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二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經籍考六十九
集詩集/
陳氏曰凡無他文而獨有詩及雖有他文而詩集
復獨行者别為一類
阮歩兵集
[242-1b]
陳氏曰魏歩兵校尉陳留阮籍嗣宗撰其題皆曰
詠懐首卷四言十三篇餘皆五言八十篇通為九
十三篇文選所收十七篇而已
宋武帝集一卷
陳氏曰孝武駿也
梁簡文集五卷
陳氏曰簡文帝綱也按隋志八十五卷唐已缺五
卷中興書目只存一卷詩百篇又缺其三首今五
[242-2a]
卷皆詩總為二百四十四篇
梁元帝詩一卷
陳氏曰即湘東王繹
謝惠連集一卷
陳氏曰宋司徒參軍謝惠連撰本集五卷今惟詩
二十四首惠連得名早輕薄多尤累故仕不顯死
時才三十七歲
劉孝綽集一卷
[242-2b]
陳氏曰梁祕書監彭城劉孝綽撰宋僕射勔之孫
本傳稱文集數十萬言今所存止此又言兄弟及
羣從子弟當時有七十人並能屬文近古未有其
三妹亦並有才學適徐悱者文尤清拔所謂劉三
娘者今玉臺集中有悱妻詩
柳吳興集一卷
陳氏曰梁吳興太守河東柳惲文暢撰僅有十八
首
[242-3a]
徐孝穆集一卷
陳氏曰陳太子太傅東海徐陵孝穆撰本傳稱其
文喪亂散失存者二十卷今惟詩五十餘篇
江總集一卷
陳氏曰陳尚書令考城江總總持撰總在陳為太
子詹事以宮端為長夜之飲及後主卽位當權任
日為艶詩君臣昏亂以至亡國入隋為上開府唐
志集三十卷中興書目七卷今惟存詩僅百首云
[242-3b]
陰鏗集一卷
陳氏曰陳㪚騎常侍南平陰鏗子堅撰才三十餘
篇杜子美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今考之未
見鏗之所以似太白者太白固未易似也子美云
爾殆必有說
薛道衡集一卷
陳氏曰隋内史侍郎河東薛道衡元卿撰詩凡十
九篇本集三十卷所存止此大抵隋以前文集存
[242-4a]
全者亡幾多好事者於類書中抄出以家數也
史言道衡每至構文必隱空齋蹋壁而卧聞户外
人聲便怒其沉思如此
杜必簡集一卷
陳氏曰唐著作郎襄陽杜審言必簡撰工部之祖
也唐初沈宋以來律詩始盛行然未以平仄失眼
為忌審言詩雖不多句律極嚴無一失粘者甫之
家傳有自來矣然遂欲衙官屈宋則不可也
[242-4b]
楊誠齋序畧曰必簡嘗為吉州司户今户曹趙君
彦清旁搜遠摭得其詩四十二首將刻棗以傳好
詩且以為户廳之寶玉大弓屬予集之余觀必簡
之詩若牽絲紫蔓長卽水荇牽風翠帶長之句也
若鶴子曳童衣卽儒衣山鳥怪之句也若雲陰送
晚雷卽雷聲忽送千峯雨之句也若風光新栁報
宴賞落花催即星霜元鳥變身世白駒催之句也
予不知祖孫之相似其有意乎抑亦偶然乎至如
[242-5a]
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如日氣抱殘虹如愁思
看春不當春明年春色倍還人如飛花攪獨愁皆
佳句也三世之後莫之與京宜哉
薛少保集一卷
陳氏曰唐太子少保河東薛稷嗣通撰稷道衡曾
孫魏徵外孫
喬知之集一卷
陳氏曰唐右司郎喬知之撰天授中為酷吏所陷
[242-5b]
死集中有綠珠怨蓋其所由以致禍也
孟襄陽集三卷
陳氏曰唐進士孟浩然撰宜城王士源序之凡二
百十八首分為七類太常卿韋縚為之重序
東坡謂浩然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無
材料耶
崔顥集一卷
陳氏曰唐司勲員外郎崔顥撰開元十年進士才
[242-6a]
俊無行黃鶴樓詩盛傳於世
祖詠集一卷
陳氏曰唐祖詠撰開元十二年進士
崔國輔集一卷
陳氏曰唐集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崔國輔撰開
元十三年進士應縣令舉為許昌令天寶中加學
士後以王鉷近親坐貶詩凡二十八首臨海李氏
本後又得石林葉氏本多六首
[242-6b]
綦母潛集一卷
陳氏曰唐待制集賢院南康綦母潛孝通撰南康
今贛州
儲光羲集五卷
陳氏曰唐監察御史魯國儲光羲撰與崔國輔綦
母潛皆同年進士天寶末任偽官貶死顧况為集
序
常建集一卷
[242-7a]
陳氏曰唐盱眙尉常建撰
王江寧集一卷
陳氏曰唐龍標尉江寧王昌齡少伯撰與常建俱
開元十五年進士二十二年選宏詞超絶羣類為
汜水尉不䕶細行貶龍標世亂還里為刺史閭邱
曉所殺為詩緒密而思清
李頎集一卷
陳氏曰唐李頎撰開元二十三年進士
[242-7b]
崔曙集一卷
陳氏曰唐崔曙撰開元二十六年進士狀頭
杜工部詩集注三十六卷
陳氏曰蜀人郭知逹所集九家注世有稱東坡杜
詩故事者隨事造文一一牽合而皆不言其所自
出且其辭氣首末出一口蓋妄人依托以欺亂流
俗者書坊輙勦入集注中殊敗人意此本獨削去
之福清曾噩子肅刻板五羊漕司字大可考最為
[242-8a]
善本
宋子京贊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
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
相沿襲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然恃華者質反好
麗者壯違人得一槩皆自名所長至甫渾涵汪茫
千彚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厭餘殘
膏賸馥沾丐後人多矣故元稹謂詩人以來未有
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
[242-8b]
衰世號詩史昌黎韓愈於文章少許可至歌詩獨
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誠可信云
朱子語錄曰杜詩初年甚精細晚年橫逸不可當
只意到處便押一箇韻如自秦州入蜀諸詩分明
如畫乃其少作也人多説杜子美䕫州詩好此不
可曉䕫州詩却說得鄭重煩絮不如他中前有一
節詩好魯直一時固有所見今人只見魯直說好
便却說好如矮人看塲耳杜詩最多誤字蔡興宗正
[242-9a]
異固好而未盡某嘗欲𢋫之作杜詩考異竟未暇
也如風吹蒼江樹雨洒石壁來樹字無意思當作
去字無疑去字對來字又如蜀有漏天以其西北
陰盛常雨如天之漏也故杜詩云鼓角漏天東後
人不曉其義遂改漏字為滿字似此類極多
門類杜詩二十五卷
陳氏曰稱東萊徐宅居仁編次未詳何人
類集詩史三十卷
[242-9b]
陳氏曰莆陽方醇道温叟編
王季友集一卷
陳氏曰唐王季友撰元結篋中集有季友詩二首
今此集有七篇而篋中二首不在焉杜詩所謂鄷
城客子王季友者意即其人也耶
陶翰集一卷
陳氏曰唐禮部員外郎丹陽陶翰撰開元十八年
進士次年宏詞
[242-10a]
秦隱君集一卷
陳氏曰唐處士秦系公緒撰自天寶間有詩名藩
鎭奏辟皆不就嘗隱越之剡泉之南安至貞元中
年八十餘不知所終此本南安所刻余嘗於宋次
道寶刻叢章得其逸詩二首書冊末
岑嘉州集八卷
陳氏曰唐嘉州刺史南陽岑參撰文本之曾孫天
寶三載進士為補闕左史郎官與杜甫唱和
[242-10b]
李嘉祐集一卷
陳氏曰唐台州刺史李嘉祐從一撰天寶七載進
士亦號臺閣集李肇稱其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
鸝之句王維取之以為七言今按此集無之
右謝惠連陰鏗杜審言儲光羲王昌齡常建孟浩
然岑參李嘉祐九家集鼂氏書録在别集門所論
已附在本門此更不重具
皇甫冉集一卷
[242-11a]
鼂氏曰唐皇甫冉茂政丹陽人天寶十五載進士
為無錫尉歴拾遺補闕卒與弟曾齊名當時比張
氏景陽孟陽云集有獨孤及序
皇甫曾集一卷
陳氏曰唐侍御史皇甫曾孝常撰天寶十二載進
士兄冉後曾三載登第
郎士元詩一卷
鼂氏曰唐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天寶十五載進
[242-11b]
士為郢州刺史與錢起俱有詩名而士元尤更清
雅時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兩人無詩祖行人以
為愧
包何集一卷
陳氏曰唐起居舍人延陵包何㓜正撰
包佶集一卷
唐史藝文志何佶皆包融之子兄弟齊名世稱二包
融與儲光羲皆延陵人曲阿有餘杭尉丁仙芝緱氏
[242-12a]
主簿蔡隐邱監察御史蔡希周渭南尉蔡希寂處士
張彦惟張湘校書郎張暈吏部常選周瑀長洲尉談
戭句容有王府參軍殷遥硤石主簿樊光橫陽主簿
沈如筠江寜有右拾遺孫處元處士徐延壽丹徒有
江都主簿馬挺武進尉申堂構十八人皆有詩名殷
蟠彚次其詩為丹陽集者
陳氏曰唐祕書監包佶選天寶六載進士兄何後
一年
[242-12b]
錢考功集二卷
鼂氏曰唐錢起徽之父呉郡人天寶中舉進士初
從鄉薦客舍月夜聞人哦於庭曰曲終人不見江
上數峯青起攝衣從之無所見矣及就試詩題乃
湘靈鼓瑟也起即以鬼謠十字為落句主文李暉
深嘉之擢至髙第釋褐授校書郎終考功與郎士
元齊名時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
陳氏曰蜀本作前後集十三卷
[242-13a]
韓翃集五卷
鼂氏曰唐韓翃君平南陽人天寶十三載進士淄
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繼辟幕府俄以駕部郎中知
制誥終於中書舍人翃詩興致繁富朝野重之
陳氏曰翃以春城飛花之句受知德宗
顧况集二卷
鼂氏曰唐顧况字逋翁蘇州人至德二年江東進
士善為歌詩性諧談德宗時栁渾輔政以袐書郎
[242-13b]
召况善李泌及泌相自謂當得逹官乆遷著作郎
及泌卒有調笑語貶饒州司户卒集有皇甫湜序
陳氏曰湜嘗言吾自為顧况作序未嘗許他人况
在唐蓋為人推重也集本十五卷今止五卷不全
嚴維集一卷
陳氏曰唐祕書郎山隂嚴維正文撰至德二載辭
藻宏麗科
耿湋集一卷
[242-14a]
陳氏曰唐右拾遺河東耿湋撰寶應二年進士登
科記一作緯
韋蘇州集十卷
陳氏曰唐韋應物京兆人天寶時為三衛後作洛
陽丞京兆府功曹知滁江二州召還或媢其進媒
孽之出為蘇州刺史詩律自沈宋以後日益靡嫚
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雖音韻諧婉屬對麗密而閑
雅平淡之氣不存矣獨應物之詩馳驟建安以還
[242-14b]
得其風格云
韓子蒼曰蘇州少以三衞郎事元宗豪縱不羈元
宗崩始折節務讀書故其逢楊開府詩曰少事武
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
摴蒲局暮竊東鄰姬司𨽻不敢捕立在白玉墀一
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云云然余觀其人為性髙
潔鮮食寡欲所居埽地焚香而坐與豪縱者不類
其詩清深妙麗雖唐詩人之盛亦少其比又豈似
[242-15a]
晚節把筆學為者豈蘇州自序之過歟
徐師川云韋蘇州詩人多言其古淡乃是不知言
自李杜以後古人詩法盡廢惟蘇州有六朝風致
最為流麗
司空文明集三卷
陳氏曰唐虞部郎中京兆司空曙文明撰别本一
卷才數篇
李端司馬集三卷
[242-15b]
鼂氏曰唐李端趙州人大歴五年進士為校書郎
卒官杭州司馬郭曖尚昇平公主賢明招納士類
故端等皆客之當坐上賦詩奇甚主大加稱歎錢
起曰素為之請賦起姓端立獻一篇云新開金埒
看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起乃服主喜厚賜之
盧綸詩一卷
鼂氏曰唐盧綸與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
峒耿緯夏侯審李端皆能詩齊名號大歴十才子
[242-16a]
綸字允言累舉進士不第
李益詩一卷
鼂氏曰唐李益君虞姑臧人大歴四年進士調鄭
縣尉幽州劉濟辟從事憲宗雅聞其名召為集賢
殿學士負才凌籍士衆不能堪暴其獻濟詩不上
望京樓之句以渉怨望詔降秩俄復舊益少負詞
藻長於歌詩與宗人賀齊名每作一篇樂工以賂
求取被聲歌供奉天子征人早行詩天下皆施之
[242-16b]
圖畫今集有從軍詩五十首而無此詩惜其放逸
多矣
陳氏曰益宰相揆之族子舊史本傳指其少有癡
疾防閑妻妾過於苛酷有散灰扃户之談聞於時
故時謂之妬癡為李益疾按世傳霍小玉傳所謂
李十郎詩開簾風動竹疑是故人來者即益也舊
史所載如此豈小玉將死訣絶之言果驗耶抑好
事者因其有此疾遂為此説以實之也
[242-17a]
孟東野詩集十卷
鼂氏曰唐孟郊東野湖州人貞元十二年進士調
溧陽尉辟為興元參謀卒郊少隠嵩山性介寡合
韓愈一見為忘形交為詩有理致然思苦澁李觀
論其詩曰髙處在古無上平處下顧二謝云張籍
諡為貞曜先生集宋次道重編先時世傳汴吳鏤
本五卷一百二十四篇周安惠本十卷三百三十
一篇别本五卷三百四十篇蜀人寋濬用退之贈
[242-17b]
郊句纂咸池集二卷一百八十篇自餘不為編秩
雜録之家家自異次道總拾遺逸摘去重復若體
製不類者得五百十一篇四十聨句不與焉一贊
二書附於後郊集於是始有完書
潁濵蘇氏曰唐人工於為詩而陋於聞道孟郊嘗
有詩曰食薺腸亦苦强歌聲無歡出門如有礙誰
云天地寛郊耿介之士雖天地之大無以安其身
起居飲食有慼慼之憂是以卒窮以死而李觀盛
[242-18a]
稱之至韓退之亦談不容口甚矣唐人之不聞道
也孔子稱顔子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囘也不改其
樂與郊異矣
朱倣詩一卷
鼂氏曰唐朱倣字長通襄陽人隠居剡溪嗣曹王
臯鎮江西辟節度參謀貞元初召為拾遺不就
朱灣集一卷
陳氏曰唐永平從事朱灣撰自號蒼洲其為從事
[242-18b]
李勉辟之也
麴信陵集一卷
鼂氏曰唐麴信陵貞元元年進士為舒州望江令
以卒
長孫佐輔集一卷
陳氏曰唐長孫佐輔撰按百家詩選云德宗時人
其弟公輔為吉州刺史往依焉當必有所據也其
詩號古調集
[242-19a]
柳宗元詩一卷
陳氏曰唐栁宗元撰子厚詩在唐與王摩詰韋應
物相上下頗有陶謝風氣古律絶句總一百四十
五篇在全集中不便於觀覽因抄出别行
東坡曰蘇李之天成曹劉之自得陶謝之超然固
已至矣而杜子美李太白以英偉絶世之資凌跨
百代古之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髙風絶塵亦少
衰矣李杜之後詩人繼出雖有遠韻而才不逮意
[242-19b]
獨韋應物栁子厚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
非餘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得
詩人髙雅獨有承平之遺風其論詩曰梅止於酸
鹽止於鹹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於鹹酸
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嘆也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
蘇州上退之豪放竒險則過之而温麗清深不及
也所貴於枯淡者謂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
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邊皆枯亦何足道佛言譬
[242-20a]
如食蜜中邊皆甜人食五味知其甘苦者皆是能
分别其中邊者百無一也
後村劉氏曰栁子厚才髙他文惟韓可對壘古律
詩精妙韓不及也當舉世為元和體韓猶未免諧
俗而子厚獨能為一家之言豈非豪傑之士乎昔
何文縝嘗語李漢老云如子厚詩人豈可不學他
做數百首漢老退而嘆曰得一二首似之足矣文
縝後從北狩病中詩云歴歴通前刼依依返舊魂
[242-20b]
人生會有死遺恨滿乾坤雖意極忠憤而語不刻
急亦學栁之驗
張籍詩集五卷
鼂氏曰唐張籍文昌和州人貞元十五年登進士
第終國子司業籍性狷急為詩長於樂府多警句
元和中與白樂天孟東野歌詞天下宗之謂之元
和體一本纔三卷
陳氏曰張洎所編錢公輔名木鐸集與他本相出
[242-21a]
入亦有他本所無者凡十二卷近世湯中季庸以
諸本校定為張司業集八卷且考訂其為呉郡人
魏峻叔髙刻之平江續又得木鐸集凡他本所無
者皆附其末
王建集十卷
陳氏曰唐陜州司馬王建仲初撰建長於樂府與
張籍相上下大歴十年進士歴官昭應縣丞太和
中為陜州司馬尤長宫詞在集中第十卷録出别
[242-21b]
行
漁隠叢話余閲王建宫詞選其佳者亦自少得只
世所膾炙者數詞而已其間雜以他人之詞如閑
吹玉殿昭華管醉折棃園縹蒂花十年一夢歸人
世絳縷猶封繫臂紗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
撲流螢天階夜色凉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並杜
牧之也淚滿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顔
未老恩先斷斜倚薫籠坐到明此白樂天也寶仗
[242-22a]
平明金殿開暫將紈扇共徘徊玉顔不及寒鴉色
猶帯昭陽日影來此王昌齡也建詞凡百有四篇
又逸詞九篇或云元微之亦有詞襍於其間余以
元氏長慶集檢尋却無之或者之言誤矣
舊䟦王建太和中為陜州司馬與韓愈張籍同時
而籍相友善工為樂府歌行思遠格幽初為渭南
尉與宦者王守澄有宗人之分因過飲相譏戲守
澄深憾曰吾弟所作宫詞禁掖深邃何以知之將
[242-22b]
奏劾建因以詩解之曰先朝行坐鎮相隨今上春
宫見長時脱下御衣偏得著進來龍馬每教騎嘗
承密㫖還家少獨奏邊情出殿遲不是當家頻向
説九重争遣外人知事遂寝宫詞凡百絶天下傳
播傚此體者雖有數家而建為之祖也
李長吉集四卷外集一卷
鼂氏曰唐李賀長吉鄭王之孫七嵗能詞章韓愈
皇甫湜聞之過其家使賦詩援筆輒就自目曰髙
[242-23a]
軒過二人大驚年二十七終協律郎賀詞尚竒詭
為詩未始先立題所得皆警邁遠去筆墨畦逕當
時無能傚者樂府十數篇雲韶工合之絃管云或
説賀卒後不相悦者盡取其所著投圊中以故世
傳者不多外集予得之梁子美家姚鉉頗選載文
粹中
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
鬼才然長吉有鴈門太守詩曰黒雲壓城城欲摧
[242-23b]
甲光向日金鱗開王安石曰是兒言不相副也方
黒雲如此安得向日之甲光也
朱子語錄曰李賀詩巧然較怪不如太白自在
後村劉氏曰樂府惟李賀最工張籍王建輩皆出
其下然全集不過一小冊世傳賀中表有妬賀才
名投其集溷中故傳於世者極少余竊意不然天
地間尤物且不多得况佳句乎使賀集不遭厄必
不能一一如今所傳本之精善疑賀手自銓擇者
[242-24a]
耳
盧仝集一卷
鼂氏曰唐盧仝范陽人隠少室山號玉川子徴諫
議不起唐史稱韓愈為河南令愛其詩厚禮之嘗
作月蝕詩以譏元和逆黨愈稱其工按其詩云元
和庚寅蓋五年也憲宗遇弑在十五年後十歲也
豈追托庚寅歲事為詩乎不然則史誣也後死於
甘露之禍
[242-24b]
陳氏曰凡三卷其詩古怪而女兒曲小婦吟有所
思諸篇輒嫵媚豔冶其第三卷號集外詩凡十首
慶歴中有韓盈者為之序川本止前二卷
劉义詩一卷
鼂氏曰唐劉义少嘗任俠殺人後更折節讀書善
歌詩客韓愈門作冰柱雪車二詩出盧仝李賀右
歸齊魯不知所終今集二十餘篇不載二詩
陳氏曰凡二卷义附見新史韓愈傳不知何處人
[242-25a]
其冰柱雪車二詩狂怪誠出盧仝右然豈風人之
謂哉
楊巨源詩一卷
鼂氏曰唐楊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貞元五年第進
士為張𢎞靖從事自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禮部
員外郎出為鳯翔少尹復召除國子司業巨源在
元和中詩韻不造新語體律務實用功頗深旦暮
揺首微詠不輟年老成疾嘗贈𢎞靖詩叙其世家
[242-25b]
云伊陟無聞祖韋賢不到孫時人稱之年滿七十
丐歸時宰惜其去以為其鄉少尹不絶其禄太和
以官壽卒
陳氏曰凡五卷按韓退之有送楊少尹序盖自司
業為少尹稱其都少尹者乃其鄉里也藝文志乃
云太和河中少尹誤第三卷末二十餘篇有目無
詩
武元衡臨淮集兩卷
[242-26a]
鼂氏曰唐武元衡伯蒼河南人建中四年進士元
和二年以門下侍郎平章事出為劍南節度八年
復秉政明年早朝遇盗害之元衡工五言詩好事
者傳之被於管絃嘗夏夜作詩曰夜乆喧暫息池
臺惟月明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翌日遇害舊
有臨淮集七卷此其二也議者謂唐世工詩宦達
者唯高適宦逹詩工者唯元衡
陳氏曰初用莆田李氏本傳錄後以石林氏本校
[242-26b]
益六首及李吉甫唱酬六首川本作二卷
張碧歌詩集一卷
陳氏曰唐張碧太碧撰藝文志云貞元時人集中
有覽貫休上人詩或勦入之也
陳羽集一卷
陳氏曰唐東宫衞佐陳羽撰貞元八年陸䞇下第
二人
羊士諤詩一卷
[242-27a]
鼂氏曰唐羊士諤貞元元年進士第順宗時為宣
歙巡官王叔文所惡貶汀州寕化尉元和初李吉
甫知奨擢監察御史掌制誥嘗出為資州刺史
陳氏曰竇羣引士諤為御史共傾李吉甫
鮑溶詩五卷
鼂氏曰唐鮑溶字德源元和四年進士集中有别
韓博士愈詩云不知無聲淚中感一顧厚蓋退之
所嘗推激也張薦謂溶詩氣力宏贍博識清度雅
[242-27b]
正高古衆才無不備具曾子固亦愛其詩以史館
本及歐公所藏互校得二百三十三篇今本有一
百九十二篇餘逸
南豐曾氏曰鮑溶詩集六卷史館書舊題云鮑防
集五卷崇文總目叙别集亦然知制誥宋敏求為
臣言此集詩見文粹唐詩類選者皆稱鮑溶作又
防之雜感詩最顯而此集無之知此詩非防作也
臣以文粹類選及防雜感詩考之敏求言皆是又
[242-28a]
得參知政事歐陽修所藏鮑溶集與此集同然後
知為溶集決也史館書五卷總二百篇歐陽氏書
無卷第纔百餘篇然其三十三篇史館書所無今
别為一卷附於後而總題曰鮑溶詩集六卷蓋自
先王之澤熄而詩亡晚周以來作者嗜文辭抒情
思而已然亦往往有可采者溶詩尤清約謹嚴而
違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故既正其誤謬且
著其大㫖以傳焉
[242-28b]
竇拾遺集一卷
陳氏曰唐左拾遺扶風竇叔向撰包何為序羣庠
牟鞏皆其子也
賈長江集十卷
鼂氏曰唐賈島浪仙詩共三百七十九首唐書稱
島范陽人初為浮屠名無本後從韓愈遂去浮屠
舉進士累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坐飛謗謫長江主
簿會昌初終普州司倉參軍今長江祠堂中有石
[242-29a]
刻大中九年墨制大中宣宗年號與傳不合摭言
又載武宗時謫去尤差誤
陳氏曰韓退之有送無本詩即其人也後返初舉
進士不第文宗時坐飛謗貶長江㑹昌初以普州
參軍卒本傳所載如此今遂寧刋本首載大中墨
制云比者禮部奏卿風狂遂且飬疾關外今却携
卷軸潛至京城遇朕微行聞卿諷詠觀其志業可
謂屈人是用顯我特恩賜卿墨制宜從短簿别俟
[242-29b]
殊科與傳所稱飛謗不同蓋宣宗好微行小説載
島應對忤㫖好事撰此制以實之安有微行而顯
著訓詞者首稱奏卿風狂尤為好笑當以本傳亦
據其墓誌也唐貴進士科故誌言責授長江如温
飛卿亦謫方城尉當時謂鄉貢進士不博上州刺
史則簿尉固宜謂之責授欲使今世進士得罪而
責授簿尉則惟恐責之不早耳
姚少監集十卷
[242-30a]
鼂氏曰唐姚合也崇曾孫以詩聞元和十一年李
逢吉知舉進士歴武功主簿富平萬年尉寶應中
監察殿中御史户部員外郎歴金杭二州刺史為
刑戸二部郎中諫議大夫給事中陜虢觀察使開
成末終祕書監世號姚武功云
陳氏曰川本卷數同編次異
莊南傑集一卷
陳氏曰唐進士莊南傑撰與賈島同時
[242-30b]
李渉歌詩一卷
鼂氏曰唐李渉渤之弟也早從陳許辟一再謫官
夷陵太和中為太學博士自號清溪子渤三詩附
殷堯藩集一卷
陳氏曰唐侍御史殷堯藩撰元和九年進士
章孝標集一卷
陳氏曰唐祕書省正字章孝標撰元和十四年進
士
[242-31a]
熊孺登集一卷
陳氏曰唐西川從事熊孺登撰元和中人執易其
從姪也
施肩吾西山集五卷
鼂氏曰唐施肩吾呉興人元和十五年進士以豫
章之西山乃十二真仙羽化之所心慕之因卜隠
焉且以名其所著自為之序
雍裕之集一卷
[242-31b]
陳氏曰唐雍裕之撰未詳何時人
雍陶詩五卷
鼂氏曰唐雍陶國鈞太和八年進士大中六年自
國子毛詩博士出刺簡州唐志集十卷今亡其半
張南史集一卷
陳氏曰唐試參軍范陽張南史撰
唐史藝文志南史字季直幽州人以試參軍避亂於
揚州再召之未赴而卒
[242-32a]
王涯集一卷
陳氏曰唐宰相王涯廣津撰
袁不約集一卷
陳氏曰唐袁不約還朴撰長慶三年進士其年試
麗龜賦
李紳追昔游集三卷
鼂氏曰唐李紳公垂也亳州人元和元年進士補
國子助教穆宗召為翰林學士累進中書舍人武
[242-32b]
宗即位拜中書侍郎平章事紳為人短小精悍於
詩最有名號短李與李徳裕元稹同時號三俊追
昔遊者蓋賦詩紀其平生所遊歴謂起梁漢歸諫
署升翰苑及播越荆楚踰嶺嶠上髙安移九江過
鍾陵守滁陽轉壽春留洛陽廉會稽分務東周守
蜀鎮梁也開成戊午八月自為之序
陳氏曰皆平生歴官及遷謫所至述懷紀遊之作
也余嘗書其後云讀此篇見其飾志矜能夸榮殉
[242-33a]
勢益知子陵元亮為千古髙人
朱景元集一卷
陳氏曰唐太子諭徳朱景元撰
朱慶餘集一卷
陳氏曰唐朱可乆慶餘撰以字行受知於張籍寶
歴二年進士
[242-33b]
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