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三十六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選舉考九
舉官
虞書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萬邦黎獻共惟帝臣
惟帝時舉敷納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臯陶曰都亦行有九徳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
[036-1b]
載行采事也稱其人之/有徳必舉事以為驗禹曰何臯陶曰寛而粟寛𢎞/莊栗柔
而立愿而恭亂而敬亂治/也擾而毅擾順也/毅果也直而温簡而
亷性簡易而/有亷隅剛而塞剛斷而/實塞强而義彰厥有常吉哉明/九
徳之常以擇/人而官之日宣三徳夙夜浚明有家九徳中有其三/宣布夙早浚思
也卿大夫稱家言能日日布行/三徳早夜思之可以為卿大夫日嚴祇敬六德亮采有
邦嚴敬其身行六/徳可為諸侯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
師師百工惟時撫于五辰庶績其凝
周官舉能其官惟爾之能稱匪其人惟爾不任
[036-2a]
按古人之取士蓋將以官之然則舉士之與舉官
非二途也三代之時法制雖簡而考核本明毁譽
既公而賢愚自判往往當時士之被舉未有不入
官者也降及後世巧偽日甚而法令亦滋多遂以
科目為舉士之途銓選為舉官之途二者各自為
防閑檢校之法至唐則以試士屬之禮部試吏屬
之吏部於是科目之法銓選之法日新月異不相
為謀蓋有舉於禮部而不得官者不舉於禮部而
[036-2b]
得官者則士所以進身之塗轍亦復不一不可比
而同之也於是立舉士舉官兩門以統之然三代
兩漢之時二者本是一事故摭其事實原其法意
之詳於士者入舉士門詳於官者入舉官門然大
槩未嘗各自立法如後世之為也故所紀多互見
必參考然後得之
秦自孝公納商鞅策富國强兵為務仕進之塗唯闢田
與勝敵而已至始皇遂平天下
[036-3a]
漢髙祖十一年詔曰賢士大夫既與我定有天下而不
與吾共安利之可乎有肯從吾游者吾能尊榮之布告
天下其有意稱明徳者御史中執法郡守必身勸勉遣
詣丞相府署行義及年有而不言覺免詳見舉/士門
景帝詔曰有市籍貲多得官亷士寡欲易足今貲算十
以上乃得官貲少則不得官朕甚憐之減至四算算得
官詳及注見/貲選門
漢制凡郡國之官非傅相其他既自署置又調僚屬及
[036-3b]
部人之賢者舉為秀才亷吏而貢於王庭多拜為郎居
三署無常員或至千人屬光禄勲故卿校牧守居閑待
詔或郡國貢送公車徵起悉在焉光禄復於三署中
銓第郎中歲舉秀才亷吏出為他官以補闕員
武帝元封五年以名臣文武欲盡詔曰蓋有非常之功
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
累而立功名負俗謂被/世譏論也夫泛駕之馬跅㢮之士亦在御
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
[036-4a]
絶國者
先公曰汲黯常諫帝曰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
輒已殺之以有限之士供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
材將盡陛下誰與共為治乎帝笑曰有材不肯盡
用與無材同不殺何施蓋至是名臣文武欲盡則
黯之説十餘年而遂驗矣帝徒知殺之之易而不
知招之之難也無怪乎詔下而無有應舉者雖然
帝於是春秋髙而血氣亦寖定矣
[036-4b]
元帝永光元年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淳厚謙遜有行者
光禄歲以此科第郎從官
師古曰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
見在郎及從官又令光禄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
第髙下用知其人賢否也
按西都舉人之法如孝亷及賢良方正有未仕而
舉者有既仕而舉者至是復詔舉此四科盖未仕
者則以此開選舉之門而既仕者就以此定考課
[036-5a]
之法也
成帝陽朔二年奉使者不稱詔丞相御史與中二千石
二千石雜舉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觀
元延元年詔以日食星隕令北邊二十二郡舉勇猛知
兵法者各一人
哀帝建平元年詔大司馬列侯中二千石州牧守相舉
孝弟淳厚能直言通政事延於側陋可親民者各一人
東漢之制選舉於郡國屬功曹於公府屬東西曹於天
[036-5b]
臺屬吏曹尚書亦曰選部
光武建武十二年詔三公舉茂材各一人亷吏各一人
左右將軍歲察亷吏各二人光禄歲舉郎茂材四行各
一人察亷吏三人中二千石歲察亷吏一人監御史司
𨽻州牧歲舉茂材各一人改前漢常侍曹尚書為吏部
尚書其所進用加以歲月先後之次又詔三公以四科
辟召見辟/舉門
舊制光禄舉三署郎以髙功久次才德尤異者為茂
[036-6a]
材四行四行淳厚質樸/謙遜節儉也
明帝永平九年令司𨽻校尉部刺史歲上墨綬長吏視
事三歲以上理狀尤異者各一人與計偕上
章帝時詔復用前漢丞相故事以四科辟士凡所舉士
先試之以職乃得充選其徳行尤異不宜試職者疏於
他狀舉非人兼不舉者罪
武帝因董仲舒之言立制故事在丞相府今復用之
第一科補西曹南閣祭酒二科補議曹三科補四辭
[036-6b]
八奏四科補賊决
和帝永元五年詔曰選舉良材為政之本科别行能必
由郷曲而郡縣舉吏不加簡擇故先帝明敇在所令試
之以職乃得充選又德行尤異不湏經職者别著狀上
而宣布以來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從好司
𨽻刺史訖無糾察今新䝉赦令且復申敇後有犯者顯
明其罰在位不以選舉為憂督察不以發覺為務非獨
州郡是以庶官非人下民被傷由法不行故也
[036-7a]
安帝永初二年詔王主官屬墨綬下至郎謁者其經明
任博士居鄉里有亷清孝順之稱國相歲移名與計偕
上尚書公府通調令得外補
永初五年詔三公特進九卿校尉舉列將子孫明曉戰
陣任將帥者
安帝時三府任輕陳忠上疏曰今之三公雖當其名
而無其實選舉誅賞一由尚書尚書見任重於三公
延光二年詔選三署郎及吏人能通古文尚書毛詩榖
[036-7b]
梁春秋各一人
順帝陽嘉元年詔曰間者以來吏政不勤故災咎屢臻
盜賊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選舉不實官非其人令刺史
二千石之選歸任三司三公/也其簡叙先後情覈髙下歲
月之次文武之宜務存厥中
二年郎顗上疏曰今選舉牧守委任三府長吏不良
既咎州郡州郡有失豈得不歸貢舉者書奏帝復使
對尚書顗對曰今選舉皆歸三司非有周召之才而
[036-8a]
當則哲之重每有選用輒參之掾屬公府門巷賔客
填集送去迎來財貨無已其當遷者競相薦謁各遣
子弟充塞道路開長姦門興致浮偽非所謂率由舊
章尚書職在機衡宮禁嚴宻私曲之意差不得通偏
黨之恩或無所用選舉之任不如還在機宻
按自光武不任三公事歸臺閣故選舉之任亦在
尚書今陳忠之説如彼而郎顗之説復如此要之
三公與尚書均是人也得其人則皆能舉賢失其
[036-8b]
人則皆不免徇私茍欲徇私則何所不至而謂其
職在機衡宫禁嚴宻私意不得通疎矣
永和三年令大將軍三公舉故刺史二千石及見令長
郎謁者四府掾屬剛毅武猛謀謨任將帥者各二人特
進卿校尉各一人
左雄舉故冀州刺史馮直任將帥直嘗坐贓受罪周
舉以此劾奏雄雄曰詔書使我選武猛不使我選清
髙舉曰詔書使郡選武猛不使郡選貪汚也
[036-9a]
桓帝時綱紀隳紊凡所選用莫非情故時議以州郡相
阿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兩州之人不得相臨遂
有三互法三互謂婚姻之家及兩州不得交互為官是/時史弼遷山陽太守其妻鉅野薛氏女以三
互自上轉/拜平原相禁網益宻選用艱難幽冀二州久缺而公府
限以三互經時不補議郎蔡邕上言曰幽冀舊壤缺職
經時而三府選舉踰月不定而坐設三互自坐留閡昔
韓安國起自徒中朱買臣出於幽賤並以才宜還守本
邦豈復顧循三互限以末制願蠲除近禁無拘三互以
[036-9b]
差厥中書奏不省
靈帝時呂强上言舊典選舉委任三府三府有選參議
掾屬咨其行狀度其器能受試任用責以成功若無可
察然後付之尚書舉劾請下廷尉覆按虚實行其誅罰
今但任尚書或復敇用如是三公得免選舉之負尚書
亦復不坐責賞無歸豈肯空自勞苦乎
黄琬為五官中郎將陳蕃為光禄勲深相敬待數與
議事舊制光禄舉三署郎以髙功久次才徳尤異者
[036-10a]
為茂材四行時權富子弟多以人事得舉而貧約守
志者以窮退見遺京師為之謠曰欲得不能光禄茂
材於是琬蕃同心顯用名士平原劉醇河東朱山蜀
郡殷參等並以才行䝉舉蕃琬遂為權富郎所見中
傷坐免官禁錮
曹公初建魏府以毛玠崔琰為東曹掾吏銓衡人物選
用先尚勤儉於是天下士人皆砥礪名節務從約損和
洽言於公曰天下大器在位與人不可以一節儉也儉
[036-10b]
素過中自以處身則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
儀吏有著新衣好車者不謂之亷潔至令士大夫故汙
辱其衣藏其輿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壺飱以入官寺夫
立教觀俗貴處中庸為可繼也今崇一槩難堪之行以
檢殊途勉而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敎務在通人情而
已凡激詭之行則容偽矣
魏文帝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見舉/士門
漢昭烈既崩諸葛孔明秉政懲惡舉善量能授任不計
[036-11a]
資叙時犍為郡守李嚴以楊洪為功曹嚴未去郡而洪
以才能已為蜀郡守洪門下書佐何祇有才策洪未去
郡而祇已為廣漢郡守
孫氏有江東選曹尚書主選舉吳郡暨艶性峭刻好
清議為尚書以郎署混淆多非其人艶欲激濁揚清
别其善否乃覈選三署皆貶髙就下降損數等其居
位貪婪志節卑汚者皆以為軍吏置之營府於是怨
聲囂然競言艶用私情虧公法艶坐自殺
[036-11b]
明帝太和之後俗用浮靡遞相標目而夏侯諸葛何鄧
之儔有四聰八達之稱帝深所嫉惡於是士大夫之有
名聲者或禁錮廢黜以懲之帝曰選舉莫取有名名如
畫地作餅不可啖也吏部尚書盧毓曰名不足以致異
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敎慕善然後有名
其後士人多務進趨亷遜道缺劉寔著崇譲論以矯
之其畧曰古聖王之化天下所以貴譲者欲以出賢
才息爭競也夫人情莫不欲已之賢也故勸令讓賢
[036-12a]
以自明賢也豈假讓不賢哉故讓道興賢能之人不
求而自至矣至公之舉自立矣百官之副亦豫具矣
一官缺擇衆官所讓最多者而用之審之道也在朝
之士相譲於上下皆化之推賢讓能之風從此生矣
為一國所讓則一國士也天下所共推則天下士也
推讓之風行則賢不肖灼然殊矣故非時獨乏賢也
時不貴讓一人有先衆之譽毁必隨之名不得成使
之然也雖令稷契復存亦不復全其名矣能否混雜
[036-12b]
優劣不分士無素定之價官職有缺主選之吏不知
所用但按官次而舉之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勢家之
子則必為有勢者之所念也非能獨賢因其先用之
資而復遷之無已不勝其任之病發矣夫一時在官
之人雖雜有凡猥之材其中賢明者亦多矣豈可謂
皆不知讓賢為貴邪直以時皆不讓習以成俗故遂
不為耳人臣初除皆通表上聞名之謝章所由來尚
矣原謝章之本意欲進賢能以謝國恩也昔舜以禹
[036-13a]
為司空禹拜稽首讓於稷契及咎繇益譲熊羆伯夷
譲䕫龍唐虞之時衆官初除莫不皆譲也謝章之義
盖取於此季代不能譲賢虚謝見用之恩而已相承
不變習俗之失也夫叙用之官得通章表者其譲賢
推能乃通其不能有所譲徒費簡紙者皆絶不通人
臣初除各思推賢能而譲之矣譲文付主者掌之三
司有缺擇三司所譲最多者而用之此為一公缺三
公已豫選之矣且主選之吏不必任公而選三公不
[036-13b]
如令三公自共選一公為詳也推之四征尚書郡守
皆然夫衆官百郡之譲與主者共相比不可同歲而
論也賢愚皆譲百姓耳目盡為國耳目夫人情爭則
欲毁已所不如譲則競推於勝已故世爭則毁譽交
錯優劣不分難得而詳也時譲則賢智顯出能否之
羙歴歴相次不可得而亂也當此時也能退身修已
者譲之者多矣雖欲守貧賤不可得也馳騖進取而
欲人見譲猶却行而求前也夫如此愚智皆知進身
[036-14a]
求通非修之於已則無由矣浮聲虚論不禁而自止
矣
齊王嘉平初夏侯元請使官長各考其屬能否而中正
則惟考行跡詳見舉/士門
晉武帝泰始七年詔公卿以下舉將帥各一人
太康九年令内外羣官舉清能㧞寒素又令舉守令之
才
晉依魏氏九品之制内官吏部尚書司徒左長史外官
[036-14b]
州有大中正郡國有小中正皆掌選舉凡吏部選用必
下中正徵其人居及祖父官名
山濤為吏部尚書再居職共十有餘年每一官缺輒
啓擬數人詔㫖有所向然後顯奏隨帝意所欲為先
故帝之所用或非舉首衆情不察以濤輕重任意或
譖之於帝故帝手詔戒濤曰夫用人惟才不遺疎逺
單賤天下便化之而濤行之自若一年之後衆情乃
寢濤所奏甄㧞人物各為題目時稱山公啟事
[036-15a]
侍中彭權遷當選代按雍州刺史郭奕髙簡有雅量
在朝廷足以肅正左右衞將軍王濟才髙羙茂後來
之冠此二人誠顧問之秀聖意倘惜濟主兵者驍騎
將軍荀愷智器明敏其典宿衞終不減濟博士祭酒
庾純强正有學義亦堪此選國學初建王荀已亡純
能其事宜當小留粗立其制不審宜爾有當聖㫖者
否又尚書令缺宜得其人征南大將軍祜體義立政
可以肅整朝廷又云有疾苦者大將軍雖不整正湏
[036-15b]
筋力戎馬間猶宜得健者征北大將軍瓘貞正靜一
中書監荀朂達練事物三者皆人彦不審有可參舉
者不
王戎遷尚書左僕射領吏部始為甲午制凡選舉皆
先治百姓然後授用司𨽻傅咸奏戎曰書稱三載考
績三考黜陟幽明今内外羣官居職未期而戎奏還
既未定其優劣且送故迎新相望道路巧詐由生傷
農害政戎不仰依堯舜典謨而驅動浮華虧敗風俗
[036-16a]
宜免戎官戎與賈郭通親竟得不坐戎與時卷舒自
經典選未嘗進寒素退虚名但與時浮沉户調門選
而已
王戎有人倫鑒識嘗目山濤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
寳莫能名其器王衍神姿髙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
風塵表物謂裴頠拙於用長荀朂工於用短陳道寜
䋿䋿初六/反如束長竿族弟敦有髙名戎惡之敦每候
戎戎輒託疾不之見敦後果為逆亂其鑒賞先見如
[036-16b]
此
按西晉時以吏部尚書執用人之柄山濤王戎相
繼居是職二人雖賢否不同而皆有知人之鑒巨
源啟事中所處分者内則要地外則方面戎所評
議者亦一時名勝非後進小吏也蓋當時尚書權
任之重如此後來居是職者既未嘗有二公之鍳
識且其所權衡不過么麽㣲官所謂唯取年勞不
簡賢否使義均行鴈次若貫魚勘簿呼名一吏足
[036-17a]
矣數人而用何謂銓衡者是也近世葉水心言今
之大臣以堂除與人者乃昔日銓選常行之事大
臣不知其職任有大於此者而止以堂除為宰相
之大權則毋怪銓選為奉行文書之地也使今日
銓選得稍稍自用若堂除之選盡歸銓部然後大
臣知職任而銓選亦能少助朝廷用人尚書侍郎
不虚設矣此語足以箴後來之失然後來之大臣
茍非作姦擅權固位植黨者其於用人亦不過謹
[036-17b]
守資格以為寡過之地毋以異於吏部之銓衡如
蕭何之以大將舉韓信狄仁傑之以宰相舉張柬
之其事亦寥寥矣
九品之法漸敝中正任久愛憎由已遂計官資以定
品格天下唯以居位為貴尚書僕射劉毅上言九品
始因魏初喪亂是軍中權時之制非經久之典也宜
用土斷復古鄉舉里選之法因言九品有八損而官
才有三難人物難知一也愛憎難防二也情偽難明
[036-18a]
三也凡官不同事人不同能今九品不狀才能之所
宜而以九等為例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長以狀
取人則為本品之所限若狀得其實猶品狀相妨况
不實者乎詳見舉/士門
按既曰九品中正之官設之於州縣是即鄉舉里
選之遺意然未仕者居鄉有履行之善惡所謂品
也既仕者居官有才能績效之優劣所謂狀也品
則中正可得而定狀則非中正可得而知今欲為
[036-18b]
中正者以其才能之狀著於九品則宜其難憑要
知既入仕之後朝廷自合别有考課之法而復以
中正所定之品目第其升沉拘矣况中正所定者
又未必允當乎
宋營陽王時以蔡廓為吏部尚書廓謂傅亮曰選事若
悉以見付不論不然不能拜也亮以語録尚書徐羡之
羡之曰黄散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復措懐自此以上
故宜互參同異廓曰我不能為徐干木署紙尾遂不拜
[036-19a]
干木羡之小字黄紙録尚書與吏部尚書連名故云署
紙尾宋黄門第五品也
文帝元嘉中限年三十而仕郡縣以六周而代刺史或
十餘年及孝武即位仕者不復拘老幼守宰以三周為
滿時中軍録事參軍周朗上疏曰欲為敎者宜以二十
五家選一長百家置一帥男子十三至十七皆令學經
十七至二十皆令習武訓以書記圖緯忠孝仁義之禮
亷讓恭勤之則授以兵經戰略軍部舟騎之容挽强擊
[036-19b]
刺之法習經者五年有成而言之司徒習武者三年善
藝亦升之司馬若七年而經不明五年而勇不達即更
求其言行考其事業必不足取者雖公卿子弟長歸農
畝終身不得為吏兼述農桑生植之本及禮敎刑政之
端帝省之不悦左衛將軍謝莊以其時搜才路狹又上
表曰九服之曠九流之難提鈞懸衡委之選部一人之
鑒易限而天下之才難原以易限之鑒照難原之才使
國無遺授野無滯器其可得乎請普令大臣各舉所知
[036-20a]
以付尚書銓用不從帝又不欲重權在下乃分吏部置
兩尚書以散其權
裴子野曰官人之難尚矣居家視其孝友鄉黨察
其誠信出入觀其志義憂難取其智謀煩之以事
以求其理臨之以利以察其亷周禮始於學校論
之州里告諸六事然後貢於王庭其在漢家州郡
積其功能五府舉為掾屬三公參其得失尚書奏
之天子一人之身所閲者衆故能官得其才罕有
[036-20b]
敗事魏晉易是所失𢎞多夫厚貌深衷險如谿壑
擇言觀行猶懼弗周况今萬品千羣俄析乎一面
庶僚百位專斷於一司於是囂風遂行不可抑止
干進務得兼加諂黷無復亷恥之風謹愿之操官
邪國敗不可紀綱假使龍作納言舜居南面而治
致平章不可必也况後之官人者哉孝武雖分曹
為兩不能反之於周漢朝三暮四其庸愈乎
顔竣為吏部尚書留心選舉奏無不可後謝莊代竣
[036-21a]
意多不行竣容貎嚴毅莊風姿甚羙賔客喧訴嘗歡
笑答之人言顔竣嗔而予人官謝莊笑而不與人官
按自魏晉以來州郡無上計之事公府無辟召之
舉士之入仕者始則中正别其賢否次則吏部司
其升沉而已所以尚書之權最重而其於人恩怨
亦深故賈充與任愷爭權則啟令其典選俾之易
生間隙蔡廓以主闇時艱不欲居通塞之地蓋非
精於裁鑒者不能稱其任而恬於權勢者多不樂
[036-21b]
居其位也
齊因宋代限年之制鄉舉里選不覈才德其所進取以
官婚胄籍為先遂令甲族以二十登仕後門以三十試
吏故有增年矯貎以圖進者詳見舉/士門
左僕射王儉請解領選謂褚淵曰選曹之始近自漢
末今若反古使州郡貢計三府辟士與衆共之猶賢
一人之意古者選衆今則不然竒才絶智所以見遺
於草澤也淵曰誠如卿言但行之已久卒難為改也
[036-22a]
梁初無中正制年二十五方得入仕天監中制九流常
選年未三十不通一經者不得為官詳見舉/士門
陳依梁制凡年未三十不得入仕唯經學生策試得第
諸州迎主簿西曹左奏及嘗為挽郎得未壯而仕諸郡
唯正王為丹陽尹經迎得出身者亦然庶姓尹則否有
髙才異行殊勲别降恩㫖叙用不在常例凡選無定時
隨缺則補官有清濁以為升降從濁得清則勝於遷若
有遷授吏部先為白牒列數十人名尚書與參掌者共
[036-22b]
署奏敇或可或否其可者則下於選曹量貴賤别内外
隨才補用以黄紙録名八座通署奏可乃出以付於典
名典名書其名帖鶴頭板修容整儀送所授之家其别
發詔除者即宣付詔局詔局草奏聞敕可黄紙寫出門
下門下答詔請付外施行又敇可付選司行名得官者
不必待行名到但聞詔出明日即入謝後詣尚書上省
拜受若拜王公則臨軒凡拜官皆在午後初武帝承侯
景喪亂之後綱維頽壞制度未立百官無復考校殿最
[036-23a]
之法但更年互遷驟班進秩法無可稱者後徐陵孔奐
繼為吏部尚書差有其序
後魏州郡皆有中正掌選舉每以季月與吏部銓擇可
否其秀才對策第居中上表叙之
文成帝和平三年詔曰今選舉之官多不以次令班白
處後晩進居先豈所謂彜倫攸叙也諸曹選補宜各書
勞舊才能其後中正所銓但在門第吏部彛倫仍不才
舉
[036-23b]
崔浩為冀州大中正薦冀定相幽并五州士數十人
各起家為郡守景穆帝謂浩曰先召之人亦州郡選
也在職已久勤勞未答令先補前召外任郡縣以新
召者代為郎吏又守宰人宜使更事者浩固爭而遣
之髙允曰崔公其不免乎茍遂其非而較勝於上何
以能濟
郭祚為吏部尚書特絜清重惜官位至於銓授假令
得人必徘徊久之然後下筆即云此人便已貴矣由
[036-24a]
是事頗為稽滯每招怨讟然而所㧞用者量材稱職
士論歸之
孝文勵精求治内官通班以上皆自考覈以為黜陟見/考
課/門
任城王澄為吏部尚書詔澄簡舊臣初魏自公侯以
下迄於選臣動有萬數冗散無事澄品為三等量其
優劣盡其能否咸無怨言
自太和以前精選中正德髙鄉國者充其邊州小郡人
[036-24b]
物單鮮者則併附他州其在遐陋者則闕而不置當時
稱為簡當頗為得人及宣武孝明之時州無大小必置
中正既不可悉得其人故或有庸鄙者操銓覈之權而
選叙頽紊至正始元年冬乃罷諸郡中正時有以雜類
冒登清流遂令在位者皆五人相保無人保任者奪官
還役
清河王懌以官人失序上表曰孝文帝制出身之人
本以門品高下有恒若准資䕃自公卿令僕之子甲
[036-25a]
乙丙丁之族上則散騎祕著下逮御史長兼皆條例
昭然文無虧沒自此或身非三事之子解褐公府正
佐地非甲乙之類而得上宰行僚自兹以降亦多乖
舛且參軍事專非出身之職今必釋褐而居祕著本
為起家之官今或遷轉以至斯皆仰失先准有違明
令非所謂式遵遺範奉順成規此雖官人之失相循
已久然推其彌漫抑亦有由何者信一人之明當九
流之廣必令該鑒氏族辨照人倫才識有限固難審
[036-25b]
悉所以州置中正之官清定門胄品藻高卑四海畫
一專尸衡石任實不輕故自置中正以來暨於太和
之日莫不高擬其人妙盡兹選皆湏名位重於鄉國
才德允於具瞻然後可以品裁州郡綜覈人物今之
所置多非其人乞明為敕制使官人選才備依先㫖
無令能否乖方違才易務并革選中正一依前軌庶
清源有歸流序允穆靈太后詔依表施行而終不能
用
[036-26a]
征西將軍冀州大中正張彛之子仲瑀上封事請銓
别選格排抑武夫不使預清品於是武夫憤怒羽林
虎賁千餘人焚彛第殺其父子詔斬其兇强者八人
餘大赦以安之
張彛既死靈太后乃命武官得依資入選既而官員少
應調者多選曹無以處之及崔亮為吏部侍郎乃奏為
格制官不問賢愚以停解日月為斷雖復官需此人停
日後者終不得取庸才下品年月久者則先擢用時沉
[036-26b]
滯者皆稱其能
亮甥劉景安貽書規之亮答曰昔有中正品其才第
上之尚書據狀量人授職此乃與天下羣賢共爵人
也吾謂當爾之時無濫舉矣而汝猶云十收六七况
今日之選專歸尚書以一人之鑒照察天下劉毅所
云一吏部兩郎中而欲究鑒人物何異以管窺天而
求其博哉今勲人甚多又羽林入選武夫倔起而不
解書計唯可彍弩前驅指蹤捕噬而已忽令佩組乘
[036-27a]
軒求其烹鮮之效未嘗操刀而使剸割又武人至多
官員至少不可周溥設令十人共一官猶無官可授
况一人冀一官何由不怨哉吾近面執不宜使武人
入選請賜其爵厚其禄既不見從是以權立此格限
以停年耳
水心葉氏曰按蕭寳寅傳載魏世外官代還六年
方叙内官四年為限今亮立此格專以停罷後歲
月斷之不總計其平生資歴抑新進㧞滯淹故為
[036-27b]
有意利柄在已人不得干雖曰失之猶有所獲不
若後世沈塗考任無復止法容僥倖長躁求使士
大夫皆傲然取必於上其得失相較又逺矣
先公曰按停年格立於武人入選之後武人入選
始於羽林作亂之餘此當時事情也通鑑述崔亮
答書削去本㫖已為未然胡氏葉氏之論古今得
失則然矣而停年之所以立弗深考也
後甄琛元修義城陽王徽相繼為吏部尚書利其便已
[036-28a]
踵而行之自是賢愚同貫涇渭無别魏之失才從亮始
也及辛雄為吏部郎中上疏曰自神龜以來專以停年
為選士無善惡歲久先叙職無劇易名到授官執案之
吏以差次日月為功能銓衡之人以簡得老舊為平直
且庸劣之人莫不貪鄙委斗筲以共理之重託碩䑕以
百里之命皆貨賄是求肆心縱意其制雖煩不勝其欲
致令徭役不均發調違謬聚斂盈門囚執滿道蓋助陛
下理天下者唯在守令最湏簡置以康國道但郡縣選
[036-28b]
舉由來所輕貴遊雋才莫肯居此宜改其弊以定官方
請上等郡縣為第一清中等為第二清下等為第三清
選補之法妙盡才具如不可並後地先才不得拘以停
年竟無銓革三載黜陟有稱者補在京名官如前代故
事不歴郡縣不得為内職則人思自勉上下同心枉屈
可申强暴自息書奏會帝崩及孝莊帝初詔求徳才文
藝政事强直者縣令郡守刺史皆叙其志業具以表聞
得三人以上縣令太守刺史賞一階舉非其人者黜一
[036-29a]
階凡官郡守縣令六年為滿滿後六年為叙
薛琡為吏部郎中上言使選曹唯取年勞不簡賢否
義均行鴈次若貫魚勘簿呼名一吏足矣數人而用
何謂銓衡請積勞之中有材堪牧人者在先用之限
其餘不堪者既壯藉其力豈容老而棄之將佐丞尉
去人稍逺小小當否未為多失宜依次補序以酬其
勞不報
東魏元象中文襄王髙澄秉政攝吏部尚書乃革後魏
[036-29b]
崔亮年勞之制務求才實自遷鄴以後掌大選知名者
不過數四文襄年少高朗其弊也疎袁聿修沈宻謹厚
所傷者細楊遵彦風流辯給所取失於浮華唯辛術貞
明簡實新舊參舉管庫必擢門閥不遺衡鑒之羙一人
而已至孝昭帝皇建二年詔内外執事官從五品以上
三府主簿録事參軍諸王文學侍御史廷尉三官尚書
郎中中書舍人每在三年之内各舉一人或夙在朝倫
沈屈未用或先官後進今見停散或白屋之人巾褐未
[036-30a]
釋其髙才良器允文允武理識深長幹具通濟操履凝
峻學業宏贍諸如此軰隨取一長無待兼資方充舉限
舉薦之文指論事實隨能量用必陳所堪不得髙談謬
加褒飾所舉之人止在一職三載之内有犯死罪以下
刑罪以上舉主准舉人之犯各罰其金自鞭以下舉主
勿論若未經三載而更餘轉通計後官日月合滿三周
凡所舉人必主事立功禆益時政不限年之逺近舉主
之賞亦當非次被舉之人别當擢授其違限不舉依式
[036-30b]
罰金又擁旄作鎭任總百城分符共理職司千里凡其
部統理宜委悉刺史於所管之内下郡太守縣令丞尉
府佐録事參軍以降州官州官都主簿以下但霑在吏
職及前為官并白人等並聽表薦太守則曹掾以下及
管内之人亦聽表舉其大州中州下州畿内上郡中郡
並三年之内各舉一人其不入品州并自餘郡守不在
舉限
楊愔典選二十餘年奬擢人倫以為巳任然取士多
[036-31a]
以言貎時致謗言以為愔之用人似貧士市𤓰取其
大者
水心葉氏曰魏以停年致亂髙氏反之觀此則奔
走一時材用以赴功名自不係君德也銓叙羣彦
雖曰吏部之職然宰相知人能盡器使乃職業中
一大事
後周以吏部中大夫一人掌選舉小吏部下大夫一人
以貳之初覇府時蘇綽為六條詔書其四曰擢賢良綽
[036-31b]
深思本始懲魏齊之失罷門資之制其所察舉頗加精
謹及武帝平齊廣收遺逸乃詔山東諸州舉明經幹理
者上縣六人中縣五人下縣四人
樂遜上疏論選舉曰選曹賞録勲賢補擬官爵必宜
與衆共之有明揚之授使人得盡心如覩白日其材
有升降功有厚薄禄秩所加無容不審即如州郡選
置猶集鄉閭况天下選曹不取人物若方州列郡自
可内除此外付選曹銓叙者既非機事何足可宻人
[036-32a]
生處世以榮禄為重修身履行以基身名逢時既難
失時為易其選置之日宜令衆心明白然後呈奏使
功勤見知品物稱悦
隋文帝開皇七年制諸州歲貢三人工商不得入仕開
皇十八年詔京官五品以上及總管刺史並以志行脩
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牛𢎞為吏部尚書髙構為侍郎
選舉先德行而後文材最為稱職當時之制尚書舉其
大者侍郎銓其小者則六品以下官咸吏部所掌自是
[036-32b]
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州郡無復辟署矣
牛𢎞問於劉炫曰魏齊之時令史從容而已今則不
遑寜處其事何由炫曰往者州唯置紀綱郡置守丞
縣唯令而已其所事具僚則長官自辟受詔赴任每
州不過數十今則不然大小之官悉是吏部纎介之
迹皆屬考功所以繁也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
心官事不省而欲從容其可得乎𢎞甚善其言而不
能行
[036-33a]
自後周以降選無清濁及盧愷攝吏部尚書與侍郎薛
道衡陸彦師等甄别物𩔖頗為清簡而譖愬紛紜愷及
道衡皆除名
沈既濟曰選法之難行久矣夫天産萬𩔖羙寡而
惡衆人分九流君子孤而小人羣雖消長迭有而
善惡不常此古今之通理然也將退不肖而懲其
濫必懸法以示人而俾人知懼舉善以勸而不仁
自逺可以隂隲而潛移之故難明斥其惡而强擠
[036-33b]
也暨張彛皆以不及是而敗悲夫斯理甚明蓋
非英明之君不可以語焉故崔毛當魏武而政舉
盧薛值隋文而身墜時難不其然乎
煬帝制百官不得計考增級其功德行能有昭然者乃
擢之
大業三年始置吏部侍郎一人分掌尚書職事時武夫
參選多授文職八年詔曰頃自班朝治人乃由勲叙㧞
之行陣起自勇夫蠧政害人寔由於此自後諸授勲官
[036-34a]
並不得授文官職事
帝自江都幸涿郡御龍舟渡河入永濟渠敕選部門下
内史御史四司於前船選補受選者三千餘人徒歩隨
船三千餘里不得處分死者什一二
致堂胡氏曰甚矣羙才難得而凡馬之衆也夫自
江都至涿郡隨舟徒行自東南而極北逖矣而受
選之士三千餘人甘於重趼逐逐而不去以至死
亡者於以見此三千餘人皆恣睢嵬瑣之流耳委
[036-34b]
以章綬錯諸百姓之上處於庶務之間決知其不
免於瘝曠之負也故善為天下者如漢光武唐太
宗皆減省吏員而賢才是擇唯恐其壅於上聞也
專顧已私者不為官擇人入仕者數倍於員闕以
收其虚譽而嶄然見頭角者則消磨汰斥之惟恐
其與已軋也於是服膺官使新故更代往往恣睢
嵬瑣之流而天下之禍亂起矣
文獻通考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