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09 文獻通考-元-馬端臨 (master)


[124-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四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王禮考十九
  山陵
秦二世葬始皇驪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并天下
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徐廣曰一作錮/錮鑄塞 正義
曰顔師古云三重/之泉言至水也而致椁宫觀百官竒器珍怪徙藏滿
[124-1b]
正義曰言冢内作宫觀及百官位/次竒器珍怪徙滿冢中藏才浪反令匠作機弩矢有
所穿近者輙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
正義灌音/館輸音戍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徐廣曰/人魚似
鮎四脚以正義曰廣志云鯢魚聲如小兒啼有四足形/如鱧可 治牛出伊水異物志云人魚似人形長尺餘
不堪食皮利於鮫魚鋸材木入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魚膏為燭即此魚也出東海中今台
州有之按今帝王用/漆燈冢中則火不滅度不滅者久之正義度音/田洛反二世曰
先帝後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衆葬
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畢已
[124-2a]
藏閉中羡正義曰音延下/同謂冢中神道下外羡閉盡閉工匠藏者無
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皇覽曰墳髙五十餘丈周迴五/里餘 正義曰關中記云始皇
陵在驪山泉本北流障使東西流有土無石取大石於/渭山諸山括地志云秦始皇陵在雍州新豐縣西南十
里/
 漢舊儀驪山者古之驪國晉獻公伐之而取二女曰
 驪姬此山多黄金其南多美玉曰藍田故始皇貪而
 葬焉使丞相李斯將天下刑人徒𨽻七十二萬人作
 陵鑿以章程三十七歲錮水泉絶之塞以文石致以
[124-2b]
 丹漆深極不可入奏之曰丞相臣斯昧死言臣所將
 𨽻徒七十二萬人治驪山者已深已極鑿之不入燒
 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狀制曰鑿之不入燒之不
 然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漢髙祖十年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帝崩葬萬年師古曰/三輔黄
圖云髙祖初居櫟陽故太上皇因在櫟陽十/年太上皇崩葬其北原起萬年邑置長丞也赦櫟陽囚
死罪已下臣瓚曰萬年陵在櫟/陽縣界故特赦之
 漢舊儀太上皇萬年邑千户徙天下民貲三百萬以
[124-3a]
 上與田宅守陵
十二年夏四月甲辰帝崩於長樂宫五月丙寅葬長陵
自崩至葬凡二十三日/長陵在長安北四十里已下已下/棺也皇太子羣臣皆反至
太上皇廟羣臣曰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
為漢太祖功最髙上尊號曰髙皇帝太子即位賜視作
斥上者將軍四十金服䖍曰斥上壙上也如淳曰斥開/也開二地為冢壙故以開斥言之
鄭氏曰四十金四十斤金也晉灼曰近上二千石賜錢/二萬此言四十金實金下凡言黄金眞金也不言黄謂
錢/也二千石二十金六百石以上六金五百石以下至佐
[124-3b]
史二金
 漢興立都長安徙齊田楚昭屈景及諸功臣家於長
 陵後世世徙吏二千石髙貲富人及豪傑兼併之家
 於諸陵長陵邑萬户奉常屬官有諸廟寢園令長丞
 東園匠令丞主作陵内器物又有園郎寢郎故事近
 臣皆隨陵為園郎園中各有寢便殿日祭於寢月祭
 於廟時祭於便殿寢日四上食丞相以四時行園武/帝
 時人有盗孝文園瘞錢者/丞相嚴青翟坐罪自殺
[124-4a]
惠帝七年八月戊寅崩九月辛丑葬安陵自崩至葬凡/二十四日安
陵在長安北三十/五里去長陵十里
文帝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後七年六
月己亥帝崩遺詔霸陵山川因其故無有所改應劭曰/因山為
藏不復起墳山下川流不/遏絶就其水名以為陵號令郎中令張武為復土將軍
如淳曰主穿壙窴瘞事也師古曰穿壙出土棺下也/已而窴之又即以為墳故云復土復反還也扶目反
近縣卒萬六千人發内史卒萬五千人藏椁穿復土屬
將軍武乙巳葬霸陵師古曰自崩至葬凡十/日也霸陵在長安東南
[124-4b]
景帝五年春作陽陵邑張晏曰景帝/作壽陵起邑夏募民徙陽陵後
三年正月甲子帝崩二月癸酉葬陽陵自崩至葬凡十/日陽陵在長安
東北四/十五里
 惠帝安陵文帝霸陵景帝陽陵邑各萬户徙民與長
 陵等
武帝建元二年初置茂陵邑武帝自作陵也本/槐里縣之茂鄉
建元六年四月髙園便殿火董仲舒言魯哀公時桓僖
宫災亳社災天皆焚其不當立者以示魯今髙園殿不
[124-5a]
當居陵旁於禮亦不當立與魯災同
後元二年二月丁卯帝崩三月甲申葬茂陵自崩至葬/凡十八日
茂陵在長安/西北八十里
 元帝時貢禹奏言武帝棄天下昭帝㓜弱霍光專事
 不知禮正妄多藏金錢財物鳥獸魚鼈牛馬虎豹生
 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藏之又皆以後宫女置於園陵
 大失禮逆天心又未必稱武帝意也昭帝晏駕光復
 行之至孝宣皇帝時陛下惡有所言羣臣亦隨故事
[124-5b]
 甚可痛也唯陛下深察古道諸園陵女亡子者宜悉
 遣獨杜陵宫數百誠可哀憐也漢法天子即位一年
 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供宗廟一供賔客一供
 山陵武帝歴年久長比崩陵中至不復容物由霍光
 暗於大體奢侈過度也更始之敗赤眉入長安破/茂陵取陵中物不能減半
昭帝元平元年四月癸未帝崩六月壬申葬平陵自崩/至葬
凡四十九日平陵在/長安西北七十里
 茂陵富人焦氏賈氏隂積貯炭葦諸下里物死者歸/蒿里葬
[124-6a]
 地故曰/下里昭帝大行時方上事暴起用度未辦田延年
 奏商賈預收方上不祥器物冀其疾用欲以求利非
 民臣所當為請沒入縣官從之
宣帝黄龍元年十二月甲戍帝崩初元元年正月辛丑
葬杜陵自崩至葬凡二十八日/杜陵在長安南五十里
 漢舊儀武帝治茂陵昭帝平陵邑皆取二千石將相
 守陵故三陵多貴皆三萬户至五萬户
元帝永光四年分諸陵屬三輔以渭城壽陵亭部原上
[124-6b]
為初陵詔曰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
也頃者有司縁臣子之義奏徙郡國民以奉園陵令百
姓逺棄先祖墳墓破業失産親戚别離人懐思暴之心
家有不自安之意是以東垂被虛耗之害關中有無聊
之民非乆長之策也詩不云虖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
此中國以綏四方今所為初陵者勿置縣邑使天下咸
安土樂業亡有動搖之心布告天下令明知之
竟寧元年五月壬辰帝崩七月丙戌葬渭陵自崩至葬/五十五日
[124-7a]
渭陵在長安/北五十六里
 有司言乘輿車牛馬禽獸皆非禮不宜以葬奏可
成帝永始元年七月詔曰朕執德不固謀不盡下過聽
將作大匠萬年言昌陵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馬
殿門内尚未加功天下虛耗百姓罷勞客土疏惡終不
可成朕惟其難怛然傷心夫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其罷
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動搖之心
二年詔曰前將作大匠萬年知昌陵卑下不可為萬歲
[124-7b]
居奏請營作建置郭邑妄為巧詐積土增髙多賦歛繇
役興卒暴之作卒徙蒙辜死者連屬百姓罷極天下匱
竭常侍閎前為大司農中丞數奏昌陵不可成侍中衞
尉長數白宜早止徙家反故朕以長言下閎章公卿議
皆合長計首建至策閎典主省大費民以康寧閎前賜
爵關内侯黄金百斤其賜長為關内侯食邑千户閎五
百户萬年佞邪不忠毒流衆庶海内怨望至今不息雖
䝉赦令不宜居京師其徙萬年燉煌郡
[124-8a]
 陳湯與將作大匠解萬年相善自元帝時渭陵不復
 徙民起邑成帝起初陵數年後樂霸陵曲亭南更營
 之萬年與湯議以為武帝時工楊光以所作數可意
 自致將作大匠及大司農中丞景壽昌造杜陵賜爵
 關内侯將作大匠乘馬延年以勞苦秩中二千石今
 作初陵而營起邑居成大功萬年亦當蒙重賞子公
 妻家在長安兒子生長長安不樂東方宜求徙可得
 賜田宅俱善湯心利之即上封事言初陵京師之地
[124-8b]
 最為肥美可立一縣天下民不徙諸陵三十餘歲矣
 關東富人益衆多規良田役使貧民可徙初陵以彊
 京師衰弱諸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貧富湯願與妻
 子家屬徙初陵為天下先於是天子從其計果起昌
 陵邑後徙内郡國民萬年自詭三年可成後卒不就
 羣臣多言其不便者下有司議皆曰昌陵因卑為髙
 積土為山度便房猶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㝠
 之靈淺外不固卒徙工庸以鉅萬數至㸐脂火夜作
[124-9a]
 取土東山且與榖同賈作治數年天下徧被其勞國
 家罷敝府藏空虛下至衆庶熬熬苦之故陵因天性
 據眞土處埶髙敞旁近祖考前又已有十年功緒宜
 逺復故陵勿徙民上廼下詔罷昌陵
 時營起昌陵數年不成復還歸延陵制度奢泰光禄
 大夫劉向上疏諫曰昔孝文皇帝居霸陵北臨厠服/䖍
 曰厠厠近水也李竒曰霸陵山北/頭厠近霸水帝登其上以逺望也意悽愴悲懐顧謂
 羣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椁用紵絮斮陳漆其間應/劭
[124-9b]
 曰斮斬也陳施也孟康曰斮絮以漆著其間也師古/曰美石出京師北山今宜州石是也故云以北山石
 為椁紵絮者可以著衣之絮也斮而陳其間/又從而漆之也紵音張吕反斮音側角反豈可動
 哉張釋之進曰使其中有可欲雖錮南山猶有隙使
 其中無可欲雖無石椁又何慼焉師古曰錮謂鑄塞/也云錮南山者取
 其深大假/為喻也夫死者無終極而國家有廢興故釋之之
 言為無窮計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墳易曰古
 之葬者厚衣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師古曰厚衣/之以薪言積
 薪以覆之也不封謂不遂土為墳/也不樹謂不種樹也衣音於既反後世聖人易之以
[124-10a]
 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於橋山師古曰在/上郡陽周
 縣/堯葬濟陰丘壟皆小葬具甚微晉灼曰丘/壟冢墳也舜葬蒼
 梧二妃不從師古曰二妃/堯之二女禹葬會稽不改其列鄭氏/曰不
 改樹木百物之列也如淳曰列壟也墨子曰禹葬會/稽之山既葬收餘壤其上隴若參耕之畝則止矣晉
 灼曰列肆也淮南子云舜葬蒼梧不變其肆言不煩/於民也師古曰鄭說是也淮南所云不變其肆肆者
 故也言山川田畝皆如故/耳非列義也晉氏失之殷湯無葬處師古曰謂不/見𫝊記也
 文武周公葬於畢李竒曰在岐州之間臣瓚曰汲郡/古文畢西於豐三十里師古曰二
 說皆非也畢陌在長/安西北四十里也秦穆公葬於雍橐泉宫祈年館
[124-10b]
 下樗里子葬於武庫文頴曰秦惠王異母弟也師古/曰樗里子且死曰葬我必於渭
 南章臺東後百年當有天子宫夾我墓及漢興長/樂宫在其東未央宫在其西武庫正直其上也
 無丘隴之處此聖帝明王賢君智士逺覽獨慮無窮
 之計也其賢臣孝子亦承命順意而薄葬之此誠奉
 安君父忠孝之至也夫周公武王弟也葬兄甚微孔
 子葬母於防稱古墓而不墳師古曰墓謂壙穴/也墳謂積土也曰丘
 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不識也師古曰東西南北言/周遊以行其道不得
 専在本邦故墓/須表識識音志為四尺墳遇雨而崩弟子修之以告
[124-11a]
 孔子孔子流涕曰吾聞之古者不修墓蓋非之也延
 陵季子適齊而反其子死於嬴博之間師古曰二邑/並在秦山其
 子死於/其間穿不及泉歛以時服封墳掩坎其髙可隠孟/康
 曰隠蔽之纔可見而已臣瓚曰謂人立可/隠肘也師古曰瓚說是也隠音於靳反而號曰骨
 肉歸復於土命也魂氣則無不之也夫嬴博去吳千
 有餘里季子不歸葬孔子徃觀曰延陵季子於禮合
 矣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
 葬君親骨肉皆微薄也非茍為儉誠便於體也宋桓
[124-11b]
 司馬石椁仲尼曰不如速朽李竒曰非桓魋為石/椁奢泰故激以此言
 相吕不韋集知畧之士而造春秋亦言薄葬之義皆
 明於事者也逮至吳王闔閭違禮厚葬十有餘年越
 人發之及秦惠文武昭嚴襄五王師古曰嚴襄者謂/莊襄則始皇父也
 皆大作丘壟多其瘞藏咸盡發掘暴露甚足悲也秦
 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師古曰阿/謂山曲也下錮三泉上崇山
 墳其髙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石椁為游館李竒/曰壙
 中為遊戲之觀也師古曰多累石/作椁於壙中以為離宫别館也人魚膏為燈燭水
[124-12a]
 銀為江海黄金為鳬鴈珍寶之藏機械之變孟康曰/作機發
 木人之屬盡其巧變也晉灼曰始皇本紀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輙射之又言工匠為機咸皆知之已
 下閉羡門背殺工匠/也師古曰晉說是也棺椁之麗宫舘之盛不可勝原
 師古曰言不/能盡其本數又多殺宫人生薶工匠計以萬數天下
 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
 其下矣項籍燔其宫室營宇徃者咸見發掘師古曰/言至其
 墓所者發掘之/而求財物也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師古曰鑿/謂所穿冢
 藏者音/在到反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藏椁自古至今
[124-12b]
 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内
 離牧豎之禍師古曰/離遭也豈不哀哉是故德彌厚者葬彌
 薄知愈深者葬愈微無德寡知其葬愈厚丘壟彌髙
 宫室愈麗發掘必速由是觀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
 昭然可見矣周德既衰而奢侈宣王賢而中興更為
 儉宫室小寢廟詩人美之斯干之詩是也上章道宫
 室之如制下章言子孫之衆多也師古曰宫室如制/謂殖殖其庭有覺
 其楹君子攸寧也子孫衆多謂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也及魯嚴公師/古
[124-13a]
 曰即莊/公也刻飾宗廟多築臺囿師古曰解/在五行志後嗣再絶孟/康
 曰謂子般閔/公皆殺死也春秋刺焉周宣如彼而昌魯秦如此而
 絶是則奢儉之得失也陛下即位躬親節儉始營初
 陵其制約小天下莫不稱賢明及徙昌陵增埤為髙
 師古曰埤/下也音婢積土為山發民墳墓積以萬數營起邑居
 其日廹卒師古曰卒/讀曰猝功費大萬百餘應劭曰大萬/億也大巨也
 者恨於下生者愁於上怨氣感動陰陽因之以饑饉
 物故流離以十萬數師古曰物故謂死也/流離謂亡其居處也臣甚惽焉
[124-13b]
 師古曰惽謂不了言惑於此事也/惽音昬一曰惽古閔字憂病也以死者為有知發
 人之墓其害多矣若其無知乂安用大師古曰/安焉也謀之
 賢知則不說以示衆庶則苦之師古曰說讀曰/悅其下亦同若茍
 以說愚夫淫侈之人又何為哉陛下慈仁篤美甚厚
 聰明疏逹蓋世宜𢎞漢家之德崇劉氏之美光昭五
 帝三王而顧與暴秦亂君競為奢侈比方丘隴師古/曰顧
 猶反/也說愚夫之目隆一時之觀違賢知之心亡萬世
 之安臣竊為陛下羞之惟陛下上覽明聖黄帝堯舜
[124-14a]
 禹湯文武周公仲尼之制下觀賢知穆公延陵樗里
 張釋之之意孝文皇帝去墳薄葬以儉安神可以為
 則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為戒初陵之橅
 宜從公卿大臣之議應劭曰橅音䂓摹之摹師古曰/謂規度墓地應音是也韋元成
 𫝊及蕭望之𫝊規橅/音義皆同其字從木以息衆庶書奏上甚感向言而
 不能從其計
永始四年出杜陵諸未嘗御者歸家宫人無子乃/守園陵也
綏和二年三月丙戌帝崩四月己卯葬延陵自崩至葬/凡五十四
[124-14b]
日延陵在扶風去/長安六十二里
哀帝元壽二年六月戊午帝崩八月壬寅葬義陵自崩/至葬
凡百五日義陵在扶/風去長安四十六里
平帝元始元年詔義陵民冢不妨殿中者勿發如淳曰/陵上有
宫墻象生制度為殿屋故曰殿中師古/曰此說非也殿中謂壙中象正殿處
 六月乙未義陵寢神衣在柙中丙申旦衣在外牀上
 哀帝陵也衣在寢中今自出/在外牀上師古曰柙匱也寢令以急變聞非常之/事故云
 急/變用太牢祠
[124-15a]
五年十二月丙午帝崩葬康陵在長安北/六十里
東漢皇帝葬儀以木為重髙九尺廣容八歴裹以葦席
巾門喪帳皆以簟車皆去輔轓疏布惡輪走卒皆布褠
幘太僕四輪輈為賔車大練為屋幙中黄門虎賁各二
十人執紼司空擇土造穿太史卜日謁者二人中謁者
僕射中謁者副將作油緹帳以覆坑方石治黄腸題湊
便房如禮漢舊儀畧載前漢諸帝壽陵曰天子即位明/年將作大匠營陵地用地七頃方中用地一
頃深十三丈堂壇髙三丈墳髙十二丈武帝墳髙二十/丈明中髙一丈七尺四周二丈内梓棺栢黄腸題湊以
[124-15b]
次百官藏畢其設四通羡門容大車六馬皆藏之内方/外陟車石外方立先閉劒户户設夜龍莫邪劒伏弩設
伏火已營陵餘地為西園后陵餘地為媫妤以下次賜/親屬功臣漢書音義曰題頭也湊以頭向内所以為固
也便房藏中便坐也皇覽曰漢家之葬方中百步已穿/築為方城其中開四門四通足放六馬然後錯渾雜物
杆漆繒綺金寳米榖及埋車馬虎豹禽獸發近郡卒徒/置將軍尉侯以後官貴幸者皆守園陵元帝葬乃不用
車馬禽/獸等物大駕太僕御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元衣朱
裳執戈揚楯立乘四馬先驅周禮曰方相氏大喪先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毆
方良鄭元曰方相放想也可畏怖之貌壙穿地中也方/良罔兩也天子之椁栢黄腸為裏表以石焉國語曰木
石之怪/䕫罔兩旂之制長三仞十有二斿曵地畫日月升龍書
[124-16a]
旐曰天子之柩謁者二人立乘六馬為次大駕甘泉鹵
簿金根容車蘭臺法駕喪服大行載飾如金根車皇帝
從送如禮太常上啓奠夜漏二十刻太尉冠長冠衣齋
衣乘髙車詣殿止車門外使者到南向立太尉進伏拜
受詔太尉詣南郊未盡九刻大鴻臚設九賔隨立羣臣
入位太尉行禮執事皆冠長冠衣齋衣太祝令跪讀諡
策太尉再拜稽首治禮告事畢太尉奉諡策還詣殿端
門太常上祖奠中黄門尚衣奉衣登容根車東園武士
[124-16b]
載大行司徒却行道立車前治禮引太尉入就位大行
車西少南東面奉策太史令奉哀策立後太常跪曰進
皇帝進太尉讀諡策藏金匱皇帝次科藏於廟太史奉
哀策葦篋詣陵太尉旋復公位再拜立哭太常跪曰哭
大鴻臚𫝊哭十五舉音止哭太常行遣奠皆如禮請哭
止哭如儀晝漏上水請發司徒河南尹先引車轉太常
跪曰請拜送載車著白系參繆紼長三十丈大七寸為
輓六行行五十人公卿以下子弟凡三百人皆素幘委
[124-17a]
貌冠衣素裳校尉三人皆赤幘不冠絳紗單衣持幢幡
候司馬丞為行首皆銜枚羽林孤兒巴俞櫂歌者六十
人為六列鐸司馬八人執鐸先大鴻臚設九賔隨立陵
南羡門道東北面諸侯王公特進道西北面東上中二
千石二千石列侯直九賔東北面西上皇帝白布幕素
裏夾羡道東西向如禮容車幄坐羡道西南向車當坐
南向中黄門尚衣奉衣就幄坐車少前太祝進醴獻如
禮司徒跪曰大駕請舍太史令自車南北面讀哀策掌
[124-17b]
故在後已哀哭太常跪曰哭大鴻臚𫝊哭如儀司徒跪
曰請就下位東園武士奉下車司徒跪曰請就下房都
導東園武士奉車入房司徒太史令奉諡哀策晉時有/人嵩髙
山下得竹簡一枚上有兩行科斗書之臺中外𫝊以相/示莫有知者司空張華以問博士束晳曰明帝顯節陵
中策也檢校果然/是知策用此書也東園武士執事下明器禮記曰明器/神明之也孔
子謂為明器知喪道矣備物而不可用也/鄭元注既夕曰陳明器以西行南端為上筲八盛容三
鄭元注既夕曰筲器種/𩔖也其容蓋與簋同黍一稷一麥一粱一稻一麻
一菽一小豆一甕三容三升醯一醢一屑一鄭元注既/夕曰屑薑
[124-18a]
桂之/屑黍飴載以木桁覆以疏布甒二容三升醴一酒一
載以木桁覆以功布瓦鐙一&KR0686矢四軒輖中亦短衛彫
矢四骨短衛既夕曰翭矢一乘骨鏃短衛鄭元曰翭猶/候也候物而射之矢也四矢曰乘骨鏃短
衛亦示不用也生時翭矢金鏃凡為矢五/分笴長而羽其一通俗文曰細毛翭也&KR0686弓一巵八
牟八鄭云注既夕/曰牟盛湯漿豆八籩八形方酒壺八槃匜一具鄭/元
注既夕曰槃/匜盥器也杖几各一蓋一鐘十六無簴鎛四無簴爾/雅
曰大鐘謂之鏞郭璞注曰/書曰笙鏞以間亦名鎛磬十六無簴禮記曰有鐘磬/而無簨簴鄭元
曰不懸/之也壎一簫四笙一箎一柷一敔一瑟六琴一竽一
[124-18b]
筑一坎侯一禮記曰琴瑟張而不/平竽笙備而不和干戈各一笮一甲一
胄一既夕謂之役器/鄭元曰笮矢箙輓車九乘芻靈三十六匹鄭元注/禮記曰
芻靈束茅為人馬/謂之芻靈神之類瓦竈二瓦釡二瓦甑一瓦鼎十二容
五升匏勺一容一升瓦案九瓦大杯十六容三升瓦小
杯二十容二升瓦飯槃十瓦酒罇二容五升匏勺二容
一升祭服衣送皆畢東園匠曰可哭在房中者皆哭太
常大鴻臚請哭止如儀司徒曰百官事畢臣請罷從入
房者皆再拜出就位太常導皇帝就贈位司徒跪曰請
[124-19a]
進贈侍中奉持鴻洞贈玉珪長尺四寸薦以紫巾廣袤
各三寸緹裏赤纁周縁贈幣元三纁二各長尺三寸廣
充幅皇帝進跪臨羡道房中西向手下贈投鴻洞中三
東園匠奉封入藏房中太常跪曰皇帝敬再拜請哭大
鴻臚傳哭如儀太常跪曰贈事畢皇帝促就位續漢書/曰明帝
崩司徒鮑昱典喪事葬日三公入安梓宫還至羡道半/逄上欲下昱前叩頭言禮天子鴻洞以贈所以重郊廟
也陛下奈何冒危險/不以義割哀上即還容根車游載容衣司徒至便殿並
輦騎皆從容車玉帳下司徒跪曰請就幄導登尚衣奉
[124-19b]
衣以次奉器衣物藏於便殿太祝進醴獻几下用漏十
刻禮畢司空將校復土皇帝皇后以下皆去麤服服大
紅還宫反廬立如禮桑木主尺一寸不書諡虞禮畢祔
於廟如禮漢舊儀曰髙帝崩三日小斂空中牖下作栗/木主長八寸前方後圓圍一尺置牖中望外
内張緜絮以彰外以皓木大如指長三尺四枚纒以皓/皮四方置牖中央七日大斂棺以黍飯羊舌祭之牖中
已葬收主為木函藏廟太室中西墻壁埳中望内外不/出室堂之上坐為五時衣冠履几杖竹籠為俑人無頭
坐起如生前皇后主長七寸圍九寸在皇帝主右旁髙/皇帝主長九寸上林給栗木長安祠廟作神主東園祕
器作梓棺素木長/丈三尺崇廣四尺先大駕日游冠衣於諸宫諸殿羣臣
[124-20a]
皆吉服從會如儀皇帝近臣喪服如禮醳大紅服小紅
十一升都布練冠醳小紅服纎醳纎服留黄冠常冠近
臣及二千石以下皆服留黄冠百官衣皂每變服從哭
詣陵會如儀祭以特牲不進毛血首司徒光禄勲備三
爵如禮
太皇太后皇太后之喪合葬羡道開通皇帝謁便房太
常導至羡道去杖中常侍受至柩前謁伏哭止如儀辭
太常導出中常侍授杖升車歸宫也已下反虞立主如
[124-20b]
禮諸郊廟祭服皆下便房五時朝服各一襲在陵寢其
餘及宴服皆封之篋笥藏宫殿後閣室
世祖建武二年以皇祖考墓為昌陵置陵令守視後改
為章陵因以春陵為章陵縣
六年四月幸長安始謁髙廟遂有事於十一陵
十年八月幸長安祠髙廟遂有事於十一陵
十一年二月幸章陵祠園陵
十八年二月幸長安祠髙廟有事於十一陵
[124-21a]
二十二年幸長安祠髙廟有事於十一陵以後幸長安/謁陵不録
 古不墓祭漢諸陵皆有園寢承秦所為也說者以為
 古宗廟前制廟後制寢以象人之居前有朝後有寢
 也月令有先薦寢廟詩稱寢廟奕奕言相通也廟以
 藏主以四時祭寢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薦新物
 秦始出寢起於墓側漢因而弗改故陵上稱寢殿起
 居衣服象生人具名寢之意也建武以來關西諸陵
 以𫝊久逺但四時特牲祠帝每幸長安謁諸陵乃太
[124-21b]
 牢祠自雒陽諸陵至靈帝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伏臘
 及四時祠廟日上飯太官送用物園令食監典省其
 親陵所宫人隨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陳嚴具
二十六年初作壽陵初作陵未有名故號/壽陵取長久之義將作大匠竇
融上言園陵廣袤無慮所用說文曰南北曰袤東西曰/廣無慮都凡也謂諸園陵
都凡制/度也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車茅馬使
後世之人不知其處太宗識終始之義景帝能述遵孝
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獨完受其福豈不美哉謂赤眉/入長安
[124-22a]
惟霸陵/不掘今所制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
水而已
光武葬原陵山方三百二十三步髙六丈六尺垣四出
司馬門寢殿鐘虡皆在周垣内提封田十二頃五十七
畝八十五步帝王世記曰在臨平亭之南西望平陰東
南去雒陽十里帝以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崩三月丁卯葬
明帝永平元年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於原陵如元會

[124-22b]
 漢制正月五供畢以次上陵西都舊有上陵東都之
 儀百官四姓親家婦女公主諸王大夫外國朝者侍
 子郡國計吏會陵晝漏上水鴻臚設九賔隨立寢殿
 前鐘嗚謁者治禮引客羣臣就位如儀乘輿自廂下
 太常導出西向拜止旋升阼階拜神座退坐東廂西
 侍中尚書陛者皆神座後公卿羣臣謁神座太官上
 食太常樂奏食舉文始五行之舞禮樂闋君臣受賜
 食畢郡國上計吏以次前當神軒占其郡糓價民所
[124-23a]
 疾苦欲神知其動靜孝子事親盡禮敬愛之心也周
 徧如禮最後親陵遣計吏賜之帶佩八月飲酎上陵
 禮亦如之
  致堂胡氏曰送死之禮即逺而無近至於墓則終
  事盡矣人子孝思不忘則專精於廟享而已矣蓋
  墓藏體魄而致生之是不智也廟以宅神而致死
  之是不仁也此聖人制禮明乎幽明之故仁智合
  而理義全也既已送形而徃安於地下迎精而反
[124-23b]
  主於廟中而又致隆於陵園如元會儀上食奏樂
  郡國奏計言民疾苦是反易陵廟之理以體魄為
  有知虛廟祏而不重設復舉廟中之主而祭於陵
  所皆違禮也夫喪葬即逺豈得已而為之不可沐
  浴而不斂也故為之斂不可斂而不殯也故為之
  殯不可殯而不葬也故為之葬首為中制以節賢
  者之過而引不肖者之不及也若遂孝子思慕無
  窮之心則葬之之不得見曷若存之於殯之為近
[124-24a]
  殯諸客位之為近曷若勿斂勿浴勿飲勿含之可
  以稱吾之不忍也原情至此則大聖至愚均於不
  行故不若循禮中節之為當也明帝此舉蓋生於
  原廟蔡邕不折𠂻以聖人之制而直論其情情豈
  有既哉使明帝移此情於四時太廟之祭簠簋籩
  豆尊彞鼎爼惟禮之循而兢兢業業監於光武成
  憲損益修明之期乎至治其為孝也雖聖主何以
  加諸
[124-24b]
永平七年陰太后崩柩將發於殿羣臣百官陪位黄門
鼓吹三動鳴鐘鼓天子舉哀女侍史官三百人皆着素
參以白素引棺挽歌下殿就車黄門宦者引以出宫省
太后魂車鸞路青羽蓋駟馬龍旂九旒前有方相鳯凰
率大將軍妻參乘太僕妻御悉導公卿百官如天子郊
鹵簿儀後和熹鄧后葬按以為儀自此皆降損於前事

 陰太后崩帝追慕無已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如
[124-25a]
 平生歡悲不能寐即按歴明旦吉遂率百官上陵其
 日降甘露於陵樹令百官采取以薦帝伏御床視太
 后鏡奩中物感動悲涕令易脂澤裝具左右悲泣莫
 敢仰視
明帝葬顯節陵山方三百步髙八丈無周垣為行馬四
出在殿北提封田七十四頃五畝帝王世記曰故當壽
亭也西北去雒陽三十七里帝以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崩其月壬戌葬
 帝初作壽陵制令流水而已石椁廣一丈二尺長二
[124-25b]
 丈五尺無得起墳東觀記曰陵東北作廡長三丈/五步出外為小厨裁足祠祀
 年之後掃地而祭杅水脯糒而已杅飲器方言盌/也糒乾糧也
 百日唯四時設奠置吏卒數人供給灑掃勿開修道
 敢有所興作者以擅議宗廟法從事
章帝欲為原陵顯節陵起縣邑東平王蒼上疏諫曰竊
見光武皇帝躬履儉約之行營建陵地具稱古典詔曰
無有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孝明皇帝奉承無違至
於自所營創尤為儉省古者丘壟且不欲其著明况築
[124-26a]
郭邑建都郛哉又以吉凶俗數言之亦不欲無故繕修
丘墓帝從而止
章帝敬陵山方三百步髙六丈二尺無周垣為行馬四
出司馬門右殿鐘虡在行馬内寢殿園省在東園寺吏
舍在殿北提封田二十五頃五十五畝帝王世紀曰在
雒陽東南去雒陽三十九里帝以章和二年正月/壬辰崩三月癸卯葬
和帝愼陵山方三百八十步髙十丈無周垣為行馬四
出司馬門右殿鐘虡在行馬内寢殿園省在東園寺吏
[124-26b]
舍在殿北提封田三十一頃二十畝二百步帝王世紀
曰在雒陽四十一里帝以元興元年十二月辛/未崩次年三月甲申葬
殤帝康陵山周二百八步髙五丈五尺行馬四出司馬
門寢殿鐘虡在行馬中因寢殿為廟園吏寺舍在殿北
提封田十三頃十九畝二百五十步帝王世紀曰髙五
丈四尺去雒陽四十八里帝以延平元年八月/辛亥崩九月丙寅葬
安帝恭陵山周二百六十步髙十五丈無周垣為行馬
四出司馬門右殿鐘虡在行馬内寢殿園吏寺舍在殿
[124-27a]
北提封田一十四頃五十六畝帝王世紀曰髙十一丈
在雒陽西北去雒陽十五里帝延光四年三月丁卯幸/葉崩於乘輿辛未發喪四
月己/酉葬
順帝憲陵山方三百步髙八丈四尺無周垣為行馬四
出司馬門右殿鐘虡在司馬門内寢殿園省寺吏舍在
殿東提封田十八頃十九畝三十步帝王世紀曰在雒
陽西北去雒陽十五里帝以建康元年八月/庚午崩九月丙午葬
冲帝懐陵山方百八十三步髙四丈六尺為寢殿行馬
[124-27b]
四出門園寺吏舍在殿東提封田五頃八十畝帝王世
紀曰西北去雒陽十五里帝以永嘉元年正月/戊戌崩其月己未葬
 冲帝崩將北卜山陵李固議曰今處處㓂賊軍興用
 費加倍新創憲陵賦發非一帝尚㓜小可起陵於憲
 陵塋内依康陵制度其於役費三分減一乃從固議
質帝靜陵山方百三十六步髙五丈五尺為行馬四出
門寢殿鐘虡在行馬中園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十二
頃五十四畝因寢為廟帝王世紀曰在雒陽東去雒陽
[124-28a]
三十二里帝以本初元年閏六月/甲申崩七月乙卯葬
桓帝宣陵帝王世紀曰山方三百步髙十二丈在雒陽
東南去雒陽三十里帝以延熹九年十二月辛/丑崩次年二月辛酉葬
靈帝熹平元年正月車駕上原陵諸侯王公及外戚家
婦女郡國計吏匈奴單于西域三十六國侍子皆會焉
如會殿之儀禮樂闋百官受賜爵計吏以次嚮殿前上
先帝御座具言俗善惡民所疾苦司徒蔡邕慨然歎曰
吾聞古之墓祭而朝廷有上陵之禮如此其備也察其
[124-28b]
本意乃知孝明至孝惻隱不易奪也或曰本意云何對
曰西京之時其禮不可得而聞也光武帝始葬於此明
帝嗣位逾年羣臣朝正感先帝不復見此禮乃率公卿
百僚就陵而朝焉𤓰葛之親男女畢會郡計吏各向神
座而言庶幾先帝魂神聞聽之也
靈帝文陵帝王世紀曰山方三百步髙十二丈在雒陽
西北去雒陽二十里帝中平六年四月丙/辰崩六月辛酉葬
獻帝禪陵帝王世紀曰在河内山陽之西南去雒陽三
[124-29a]
百一十里
 
 
 
 
 
 
 
[124-29b]
 
 
 
 
 
 
 
 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