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09 文獻通考-元-馬端臨 (master)


[053-1a]
欽定四庫全書卷
 文獻通考卷五十三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職官考七
  御史臺
御史之名周官有之蓋掌贊書而授法令非今任也王/有
命則贊為之辭寫其理之/法令命來受者即授之戰國時亦有御史秦澠池之
會各命書其事又淳于髠謂齊王曰御史在前則皆記
[053-1b]
事之職也至秦漢為糾察之任秦以御史監郡漢初叔/孫通新定禮儀以御史
執法舉不如儀者/輙引而去是也所居之署漢謂之御史府亦謂之御
史大夫寺漢御史大夫寺在大司馬門内無塾其/門署用梓板不雘色題曰御史大夫寺亦謂
之憲臺成帝時御史府吏舍百餘區井水皆竭又其府
中列栢樹常有野烏數千棲宿其上晨去暮來號曰朝
夕烏烏去不來者數月長老異之後果廢御史大夫為
大司空是其徴也後漢以來謂之御史臺亦謂之蘭臺
顔師古曰官曹通名為寺後漢趙岐本名嘉以生於/御史臺因字臺卿又應劭官儀曰廷尉案責上御史
[053-2a]
臺又謝靈運晉書曰漢尚書為中臺御史為憲臺謁者/為外臺是謂三臺後漢蔡邕以侍御史轉持書御史遷
尚書三日之/問周遷三臺梁及後魏北齊或謂之南臺北齊王髙澄/用崔暹為御
史中尉宋遊道為尚書左丞謂之曰卿一/人處南臺一人處北省當使天下肅然後魏之制有
公事百官朝會名簿自尚書令僕以下悉送南臺後魏/臨洮
王舉哀兼上尚書左僕射元順不肯送名又不送簿中/尉舉弹之順奏曰尚書百揆之本令僕納言之責不宜
下𨽻中尉送名御史詔許之後元子思為御史中尉朔/朝臺移尚書索應朝名帳尚書郎裴獻伯移注云按蔡
氏漢儀御史中尉逢臺郎於複道中尉下避執板郎中/車上舉手禮之以此而言明非敵體子思奏曰臣按漢
書御史中丞為獨坐又按魏書曰崔琰既為中丞百寮/震恐則中丞不揖省郎亦已久矣憲臺不屬都坐亦非
[053-2b]
今日又按孝文帝職令朝會失時則御史彈之若不送/名到否何驗獻伯等亂常變紀請付法詔曰國異政不
可據以古事檢孝文帝/舊格以聞尋從子思奏後周曰司憲屬秋官府隋及唐
皆曰御史臺龍朔二年改為憲臺咸亨元年復舊門北
闢主隂殺也按北齊楊楞伽鄴都故事云御史臺在宫/闕西南其門北開取冬殺之義斯事久矣
今東都臺門所以不北向者蓋欲變古之制或建造者/不習故事耳龍朔中改司經局為柱坊置司直為東宫
之憲府亦開北門以象御史臺其例明矣或云隋初移/長安城造御史臺時以兵部尚書李員通檢校御史大
夫欲於尚書省近故/開北門此説則非也故御史為風霜之任彈糾不法百
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舊制但聞風彈事提綱而
[053-3a]
舊例御史臺不受訴訟有通辭狀者立於臺門候御/史御史竟徃門外收採之可彈者畧其姓名皆云風
聞訪知永徽中崔義元為大夫始定受事御/史人知一日劾狀題告人姓名或訴訟之事其鞫案禁
繫則委之大理貞觀末御史中丞李乾祐以囚自大理
來徃滋其姦故又按事入法多為大理所反乃奏於臺
中置東西二獄以自繫劾開元中大夫崔隱甫復奏罷
之其後罕有聞風彈舉之事多受辭訟推覆理盡然後
彈之將有彈奏則先牒監門禁止勿許其入按宋書云/二臺劾奏
符光禄加禁止不得入殿/省是其先例光禄主殿門武太后時改御史臺為肅政
[053-3b]
臺凡置左右肅政二臺别置大夫中丞各一人侍御史
殿中監察各二十人又置肅政臺使六人受俸於/本臺畧與御史同尋罷之左以
察朝廷右以澄郡縣時議以右多名流左多寒刻其遷
登南省者右殆倍焉以其不陵朝貴故也二臺迭相糾
正而左加敬憚龍朔以後去肅政之名但為左右御史
初置兩臺每年春秋發使春曰風俗秋曰廉察令地/官尚書韋秋質為條例刪定為四十八條以察州縣
延載以後奉勅乃/廵不每年出使也睿宗即位詔二臺並察京師資位既
等競為彈糾百僚被察殆不堪命太極元年以尚書省
[053-4a]
悉𨽻左臺復請分綰尚書西行事左臺大夫竇懐貞乃
表請依貞觀故事遂廢右臺而本御史臺官復舊廢臺
之官並𨽻焉其左臺本御史臺也又别置右臺右臺地/即今太僕寺是也本隋長秋監地武太后
改為司宫臺移於街北遂以其地置右臺右臺既廢/以其地為御史臺使院開元八年移太僕寺於此
夫一人中丞二人侍御史四人殿中侍御史六人監察
御史十人主簿一人内供奉裏行者各如正員之半太/宗
朝始有裏行之名髙宗時方置内供奉及裏行官皆非/正官也開元初又置御史裏使及侍御史裏使殿中裏
使監察裏使等官並無定員議與裏行同穆思泰元光/謙吕太一翟章並為裏使尋省建中三年九月御史臺
[053-4b]
請置推官二人常與本/推御史同推覆奉勅依其屬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
𨽻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𨽻焉三曰察院監察御史
𨽻焉凡寃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
門下也大事奏裁小事專逹凡有彈劾御史以白大夫
大事以方幅小事署名而已有制覆囚則與刑部尚書
平閲行幸乘輅車為導朝會則率其屬正百官之班序
宋仍唐制有三院大夫無正員止為兼官中丞除正員
外或帶他官者尚書則曰某官兼御史中丞丞郎則曰
[053-5a]
御史中丞兼某官給事中諫議則曰某官權御史中丞
事次有知雜御史一員副中丞判臺事三院多出外任
風憲之職用他官領之太平興國三年以張巽為監察
御史正名舉職自此始也唐制御史不專言職至天禧
中始置言事御史唐朝有御史裏行至景祐中始置以
處御史之官卑者唐儀臺案有六監司元豐三年李定
請復六察於是以御史專領六察元豐三年御史臺言/請以吏部及審官東
西院二班院𨽻吏察戸部三司及司農寺𨽻户察刑部/大理寺審刑院𨽻刑察兵部武學𨽻兵察禮祠部太常
[053-5b]
寺𨽻禮察少府將/作等𨽻工察從之其後大正官名不除大夫檢校官帶
憲銜者亦除去自國初至元豐中檢校官多帶憲銜/有檢校御史大夫者至是亦罷之
中丞為長知雜御史為侍御史言事官為殿中侍御史
六察官為監察御史舊以中丞兼檢理使殿中侍御史
兼左右廵使左右廵使分糾不如法者文官違/失右廵主之武官違失左廵主之監察御
史兼監察使至是使名悉罷
  容齋洪氏随筆曰嘉祐六年司馬公以修起居注
  同知諫院上章乞立宗室為繼嗣對畢詣中書畧
[053-6a]
  為宰相韓公言其㫖韓公攝饗明堂殿中侍御史
  陳洙監祭公問洙聞殿院與司馬舍人甚熟洙答
  以頃年曾同為直講又問近日曾聞其上殿言何
  事洙答以彼此臺諫官不相徃來不知言何事此
  一項温公私記之甚詳然則國朝故實臺諫官元
  不相見故趙清獻公為御史論陳恭公而范蜀公
  以諌官與之爭元豐中又不許兩省官相徃來鮮
  于子駿乞罷此禁元祐中諫官劉器之梁况之等
[053-6b]
  論蔡新州而御史中丞以下皆以無章䟽罷黜靖
  康時諫議大夫馮澥論時政失當為侍御史李光
  所駁今兩者合為一府居同門出同幕與故事異
  又曰臺諫不相見已書於續筆中其分職不同各
  自有故實元豐中趙彥若為諫議大夫論大臣不
  以道徳承聖化而專任小數與羣有司校計短長
  失具瞻體因言門下侍郎章子厚左丞王安禮不
  宜處位神宗以彥若侵御史論事左轉祕書監蓋
[053-7a]
  許其論議而責其彈擊為非也元祐初孫覺為諫
  議大夫是時諫官御史論事有分限毋得越職覺
  請申唐六典及天禧詔書凡發令造事之未便皆
  得奏陳然國史所載御史掌糾察官邪肅正紀綱
  諫官掌規諫諷諭凡朝政闕失大臣至百官任非
  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失當皆得諫正則蓋許之
  矣唐人朝制大率重諫官而薄御史中丞温造道
  遇左補闕李虞恚不避捕從者笞辱左拾遺舒元
[053-7b]
  褒等建言故事供奉官惟宰相外無屈避造棄蔑
  典禮辱天子侍臣遺補雖卑侍臣也中丞雖髙法
  吏也侍臣見陵法吏自恣請得論罪乃詔臺官供
  奉官共道路聽先後行相值則揖然則居此二雄
  職者在唐日了不相謀云
中興後又有三京留司御史臺管勾臺事各一人以朝
官以上充掌拜表行香糾舉違失
  石林葉氏曰兩京留臺皆有公宇其榜曰御史臺
[053-8a]
  舊為前執政重臣休老養疾之地故例不事事皇
  祐間吳正肅公為西京留臺獨舉其職時張堯佐
  以宣徽使知河南府郡政不當有訴於臺者正肅
  即為移文詰之堯佐皇恐奉行不敢異其後司馬
  温公熙寧元豐間相繼為者十七年雖不甚預府
  事然亦守其法令甚嚴如國忌行香等班列有不
  肅亦必繩治自創置宫觀後重臣不復為率用常
  調庶官比宫觀給使請俸差優爾朝廷既但以此
[053-8b]
  為恩故來者奔走府廷殆與屬吏無異矣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秦官侍御史之率/故稱大夫漢因之位上卿銀印青綬
掌副丞相故事選郡守相髙第為御史大夫任職者為
丞相漢舊儀拜御史大夫為丞相左右前後將軍贊五/官中郎將授印拜御史大夫二千石贊左右郎將
授/印成帝綏和元年更名大司空成帝欲修璧雍通三公/官故改御史大夫為大
司/空金印紫綬秩比丞相御史大夫/月俸四萬哀帝建平二年朱愽
奏請罷大司空以御史大夫為百僚師帝從之遂復為
[053-9a]
御史大夫皆宰相之任事具宰/相篇元夀二年復為大司空
凡為御史大夫而丞相次也其心冀宰丞相物故物無/也故
事也言無所/復能於事或乃隂私相毁害欲代之見史記又曰鄭/𢎞為大夫守之
數年不得匡衡居之未/滿而丞相死即代之後漢初廢御史大夫更始至長/安以隗囂
為御史大夫建元元年光武東廵泰山/以張純視御史大夫從封禪禮畢罷至建安十三年
罷三公官始復置之以郗慮居焉華歆亦/為之不領中丞置
長史一人魏黄初二年又改御史大夫為司空末年復
有大夫而吳有左右焉晉書曰魏以司空何曾為晉國/丞相以王沉為御史大夫是也
[053-9b]
呉孫休以丁密孟宗/為左右御史大夫晉初省之此皆為三公非今御史
大夫也今御史大夫即漢以來御史中丞是也後代或/置大夫皆中丞之互名非漢舊大夫之任惟劉
聰僭號置御史大夫亞/於三公頗似漢制也唐制大夫一人正三品其屬有
三院見御史/臺門大事奏裁小事專逹凡有彈劾御史以白
大夫大事以方幅小事署名而已韋思謙為御史大夫/性謇諤顔色莊重不
可犯見王公未嘗屈禮或以為譏答曰耳目官固當特/立鵰鶚鷹鸇豈衆禽之偶奈何屈而狎之御史大夫李
承嘉嘗召諸御史責曰近日御史言事不白大夫禮乎/蕭至忠曰故事臺官無長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
得自彈事若先白大夫而許/則彈大夫者不知白誰也
[053-10a]
宋不除大夫以中丞為臺長自國初至元豐中檢校官/多帶憲許有檢校御史大
夫者官制/行並除去元豐更官制神宗欲以司馬光為之宰相蔡
確王珪以為不可遂止卒不除人
  石林葉氏論見散騎/
  中丞
初漢御史大夫有兩丞一曰御史丞一曰中丞亦謂中
丞為御史中執法漢髙帝詔勅賢良御史大夫下相國/相國下諸侯王御史中執法晉灼日
中執法乃/中丞也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祕書漢中丞有石/室以藏祕書
[053-10b]
圖䜟之屬以其居/殿中故曰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領侍御史十五員受
公卿奏事舉劾案章蓋居殿中察舉非法也及御史大
夫轉為大司空而中丞出外為御史臺率即今之御史
大夫任也自此以後並如/今御史大夫也周官小宰之職掌建邦之宫
刑以理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糾禁又其任也周禮少宰/註曰若今
御史/中丞初御史大夫更名大司空置長吏而中丞官職如
故武帝時以中丞督司𨽻司𨽻督丞相丞相督司直司
直督刺史刺史督二千石下至黑綬漢中丞故二千石/為之或選侍御史
[053-11a]
髙第執憲中司/出為二千石哀帝元夀二年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長
史至後漢光武復改為中丞兩梁冠銅印青綬與尚書
令司𨽻校尉朝會皆專席而坐京師號為三獨坐言其
尊也凡中丞以下並文官屬少府以下謂侍御/侍書等官魏初改
中丞為宫正舉鮑勛為之百僚嚴憚陳羣及司馬宣/王舉勛為之
復為中丞晉亦因漢以中丞為臺主與司𨽻分督百僚
自皇太子以下無所不糾初不得糾尚書後亦糾之晉/傅
咸奏云司𨽻中丞得糾太子而不得糾尚書臣所未譬/朝廷無以易之又劉暾字長叔兼中丞奏免尚書僕射
[053-11b]
等十餘人朝廷嘉之遂以即真晉元帝即尊/號省司直置中丞皇太子以下悉得糾劾之中丞專糾
行馬内司𨽻專糾行馬外雖制如是然亦更奏衆官實
無其限王恬字元愉為中丞簡文初即位未解嚴大司/馬桓温屯中臺夜吹警角恬奏劾温大不敬請
理罪明日桓温見奏事歎/曰兒乃敢彈我真可尚宋中丞一人每月二十五日
繞行宫垣白壁漢志執金吾每月一日繞行宫/城宜是省金吾此事併中丞也銅印墨
綬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介幘絳朝服職官録兼/云青綬孝武
帝孝建二年制中丞與尚書令分道雖丞郎下朝相值
亦得斷之餘内外衆官皆受停駐宋文帝元嘉十三年/有司奏御史中丞劉
[053-12a]
式之儀每至出行未知制與何官分道舊科法唯稱中/丞專道傳詔衆官應詔者得行制令無分别他官之文
皇太子不宜與衆同例中丞應與分道揚州刺史丹陽/尹建康令並是京輦土地之主或檢校非違或赴救水
火事應神速不宜稽駐並合分道又尋六門則為行馬/之内且禁衞非違並由二衛及領軍未詳京尹建康令
門内之從及公事亦得與中丞分道與否其/六門内既非郡縣部界即不合依門外也齊中丞職
無不察專道而行騶輻禁呵加以聲色武將相逢輙致
侵犯若有鹵簿至相毆擊齊沈冲與兄淵淡/三人並歴中丞至梁國初
建又置御史大夫天監元年復曰中丞中丞一人掌督
司百僚皇太子其在宫門行馬内違法者皆糾彈之雖
[053-12b]
在行馬外而監司不糾亦得奏之專道而行逢尚書丞
郎亦得停駐其尚書令僕御史中丞各給威儀十人其
八人武冠絳韝音/溝執青儀囊題云宜官告以受辭訟一
人緗衣執鞭杖依行列行七人唱呼入殿引喤至階一
人執儀囊不喤自齊梁皆謂中丞為南司梁江淹字文/通為中丞齊
明帝曰今君為南司足以肅震百寮也淹乃彈中書令/謝朏等以久疾不預山陵公事又奏收梁益二州刺史
贓賄付廷尉理罪臨海永嘉二太守及諸郡二千石大/縣長官等多被劾理内外肅然明帝曰君可謂近世獨
出舊制僕射中丞坐位東西相向元日大會張綰為中/丞兄績為僕射及百司就列兄弟並道騶分趨兩塗前
[053-13a]
代未有時人/榮之喤音横陳因梁制陳徐陵為中丞奏彈司空安城/王頊導從南臺官屬列奏案而
入陳主為歛容正坐陵進讀奏時安城王在/殿上侍立陵命殿中侍御史引下遂劾免之江左中丞
雖亦一時髦彥然膏粱名士猶不樂王球從弟僧朗除/御史中丞球謂曰
汝為此官不復成膏粱矣齊王僧䖍遷御史中丞甲族/由來多不居憲職王氏分枝居烏衣者為官微減僧䖍
為此官乃曰此是烏衣諸/郎坐處我亦可試為耳後魏為御史中尉督司百寮
其出入千歩清道與皇太子分路王公百辟咸使遜避
其餘百僚下馬弛車止路傍其違緩者以棒棒之其後
洛陽令得與分道元志為洛陽令與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彪曰御史中尉辟乘華羽蓋駐
[053-13b]
論道劒皷安有洛陽令與臣抗衡志曰臣神州縣主普/天之下誰非編民豈有俯同衆官趨避中尉孝文遂令
分/路自東魏徙鄴無復此制北齊武成以其子琅琊王儼
兼為御史中丞欲雄寵之復興舊制儼出北宫凡京畿
之歩騎領軍之官屬中丞之威儀司徒之鹵簿莫不畢
時儼總/領四職武成觀之遣中使馳馬趣仗不得入自言奉
勅赤棒應聲碎其鞍馬騰人顛觀者傾京邑北齊髙恭/之字道穆
為御史中丞帝姊夀陽公主行犯清路執以赤棒卒呵/之不止道穆令卒棒破其車主泣訴於帝帝不責穆謂
之曰家姊行路/相犯極以為愧後周有司憲中大夫二人掌司寇之法
[053-14a]
辨國之五禁亦其任也及隋以國諱改中丞為大夫唐
因隋亦曰大夫龍朔二年改為大司憲咸亨初復舊武
太后改置左右肅政臺御史大夫各一人太極初復舊
掌肅清風俗彈糾内外總判臺事自周隋以來無儀衛
之重令行出道路以私騎匹馬從之而已故事侍御史/以下與大夫
抗禮光宅元年九月韋思謙除左肅政大夫遂坐受拜/或以言謙曰國家班列自有差等難以姑息其後大夫
又與之抗禮至開元十八年有勅申明隔品致敬其禮/由之不改至二十四年六月李適之為大夫又坐受拜
其後有與之抗禮至今不改故事大夫與監察競為官/政累無承禀至開元十四年崔隱甫為大夫一切督責
[053-14b]
之事無大小悉令咨決稍有忤竟列其罪前後貶黜/者過半羣僚側目上嘗謂曰卿為大夫深副朕委
中丞二人正四品貳大夫掌糾正百官罪惡
宋承唐制無大夫以中丞為臺長無正員以兩省給諫
權自中丞以下掌糾繩内外百官姦慝肅清朝廷綱紀
大事廷辨小事奏彈凡除中丞而官未至者自正言而
上皆除右諫議大夫權熙寧初言者以為躐等乃詔以
本官職兼權熙寧五年以知雜侍御史鄧綰為中丞初/除諌議大夫王安石言疑近制除侍制或
可乃以綰為龍圖閣待制權御史中丞中丞不遷諌議/大夫自綰始九年鄧潤甫自正言知制誥為中丞以宰
[053-15a]
相屬官不可長憲府於是復遷右諌議大夫權元豐五/年以承議郎徐禧為知制誥權中丞禧言中丞糾彈之
官赴舍人院行詞疑若未安會官制/行罷知制誥禧乃以本官試中丞中丞職任雄峻南
渡初除官最多隆興後被擢者少淳熙十年黄洽復為
之又三年再命蔣繼周時施師㸃在政府有咄咄逼人
之疑嘉定六年除章良能初王賔以中丞兼侍講紹興
十二年万俟卨又以中丞兼侍讀由是言路始兼經筵
祖宗時臺諌例不兼講讀蓋以宰執間侍經筵避嫌也/神宗命吕正獻亦止命時赴講筵中興後兼者三人皆
出上意紹興時万俟卨羅檝以中丞諌議兼蓋以秦檜/之弟若孫相繼為説書便於傳導檜死遂罷兼慶元後
[053-15b]
臺丞諌長暨副端正言司/諌以上無不預經筵者舊臺令兩院御史每上下半
年分詣三省樞密院取索諸房文字㸃檢監察御史輪
詣尚書六曹按察凡奉行稽違付受差失咸得糾彈渡
江後稍闕不舉紹興三年因御史臺主簿陳祖禮有言
始復其舊
  容齋洪氏隨筆論中丞學士遷除見翰林/學士門
  持書侍御史
御史中丞舊持書侍御史也初漢宣帝元鳳中感路温
[053-16a]
舒尚徳緩刑之言季秋後請讞時帝幸宣室齋居而决
事令侍御史二人持書持書御史起於此也後因别置
冠法冠有印綬與符節郎共平廷尉奏事罪當輕重後
漢亦二人銅印青綬選明法律者為之蔡質漢儀曰選/御史髙第者補
之/凡天下諸讞疑事掌以法律當其是非自桓帝之後
無所平理茍充其位而已魏置持書執法掌奏劾而持
書侍御史掌律令二官俱置宋志曰魏置御史八人有/持書曹掌考課不知餘復
何/曹晉置四人太始四年又置黄沙獄持書侍御史一人
[053-16b]
秩與中丞同掌詔獄及廷尉不當者皆理之後并江南
遂省黄沙持書侍御史及太康中又省持書御史二員
魏晉以來持書侍御史分掌侍御史所掌諸曹若尚書
二丞宋代掌舉劾齊梁並同皆統侍御史自宋齊以來
此官不重自郎官轉持書者謂之南奔梁謝畿卿自尚/書三公侍郎為
持書侍御史頗失志多陳/疾臺事畧不復理是也梁天監初始重其選車前依
尚書二丞給三騶執盛印青囊舊事糾彈官印綬在前
故也後魏掌糾禁内朝會失時服章違錯饗宴會見悉
[053-17a]
所監之北齊亦有焉後周有司憲上士二人亦其任也
隋又為持書侍御史臺中簿領悉以主之至唐永徽初
髙宗即位以國諱故改持書侍御史為御史中丞龍朔
二年改為司憲大夫咸亨元年復為中丞二人一時有
内供奉本有一人聖歴中加一/人尋省先天中復置職副大夫通判臺事開/元
二十一年三月置京畿都/採訪處置使以中丞為之
  侍御史
侍御史於周為柱下史老聃嘗為之及秦時張蒼為御
[053-17b]
史主柱下方書亦其任也又云蒼為柱下御史明習天
下圖書計史籍見史記如淳曰方板也謂事在板上也/秦以上置柱下史蒼為御史主柱下事
或曰主四方文書也又職官/録曰秦改御史為柱下史一名柱後史謂以鐵為柱
言其審固不撓也一云冠法冠一名柱後惠文以鐵為/柱也法冠者秦事云始皇滅楚以其
君冠賜御史亦名獬豸冠獬豸獸名/一角以觸不直也故執法者冠之亦為侍御史漢因
之凡置十五員又漢舊儀曰漢御史員四十五人皆六/百石其十五人依給事殿中為侍御史
宿廬在石渠門外二人尚璽四人持書給事二/人侍前中丞一人領録二十人留寺理百官事侍御史
御史大夫自調更告入歸官比丞相掾史史白録白録/著録
[053-18a]
而/已惠帝初遣御史監三輔郡其後又置監御史漢官儀/曰侍御
史出督州郡盗賊運漕軍糧言督軍糧侍御史至後漢/復有謢漕都尉官建武七年省晉太元六年又置督運
御史/官其舉郡國孝廉第四科云有能按章覆問文中御
嚴延年遷侍御史/劾霍光專廢立武帝時侍御史又有繡衣直指者
出討姦猾理大獄而不常置直指而行無茍私也衣以/繡者尊寵之也江充拜直
指繡衣使督三輔盗賊禁察踰侈時近臣多奢僭充皆/舉劾請没入車馬令身侍北軍擊匈奴奏可貴戚皇恐
見上叩頭願得入錢贖罪又王賀字翁孺武帝時為繡/衣御史逐捕羣盗皆縱而不誅暴勝之亦為之至後漢
譙元為繡衣御史持節分行天下觀覽風俗所至專/行誅賞沈約云繡衣御史光武省順帝復置魏罷之
[053-18b]
漢亦有侍御史員察舉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違失
舉劾之凡郊廟之祀及大朝會大封拜則一人監威儀
有違失則劾奏以公府掾屬髙第補之或故牧守議郎
郎中為之唯徳所在初上稱守滿嵗拜真出劇為刺史
二千石平遷補縣令見中丞執板揖順帝復絕他選專
用宰士有三闕三府各一舉劾案章事無大小尚書受
成而已威烈赫奕莫之敢犯真御史守中丞持書服其
冠紱上事言守關移稱真又按二漢侍御史所掌凡有
[053-19a]
五曹一曰令曹掌律/令二曰印曹掌刻/印三曰供曹掌齋/記
曰尉馬曹掌廐/馬五曰乘曹掌車/駕豹尾之内便為禁省後/漢
桓典為侍御史執政無所避常乘騘馬京都畏之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騘馬御史又張綱為侍御史安常時
遣八使按行風俗唯綱最年少官卑餘皆宿儒重位同/日受命各之所部綱獨埋其車輪於洛陽都亭曰豺狼
當道安問狐狸遂奏大將軍梁冀兄弟罪惡又陳翔字/子麟拜侍御史正旦朝賀大將軍梁冀威儀不整翔奏
請收冀理罪時人竒之又楊秉字叔節/拜侍御史京師咸稱其有宰相之才魏置御史八人
當大會殿中御史簮白筆側陛而坐帝問左右此何官
何主辛毗曰此謂御史舊時簮筆以奏不法何當如今
[053-19b]
者直備位但眊筆耳晉時侍御史九人頗用郡守為之
山公啟事曰舊侍御史頗用郡守今散二千石/有才能尚少者可用不詔使八座詳之眊音餌品同持
書而有十三曹十三曹者謂吏曹課第曹直事曹印曹/中都督曹外都督曹媒曹符節曹水曹
中壘曹營軍曹法曹笇曹及江左初省課第曹置庫/曹掌廐牧牛馬市租後分庫曹置左庫外左庫二曹
代多併諸曹凡十御史焉自漢以來皆朝服法冠晉武/庫失
火尚書郭彰與侍御史劉暾典知修復彰以后親輕傲/以功程之間呵暾曰我不能截卿角邪以御史著法冠
有兩角故也暾厲色曰天子法冠而/欲截角命紙筆奏之暾音他昆反齊有十人梁陳皆
九人居曹糾察不法至後魏御史甚重必以對策髙第
[053-20a]
者補之侍御史與殿中侍御史晝則外臺受事夜則番
直内臺御史舊式不随臺主簡代延昌中王顯有寵於
宣武為御史中尉始請革選此後踵其事每一中尉則
更簡代御史北齊設有八人亦重其選後周有司憲中
士則亦其任也隋置侍御史八人自開皇之前猶踵後
魏革選自開皇之後始自吏部選用不由臺主仍依舊
入直禁中大業中始罷御史直宿臺内文簿皆持書主
之侍御史但侍從糾察而已由是資位少減焉唐自貞
[053-20b]
觀初以法理天下尤重憲官故御史復為雄要貞觀十/一年呉
王恪好畋獵損居人田苖侍御史栁範奏彈之太宗因/謂侍臣曰權萬紀事我兒不能匡正其罪合死範進日
房元齡事陛下猶不能諫/止畋獵豈可獨坐萬紀乎其將除拜皆吏部與臺長官
宰相議定然後依選例補奏其内詔别拜者不在其限
麟徳以來用人尤重選授之命不由銓管及李義府掌
大選寵任既重始得補之自義府之後無出於吏部者
侍御史凡四員本二員顯慶中加二員韋仁約曰御史/銜命出使不能動搖山嶽震攝州縣誠
曠職/耳内供奉二員侍御史内供奉與殿中御史内供奉/監察御史裏行其制並同皆無職田
[053-21a]
庶僕臺例占闕者得職田庶僕無闕可占則嵗/兩時請地子於太倉每月受俸及庶僕於太府掌糾察
内外受制出使分判臺事又分直朝堂與給事中中書
舍人同受表理寃訟迭知一日謂之三司受事其事有
大者則詔下尚書刑部御史臺大理寺同按之亦謂此
為三司推事後漢永安中侍御史寒朗共/三府按楚獄亦令三司之例武太后時刑
獄滋章凡二臺御史多苛刻無恩以誅暴為事猜阻傾
奪更相陵構此其為弊也神龍以來稍革之其後名流
謹選侔於貞觀永徽矣侍御史之職有四謂推推者掌/推鞫也
[053-21b]
掌彈/舉公廨知公/廨事雜事臺事悉/總判之定殿中監察以下職事
及進名改轉臺内之事悉主之號為臺端他人稱之曰
端公其知雜事者謂之雜端最為雄劇食坐之南設横
榻謂之南床殿中監察不得坐亦謂之痴床言處其上/者皆驕傲自得使人如
痴是故謂/之痴床凡侍御史之例不出累月則遷登南省故號
為南床百日察其行歩出入揖讓去就殿中以下皆禀
而隨之先後虧失者有罰其太極以前二臺朝列之制
侍御史與殿中隨仗入分居兩行東行在侍中黄門侍/郎給事中後起居郎
[053-22a]
常侍正諫議大夫御史中丞下西行在中書令侍郎/舍人後起居舍人常侍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大夫下
詔者各五日有㫖召御史不呼名則承詔者出承詔御/史舊在
西開元初/仍制在東侍御史或闕則假殿中承之自至徳以來諸/道使府參佐多
以省郎及御史為之謂之外臺則皆檢校/裏行及内供奉或兼或攝諸使官亦然故事御史臺
不受訟有訴可聞者畧其姓名託以風聞其後御史疾
惡者少通狀壅絶開元十四年乃定授事御史一人知
其日劾狀題告事人姓名其後宰相以御史權重建議
彈奏先白中丞大夫復通狀中書門下然後得奏自是
[053-22b]
御史之任輕矣建中元年以侍御史分掌公廨推彈自
是雜端之議輕矣元和八年命四推御史受事周而復
始罷東西分日之限舊御史遭長官於塗皆免㡌降乘/長官戢轡辭而止焉乾封中王立
本為侍御史意氣頗髙塗逢長官端揖而已自是諸人/或降而立或一足至地或側鞍弛鐙輕重無常開元以
來但舉鞭/聳揖而已
宋仍唐制侍御史貳中丞𨽻臺院天禧中置言事御史
後久不除慶歴五年復置今御史臺中丞㕔蓋御史得
兼諫職也
[053-23a]
  殿中侍御史
殿中侍御史魏蘭臺遣二御史居殿中察非法即殿中
侍御史之始也晉置四人江左多置二人宋徐爰自殿/中侍御史轉
南臺侍/御史梁有四人掌殿内禁衞内事後魏北齊有之隋
初改曰殿内侍御史置十二人至煬帝省唐置六員初/有
二員貞觀二十二年增/二員開元中加二員内供奉三員初掌駕出於鹵簿
内糾察非違餘同侍御史唯不判事咸通以前遷轉及
職事與侍御史相亞自開元初以來權歸侍御史而遷
[053-23b]
轉猶同兼知庫藏出納及宫門内事知左右廵分京畿
諸州諸衞兵禁𨽻焉彈舉違失號為副端閤門之外百
僚班序有離立失列言囂而不肅者則糾罰之其正冬
大會則戴元豸乘馬加飾大夫中丞加/金勒珂佩具服上殿供奉
左右或闕則吏部以他官攝之其郊祀廵幸大備鹵簿
出入由旌門者監其隊伍初武太后時有殿中裏行及
員外殿中御史官或有起家為之而即真者神龍以來
無監察則有裏行
[053-24a]
宋制殿中侍御史二人正七品掌言事分糾大朝會及
朔望六參官班序舊制侍御史兼知雜事殿中侍御史
兼左右廵使監察御史兼察使官卑而入殿中監察御
史者謂之裏行元豐八年詔殿中侍御史兼察事監察
御史兼言事
  石林葉氏曰唐三院御史謂侍御史與殿中侍御
  史監察御史也侍御史所居曰臺院殿中曰殿院
  監察曰察院此其公宇之號非官稱也侍御史自
[053-24b]
  稱端公知雜事則稱雜端而殿中監察稱曰侍御
  近世殿院察院乃以名其官蓋失之矣而侍御史
  復不稱臺院止曰侍御端公雜端但私以相號而
  不見於通稱各從其所沿襲而已
  監察侍御史
監察御史初秦以御史監理諸郡謂之監察史漢時罷
其名至晉太元中始置檢校御史以呉混之為之掌行
馬外事晉志云古司𨽻官知行馬外事晉過江罷/司𨽻官故置檢校御史專掌行馬外事亦蘭
[053-25a]
臺之職也又有禁/防御史宋齊以來無聞焉後魏太和末亦置
此官宿直外臺不得入宿内省北齊置檢校御史十二
人後周司憲旅下士八人蓋亦其職也隋開皇二年改
檢校御史為監察御史凡十二人煬帝增置十六員掌
出使檢校唐置監察御史十員初有四員貞觀二十二/年加二員顯慶中加二
員開元中/加二員裏行五員掌内外糾察并監祭祀及監諸軍
出使等監察御史職知朝堂正門無籍非因奏事不得
入至殿庭在西鳳闕南侍殿中侍御史以上從觀象門
[053-25b]
出若從天降至開元七年三月勅並令隨仗入閤隋末/亦遣
御史監軍垂拱三年十一月鳳閤侍郎韋方質奏言舊/制有御史監軍今未差遣恐虧失節度武太后曰將出
師君授之以斧鉞閫外之事皆使裁之始聞比來御史/監軍乃有控制軍中大小之事皆須承禀非所以委專
征也以卑制尊/理便不可不許罪人當笞於朝者亦監之分為左右廵
糾察違失以承天朱雀街為界每月一代將晦即廵刑
部大理東西徒坊金吾及縣獄若蒐狩則監圍察斷絶
失禽者量宜劾奏景龍三年監察御史崔琬彈奏宰相/宗楚客紀處納等驕恣䟦扈請收劾
之舊制大臣有被御史彈者皆俯僂趨出待罪朝堂今/楚客等瞋目作色稱以忠鯁被誣中宗令琬與楚客約
[053-26a]
為兄弟時人竊/號為和事天子開元初革以殿中堂左右廵監察或權
掌之非本任也職務繁雜百司畏懼其選拜多自京畿
縣尉京畿即/赤縣也又有監察御史裏行者太宗置自馬周始
始馬周以布衣有詔令於監察御史裏行遂以為名/後髙宗時王立本自忻州定襄縣尉為之凡裏行皆
受俸於本官多復本官者自王/大賔後罷本官俸方有即真者武太后時復有員外監
察試監察或有起家為之而即真者又有臺使八人俸
亦於本官請餘並同監察時人呼/為六相吏部式其試監察神
龍以來無復員外及試但有裏行凡諸内供奉及裏行
[053-26b]
其員數各居正官之半惟俸禄有差職事與正同唐監
察御史後增至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廵按州
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莅焉知朝堂左右
廂及百司綱目凡十道廵按以判官二人為佐務繁則
有支使其一察官人善惡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帳隱没
不均其三察農桑不勤倉庫減耗其四察妖猾盗賊不
事生業為私蠧害其五察徳行孝弟茂才異數藏器晦
跡應時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縱暴貧弱寃苦不
[053-27a]
能自申者凡戰伐大克獲則數俘馘審功賞然後奏之
屯田鑄錢嶺南黔府選補亦視功過糾察決囚徒則與
中書舍人金吾將軍莅之國忌齋則與殿中侍御史分
察寺觀莅宴射習射及大祠中祠視不如儀者以聞初
開元中兼廵傳驛至二十五年以監察御史檢校兩京
館驛大歴十四年兩京以御史一人知驛號館驛使監
察御史分察尚書省六司繇下第一人為始出使亦然
興元元年以第一人察吏部禮部兼監察使第二人察
[053-27b]
兵部工部兼館驛使第三人察户部刑部嵗終議殿最
元和中以新人不出使無以觀能否乃命專察尚書省
號曰六察官開元十九年以監察御史二人莅太倉左
藏庫三院御史皆初領繁劇外府推事其後以殿中侍
御史上一人為監太倉使第二人為監左藏庫使凡諸
使下三院御史内供奉其班居正臺監察御史之上
宋初御史多出外任風憲之職以他官領之太平興國
三年詔本司自薦屬官俾正名舉職天禧元年詔别置
[053-28a]
御史六員不兼他職月須一員奏事專任彈舉有急務
聼非時入對以殿中丞劉平為監察御史用新詔也嘉
祐四年中丞韓絳請置裏行從之熙寧三年除秀州軍
事推官李定權監察御史裏行用選人為御史自定始
也宋敏求繳詞頭云去嵗驟用京官今又幕職官便昇
朝著峻處糾繩之地臣恐未厭衆議五年詔祕書殿中
内侍省不𨽻六察如有違慢委言事御史彈奏七年大
正官名以言事官為殿中侍御史六察官為監察御史
[053-28b]
掌吏戸禮兵刑工之事在京百司而察其謬誤八年詔
監察御史兼言事殿中侍御史兼察事徽宗時如辟雍
大成府等學太官局翰林儀鸞司東西上閤門客省引
進四方館皆不𨽻臺察崇寧間大臣欲其便已而南臺
御史亦有不言事者自大觀臣僚申請而殿中六尚辟
雍大成府等學太官局翰林儀鸞司皆𨽻六察自余應
求有言而東西上閤門客省引進四方館復𨽻御史自
胡舜陟申請而本臺始增入御史言事之文乾道二年
[053-29a]
詔自今非曾經兩任縣令不得除監察御史著為條令
慶元二年侍御史黄黼言御史臺有三院其一為監察
御史髙宗時嘗置六員孝宗嘗置三員今分察之任止
二人乞增置一員從之以後常置二員
  容齋洪氏隨筆曰御史許風聞論事相承有此言
  而不究所從來以予考之蓋自晉宋以下如北齊
  沈約為御史中丞奏彈王源日風聞東海王源蘇
  冕會要云故事御史臺無受詞訟之例有詞狀在
[053-29b]
  門御史採狀有可彈者即畧其姓名皆云風聞訪
  知其後疾惡公方者少遞相推倚通狀人頗壅滯
  開元十四年始定受事御史人知一日劾狀遂題
  告事人名乖自古風聞之義然則向之所行今日
  之短卷是也二字本見尉佗傳
  又曰唐元和中御史中丞王播奏監察御史舊例
  在任二十五月轉准具員不加今請仍舊其殿中
  侍御史舊十二月轉具員加至十八月今請減至
[053-30a]
  十五月侍御史舊十月轉加至十三月今請減至
  十二月從之按唐世臺官雖職在抨彈然進退從
  違皆出宰相不若今之雄𦂳觀其遷敘定限可知
  矣國朝未改官制之前任監察滿四年而轉殿中
  又四年轉侍御史四年解臺職始轉司封員外郎
  元豐五年以後陞沉逈别矣
  主簿
主簿漢有御史主簿張忠為御史大夫/署孫寳為主簿自魏晉以來無
[053-30b]
聞至隋大業三年御史臺始置主簿二人隋兼置録/事員二人
唐置一員掌付事勾稽省署抄目監印給紙筆其俸禄
與殿中御史同武徳末杜淹為大夫以吏部主事林懐
信為之貞觀中自張𢎞濟為此官之後遂為美職管轄
臺中雜務公廨厨庫檢督令史奴婢配勲散官職事每
食則執黄卷書其譴罰録事以下小/吏各有差
宋御史臺置推直官二人專治獄事凡推直有四推曰
臺一推臺二推殿一推殿二推主簿一人掌受事發辰
[053-31a]
勾檢稽失兼簿書錢榖之事元豐官制行定員分職裏
行推直悉罷檢法官掌檢詳法律元祐三年改為主簿/紹聖三年董敦逸奏
復/置主簿掌勾稽簿書各一人紹興初詔檢法主簿特令
殿中侍御史奏辟紹熙中侍御史林大中以論事不合
去所奏辟檢法官李謙主簿彭龜年亦乞同罷嘉定元
年劉渠除檢法官范之柔除主簿以後二職皆闕
 
 
[053-31b]
 
 
 
 
 
 
 
 文獻通考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