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09 文獻通考-元-馬端臨 (master)


[058-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五十八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職官考十二
  樞密院
唐代宗永泰中置内樞密使始以宦者為之初不置司
局但有屋三楹貯文書而已其職掌惟承受表奏於内
中進呈若人主有所處分則宣付中書門下施行而已
[058-1b]
永泰中宦官董廷秀參掌樞密事元和中劉光琦梁守
謙為樞密使長慶中王守澄知樞密事舊左右軍容多
入為樞密亦無視事之㕔後僖昭時楊復恭西門季元
欲奪宰相權乃於堂狀後帖黃指揮公事此其始也後
梁革唐世宦官之弊開平元年改樞密院為崇政院命
敬翔為使始更用士人其備顧問參謀議於中則有之
未始専行事於外也唐莊宗同光元年復以崇政院為
樞密院命宰臣郭崇韜兼使又置院使一人然權侔宰
[058-2a]
相矣晉天福中以桑維翰知樞宻院事四年廢樞密院
以劉處謙兼樞密奏議多不稱/旨及處謙丁内憂遂廢其院開運元年復置以宰臣
桑維翰兼使周顯徳六年范質王溥並參知樞密院事
宋朝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院在中
書之北印有東院西院之文而共為一院但行東院印
建隆元年以魏仁浦吳興祚為樞密使趙普為副使周
末闕副使至是始置太平興國四年以石熙載為樞密
直學士以簽書院事直學士六人備顧問應對然未嘗
[058-2b]
盡除簽書之名始此淳化三年以張遜知院事温仲舒
宼凖同知院事同知院之名始此治平中以郭逵同簽
書院事同簽書之名始此舊制樞密院有使則置副使
有知院則置同知如置知院則當為副使者皆改同知
若置使則同知復改為副使熙寧元年文彦博呂公弼
為使韓絳邵亢為副使時陳升之三至樞府神宗欲稍
異其禮乃以為知院於是知院與使副並置矣元豐改
官制議者欲廢密院歸兵部神宗曰祖宗不以兵柄歸
[058-3a]
有司故専命官統之互相維制不從然以密院聨職輔
弼非出使之名乃定置知院同知院二人餘悉置職事
多所釐正細務分𨽻六曹専以兵機軍政為職而契丹
國信民兵牧馬猶總領焉中興初有知院同知院簽樞
同簽樞不置樞密使副使紹興七年張魏公既薦秦檜
未欲其與已並又以故相不可除他官乃先白髙宗降
㫖以本兵之地事權宜重特除樞密使秦檜首復除樞
使王敏節副之既而張劉二將並除樞密使岳飛副之
[058-3b]
合典故矣近嵗張俊汪徹虞允文王炎王淮周必大王
藺趙汝愚繼除樞使其副止稱同知蓋相承之誤
  石林葉氏曰梁改樞密院為崇政院唐莊宗復舊
  名遂改為樞密院直學士至明宗時安重誨為樞
  密使明宗既不知書而重誨又武人故孔循始議
  置端明殿學士二人専備顧問以馮道趙鳳為之
  班翰林學士上蓋樞宻院職事官也本朝樞宻院
  官既備學士之職寖廢然猶㑹食樞密院每文徳
[058-4a]
  殿視朝則升殿侍立亦不多除人官制行乃與職
  事皆為職名為直學士之冠不𨽻樞密院升殿侍
  立為樞密都承㫖之任每吏部尚書補外除龍圖
  閣學士戸部以下五曹則除樞密直學士相呼謂
  之密學
  容齋洪氏隨筆曰唐世樞密使専以内侍為之與
  他使均稱内諸司五代以來始參用士大夫遂同
  執政按實録所載景徳二年三月元徳皇后忌中
[058-4b]
  書樞密院文武百官並赴相國寺行香初樞密院
  言舊例國忌行香惟宻院使副依内諸司例不赴
  恐有虧恭恪今欲每遇大忌日與中書門下同赴
  行香從之樞宻使副翰林樞宻直學士並赴自兹
  始也然則樞密之同内諸司乆矣隆興以來定朝
  臣四參之儀自宰臣至於郎官御史皆班列殿庭
  拜舞惟樞密立殿上不預亦此意云
  按樞密之名始於唐代宗寵任宦者故置内樞宻
[058-5a]
  使使之掌機密文書如漢之中書謁者令是也若
  内中處分則令内樞密使宣付中書門下施行則
  其權任己侔宰相至僖昭間楊復恭西門季元之
  徒遂至於視事行文書矣昭宗天復元年既誅劉
  季述乃敕近年宰相延英奏事樞密院侍側争論
  紛然既出又稱上㫖未允復有改易撓權亂政自
  今並依大中舊制俟宰相奏事畢方得升殿承受
  公事蓋當時所謂樞密使者専橫如此朱梁懲唐
[058-5b]
  弊不用宦者然徒知宦者之不可用而不知樞密
  院之不必存也乃復改為崇政院以敬翔為使至
  後唐而復樞密院郭崇韜安重誨相繼領其事皆
  腹心大臣則是宰相之外復有宰相三省之外復
  有一省矣宋興始以樞密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
  號稱二府然後樞密院之設始専有職掌不為贅
  疣然祖宗時樞密院官雖曰掌兵亦未嘗不兼任
  宰相之事景徳四年中書命祕書丞楊士元通判
[058-6a]
  鳳翔府樞密院命之掌内香藥庫兩府不相知宣
  敕各下乃詔自今中書所行事關軍機及内職者
  報樞密院樞密院所行關民政及京朝官者報中
  書是樞密院得以預除授之事也又是年命宰臣
  王旦監修兩朝正史知樞密王欽若陳堯叟參知
  政事趙安仁並修國史是樞密院可以預文史之
  事也至慶歴以後始以宰相兼樞密使及元豐官
  制行欲各主其名遂不復兼乃詔釐其事大小大
[058-6b]
  事三省與密院同議進呈畫㫖稱三省樞密院同
  奉聖㫖三省官皆同簽書付樞密院行之小事樞
  密院獨取㫖行訖關三省每朝三省樞密先同對
  樞密院退待於殿廬三省始留進呈三省事退樞
  密院再上進呈獨取㫖遂為定例然熙寧初以司
  馬温公為樞密副使公以言新法不見聴力辭上
  使人謂之曰樞密兵事也官各有職不當以他事
  辭其時文潞公亦在樞府雖持正論終不能抑新
[058-7a]
  法之行至哲宗初即位蔡確為相温公為門下侍
  郎章惇知樞密院温公欲復差役法而確言此大
  事當與樞密院同議取㫖惇果駁温公所言然則
  密院雖可以參謀三省之事而又在所以委任之
  者如何温公潞公當熙寧之時與國論不合則欲
  其専任本兵不預他事蔡確當元祐之初欲引章
  惇以自助則欲其共立異議陰排正人至紹聖以
  後則兩府皆憸人附會紹述更無異議亦不復聞
[058-7b]
  以文馬之儔參錯其間矣
  樞密使
五代置樞密使
宋朝國初因之詳見樞/宻院門建隆二年以樞密副使兵部侍
郎趙普為檢校太保充樞密使不帯正官自普始也又
以宣徽北院使李處榮為南院使兼樞密副使自五代/以來凡
樞密院官皆文武參用大中祥符七年以王嗣宗/曹利用並為檢校太保充樞密副使亦不帯正官開寳
九年以曹彬為樞密使領忠武軍節度使𢃄節度自此
[058-8a]
始也至道三年以鎮國軍節度曹彬兼侍/中充樞密使彬自節鎮入罷旄鉞太平興國六
年以樞密副使石熙載為戸部尚書充樞密使以文資
正官充使自此始也大中祥符五年以知樞密院王欽
若陳堯叟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樞密使儒臣為樞使
兼使相自此始也皇祐五年制以樞密使髙若訥為尚
書左丞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同羣牧制置使
故事罷樞密使當學士降麻及若訥罷但令舍人草詞
遂以為例元豐官制行罷使副紹興七年詔樞密本兵
[058-8b]
之地事權宜重可依故事置樞密使副使閏月詔宰臣
兼使同月詔樞使立班序立依宰相例乾道五年以虞
允文為樞宻使立班恩數並依宰臣
  宰相兼樞密使
樞密使帯相印為樞相自後唐始
宋初魏仁浦以宰相兼樞宻使後罷慶歴二年二邊用
兵富弼言邊事係國安危國初范質王溥以宰相兼知
樞宻事今兵興宜令宰相兼領仁宗然之令中書同議
[058-9a]
樞宻院事呂夷簡為首相曰恐樞宻謂臣奪權時諫官
亦論宰相宜知兵事遂降制以宰相判樞宻院或曰二
府體均判字太重乃改為兼樞宻使建炎初置御營司
以宰相為之使四年罷之以其事歸樞宻院機速房以
宰相范宗尹兼知樞宻院自慶歴後宰相不兼樞宻者
八十餘年其兼自此始紹興七年令宰臣張浚兼樞宻
使趙鼎秦檜亦以左右僕射兼紹興二十五年秦檜死
乃詔依祖宗故事更不兼領其後或兼或否至開禧而
[058-9b]
宰臣兼使為永制矣
  知樞宻院
晉天福初桑維翰以翰林學士尚書禮部侍郎知樞宻
院事知院之名始此
宋初不置淳化二年樞使王顯出鎮始以張遜知樞宻
院事知樞宻院同知院並正二品知院掌佐天子執兵
政而同知院為之副凡邊防軍務常與三省分院禀奏
事干體要則宰相執政官合奏神宗正史/職官志元豐官制行
[058-10a]
廢樞密使政和末鄧莘公官至少保猶止為知院焉中
興初宰相兼樞密只兼知院
  容齋洪氏隨筆曰國朝樞宻之名其長為使則其
  貳為副使其長為知院則其貳為同知院如柴禹
  錫知院向敏中同知及曹彬為使則敏中改副使
  王繼英知院王旦同知繼馮拯陳堯叟亦同知及
  繼英為使拯堯叟乃改簽書院事而恩例同副使
  王欽若陳堯叟知院馬知節簽書及王陳為使知
[058-10b]
  節遷副使其後知節知院則任中正周起同知惟
  熙寧初文彦博呂公弼已為使而陳升之過闕留
  王安石以升之曾再入樞府遂除知院知院與使
  並置非故事也安石之意以沮彦博耳紹興以來
  唯韓世忠張浚為使岳飛為副使此後除使固多
  而其貳只為同知亦非故事也又使班視宰相而
  乾道職制雜壓令副使反在同知之下
  又曰趙汝愚初拜相陳騤自參知政事除知樞密
[058-11a]
  院趙辭不受相印乃改樞宻使而陳已供職累日
  朝論謂兩樞長又名稱不同為無典故然熙寧間
  陳升之知樞密院文彦博呂公弼為使乃知院與
  使並命故事也
  同知樞密院
五代有參知樞密院事詳見樞/密院
宋朝國初闕淳化二年王顯出鎮張遜知樞密院事始
以温仲舒宼凖同知院同知之名自此始也元豐官制
[058-11b]
行廢使副存同知紹興中髙宗以本兵之地事權宜重
依祖宗故事置樞密使而知院同知院亦仍舊由是並

  簽書樞密院同簽書院事/
宋太平興國四年石熙載以樞密直學士簽書院事簽
書之名自此始也八年張齊賢王沔並以右諫議大夫
簽書樞密院事端拱元年以内客省使楊守一為宣徽
北院使簽書密院事景徳三年韓崇訓檢校太傅馬知
[058-12a]
節為檢校太保並簽樞密院事天僖四年以華州觀察
使曹瑋為宣徽北院使鎮國軍留後簽書樞密院事簽
書兼藩鎮自此始也元豐官制行使副簽書悉罷元祐
初復置簽書樞密院事初除皆帯密直及罷政乃拜端
明殿學士靖康初李回首拜延康殿學士簽書延康今
為端明自是遂為故事
樞密院舊無同簽書院事者治平中始以郭逵為之簽
書大抵以處資淺之人若簽書一經親祠方進同知及
[058-12b]
樞副若武臣權預國政只除同簽書
  容齋洪氏隨筆曰樞密使副使知院事同知院事
  簽書同簽書之别雖品秩有髙下然均稱為樞密
  明道中王沂公自故相召為檢校太師樞密使李
  文定公為集賢相以書迎之於國門稱曰樞密太
  師相公予家藏此帖紹興五年髙宗車駕幸平江
  過秀州執政從行者四人在前者傳呼宰相趙忠
  簡也次呼樞密張魏公也時為知院事次呼參政
[058-13a]
  沈必先也最後又呼樞宻則簽書權朝美云予為
  檢詳時葉審言黄繼道為長貳亦同一稱而二三
  十年以來遂有知院同知之目初出於典謁街卒
  之口乆而朝士亦然名不雅古莫此為甚
  都副承㫖
五代有承㫖副承㫖以諸衛將軍充魏仁浦為樞宻副/承㫖周祖問屯兵
之數及将校名氏令取簿參視之仁浦/曰臣悉能記之遂口占以對無一差誤
宋太平興國中以楊守一充都承㫖都承㫖自守一始
[058-13b]
也是時都承㫖副承㫖多用士人真宗後稍稍遂用吏
人歐陽修建言請復舊制不克行熙寜二年始以東上
閤門使李評為樞宻都承㫖李綬為之副不用院吏而
更用士人自評始也續㑹要初評受命文潞公為樞使/以舊制見不為禮評訴於上命檢
故事不獲乃詔都承㫖副承㫖/見樞宻使副並如閤門使禮熙寧五年以尚書比部
員外郎集賢校理同修起居注曾孝寛為起居舍人充
史館修撰兼都承㫖先是或用士人亦止於右職中選
用文館兼領自孝寛始也元豐三年用張誠一為客省
[058-14a]
使都承㫖自是都承復用武臣元祐中復以文臣𢃄待
制充都承㫖哲宗職/官志至崇寧以後則専用武臣矣四朝/志
紹興二年權禮部侍郎趙子畫充徽猷閣待制宻院都
承㫖自改官制後除文臣自子畫始中興系/年録建炎四年
髙宗在會稽以武臣辛宗道為都承㫖頗用事紹興元
年十二月辛宗道既免乃詔依元祐職制置都承㫖一
員並差兩制為之然但聞一二人而已淳熙中王抃乆
用事孝宗惡焉遂復用士人
[058-14b]
  檢詳
檢詳之職古無之宋熙寧四年詔以編脩經武要畧官
四人王存陳侗陳奉世蘓液檢詳樞宻院諸房文字禮
遇視中書檢正官元豐三年詔定置三員及改官制檢
詳官尋罷建炎三年樞宻院請依祖宗朝置檢詳諸房
文字兩員叙位在左右司之下紹興二年詔樞宻院已
置都承㫖一員減檢詳一員樞宻請置二員從之三十
二年詔樞宻院諸房令檢詳書擬從左右司請也乾道
[058-15a]
二年詔樞宻院檢詳係掌朝廷機要文字不許出謁及
接見賔客亦令遵兩省官施行
  編修官
編脩官古無之慶歴四年史館王洙承㫖單士寧編脩
例冊編修之名自此始熙寧二年樞宻院乞將祖宗以
來法制所宜施行於乆逺者並與刪取大㫖著為畫一
及聖政釐革檢尋本院文書以次記録其事目曰兵制
凡招揀屯戍訓練之𩔖皆附焉曰馬政曰邊防曰夷狄
[058-15b]
曰屬國曰守城曰器械曰捕盗曰選材曰責效各以其
事𩔖相從一如兵制候編成䇿仍於逐門各留空紙以
備書載将來處置事件從之詔以經武要畧為名熙寧
三年以館職王存顧臨等同編經武要畧兼刪定諸房
例冊元祐四年詔密院條例乆未編修又自官制後舊
事例他司所存者亦未刪正命承㫖司取索編修以奉
議郎蔡駰宣徳郎衛規充編修官舊以四員為額紹興
兵興裁省其半三年樞宻請置檢詳二員編修止存一
[058-16a]
員後復編修官隨事置無定員以本院官兼者不入銜
  宣徽院
唐置宣徽南北院使有副使宦者嚴季實楊/復恭皆嘗為之梁因之後
唐省副使院在樞宻院北二使共院而各設㕔事使各
一人以檢校官為之或領節度及兩使留後闕則樞宻
副使一人兼領二使亦有兼樞宻副使簽書樞宻院者
南院使資望比北院使稍優然事皆通掌只用南院印
掌總領内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㑹宴饗供帳
[058-16b]
之事應内外進奉悉檢視其名物分掌四案曰兵案曰
騎案曰倉案曰胄案其吏史則有都勾押官前行後行
其給使則有知客押衙道引行首之屬故事與參知政
事樞宻副使同知樞宻事以先後入叙位
宋熙寧四年詔位參知政事樞宻副使同知樞宻院下
著為令九年詔今後遇以職事侍殿或中書樞宻院合
班問聖體及非次慶賀並特叙二府班官制行罷宣徽
院以職事分𨽻省寺而使號猶存初王拱辰治平中知
[058-17a]
宣徽院神宗即位拜太子少保明年檢校太傅改宣徽
北院使尋遷南院立班序位視簽樞元豐六年拱辰除
安武軍節度使再任自此遂罷使名不復除獨太子少
師張方平許依舊領南院使致仕哲宗即位始遷太子
太保而罷使名元祐三年復置南北院使儀品恩數如
舊制在京人從視簽樞六年以馮京為南院使而張方
平亦復使名中書舍人韓川言祖宗設此官禮均二府
以待勲舊未嘗帯以致仕且宣徽武官也宮保文官也
[058-17b]
不宜混併不聼方平亦固辭不拜七年馮京亦以使致
仕紹聖三年議者言官名雖復而無所治之事乃罷之
  按樞宻宣徽院皆始於唐然唐之職官志及會要
  畧不言建置本末蓋因肅代以後特設此官以處
  宦者其初亦無甚司存職業故史所不載及其後
  宦者之勢日盛則此二官日尊及五代以來至於
  宋朝則皆以大臣為之然樞宻既専掌兵事繁任
  重故其官不可一日廢而副貳屬官亦不容不備
[058-18a]
  宣徽位尊而事簡故常以樞宻院官兼之或以待
  勲舊大臣之罷政者及官制行而事各有所𨽻則
  愈覺贅疣故遂廢罷云
  將軍總叙
三代之制天子六軍其將皆命卿故夏書曰大戰于甘
乃召六卿蓋古之天子寄軍政於六卿居則以田警則
以戰所謂入使治之出使長之之義其職在國則以比
長閭胥族師黨正州長鄉大夫為稱在軍則以卒伍司
[058-18b]
馬將軍為號所以異軍國之名諸侯之制大國三軍次
國二軍小國一軍其將亦命卿也晉獻公初作二軍公
將上軍未有其號魏獻子衛文子始有將軍之稱左傳/曰晉
閻没女寛謂魏子曰豈将軍食之而有不足注曰獻/子為中軍率故謂之将軍又禮記曰将軍文子之喪
戰國置大将軍周末又置前後左右将軍秦因之位上
卿金印紫綬漢興置大将軍驃騎將軍位次丞相車騎
将軍衛將軍左右前後將軍皆金印紫綬位次上卿後/漢
志曰漢将軍比公者四謂/大将軍驃騎車騎衛将軍掌京師兵衛四夷屯警孝武
[058-19a]
征閩越東甌又有伏波樓船及伐朝鮮大宛復置横海
度遼貳師宣帝増以蒲𩔖破羗權時之制若此非一亦
不常設光武中興諸将軍皆稱大及天下已定武官悉
省四征興於漢代四安四平起於魏初後漢有三鎮之
稱魏有鎮北之號晉武帝重兵官故軍校多選朝廷清
重之士居之置中軍将軍以統宿衛七軍及五王作難
東海王越以頃興事皆由殿省乃奏宿衛有侯爵者皆
罷之時殿中武官並封侯由是出者畧盡皆涕泣而去
[058-19b]
乃以東海國官領左右衛以國兵宿衛晉宋以來以領
軍䕶軍左右二衛驍騎游擊將軍謂之六軍宋輿服志/曰驃騎車
騎衛将軍及諸将軍加大者皆金章紫綬武/冠佩水蒼玉諸軍司馬銀章青綬朝服武冠其四安四
平左右前後征虜等将軍及四中郎将晉代荀羡王胡
之並居此官宋齊以來唯處諸王素族無為者齊以二
衛四軍五校驍騎游撃積射強弩殿中員外殿中武衛
七將軍殿中司馬左右及虎賁中郎將冗從僕射羽林
監武騎常侍謂之西省而散騎為東省梁武帝以将軍
[058-20a]
之名髙下舛雜命更加釐定於是有司奏置一百二十
五號将軍以鎮衛驃騎車騎為二十四班四征四中為
二十三班八鎮為二十二班八安為二十一班四平四
翊為二十班凡三十六號為重號将軍又有五徳将軍
忠勇軍師武臣𤓰牙龍騎雲麾鎮兵翊師宣恵果毅知/威仁威勇威信威嚴威智武仁武勇武信武嚴武是為
五徳将/軍也以班多者為貴凡十品二十四班品取其盈數
班法氣候之數制簿悉以大號居後以為選法自小遷
大也前史所記以位得從公故将軍之名次於台槐之
[058-20b]
下至是備其班品叙於百官之外凡一百二十五将軍
後魏将軍之名多矣謂驃騎軍騎衛為三将軍末年有
八柱國大将軍其中六人各督二大將軍凡十二大將
元贊元育元廓侯莫陳順宇文遵逹奚武李/逺豆盧寧宇文貴賀蘭祥楊忠王雄等是也又各分
統開府一人一開府領一軍兵是為二十四軍分掌禁
旅當𤓰牙禦侮之寄自大統十六年以後功臣位至柱
國及大将軍者衆矣咸是散秩無復統禦後周武帝三/年改諸軍軍
士並為/侍官隋煬帝以左右衛左右屯衛左右禦衛左右候
[058-21a]
衛凡十二衛各置大将軍一人将軍二人以總府事每/衛
各置長史録事參軍司倉兵騎/鎧等參軍員軍人總名衛士蓋魏周十二大將軍之
遺制唐武徳初秦王既平王世充及竇建徳髙祖以秦
王功殊今古自昔位號不足以為稱乃特置天䇿上将
軍以拜焉位在王公上及升儲宫遂廢天䇿府二年七
月髙祖以天下未定事資武力将舉闗中之衆以臨四
方乃置十二軍分闗中諸府以𨽻焉以萬年道為參旗/軍長安道為鼓旗
軍富平道為元戈軍醴泉道為丹鉞軍同州道為羽林/軍華州道為騎官軍寧州道為折威軍岐州道為平道
[058-21b]
軍豳州道為招揺軍麟州道為苑遊軍/涇州道為天紀軍宜州道為天節軍每軍将一人副
一人取威名素重者為之楊恭仁劉𢎞基長/孫順徳等為其將督耕戰之
備自是士馬強勁無敵於天下五年省七年以突厥宼
掠復置十二軍後又省之其後定制有左右衛左右驍
左右武左右威左右領軍左右金吾左右監門左右千
牛凡十六衛大将軍各一人左右衛及左右金吾總謂/之四衛其餘謂之雜衛
将軍總三十人左右千牛衛将軍各/一人餘衛各二人左右羽林左右龍
武左右神武六軍大将軍各一人将軍各三人皆有衛
[058-22a]
署其驃騎輔國鎮軍冠軍四大将軍雲麾勇武壯武宣
威明威定逺寧逺游騎游擊等九将軍並為五品以上
武散官先天二年正月十日詔往者衛士計戸取充使
二十一入幕六十出軍既憚劬勞咸欲避匿今改取二
十五以上充十五年即放出頻經征鎮者十年放出自
今已後羽林飛騎先於衛士中簡擇開元六年始詔折
衝府兵每六嵗一簡自髙宗武后時天下乆不用兵府
兵之法寖壞番役更代多不以時衛士稍稍去匿至是
[058-22b]
益耗散宿衛不能給宰相張説乃請一切募士宿衛十
一年取京兆蒲同岐華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長從
兵共二十萬號長從宿衛嵗一番命左丞蕭嵩與州刺
史共選之明年更號曰彍騎也肅宗以後有左右神䇿
軍各置大将軍一人統軍各二人将軍各四人後唐長
興三年勅衛軍神威雄威及魏府廣㨗以下指揮宜改
為左右羽林置四十指揮每十指揮立為一軍每一軍
置都指揮使一人兼分為左右廂應順元年改左右羽
[058-23a]
林四十指揮為嚴衛左右軍龍武神武四十指揮為捧
聖左右軍清泰元年改捧聖馬軍為彰聖左右軍嚴衛
歩軍為寜衛左右軍
宋朝承前代之制有左右金吾衛左右衛上将軍左右
驍衛屯衛領軍衛監門衛千牛衛上将軍諸衛大将軍
諸衛将軍並為環衛官無定員皆命宗室為之亦為武
臣之贈典大将軍以下又為武臣責降散官政和中改
武臣官制而環衛如故蓋雖有四十八階别無所領故
[058-23b]
也至於禁旅則有殿前司都副指揮使侍衛歩軍馬軍
都副指揮總之孝宗時始令節度使領左右金吾衛上
将軍承宣使領左右衛上将軍在内則兼帯在外不𢃄
  左右衛并親衛/
漢京師有南北軍掌理禁衛南軍若唐諸衛北軍若唐/羽林等軍周勃馳入北軍
是/也初有衛将軍魏末晉文王又置中衛将軍武帝受禪
分中衛為左右衛将軍以羊琇為左/趙序為右並置佐吏皆掌宿
衛營兵銀章青綬武冠綘朝服佩水蒼玉宋齊謂之二
[058-24a]
衛各領營兵每暮一人宿直後增二衛儀從為九十人
陳因之後魏永光初又增置左右衛将軍各二人北齊
二人分掌左右廂所主朱華閣以外各武衛将軍二人
貳之隋初左右衛大将軍各一人将軍各二人又各統
親衛煬帝改左右衛為左右翊衛又加置親衛並領勲/武三衛煬帝改三衛
為三侍非翊衛/府皆無三侍其所領軍士名為驍騎唐復為左右衛
大將軍各一人掌宫掖禁禦/督攝隊伍将軍各二人貳大将/軍事
宋有左右衛上將軍大將軍将軍中郎将郎並為環衛
[058-24b]
官無定員皆命宗室為之亦為武臣之贈自大將軍以
下又為武臣責降散官
長史左右衛各一人晉武帝置左右衛各有長史司馬/東晉省長史歴宋齊梁陳後魏北齊並同隋左右
衛各置長史/一人唐因之
録事參軍左右衛各一人東晉元帝初為鎮東大將軍/置録事參軍自後無聞梁皇弟皇子府有中
録事參軍及録事參軍各一人後魏二大公府及第一/第二第三品将軍府及始蕃王二蕃王三蕃王府各有
録事參軍官北齊因之隋左右衛/府各有録事參軍一人唐因之
倉曹參軍左右衛各二人東晉元帝為鎮東大将軍有/倉曹參軍宋武帝相府亦置後魏與録事參
[058-25a]
軍同置北齊因之隋左右衛府各/有倉曹參軍一人唐因之置二人
兵曹參軍左右衛各二人歴/代皆與倉曹同置
騎曹參軍左右衛各一人魏司馬景王為大將軍有騎/兵宋武帝為相有騎兵參軍隋左右衛府有
騎兵參軍唐初因/之其後改為騎曹
胄曹參軍左右衛各一人東晉元帝為鎮束大將軍有/鎧曹參軍宋武帝為相亦有之齊有左右鎧
曹各一人隋左右衛府有鎧曹行參軍事一人唐因之/長安初改為胄曹神武初復為鎧曹開元初復為胄曹
凡自十六衛及東宫十率府録事及兵倉騎胄等曹參/軍通謂之衛佐並為美職漢魏以來諸将軍有長史以
下官屬及唐諸衛所置蓋亦因其舊號考/其資位則全校㣲矣其下諸衛官屬並同
[058-25b]
左右親衛中郎將府中郎將之名秦漢以來有之隋每/衛各置開府一員以統之唐武徳
七年改開府為中郎將親衛為一府勲衛翊衛各為一/府 中郎將各一人掌領校尉以下宿衛總判府事唐
武徳七年改親衛驃騎将軍為之其勲翊二衛亦然徳/左右郎將一人隋備身府置左右郎將唐因其名武
七年改親衛車騎將軍為之其勲衛翊衛亦然掌二中/郎將之職 録事參軍一人掌受府事 兵曹參軍一
人掌判府事/ 校尉五人
  左右驍衛
漢有驍衛將軍謂之雜號將軍武帝以李廣為之後省
後漢初改屯衛為驍騎魏置為中軍晉領營兵兼統宿
[058-26a]
衛梁以來其任愈重天監六年置左右驍騎領朱衣直
閤並給儀從北徐州刺史昌義之首為此職出則羽儀
清道入則與二衛通直臨軒則升殿夾侍改舊驍騎曰
雲騎陳有左右驍騎及雲騎後魏北齊並有驍騎將軍
之職後周有左右驍騎率上士隋開皇十八年置備身
府煬帝即位改左右備身府為左右驍衛府所領軍士
名曰豹騎其備身府又别置焉唐因隋置左右驍衛府
龍朔二年去府字光宅元年改左右驍衛為左右武威
[058-26b]
神龍元年復舊大將軍各一人所掌與左右衛同將軍
各二人以副之領官屬並隋置唐/因之同左右衛
宋制見總序
  左右武衛
後漢末曹公為丞相有武衛營及魏文帝乃置武衛將
軍以主禁旅晉宋齊梁陳隋又有建武奮武廣武等將
軍至隋採諸武之名置左右武衛大将軍一人將軍各
二人以總府事煬帝改所領軍士名熊騎唐光宅元年
[058-27a]
改為左右鷹揚衛神龍元年復為武衛其制與隋同所
掌如左右衛領官屬並隋置唐/因之同左右衛
宋制見總序
  左右威衛
隋初有領軍府煬帝改為左右屯衛唐因之貞觀十二
年左右屯衛始置飛騎出遊幸即衣五色袍乘六閑馬
賜猛獸衣韀而從焉龍朔二年改左右屯衛為左右威
衛而别置左右屯營亦有大將軍等官尋改左右屯/營為羽林
[058-27b]
宅元年改威衛為豹韜衛神龍元年復舊所掌如左右
領官屬並隋置唐因之同左右衛龍朔二年左右威/衛舊官之員外各置録事參軍一人府三人史四人
並𨽻左右羽林/軍統本司事
  左右領軍衛
初魏武為漢丞相相府自置領軍非漢官也建安十二
年改為中領軍以史渙為之與䕶軍韓浩皆領禁兵文
帝受漢禪始置領軍将軍以曹休為之主五校中壘武
衛三營晉武帝初省使中軍将軍羊祜統二衛前後左
[058-28a]
右驍騎七軍營兵即領軍之任也祜遷罷復置北軍中
候懐帝永嘉中改中軍為中領軍元帝永昌元年復改
曰北軍中候尋復為領軍成帝時復以為中候而陶侃
居之尋復為領軍魏晉領䕶皆金章紫綬中領中䕶銀
章青綬武冠絳朝服佩水蒼玉晉㕁鑒庾亮紀瞻卞壼/陸曄褚翼王彪之會稽
王道子沈嘉武陵王導孔/安國謝鯤等並為領軍宋置領軍將軍一人掌内軍
䕶軍将軍一人掌外軍齊有領軍及中領軍梁領軍將
軍管天下兵要謂之禁司與左右僕射為一流中領軍
[058-28b]
與吏部尚書為一流陳因之後魏有領軍䕶軍二職若/侍臣帯
者加/中又有領軍将軍䕶軍将軍二軍與領䕶不並置北
齊領軍府凡禁衛官皆主之以髙歸彦為領軍大將軍
領軍加大自歸彦始隋有左右領軍府各掌十二軍籍
帳差科辭訟之事不置将軍惟有長史司馬諸曹掾屬
等官煬帝改領軍為左右屯衛即唐左/右威衛唐復採舊名别
置領軍衛分為左右龍朔二年改為左右戎衛咸亨元
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左右玉鈐衛神龍元年復舊各
[058-29a]
置大将軍一人掌宫掖禁備督攝隊伍與左右諸衛同
将軍各二人以副之長史齊梁陳並有之北齊有長史/司馬隋置録事以下諸曹唐因之
同左/右衛
宋為環衛官無定員無職事皆命宗室為之詳見/總叙靖康
元年御史中丞陳過庭言請遵藝祖開寳初罷諸節度
使歸環衛故事於是節度使錢景臻等並為左右金吾
衛上将軍孝宗隆興初詔學士院討論環衛官制欲參
酌祖宗時及唐太宗制如節度使則領左右金吾衛上
[058-29b]
将軍承宣使則領左右衛上将軍在内則兼𢃄在外則
不帯正任為上将軍遥郡為大将軍正使為将軍副使
為中郎将使臣以下為左右郎将通以十員為額宗室
不在此例餘管軍則解或領閤門皇城之𩔖則仍帯雖
戚里子弟非戰功不除上謂宰相謂欲以此儲將才重
環衛如文臣儲才於館閣也
  左右金吾衛
秦有中尉掌徼循京師如淳曰所謂游徼徼循禁備/盗賊也顔師古曰徼謂遮繞
[058-30a]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顔師古曰金吾鳥名也按/起居注天子出職主先導
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緹騎二百人緹騎無秩/比史食俸五百二十人
輿服導從光生滿路羣僚之中斯最壯矣光武㣲時歎/曰仕宦當為
執金/吾舊掌京師盗賊考按疑事後漢掌宫外戒司非常
水火之事衛尉廵行宫内金吾徼廵宫/外相為表裏以擒姦捕猾月三繞行宫外
及主兵器自中興但専徼循不與他政魏武秉政復為
中尉晉初罷直至後周置武環率武候率下大夫各二
人隋置左右武候府大将軍一人將軍三人掌車駕出
[058-30b]
入先驅後殿晝廵夜察執捕姦非烽候道路水草所宜
廵狩師田則掌其營禁煬帝大業三年改為左右武候
衛所領軍士名佽飛漢百官表曰漢有左武右武衛太/初元年更名佽飛掌弋射屬少府
光武省之隋/氏採舊名唐初又為左右武候府龍朔二年改為左
右金吾衛置大将軍一人所掌與隋同将軍二人副其
領官屬並隋/置唐因之
宋制見左右領軍衛門
  左右監門衛
[058-31a]
隋初有左右監門府将軍各一人掌宫殿門禁及守衛
事各置郎将二人校尉直長各三十人有長史司馬録/事及倉兵二曹
參軍鎧曹行參軍各一人二漢有城/門校尉掌京師城門屯兵非唐時任煬帝改将軍為郎
將各一人正四品置官屬並同備身府唐左右監門府
置大将軍中郎将等官龍朔二年改府為衛大将軍各
一人所掌與隋同将軍各二人以副之中郎将各四人
分掌諸門以時廵檢領官屬並隋/置唐因之
宋制見總叙
[058-31b]
  左右千牛衛
千牛刀名後魏有千牛備身掌執御刀因以名職謝綽/宋拾
遺有千牛刀即人君防身刀也齊尚書楊玉夫取千牛/刀殺蒼梧王是也其義蓋取莊子云庖丁解牛十九年
所割者數千牛而刀刄若/發於硎因以為備身刀名北齊千牛備身屬左右将軍
隋有左右領左右府大将軍一人将軍二人掌侍衛左
右供御兵仗領千牛備身十二人掌執千牛刀備身左
右十二人掌供御刀箭備身十六人掌宿衛侍從左右/置長
史司馬録事及倉兵二/曹參軍事鎧曹行參軍煬帝改左右領左右府為左右
[058-32a]
備身府置備身郎将等官唐貞觀中復為左右領左右
府顯慶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龍朔二年改左右千牛
府為左右奉宸衛後改為左右千牛衛神龍二年各置
大将軍一人所掌與隋同總判衛事将軍各一人以副
之中郎將各一人通判衛事領官屬即隋左右領左/右府長史以下唐改之
右千牛備身各十二人掌執御刀宿衛侍從皆以髙廕/子弟年少
姿容美麗者補之為/貴胄起家之良選備身左右十二人執御刀弓箭/宿衛侍省
身各一百人掌宿衛/侍從
[058-32b]
宋制見總叙
  左右羽林衛
漢武太初元年初置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象天文羽/林星主車
騎/也宣帝令中郎将騎都尉監羽林謂之羽林中郎将領
郎百人謂之羽林郎選隴西漢陽安定北地西河上郡
良家子便弓馬者以為之一名巖郎後漢志曰言從逰/獵還宿殿階巖下
室中故/號巖郎又置羽林左右監後漢志曰羽林左監一人主/羽林左騎羽林右監一人主
羽林右騎/皆六百石取從軍死事之子孫養之羽林官教以五兵
[058-33a]
號曰羽林孤兒光武中興以所征伐士勞苦者為之其
後復簡五營髙手别為左右監羽林父死子繼與虎賁
同所居之處謂之寺延熹六年減虎賁羽林/住寺不任事者半俸二漢並屬
光禄勲後漢竇固鄧/彪並為羽林魏羽林左右監與漢同夏侯元為/右桓範為
左/晉罷羽林中郎将又省一監置一監而已哀帝省宋
武帝永初初復置江右領營兵江左無復營兵羽林監
及虎賁中郎将並銅印墨綬武冠絳朝服其在陛列則
鶡尾冠鶡鳥每闘/死不止絳紗縠單衣江左不復著鶡冠齊因
[058-33b]
之後魏有羽林監北齊置監十五人後周有左右羽林
率屬大司馬隋煬帝改左右領軍為左右屯衛所領兵
為羽林唐貞觀十二年於元武門置左右屯營以諸衛
將軍領之其兵名曰飛騎又於飛騎中簡材力驍㨗善
戰者號為百騎扈從逰幸則衣五色袍乘六閑馬賜猛
獸衣韀龍朔二年改左右屯營為左右羽林軍武太后
臨朝永昌元年改百騎為千騎天授中改軍為衛中宗
景龍元年改千騎為萬騎大将軍一人大足元年左右/羽林衛各增置
[058-34a]
將軍/一人所掌與左右衛同将軍各三人以副之領官屬/並唐置
  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附/
唐初有禁兵號為百騎屬羽林永昌元年改羽林百騎
為千騎景龍元年改千騎為萬騎仍分為左右營開元
二十六年析羽林軍置左右龍武軍以左右萬騎營隸
焉官屬並唐置至徳中分置左右神武軍各置官屬如
羽林之制
  左右神策軍
[058-34b]
唐上元中以北衙軍使衛伯玉為神策軍節度使鎮陜
州中使魚朝恩為觀軍容使監其軍初哥舒翰破吐蕃
臨洮西之磨環川即其地置神䇿軍以成如璆為軍使
及安禄山反如璆以伯玉將兵千人赴難伯玉與朝恩
皆屯於陜時邊土䧟蹙神策故地淪沒即詔伯玉所部
兵號神䇿軍以伯玉為節度使與陜州節度使郭英義
皆鎮陜其後伯玉罷以英義兼神䇿軍節度英義入為
僕射軍遂統於觀軍容使廣徳元年代宗避吐蕃幸陜
[058-35a]
朝恩舉在陜兵與神策軍迎扈悉號神策軍天子幸其
營京師平朝恩遂以軍歸禁中自將之然尚未與北軍
齒也南衙諸衛兵/北衙禁軍永泰元年吐蕃復入冦朝恩又以神
䇿軍屯苑中自是寖盛分為左右廂勢居北軍右遂為
天子禁軍非他司比朝恩領之又請以京兆之好畤鳳
翔之麟游普潤皆𨽻神策軍明年又以興平武功天興
隸之及朝恩罪誅以劉希暹代為神策軍使希暹復得
罪以朝恩舊校王駕鶴代將徳宗即位以白志貞代之
[058-35b]
及李希烈反河北盗起數出禁軍征伐神䇿之士多闘
死者下詔募兵而志貞陰以市人補之名隸籍而身居
市肆及涇卒潰變皆戢伏不出帝遂出奔及志貞流貶
神策都虞候李晟與其軍之他將皆自飛狐道西赴難
遂為神策行營節度屯渭北軍遂振貞元二年改神策
左右廂為左右神策軍特置勾當左右神策軍以寵宦
者而益置大将軍以下又令左右神䇿軍皆加將軍二
員以待諸道大將有功者其後京畿之西多以神策軍
[058-36a]
鎮之以竇文塲霍仙鳴為左右神策䕶軍中尉又詔左
右神策置統軍以崇親衛時邊兵衣饟多不贍而神䇿
軍廪賜贏三倍繇是諸將多請遥隸神䇿軍往往稱神
策行營皆内統於中人矣順宗即位王叔文用事欲取
神策兵柄以奪宦者權而不克元和時廢左右神武左
右神威軍以吳兵騎分隸左右神策軍及僖宗幸蜀田
令孜募神策新軍為五十四都離為十軍令孜自為左
右神策十軍兼十二衛觀軍容使肅宗以後營衛惟羽/林龍武神武神策神
[058-36b]
威最盛皆隸北軍/亦名左右十軍以左右神策大将軍為左右神策諸
都指揮使諸都又領以都將亦曰都頭景福二年昭宗
以藩臣䟦扈天子孤弱議以宗室典禁兵及伐李茂貞
乃用嗣覃王允為京西招討使神策諸軍五十四軍悉
隸之屯興平已而兵自潰茂貞逼京師又與王行瑜韓
建連兵犯闕天子為之斬中尉殺宰相乃去後又詔諸
王閲親軍收拾神策亡散得數萬置殿後四軍嗣覃王
允與嗣延王戒丕將之茂貞再犯京師覃王戰敗昭宗
[058-37a]
幸華州明年韓建畏諸王有兵請皆歸十六宅於是四
軍二萬餘人皆罷又請誅都頭李筠遂殺十一王及還
長安左右神䇿軍稍復置之以六十人為定是嵗左右
神䇿中尉劉季述等廢帝幽之季述等誅而昭宗召朱
全忠兵入誅宦官宦官覺劫天子幸鳳翔全忠圍之嵗
餘天子乃誅中尉韓全誨等以解梁兵乃還長安於是
悉誅宦官而神䇿左右軍繇此廢矣諸司悉歸尚書省
郎官兩軍兵皆𨽻六軍而以崔允判六軍十二衛事六
[058-37b]
軍者左右龍武神武羽林其名存而已自是軍司以宰
相領
  按通典叙唐十六衛建置官将之事詳矣而左右
  神策軍獨闕焉蓋杜公所言多至徳天寳以前事
  而神䇿雖萌芽於肅代之時實磐固於徳宗幸奉
  天之後其初也則劫制天子専擅策立而其末也
  則外召賊臣覆亡宗社蓋唐自中葉以後強藩擅
  兵禁衛寡弱而其僅存者復為神策所併視同中
[058-38a]
  人之私屬至昭宗之時外不足以定㓂而内徒以
  脅君逮中人誅神策廢而唐遂亡矣新史職官志
  亦以神策大將軍叙於諸衛之後但不言其興廢
  之本末故摭史傳所言以補之
  殿前司
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使副都虞候掌殿前諸
班直及歩騎諸指揮之名籍及訓練之政
宋初有都㸃檢副都㸃檢之名在都指揮使之上後不
[058-38b]
復置入則侍衛殿陛出則扈從乘輿大禮則提㸃編排
整肅禁衛鹵簿儀仗掌宿衛之事都指揮使以節度為
之而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以刺史以上充資序淺則主
管本司公事馬歩軍亦如之備則通治闕則互攝凡軍
事皆行以法而治其獄訟若情不中法則禀奏聼旨騎
軍有殿前指揮使内直散員散指揮散都頭散祗候金
鎗班東西班散直鈞容直及捧日以下諸軍指揮歩軍
有御龍直骨朶子直弓箭弩直及天武以下諸軍指揮
[058-39a]
諸班有都虞候都虞候指揮使諸知副都知押班御龍
諸直有四直都虞候本直各有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
使都頭副都頭十將將虞候騎軍歩軍有捧日天武左
右四廂都指揮使捧日天武左右廂各有都指揮使每
軍有都指揮使都虞候每指揮有指揮使副指揮使每
都有軍使副兵馬使十將將虞候承局押官各以其職
𨽻於殿前司政和四年詔殿前都指揮使在節度使之
上副都指揮使在正任承宣使之上殿前都虞候在正
[058-39b]
任防禦使之上中興後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間虚不
除則以主管殿前司一員任其事其屬有幹辦公事主
管禁衛二員凖備差遣凖備差使㸃檢醫藥飯食各一
員書寫機宜文字一員本司掌諸班直禁旅扈衛之事
捧日天武四廂𨽻焉訓齊其衆振飭其藝通輪内宿併
宿衛親兵並聴節制其下有統制統領將佐等分任其
事凡諸軍班功賞轉補行門拍試換官閲日排連以詔
於上諸殿侍差使年滿出職抵應參班核其名籍以時
[058-40a]
敎閲則謹鞍馬軍器衣甲之出入軍兵有獄訟則以法
鞫治初渡江草創三衙之制未備稍稍招集填置三帥
資淺者各有主管某司公事之稱又别置御營司擢王
淵為都統制其後外州駐劄又有御前諸軍都統制之
名又併入神武軍以舊統制統領改充殿前統制統領

  石林葉氏曰殿前司與侍衛司馬軍歩軍為三衙
  其實兩司而侍衛司都指揮使外又置馬歩軍都
[058-40b]
  指揮使耳殿前司亦參馬歩軍而總於都指揮使
  故殿前司都指揮副都虞候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副都虞候與馬軍歩軍都指揮使副使虞候兩司
  三衛合十二員分天下兵而領之此祖宗制兵之
  大要也始唐制有十二衛兵後又有六軍十二衛
  兵為南衙漢之南軍也六軍為北衙漢之北軍也
  末年常以大臣一人總之如崔允判六軍十二衛
  是也都指揮使本方鎮軍校之名自梁起宣武軍
[058-41a]
  乃以其鎮兵因仍舊號置在京馬歩軍都指揮使
  而自將之蓋於唐六軍諸衛之外别為私兵至後
  唐明宗遂改為侍衛親軍以康義誠為馬歩軍都
  指揮使秦王從榮以河南尹為大元帥典六軍此
  侍衛司所從始也及從榮以六軍反入宫義誠顧
  望不出兵而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朱𢎞實擊之其
  後遂不廢殿前軍起於周世宗是時太祖為殿前
  司都虞候初詔天下選募壯士送京師命太祖擇
[058-41b]
  其武藝精髙者為殿前諸班而置都檢㸃位都指
  揮使上太祖實由此受禪見於國史歐陽文忠公
  為五代史號精詳乃云不知所始蓋考之未詳也
  自有兩司六軍諸衛漸廢今但有其名則兩司不
  獨為親軍而已天下之兵柄皆在焉其權雖重而
  軍政號令則在樞密院與漢周之間史𢎞肇之徒
  為之者異矣此祖宗之㣲意非前世所可及也熙/寧
  九年殿前都指揮郝質言往軍器監與判監劉奉/世會議軍器上批殿前馬歩三帥朝廷待遇禮繼
[058-42a]
  二府事體至重寺監小官豈/可呼召自今止令移文定議
  沈氏筆談曰三衙内中見宰執皆横杖於文徳殿
  後立廊階下唱喏宰相出立階揖之外遇從官於
  通衢皆避焉此禮乆廢惟内中横杖之禮至今不
  廢
  歐陽氏歸田録曰寳元康定予自貶所還京見王
  君貺初作舍人在坐見殿前馬歩軍聨騎立門外
  呈榜稱不敢求見舍人遣人謝之而去慶歴三年
[058-42b]
  余作舍人三衙軍相逢而歛馬駐立前呵者傳聲
  太尉立馬急遣人謝之比舍人馬過然後敢行後
  余官於外十年而還遂入翰林與學士相逢分道
  而過更無歛避之禮蓋兩制漸輕三衙漸重
 洪邁論三衙軍制劄子臣仰惟陛下天資神武留意
 治軍將士感恩用命非復前比然臣區區管見獨以
 為猶有可議者軍制不立名位不正是也請以祖宗
 之制大畧論之三衙軍職之大者凡八等除都指揮
[058-43a]
 使或不常置外曰殿前副都指揮使馬軍副都指揮
 使歩軍副都指揮使曰殿前都虞候馬軍都虞候歩
 軍都虞候曰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龍神衛四廂
 都指揮使秩秩有序若登梯然不可一級輙廢一或
 有闕即以功次逓遷降此而下則分營分廂各置都
 副指揮使如捧日左廂第一軍都指揮使天武右廂
 第二軍都指揮使之𩔖邊境有事命將討捕則旋立
 總管鈐轄都監之名使各將其所部以出事已則復
[058-43b]
 初二百年之間累聖相承皆用此術以制軍詰禁自
 南渡以後觸事草創於是三帥之資淺者始有主管
 某司公事之稱而都虞候以下不復設置乃以天子
 宿衛虎士而與在外諸軍同其名號以統制統領為
 之長又使遥𢃄外路總管鈐轄之名考之舊制則非
 法稽之事體則非是以陛下聖明能知人善任使所
 謂爪牙之士豈無數十人以待用者若法祖宗之制
 正三衙之名改諸軍為諸廂改統制以下為都虞候
[058-44a]
 指揮使使宿衛之職預有差等士卒之心明有所繫
 異時拜將必無一軍皆驚之舉於以銷壓未萌循名
 責實則環衛將軍雖不置可也如蒙聖慈或以為然
 乞下樞密討論故實圖議其當恐或可以少贊陛下
 布昭聖武之意兹事體大願陛下深念之
  侍衛馬軍司
馬軍都指揮使一人以節度使充副都指揮使都虞候
皆無定員副都指揮使以觀察使以上充都虞候以防
[058-44b]
禦使以上充掌騎兵之名籍及訓練之政令所領馬軍
自龍衛而下有左右四廂都指揮使龍衛左右廂各有
都指揮使每軍有都指揮使都虞候每指揮有指揮使
副指揮使每都有軍使副兵馬使十將將虞候承局押
官各以其職𨽻於馬軍司中興後常出戍建康所設官
屬如殿前司
  侍衛歩軍司
掌歩軍之政令凡出入扈衛守宿以奉上開收閲習轉
[058-45a]
補以勵下所設官置屬及所領歩軍自神衛而下左右
四廂如馬軍司
  知閤門事
即古者擯相之職也周禮大行人掌九儀及賔客之位
漢有通事舍人
宋朝橫班有内客省使崇政殿受朝則升東階侍立掌/四方進奉及四夷朝貢牧伯朝
覲酒饌饔餼宰相近臣禁衛將校/節儀諸州進奉賜物回詔之事引進使四方館使唐/四
方館以通事舍人判𨽻中書省石晉始有為卿監専掌/判館者皇朝初以檢校官判館淳熙四年改置使名掌
[058-45b]
文武官正謝辭國忌賜香諸道月旦正至章表郊祀朝/蕃官貢舉人進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釋父老陪位之事
東上閤門使西上閤門使凡取禀㫖命供奉乘輿朝會/游宴及贊導三公羣臣蕃國
朝見辭謝糾彈失儀之事使副専/之舍人以下但通班贊名而已其供職於内者多用
國戚世族號為華要禮均侍從政和官制横班使副之
名既改為大夫而其職任則命内外官知焉其後所除
總名知閤門事仍兼客省四方館之職焉靖康元年詔
閤門並立員額監察御史胡舜陟奏閤門之職祖宗所/重宣贊不過三五人熙寧間通事舍人
十三員祗候看班祗候六人當時議者猶以為多今舍/人一百八員祗候七十六員看班四員内免職者二百
[058-46a]
三員由宦侍恩倖以求財朱勔父子交賣尤多富商豪/子往往得之真宗時諸王夫人因聖節乞補閤門帝曰
此職非可以恩澤授不許神宗即位之初用宮邸直省/官郭昭選為閤門祗候司馬光言此祖宗以畜養賢才
在文臣為館職其重如此今豈可/賣以求財乞賜裁省故有是詔紹興元年上以宋籛
孫藩邸舊人稍習儀注命轉行橫行一官主管閤門紹
興五年詔右武大夫以上並稱知閤門事兼客省四方
館事官未至者即稱同知閤門事仍兼客省四方館事
以除授為序稱同知者在知閤門之下
  同知閤門事
[058-46b]
宋朝東西上閤門副使雖無定員然選任不及疎逺而
所置常少於正使之數政和官制以左武右武郎易二
閤副使而閤門事乃命横行知焉則同知之職乃昔時
所謂副使也
  閤門宣贊舍人閤門祗候/
故事閤門無通事舍人而通事舍人沿唐制自𨽻中書
省如抽赴閤門並稱閤門祗候其後直授閤門通事舍
人非舊制也天禧中去閤門二字政和六年改為宣贊
[058-47a]
舍人又舊以閤門通事舍人閤門祗候二等謂之閤職
蓋武臣之清選也閤門通事舍人閤門祗候二等比館/職清流為進取之基非熟於朝儀不
在此選又有看班祗候以命世家新進及擢閤門㸃檢/使臣為之而㸃檢官乃知班使之長者二年無過遂改
看班政和間改通事作宣贊且不復選/人才而濫除不知其數人不以為貴也舊止三五員天/禧
初上與輔臣語及減吏員向敏中曰太祖太宗朝閤門/祗候不過三五員宣導贊謁而已今踰數百而除授未
已上曰此蓋相承/為例當漸省之熙寧四年閤門請擇武臣子弟六人
前後殿日祗應以閤中看班祗候為名候五年熟識儀
數乃除閤門祗候紹興中許令供職注授内外合入差
[058-47b]
遣闕到然後免供職其後供職舍人員數稍冗裁定以
四十員為額乾道六年上欲清閤門之選除宣贊舍人
閤門祗候仍舊通掌贊引之職外置閤門舍人十員以
待武舉之入官者掌諸殿覺察失儀兼侍立駕出行幸
亦如之六參常朝後殿引親王起居倣儒人館閣之制
召試中書省然後命之又許轉對如職事官供職滿二
年與邊郡淳熙間置看班祗候令忠訓郎以下充秉義
郎以上始除閤門祗候又增重薦舉閤門祗候之制必
[058-48a]
廉幹有方畧善弓馬兩任親民無遺闕及曾歴邊任者
充紹熙以來立定員額慶元初申嚴閤門長官選擇其
屬之令非右科前名之士不與召試閤門為右列清選
之職蓋先後維持之力云
  幹辦皇城司
周虎賁氏舍則守王閑王在國則守王宫漢北軍即今
之皇城司也漢置羽林郎材官取三輔良家之子自給
鞍馬唐謂之北衙左右羽林軍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
[058-48b]
将軍各三人從三品掌統北衙禁兵督攝左右廂飛騎
儀仗大朝會則周衛階陛廵幸則夾馳道為内仗凡飛
騎南上者配其職有勅上南衙者大将軍承墨勅白移
於金吾引駕仗官與監門奏覆降墨然後乃得入
宋朝因之舊號武徳司大平興國詔改今名政和官制
改皇城使為武功大夫而其職任則選内外通領焉皇/城
司以入内兩都知主内判内定事入内都知無不與知/者惟宿直諸班禁衛畧無統攝而皇城司親從官數千
人乃命武臣二員同兩都知主之而/殿前復不預此祖宗處軍政深意也紹興中詔行宫禁
[058-49a]
衛所改為行在皇城司三年詔皇城司係專掌禁庭出
入依祖宗法不𨽻臺察
  御前忠佐軍頭引見司
宋初但曰軍頭引見司端拱元年改軍頭司為御前忠
佐軍頭司引見司為御前忠佐引見司軍頭司掌崇班
供奉及諸州駐泊捕捉之事引見司掌軍頭名籍諸軍
搜閲引見之事中興以來提㸃官幹辦官並以閤門官
充紹興三十二年詔知閤門官兼則稱提㸃宣贊舍人
[058-49b]
閤門祗候兼則稱幹辦乾道三年詔提㸃幹辦共以四
員為額
  帯御器械
宋初嘗選三班以上武幹親信者佩櫜鞬御劍或以内
臣為之初是職止名御帯咸平元年改為御𢃄器械景
祐二年詔自今無得過六人慶歴元年詔遇闕員以歴
邊任有功者補之舊制外任帯御器械過闕朝見不宿/衛熙寧六年向寳移真定府路總管
過京師特/命宿直中興初諸将在外者多帯職蓋假禁近之名
[058-50a]
為軍旅之重紹興七年樞宻院言𢃄御器械官合帯挿/上曰祖宗置此官所以衛不虞也今乃佩
數隻骹箭不知何用方承平時至餙以珠珍車/駕每出為觀美而已他日恢復此等事當盡去二十九
年詔中外舉薦武臣無闕可處増置帯御噐械四員然
近侍亦或得之乾道以來詔𢃄御器械立班在樞宻院
檢詳文字之上淳熙間凡正除軍中差遣或外任者不
許衘内帶行又須供職一年方與解帶恩例於是屬鞬
之職益加重矣
  按唐承前代置十六衛皆所以命武臣掌禁旅也
[058-50b]
  宋興以來環衛官特以處宗親無限員無職事而
  禁旅則仍五代之制屬之三衙有都副指揮虞候
  為之長其次則有閤門御帶其所職亦皆唐十六
  衛之任然三衙則専掌兵以大將主之而御帶閤
  門則或以處戚畹内臣不専為將帥之任而其職
  掌皆在京師故俱次序其事於十六衛將軍之後
 
 文獻通考卷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