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九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經籍考六十六
集别集/
空青遺文十卷
陳氏曰直寳文閣曾紆公衮撰紆布之子有異材
建中靖國初布在相位奉詔為景靈西宮碑紆之
[239-1b]
筆也建炎紹興之際將漕江浙入為司農少卿知
信衢州以卒汪彦章志其墓孫仲益序其文王銍
性之其壻也
孫鴻慶序公文章固守家法而學詩以母夫人魯
國魏氏為師句法清麗絶去刀尺有古詩之風黄
魯直遷宜州道出零陵得公江越書事二小詩書
團扇上諸詩人莫能辯也
先公序畧曰余自誦涪翁扶藜對蘚之吟曲阜把
[239-2a]
卷臨燈之句固已心慕公衮才章之盛顧前修日
遠自乾淳諸老文字猶多遺落况過江前後間乎
一日西泉吳太史為言此吾鄉空青公也有集藏
於家余惟空青公子弟起家文章繼世潛逃於家
君柄用之時繾綣於諸賢流落之後未幾滅跡毁
廬相隨入黨迄天地重開迨能以三朝正論暴白
於世視同時諸貴公子孫所謂繼志述事者其為
人賢不肖何如也昔石林葉公以親見揚雄美其
[239-2b]
詩以新樣元和評其書以三世風流頌其文近世
李鴈湖亦謂人惡雋異俗疵文雅如空青諸人雖
不偶於一時而文采爛然垂後著世不能掩也今
其遺文如魯殿秦碑見者珍惜自可孤行於南豐
曲阜之後云
北山小集四十卷
陳氏曰中書舍人信安程俱致道撰俱父祖世科
而俱乃以外祖鄧潤甫蔭入仕宣和中賜上舍出
[239-3a]
身為南宮舍人紹興初入西掖徐俯為諫大夫封
還詞頭罷去後以次對修史病不能赴而卒
石林葉氏序畧曰余居吳始識致道見其學問風
節卓然有不獨見於其文者即為移書當路并上
其文數十篇宰相見而驚曰今之韓退之也亟召
見政事堂其後二十四年間卒登侍從為天子掌
制命文章擅一時今觀其文精確深遠議論皆本
仁義而經緯錯綜之際則左邱明班孟堅之用意
[239-3b]
也至於詩章兼得唐中葉以後名士衆體晩而在
朝雖不久遇所建明尤偉蓋其為人剛介自信擇
於理者明所行寧失之隘不肯少貶以從物是以
善類皆相與推先惟恐失之雖有不樂之者亦不
敢秋毫加疵病信乎直道之不終屈也
陵陽集五十卷
陳氏曰中書舍人仙井韓駒子蒼撰自㓜能詩黄
太史稱其超軼絶塵蘇文定以比儲光羲游太學
[239-4a]
不第政和初獻書召試出身後入西掖坐蘇氏鄉
黨曲學罷
丹陽集四十二卷 後集四十二卷
陳氏曰顯謨閣待制江陰葛勝仲魯卿撰紹聖四
年進士元符三年詞科洪慶善序其文有所謂絶
郭天信拒朱勔慙盛章而怒李彦者蓋其平生出
處之畧也再知湖州後遂家焉
孫鴻慶序畧曰公中宏詞第一時天子輯瑞應蒐
[239-4b]
講彌文報禮上下四方以符瑞來告者不可勝數
大臣表賀皆出公手瓌竒英麗獨步一時公卿交
譽屢遷擢大司丞遂躋法從
毘陵集五十卷
陳氏曰參政文清毘陵張守全眞撰一字子同崇
寧進士詞科紹興執政張魏公在相位薦秦檜再
用守有力焉一日與魏公言某誤公聽今朝夕同
班列得欵曲其人似以曩者一跌為戒有患失心
[239-5a]
宜自劾謝上魏公為作墓誌著其語
張章簡華陽集四十卷
陳氏曰參政金壇張綱彦正撰大觀中舍法三中
首選釋褐為承事郎辟雍正蓋專於新學者紹興
初在𤨏闥忤張俊求去復與秦隙遂引年秦亡乃
召用乾道初年八十四而終自號華陽老人華陽
者茅山也
非有齋類稿五十卷
[239-5b]
陳氏曰給事中吳興劉一止行簡撰宣和三年進
士居瑣闥僅百餘日忤秦檜罷去閒居十餘年以
次對致仕檜死被召力辭進擢學士而終年八十
二實紹興庚辰
竹西集十卷 西垣集五卷
陳氏曰兵部侍郎維揚王居正剛中撰宣和三年
進士紹興初入詞掖西垣集者制草及繳章也其
篇目凡繳章皆云封還詞頭蓋其子孫編次者之
[239-6a]
失也除授則有詞頭政刑庶事何詞頭之有
張巨山集三十卷
陳氏曰中書舍人光化張嵲巨山撰嵲為司勲郎
官金人再取河南秦相皇恐上章引伊尹善無常
主及周任不能者止之文以自解嵲之筆也秦德
之遂擢修注掌制而其具稿倉卒誤以伊尹告太
甲為告湯及周任之言為孔子自言時祕書省寓
傳法寺有書其門曰周任為孔聖太甲作成湯秦
[239-6b]
疑諸館職為之多被逐然嵲亦以答檜三折肱之
語謂其貳於已無幾亦罷
默成居士集十五卷
陳氏曰中書舍人潘良貴子賤撰一字義榮剛介
之士也朱侍講序其集畧見其出處大致
朱子序畧曰公自宣和初為博士則己不肯托昏
富貴之家而獨嘗論斥大臣䝉蔽之姦及為館職
又不肯游蔡京父子門使淮南又不肯與中官同
[239-7a]
燕席靖康召對因論時宰何㮚唐恪不可用恐誤
國事以是謫去不旋踵而言果驗建炎初召為右
司諫首論亂臣逆黨當用重典以正邦法壯國威
且及當時用事者姦邪之狀大為汪黄所忌書奏
三日而左遷以去紹興入為都司又忤時相以歸
復為左史直前奏事明大公至正之道服喪還朝
又以廷叱奏事官而忤㫖以去自是之後秦檜擅
朝則公遂廢於家而不復起矣然公平生亷介自
[239-7b]
持自少至老出入三朝而前後在官不過八百六
十餘日所居僅庇風雨郭外無尺寸之田經界法
行獨以邱墓之寄輸帛數尺而已其清苦貧約蓋
有人所不堪者而處之超然未甞少屈於檜其子
熺暴起鼎貴勢傾内外亦未甞與通問也甞誦君
子三戒之言而深以志得之規痛自儆飭至於造
次之間一言一行凡所以接朋友教子弟亦未甞
不以孝弟忠敬節儉正直防微謹獨之意為本其
[239-8a]
讀書磨鏡之喻中學者之病當世蓋多傳之而
所論汲長孺蓋寛饒之為人尤足以見其志之所
存也嗚呼若公之清明直諒確然亡慾其眞可謂
剛毅而近仁矣夫以三代之時聖人之世而夫子
已歎剛者之不可見况於百世之下幸有如公者
焉而不得少申其志以沒其條奏草稿有補於時
可為後法者又以公自焚削而不復存其平生之
言頗可見者獨有賦詠筆札之餘數十百篇而已
[239-8b]
後之君子蓋將由此以論公之事其可使之沒沒
無傳而遂已乎
筠溪集二十四卷
陳氏曰戸部侍郎連江李彌遠似之撰大觀三年
上舍第一知冀州能抗金兵攝江東帥與忠定平
周德之亂晩為從官沮和議坐廢而終
鄱陽集十卷
陳氏曰徽猷閣直學士鄱陽洪皓光弼撰皓奉使
[239-9a]
金廷守節不屈旣歸為秦所忌謫英州死之日與
秦適相先後三子登詞科俱顯貴
東窻集四十卷
陳氏曰中書舍人鄱陽張廣彦實撰與呂居仁為
詩友其在西掖當紹興十一年
雪溪集畧八卷
陳氏曰汝陰王銍性之撰國初周易博士昭素之
後也其父萃樂道嘗從歐公學銍為曾紆壻甞撰
[239-9b]
七朝國史紹興初常同子正薦之詔視秩史官給
札奏御會秦氏柄國中止書竟不傳其子明清著
揮麈錄
竹軒雜著十五卷
陳氏曰太常少卿永嘉林季仲懿成撰以趙元鎭
薦入朝奏疏沮和議得罪仲熊叔豹季貍其弟也
皆知名
北山集三十卷
[239-10a]
陳氏曰端明殿學士金華鄭剛中亨仲撰紹興二
年亞魁受知秦相使川陜後忤意貶死封州
澹菴集七十八卷
陳氏曰端明殿學士忠簡廬陵胡銓邦衡撰建炎
甲科第五人旣上書乞斬秦檜謫嶺海秦死得歸
孝宗即位始復官召用又以沮再和之議得罪去
乾道中入為丞郎亦不容於時奉祠至淳熙七年
乃終七十九
[239-10b]
平園周氏跋曰胡忠簡公詩有不可及者三用事
博而精下語豪而華一也士子投獻必用韻酬答
雖百韻亦然愈多而愈工二也此篇和王君行簡
時年七十五長歌小楷與四五十人無異三也誠
齋序先生之文肖其為人議論閎以挺其記序古
以馴其代言典而嚴其書事約而悉其為詩蓋自
詆斥時宰誕置嶺海愁狖酸骨饑蛟血牙風呻雨
喟濤譎波詭有非人間世之所堪耐者不介於心
[239-11a]
而反昌其詩視李杜夜郎䕫子之音益加恢竒云
至於騷詞涵茫嶄崒鉥劌刻屈抉天之幽洩神之
廋槁癯而不瘁恫愀而不懟自宋玉而下不論也
李文簡公集一百二十卷
敷文閣學士丹稜李燾仁父撰水心集序曰自有
文字以來名世數十大抵以筆勢縱放凌厲馳騁
為極功風霆怒而江河流六驥調而八音和春輝
秋明而海澄嶽靜也高者自能餘則勉而效之矣
[239-11b]
雖然此韓愈所謂下逮荘騷其上無是也觀公大
篇詳而正短語簡而法初未甞藻黼琢鏤以媚俗
為意曾㸃之瑟方希化人之酒欲清又非以聲色
臭味自怡悦也獨於古文墜學堂上之議起虞造
周如挈裘領振之焉固遺其下而獨至其上者歟
蜀自三蘇死公父子兄弟後起兼方合流以就家
學綜練古今名實之際有補於世天下𫝊以繼蘇
氏云
[239-12a]
沈子壽文集
水心集序曰吳興沈子壽少入太學名聞四方仕
四十餘年絀於王官再入郡三佐帥幕公私憔悴
而子壽老矣然其平生業嗜文字若性命在身非
外物也甲乙自著累百千首嗚呼何其勤且多也
余後學也不足以識子壽之文其不為竒險而瑰
富精切自然新美使讀之者如設芳醴珍殽足飲
饜食而無醉飽之失也又能融釋衆疑兼趨空寂
[239-12b]
讀者不惟醉飽而己又當消愠忘憂心舒意閑而
自以為有得於斯文也觀其開闔疾徐之間旁觀
而横陳逸騖而高翔蓋宗廟朝廷之文非自娛於
幽遠淡泊者也
徐斯遠文集
水心集序曰斯遠盡平生文僅二十餘首首輙精
善疑其親自料揀應留者止此爾徐觀筆墨輕重
以十一斂藏千百雖鋪寫縱放亦無怠惰剝落之
[239-13a]
態迷流陡起體勢各成殆非精㨂所能致也詩險
而肆對面崖壑咫尺千里操舍自命不限常律慶
歴嘉祐以來天下以杜甫為師始黜唐人之學而
江西宗𣲖章焉然而格有高下技有工拙趣有淺
深材有大小以夫汗漫廣莫徒枵然從之而不足
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鳴吻吷出毫芒之竒可以運
轉而無極也故近歲學者已復稍趨於唐而獲焉
曷若斯遠淹玩衆作凌暴偃蹇情瘦而意潤貎枯
[239-13b]
而神澤旣能下陋唐人方於宗𣲖斯又過之斯遠
有物外不移之好負山林沉痼之疾而師友學問
小心抑畏異方名聞之士未甞不遐歎長想千里
而同席也初渡江時上饒號稱賢俊所聚義理之
宅如漢許下晉會稽焉風流幾冺議論将絶斯逺
與趙昌父韓仲止扶植遺緒固窮一節難合而易
忤視榮利如土梗以文逹志為後生法凡此皆強
為善者之所宜知也
[239-14a]
相山集二十六卷
陳氏曰朝奉大夫濡須王之道彦猷撰宣和六年
兄弟三人同登科建炎之亂率衆保明避山從之
者皆得免以功改京官沮和議得罪晩年歴麾節
其子藺被遇阜陵貴顯
韋齋小集十二卷
陳氏曰吏部員外郎新安朱松喬年撰侍講文公
之父也文公嘗言韋齋先生自為兒童時出語已
[239-14b]
驚人及去塲屋始放意為詩文其詩初亦不事彫
飾而天然秀發格律閑暇超然有出塵寰之趣
關博士集二十卷
陳氏曰太學博士錢塘關注子東撰紹興五年進
士甞為湖州教授自號香巖居士
石月老人集三十五卷
陳氏曰朝議大夫致仕鄱陽余安行勉仲撰安行
累舉不第其子應求以童子登崇寧五年進士科
[239-15a]
為御史歴麾節所至迎養其父至九十六乃終著
書號至言蓋純篤之士也
王著作集四卷
陳氏曰著作郎福清王蘋信伯撰從程門學以趙
忠簡薦召對賜出身秦檜惡之會其族子坐法牽
連文致奪官以死
屏山集二十卷
陳氏曰通判興化軍崇安劉子翬彦冲撰父韐兄
[239-15b]
子羽子翬以䕃入仕年甫四十八而卒朱文公其
門人也嘗謂朱曰吾少聞佛老之説歸讀吾書然
後知吾道之大體用之全如此於易得入德之門
焉作復齋銘聖傳論可以見吾志矣
東溪集二十卷
陳氏曰廸功郎漳浦高登彦先撰考試潮州䇿問
忤秦相謫死
水心葉氏序略曰君高遠獨出無拘留泥滓間意
[239-16a]
學已成謂當直施用不曲步㨗行以漸巧取之論
説必窮盡欲砭時陋扶世壞文不為扶疏茂好惟
自根極而成者無不具也故不得志於科舉至轉
富入貧本業微折終不動心一以溪山雲月為家
宅筆墨簡䇿為情性常覃研竟日曰孔顏不如是
也
繙經堂集八卷
陳氏曰知旴𣅿軍東平畢良史少董撰文簡公士
[239-16b]
安五世孫甞陷敵有從之游者因為圖名繙經冩
其訪問紬繹之狀
三近齋餘錄
朝奉郎知信州王從正夫撰從文正公五世孫有
詩文四百八十餘篇自題三近齋餘錄楊誠齋序
略曰其詩如落木森猶力寒山淡欲無如地迥高
樓目天寒故國心如凉風回遠笛暝色帶歸舟如
塵心依水淨歸鬢與山青不减晩唐諸子如墮蘂
[239-17a]
盡應輸燕子懶寒猶及占梨花如一番風雨催寒
食千里鶯花想故園如身閒更得憑陵酒花早殊
非愛惜春如秋生列岫雲尤薄泉瀬懸崖路更慳
置之江西社中何辨幽蘭云臨春慘不舒蓋國空
自香意不在蘭也至於騷辭如釣臺沐髪乞巧悼
亡等篇出入遠游天問之海頡頏幽通思元之囿
矣及上前論事之文皆卓然近用又如簋餐豆肉
之可以求飽笥裳篚纊之可以御冬使其遇合功
[239-17b]
用詎可量哉紀之甗鄭之瓚櫝而不讎瘞而不起
久則光怪四出貫日襲月有不可掩者惟不求知
所以不可掩也歟
藥寮叢稿二十卷
陳氏曰太常少卿上蔡謝伋景思撰參政克家之
子
水心葉氏序略曰崇觀後文字散壞相矜以浮肆
於險膚無據之辭茍以蕩心意移耳目取貴一時
[239-18a]
雅道盡矣謝公尚童子脫丱髦游太學俊筆湧出
排窄老蒼而不能不受俗學薰染自漢魏根底齊
梁波流上遡經訓旁渉傳記門樞戸鑰庭旅陛列
撥棄組繡考擊金石洗削纎巧完補太樸其藥園
小畫記蓋謝靈運山居之約言志潔而稱物芳無
憂憤不堪之情也
巖壑老人詩文一卷
陳氏曰左朝請大夫洛陽朱敦儒希眞撰初以遺
[239-18b]
逸召用嘗為館職既挂冠秦檜之孫塤欲學為詩
起希眞為鴻臚少卿将使敎之
鶴溪集十二卷
陳氏曰辟雍博士青田陳汝錫師予撰紹聖四年
進士持節數路帥越而卒青田登科人自汝錫始
希㸃子與其孫也
岳武穆集十卷
陳氏曰樞副鄴郡岳飛鵬舉撰飛功業偉矣不必
[239-19a]
以集著也世所傳誦其賀和議成一表當亦是幕
客所為而意則出於岳也
漢濱集六十卷
陳氏曰參政襄陽王之望瞻叔撰周益公為集序
序略曰公生於羊杜成功之地慕其為人博學能
文知略輻輳學根於經故有淵源文適於用故無
枝葉奏劄甚多皆可行之言内制雖少得坦明之
體酷嗜吟詠詞贍而理到近世論文章事業公實
[239-19b]
兼之豈與夫一偏一曲之士較短量長而已
玉山翰林詞草五卷
陳氏曰尚書玉山汪應辰聖錫撰紹興五年進士
首選本名洋御筆改賜天才甚高而不喜為文謂
不宜敝精神於無用然每作輙過人以天官兼翰
苑近二年所撰制誥温雅典實得王言體朱晦翁
稱為近世第一
太倉稊米集七十卷
[239-20a]
陳氏曰樞密編修宣城周紫芝少隱撰自號竹坡
居士
白蘋集四卷
陳氏曰右文林郎單父龎謙孺祐甫撰荘敏公籍
之曾孫也用季父恩仕不遂而死韓南澗志其墓
嘗客居吳興故集名白蘋
南澗甲乙稿七十卷
陳氏曰吏部尚書潁川韓元吉無咎撰門下侍郎
[239-20b]
維之元孫與其從兄元龍子雲皆甞試詞科不利
居廣信溪南號南澗
艇齋雜著一卷
陳氏曰南豐曾季貍裘父撰鞏之弟曰湘潭主簿
宰宰之孫曰大理司直晦之季貍其子也多從呂
居仁徐師川游曾一試禮部不中乾淳間名公多
敬畏之具見其子濰所集師友尺牘此篇蓋其議
論古今之文辭質而義正可以得其人之大略
[239-21a]
溪園集十卷
陳氏曰蘄春吳億大年撰其父擇仁為尙書億仕
至靜江倅居餘干有溪園佳勝世傳其樓雪初消
詞為建康帥鼂謙之作
于湖集四十卷
陳氏曰中書舍人歴陽張孝祥安國撰甲戍冠多
士出思陵親擢秦相孫塤既居其下秦忌惡之以
他事下其父子大理獄明年秦亡上旣素眷不五
[239-21b]
年登法從阜陵尤眷之不幸不得年死時才四十
餘上常有用不盡之歎其文翰皆超逸天才也
南軒集三十卷
陳氏曰侍講廣漢張栻敬夫撰魏忠獻公浚之長
子當孝宗朝以任子不賜第入西掖者韓元吉劉
孝韙其入經筵則栻也
王司業集三十卷
陳氏曰國子司業宛邱王逨致君撰建炎初其家
[239-22a]
避兵沿汴南下逨年十一偶小泊登岸敵適至亟
解維不暇顧遂失之在金十年間關得歸其父工
部尚書俁旣歸入太學登癸未科為諫官御史歴
麾節終於少司成
周平園序略曰公志氣強學問博其文章贍而不
失之泛嚴而不失之拘議論馳騁於數千百載之
上而䆒極利害於四方萬里之逺其為歌詩慷慨
憂時而比興存焉他文閎辯該貫直欲措諸事業
[239-22b]
所謂援古證今黼黻其辭特餘事耳
浮山集十六卷
陳氏曰左朝請大夫江都仲并彌性撰紹興壬子
進士晩丞光禄寺得知蘄州并甞倅湖籍中有所
盼為作生朝青詞好事傳誦之遂漏露坐謫官其
訓詞略曰爾為瀆侮之詞曾不知畏天其知畏吾
法乎吾鄉前輩能道其事如此
周平園序略曰彌性自少卓犖不羣潛心問學力
[239-23a]
排王氏一偏之説惟六藝孔孟是師筆勢翩翩俊
聲籍甚古律如王良造父馭駿馬駕車有犇軼絶
塵之勢其賡險韻如繭抽絲印印泥愈出愈新送
妹長篇孝友慈愛溢於言外殆欲上規風雅其四
六叙事雖閎肆而關鍵甚密對屬雖切而非駢儷
所能拘最後蘄州謝上表以古文就今體自成一
家雜著題䟦清雅可愛復以餘力出入釋氏游戲
歌詞無不過人
[239-23b]
小醜集十二卷 續集三卷
陳氏曰直秘閣眉山任盡言元受撰元符諫官伯
雨之孫紹興從臣申先之子甲科仕為太常寺主
簿終於閩憲
楊誠齋序謂其詩文孤峭而有風稜雄健而有英
骨忠慨而有義氣蓋將與唐之貞元元和本朝之
慶歴元祐諸公並轡而先終非近世陳陳相因累
累隨行之作也
[239-24a]
拙齋集二十二卷
陳氏曰校書郎侯官林之竒少穎撰之竒學於呂
氏本中而太史祖謙學於之竒其登第當紹興辛
未年已四十未幾即入館方鄉用而得末疾
霜傑集三十卷
陳氏曰德興董穎仲逹撰紹興初人從汪彦章徐
師川游彦章為作序
妙峰集四十卷
[239-24b]
陳氏曰中書舍人福清林遹述中撰元符三年甲
科苖劉之變在西掖不失節思陵嘉之終龍圖直
學士
鄮峰眞隱漫錄五十卷
陳氏曰丞相文惠公四明史浩直翁撰
詅癡符二十卷
陳氏曰御史臨海李庚子長撰詅之義衒鬻也市
人鬻物於市誇號之曰詅此三字本出顔氏家訓
[239-25a]
以譏無才思而流布醜拙者以名其集示謙也庚
乙丑進士以湯鵬舉薦辟入臺家藏書甚富
梯雲集二十五卷
陳氏曰中書舍人資川趙逵荘叔撰辛未大魁有
氣節四十一歲卒
海陵集三十二卷
陳氏曰同知密院海陵周麟之茂振撰乙丑進士
戊辰詞科既執政被命使金廷辭行得罪去
[239-25b]
胡獻簡詞垣草四卷
陳氏曰禮部尚書會稽胡沂周伯撰
介庵集十卷
陳氏曰左司郎官趙彦端德荘撰乾淳間名士也
甞宰餘干趙忠定其邑人初冠多士德荘在朝徃
謁謝德荘語之曰謹勿以一魁先置胷中可謂名
言
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