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三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經籍考十
經春秋/
春秋經觧十五卷
陳氏曰孫覺撰其自序言三家之說榖梁最為精
深且以為夲雜取二𫝊及諸儒之說長者従之其
[183-1b]
所未安則以所聞扵安定先生者斷之楊龜山為
之後序海陵周茂振跋云先君𫝊春秋扵孫先生
嘗言王荆公初欲釋春秋以行扵天下而莘老之
書已出一見而忌之自知不能復出其右遂詆聖
經而廢之曰此斷爛朝報也不列扵學官不用扵
貢舉云
春秋尊王發㣲十五卷
鼂氏曰皇朝孫眀復撰史臣言眀復治春秋不取
[183-2a]
傳注其言簡而義詳著諸大夫功罪以考時之盛
衰而推見治亂之跡故得經之意為多常秩則譏
之曰眀復為春秋猶商鞅之法棄灰扵道者有刑
歩過六尺者有誅謂其失扵刻也胡安國亦以秩
言為然
石林葉氏曰孫眀復春秋專廢𫝊従經然不盡逹
經例又不深扵禮學故其言多自抵牾有甚害扵
經者雖槩以禮論當時之過而不能盡禮之制尤
[183-2b]
為膚淺
朱子語録曰近時言春秋皆是計較利害大義却
不曾見如唐之陸淳夲朝孫眀復之徒他雖未曾
深扵聖經然觀其推言治道凛凛然可畏終是得
聖人箇意思春秋之作葢以當時人欲横流遂以
二百四十二年行事寓其褒貶恰如今之事送在
法司相似極嚴謹一字不輕易若如今之說法只
是箇權謀智略兵書譎詐之書爾聖人晚年痛哭
[183-3a]
流涕筆為此書其肯恁地巧豈至恁地不濟事
陳氏曰復居泰山之陽以春秋教授不惑𫝊注不
為曲說其言簡易眀扵諸侯大夫功罪以考時之
盛衰而推見王道之治亂得扵經為多石介而下
皆師事之歐陽文忠公為作墓誌
春秋演聖統例二十卷
鼂氏曰皇朝丁副撰田偉書目副作嗣未知孰誤
其序云經有例法一家所至較然重輕杜預釋例
[183-3b]
專主左氏而未該唐陸淳纂例雖舉經而未備纎
悉網羅而咸在者其惟此書乎
春秋權衡意林劉氏春秋𫝊共三十四卷
劉敞原父撰其自序曰劉子作春秋權衡權衡之
書始出未有能讀者自序其首曰權凖也衡平也
物雖重必凖扵權權雖移必平扵衡故權衡者天
下之公噐也所以使輕重無隐也所以使低昂適
中也察之者易知執之者易従也不凖則無以知
[183-4a]
輕重不平則輕重雖出不信也故權衡者天下之
至信也凡議春秋亦若此矣春秋一也而𫝊之者
三家是以其善惡相反其褒貶相戾則是何也非
以其無凖失輕重邪且昔者董仲舒江公劉歆之
徒葢常相與争此三家矣上道堯舜下据周禮是
非之議不可勝陳至扵今未決則是何也非以其
低昂不平邪故利臆說者害公義便私學者妨大
道此儒者之大禁也誠凖之以其權則童子不欺
[183-4b]
平之以其衡則市人不惑今此新書之謂也雖然
非達學通人則亦必不䏻觀之矣耳牽扵所聞而
目迷扵所習恐懐見破之私意而無従善服義之
公心故亦譬之權衡矣㦯利其寡而視權如嬴或
利其多而視權如縮若此者非權衡之過也人事
之變也
鼂氏曰權衡論三𫝊之失意林序其解經之㫖劉
氏𫝊其所解經也如桓無王季友卒胥命用郊之
[183-5a]
類皆古人所未言
石林葉氏曰劉原父知經而不廢𫝊亦不盡従𫝊
據義考例以折衷之經𫝊更相發眀雖間有未然
而淵源已正今學者治經不精而蘓孫之學近而
易眀其失者不能遽見故皆信之而劉以其難入
則或詆以為用意太過出扵穿鑿彼不知經無怪
其然也
陳氏曰原父始為權衡以平三家之得失然後集
[183-5b]
衆說斷以己意而為之𫝊𫝊所不盡者見之意林
其傅用公糓文體説例凡四十九
黎氏春秋經解十二卷
鼂氏曰皇朝黎錞希聲撰錞蜀人歐陽公之客名
其書為經觧者言以經解經也其後又為統論附
焉
横渠春秋說一卷
鼂氏曰張子厚撰為門人雜說春秋其書未成
[183-6a]
潁濵春秋集𫝊十二卷
鼂氏曰蘇轍子由撰大意以世人多師孫復不復
信史故盡棄二𫝊全以左氏為夲至其不能通者
始取二𫝊啖趙自熈寧謫居髙安至元符初十數
年矣暇日輒有改定卜居龍川而書始成
石林葉氏曰蘇子由專據左氏言經左氏觧經者
無㡬其凡例既不盡經所書亦多違牾疑自出己
意為之非有所𫝊授不若公糓之合扵經故蘇氏
[183-6b]
但以𫝊之事釋經之文而已𫝊事之誤者不復敢
議則遷經以成其説亦不盡立凡例扵經義皆以
為求之過
朱子語録曰蘓子由解春秋謂其従赴告此說亦
是既書鄭伯宇又書鄭世子忽據史文而書耳定
哀之時聖人親見據實而書隐桓之時世既逺史
册亦有簡略處夫子據史册寫出耳
陳氏曰其書專取左氏不得已乃取二𫝊啖趙葢
[183-7a]
以一時談經者不復信史或失事實故也
伊川春秋傳二卷
程子自序曰後世以史視春秋謂褒善貶惡而已
至扵經世之大法則不知也春秋大義數十其義
雖大炳如日星乃易見也惟其㣲辭隐義時措従
宜者為難知也或抑或縦或與或奪或進或退或
㣲或顯而得乎義理之安文質之中寛猛之宜是
非之公乃制事之權衡揆道之模範也夫觀百物
[183-7b]
然後識化工之神聚衆材然後知作室之用扵一
事一義而欲窺聖人之用心一本無/心字非上智不能
也故學春秋者必優㳺涵泳黙識心通然後䏻造
其微也後王知春秋之義則雖徳非禹湯尚可以
法三代之治自秦而下其學不𫝊予悼夫聖人之
志不眀扵後世也故作𫝊以眀之俾後之人通其
文而求其義得其意而法其用則三代可復也是
𫝊也雖未能極聖人之藴奥庶㡬學者得其門而
[183-8a]
入矣
朱子語類曰或問伊川春秋傳曰中間有說好䖏
如難理會䖏他亦不為決然之論如説滕子来朝
以為滕夲侯爵後㣲弱服屬扵魯自貶降而以子
禮見魯則貢賦少力易供此說最好程沙隨之說
亦然
陳氏曰略舉大義不盡為說襄昭後尤略序文崇
寧二年作葢其晚年也
[183-8b]
劉質夫春秋十二卷
鼂氏曰皇朝劉絢質夫撰絢學扵二程伯淳嘗語
人曰他人之學敏則有之未易保也斯人之至吾
無疑焉正叔亦曰游吾門者多矣而信之篤得之
多行之果守之固若子者㡬希有李參序
陳氏曰所觧眀正簡切
中興國史志絢𫝊說多出扵頥書而頥以為不盡夲
意故更為之未及竟故荘公以後解釋多殘闕
[183-9a]
春秋得法志例論三十卷
鼂氏曰皇朝馮正符所撰熈寧八年何郯取其書
奏之久而不報意王安石不喜春秋故也其書例
最詳悉務通經㫖不事浮辭正符頗與鄧綰陳亨
甫交私後坐口語被斥
陳氏曰蜀州晉原主簿遂寧馮正符信道撰其父
堯民希元為鄉先生正符三上禮部不第教授梓
遂學十年著此書及詩易論語解蜀守何郯首以
[183-9b]
其春秋論上之熈寧末中丞鄧綰薦之得召試賜
同進士出身王安石亦待之厚其書首辯王魯素
王之説及杜預三體五例何休三科九㫖之怪妄
穿鑿皆正論也
巽巖李氏曰信道當熈寧九年用御史鄧文約薦
召試舎人院賜出身文約尋責守虢略信道亦坐
附會奪官歸故郡後又得馮允南所為墓銘信道
實事安逸處士何羣其學葢得之羣羣學最高國
[183-10a]
史有𫝊其師友淵源果如此則謂信道附會進取
或以好惡言之耳王荆公當國廢春秋不立學官
而信道學經顧扵春秋特詳鄧御史嚴事王荆公
不敢異乃先以得法志例論言扵朝初不曰宰相
不喜此也此亦可見當時風俗猶淳厚士各行其
志不專以利禄故輟作御史殆加扵人一等然信
道要當與何羣牽聨書國史鄧御史偶相知適相
累耳余舊評如此今無子孫其書則為鬻書者擅
[183-10b]
易其姓名屬諸李陶陶字唐夫嘗學扵温公號通
經李氏諸子唐夫最賢而得法志例則實非唐夫
所論也不知者妄託之
繹聖𫝊十二卷
鼂氏曰皇朝任伯雨徳翁所撰解經不甚通例如
觧桓十三年二月公會紀侯鄭伯己巳及齊侯宋
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取榖梁
之說戰稱人敗績稱師重衆之說殊不知齊人伐
[183-11a]
衛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績何獨不重衆也
王氏春秋列國諸臣𫝊共六十三卷
鼂氏曰皇朝王當撰當眉山人嘗為列國諸臣𫝊
效司馬遷史記凡一百三十有四人十萬餘言今
又釋春秋真可謂有志矣
陳氏曰當元祐中復制科以蘇轍薦試六論廷對
切直置下第與堂除簿尉所𫝊諸臣皆夲左氏有
見扵他書則附其末繋之以賛諸賛論議純正文
[183-11b]
辭簡古扵經𫝊多所發眀
馮氏春秋通解十二卷
鼂氏曰皇朝馮山允南撰普州人澥之父也
春秋㑹義二十六卷
鼂氏曰皇祐間進士杜諤集釋例繁露規過膏肓
先儒同異篇指掌碎玉折衷指掌議纂例辯疑㣲
㫖摘微通例胡氏論箋義總論尊王發㣲夲㫖辯
要㫖要集議索隐新義經社三十餘家成一書其
[183-12a]
後仍斷以己意雖其説不皆得聖人之㫖然使後
人博觀古今異同之說則扵聖人之㫖或有得焉
陳氏曰自三𫝊及啖趙諸儒訖扵孫氏經社凡三
十餘家集而繋之時述以己意有任貫者為之序
春秋口義五卷
陳氏曰胡翼之撰至宣十二年而止戴岷隐在湖
學嘗續之不𫝊
春秋皇綱論眀例隐括圖共六卷
[183-12b]
陳氏曰太常博士王哲撰至和間入館閣目有通
義十二卷未見
左氏觧一卷
陳氏曰專辯左氏為六國時人其眀騐十有一事
題王安石撰其實非也
左氏邦典二卷
陳氏曰唐既潜亨撰質肅之姪自號真淡翁與其
子愗問答而為此書鄒道卿為之序
[183-13a]
左氏鼓吹一卷
陳氏曰彭門吳元緒撰
春秋後𫝊補遺共二十一卷
陳氏曰陸佃撰補遺者其子宰所作也宰字元鈞
游之父也
春秋通訓五禮例宗共二十六卷
陳氏曰直祕閣吳興張大亨嘉父撰其自序言少
聞春秋扵趙郡和仲先生某初葢嘗作例宗論立
[183-13b]
例之大要矣先生曰此書自有妙用學者罕䏻領
會多求之䋲約中廼近法家者流仔細繳繞竟亦
何用惟丘眀識其用然不肯盡談㣲見端兆使學
者自得之予従事斯語十有餘年始得其彷彿通
訓之作所謂去例以求經略微文而視大體者也
東坡一字和仲所謂趙郡和仲其東坡乎然例宗
考究亦為詳洽
胡文定春秋傳通例通㫖共三十二卷
[183-14a]
鼂氏曰皇朝胡安國被㫖撰安國師程頥其𫝊春
秋事按左氏義取公糓之精者採孟子荘周董仲
舒王通邵堯夫程眀道張横渠程正叔之説以潤
色之其序略曰近世推隆王氏新說按為國是獨
扵春秋貢舉不以取士庠序不以設官經筵不以
進讀斷國論者無以折衷天下不知所適人欲日
長天理日銷其效使夷狄亂華莫之遏也
陳氏曰紹興中經筵所進大綱夲孟子而微㫖多
[183-14b]
以程氏之說為據近世學春秋者皆宗之通㫖者
所與其徒問答及其他議論條例凡二百餘章其
子寧輯為一書
中興史志曰安國書與孫覺合者十六七
朱子語録曰胡文定春秋非不好却不合這件事
聖人意是如何下字那件事聖人意又如何下字
要知聖人只是直筆據見在而書豈有許多忉怛
胡春秋傳有牽强處然議論有開合精神
[183-15a]
春秋指南十卷
鼂氏曰吳園先生張根知常撰以征伐會盟年經
而國緯汪藻為之序
陳氏曰專以編年旁通該括諸國之事如指掌又
為解例亦用旁通法其他辯疑雜論諸篇略要義
多所發眀
春秋新傳十一卷
鼂氏曰皇朝余安行撰采三𫝊及孫復四家書參
[183-15b]
以己意為之
四家春秋集解二十五卷
鼂氏曰或人集皇朝師協石季長王棐景先之觧
為一通具載夲文
春秋機括一卷
鼂氏曰皇朝沈括存中撰春秋譜也
石林春秋𫝊春秋考春秋讞共七十二卷
陳氏曰葉夢得撰各有序其序讞曰以春秋為用
[183-16a]
法之君而已聼之有不盡其辭則欺民有不盡其
法則欺君凡啖趙論三家之失為辯疑劉氏廣啖
趙之遺為權衡合二書正其差誤而補其疎略目
之曰讞其序考曰君子不難扵攻人之失而難扵
正己之是必有得也乃可知其失必有是也乃可
斥其非自是讞推之知吾之所正為不妄也而後
可以觀吾考自其考推之知吾之所擇為不誣也
而後可以觀吾𫝊其序𫝊曰左氏𫝊事不𫝊義是
[183-16b]
以詳扵史而事未必實以其不知經也公糓𫝊義
不𫝊事是以詳扵經而義未必當以其不知史也
乃酌三家求史與經不得扵事則考扵義不得扵
義則考扵事更相發眀以作𫝊其為書辯訂考究
無不精詳然其取何休之說以十二公為法天之
大數則所未可曉也
春秋經觧夲例例要共十七卷
陳氏曰涪陵崔子方彦直撰紹聖中罷春秋取士
[183-17a]
子方三上書乞復之不報遂不應進士舉黄山谷
稱曰六合有佳士曰崔彦直其人不游諸公然則
賢而有守可知矣其學辯三𫝊之是非而專以日
月為例則正蹈其失而不悟也
春秋本㫖二十卷
陳氏曰知饒州丹陽洪興祖慶善撰其序言三代
各立一王之法其末皆有弊春秋經世之大法通
萬世而無弊又言春秋夲無例學者因行事之跡
[183-17b]
以為例猶天夲無度歴者即周天之數以為度又
言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學者獨求扵義則其失迂
而鑿獨求扵例則其失拘而淺若此類多先儒所
未發其解經義精而通矣興祖嘗為程瑀作論語
觧序忤秦檜貶昭州以死
春秋正辭通例共三十五卷
陳氏曰知盱眙軍東平畢良史少董撰良史為東
亰留守屬官東亰再䧟留敵中三年著此書已而
[183-18a]
得歸表上之
息齋春秋集注十四卷
陳氏曰禮部侍郎鄞髙閌抑崇撰其學專夲程氏
序文可見
夾漈春秋傳春秋考地名共十四卷
其通志中自述曰按春秋之經則魯史記也初無
同異之文亦無彼此之說良由三家所𫝊之書有
異同故是非従此起臣作春秋考所以是正經文
[183-18b]
以凡有異同者皆是訛誤古者簡編艱繁學者希
見親書惟以口相授左氏世為楚史親見官書其
訛差少然有所訛従文起公糓漢之經生惟是口
𫝊其訛差多然有所訛従音起以此辯之了無滯
疑又有春秋傳十二卷以眀經之㫖備見周之憲
章
陳氏曰其學大抵工扵考究而義理多迂僻
春秋經解指要共十四卷
[183-19a]
陳氏曰知常州永嘉薛季宣士龍撰指要列譜例
扵前其序專言諸侯無史天子有外史掌四方之
志而職扵周之太史隐之時更周歴而為魯史季
宣博學通儒不事科舉陳止齋師事之季宣死當
乾道九年年四十其為此書實紹興三十二年葢
甫二十歳云
朱子語録曰薛常州觧春秋不知如何率意如此
只是㡬日成此文字如何說諸侯無史内則尚有
[183-19b]
閭史又如趙盾崔杼事皆史臣所書
春秋集傳十五卷
陳氏曰監察御史王葆彦光撰朱新仲為作序葆
周益公之婦翁也其說多用胡氏
春秋集觧十二卷
陳氏曰吕夲中撰自三𫝊而下集諸家之說各記
其名氏然不過陸氏及兩孫氏兩劉氏蘇氏程氏
計崧老胡文定數家而已大略如杜諤會義而所
[183-20a]
擇頗精却無自已議論
朱子語録曰吕居仁春秋亦甚眀白正如某詩𫝊
相似
左傳類編六卷
陳氏曰吕祖謙撰分類外内傳事實制度論議凡
十九門首有綱領數則兼採他書
左氏博議二十卷
陳氏曰吕祖謙撰方授徒時所作自序曰春秋經
[183-20b]
㫖不敢僣議而枝辭贅喻則舉子所以資課試也
左氏說三十卷
陳氏曰吕祖謙撰扵左氏一書多有發眀而不為
文似一時講説門人所抄
朱子語録曰東萊有左氏說亦好是人記録他言
語
左氏國紀
徐得之撰止齋陳氏序曰自荀恱袁宏以兩漢事
[183-21a]
編年為書謂之左氏體葢不知左氏扵是始矣昔
夫子作春秋博極天下之史矣諸不在撥亂世反
之正之科則不録也左氏獨有見扵經故采史記
次第之某國事若干某事書某事不書以發眀聖
人筆削之㫖云爾非直編年為一書也古者事言
各有史凡朝廷號令與其君臣相告語為一書今
書是已被之弦歌謂之樂章為一書今詩是也有
司藏焉而官府都鄙邦國習行之為一書今儀禮
[183-21b]
若周官之六典是已自天子至大夫士民族𫝊序
為一書若所謂帝繋世夲是已而他星卜醫祝皆
各為書至編年則必叙事如春秋三代而上僅可
見者周譜他往往見野史竹書穆天子𫝊之類自
夫子始以編年作經其筆削嚴矣左氏亦始合事
言二史與諸書之體依經以作𫝊附著年月下茍
不可以發眀筆削之指則亦不録也葢其辭足以
𫝊逺而無與扵經誼則别為國語至夫子所見書
[183-22a]
左氏有不盡見又闕不敢為𫝊唯謹如此後作者
顧以為一家史體而讀左氏者寖失其意見謂不
釋經是書之在亡㡬無損益扵春秋故曰袁荀二
子為之也由是言之徐子所為左氏國紀曷可少
哉余讀國紀周平桓之際王室嘗有事扵四方其
大若置曲沃伯為侯詩人羙焉而經不著師行非
一役亦與王風刺詩合而特書伐鄭一事王子頺
之禍視帶為甚襄書而恵不書也學者誠得國紀
[183-22b]
伏而讀之因其類居而稽之經某國事若干某事
書某事不書較然眀矣扵是致疑疑而思思則有
得矣徐子殆有功扵左氏者也余苦不多見書然
嘗見唐左氏史與國紀略同而無所論斷今國
紀有所論斷矣余故不復賛而道其有功扵左氏
者為之序
春秋比事二十卷
陳同甫序之曰春秋繼四代而作者也聖人經世
[183-23a]
之志寓扵屬辭比事之間而讀書者每患其難通
其善讀則曰以𫝊考經之事迹以經考𫝊之真偽
如此則經果不可以無𫝊矣游夏之徒胡為而不
能措一辭也余嘗欲即經以類次其事之始末考
其事以論其時庶㡬抱遺經以見聖人之志客有
遺余以春秋總論者曰是習春秋者之祕書也余
讀之灑然有當扵余心雖其論未能一一中的而
即經類事以見其始末使聖人之志可以捨𫝊而
[183-23b]
獨考此其為志亦大矣惜其為此書之勤而卒不
見其名也或曰是沈文伯之所為也文伯名棐湖
州人常為婺之校官因為易其名曰春秋比事鋟
諸木以與同志者共之
陳氏曰按湖州有沈文伯名長卿號審齋居仁為
常州倅忤秦檜貶化州不名棐也不知同甫何以
云然豈别名棐而字文伯者乎然則非湖人也
春秋經傳集觧三十三卷
[183-24a]
陳氏曰林栗撰其學專主左氏而黜二𫝊故為左
氏傳觧表上之
止齋春秋後𫝊左氏章指共四十二卷
陳氏曰陳傅良撰樓參政鑰為之序大略謂左氏
存其所不書以實其所書公羊糓梁以其所書推
見其所不書而左氏實録矣此章指之所以作也
若其他發明多新說序文略見之
徐潮州春秋觧十二卷
[183-24b]
知潮州徐某徳操撰水心序略曰箋𫝊之學惟春
秋為難工經理也史事也春秋名經而實史也專
扵經則理虚而無證專扵史則事礙而不通所以
難也年時閏朔禘郊廟制理之綱條不專扵史也
濟西河曲丘甲田賦事之枝葉不專扵經也薛伯
卒經無預然杞滕邾莒之興廢固眀也詭諸卒史
無預然戊寅甲子之先後固察也觀潮州此類皆
卓信眀而篤矣至扵授霸者之權彼與此奪録夷
[183-25a]
狄之變先略後詳諸侯羣誅大夫衆貶凡春秋始
終統紀所繋自公糓以来畫為義例名分字别族
貴人㣲其能夲末相顧隐顯協中如潮州殆鮮焉
然則理之熟故經而非虚事之類故史而非礙歟
古人以教其國而使人知深扵是書者歟雖然詩
書禮所以紀堯舜三代之盛而春秋衰世之竭澤
也示不冺絶而已或者遂謂一事一義皆聖人之
用則余未敢従也
[183-25b]
春秋經辯十卷
陳氏曰廬陵蕭楚子荆撰紹聖中貢禮部不第蔡
亰用事與其徒馮澥書言蔡將為宋王莽誓不復
仕死建炎中自號三顧隐客門人諡為清節先生
胡邦衡師事之以春秋登甲科歸拜床下楚告之
曰學者非但拾一第身可殺學不可辱毋禍吾春
秋乃佳邦衡誌其墓
春秋集善十一卷
[183-26a]
陳氏曰端眀殿學士廬陵胡銓邦衡撰銓既事蕭
楚為春秋學復學扵胡文定公安國南遷後作此
書張魏公為之序
春秋考異四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録三𫝊經文之異者
春秋類事始末五卷
陳氏曰朝請大夫吳興章冲茂深撰子厚之曾孫
葉少藴之壻
[183-26b]
左氏發揮六卷
陳氏曰臨川吳曾虎臣撰取左氏所載事時為之
論若史評之類
春秋直音三卷
陳氏曰徳清丞方淑智善撰劉給事一止為作序
以學者或不通音切故扵每字切脚之下直注其
音葢古文未有反切為音訓者皆如此服䖍如淳
文頴軰於漢書音義可見
[183-27a]
左傳約説百論共二卷
陳氏曰奉議郎新昌石朝英撰又有王道辯一書
未板行僅存其書扵此篇之末其為説平平無甚
髙論
左氏紀𫝊五十卷
巽巖李氏曰不著撰人名氏取丘眀所著二書用
司馬遷史記法君臣各為紀𫝊凡欲觀某國之治
亂某人之臧否其行事夲末畢陳扵前不復錯見
[183-27b]
旁出可省繙閱之勤或事同而辭異者皆兩存之
又因以得文章繁簡之度雖編削附離尚多不滿
人意然亦可謂有其志矣獨所叙世族譜繋既與
釋例不同又非史遷所記質諸世夲亦不合也疑
撰者别據他書今姑仍其舊以俟考求
又題後在陵陽觀沈存中自誌乃知此書存中所
著存中喜述作而此書終不滿人意史法信未易
云
[183-28a]
春秋分記九十卷
陳氏曰邛州教授眉山程公說伯剛撰以春秋經
𫝊倣司馬遷書為年表世譜歴天文五行地理禮
樂征伐官制諸書自周魯而下及諸小國夷狄皆
彚次之時有所論發眀成一家之學公說積學苦
志早年登科值逆曦亂憂憤以死年纔三十七兄
弟三人皆以科第進中書舎人公許其季也
春秋三𫝊分國紀事夲末
[183-28b]
夾江勾龍傅眀甫撰後溪劉氏序略曰勾龍君𫝊
習詳考又分國而紀之自東周而下大國次國特
出小國滅國附見不獨紀其事與其文而兼著其
義凡采其說者數十家君葢嗜古尊經之士確乎
其能自信者也
春秋通說十三卷
陳氏曰永嘉黄仲炎若晦撰端平中嘗進之扵朝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一卷
[183-29a]
崇文總目左丘眀撰吳侍中領左國史亭陵侯韋昭
觧昭参引鄭衆賈逵虞飜唐固二人皆/吳臣合凡五家為
注自所發正者三百十事
鼂氏曰班固藝文志有國語二十一篇隋志云二
十二卷唐志云二十一卷今書篇次與漢志同葢
歴代儒者析簡併篇互有損益不足疑也要之藝
文志審矣陸淳謂與左傳文體不倫定非一人所
為葢未必然范寗云左氏富而豔韓愈云左氏浮
[183-29b]
夸今觀此書信乎其富豔且浮夸矣非左氏而誰
栁宗元稱越語尤竒峻豈特越哉自楚以下類如
此
巽巖李氏曰昔左丘眀將𫝊春秋乃先采集列國
之史國别為語旋獵其英華作春秋傳而先所采
集之語草藁具存時人共𫝊習之號曰國語殆非
丘眀夲志也故其辭多枝葉不若内𫝊之簡直峻
徤甚者駮雜不類如出他手葢由當時列國之史
[183-30a]
材有厚薄學有淺深故不能醇一耳不然丘眀特
為此重複之書何邪先儒或謂春秋傳先成國語
繼作誤矣惟夲朝司馬温公父子能識之
陳氏曰自班固志言左丘眀所著至今與春秋傳
並行號為外傳今考二書雖相出入而事辭或多
異同文體亦不類意必非出一人之手也司馬子
長云左丘失眀厥有國語又似不知所謂唐啖助
亦嘗辯之
[183-30b]
朱子語録曰國語委靡繁絮真衰世之文耳是時
語言議論如此宜乎周之不能振起也國語文
字極困沓振作不起
國語補音三卷
陳氏曰丞相安陸宋庠公序撰以先儒未有為國
語音者近世𫝊舊音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葢唐人
也簡陋不足名書因而廣之悉以陸徳眀釋文為
主陸所不載則附益之
[183-31a]
非國語二卷
鼂氏曰唐桺宗元子厚撰序云左氏國語其文深
閎傑異而其説多誣滛懼學者溺其文采而淪扵
是非夲諸理作非國語上卷三十一篇下卷三十
六篇
左傳國語類編二卷
陳氏曰吕祖謙撰與左傳類編略同但不載綱領
止有十六門又分𫝊與國語為二
[183-31b]
汲冡師春一卷
陳氏曰晉汲郡魏安釐王冡所得古簡杜預得其
紀年知其魏國史記以考證春秋别有一卷純集
疏左氏傳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義皆與左傳
同名曰師春似是抄集者人名也今此書首叙周
及諸國世系又論分野律吕為圖又雜録諡法卦
變與杜預所言純集卜筮者不同似非當時夲書
也
[183-32a]
[183-32b]
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