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09 文獻通考-元-馬端臨 (master)


[182-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二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經籍考九
  經春秋/
 漢藝文志曰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
 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
 尚書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㣲載籍殘缺仲尼思存
[182-1b]
 前聖之業乃稱曰夏禮吾能言之把不足徵也殷禮
 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
 之矣師古曰論語載孔子之言徵成也獻賢也孔子/自謂能言夏殷之禮而杞宋之君文章賢材不
 足以成之故我/不得成此禮也以魯周公之國禮文備物史官有法
 故與左丘眀觀其史記據行事仍人道師古曰仍/亦因也
 興以立功就敗以成罰假日月以定歴數藉朝聘以
 正禮樂有所褒諱貶損不可書見口授弟子弟子退
 而異言師古曰謂人執/所見各不同也丘眀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
[182-2a]
 其真故論本事而作𫝊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也春
 秋所貶損大人當世君臣有威權勢力其事實皆形
 扵𫝊是以隐其書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及末世口
 說流行故有公羊糓梁鄒夾之𫝊四家之中公羊穀
 梁立於學官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
 隋經籍志曰遭秦滅學口說尚存漢初有公羊穀梁
 鄒氏夾氏四家並行王莽之亂鄒氏無師夾氏亡初
 齊人胡母子都𫝊公羊春秋授東海嬴公嬴公授東
[182-2b]
 海孟卿孟卿授魯人眭孟眭孟授東海嚴彭祖魯人
 顔安樂故後漢公羊有嚴氏顔氏之學與穀梁三家
 並立漢末何休又作公羊觧說而左氏漢初出於張
 蒼之家本無𫝊者至文帝時梁太傅賈誼為訓詁授
 趙人貫公其後劉歆典校經籍攷而正之欲立於學
 諸儒莫應至建武中尚書令韓歆請立而未行時陳
 元最眀左𫝊又上書訟之扵是乃以魏郡李封為左
 氏博士後羣儒蔽固者數廷争之及封卒遂罷然諸
[182-3a]
 儒𫝊左氏者甚衆永平中能為左氏者擢髙第為講
 郎其後賈逵服䖍並為訓觧至魏遂行扵世晉時杜
 預又為經𫝊集觧穀梁范寗註公羊何休註左氏服
 䖍杜預註俱立國學然公羊穀梁但試讀文而不能
 通其義後學三𫝊通講而左氏唯𫝊服䖍至隋杜氏
 盛行服義及公羊穀梁浸㣲今殆無師說
  先公曰論春秋者言夫子感麟而作作起獲麟而
  文止於所起踰再歳而夫子夢奠矣故歐陽公謂
[182-3b]
  此夫子既老而成之書春秋緯演孔圖云孔子修
  春秋九月而成卜之得陽豫之卦是春秋二百四
  十二年之書以九月而成
漢志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省太史/公四篇
  按班固七略無史門故以古来及秦漢之史附於
  春秋之末後世史書漸多故志藝文者以史自為
  一部難以厠之聖經之後矣故今析班志春秋略
  内世本十五篇至漢大年記五篇入史門凡削九
[182-4a]
  家四百一十一篇云
隋志九十七部九百八十三卷通計亡書合一百三十/部一千一百九十一卷
唐志六十六家一百部一千一百六十三卷失姓名五/家王元度
以下不著錄二十/三家四百三卷
宋三朝志七十二部六百五十八卷
宋兩朝志十七部一百一十四卷
宋四朝志三十六部三百七十五卷
宋中興志一百二十九家一百七十四部二千二百七
[182-4b]
十一卷
春秋正經十二卷
  鼂氏曰以左氏經為本其與公穀不同者注於下
春秋經一卷
  陳氏曰每事為一行廣徳軍所刋古監本晦庵又
  刻扵臨漳四經之一其扵春秋獨無所論著惟以
  左氏經文刻之李燾仁甫又定春秋古經一卷
  眉山李氏古經後序曰漢藝文志有春秋古經十
[182-5a]
  二篇經十一卷隋唐志同古經十二篇十一卷者
  本公羊穀梁二家所𫝊吳士爕始為之注隋氏載
  焉又有賈逵春秋三家經訓古十二卷宋三家經
  二卷唐志又有李鉉春秋二𫝊異同十一卷李氏
  三𫝊異同例十三卷馮伉三𫝊異同三卷元和國
  子監修定春秋加減一卷士爕賈逵宋及李馮元
  和諸書今皆不存獨抱遺經者莫適為正葢公羊
  得立學官最先穀梁次之左氏最後故士爕但注
[182-5b]
  二家不及左氏賈逵既立左氏始通三家逵爕并
  宋以下異同加減文字悉已亡佚莫知其舉厝何
  也隋末唐初左學特盛二家浸㣲陸徳眀音義隋/經籍志皆云
  自杜預集解左氏合經𫝊為一正觀十六年孔頴
  逹承詔修疏永徽四年長孫無忌等重上正義丘
  眀𫝊學愈益盛矣而仲尼遺經無復單行學者或
  從杜觧抄出獨存左氏擯落二家幸陸徳眀與頴
  逹同時扵太學自著音義兼存二家本書仍各注
[182-6a]
  左氏别字顧亦無決擇徳眀為國子博士/正觀十七年也惟正元
  末陸淳纂例列三𫝊經文差繆凡二百四十一條
  自言考校從其有義理者然徃徃亦言未知孰是
  兼恐差繆不止二百四十一條惜啖趙集𫝊今俱
  失墜無從審覆耳唐志陸質集注春秋二十卷又/集𫝊春秋纂例十卷春秋㣲㫖
  二卷春秋辯疑七卷今存/者惟纂例微㫖辯疑耳余患苦此久矣嘗欲即
  三家所𫝊純取遺經心以為是者則大書之仍細
  書其不然者於其下數十年間㳺走東西志弗獲
[182-6b]
  就㑹潼川謝疇元錫来從余逰其治春秋極有功
  因付以斯事居三月而書成旁蒐逺引不一而足
  反說以約厥功彌著余撫其書喜甚亟刻板與學
  者共之昔司馬遷言春秋文成數萬張晏曰春秋
  才萬八千字遷誤也今細數之更闕一千四百二
  十八字數最易見者尚爾錯誤何况聖人筆削之
  㫖乎余鄉所謂心以為是者衆未必以為是也亦
  獨纂例考校從其有義理者云耳既心以為是則
[182-7a]
  於證據操舎必具成說其說自當别出兹第刻春
  秋純經庶學者相與盡心焉仍用漢志舊名題曰
  春秋古經十二公各為一篇不復分為十一卷葢
  卷第扵經義初無當也
  按春秋古經雖漢藝文志有之然夫子所修之春
  秋其本文世所不見而自漢以来所編古經則俱
  自三𫝊中取出經文名之曰正經耳然三𫝊所載
  經文多有異同則學者何所折𠂻如公及邾儀父
[182-7b]
  盟於蔑左氏以為蔑公穀以為昧則不知夫子所
  書者曰蔑乎曰昧乎築郿左氏以為郿公穀以為
  㣲則不知夫子所書曰郿乎曰㣲乎㑹於厥憗公
  穀以為屈銀則不知夫子所書曰厥憗乎曰屈銀
  乎若是者殆不可勝數葢不特亥豕魯魚之偶誤
  其一二而已然此特名字之訛耳其事未嘗背馳
  於大義尚無所闗也至扵君氏卒則以為聲子魯
  之夫人也尹氏卒則以為師尹周之卿士也然則
[182-8a]
  夫子所書隐三年夏四月辛邜之死者竟為何人
  乎不寧惟是公羊穀梁扵襄公二十一年皆書孔
  子生按春秋惟國君世子生則書之子同生是也
  其餘雖世卿擅國政如季氏之徒其生亦未嘗書
  之於册夫子萬世帝王之師然其始生乃鄹邑大
  夫之子耳魯史未必書也魯史所不書而謂夫子
  自紀其生之年於所修之經决無是理也而左於
  哀公十四年獲麟之後又復引經以至十六年四
[182-8b]
  月書仲尼卒杜征南亦以為近誣然則春秋本文
  其附見扵三𫝊者不特乖異未可盡信而三子以
  其意增損者有之矣葢襄二十一年所書者公穀
  尊其師授而增書之也哀十六年所書者左氏痛
  其師亡而增書之也俱非春秋之本文也三子者
  以當時口耳所𫝊授者各自為𫝊又以其意之所
  欲增益者攙入之後世諸儒復據其見扵三子之
  書者互有所左右而發眀之而以為得聖人筆削
[182-9a]
  之意扵千載之上吾未之能信也
  易有彖象本與卦爻為二而王弼合之詩書有序
  本與經文為二而毛萇孔安國合之春秋有三𫝊
  亦本與經文為二而治三𫝊者合之先儒務欲存
  古於是取其已合者復析之命之曰古經然彖象
  之與卦爻序之與經毛孔王三公雖以之混為一
  書尚未嘗以己意增損於其間苟復析之即古人
  之舊矣獨春秋一書三𫝊各以其說與經文參錯
[182-9b]
  而所載之經文又各乖異葢事同而字異者及邾
  儀父盟扵蔑扵昧之類是也事字俱異者尹氏君
  氏之類是也元未嘗書其事而以意增入者孔子
  生孔丘卒是也然則自三𫝊中所取出之經文既
  有乖異又有增益遽指以為夫子所修之春秋可
  乎然擇其差可信者而言之則左氏為優何也葢
  公羊穀梁𫝊直以其所作𫝊文攙入正經不曾别
  出而左氏則經自經而𫝊自𫝊又杜元凱經𫝊集
[182-10a]
  觧序文以為分經之年與𫝊之年相附則是左氏
  作𫝊之時經文本自為一書至元凱始以左氏𫝊
  附之經文各年之後是左氏𫝊中之經文可以言
  古經矣然獲麟而後引經以至仲尼卒則分眀増
  入杜注亦自以為春秋本終扵獲麟弟子欲記聖
  師之卒故採魯史記以續夫子之經而終於此然
  則既續之扵獲麟之後寧保其不增益之扵獲麟
  之前如公榖所書孔子生之類乎是亦未可盡信
[182-10b]
  也
春秋左氏𫝊三十卷
  劉子駿曰左丘眀好惡與聖人同親見夫子而公
  榖在七十子後𫝊聞之與親見其詳略不同也
  杜元凱曰左丘眀受經扵仲尼以為經者不刋之
  書也故𫝊或先經以始事或後經以終義或依經
  以辯理或錯經以合異隨義而發其例之所重舊
  史遺文略不盡舉非聖人所修之要故也身為國
[182-11a]
  史躬覧載籍必廣記而備言之其文緩其㫖逺將
  令學者原始要終尋其枝葉究其所窮優而柔之
  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趨七住反/又七俱反若江海
  之浸膏澤之潤渙然氷釋怡然理順然後為得也
  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書
  之舊章仲尼從而修之以成一經之通體其㣲顯
  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
  褒貶諸稱書不書先書故書不言不稱書曰之類
[182-11b]
  皆所以起新舊發大義謂之變例然亦有史所不
  書即以為義者此葢春秋新意故𫝊不言凡曲而
  暢之也其經無義例因行事而言則𫝊直言其歸
  趣而已非例也
  陳氏曰自昔相𫝊以為左丘眀撰其好惡與聖人
  同者也而其末記晉智伯反喪扵韓魏在獲麟後
  二十八年去孔子沒亦二十六年不應年少後亡
  如此又其書稱虞不臘矣見扵嘗酎及秦庶長皆
[182-12a]
  戰國後制故或疑非孔子所稱左丘眀别自是一
  人為史官者其釋經義例雖未盡當理而具得當
  時事實則非二𫝊之比也
  朱子語録曰左氏之病是以成敗論是非而不本
  扵義理之正嘗謂左氏是箇猾頭熟事趨炎附勢
  之人 左氏𫝊是箇博記人做只是以世俗見識
  斷當世事皆功利之說 國秀問三𫝊優劣曰左
  氏曾見國史攷事頗精只是不知大義專去小處
[182-12b]
  理㑹徃徃不曾講學 孔子作春秋當時亦須與
  門人講說所以公榖左氏得箇源流只是漸漸訛
  舛當初若全無𫝊授如何鑿空撰得
石經左氏𫝊三十卷
  鼂氏曰不題所書人姓氏亦無年月按文不闕唐
  諱及國朝諱而闕祥字當是孟知祥僣位後刋石
  也
春秋公羊𫝊十二卷
[182-13a]
  鼂氏曰戴宏序云子夏𫝊之公羊髙髙𫝊其子平
  平𫝊其子地地𫝊其子敢敢𫝊其子夀至漢景帝
  時夀乃與弟子胡母子都著以竹帛其後𫝊董仲
  舒以公羊顯扵朝又四𫝊至何休為經𫝊集話其
  書遂大𫝊鄭𤣥曰公羊善扵䜟休之注引䜟為多
石經公羊𫝊十二卷
  鼂氏曰皇朝田况皇祐初知成都日刋石國史藝
  文志云偽蜀刻五經備注𫝊為世所稱以此言觀
[182-13b]
  之不應無公榖豈初有之後散毁邪
春秋榖梁𫝊十二卷
  鼂氏曰應劭風俗通稱榖梁名赤子夏弟子糜信
  則以為秦孝公同時人阮孝緒則以為名俶字元
  始皆未詳也自孫卿申公至蔡千秋江翁凡五𫝊
  至漢宣帝好之遂盛行扵世
石經榖梁𫝊十二卷
  鼂氏曰其後不載年月及所書人姓氏按文不闕
[182-14a]
  唐及偽蜀諱而闕恒字以故知刋石當在真宗以
  後意者亦是田况也
  朱子語録問公榖如何曰據他說亦是有那道理
  但恐聖人當初無此等意如孫眀復趙匡啖助陸淳
  胡文定皆說得好道理皆是如此但後世因春秋去
  攷時當如此區處若論聖人當初作春秋時其意
  不觧有許多說話 公羊榖梁考事甚疎然理義
  却精此二人乃是經生𫝊得許多說話徃徃不曽
[182-14b]
  見國史 問公榖𫝊大槩皆同曰所以林黄中說
  止是一人但看文字疑若非一手者或曰疑當時
  皆有所𫝊授其後門人弟子始筆之扵書耳曰想
  得皆是齊魯間儒其所著之書恐有所𫝊授但皆
  雜以己意所以有差舛其有合道理者疑是聖人
  之舊
春秋左氏經𫝊集觧三十卷
  鼂氏曰晉杜預元凱集劉子駿賈景伯父子許恵
[182-15a]
  卿潁子嚴之注分經之年與𫝊之年相附故題曰
  經𫝊集觧其發眀甚多古今稱之然其弊則棄經
  信𫝊如成公十三年麻隧之戰𫝊載秦敗績而經
  不書以為晉直秦曲則韓役書戰時公在師復不
  須告克獲有功亦無所諱扵左𫝊之例皆不合不
  曰𫝊之繆而猥稱經文闕漏其尤甚者至如此
  陳氏曰其述作之意序文詳之矣專修丘眀之𫝊
  以釋經後世以為左氏忠臣者也其弊或棄經而
[182-15b]
  信𫝊扵𫝊則忠矣如經何
  夹漈鄭氏曰杜預觧左氏顔師古觧漢書所以得
  忠臣之名者以其盡之矣左氏未經杜氏之前凡
  幾家一經杜氏之後後人不能措一辭漢書未經
  顔氏之前凡幾家一經顔氏之後後人不能易其
  說縦有措辭易說之者如朝月曉星不能有其眀
  也如此之人方可以觧經茍為文言多而經㫖不
  見文言簡而經㫖有遺自我說之後後人復有說
[182-16a]
  者皆非箋釋之手也𫝊注之學起惟此二人其殆
  庶幾乎其故何哉古人之言所以難眀者非為書
  之理意難眀也實為書之事物難眀也非為古人
  之文言難眀也實為古人之文言有不通扵今者
  之難眀也能眀乎爾雅之所作則可以知箋注之
  所當然不眀乎爾雅之所作則不識箋注之㫖歸
  也善乎二子之通爾雅也顔氏所通者訓詁杜氏
  所通者星歴地理當其顔氏之理訓詁也如與古
[182-16b]
  人對談當其杜氏之理星歴地理也如羲和之歩
  天如禹之行水然亦有所短杜氏則不識蟲魚鳥
  獸草木之名顔氏則不識天文地理孔子曰知之
  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杜氏為星歴地理之
  言無不極其致至扵蟲魚鳥獸草木之名則引爾
  雅以釋之顔氏扵訓詁之言甚暢至扵天文地理
  則濶略焉此為不知為不知也其他紛紛是何為
  者釋是何經眀是何學
[182-17a]
公羊傳詁觧十二卷
  陳氏曰漢司空掾任城何休邵公撰休為太傅陳
  蕃屬蕃敗坐禁錮作觧詁覃思不窺門十七年又
  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榖梁廢疾黨禁觧拜議郎
  終諌議大夫其書多引䜟緯其所謂黜周王魯變
  周文從殷質之類公羊皆無眀文葢為其學者相
  承有此說也三科九㫖詳具疏中
榖梁傳集觧十二卷
[182-17b]
  鼂氏曰自漢魏以来榖梁注觧有尹更始唐固糜
  信孔演江熈等十數家而范寗皆以為膚淺扵是
  帥其長子泰中子雍小子凱従弟邵及門生故吏
  商略名例博採諸儒同異之說成其父汪之志嘗
  謂三𫝊之學榖梁所得最多諸家之觧范寗之論
  最善
  陳氏曰晉豫章太守順陽范寗武子撰寗嘗謂王
  何之罪深扵桀紂著論以排之仕為中書侍郎其
[182-18a]
  甥王國寶憚之乃相驅扇因求外補抵罪會赦免
  寗以為春秋惟榖梁氏無善釋故為之注觧其序
  云升平之末先君稅駕扵吳帥門生故吏兄弟子
  姪研講六籍三𫝊葢寗父汪為徐兖二州北伐失
  利屏居吳郡時也汪沒之後始成此書所集諸家
  之說皆記姓名其稱何休曰及鄭君釋之者即所
  謂發墨守起廢疾也稱邵曰者寗従弟也稱泰曰
  雍曰凱曰者其諸子也汪范晷之孫晷在良史傳
[182-18b]
  自晷至泰五世皆顯扵時寗父子祖孫同訓釋經
  傳行扵後世可謂盛矣泰之子曄亦著後漢書以
  不軌誅死其家始亡
春秋繁露十七卷
  鼂氏曰漢董仲舒撰史稱仲舒說春秋事得失聞
  舉玉杯繁露清眀竹林之屬數十篇十餘萬言皆
  𫝊扵後世今溢而為八十二篇又通名繁露皆未
  詳隋唐卷目與今同但多訛舛
[182-19a]
 崇文縂目其書盡八十二篇義或宏博非出近世然
 其間篇第亡舛無以是正又即用玉杯題篇疑後人
 取而附著云
  陳氏曰按隋唐及國史志卷皆十七崇文縂目凡
  八十二篇館閣書目止十卷萍鄉所刻亦財三十
  七篇今本乃樓攻媿得潘景憲本卷篇皆與前志
  合然亦非當時本書也先儒疑辯詳矣其最可疑
  者本傳載所著書百餘篇清眀竹林繁露玉杯之
[182-19b]
  屬今縂名曰繁露而玉杯竹林則皆其篇名此决
  非其本真况通典御覧所引皆今書所無者尤可
  疑也然古書存扵世希矣姑以𫝊疑存之可也又
  有寫本作十八卷而但有七十九篇攷其篇次皆
  合但前本楚荘王在第一卷首而此本乃在卷末
  别為一卷前本雖八十二篇而闕文者三實七十
  九篇也
  程氏演繁露曰右繁露十七卷紹興間董某所進
[182-20a]
  臣觀其書辭意淺薄間掇取董仲舒策語雜置其
  中輙不相倫比臣固疑非董氏本書矣又班固記
  其說春秋凡數十篇玉杯繁露清眀竹林各為之
  名似非一書今董某進本通以繁露冠書而玉杯
  清眀竹林特各居其篇卷之一愈益可疑他日讀
  太平寰宇記及杜佑通典頗見所引繁露語言顧
  董氏今書無之寰宇記曰三皇驅車抵谷口通典
  曰劍之在左蒼龍之象也冠之在首𤣥武之象也
[182-20b]
  四者人之盛飾也此數語者不獨今書所無且其
  體致全不相似臣然後敢言今書之非本真也牛
  享問崔豹冕旒以繁露者何答曰綴玉而下垂如
  繁露也則繁露也者古之冕旒似露而垂是其所
  從假以名書也以杜樂所引推想其書皆句用一
  物以發己意有垂旒凝露之象焉則玉杯竹林同
  為託物又可想見也漢魏間人所為文名有連珠
  者其聨貫物象以達己意略與杜樂所引同如曰
[182-21a]
  物勝權則衡殆形過鏡則影窮者是其凡最也以
  連珠而方古體其殆繁露之所自出歟其名其體
  皆契合無殊矣
  又曰淳熈乙未予佐達監館本有春秋繁露既嘗
  書所見扵卷末而正定其為非古矣後又因讀太
  平御覧凡其部彚列叙古繁露語特多如曰禾實
  扵野粟缺扵倉皆竒怪非人所意此可畏也又曰
  金干土則五榖傷土干金則五榖不成張湯欲以
[182-21b]
  鶩當鳬祠祀宗廟仲舒曰鶩非鳬鳬非鶩愚以為
  不可又曰以赤統者幘尚赤諸如此類亦皆附物
  著理無憑虚發語者然後益自信予所正定不謬
  也御覧太平興國間編輯此時繁露之書尚存今
  遂逸不𫝊可歎也已
春秋決事比
 崇文縂目漢董仲舒撰丁氏平黄氏正初仲舒既老
 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議武帝數遣廷尉張湯問其得
[182-22a]
 失扵是作春秋決疑二百三十二事動以經對至吳
 太史令吳汝南丁季江夏黄復平正得失今頗殘逸
 止有七十八事
  按此即獻帝時應劭所上仲舒春秋斷獄以為幾
  焚棄扵董卓蕩覆王室之時者也仲舒通經醇儒
  三策中所謂任徳不任刑之說正心之說皆本春
  秋以為言至引正誼不謀利眀道不計功以折江
  都王尤為深得聖經賢𫝊之㫖趣獨灾異之對引
[182-22b]
  兩觀桓僖亳社火灾妄釋經意而導武帝以果扵
  誅殺與素論大相反西山真公論之詳矣決事比
  之書與張湯相授受度亦灾異對之類耳帝之馭
  下以深刻為眀湯之決獄以慘酷為忠而仲舒乃
  以經術附會之王何以老荘宗㫖釋經昔人猶謂
  其罪深扵桀紂况以聖經為縁飾滛刑之具道人
  主以多殺乎其罪又深扵王何矣
  又按漢刑法志言自公孫𢎞以春秋之義繩下張
[182-23a]
  湯以峻文決理扵是見知腹誹之獄興湯𫝊又言
  湯請博士弟子治春秋尚書者補廷尉史葢漢人
  專務以春秋決獄陋儒酷吏遂得以因縁假飾徃
  徃見二𫝊中所謂責備之說誅心之說無將之說
  與其所謂巧詆深文者相類耳聖賢之意豈有是
  哉常秩謂孫復所學春秋商君法耳想亦有此意
春秋釋例十五卷
  鼂氏曰晉杜預注凡四十部集左傳諸例及地名
[182-23b]
  譜第歴數皆顯其同異從而釋之發眀尤多昔人
  稱預為左氏忠臣而預自以為有𫝊癖觀此尤信
  陳氏曰唐劉蕡為之序
 崇文縂目凡五十三例
左氏膏肓九卷
 崇文縂目漢司空掾何休始撰答賈逵事因記左氏
 所短遂頗流布學者稱之後更刪補為定今每事左
 方輙附鄭康成之學因引鄭說竄寄何書云書今殘
[182-24a]
 逸第七卷亡
  陳氏曰何休著公羊墨守等三書鄭康成作鍼膏
  肓起廢疾發墨守以排之休見之曰康成入吾室
  操吾矛以伐我乎今其書多不存惟范寗榖梁集
  觧載休之說而鄭君釋之當是所謂起廢疾者今
  此書並存二家之言意亦後人所録館閣書目闕
  第七篇今本亦正闕宣公而扵第六卷分文十六
  年以後為第七卷當并合其十卷止扵昭公亦闕
[182-24b]
  定哀固非全書也而錯誤殆未可讀未有他本可
  正
春秋述議𫝊
 崇文縂目隋東亰太學博士劉炫撰本四十篇唐孔
 頴逹正義葢據以為說而增損之今三十九篇亡
春秋正義三十六卷
 崇文縂目唐國子祭酒孔頴逹撰按漢張蒼賈誼尹
 咸鄭衆賈逵皆為詁訓然參用公榖二家至晉杜預
[182-25a]
 專治左氏其後有沈文阿蘓寛劉炫皆據杜說貞觀
 中頴達據劉學而損益之長孫無忌等又復損益其
 書乃定皇朝孔維等奉詔是正
  鼂氏曰自杜預專治左氏學其後沈文阿蘓寛劉
  炫皆有義疏而炫性矜伐雅好非毁規杜氏之失
  一百五十餘事義特淺近然比諸家猶有可觀今
  書據以為本其有疎漏以沈氏補焉
  陳氏曰自晉宋𫝊杜學為義疏者沈蘓劉沈氏義
[182-25b]
  例粗可經傳極疎蘓氏不體本文惟攻賈服劉炫
  好規杜失比諸義疏猶有可觀
春秋公羊疏三十卷
 崇文縂目不著撰人名氏援證淺局出扵近世或云
 徐彦撰皇朝邢昺等奉詔是正始令太學𫝊授以備
 春秋三家之㫖
  鼂氏曰其書以何氏三科九㫖為宗本其說曰何
  氏之意三科九㫖正是一事爾縂而言之謂之三
[182-26a]
  科析而言之謂之九㫖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
  此一科三㫖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𫝊聞異辭
  此二科六㫖也内其國而外諸夏内諸夏而外夷
  狄此三科九㫖也
  陳氏曰廣川藏書志云世𫝊徐彦不知何代意其
  在貞元長慶後也
春秋榖梁傳疏十二卷
 崇文縂目唐國子四門助教楊勛撰皇朝邢昺等奉
[182-26b]
 詔是正令太學𫝊授
春秋摘微四卷
  鼂氏曰唐盧仝撰其觧經不用𫝊然㫖意甚疎韓
  愈謂春秋三𫝊束髙閣獨抱遺經究終始葢實録
  也祖無擇得之扵金陵崇文縂目所不載
  㢲巖李氏曰仝治春秋不以𫝊害經最為韓愈所
  稱今觀其書亦未能度越諸子不知愈所稱果何
  等義也舊聞仝觧恵公仲子曰聖辭也而此乃無
[182-27a]
  之疑亦多所亡逸云
春秋集𫝊纂例辨疑共十七卷
 崇文縂目唐給事中陸淳纂初淳以三家之𫝊不同
 故采獲善者參以啖助趙匡之說為集𫝊春秋又本
 褒貶之意更為微㫖條别三家以朱墨記其勝否又
 摭三家得失與經戾者以啖趙之說訂正之為辨疑
  鼂氏曰啖助字叔佐閩人趙匡字伯循天水人微
  㫖自為序公武嘗學春秋閲古今諸儒之說多矣
[182-27b]
  大抵啖趙以前學者皆專門名家茍有不通寜言
  經誤其失也固陋啖趙以後學者喜援經撃𫝊其
  或未眀則憑私臆決其失也穿鑿均之失聖人之
  㫖而穿鑿之害為甚啖氏製統例分别疏通其義
  趙氏損益多所發揮今纂而合之凡四十篇
  陳氏曰初潤州丹陽主簿趙郡啖助叔佐眀春秋
  𫝊洋州刺史河東趙匡伯循質從助及伯循𫝊其
  學助攷三𫝊舎短取長又集前賢注釋補以己意
[182-28a]
  為集𫝊集注又撮其綱例目為統助卒質與其子
  異繕録以詣伯循請損益焉質隨而纂會之大歴
  乙邜嵗書成質本名淳避憲宗諱改焉故其書但
  題陸淳助之學以為左氏叙事雖多觧意殊少公
  榖𫝊經宻扵左氏至趙陸則直謂左氏淺扵公榖
  誣謬實繁皆孔門後之門人但公榖守經左氏通
  史其體異爾丘眀夫子以前賢人如史佚遲任之
  流焚書之後學者見𫝊及國語俱題左氏遂引以
[182-28b]
  為丘眀且左傳國語文體不倫序事多乖定非一
  人所為也葢左氏廣集諸國之史以觧春秋子弟
  門人見事迹多不入𫝊或復不同故各隨國編之
  以廣異聞自古豈止一丘眀姓左乎按漢儒以来
  言春秋者惟宗三𫝊三𫝊之外能卓然有見扵千
  載之後者自啖氏始不可沒也唐志有質集注二
  十卷今不存然纂例辨疑中大略具矣又有微㫖
  二卷未見質梁陸澄七世孫仕通顯黨王叔文侍
[182-29a]
  順宗東宫會卒不及貶然則其與不通春秋之義
  者相去無幾耳
春秋加減一卷
 崇文縂目唐元和時國子監承詔修定以此經字文
 多少不同故誌其增損以防差駮
  陳氏曰稱元和十三年國子監奉勅定不著人名
  校定偏旁若五經文字之類此本作小繢册財十
  餘板前有睿思殿書籍印末稱臣雩校定葢承平
[182-29b]
  時禁中書也不知何為流落在此
春秋折衷論三十卷
 崇文縂目唐陳岳撰以三家異同三百餘條參求其
 長以通春秋之義
  鼂氏曰其書以左傳為上公羊為中榖梁為下比
  其異同而折衷之岳唐末十上春官晚乃従鍾𫝊
  辟為江西従事
春秋指掌
[182-30a]
 崇文縂目唐試左武衛兵曺李瑾撰瑾集諸家之説
 為序義凡例各一篇稱孔頴逹正義為五篇采摭餘
 條為碎玉一篇集先儒異同辨正得失為三篇取劉
 炫規過申證其義為三篇大抵專依杜氏之學以為
 説云
  㢲巖李氏曰其第一卷新編目録多取杜氏釋例
  及陸氏纂例瑾所自著無幾而序義以下十四卷
  但分門抄録孔頴逹左氏正義皆非瑾所自著也
[182-30b]
  學者第觀正義及二例則此書可無且瑾之意特
  欲以備科試應猝之用耳初不為經設也其名宜
  曰左氏傳指掌不當專繋春秋本朝王堯臣崇文
  縂目及李俶圖書志皆以先儒異同規過序例等
  篇為瑾筆削葢誤矣寫本或訛舛復用正義刪修
  之乃可讀惟篇首數序瑾所自著者既無參攷亦
  不敢以意改定姑仍其誤云
春秋通例
[182-31a]
 崇文縂目唐陸希聲撰因三家之例裁正其冗以通
 春秋之㫖
春秋圖
 崇文縂目唐張傑撰以春秋所載車服噐用都城井
 邑之制繢而表之
春秋指元
 崇文縂目唐張傑撰摘左氏傳文申釋其義
春秋精義
[182-31b]
 崇文縂目不著撰人名氏彚事扵上分抄杜氏孔頴
 逹言數家之説參釋文
演左氏傳諡族圖
 崇文縂目不著撰人名氏以左氏學世譜增廣之貫
 穿系序差無遺略
春秋名號歸一圖二卷
 崇文縂目偽蜀馮繼元撰以春秋官諡名字裒附初
 名之左
[182-32a]
  鼂氏曰左氏所書人不但稱其名或字或號或爵
  諡多互見學者苦之繼元皆取以繋之名下云
  㢲巖李氏曰昔丘眀𫝊春秋扵列國君臣之名字
  不一其稱多者或至四五始學者葢病其紛錯難
  記繼元集其同者為一百六十篇音同者附焉扵
  左氏抑亦微有所助云宋大夫荘堇秦右大夫詹
  據𫝊未始有父字而繼元輙增之所見異本若子
  韓晢者葢齊頃公孫世族譜與𫝊同而繼元獨以
[182-32b]
  為韓子晢與楚鄭二公孫黒共篇葢誤也
  陳氏曰左傳所載君臣名氏字諡互見錯出故為
  此圗以一之周一魯二齊三晉四楚五鄭六衛七
  秦八宋九陳十蔡十一曺十二吳十三邾十四杞
  十五莒十六滕十七薛十八許十九雜小國二十
左氏傳引帖新義
 崇文縂目偽蜀進士蹇遵品撰擬唐禮部試進士帖
 經舊式覈經具對
[182-33a]
春秋纂例
 崇文縂目偽唐人姜䖍嗣撰以春秋左氏公榖三家
 之𫝊學者鈔集之文
帝王歴紀譜三卷
 崇文縂目不著撰人名氏其序言周所封諸侯子孫
 散扵他國孔子修春秋而譜其世系上採帝王歴紀
 而條次之葢學春秋所録今本題云荀卿撰者非也
  鼂氏曰題曰秦相荀卿撰載周末列國世家故一
[182-33b]
  名春秋公子血脉圖頗多疎略決非荀卿所著且
  卿未嘗相秦豈世别有一荀卿邪
  㢲巖李氏曰其載帝王歴紀殊少序諸侯卿大夫
  之世頗詳而崇文縂目止名帝王歴紀譜今從之
  舊題云秦相荀卿撰荀卿未嘗相秦其繆妄立見
  葢田野陋儒依託以欺末學耳故筆削最無義例
  前後牴牾不可徧舉而所著族系又與世本不同
  質之司馬遷杜預亦復差異不知撰者果證據何
[182-34a]
  書也其血脉間有强附横入灼然非類者要當釐
  正之顧不敢輕改姑仍其舊使學者自擇焉篇首
  尾雜引左氏傳中語事既殘缺不屬字畫訛舛尤
  甚徃徃不可句讀參考左氏傳略加是正十僅得
  四五云其他政如棼絲結髪未易一二爬梳也
春秋論
 崇文縂目皇朝祕書監胡旦撰多摭杜氏之失禆經
 㫖
[182-34b]
春秋龜鑑
 崇文縂目不著撰人名氏述春秋周及諸侯世次齊
 魯大國公子公孫初不詳備其後𫝊寫又失其次序
 今存以備討閱
春秋世譜一卷
 崇文縂目不著撰人名氏凡七卷起黄帝至周見扵
 春秋諸國世系𫝊久稍失其次矣按隋唐書目春秋
 大夫世族譜十三卷顧啓期撰而杜預釋例自有世
[182-35a]
 族譜一卷今書與釋例所載不同而本或題云杜預
 撰者非也疑此乃啟期所撰云
  鼂氏曰不著撰人名氏譜左氏諸國君臣世系獨
  秦無世臣
春秋宗族名諡譜
 崇文縂目不著撰人名氏略采春秋三𫝊諸國公卿
 大夫姓名諡號
春秋二十國年表一卷
[182-35b]
  陳氏曰不知何人作周而下次以魯蔡曺衛滕晉
  鄭齊秦楚宋杞陳吳邾莒薛小邾按館閣書目有
  年表二卷元豐中楊彦齡撰自周之外凡十三國
  仍縂記蠻夷戎狄之事又按董氏藏書志年表無
  撰人自周至吳越凡十國又有附庸諸國别為表
  凡征伐朝覲會同皆書今此表止記即位及卒皆
  非二家書也
春秋集𫝊十五卷
[182-36a]
 崇文縂目皇朝王㳂纂㳂患學者自私其家學而是
 非多異失聖人之意乃集三𫝊之說刪為一書又見
 秘書目有先儒春秋之學頗多因啟求之得董仲舒
 等十餘家㳂自以先儒猶為未盡者復以己意箋之
  鼂氏曰集三𫝊觧經之文㳂字聖源大名人好春
  秋所至以春秋斷事此書仁宗朝嘗奏御詔直昭
  文館後官至天章閣待制
春秋經社六卷
[182-36b]
  鼂氏曰皇朝孫覺撰其學亦出扵啖趙凡四十餘
  門論議頗嚴
  陳氏曰覺從胡安定㳺門弟子以千數别其老成
  者為經社覺年最少儼然居其間衆皆相服此殆
  其時所作也
 
 
 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