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經籍考十七
經小學/
禮部韵畧五卷
鼂氏曰皇朝丁度等撰元祐中孫諤蘇軾載加詳
定
[190-1b]
陳氏曰雍熙中殿中丞丘雍景徳龍圖閣待制戚
綸所定景祐制誥丁度重脩元祐太學博士増補
其曰畧者舉子詩賦所常用蓋字書聲韵之畧也
干禄字書一卷
鼂氏曰唐顔元孫撰以經史所用為正世所行為
俗二者之間為通凡三體
林氏小説三卷
鼂氏曰唐林罕撰凡五百四十一字以説文部居
[190-2a]
隨字出文以定偏傍其説頗與許慎不同而亙有
得失邵必緣進禮記石經陛對仁宗顧問罕之書
如何必曰雖有所長而㣲好怪説文歸字從堆從
止從帚以堆為聲罕云從追於聲為近此長於許
氏矣説文哭從吅獄省聲罕乃云象犬嘷此怪也
有石刻在成都公武嘗從數友就觀之其解字殊
可駭笑者不疑好怪之論誠然
復古編二卷
[190-2b]
鼂氏曰吴興道士張有謙中撰有自幼喜小篆年
六十成此書三千言據古説文以為正其㸃畫之
㣲轉側從横髙下曲直毫髮有差則形聲頓異自
陽氷前後名人格以古文徃徃而失其精且博如
此
陳氏曰有工篆書専夲許氏説文一㸃畫不妄錯
林中書攄母魏國夫人墓道碑有書之魏字從山
攄以為非有曰世俗以從山者為巍不從山者為
[190-3a]
魏非也其實二字皆當從山蓋一字而二音爾説
文所無手可斷字不可易也攄不能强晩著此書
専辨俗體之訛手自書之陳了齋為之序
古文四聲五卷
鼂氏曰皇朝夏竦撰博採古文竒字分四聲編次
以便檢尋
龍龕手鏡三卷
鼂氏曰契丹僧行均撰凡二萬六千四百三十字
[190-3b]
注十六萬三千一百餘字僧智光為之序後題云
統和十五年丁酉按紀年通譜耶律隆緒嘗改元
統和丁酉至道三年也沈存中言契丹書禁甚嚴
𫝊入中國者法皆死熙寧中有人自敵中得此書
入傅欽之家蒲𫝊正帥浙西取以刻版其末舊題
云重熙二年序蒲公削去之今夲乃云統和非重
熙字存中不見舊題妄記之耶
英公字源一卷
[190-4a]
鼂氏曰皇朝釋夢英撰夢英通篆籕之學書偏傍
五百三十九字郭忠恕云按説文字源唯有五百
四十部子字合收在子部今目録妄有更改又集
解中誤收去部在注中今檢㸃偏傍少晶惢至龜
弦五字故知林氏虚誕誤後進其小説可焚夢英
因此書正之柴禹錫為立石
釋鑒聿韵總五篇
洛陽僧鑒聿撰歐公序畧曰儒之學者信哉逺且
[190-4b]
大而用功多則其有所不暇者宜也文字之為學
儒者之所用也其為精也有聲形曲直毫釐之别
音嚮清濁相生之類五方言語風俗之殊故儒者
莫暇精之其有精者則徃徃不能乎其他是以學
者莫肯捨其所事而盡心乎此所謂不兩能者也
必待乎用心専者而或能之然後儒者有一取焉
洛僧鑒聿為韵總五篇推子母輕重之法以定四
聲考求前儒之失辨正五方之訛顧其用心之精
[190-5a]
可謂入於忽㣲櫛一有/者字之於髮績一有/者字之於絲雖
細且多而條理不亂儒之學者莫能難也鑒聿通
於易能知大衍之數又學乎隂陽地理黄帝岐伯
之書其尤盡心者韵總也浮圖之書行乎世者數
百萬言其文字雜以夷夏讀者罕得其真徃徃就
一有/聿字而正焉鑒一無/此字聿之書一作/韵非獨有取於吾
儒亦欲𫝊於其徒也
字説二十卷
[190-5b]
鼂氏曰皇朝王安石介甫撰晩年閑居金陵以天
地萬物之理著於此書與易相表裏而元祐中言
者指其揉雜釋老穿鑿破碎聾瞽學者特禁絶之
王氏自序曰文者竒耦剛柔雜比以相承如天地
之文故謂之文字者始於一一而生於無窮如母
之字子故謂之字其聲之抑揚開塞合散出入其
形之衡從曲直邪正上下内外左右皆有義皆出
於自然非人私智所能為也與伏羲八卦文王六
[190-6a]
十四異用而同制相待而成易先王以為不可忽
而患天下後世失其法故三歳一同同者所以一
道徳也秦燒詩書殺學士而於是時始變古而為
𨽻蓋天之䘮斯文也不然則秦何力之能為而許
眘説文於書之意時有所悟因序録其説為二十
卷以與門人所推經義附之惜乎先王之文缺已
久眘所記不具又多舛而以予之淺陋考之宜有
所不合雖然庸詎非天之将興斯文也而以予賛
[190-6b]
其始故其教學必自此始能知此者則於道徳之
意已十九矣
石林葉氏曰凡字不為無義但古之制字不專主
義或聲或形其類不一先王畧别之以為六書而
謂之小學者自是専門一家之學其㣲處遽未易
盡通又更篆𨽻損益變易必多乖失許慎之説文
但據東漢所存以偏旁類次其造字之夲初未嘗
深究也王氏見字多有義遂一槩以義取之雖六
[190-7a]
書且不問矣况所謂小學之専門者乎是以每至
於穿鑿附㑹有一字析為三四文者古書豈如是
煩碎哉學者所以閧然起而交詆誠不為無罪然
遂謂之皆無足取則過也
王元澤爾雅
王雱撰項平甫跋予讀王元澤爾雅為之永歎曰
嗚呼以王氏父子之學之苦即其比物引類之博
分章析句之工其用力也久其屬辭也精以此名
[190-7b]
家自足垂世視揚子雲許叔重何至多遜而必欲
用此説也咸五帝而登三王縛頡利而臣髙昌則
已疎矣度不能勝而乃濟之以愎輔之以狡招合
一時之羣小盡逐累世之舊臣以蹙吾國而覆之
其遺凶流毒至使後之擅國者世師焉以享上祗
辟之説悦人主以邦朋國是之説空廷臣則王氏
父子實為之津梁可不痛哉
唐氏字説解一百二十卷
[190-8a]
鼂氏曰皇朝唐耜撰紹聖以來用字説程試諸生
解者甚衆耜集成此書頗注其用事所出一時稱
之耜知卭州日奏御
字説偏旁音釋一卷 字説疊解備檢一卷
鼂氏曰不著撰人名氏
切韵指𤣥論三卷 四聲等第圖一卷
鼂氏曰皇朝王宗道撰切韵之學切韵者上字為
切下字為韵其學夲出西域今其法類夲韵字各
[190-8b]
歸於母幫滂並明非敷奉㣲唇音也端透定泥知
徹澄娘齒音也曉匣影喻牙音也來日半齒半舌
也凡三十六分為五音天下之聲總於是矣切歸
夲母韵歸夲等者謂之音和常夲等聲盡汎入别
等者謂之類隔變也中國自齊梁以前此學未𫝊
至沈約以後始以之為文章至於近時始有専門
者矣
韵補五卷
[190-9a]
陳氏曰吴棫撰取古書自易書詩而下以及夲朝
歐蘇凡五十種其聲韵與今不同者皆入焉朱侍
講多用其説於詩傳楚辭注其為書詳且博矣又
有毛詩補音一書别見詩類大歸亦如此以愚考
之古今世殊南北俗異語言音聲誠有不得盡合
者古之為詩學者多以風誦不専在竹帛竹帛所
𫝊不過文字而聲音不可得而𫝊也又漢以前未
有反切之學許氏説文鄭氏箋註但曰讀若某而
[190-9b]
已其於後世四聲七音又豈能盡合哉反切之學
自西域入中國至齊梁間盛行然後聲病之説詳
焉韵書肇於陸法言於是有音同韵異若東冬鍾
虞魚模庚耕清青登蒸之斷斷乎不可以相雜若
此者豈惟古書未之有漢魏以前亦未之有也陸
徳明於燕燕詩以南韵心有讀南作泥心切者陸
以為古人韻緩不煩改字此誠名言今之讀古書
古韵者但當隨其聲之叶而讀之若來之為釐慶
[190-10a]
之為羌馬之為姥聲韵全别不容不改其聲韵若
相近可以叶讀則何必改字如燔字必欲作汾沿
反官字必欲作俱員反天字必欲鐡因反之類則
贅矣
廣干禄字書五卷
中興藝文志婁機撰機取許慎説文及諸家字書按
以蔡伯喈五經備體張參五經文字田放九經字様
與夫經典釋文子史古字參以夲朝丁度所書集韵
[190-10b]
為廣干禄字書蓋廣唐人顔元孫之書也
陳氏曰唐顔元孫為干禄字書其姪真卿書之刻
石吳興為世所寳辨正通俗三體目以干禄謂舉
子所資也機熟於小學嘉泰中教授資善堂景獻
時為恵國公數問字畫之異因為此書續唐之舊
故仍干禄之名既而悟其非所以施於朱邸也則
以干禄百福之義傅㑹焉
修校韵畧五卷
[190-11a]
陳氏曰祕書省正字莆田劉孟容以説文字林干
禄書五經文字九經字様佩觹復古編等書修校
韵畧分毫補注字譜一卷
陳氏曰進士耒陽秦昌朝撰附前韵畧之後皆永
嘉教授臨安錢厚所刻也竊謂小學當論偏旁尚
矣許叔重以来諸書是也韵以畧稱止施於禮部
貢舉夲非小學全書於此而校其偏傍既不足以
盡天下之字而欲使科舉士子盡用篆籕㸃畫於
[190-11b]
試卷不㡬於迂而可笑矣哉進退皆無據謂之贅
可也
附釋文亙注韻畧五卷
陳氏曰以監夲増注而釋之
押韵釋疑五卷
陳氏曰進士廬陵歐陽徳隆易有開撰凡字同義
異字異義同者皆辨之尤便於塲屋
正字韵類
[190-12a]
謝季澤撰止齋陳氏序畧曰季澤家學長於詩禮
頗欲有所論次而未就僅及就此篇其於字學偏
傍訓故學者易入焉韓昌黎嘗言注爾雅蟲魚非
磊落人歐陽公序韵總亦曰儒者莫暇精之其有
精者徃徃不能乎其他余方悲季澤官不足行其
志位不足稱其才且懼後之人見此書如二公之
云也於是道其平昔大槩序之篇端焉
字通一卷
[190-12b]
陳氏曰彭山李從周肩吾撰
切韵義一卷 纂要圖例一卷
陳氏曰汴陽謝暉撰紹興十年序
三十六字母圖一卷
夾漈鄭氏曰僧守温撰切韵之學起自西域舊所
𫝊十四字貫一切音文省而音博謂之婆羅門書
然猶未也其後又得三十六字母而音韵之道始
備中華之韵只弹四聲然有聲有音聲為經音為
[190-13a]
緯平上去入者四聲也其體縱故為經宮商角徴
羽半徴半商者七音也其體横故為緯經緯錯綜
然後成文愚所作韵書備矣釋氏謂此學為小悟
學者誠不可忽也
智永千字文一卷
鼂氏曰梁周興嗣撰釋智永所書
後村劉氏曰嘗疑千字文世以為梁散騎常侍周
興嗣所作然法帖中漢章帝已嘗書此文殆非梁
[190-13b]
人作也
經典釋文三十卷
鼂氏曰唐陸徳明撰徳明名元朗以字行釋易書
詩並三禮三𫝊孝經論語爾雅老荘頗載古文及
諸家同異徳明蓋博極羣書也
羣經音辨七卷
鼂氏曰皇朝賈昌朝撰先是大臣稽古不過秦漢
引經義議政蓋自昌朝始此書以古文多通借音
[190-14a]
詁乃辨正之凡五門
佩觹三卷
鼂氏曰皇朝郭忠恕撰取字文相類者别其所從
以檢訛舛上篇論今𫝊記小學異同極為辨博
陳氏曰忠恕為國子周易博士觹者所以觧結也
忠恕恃酒狂縱數犯法忤物得罪其死時頗異世
以為尸觧
翰林禁經八卷
[190-14b]
鼂氏曰唐李陽氷撰論書勢筆法所禁故以名書
墨藪十卷
鼂氏曰髙陽許歸與編未詳何代人李氏書目止
五卷而梁武評書王逸少筆勢皆别出
陳氏曰不知何代人所集凡十八篇又一夲二十
一篇
臨池妙訣三卷
鼂氏曰未詳何人撰後有江南李煜述書
[190-15a]
周越書苑十五卷
鼂氏曰皇朝周越撰越以善書名世天聖八年四
月成此書奏御故其序稱臣越臣兄起於桞公權
書又云亡兄間稱名而不臣似未精討論也
陳氏曰主客郎中臨淄周越與其兄起皆有書名
起書未見越書間有之俗甚
唐藏經音義四卷
鼂氏曰未詳撰人分四聲以類相從蜀中印夲也
[190-15b]
鐘鼎篆韵七卷
鼂氏曰皇朝薛尚功集元祐中呂大臨所載僅數
百字政和中王楚所𫝊亦不過數千字今是書所
緑凡一萬一百二十有五
陳氏曰不著名氏按館閣書目此書有二家其一
七卷其一一卷七卷者紹興中通直郎薛尚功所
廣一卷者政和中主管衡州露仙觀王楚也則未
知此書之為王楚歟薛尚功歟尚功有鐘鼎法帖
[190-16a]
十卷刻於江州當是其篆韵之所夲也
漢𨽻字源六卷
陳氏曰婁機撰以世所存漢碑三百有九韵類其
字魏碑附寫焉者僅三十之一首為碑目一卷毎
字先載今文而以漢字著其下一字數體者並列
之皆以碑目之次苐著其所從出洪邁作序
象類書十一卷
中興藝文志鄭樵撰中興後安石之字説既廢樵復
[190-16b]
理其緒餘初有象類之書復約而歸於六書象形類
六百八指事類百七㑹意類七百四十轉注類三百
七十二諧聲類二萬一千八百十假借類五百九十
八
𨽻釋二十七卷 𨽻續二十一卷
中興藝文志洪适撰适取古今石刻法其字為之韵
辨其文為之釋以辨𨽻書曰𨽻釋𨽻續
陳氏曰凡漢刻之存於世者以今文寫之而為之
[190-17a]
釋又為之世代譜及物象圖碑形式悉具之魏初
近古者亦附焉年來北方舊刻不可復得覽此猶
可慨想
字始連環二卷
陳氏曰鄭樵撰大略謂六書惟類聲之生無窮音
切之學自西域流入中國而古人取音制字乃與
韵圖脗合
論梵書一卷
[190-17b]
陳氏曰鄭樵撰
樵論華梵曰諸蕃文字不同而多夲於梵書流入
中國代有大鴻臚之職譯經潤文之官恐不能盡
通其㫖不可不論也梵書左旋其勢向右華書右
旋其勢向左華以正錯成文梵以徧纒成體華則
一字該一音梵則一字或貫數音華以直相隨梵
以横相綴華蓋以目傳故必詳於書梵以口𫝊如
曲譜然書但識其大略華之讀别聲故就聲而借
[190-18a]
梵之讀别音故即音而借
又曰梵人别音在音不在字華人别字在字不在
音故梵書甚簡不過數個屈曲耳差别不多亦不
成文理而有無字之音焉華人苦不别音如切韵
之學自漢以前人皆不識實自西域流入中土所
以韵圖之類釋子多能言之而儒者皆不識起例
以其源流出於彼耳華書制字極宻㸃畫極多梵
書比之實相遼邈故梵有無窮之音而華有無窮
[190-18b]
之字梵則音有妙義而字無文彩華則字有變通
而音無錙銖梵人長於音所得從聞入故曰此方
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我昔三菩提盡從聞中入有
目根功徳少耳根功徳多之説華人長於文所得
從見入故天下以識字人為賢智不識字人為庸
愚
石鼓文考三卷
陳氏曰鄭樵撰其説以為石鼓出於秦其文有與
[190-19a]
秦斤秦權合者
嘯䑓集古録二卷
陳氏曰王球子弁撰李邴漢老序之稱故人長孺
之子未詳何王氏也皆録古彝器欵識自商迄秦
凡數百章以今文釋之疑者闕焉
前漢古字韵編五卷
陳氏曰侍郎宣城陳天麟季陵撰取漢書所用古
字以今韵編入之
[190-19b]
班馬字類二卷
陳氏曰參政嘉禾婁機彦發撰取二史所用古字
及假借通用者以韵之洪邁景盧作序
閣夲法帖十卷
樂静李昭玘跋太宗皇帝治定餘暇遊意翰墨遣
使購古帝王名卿墨帖集為十卷詔鏤版藏禁中
毎大臣登二府即賜焉歳久寖不復賜元豐中嘉
王嘗從神考借其版模拂㡬百夲王府官盡得之
[190-20a]
士大夫間亦見一二初長沙僧希白填夲刻石河
東潘氏御史劉次荘又作别夲識者謂希白善書
不甚失真潘復易次間以他書御史所模尤疎闊
夫獨前者縱學歩者拘因人之迹而又加意焉則
目亂而心疑神已虧矣故終不近也
法帖釋文十卷
鼂氏曰淳化法帖既已焚板元祐中有劉次荘者
模刻之石復取帖中草書世所病讀者為釋文行
[190-20b]
於世
陳氏曰劉次荘元祐中為官帖釋文刻石臨江而
武岡又嘗𫝊刻絳州民潘氏帖嘉定中汪立中取
劉夲分二十卷中官帖所無者増附之
法書要録十卷
陳氏曰唐大理卿河東張彦逺愛賔撰彦逺𢎞靖
之孫三世相閲其父文規嘗刺湖州著吴興雜録
金壺記一卷
[190-21a]
陳氏曰僧適之撰集書家故事以二字為題而注
所出於其下凡三百餘條
飛白叙録一卷
陳氏曰錢惟演希聖撰天聖四年序進
法帖刋誤二卷
陳氏曰黄伯思長睿撰淳化帖出於待詔王著去
取時祕府墨蹟真贗雜居著不能辨也但欲備晉
宋間名蹟遂至以江南人一手偽帖竄入其間鄙
[190-21b]
惡之甚米南宮辨之十已得七八至長睿益精詳
矣
籕史二卷
陳氏曰翟耆年伯夀撰裒諸家鍾鼎圖説為一編
頗有攷究
絳帖評二十卷
陳氏曰鄱陽姜夔堯章撰
山谷黄氏跋絳夲法帖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
[190-22a]
便如人意古人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元豐八
年五月戊申趙正夫出此書於平原官舎㑹觀者
三人石庭簡桞子文黄庭堅
蘭亭博議十五卷
陳氏曰淮海桑世昌撰世昌居天台陸放翁諸甥
博雅能詩
蘭亭考十三卷
山谷黄氏蘭亭跋曰王右軍禊飲序草號稱最得
[190-22b]
意書宋齊以來似藏在祕府士大夫間未聞稱述
豈未經大盜兵火時蓋有墨蹟在蘭亭右者及蕭
氏宇文焚蕩之餘千不存一永師晩出所見好迹
唯有蘭亭故為虞褚輩道之所以太宗求之百方
期於必得其後公私相盜今竟失之書家晩得定
武石夲髣髴有古人筆意耳褚庭晦所臨極肥而
洛陽張景元斸地得缺石極瘦武定夲則肥不剩
肉瘦不露骨猶可想其風流三石刻皆有佳處不
[190-23a]
必寳已有而非彼也
陳氏曰即博議也浙東庾司所刻視初夲頗有刪
改初十五篇今存十三篇去其集字篇後人集蘭
亭字作書帖詩銘之類者又附見篇兼及右軍他
書蹟於樂毅論尤詳其書始成夲名博議髙内翰
文虎炳如為之序及其刋也其子似孫主為刪改
去此二篇固當而其他務從省文多失事實或戾
夲意其最甚者序文夲亦條逹可觀亦竄改無完
[190-23b]
篇首末闕漏文理斷續於其父猶然深可怪也此
書累十餘卷不過為晉人一遺帖自是作無益玩
物䘮志夲無足云其中所録諸家跋語有昭然偽
妄而不能辨者不暇疏舉
法言撮要十卷
陳氏曰吴興蔡耑山父撰以書家事實分門條類
亦無所發明淳熙中人
書苑菁華二十卷
[190-24a]
陳氏曰臨安書肆陳思者集刻
按以字書入小學門自漢志已然歴代史志從之
至陳直齋所著書録解題則以為書品書斷之類
所論書法之工拙正與射御同科特削之俾列於
雜藝不以入經録夫書雖至於鍾王乃㳺藝之末
者非所以為學削之誠是也然六經皆夲於字字
則必有真行草篆之殊矣且均一字也屬乎偏旁
音韵者則入於小學屬乎真行草篆者則入於雜
[190-24b]
藝一書而析為二門於義亦無所當矣故今並以
入小學門仍前史之舊
蒙求三卷
鼂氏曰唐李瀚撰纂經𫝊善惡事實類者两两相
比為韵語取䝉卦童䝉求我之義名其書蓋以教
學童云
陳氏曰夲無義例信手肆意雜襲成章取其韵語
易於訓誦而已今舉世誦之以為小學發蒙之事
[190-25a]
補注䝉求八卷
陳氏曰徐子光撰以李瀚䝉求句為之注夲句之
外兼及其他人事
左氏䝉求三卷
鼂氏曰皇朝王舜俞序不知何人所作過於綱領
者
左氏綱領四卷
鼂氏曰皇朝文濟道撰排比事實為句蒙求之
[190-25b]
類也
兩漢䝉求十卷
陳氏曰樞宻吴興劉班希范撰紹聖中所序
十七史䝉求二卷
陳氏曰題王先生不著名或云王令也
宋朝蒙求二卷
陳氏曰端明殿學士成都范鎮景仁撰
唐史屬辭五卷 南北史䝉求十卷
[190-26a]
鼂氏曰未詳撰人皆效李瀚也
班左誨䝉三卷
陳氏曰程俱致道撰
趙氏家塾蒙求二十五卷 宗室䝉求二卷 幼學須
知五卷
程氏曰餘符孫應符仲潜撰次此書夲書坊所為
以教小學應符從而増廣之
童䝉訓一卷
[190-26b]
陳氏曰中書舎人東萊呂夲中居仁撰
少儀外𫝊二卷
陳氏曰呂祖謙撰雜取經𫝊嘉言善行切於立身
應世者皆小學切問之事也而大要以謹厚為夲
大愚呂氏跋曰少儀外𫝊一編先兄太史所自次
輯者也首命其名曰帥初次更其名曰辨志而其
終則定以是名焉某嘗侍坐蓋與聞所以為此編
之意蓋以始學之士徒玩乎見聞汨乎思慮輕自
[190-27a]
大而卒無據故指其前言徃行所當知而易見者
登之於冊使之不待攷索而自有得於日用之間
其於未易遽知而非可卒見者則皆略而不載苟
讀是編而無所厭忽各因其所得而有自立之地
則先兄之夲心庻乎其不泯矣
辨志録一卷
陳氏曰皆已見上書而無次苐當是草創夲
小學書四卷
[190-27b]
陳氏曰朱熹所集古聖格言至論以教學者皆成
童幼志進學之序也内篇曰立教明倫敬身稽古
外篇曰嘉言善行
朱子語録曰脩身之法小學備矣後生初學且㸔
小學之書這個是做人底様子學之小大雖不同
而其道則一小學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處友等
事大學是發明此事之理 㳺倪曰自幼既失小
學之序願授大學先生曰授大學甚好也須把小
[190-28a]
學書看只消旬日工夫
小學字訓
程端蒙撰
朱子曰字訓甚佳言語雖不多却是一部大爾雅
也
弟子職等五書一卷
陳氏曰漳州教授張時舉以管子弟子職篇班氏
女誡呂氏鄉約鄉禮司馬氏居家雜儀合為一篇
[190-28b]
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