
㑹于亳是也太甲旣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丗夲又言太甲
[155-4a]
從上司馬在鄴西南案詩書太甲無遷都之文桐宫其在
斯乎仲丁徙囂或曰今河南之敖倉是也故書序曰仲丁
徙于囂河亶甲徙相在河北故書序曰河亶甲居相是也
祖乙徙耿爲河所毀故書序曰祖乙圯于耿今河東有耿
郷是也及盤庚立復南居亳之殷地故書序曰將治亳殷
今偃師是也然則殷有三亳二亳在梁國一亳在河南南
亳偃師即湯都也蒙爲北亳即景亳湯所盟地偃師爲西
亳即盤庚所徙者也故立政篇曰三亳坂尹是也武丁徙
朝歌於周爲衛今河内縣也紂自朝歌北築沙丘臺沙丘
地理志在鉅鹿東北七十里邯鄲國屬趙於禹貢在兾州
大陸之野畢之分大梁之次至今民俗歌謡男女
縱
猶有紂之餘風丗稱趙女之美是也
又曰周后稷始封邰今扶風是也及公劉徙邑於𡺳今新
[155-4b]
平漆之東北有𡺳亭是也故詩稱篤公劉于𡺳斯館至太
王避狄循水踰梁山徙邑於歧山之陽西北歧城舊趾
是也故詩稱率西水滸至于歧下南有周原故始改號曰
周王季徙程故書序曰維周王季宅程是也故孟子稱文
王生於畢郢西夷人也曁文王受命徙都於酆在今京兆
之西是也故稱伐戎於崇作邑於酆及武王伐紂營洛邑
而定鼎焉今洛陽西南洛水之北有鼎中觀是也周公相
成王以酆鎬偏處西方之貢不均乃使邵公卜居洛水之陽
以即土中故援神契曰八方之廣周洛爲中於是遂築新
邑營定九鼎以爲王之東都之洛邑故周書稱我乃卜澗
水東𤄊水西唯洛食是爲王城名曰東周故公羊傳曰王
城者何東周也地理志王城本郟鄏之地是以或謂之郟
鄏故春秋傳曰成王定鼎于郟鄏河南是也今郟鄏東門
[155-5a]
名鼎門蓋九鼎所從入也成王旣卜營洛邑建明堂朝諸
侯復還酆鄗故書序曰成王旣黜殷命還歸在鄷至懿王
徙大丘𥘿謂之廢丘今京兆槐里是也〇丗夲曰懿王居
大丘厲王淫亂出于彘今河東永安是也平王即位徙居
洛洛誥所謂新邑也國語曰幽王滅周乃東遷夲殷之畿
内在禹貢豫州外方之域河洛𤄊澗之間周於南栁七星
張之分鶉火之次也及敬王避子朝之亂東居成周故春
秋經曰天王入于成周是也後六年王室定遂徙都成周
是後晉又率諸侯之徒修繕其城以成周城小不受王都
故壞翟泉而廣焉翟泉地在成周東北今洛陽城中有周
王冢是也至報王又徙居西周而失位
又曰秦非子始封於𥘿故𥘿夲紀稱周孝王曰朕分之土
邑𥘿夲隴西𥘿谷亭是也𤣥孫莊公徙廢丘周懿王之所
[155-5b]
都今槐里是也及襄公始受酆之地列爲諸侯文公徙汧
故秦夲紀曰公事獵至汧乃卜居之今扶風郿縣是也寧
公又都平陽故秦夲紀曰寧公二年徙居平陽今扶風郿
之平陽亭是也故秦夲紀曰德公元年居雍今扶風雍
是也至獻公即位徙治櫟陽今馮翊萬年是也孝公自櫟
陽徙咸陽秦夲紀曰作爲咸陽築兾闕徙之及漢元年更
名新城屬扶風後并於長安故太史公傳曰長安故咸陽
也元鼎三年復別爲渭城今長安西北渭水陽有故城故
西京賦曰秦里其朔寔爲咸陽是也
又曰漢髙帝元年始爲漢王都南鄭屬漢中秦厲王所置
在禹貢梁州之域北逹雍南跨巴蜀與秦同分二年北徙
櫟陽故𥘿獻公之所居後居萬年故屬馮翊今京兆縣也
都長安𥘿咸陽之地今京兆所治縣也其城狹小至惠帝
[155-6a]
元年始更築廣五年乃成光武以武信侯進封蕭王在禹
貢徐州之域於周以封子姓之别附庸事在春秋於漢屬
豫州今沛國蕭是也及即位於鄗更名髙邑建武元年始
都洛陽故成周之舊基城東西六里一十歩南北九里一
百歩是以時人謂洛陽爲東京長安爲西京
又曰魏武爲魏公都鄴今魏郡是也後文帝因漢之舊復都
洛陽以譙爲先人夲國許昌爲漢之所居長安爲西京之
遺迹鄴爲王業之夲基與洛陽凡五處故號曰五都
博物志曰河東平陽堯所都河東太陽虞所都太保/後
潁川陽翟夏禹國弘農陜所都王季/後
河南偃師尸郷湯所都
魯國薛奚仲所都河南洛陽周公遷殷民曰成周河南武
王遷九鼎周公營之以爲王城平王所都
[155-6b]
河南鞏東周所都
扶風槐里周懿王所都
扶風郇邑𡺳郷公劉所封
左馮翊櫟陽秦獻公所封
扶風雍秦惠王所都
晉書云晉都洛陽至永嘉南遷居建康今潤州江寜縣宋
齊梁陳並同居建康梁元帝及後梁蕭詧又別居江陵永
嘉之亂有十六國各建都邑前凉張軌都燉煌後凉吕光
都姑臧後凉秃髮烏孤都略陽西凉李暠都酒泉北凉沮
渠蒙遜都張掖前燕慕容廆都和龍後徙薊又徙鄴後
燕慕容垂都中山南燕慕容德都廣固北燕馮跋都和龍
前秦符堅後𥘿姚萇並都長安西𥘿乞伏國仁都定樂前
趙劉聦都平陽後趙石勒都襄國至右季龍都鄴後蜀李
[155-7a]
特都成都夏赫連勃勃都統萬城
又曰永嘉南遷後魏據中原都代又徙洛陽至文帝遷
長安孝静帝遷都鄴號東魏西魏東魏禪北齊髙洋以鄴
爲上都晉陽爲下都西魏禪周周禪隋並都長安隋髙祖
營大興城後徙居之名曰長安今西京也隋煬帝遷洛陽
於故周之王城對伊闕即今東都城也
太平御覽卷第一百五十五
[155-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