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1a]
太平御覽卷第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
豐稔 㓙荒 旱
豐稔
時序曰華時和歳豐冝
稷也
又曰我與與我稷翼翼我箱旣盈我
維億露積爲
/十萬曰億
又曰彼有不穫穉此有不歛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
婦之利秉把也鄭箋云成王之時言百榖旣多穗同齊然/收刈促遽力皆不足而有不𫉬不斂遺秉滯穗寡
婦取之/以利也
又曰豐年秋冬報也報者謂嘗/也蒸也豐年多多稌亦有髙廪
萬億及秭數萬至萬曰億數億至萬曰秭箋云/豐年大有年也萬億及秭言毅多也爲酒爲醴
烝𢌿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偕偕遍也箋云蒸/進也𢌿與也
榖梁傳曰宣公十六年冬大有年五穀大熟
[035-1b]
漢書曰宣帝即位用吏多選百姓安土歳數豐穰穀每石
數錢漢記曰鮑得脩志節有名績累官爲南陽太守歳荒
災唯南陽豐稔吏民愛恱号爲神父
又曰建武二年秋天下野穀旅生麻菽尤盛或生苽菜果
實野蠶成蠒山民収其䋈採穫穀菓以爲畜積
京房易逆刺曰天雨榖歳大熟
尚書考靈耀曰春政不失五穀孳夏政不失甘雨時季
夏政不失地無菑菑謂土/不稼穡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
疾䘮五政不失百榖稚熟日月光明晚熟曰稚詩/曰稙稚菽夌
禮稽命徴曰天子𥙊天地宗廟六宗五岳得其冝則五穀
豐雷雨時至四夷貢物
禮斗威儀曰君乗木而王則草木豐茂嘉穀並生
春秋元命苞曰咸池主五穀其星五者各以有職以精委
[035-2a]
爲穀也宋均曰榖有五/故五星主之咸池之爲言皆多也言榖生於子
水含秀懷實至秋精垂故一名五車以載歸之爲言扶而
化之
孝經援神契曰歳星守心年穀豐
晏子春秋景公伐魯得東門無澤公問魯年榖對曰隂冰
厥陽冰厚五寸公問晏子晏子曰君問年穀荅以冰禮也
隂冰厥陽冰厚五寸者寒温節寒温節則政平政平則上
下和上下和則年穀熟臣恐疲兵而無成君盍盍何/不也禮魯
以息吾怨遂不伐魯
汝南先賢傳曰𡊮安爲楚相㑹楚王坐事㸦相牽引拘繫
者千餘人安受命即奔轡而行先决獄應時理遣一旬之中
延千人之命其時甘雨滂沛歳大豊稔
南越志曰髙興縣野多客雞其形如雞而五彩至則年穰
[035-2b]
臨海異物志曰獨舂鳥聲有似舂鳴聲多者五穀傷鳴聲
少者五榖熟
𡊮子正書曰語曰歳在辛酉乞漿得酒
梅陶書曰古人就食於安里今三州米流出門無如今年
豐也若以古人用之則累年之儲也
廣雅曰年稔秋榖熟也
桓子新論曰世俗咸曰漢文帝躬儉約修道德以先天下
天下化之故致充實殷冨澤加庶榖至石數十錢上下
饒羡
物理論曰正月朝四靣黃氣其歳大豐此黄帝用事圡氣
均和四方並熟
鹽鐵論曰周公時天下太平丘陵髙下皆熟
山海經曰鰩魚見天下大穰
[035-3a]
古歌詞曰長安城西𩀱貟闕上有一𩀱銅雀宿一鳴五穀
生再鳴五穀熟
凶荒
禮曰歳㓙年穀不登君膳不𥙊胏馬不食穀馳道不除𥙊
事不懸大夫不食梁士飲酒不樂皆爲自損憂民禮殺生/則祭先有虞氏以首夏
后氏以心殷人以肝周人胏不𥙊胏則不殺生也天子食/曰少牢朔日大牢諸侯食日特牲朔日少牢除治道爲妨
民取食懸樂噐鐘磬之属/也梁嘉食也不樂去琴瑟也
又曰㓙年則乗駑馬祀以下牲自貶損亦取易供也駑馬/六種最下也下牲少牢若
特豕特/豚也
傳曰五年春無冰梓愼曰今兹宋其饑乎歳在星紀而滛
於𤣥枵以有時災隂不堪陽時災無水也隂盛用事而温無/水是隂不勝陽地氣發泄也
虵乗龍虵𤣥武之宿虚危之星龍歳星歳/星木也爲青龍星失次爲虵所乗龍宋鄭之星宋
鄭必饑
[035-3b]
又曰晉荐飢麥未皆/不熟也使乞糴于秦秦伯謂百里奚與諸乎
對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丕鄭
之子豹在秦請伐晉秦伯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秦於是
乎輸粟于晉自雍及綘相繼命之曰汎舟之役後秦飢晉
閉之糴
又曰宋公子鮑禮於國人宋飢竭其粟以貸之年自七十
巳上無不饋飴也
穀梁傳曰一穀不熟謂之歉歉食/不足二穀不熟謂之饑三穀
不熟謂之饉
爾雅曰穀不熟爲飢不熟爲饉菓不熟爲荒仍飢爲荐
漢書曰髙祖二年𨵿中大飢米斛萬錢
又曰漢興接秦之弊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飢饉米石
五千相食死者過半髙祖乃命民得賣子就食蜀漢
[035-4a]
又曰歳飢民貧卒食半菽或日半五噐名也臣瓉案/士卒食
菜以菽雜半之
又曰元帝二年齊地飢米石三千餘
又曰王莽時雒陽以東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將運𨵿東諸
侯倉賑貸窮乏又分遣大夫謁者教民煑木爲酪服䖍日/煑木實
爲/酪酪不可食重爲煩擾流民入𨵿者數十萬人置養贍官
以廪之盗發其廪民餓死者十七八
東觀漢記曰王莽末南方枯旱民多飢餓郡人野澤掘
水草/實也茨而食
又曰赤眉還入長安鄧禹與戰敗走至髙陵軍士飢餓皆
食藻菜帝乃徴禹還勑曰赤眉無榖自當來降吾折之舌/反
捶笞之非諸將憂也
謝承後漢書曰趙典兄子温遭歳大飢散家粮以賑窮餓
所活萬餘人
[035-4b]
王隱晉書曰永嘉五年洛中大飢五月摯虞餓死
又曰劉琨與丞相牋曰夏則桑椹冬則瑩音/勞豆視此哀歎
使人氣盡
晉中興書曰中原亂中宗鎮江左假郗鑒龍驤將軍兖
州刺史鎭鄒山又徐龕石勒左右交侵百姓飢饉野無生
草時或掘野䑕蟄䴏而食之
又曰太興元年詔曰亢旱榖貴百姓嗷嗷有資者貴糴貧
羸之民益困漢世穀貴官賤糴使價不超越謂之平准今
雖無此可出邸閣米萬斛使三分减一以平其價令貧困
者悉得足以至秋也
呉志曰駱公緒年八歳與親客歸㑹稽事嫡母甚謹時飢
荒多有困乏公緒爲之飢飲食衰少其姉仁愛有行寡婦
無子公緒見甚哀之娣問其故/公緒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亦
[035-5a]
何必獨飽姉誠知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此乃自以私
粟與公緒又以告母母亦賢之遂使分施由是顯名
周書曰天有四殃水旱飢荒其至無時非積畜何以備之
夏歸藏曰士無兼年之食遇天飢妻子非其妻子也大夫
無兼年之食遇天飢輿馬臣妾非其有也國無兼年之食
遇天飢百姓非所有也戒之哉
國語曰越大夫種謀曰今吴旣罷音疲罷/勞也而大荒荐飢市
無赤米米之/惡也而囷簏空虚圎者爲囷/方者爲簏其民必移就蒲嬴於
東海之濵蒲蒲子嬴蚌蛤/之属也賔海涯
又曰魯饑臧文仲以玉罄如齊告糴宋廟罄/鳴球也
典略曰從興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間四歳中咸陽蕭條
後賊李堪等始將部曲入長安居卓故塢中拔取酸䔧
藋藋從/吊切以給食發塚取衣盖形
[035-5b]
崔鴻三十國春秋曰諸州自建武元年十一月不雨雪至
十二年八月榖價踴貴金斤直米二民流散死者十有五
六百姓嗷然人無生頼
又曰建元元年襄國大飢榖二直銀一斤肉一斤直銀
一兩
韓子曰秦大飢應侯請發五菀菓栗以活民王曰秦法
賞有功誅有罪今發五菀是有功無功俱賞也
墨子曰百穀不収謂之旱三榖不収謂之㓙四穀不収謂
之餽音/匱五穀不収謂之飢
淮南子曰畜者欲歳之荒飢謂將取/厚利
𡊮子正書曰滑𨤲也今當凶年有欲與子隨侯之珠者又
有欲與子一鍾之粟者子將何擇𨤲曰吾取粟可以救窮
河圖曰日月兩重暈者飢之祥也
[035-6a]
魏名臣奏曰太尉司馬懿奏云秋澇傷五榖又無菜北
方民巳有食桑皮者
英雄記曰李催等相次戰長安中盗賊不禁白日虜掠是
時榖一斛五十萬豆麥二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臰滿
路
又曰幽州歳歳不登人相食有蝗旱之災民人始知採稆
以堪爲粮榖一石十萬錢公孫伯圭開置屯田稍稍得
自供給稆音/吕
又曰建安七年鄴中大飢芋一畒二萬錢
慱物志曰荒年暫辟穀法但食䗶半斤輒支十日不飢
漢應享應立豫讃序曰王莽居攝以病告歸後赤眉賊攻
其所居城粒盡以私榖數十萬斛賑城中于時賑粟十數
萬莫不稱其仁
[035-6b]
晉王洽集曰洽臨吴郡上表曰編户僵尸葬埋無主或闔
門餓餒烟火不舉
旱
春秋考異郵曰旱之言悍也陽驕蹇所致也
詩曰旱旣太甚悠悠山川
又曰旱魃爲虐如惔如焚我心癉暑癉病/也憂心如熏熏/灼
也
又曰旱旣大甚藴隆蟲蟲雷而/非雨
書命曰
歳大旱用汝作霖雨
又曰暘
君行僣差則/常陽順之
禮曰繆公召弦子問曰天乆不雨吾欲暴尫而奚對曰天
則不雨而暴人之病子虐無乃不可乎暴巫而奚對曰天
則不雨望之愚婦人於以求之無乃巳踈乎
[035-7a]
周禮曰司空掌羣巫之政令國大旱則率巫而舞雩
又曰女巫旱暵則舞雩
傳曰衛大旱寗莊子曰昔周飢克殷而年豐今邢方無道
天其或者欲使衛討邢乎從之師興而雨
又曰魯僖公三年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爲災
又曰衛大旱卜有事於山川不吉
又曰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臧文仲曰非旱備
也修城郭貶食省用務嗇儉/也勸分無有相濟此其務也巫
尫何爲天欲殺之則如勿生能爲旱焚之滋甚公從之
是歳飢而不害
又曰魯文十年正月不雨至于七月周正月今之十一月/周十月今之五月
又曰魯宣公九年葬我小君敬羸旱無麻始用葛茀茀所/以引
柩/也
[035-7b]
又曰魯昭公十六年秋鄭大旱使屠擊有事於桑山𥙊山/也
斬其木不雨子産曰有事於山蓻山林也養護令/繁植也而斬其
木其罪大矣奪之官邑
漢書曰百里嵩字景山爲徐州刺史時旱嵩行部傳車所
經甘雨輙澍東海祝其合郷二縣在山間嵩不往二縣獨
不得雨父老請之入界即雨澍
又曰和帝永元六年秋旱時洛陽有寃囚帝録囚理寃未
還宫雨澍鄧太后/事同
續漢書曰郡國旱公卿行雩禮求雨閉諸陽門衣皂衣興
土龍立土人舞童二佾七日一處
又曰郡國旱各掃除社稷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雨也
魏志曰衛玠見黥面者其妻子没爲官僮玠曰使天下不
雨者盖由此也太祖乃怒玠
[035-8a]
晉書曰督運令史淳于伯刑於建康市百姓諠譁咸曰伯
寃於是大旱三年
京氏易曰人君無惠澤於下則小旱
管子曰春不収枯骨杇胔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
尸子曰湯之救旱也乗素車白馬着布衣身嬰白茅爲牲
禱於桑麻之野此時絃歌鼓舞者禁之
孟子曰七月八月之間旱則苗槁槁乾/也
晏子春秋曰齊景公時旱欲祀靈山及河伯晏子曰夫山
以石爲身以草木爲毛髮今乆不雨毛髮將焦身且熱豈
山不欲雨乎祀之何益君冝避殿暴露其索雨也公從之
出野果大雨
世曰湯時大旱七年雒川竭煎沙爛石乃使持三鼎祝
山川教祀曰政不節邪使人疾邪賄賂行邪䜛夫昌邪宫
[035-8b]
室榮華/也邪女謁成邪何不雨之甚
洪範五行傳曰魯宣十年秋大旱時公興師而與齊伐葉失
代國亢陽盖師旅百姓所不欲也應是而大旱
益都𦒿舊傳曰趙瑶爲閬中令大旱瑶請雨於靈星應時
降雨
捜神記曰周暢爲河南尹元二年大旱暢乃葬路旁露
骸爲立義塚應時注雨
又曰諒輔字洪儒新都人爲郡五官時大旱太守自暴
中庭而雨不降輔自誓曰日中雨不降請以身塞無狀無/狀
謂祈雨/不降乃積薪柴自焚至日中時大雨一郡沾潤
神農求雨書曰春甲乙不雨東爲青龍又爲大龍東方老
人舞之壬癸黒
又曰北不雨命巫祝雨曝之不雨禱山神積薪其擊鼔而
[035-9a]
焚之
瑞應圖曰遇旱責躬引咎理察寃枉退去貪殘側修惠政
則降以零雨如其有道術禱祝山川致龍轉石閇陽從隂
之𩔖誠非瑞應是以魯侯有暴尫之消齊景以祠山見譏
董仲舒曰春旱求雨令縣邑以水日令民禱社家人祠户
無伐名木無斬山林曝巫聚虵八日於邑東門外爲四通
之壇方八尺植蒼繒八其神共工𥙊以魚八夏求雨亦以
水日家人祠竈無舉土功浚井曝釡鬲杵于街七日爲
四通壇於邑南門外方七尺植赤繒七其神尤𥙊以赤
雄雞七凢求雨之大禮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樂
師曠占旱曰歳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者蒺䔧是也
山海經曰太華之山削成四方有虵名遺六足四翼見
則天下大旱湯時/也東荒之北隅有山名㓙犁應龍處南極
[035-9b]
殺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作應龍之狀乃
得大雨上無作雨者故也/令云土龍大此
又曰傒昆之山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妖音/魅尤伐黄
帝請風伯雨師帝乃下天女曰妖雨止遂殺尤妖不得
復上所居不雨
又曰鱄魚雞山黒水多焉尾音如豚出則天下大旱東荒
之北隅有焉有子徳元中牟/平秩人也始夫
太平御覽卷第三十五
[035-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