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09 文獻通考-元-馬端臨 (master)


[1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五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王禮考十
  圭璧符節璽印
虞舜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羣牧班瑞于羣后輯斂/瑞信
也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榖璧男執蒲璧/五等諸侯執之以合符於天子而驗其信否也周禮天
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鄭氏注云名玉以冒以徳覆冒/天下也諸侯始受命天子錫以圭圭頭斜鋭其冒下斜
[115-1b]
刻小大長短廣狹如之諸侯來朝天子以刻處冒其圭/頭有不同者即辨其偽也既月盡此月日覲日日見也
既見之後審之非偽則又班/還其瑞以與天下正始也
  程氏演繁露曰尚書大𫝊曰古者圭必有冒故瑁
  圭者天子與諸侯為瑞諸侯執所受圭以朝天子
  無過者復得以給使之歸國有過者留其圭三年
  已上御覽/八百六按大𫝊此言必有所本舜典之謂輯五
  瑞者即此之執圭而朝者也輯者斂之而上呼天
  子也又謂班瑞于羣后者即此之復與其圭以歸
[115-2a]
  者也第其有過留之三年者不見所出然大𫝊此
  言極有理也舜典下文東廵岱宗而䞇五玉以朝
  者即與在朝而輯五瑞者同理也正義曰五瑞本
  受之堯斂而還之謂如舜新以付改為舜臣與之
  正新君之始此亦有理然以上下文推之則不通
  矣四岳巡狩皆嘗斂玉而復授之矣至五器之斂
  復即是輯班之異名矣今獨於正月在都所班者
  為舜賜則巡狩之所如所復在已受新賜之後何
[115-2b]
  用再班也邪以此知大𫝊所言有理蓋分還留兩
  端以為賞罰也者其說有理也
  按天子之所佩曰璽臣下之所佩曰印無璽書則
  九重之號令不能逹之於四海無印章則有司之
  文移不能行之於所屬此後世之事也三代以前
  則未之聞上之所以示信於下者惟圭璧與符節
  而已封建則有圭璧諸侯朝於天子則執其所受
  之圭以合焉所謂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公執
[115-3a]
  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榖璧男執蒲璧是
  也徴召則有符節掌節所謂掌守邦節而辨其用
  典瑞所謂珍圭以徴守以恤凶荒牙璋以起軍旅
  以治兵守是也二者皆重器故俱以玉為之古者
  人朴俗淳故雖有圭璧符節而其用甚簡必大朝
  㑹大徴發則以之示信後世巧詐日滋而防制益
  密故璽書印章之用甚煩而猶懼其不足以防姦
  莊周所謂焚符破璽而民朴鄙蓋有激也然則圭
[115-3b]
  璧蓋符節璽印之𩔖世徒見繪禮圗者繪天子諸
  侯被冕服執圭璧遂以鎮圭桓圭以下為服飾之
  具又見尚書有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䞇之說遂以
  圭璧為䞇見之物然皆非也舜典輯五瑞之下繼
  之以班瑞修五禮五玉之下繼以如五器卒乃復
  蓋索之以别其偽而復還之耳春官大宗伯以玉
  作六瑞以等邦國則自王執鎮圭至男執蒲璧以
  禽作六摯以等諸臣則自孤執皮帛以至工商執
[115-4a]
  鷄六瑞在先六摯在後明圭璧非䞇獻之物也故
  今叙符節璽印而以圭璧先之
  虞書言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䞇如五器卒
  乃復孔注五器即五玉五等諸侯所執也三帛諸
  侯世子執纁公之孤執元附庸之君執黄二生卿
  執羔大夫執鴈一死士執雉五器終則還之三帛
  生死則否然則豈諸侯世子以下則受其物而於
  五等諸侯反無所受乎按周禮小行人成六瑞王
[115-4b]
  用鎮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用榖璧
  男用蒲璧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
  琥以繡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諸侯之好康王之
  誥諸侯入應門皆布乗黄朱賔稱奉圭兼幣蓋諸
  侯之朝天子有圭璧以為信有馬幣以為䞇並陳
  於庭圭璧則合而還之馬幣則受之至於諸侯世
  子以下則無圭璧直以三帛二生一死效䞇而已
  無璧則不言復矣然則圭璧蓋似䞇而非也聘禮
[115-5a]
  云以圭璋聘重禮也已聘而還圭璋此輕財而重
  禮之義也蓋古者朝聘皆以玉行禮而並無受玉
  之文明玉非幣馬羔鴈之比也
周官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與其用事王晉
大圭執鎮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繅有五采文所以/薦玉木為中幹用
韋衣而畫之就成也天子常春分朝日鄭司農云晉讀/為搢紳之搢謂插於紳帶之間若帶劒也五就五帀也
一帀為/一就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繅皆三采三就
子執榖璧男執蒲璧繅皆二采再就以朝覲宗遇㑹同
[115-5b]
於王三采朱白蒼二采朱綠也鄭司農云以圭璧見於/王覲禮曰侯氏入門右坐奠圭再拜稽首侯氏見
於天子春曰朝夏曰宗秋曰覲/冬曰遇時見曰㑹殷見曰同諸侯相見亦如之亦執/圭璧
以相見春秋𫝊曰邾/子執玉高其容仰瑑圭璋璧琮繅皆二采一就以覜
璋以聘后夫人以琮享之也大夫衆來曰/頫寡來曰聘鄭司農注云瑑有圻鄂瑑起珍圭以徴
守以恤凶荒杜子春云珍當為鎮書亦或為鎮以徴守/者以徴召守國諸侯若今時徴郡守以竹
使符也鎮者國之鎮諸侯亦一國之鎮故以鎮圭徴之/也凶荒則民有逺志不安其土故以鎮圭鎮安之元謂
鎮圭王使之瑞節制大小當與琬琰相依王使人徴諸/侯憂凶荒之國則授之執以徃致王命焉如今時使者
持節矣恤者開府庫賑救/之凡瑞節歸又執以反命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鄭/司
[115-6a]
農云牙璋瑑以為牙牙齒兵象故以牙璋發兵若今時/以銅虎符發兵元謂牙璋亦王使之瑞節兵守用兵所
守若齊人戍/遂諸侯戍周璧羡以起度鄭司農云羡長者此璧徑長/尺以起度量玉人職曰璧羡
度尺以為度元蓋為羡是/不圜之貌蓋徑八寸袤尺榖圭以和難以聘女榖圭亦/王使之
瑞節榖善也其飾若粟文然難仇讎和之者若春秋宣/公及齊侯平莒及郯晋侯使瑕嘉平戎於王其聘女則
以納/徴焉琬圭以治徳以結好琬圭亦王使之瑞節諸侯有/徳王命賜之及諸侯使大夫
来聘既而為壇㑹之使大夫執以命事焉大行人職曰/時聘以結諸侯之好鄭司農云琬圭無鋒芒故治徳以
結/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琰圭亦王使之瑞節鄭司農云/琰圭有鋒芒傷害征伐誅討之
象故以易行除慝易惡行令為善者以此圭責讓諭告/之也元謂除慝亦謂諸侯使大夫來頫既而使大夫執
[115-6b]
而命事於壇大行人職/曰殷頫以除邦國之慝玉人之事鎮圭尺有二寸天子
守之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
侯守之命圭七寸謂之躬圭伯守之命圭者王所命之/圭也朝覲執焉居
則守之子守榖璧男守/蒲璧不言之者闕耳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名玉/曰冒
言徳能覆蓋天下者也四寸/者方以尊接卑以小為貴天子用全上公用龍侯用
瓚伯用將鄭司農云全純色也龍當為駹駹雜色也元/謂全純玉也龍瓚將皆雜名也卑者下尊以
輕重為差玉多則重石多則輕公/侯四玉一石伯子男三玉二石琬圭九寸而繅以象
徳琰圭九寸判規以除慝以易行凡圭琰上寸半琰圭/琰半以上又半為瑑
[115-7a]
飾/璧羡度尺好三寸以為度羡徑也好璧孔也爾雅曰/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
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元謂/羡猶延其袤一尺而廣狹焉榖圭七寸天子以聘女牙
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軍旅以治兵守二章皆/有鉏牙
之飾於琰側先言/牙璋有文飾也
  陳氏禮書曰大宗伯作六瑞自王以下皆言執小
  行人掌六瑞自王以下皆言用則執者自人言之
  也用者自玉言之也執之所以行禮用之所以合
  符宗伯典瑞行人皆言執獨小行人言用則行禮
[115-7b]
  非小行人所専掌特掌其合符之事而已若夫不
  施於行禮合符則寳而守之此玉人所以又言守
  之也
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邦節者珍圭牙璋/榖圭琬圭琰圭也
王有命則别其節之用以授/使者輔王命者執以行為信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
者用角節謂諸侯於其國中公卿大夫王子弟於其采/邑有命者亦自有節以輔之玉節之制如王
為之以命數為大小/角用犀角其制未聞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
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以英簜輔之使節使卿大/夫聘於天子
[115-8a]
諸侯行道所執之信也土平地也山多虎平地多人澤/多龍以金為節鑄象焉必自以其國所多者於以相别
為信明也今漢有銅虎符杜子春云簜當/為帑謂以凾器盛此節或曰英簜畫凾門闗用符節
貨賄用璽節道路用旌節皆有期以反節門闗司門司/闗也貨賄者
主通貨賄之官謂司市也道路者主治五涂之官謂鄉/遂大夫也凡民逺出至於邦國邦國之民若來入由門
者司門為之節由闗者司闗為之節其啇則司市為之/節其以徴令及家徙則鄉遂大夫為之節唯時事而行
不出闗不用節也變司市言貨賄者璽節主以通貨賄/貨賄非必由市或資於民家焉變鄉遂言道路者容公
邑及小都大都之吏皆主治五涂亦有民也符節者如/今宫中諸官詔符也璽節者今之印章也旌節今使者
所擁節是也將送者執此節以送行者皆以道里日時/課如今郵行有程矣以防容姦擅有所通也凡節有法
[115-8b]
式藏於/掌節凡通逹於天下者必有節以𫝊輔之必有節言/逺行無有
不得節而出者也輔之以𫝊者/節為信耳傳說所齎操及所適無節者有幾則不逹圏/土
納/之
  陳氏禮書曰節之為物或以玉或以角或以金或
  以竹或用以守或用以使或用以民周官掌節之
  所掌者八玉節也角節也虎節也人節也龍節也
  符節也璽節也旌節也小行人之所逹者六虎節
  也龍節也人節也旌節也符節也管節也掌節守
[115-9a]
  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此用以守者也
  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為之
  此用以使者也門闗用符節貨賄用璽節道路用
  旌節皆有期以反節此用於使與民者也行人凡/其使也
  必以旌節此使者所執也此掌之者若/徙於他則為之旌節以逹之此民執也析竹為符
  節全竹為管節小行人有管節而掌節無之者掌
  節所掌謂之邦節以輔王命則所謂邦國之使節
  使邦國者所執也鄭氏謂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諸侯誤也小行人所
[115-9b]
  逹謂之天下之節則所謂龍節人節虎節管節邦
  國都鄙使者所執非王官所掌也掌節無都鄙之
  使節以使都鄙者無節特以旌節行之也小行人
  無璽節以其所掌者使節而貨賄之事不預也然
  節不特八節六節而已典瑞珍圭以徴守以恤凶
  荒牙璋以起軍旅琬圭以治徳以結好琰圭以除
  慝以易行榖圭以和難以聘女鄭氏皆以為王使
  之瑞節則珍圭牙璋琬圭琰圭榖圭使者為信於
[115-10a]
  所適者也龍節虎節人節符節旌節行人為信於
  道路者也調人凡和難弗辟則與之瑞節而以執
  之此琰圭耳則琰圭不特施於使者民亦與之也
  書康誥曰越小臣諸節春秋之時宋司馬握節以
  死司城致節於府人而去司馬牛致其邑與圭而
  適齊杜預曰圭守/邑之信符則守節不特於邦國都鄙雖官
  府小臣亦有之也考工記牙璋榖圭七寸琬圭琰
  圭九寸漢竹使符竹箭五枚長五寸然則先王之
[115-10b]
  節其長蓋亦不過於此若夫旌節之制又加長焉
  觀蘇武之杖節則非以寸計之也漢竹使符銅虎
  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付郡守唐符璽郎凡國有
  大事則出納符節班其右而藏其左先王之節其
  班藏蓋亦如此然老子曰執左契不責於人則藏
  其右者非是
秦以印稱璽以玉不通臣下用制乘輿六璽曰皇帝行
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
[115-11a]
又始皇得藍田白玉為璽螭虎鈕文曰受天之命皇帝
夀昌韍佩既廢乃以采組連結於璲光明表章轉相結
受故謂之綬通典秦漢以降逮於周隋既多無注解或/𫝊寫訛舛有義理難明雖研覈莫辨今但
約真本史聊存一代之制/他皆𩔖此質之者幸察焉
漢高祖元年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嬰封皇帝璽符
節降軹道旁
漢初有三璽天子之璽自佩行璽信璽在符節臺
 漢舊儀璽皆玉螭虎鈕凡六璽皇帝行璽凡封國用
[115-11b]
 之璽賜諸侯王書信璽發兵召大臣以天子行璽策
 拜外國以天子之璽事天地鬼神以天子信璽皆以
 武都紫泥封青布嚢白素裏兩端無縫尺一板中約
 署皇帝綬黄地赤采不佩璽璽以金銀縢組幐侍中
 緄負以從奉璽書使者乘馳𫝊其騎也三騎行晝夜
 千里為程
 衞宏曰秦前民皆佩綬金玉銀銅犀象為方寸璽各
 服所好秦以來天子獨稱璽又以玉羣下莫得用其
[115-12a]
 玉出藍田山題李斯書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夀永昌
 高祖入咸陽秦王子嬰以璽降其璽乃始皇藍田玉
 璽螭獸鈕在六璽之外帝既誅項籍即天子位因服
 其璽世世𫝊受號曰漢𫝊國璽平帝崩孺子未立璽
 藏長樂宫及王莽即位請璽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
 陽侯舜諭指太后怒罵之且曰若自以金匱符命為
 新皇帝變更正朔服制亦當自更作璽𫝊之萬世何
 用此亡國不祥璽為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欲與
[115-12b]
 此璽俱葬終不可得太后因涕泣左右皆垂涕舜亦
 悲不能止良久乃謂太后臣等已無可言莽必欲得
 𫝊國璽太后寜能終不與邪太后聞舜語切恐莽欲
 脅之乃出漢𫝊國璽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且死而
 兄弟今族滅也舜既得璽奏之莽大恱
皇后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紐皇太子黄金印
龜紐印文曰章下至二百石皆為通官印
漢諸侯王金璽盭綬盭音戾綠也漢舊儀云諸侯/王黄金璽槖駝紐文曰璽徹侯
[115-13a]
金印紫綬相國丞相金印紫綬高帝一十年更名相國
綠綬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左右前後將軍金印紫綬御
史大夫銀印青綬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
光祿大夫無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銅印黑綬大夫博士
御史謁者郎無其僕射御史治書尚符璽者有印綬比
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黄綬綏和元年長相皆黑綬建平
二年復黄綬
武帝太初元年改正朔數用五紀注云謂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諸卿
[115-13b]
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足之
  孔氏雜說漢時印綬非若今之金紫銀緋長使服
  之也蓋居是官則佩是印罷則解之故三公上印
  綬也後漢張渙云吾前後十腰銀艾銀即銀印艾
  即綠綬十云者一官一佩之耳印不甚大淮南王
  曰方寸之印丈二之組是也
宣帝時始賜匈奴單于印璽與天子同
 王莽既簒位遣五威將軍王駿等多齎金帛遺單于
[115-14a]
 因易故印故印文曰匈奴單于璽莽更曰新匈奴單
 于章駿既至授單于印綬令上故印綬單于再拜受
 詔譯前欲解故印左姑夕侯蘇曰未見新印文宜且
 勿與單于解故印綬奉上受著新綬不解視印飲食
 至夜罷右率陳饒謂諸將率曰鄉者姑夕侯疑印文
 幾令單于不予人如今視印知其變改必求故印此
 非辭說所能距也既得而復失之辱命莫大不如椎
 破故印以絶禍根即引斧椎壊之明日單于果言漢
[115-14b]
 賜單于印言璽不言章又無漢字諸王以下乃有漢
 言章今印去璽加新與臣下無異願得故印將率示
 以破印單于知無可奈何又多得賂遺乃遣使奉牛
 馬入謝因上書求故印後以印文改易怨恨勒兵入
 寇
高祖與功臣剖符作誓
文帝二年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應劭曰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
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聼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張晏曰符
[115-15a]
以代古之珪璋從簡易也師古曰與郡守為符者/謂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使音所吏反
武帝征和二年更節加黄旄初漢節純赤以戾太子持
赤節故更為黄旄加上以相别
文帝十二年除闗無用𫝊𫝊信也若今過所也師古曰/古者或用棨或用繒帛棨者
刻木為/合符也
景帝四年復置諸闗用𫝊出入應邵曰以七國/新反備非常
宣帝本始四年詔曰今嵗不登民以車船載榖入闗者
得毋用𫝊
[115-15b]
光武建武三年閏月丙午赤眉君臣靣縳奉高皇帝璽
綬二月己未祠高廟受𫝊國璽
 王莽敗時仍帶璽商人杜吳殺莽不知取璽公賔就
 斬莽首并取璽更始將李松送上更始赤眉至高陵
 奉璽上赤眉建武三年盆子降光武奉以上之
 靈帝熹平六年八月戊辰袁紹等誅宦官引兵入宫
 張遜叚珪等急廹刼少帝及陳留王小平津六璽不
 自隨辛未帝還宫是日得六璽失𫝊國璽袁術死軍
[115-16a]
 破徐璆得其盗國璽及還許上之
 魏受禪遣使求璽獻穆曹皇后不與如此數輩后乃
 呼使者入親數責之以璽抵軒下因涕泣横流曰天
 不祚爾左右莫能仰視
後漢皇后赤綬玉璽
建武元年復設諸侯王金璽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九卿
執金吾河南尹秩皆中二千石大長秋將作大匠度遼
諸將軍郡大守國傅相皆秩二千石校尉中郎將諸郡
[115-16b]
都尉諸國行相中尉内史中䕶軍司直秩皆二千石以
上皆銀印青綬中外官尚書令御史中丞治書侍御史
公將軍長史中二千石丞正平諸司馬中宫王家僕雒
陽令秩皆千石尚書中謁者黄門冗從四僕射都郡監
中外諸都官令都侯司農部丞郡國長吏丞侯司馬千
人秩皆六百石家令侍僕秩皆六百石雒陽市長秩四
百石主家長秩皆四百石以上皆銅印黑綬諸曹長揖
擢丞秩三百石諸秩千石者其丞尉皆秩四百石秩六
[115-17a]
百石者丞尉秩三百石四百石者其丞尉秩二百石縣
國丞尉亦如之縣國三百石長丞尉亦二百石明堂靈
臺丞諸陵校長秩二百石丞尉校長以上皆銅印黄綬
縣國守宫令相或千石或六百石長相或四百石或三
百石長相皆以銅印黄綬而有秩者侍中中常侍光祿
大夫秩皆二千石大中大夫秩皆比二千石尚書諫議
大夫侍御史博士皆六百石議郎中謁者秩皆比六百
石小黄門侍郎中黄門秩皆比四百石郎中秩皆比三
[115-17b]
百石太子舍人秩二百石輿服/志注
後漢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薨皆令贈印璽
建武二十六年賜南匈奴黄金璽盭緺綬
建武之初禁網尚闊但以璽書發兵未有虎符之信杜
詩上疏曰舊制發兵皆以虎符其餘調發竹使而已間
者發兵但用璽書或以詔令如有姦人詐偽無由知覺
愚以為軍旅尚興賊虜未殄調兵郡國宜立虎符以絶
姦端書奏從之
[115-18a]
 尚符璽郎中四人在中主璽及虎符竹符之半者符
 節令為符節臺率主符節事凡遣使掌授節
中平六年始復節上赤葆
  徐氏曰按漢初節旄純赤武帝以衞太子持赤節
  乃更節加黄旄東都因之中平六年董卓議廢立
  袁紹掛節於上東門而去卓以紹棄節乃改第一
  葆為赤旄也
晉時𫝊國璽與斬蛇劔俱為乘輿所寳斬蛇劔至恵帝
[115-18b]
時武庫火燒之遂亡及懐帝没胡𫝊國璽没於劉聰後
又没於石勒及石虎死胡亂穆帝世乃還江南
 𫝊國璽是秦始皇所刻其玉出藍田山是丞相李斯
 所書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夀永昌漢高祖定秦秦王
 子嬰獻此璽及漢高即位仍佩之因以相𫝊故號曰
 𫝊國璽漢昭帝殿中一夜相驚霍光即召持節郎取
 璽郎不與光欲奪之郎按劔曰頭可得璽不可得光
 善之明日遷郎秩二等光後廢昌邑王賀立宣帝光
[115-19a]
 自手解取賀璽扶令下殿至漢平帝王莽簒位就元
 后求璽乃出璽投之於地璽上螭一角缺及莽敗時
 帶璽綬避火於漸臺商人杜吳殺莽取綬不知取璽
 及莽頭公賔就見綬問綬主所在乃斬莽首并璽與
 王憲憲得無所送又自乘天子車輦李松入長安斬
 憲送璽詣宛上更始赤眉大司馬謝祿至高陵更始
 奉璽赤眉赤眉立劉盆子建武三年盆子敗於宜陽
 璽還光武孫堅從桂陽入討董卓時已焚燒洛邑徙
[115-19b]
 都長安堅軍於城南見井中旦旦有光軍人莫敢汲
 堅乃探得璽初卓在亂掌璽者投於井中故堅得之
 袁紹有僭盗意乃拘堅妻逼求之紹得璽見魏武舉
 以向肘魏武惡之紹敗得璽還漢以禪魏魏以禪晉
 趙王倫簒立使義王王威就恵帝取之帝不與強奪
 之懐帝永嘉五年王彌入洛陽執懐帝及𫝊國六璽
 詣劉曜後為石勒所并璽復屬勒刻一邉云天命石
 氏此題今不復存勒為冉閔所滅此璽屬閔閔敗璽
[115-20a]
 存閔大將軍蔣幹晉鎮西將軍謝尚遣督䕶何融至
 購賞得之以晉穆帝永和八年還江南晉元帝東渡
 歴數帝無玉璽北人皆云司馬家白版天子
晉皇太子金璽龜紐朱黄綬四采赤黄縹紺貴人夫人
貴嬪是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章文曰貴人夫人貴嬪
之章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媫妤容華充華是
為九嬪銀印青綬皇太子妃金璽龜紐纁朱綬諸王太
妃妃諸長公主封君金印紫綬郡公侯縣公侯太夫人
[115-20b]
夫人銀印青綬
  程氏演繁露曰晉孔琳之當桓元時建議曰古者
  皇王𫝊國之璽及公侯襲封之印皆奕世𫝊用無
  敢改作今世惟尉之一職獨用一印至於内外羣
  臣毎遷悉改終年刻鑄金銀銅炭之費不可勝言
  愚請衆官印即用一印無煩改作則知是時毎一
  官别鑄印也
宋皇太子金璽龜紐朱綬諸王金璽龜紐纁朱綬郡公
[115-21a]
金章元朱綬太宰太傅太保丞相司徒司空金章紫綬
相國綠綟綬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凡將軍位從公者金
章紫綬郡諸侯金章青朱綬驃騎車騎以下諸將軍並
金章紫綬諸王嗣子金印紫綬郡公侯嗣子銀印青綬
尚書令僕射中書令監祕書監銅印墨綬光祿大夫太
子詹事左右衞以下諸將軍監軍銀章青綬諸校尉中
郎將銀印青綬縣鄉亭侯金印紫綬鷹揚伏波以下諸
將軍銀章青綬諸都尉校尉中尉銀印青綬州郡史銅
[115-21b]
印墨綬御史中丞都水使者銀印墨綬諸軍司馬銀章
青綬匈奴䕶羌諸校尉銅印青綬尚書左右丞祕書丞
銅印黄綬其下又有假青綬假墨綬
齊乘輿制六璽以金為之並依秦漢之制皇太子諸王
金璽皆龜紐公侯五等金章郡太守内史四品五品將
軍皆銀章尚書令僕射至諸州刺史皆銅印其綬乘輿
黄赤縹紺四采太子諸王纁朱綬赤黄縹紺色亦同相
國綠綟綬三采綠紫紺郡公朱侯伯青子男素朱皆三
[115-22a]
采公嗣子紫侯嗣子青鄉亭侯闗中闗内侯紫綬白二
采郡國太守内史青尚書令僕射中書監祕書監皆墨
丞皆黄
梁制乘輿印璽及皇太子諸王五等國封並畧如齊制
鄉亭闗内闗中及各號侯諸王嗣子金印龜鈕紫綬闗
外侯銀印龜紐青綬大司馬大將軍太尉諸位從公者
金章龜鈕紫綬尚書令僕射尚書中書監令祕書監銅
印墨綬左右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同其位但加金紫
[115-22b]
者謂之金紫光祿但加銀青者謂之銀青光祿太僕廷
尉以下諸卿丹陽尹銀章龜鈕青綬諸將軍金章紫綬
中郎將則青綬郡國太守相内史銀章龜鈕青綬諸縣
署令秩千石者州郡大中正郡中正銅印環紐墨綬公
府令史亦同諸縣尉銅印環鈕單衣黄綬
 梁末侯景之敗也以𫝊國璽自隨使其侍中兼平原
 太守趙思賢掌之曰若我死宜沈於江勿令吳兒復
 得之思賢自京口濟江遇盗從者棄之草間至廣陵
[115-23a]
 以告郭元建元建取之以與辛術術送之至鄴
  按郭元建侯景之黨景敗以廣陵降王僧辨既而
  復降於北齊齊遣行臺辛術㨿廣陵𫝊國璽自五
  胡之亂沒於劉石石氏敗璽復南歸於晉歴宋齊
  梁至侯景之敗而璽又北歸於高齊云
  致堂胡氏曰有天下者必汲汲於一璽求之不得
  則歉然若郡守縣令之官而未視印綬也夫璽何
  所本哉二帝三王不聞𫝊是物而後為君也舜受
[115-23b]
  之堯禹受之舜湯受之禹文武受之湯先聖後聖
  若合符節者豈璽之謂歟故詩書春秋紀事詳矣
  曾不及璽獨秦誇大使李斯以蟲鳥之文刻之美
  玉兼稱皇帝以識詔令自是而後始有璽書使秦
  善也而璽無所本固不當法使秦不善也而璽雖
  美擊而破之為宜又何足𫝊也故嘗論之官府百
  司之印章一代所為而受之君者也不可以失失
  之則不敬天子之璽亦一代所用而非受之於天
[115-24a]
  者也必隨世而改不改則不新故漢有天下當刻
  漢璽而不必襲之秦唐有天下宜刻唐璽而不必
  襲之隋所以正位凝命革去故而鼎取新也茍以
  為不然曷不於二帝三王監之彼世之璽以亂亡
  毁逸者固多矣必以相𫝊為貴又豈得初璽如是
  之久邪
陳制永定元年武帝所定乘輿服御皆採梁舊制以天
下初定務惟節儉至天嘉中乃一依梁天監舊事
[115-24b]
北齊制天子六璽並依舊式皇帝行璽封常行詔勅用
之皇帝之璽賜諸王書用之皇帝信璽下銅獸符發諸
州鎮兵下竹使符拜代召諸刺史用之並白玉為之方
一寸二分螭獸鈕天子行璽册拜外國則用之天子之
璽賜諸外國書則用之天子信璽發兵外國若徴召外
國及有事鬼神用之並黄金為之方一寸二分螭獸紐
又有𫝊國璽白玉為之方四寸螭獸鈕上交蟠螭隱起
鳥篆書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夀昌凡八字在六璽外唯
[115-25a]
封禪以封石凾又有督攝萬機印一鈕以木為之長尺
二寸廣二寸五分皆上為鼻鈕鈕長九寸厚一寸廣七
寸腹下隱起篆文書為督攝萬機凡四字此印常在内
唯以印籍縫用則左户部郎中度支尚書奏取印訖轉
納皇太子璽黄金為之方一寸龜鈕文曰皇太子璽宫
中大事用璽小事用門下典書坊印諸侯印綬二品以
上並金章紫綬三品銀章青綬三品以上凡是五省官/及中侍中省官皆為印
而不為/章也四品得印者銀印青綬五品六品得印者銅印
[115-25b]
墨綬四品以下凡是開國子男及五等/㪚品名號侯皆為銀章不為印七品八品九品
得印者銅印黄綬金銀章印及銅印並方一寸皆龜鈕
四方諸藩國王之章上藩用金下藩用銀並方寸龜鈕
佐官唯公府長史尚書二丞給印綬六品以下九品以
上唯當曹為官長者給印餘自非長官雖位尊並不給
諸王纁朱綬四采赤黄縹紺純朱質纁文織長二丈一
尺二百四十首廣九寸開國郡縣公散郡公元朱綬四
采元赤縹紺質元文織長丈八尺百八十首廣八寸開
[115-26a]
國縣侯伯朱綬四采青赤白縹朱質青文織長丈六尺
百四十首廣七寸開國縣子男名號侯開國鄉男素朱
綬三采青赤白朱質白文織長丈四尺百二十首廣六
寸一品二品紫綬三采紫黄赤純紫質長丈八尺百八
十首廣八寸三品四品青綬三采青白紅純青質長丈
六尺百四十首廣七寸五品六品黑綬二采青紺純紺
質長丈四尺百首廣六寸七品八品九品黄綬二采黄
白純黄質長丈二尺六十首廣五寸官品從第二以上
[115-26b]
小綬間得施玉環官有綬者則有紛皆長八尺廣三寸
各隨綬色若服朝服則佩綬公服則佩紛官無綬者不
合佩紛
後周皇帝八璽有神璽有𫝊國璽皆寳而不用神璽明/受之於
天傳國璽明/受之於運皇帝負扆則置神璽於筵前之右置𫝊國
璽於筵前之左其六璽並因舊制皆白玉為之方一寸
五分高一寸螭獸鈕三公諸侯印皆方寸二分高八分
龜鈕七命以上銀四命以上銅皆龜鈕三命以上銅印
[115-27a]
銅鼻其方皆寸其高六分文曰某公官之印其組綬皇
帝以蒼青朱黄白元纁紅紫緅則侯/反碧綠十有二色諸
公九色自黄以下諸侯八色自白以下諸伯七色自元
以下諸子六色自纁以下諸男五色自紅以下三公之
綬如諸公三孤之綬如諸侯六卿之綬如諸伯上大夫
之綬如諸子中大夫之綬自紫以下士之綬自緅以下
其璽印綬亦如之保定四年百官始執笏常服焉宇文
䕶始袍加下襴遂為後制
[115-27b]
隋制神璽寳而不用受命璽封禪則用之餘六璽行用
並用舊制其綬王纁朱綬四采赤黄縹紺純朱質纁文
織成長丈八尺二百四十首廣九寸公元朱綬四采元
赤縹紺純朱質元文織成長丈八尺二百四十首廣九
寸侯伯青朱綬四采青赤白縹純朱質青文織成長丈
六尺百八十首廣八寸子男素朱綬三采青赤白純朱
質白文織成長丈四尺百四十首廣七寸正從一品綠
綟綬四采綠紫黄赤純綠質長丈八尺二百四十首廣
[115-28a]
九寸從三品以上紫綬三采紫黄赤純紫質長丈六尺
百八十首廣八寸銀青光祿大夫朝議大大及正從四
品青綬三采青白紅純青質長丈四尺百十首廣七寸
正從五品墨綬二采青紺純緇質長丈二尺百首廣六
寸自王公以下皆有小䨇綬長二尺六寸色同大綬而
首半之正從一品施二玉環以下不合其有綬者則有
紛皆長六尺四寸廣二寸四分各隨綬色煬帝幸遼東
命鄭元為京師留守樊子蓋為東都留守俱賜玉麟符
[115-28b]
以代銅獸六典云傳符之制京/師留守曰玉麟符
唐制天子有𫝊國璽及八璽皆玉為之神璽以鎮中國
藏而不用受命璽以封禪禮神皇帝行璽以報王公書
皇帝之璽以勞王公皇帝信璽以召王公天子行璽以
報四夷書天子之璽以勞四夷天子信璽以召兵四夷
皆泥封大朝㑹則符璽郎進神璽受命璽於御座行幸
則合八璽為五&KR1221函封從於黄鉞之内太皇太后皇太
后皇后皇太子及妃璽皆金為之藏而不用太皇太后
[115-29a]
皇太后封令書以宫官印皇后以内侍省印皇太子以
左春坊印妃以内坊印初太宗刻受命元璽以白玉為
螭首文曰皇天景命有徳者昌至武后改諸璽皆為寳
中宗即位復為璽開元六年復為寳天寳初改璽書為
寳書十載改𫝊國寳為承天大寳
初高祖入長安罷隋竹使符班銀莬符其後改為銅魚
符以起軍旅易守長京都留守折衝府捉兵鎮守之所
及左右金吾宫苑總監牧監皆給之畿内則左三右一
[115-29b]
畿外則左五右一左者進内右者在外用始第一周而
復始宫殿門城門給交魚符廵魚符左箱右箱給開門
符閉門符亦左符進内右符監門掌之蕃國亦給之雄
雌各十二銘以國名雄者進内雌者付其國朝貢使各
齎其月魚而至不合者劾奏𫝊信符者以給郵𫝊通制
命皇太子監國給䨇龍符左右皆十兩京北都留守給
麟符左二十右十九東方諸州給青龍符南方諸州朱
雀符西方諸州騶虞符北方諸州元武符皆左四右三
[115-30a]
左者進内右者付外行軍所以給之隨身魚符者以明
貴賤應召命左二右一左者進内右者隨身皇太子以
玉契召勘合乃赴親王以金庻官以銅皆題某位姓名
官有二者加左右皆盛以魚袋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
以上飾以銀刻姓名者去官納之不刻者𫝊佩相付有
傳符銅魚符者給封符印發驛封符及封魚函用之有
銅魚而無傳符者給封函還符封函用之天子廵幸則
京師東都留守給留守印諸司從行者給行從印木契
[115-30b]
符者以重鎮守慎出納畿内左右皆三畿外左右皆五
皇帝廵幸太子監國有軍旅之事則用之王公征討皆
給焉左右各十九太極殿前刻漏所亦以左契給之右
以授承天門監門晝夜勘合然後鳴鼓元武門苑内諸
門有喚人木契左以進内右以授監門有勅召者用之
魚契所降皆有勅書尚書省符與左同乃用大將出賜
旌以顓賞節以顓殺旌以絳帛五丈粉畫虎有銅龍一
首纒緋幡紫縑為袋油囊為表節懸畫木盤三相去數
[115-31a]
寸隅垂赤麻餘與旌同
晉天福三年六月中書門下奏准勅製皇帝受命寳今
按唐貞觀十六年太宗文皇帝刻之元璽白玉為螭首
其文曰皇帝景命有徳者昌勅宜以受天明命惟徳允
昌為文刻之
周廣順三年二月内司製國寳兩坐詔太常具制度以
聞有司奏按唐六典符寳郎掌天子八寳其一曰神寳
其二曰受命寳其神寳方六寸高四寸六分厚一寸七
[115-31b]
分蟠龍鈕文與傳國寳同傳國寳秦始皇帝以藍田玉
刻之李斯篆文方四寸靣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鈕
蟠五龍二璽歴代相傳以為神器又别有六寳一曰皇
帝行璽二曰皇帝之璽三曰皇帝信璽四曰天子行璽
五曰天子之璽六曰天子信璽此六寳因文為名並白
玉螭虎鈕歴代相傳亡則補之北朝鑄之以金至則天
朝以璽字渉嫌改為寳貞觀十六年别製元璽一坐其
文曰皇天景命有徳者昌白玉螭虎鈕同光中製寳二
[115-32a]
坐文曰皇帝受命之寳晋天福四年製寳一坐文曰皇
帝神寳其同光天福二寳内司製造不見鈕象並尺寸
制度勅令製寳兩坐宜用白玉方六寸螭虎鈕詔馮道
書寳文其一以皇帝承天受命之寳為文其一以皇帝
神寳為文
  按𫝊國寳自秦始皇後歴代傳授至唐末帝自燔
  之際以寳隨身焚焉晋高祖受命特製寳一座開
  運末北戎犯闕少帝遣其子延煦送於戎主戎主
[115-32b]
  訝其非真少帝上表具述其事及戎主北歸齎以
  入蕃漢朝二帝未暇别製至是始刻之
宋太祖皇帝受禪𫝊周廣順中所造二寳
太宗制承天受命之寳
真宗制恭膺天命之寳大中祥符中又别制恭膺天命
之寳天下同文之寳用於封禪昭受乾符之寳以印宻

宋制天子之寳皆用玉篆文廣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
[115-33a]
填以金盤龍鈕係暈錦大綬赤小綬連玉環玉檢高七
寸廣二寸四分厚四分玉斗方二寸四分厚一寸二分
皆飾以金裝褁以紅綿加紅羅泥金夾帊納於小盝盝
以金裝内設金牀暈錦褥飾以襯色玻瓈碧鈿石珊瑚
金精石瑪瑙大中祥符初登封泰山/别製寳盝皆差小其制又盝二重皆裝以
金覆以紅羅繡帊載以腰輿及行馬並飾以金又有香/爐寳子
香匙灰匙火箸燭臺/燭刀皆以金為之朝㑹陳於御前大禮即列於仗衛

[115-33b]
累朝每上尊號有司製玉寳以尊號為文
禁中所用别有三印一曰天下合同之印中書奏覆狀
流内銓歴任三代狀用之二曰御前之印樞宻院宣命
及諸司奏狀用之三曰書詔之印翰林詔書勅别錄勅
榜用之皆鑄以金又以鍮石各鑄其一雍熙三年並改
為寳别鑄以金舊者六印皆毁之
皇太子金寳方二寸厚五寸係以朱組大綬連玉環金
斗金檢長五寸濶二寸厚二分悉褁以紅綿加紅羅泥
[115-34a]
金帊納於小盝盝以金裝内設金牀又盝二重皆覆以
紅羅銷金帊盝及腰輿行馬皆銀裝金塗他法物皆銀
為之鈒花塗以金
宋因唐制諸司皆用銅印諸王及中書門下印方二寸
一分樞宻宣徽三司尚書省諸司印方二寸惟尚書省
印不塗金餘皆塗金節度使印方一寸九分塗金餘印
並方一寸八分惟觀察使塗金諸王節度使州府軍監
縣印皆有銅牌其長七寸五分諸王廣一寸九分餘廣
[115-34b]
一寸八分諸王節度觀察使牌塗以金刻文云牌出印
入印入牌出或本局無印者皆給奉使印景徳四年别
鑄兩京奉使印大中祥符七年詔自今除國信接伴劾/獄勾當財用創寺觀外其他細物勿給
又有朱記以給京城及外處職司及諸軍校等其制長
一寸七分廣一寸六分士庶及寺觀亦有私記大中祥
符五年詔禁私鑄止得雕木為文大方寸
旌節唐天寳中置節度使受命日賜之得以專制軍事
行即建節府樹六纛宋凡命節度有司給門旗二龍虎
[115-35a]
旗一節一麾搶二豹尾二凡製旗以紅繒九幅髹漆杠
緋纛旌用塗金銅龍頭髹漆杠綢以紅繒畫白虎設髹
漆木盤於上節亦用髹漆杠飾以金塗銅葉凡三盤為
二層以紅絲為旄並綢以紫綾旗囊又加碧絹囊麾槍
豹尾亦髹漆杠麾槍設髹漆木盤綢以紫繒複囊又綢
以碧油豹尾制以赤黄布畫豹文
銀牌唐制差發驛遣使則門下省給𫝊符以通天下之
信宋符劵皆樞宻院主之舊有銀牌以給乘驛者濶一
[115-35b]
寸半長五寸靣刻𨽻字曰勅走馬銀牌凡五字首為竅
貫以革帶其後罷之樞宻院給劵謂之頭子太平興國
三年李飛雄詐乘驛謀亂伏誅遂罷樞宻院劵别製新
牌濶二寸半長六寸易以分書上鈒二飛龍下鈒二麒
麟兩邊年月貫以紅絲縧端拱中使臣䕶邉兵多遺失
之者又罷銀牌復給樞宻院頭子
乾興元年三月作受命寳其文曰恭膺天命之寳命參
知政事王曾書之遣内侍諸少府監文思院視工作
[115-36a]
仁宗明道元年禁中火寳冊悉焚其年九月改作寳及
冊命參知政事陳堯佐書受命寳薛奎書尊號冊寳宰
臣張士遜書仁宗為皇太子冊參知政事晏殊書皇太
后尊號冊寳二年冊寳成三司言用黄金二千七百兩
為法寳法物詔易以銀而塗黄金初真宗嘗為昭受乾
符之寳前此亦焚遂詔宰相陳執中書欽崇國祀之寳
刻之以代昭受乾符之寳凡齋醮表章用焉
景祐三年篆文官王文盛言於少府監曰在京糧料院
[115-36b]
印多偽俲之以摹劵歴者謂宜鑄三靣印圓其制而靣
闊二寸五分於外圍周匝篆紀年及糧料院名凡十二
字以圍篆十二辰凡十二字中央篆正字上連印鈕令
可轉旋以機穴定之用時月分對年中互建十二月自
寅至丑終始循環每改元即更鑄之云若此使姦人無
復措其巧矣少府監以奏詔三司詳定請如文盛言文
盛又曰舊例親王中書印各方二寸一分樞宻宣徽三
司尚書省開封府方二寸節度使寸九分節度觀察留
[115-37a]
後觀察使寸八分半防禦團練使轉運州縣印寸八分
凡印各上下七分皆闊寸六分雖各有差降而無令式
以紀其數詔從其言著於令
康定初製銅符上篆文曰某處發兵符下鑄虎豹為飾
而中分之右五符留京師左符付總管鈐轄州軍事官
高者掌之樞宻院下符發兵第一至第五周/而復始本處勘以左符即發兵
皇祐五年秋九月作鎮國神寳
 時閱奉宸庫得良玉廣尺厚半之上以其希世之寳
[115-37b]
 不欲以為服玩因作鎮國神寳命宰相龎籍篆而參
 知政事劉沆書其上寳成以進召近臣宗室觀於延
 和殿是嵗太常禮院引唐六典次序曰一神寳二受
 命寳冬至祠南郊大駕儀仗請以鎮國神寳先受命
 寳為前導自是遂為定式 初太宗以玉寳二鈕賜
 太祖之子徳芳其文曰皇帝信寳至孫從式上之
英宗即位别製受命寳其文曰皇帝恭膺天命之寳
 嘉祐八年將葬仁宗於永昭陵翰林學士范鎮上奏
[115-38a]
 曰竊聞先朝受命寳及法寳物與平生衣冠器用皆
 欲舉而葬之非所以稱大行皇帝公儉之意也其受
 命寳望陛下寳而用之且示有所𫝊付若衣冠器玩
 則宜陳於陵寢及神御殿嵗時展視以慰思慕詔檢
 討官披繹典故及命兩制禮官議學士王珪等上議
 曰受命寳猶昔𫝊國璽也宜為天子𫝊器不當改作
 古者藏先王衣服於廟寢至於平生器玩則世納於
 房中亦不悉陳於陵寢謂宜從省約以稱先帝恭儉
[115-38b]
 之實已而别製受命寳珪等議格不用命參知政事
 歐陽修篆其文曰皇帝恭膺天命之寳
治平三年命知制誥邵泌殿中丞蘇唐卿詳定天下印
文泌唐卿皆通篆籕尋復廢罷亦無所釐改焉
神宗熙寧四年詔中外奉使除文臣兩省武臣横行已
上不以職務𦂳慢餘官如使外國接送伴體量安撫制
勘之𩔖給奉使印餘給銅記以奉使朱記為名
 先是臣僚差使不以官序高下職務慢𦂳例給奉使
[115-39a]
 印而令式節文非劇司者記故宻院有請也
九年八月令禮部鑄諸路提舉官印自是提舉官不帶
奉使印以出十月詔西作坊鑄造諸銅符三十四副令
三司給左契付諸門契付内鑰匙庫諸門輪差人員依
時轉銅契赴庫勘同其鐵牌則請人自執止宿外仗本
庫依漏刻法發鑰匙付外驗牌給付候開門即執牌納
鑰匙請出銅契至晩仍依上項請納其開門朝牌六靣
亦隨銅契發放時上以京城門禁不嚴素無符契命樞/宻約舊契更造銅契中刻魚形以門名
[115-39b]
識之分左右給納以戒不虞/而啓閉之法嚴於舊日矣
元豐二年詳定儀注所言周禮王執鎮圭釋者曰祭天
地宗廟及朝日夕月則執之若朝覲諸侯授玉於王王
受玉撫玉而已考工記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蓋諸
侯執圭以授天子天子以冒圭邪刻之處冒諸侯之圭
以齊瑞信如後世之合符未有臨臣子而執鎮圭者唐
六典殿中監掌服御之事凡大祭祀則進大圭執鎮圭
若大朝會止進爵開寳通禮始著元會執圭出自西房
[115-40a]
淳化中上夀進酒又令内侍捧圭於周制唐禮皆不合
其元會受朝賀請不執鎮圭上夀詔可
三年五月詳定所言郊廟之禮有鎮圭而無大圭於禮
為闕詔議大圭尺度考工記玉人之事鎮圭尺有二寸
天子守之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天子服之說者曰
王所搢大圭也或謂之珽後魏以降又改為笏珽以白
玉為之長尺有二寸西魏以來皆然方而不折雖非古
制蓋後世所得之玉隨宜為之考之周禮大圭長三尺
[115-40b]
西魏隋唐長尺有二寸請自朝廷揆玉之有無制之又
按孔頴逹言天子執鎮圭以朝日夕月及祭天地宗廟
蓋奉祭祀執鎮圭者摯也搢大圭者笏也唐禮親祀天
地神祇皆搢大圭執鎮圭有事宗廟則執鎮圭而已王
涇郊祀録曰大圭質也事天地之禮質故執而搢之鎮
圭文也宗廟之禮亦文故無兼執之義不知大圭天子
之笏通用於郊廟請自今皇帝親祠郊廟搢大圭執鎮
圭奉祀之時既接神再拜則奠鎮圭為摯執大圭為笏
[115-41a]
當事搢笏君尊則不搢笏别於臣下也儀注云皇帝搢
鎮圭蓋沿襲之誤宜改為奠鎮圭盥手飲福則授之人
詔俟製大圭畢施行詳定所言又古者執玉以行事前
事則不執開元禮開寳通禮皇帝升輅不言執圭祀日
質明至中壝門外殿中監進大圭尚衣奉御又以鎮圭
授殿中監以進於是始搢大圭執鎮圭今皇帝乘玉輅
執鎮圭赴景靈宫及太廟青城皆乘輅執圭殊不應禮
請自今乘輅不執圭還内御大輦亦如之詔可詳定所
[115-41b]
又言大圭中必之制按考工記天子圭中必聘禮記元
纁繫長尺絢組中必與絢組一也絢以薦玉組以約圭
二者皆謂之繅藉今之鎮圭無此二物請製薦玉繅藉
以木板為中幹廣袤如其玉然後用韋衣之乃於韋上
畫五采文前後垂之又製約圭繅藉長尺上以元以絳
為地五采五就因以為飾每奠圭則以薦玉之繅陳於
地執圭則以約圭之繅備失墜因之為飾况大圭搢之
紳帶之間不可無中必明矣俟明堂服大圭宜依鎮圭
[115-42a]
所約之組令可繫從之
四年詔三省印銀銷金塗給事中印為門下外省之印
舍人印為中書外省之印
六年别鑄禮部貢舉之印舊制貢院有印院廢印亦隨
毁禮部遇鎻試則牒印廢事故也又詔臣僚所授印亡
殁並賜隨葬
八年五月作受命寳以皇帝恭應天命之寳為文
哲宗元祐元年詔天聖中章獻明肅皇后用玉寳方四
[115-42b]
寸九分厚一寸二分龍鈕今太皇太后權同處分軍國
事宜依章獻明肅皇后故事從之又詔太皇太后玉寳
以太皇太后之寳為文皇太后金寳以皇太后寳為文
皇太妃金寳以皇太妃寳為文
元符元年五月得𫝊國寳御殿受之
 紹聖三年咸陽縣民叚義斸地得古玉印光照滿室
 四年十二月上之詔禮部御史臺以下參驗五年三
 月翰林承㫖蔡京及講義玉璽官十三員奏按所獻
[115-43a]
 玉璽色綠如藍温潤而澤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夀永
 昌其背螭鈕五盤鈕間有小竅用以貫組又得玉螭
 一首白如膏亦温潤其背亦螭鈕五盤鈕間亦有貫
 組小竅其靣無文與璽大小相合篆文工作皆非近
 世所為臣等以歴代正史考之璽之文曰皇帝夀昌
 者晉璽也曰受命於天者後魏璽也有徳者昌唐璽
 也惟徳允昌石晉璽也則既夀永昌者秦璽可知今
 得璽於咸陽其玉乃藍田之色其篆與李斯小篆體
[115-43b]
 合飾以龍鳯鳥魚乃蟲書鳥跡之法於今所𫝊古書
 莫可比擬非漢以後所作明矣今陛下嗣守祖宗大
 寳而神寳自出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夀永昌則天之
 所畀烏可忽哉漢晉以來得寳鼎瑞物猶告廟改元
 肆𤯝上夀况𫝊國之器乎其受寳法物禮儀乞下所
 屬施行詔禮部太常寺考按故事詳定以聞至四月
 禮官言五月朔故事當大朝會宜就行受寳之禮依
 上尊號寳冊儀有司豫製受寳法物并寳進入俟降
[115-44a]
 出權於寳堂安奉前三日差官奏告天地宗廟社禝
 前一日帝齊於内殿翼日帝服通天冠御大慶殿降
 坐受寳羣臣上夀稱賀
徽宗崇寧五年作鎮國寳
 時有以玉印獻者印方寸以龜為鈕工作精巧文曰
 承天福延萬億永無極受寳記言有以古篆進者謂
 是也帝因次其文倣李斯蟲魚篆作寳文其方四寸
 有奇螭鈕方盤上圓下方名為鎮國寳
[115-44b]
大觀元年制八寳
 時得玉工用元豐中玉琢天子皇帝六璽疊篆紹聖
 間得漢𫝊國璽無檢螭又不缺疑其一角缺者乃檢
 也有檢𫝊考驗甚詳傳於世帝於是取其文而黜其
 璽不用因作自受命寳其方四寸有竒文皆琢以白
 玉篆以蟲魚帝自為之記鎮國受命二寳合天子皇
 帝六璽是為八寳於是下詔曰自昔皆有尚符璽官
 今雖𨽻門下後省遇親祠則臨時具員訖事復罷八
[115-45a]
 寳既備宜重典司之職可令尚書省置官如古之制
 又詔永惟受命之符當有一代之制而尚循秦舊六
 璽之用度越百年之久或未大備自天申命地不愛
 寳獲全玉於異域得妙工於編氓八寳既成夐無前
 比殆天所授非人能為可以來年元日御大慶殿恭
 受八寳尚書省言請置符寳郎四員𨽻門下省二員
 以中人充掌寳於禁中按唐八寳車駕臨幸則符寳
 郎奉寳以從大朝會則捧寳以進今鎮國寳受命寳
[115-45b]
 非常用之器欲臨幸則從六寳朝會則陳八寳皆夕
 納内符寳郎捧寳出以授外符寳郎外符寳郎從寳
 行於禁衛之内朝則分進於御座之前鎮國寳受命
 寳不常用唯封禪則用之皇帝之寳答鄰國之書則
 用之皇帝行寳降御札則用之皇帝信寳賜鄰國書
 及物則用之天子之寳答外夷國書則用之天子行
 寳封冊則用之天子信寳舉大兵則用之應合用寳
 外符寳郎具奏請内符寳郎御前請寳印訖付外符
[115-46a]
 寳郎承受從之二年詔受命寳字之上添鎮國二字
 三年八月名八寳一鎮國神寳二受命之寳詔古為
 六璽至唐始名曰寳増數至八今天下承平百五十
 年其制尚闕紹聖中得秦李斯所作制度雖工乃藍
 田青玉又鎮國寳未有所稽今寳成祗受典禮始克
 大備實邦家之慶鎮國受命二寳寳而不用藏置内
 府人未知制作之因可宣付有司
政和二年得元圭御大慶殿受圭
[115-46b]
 宦者譚稹獻元圭其制兩旁刻十二山若古山尊上
 銳下方上有雷雨之文下無琢飾外黑内赤中一小
 好可容指其長尺有二寸詔付廷議議官以為周王
 執鎮圭緣以四鎮之山其中有好為受組之地其長
 尺有二寸周人倣古為之而王執以鎮四方也帝乃
 以是嵗冬御大慶殿受圭焉
六年詔御寳自祖宗朝行用今百五十餘年角刓篆暗
幾不可驗恐無以示信天下舊有祖宗所藏御前金寳
[115-47a]
宜自冬祀大禮畢行用而降新舊二寳印文付外照驗
且以布告中外
七年制定命寳
 時從于闐得大玉踰二尺色如截肪帝又制一寳赤
 螭鈕文曰範圍天地幽贊神明保合太和萬夀無疆
 凡十六字篆以蟲魚制作之工幾於秦璽其寳九寸
 檢亦如之號曰定命寳合前八寳為九其後詔以九
 寳為稱以定命寳為首應行導排設去處定命與受
[115-47b]
 命天子寳在左鎮國與皇帝寳在右又詔得寳玉於
 異域受定命於神霄合乾元用九之數以明年元日
 受之凡兩受寳皆赦天下帝曰八寳者國之神器也
 至定命寳乃我所自制云
禮部言政和令奉使官第二等以上給印餘給記差出
者遇替移事故元借印記隨所在寄納本部嵗終檢舉
拘收而寄納州縣占留給借無以防之乃詔有司立法
應州縣寄納禮部印記非奉朝㫖不許擅行給借
[115-48a]
高宗開大元帥府謝克家以玉璽來上文曰大宋受命
之寳
建炎三年鑄三省樞宻院銀印舊制中書門下省印方/二寸一分樞宻院印方
二寸元豐中詔三/省印銀鑄金塗五月改鑄虎符頒降令刑部遍下諸
處見行虎符並不得施行康定所/鑄銅符仍繳納尚書省又製
金字牌凡赦書及軍機要切則用之自内侍省遣焉日
行五百里
四年改造宫殿諸門號皇城司掌之舊號不復用
[115-48b]
 行宫禁衞所言應官司自給號記不許用黄色他色
 不許入皇城門又嚴代名借帶之禁論其罪如律
紹興元年製受命中興寳宣示輔臣比定命寳/大半分是嵗祀
明堂八寳猶未備也
二年正月更定行宫殿諸門號勅入禁衞號黄綾八角
三千/道入殿門黄絹以方一千/道入宫門黄絹以圓八千/道
皇城門黄絹以長八千/道其後更殿門號以黄絹圓宫門
以緋黄絹方皇城門以緋紅絹圓又詔官司輙以黄緋
[115-49a]
色為號者罪賞依偽造大禮勅號法
四年鑄行宫留守司印
 權户部侍郎王俁言文書以印記防姦偽錢榖尤為
 要切不可借用他印今車駕廵幸凡常程文書皆留
 守司裁决以印記權行立用如行在所度支用侍郎
 印金倉部通用金部印留守司權本部侍郎用尚書
 印太府司農寺並用寺丞印不惟日下交互異時必
 生姦弊請度支金倉部太府司農寺各鑄印以行在
[115-49b]
 所或廵幸某印為文事已發赴禮部置櫃封鑰掌之
 遇廵幸闗出行用庶無窒礙其他部要切印記都省
 依此施行詔印文添行在所字
十三年四月行皇后冊禮冊用珉玉五十簡寳用金方
一寸有半盝螭鈕文曰皇后之寳隆興以後悉循是制
十六年郊祀始陳寳如承平之儀凡中興御府所藏玉
寳十有一金寳三八寳皆高宗皇帝作入内内侍/省掌之一曰
鎮國神寳文曰承天福延/萬億永無疆二曰受命寳文曰受命于/天既夀永昌
[115-50a]
曰天子之寳答外夷/書用之四曰天子信寳舉大兵/用之五曰天子
行寳封冊/用之六曰皇帝之寳答鄰國/書用之七曰皇帝信寳賜鄰/國書
及物/用之八曰皇帝行寳降御札/用之大宋受命之寳太祖皇/帝作
命寳文曰範圍天地幽贊神明保合太和萬/夀無疆徽宗皇帝作并八寳謂之九寳大宋受命
中興之寳紹興元年作五月宣示於/内殿寳玉明潤追琢精巧金寳三皆建炎二/年秋所作
八月三日/始用之一曰皇帝欽崇國祀之寳印香合/祠表二曰天下
合同之寳印中書門/下省文字三曰書詔之寳印詔書紹興元年/湖南副總管孔彦
舟於潭州得玉請宣取以刻御寳詔御寳已備自/艱難以來華靡之物一無所用令其不湏投進
[115-50b]
三十二年時孝宗/以受禪詔恭上太上皇帝尊號曰光堯聖夀
太上皇帝禮官討論冊寳之制冊用珉玉簡長一尺二
寸廣一寸二分數視文之多寡聯以金繩首尾組帶刻
龍鏤金藉以錦褥覆以紅羅泥金花匣塗以朱漆金飾
龍鳯金鎻帉錔上以紅羅綉盤龍帊覆之承以金裝長
竿牀金龍首魚鈎寳用玉篆文廣四寸九分厚二寸二
分以皇祐黍尺為度填以金盤龍鈕係以暈錦大綬赤
小綬連玉環玉檢高七寸廣二寸四分皆飾以金褁以
[115-51a]
紅綿加紅羅泥金夾帊納於小盝盝以金飾之内設金
牀承以玻璃碧鈿石之屬又盝二重皆飾以金覆以紅
羅繡帊載以腰輿行馬並金飾香爐寳香匙灰匙火筯
燭臺燭刀亦以金為之命文思院製造乾道七年淳熙
二年十二年加上尊號及紹熙元年上至尊夀皇帝聖
尊號慶元二年上聖安夀仁太上皇帝尊號冊寳悉同
此制又上夀聖太上皇后尊號冊寳如慈寧之制紹興/時製
皇太后冊寳寳用金文曰皇太后寳册以珉或象牙印/寳法物皆以金詔以玉石製册上親書其文奉慈寜殿
[115-51b]
紹熙初恭上夀聖皇太后夀成皇后尊號金寳皆六字
文曰夀聖皇太后寳夀成皇后之寳廣四寸九分厚一
寸二分填以金盤龍鈕至四年加上夀聖隆慈備福皇
太后尊號金寳以十字為文慶元二年十月上夀聖隆
慈備福光佑太皇太后夀成恵慈皇太后夀仁太上皇
后尊號冊寳其制並同嘉泰時其加上夀成慈恵太皇
太后尊號冊寳亦皆如之諡册唯昭慈聖獻皇后以象/牙餘皆用珉紹興七年五月
命文思院用玉製顯肅皇后寳二顆禮官言國朝禮制/諸后諡寳曾垂簾聼政者則用玉餘則比用金遂詔以
[115-52a]
金製/造
孝宗隆興二年金部言初行㑹子權借户部尚書印覆
印今行之已久恐致混淆宜専有印記俾郎官掌之遂
鑄太府寺専一檢察㑹子印二年復鑄尚書覆印㑹子

乾道元年禮官討論皇太子冊寳之制按㑹要冊用珉
玉簡六十前後四枚刻龍填金貫以金絲首尾結為金
花飾以帉錔襯以紅羅泥金夾帊藉以錦褥盛以黝漆
[115-52b]
匣長九尺五寸闊尺二寸高八寸裝以金花刻為金地
合羅枝條隠起花覆以紅羅泥金帊絡以紅絲結縧襯
以紅錦褥安以黝漆金葉裝牀其竿飾以螭首今請用
珉玉簡七十五其黝漆匣用金塗銀花鳯葉加以腰輿
行馬飾以花鳯條以魚鈎竿以螭首寳以黄金為之文
曰皇太子寳係龜鈕舊制金寳方二寸厚五寸係以朱/組大綬連玉環金斗金檢長五寸
闊二寸厚二分悉褁以紅錦/加紅羅泥金帊納於小盝
二年禮部請郡縣假借印記悉毁而更鑄
[115-53a]
 南渡之初有司印章多失尚方重鑄給之加行在二
 字或冠年號以别新舊然欺偽猶未能革至紹熙初
 禮部侍郎李巘言文書有印以示信防姦給毁悉經
 省部具有條制然州縣沿循或以縣佐而用東南將
 印以椽曹而用司冦舊章名既不正弊亦難防請令
 有司製州縣官合用印記舊印非所當用者毁之上
 從其請由是名實正而真偽别矣
寧宗嘉定十四年山東效順鑄滄景淄密萊登濰徳莒
[115-53b]
濱齊棣青海州静海州泰安軍及京東安撫使馬歩軍
總管京東河北鎮撫節制大使印並冠以嘉定二字
十一月京東河北節制司繳進北方大將撲鹿花所獻
皇帝恭膺天命之寳并元符三年御府寳圖一冊時淮/東制
置使兼京東河北節度使賈渉遣京東路鈐轄/趙拱北軍大將撲鹿花獻之續令呂柟投進又鎮江
副都統制翟朝宗繳進玉寳檢時獲元符玉寳而朝宗
以玉檢來上其文若合符契乃詔以來年元日受寳於
大慶殿時又得玉璽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夀永昌禮官
[115-54a]
條具典禮請附於皇帝恭膺天命之寳以獻宗廟閏十
二月行奏獻之禮以内侍羅舜舉為内符寳郎提舉奉
安玉寳有司豫製沿寳法物及寳輿明年正月朔皇帝
服靴袍御大慶殿設黄麾半仗受朝賀畢次受玉寳進
呈讀印文訖於天章閣安奉己未大赦天下監司帥守
在外從官以上令上表陳賀及三衙諸軍都副統制親
屬捧表進貢皆特推恩臣僚請詔禮官集受寳儀注勒
為成書藏之祕閣十六年七月置奉安符寳所建殿以
[115-54b]
内臣掌之初淳熙十四年春有聶事愿者獲古印其文/曰皇帝車駕奉祀汾陰之寳吳琚以獻於朝
詔藏天章閣下工部考覈乃銅也按汾陰記封金匱石/匱用受命寳及天下同文寳此寳不見於紀載朝論疑
之卒不/加賞云
 
 
 
 
 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