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71.1.1黃帝問曰:
六化六變,
勝復淫治,
甘苦辛鹹酸淡先後,
余知之矣。
夫五運之化,
或從五氣,
或逆五氣,
或從天氣而逆地氣,
或從地氣而逆天氣,
或相得,
或不相得,
余未能明其事。
欲通天之紀,
從地之理,
和其運,
調其化,
使上下合德,
無相奪倫,
天地升降,
不失其宜,
五運宣行,
勿乖其政,
調之正味,
從逆柰何。
歧伯稽首再拜對曰:
昭乎哉問也。
此天地之綱紀,
變化之淵源,
非聖帝孰能窮其至理歟,
臣雖不敏,
請陳其道,
令終不滅,
久而不易。
帝曰:
願夫子推而次之,
從其類序分其部主,
別其宗司,
昭其氣數,
明其正化,
可得聞乎。
歧伯曰:
先立其年以明其氣,
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
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
則天道可見,
民氣可調,
陰陽卷舒,
近而無惑,
數之可數者,
請遂言之。
[071-2a]
71.1.2帝曰:
太陽之政柰何。
歧伯曰:
辰戌之紀也。
[071-3a]
太陽,
太角,
太陰,
壬辰,
壬戌,
其運風,
其化鳴紊啟拆,
其變振拉摧拔,
其病眩掉目瞑。
[071-4a]
太角,
少徵,
太宮,
少商,
太羽。
[071-5a]
太陽,
太徵,
太陰,
戊辰,
戊戌,
同正徵,
其運熱,
其化暄暑鬱燠,
其變炎烈沸騰,
其病熱鬱。
[071-6a]
太徵,
少宮,
太商,
少羽,
少角。
[071-7a]
太陽,
太宮,
太陰,
甲辰歲會,
甲戌歲會其運陰埃,
其化柔潤重澤,
其變震驚飄驟,
其病濕下重。
[071-8a]
太宮,
少商,
太羽,
太角,
少徵。
[071-9a]
太陽,
太商,
太陰,
庚辰,
庚戌,
其運涼,
其化霧露蕭飋,
其變肅殺凋零,
其病燥背瞀胸滿。
[071-10a]
太商,
少羽,
少角,
太徵,
少宮。
[071-11a]
太陽,
太羽,
太陰,
丙辰天符,
丙戌天符,
其運寒,
其化凝慘凓冽,
其變冰雪霜雹,
其病大寒留於谿谷。
[071-12a]
太羽,
太角,
少徵,
太宮,
少商。
[071-13a]
凡此太陽司天之政,
氣化運行先天,
天氣肅,
地氣靜,
寒臨太虛,
陽氣不令,
水土合德,
上應辰星鎮星。
其穀玄黅,
其政肅,
其令徐。
寒政大舉,
澤無陽燄,
則火發待時。
少陽中治,
時雨迺涯,
止極雨散,
還於太陰,
雲朝北極,
濕化迺布,
澤流萬物,
寒敷于上,
雷動于下,
寒濕之氣,
持於氣交。
民病寒濕,
發肌肉萎足痿不收濡寫血溢。
初之氣,
地氣遷,
氣迺大溫,
草迺早榮,
民迺厲,
溫病迺作,
身熱頭痛嘔吐,
肌腠瘡瘍。
二之氣,
大涼反至,
民迺慘,
草迺遇寒,
火氣遂抑,
民病氣鬱中滿,
寒迺始。
三之氣,
天政布,
寒氣行,
雨迺降,
民病寒,
反熱中,
癰疽注下,
心熱瞀悶,
不治者死。
四之氣,
風濕交爭,
風化為雨,
迺長迺化迺成,
民病大熱,
少氣肌肉萎足痿,
注下赤白。
五之氣,
陽復化,
草迺長,
迺化迺成,
民迺舒。
終之氣,
地氣正,
濕令行,
陰凝太虛,
埃昏郊野,
民迺慘悽,
寒風以至,
反者孕迺死。
故歲宜苦以燥之溫之,
必折其鬱氣,
先資其化源,
抑其運氣,
扶其不勝,
無使暴過而生其疾,
食歲穀以全其真,
避虛邪以安其正。
適氣同異,
多少制之,
同寒濕者燥熱化,
異寒濕者燥濕化,
故同者多之,
異者少之,
用寒遠寒,
用涼遠涼,
用溫遠溫,
用熱遠熱,
食宜同法。
有假者反常,
反是者病,
所謂時也。
[071-14a]
71.1.3帝曰:
善。陽明之政柰何。
歧伯曰:
卯酉之紀也。
[071-15a]
陽明,
少角,
少陰,
清熱勝復同,
同正商。
丁卯歲會,
丁酉,
其運風清熱。
[071-16a]
少角,
太徵,
少宮,
太商,
少羽。
[071-17a]
陽明,
少徵,
少陰,
寒雨勝復同,
同正商。
癸卯,
癸酉,
其運熱寒雨。
[071-18a]
少徵,
太宮,
少商,
太羽,
太角。
[071-19a]
陽明,
少宮,
少陰,
風涼勝復同。
己卯,
己酉,
其運雨風涼。
[071-20a]
少宮,
太商,
少羽,
少角,
太徵。
[071-21a]
陽明,
少商,
少陰,
熱寒勝復同,
同正商。
乙卯天符,
乙酉歲會,
太一天符,
其運涼熱寒。
[071-22a]
少商,
太羽,
太角,
少徵,
太宮。
[071-23a]
陽明,
少羽,
少陰,
雨風勝復同,
辛卯少宮同。
辛酉,
辛卯,
其運寒雨風。
[071-24a]
少羽,
少角,
太徵,
太宮,
太商。
[071-25a]
凡此陽明司天之政,
氣化運行後天,
天氣急,
地氣明,
陽專其令,
炎暑大行,
物燥以堅,
淳風迺治,
風燥橫運,
流於氣交,
多陽少陰,
雲趨雨府,
濕化迺敷。
燥極而澤,
其穀白丹,
閒穀命太者,
其耗白甲品羽,
金火合德,
上應太白熒惑。
其政切,
其令暴,
蟄蟲迺見,
流水不冰,
民病欬嗌塞寒熱發,
暴振凓癃閟,
清先而勁,
毛蟲迺死,
熱後而暴,
介蟲迺殃,
其發躁勝復之作,
擾而大亂,
清熱之氣,
持於氣交。
初之氣,
地氣遷,
陰始凝,
氣始肅,
水迺冰,
寒雨化,
其病中熱脹面目浮腫,
善眠鼽衂嚏欠嘔,
小便黃赤,
甚則淋。
二之氣,
陽迺布,
民迺舒,
物迺生榮,
厲大至,
民善暴死。
三之氣,
天政布,
涼迺行,
燥熱交合,
燥極而澤,
民病寒熱。
四之氣,
寒雨降,
病暴仆,
振慄譫妄,
少氣嗌乾引飲及為心痛癰腫瘡瘍瘧寒之疾,
骨痿血便。
五之氣,
春令反行,
草迺生榮,
民氣和。
終之氣,
陽氣布,
候反溫,
蟄蟲來見,
流水不冰,
民迺康平,
其病溫,
故食歲穀以安其氣,
食間穀以去其邪,
歲宜以鹹以苦以辛,
汗之清之散之,
安其運氣,
無使受邪,
折其鬱氣,
資其化源。
以寒熱輕重少多其制,
同熱者多天化,
同清者多地化,
用涼遠涼,
用熱遠熱,
用寒遠寒,
用溫遠溫,
食宜同法。
有假者反之,
此其道也。
反是者,
亂天地之經,
擾陰陽之紀也。
[071-26a]
71.1.4帝曰:
善。少陽之政柰何。
歧伯曰:
寅申之紀也。
[071-27a]
少陽,
太角,
厥陰,
壬寅,
壬申,
其運風鼓,
其化鳴紊啟坼,
其變振拉摧拔,
其病掉眩支脇驚駭。
[071-28a]
太角,
少徵,
太宮,
少商,
太羽。
[071-29a]
少陽,
太徵,
厥陰,
戊寅天符,
戊申天符,
其運暑,
其化暄囂鬱燠,
其變炎烈沸騰,
其病上熱鬱血溢血泄心痛。
[071-30a]
太徵,
少宮,
太商,
少羽,
少角。
[071-31a]
少陽,
太宮,
厥陰,
甲寅,
甲申,
其運陰雨,
其化柔潤重澤,
其變震驚飄驟,
其病體重胕腫痞飲。
[071-32a]
太宮,
少商,
太羽,
太角,
少徵。
[071-33a]
少陽,
太商,
厥陰,
庚寅,
庚申同正商。
其運涼,
其化霧露清切,
其變肅殺凋零,
其病肩背胸中。
[071-34a]
太商,
少羽,
少角,
太徵,
少宮。
[071-35a]
少陽,
太羽,
厥陰,
丙寅,
丙申其運寒肅,
其化凝慘凓冽,
其變冰雪霜雹,
其病寒浮腫。
[071-36a]
太羽,
太角,
少徵,
太宮,
少商。
[071-37a]
凡此少陽司天之政,
氣化運行先天,
天氣正,
地氣擾,
風迺暴舉,
木偃沙飛,
炎火迺流,
陰行陽化,
雨迺時應,
火木同德,
上應熒惑歲星。
其穀丹蒼,
其政嚴,
其令擾。
故風熱參布,
雲物沸騰,
太陰橫流,
寒迺時至,
涼雨並起。
民病寒中,
外發瘡瘍,
內為泄滿,
故聖人遇之,
和而不爭。
往復之作,
民病寒熱瘧泄,
聾瞑嘔吐,
上怫腫色變。
初之氣,
地氣遷,
風勝迺搖,
寒迺去,
候迺大溫,
草木早榮。
寒來不殺,
溫病迺起,
其病氣怫於上,
血溢目赤,
欬逆頭痛血𡹌,
脇滿膚腠中瘡。
二之氣,
火反鬱,
白埃四起,
雲趨雨府,
風不勝濕,
雨迺零,
民迺康。
其病熱鬱於上,
欬逆嘔吐,
瘡發於中,
胸嗌不利,
頭痛身熱,
昏憒膿瘡。
三之氣,
天政布,
炎暑至,
少陽臨上,
雨迺涯。
民病熱中,
聾瞑血溢,
膿瘡欬嘔,
鼽衂渴嚏欠,
喉痺目赤,
善暴死。
四之氣,
涼迺至,
炎暑閒化,
白露降,
民氣和平,
其病滿身重。
五之氣,
陽迺去,
寒迺來,
雨降,
氣門迺閉,
剛木早凋,
民避寒邪,
君子周密。
終之氣,
地氣正,
風迺至,
萬物反生,
霿霧以行。
其病關閉不禁,
心痛,
陽氣不藏而欬。
抑其運氣,
贊所不勝,
必折其鬱氣,
先取化源,
暴過不生,
苛疾不起。
故歲宜鹹辛宜酸,
滲之泄之,
漬之發之,
觀氣寒溫以調其過,
同風熱者多寒化,
異風熱者少寒化,
用熱遠熱,
用溫遠溫,
用寒遠寒,
用涼遠涼,
食宜同法,
此其道也。
有假者反之,
反是者,
病之階也。
[071-38a]
71.1.5帝曰:
善。太陰之政柰何。
歧伯曰:
丑未之紀也,
[071-39a]
太陰,
少角,
太陽,
清熱勝復同,
同正宮,
丁丑,
丁未,
其運風清熱。
[071-40a]
少角,
太徵,
少宮,
太商,
少羽。
[071-41a]
太陰,
少徵,
太陽,
寒雨勝復同,
癸丑,
癸未,
其運熱寒雨。
[071-42a]
少徵,
太宮,
少商,
太羽,
太角。
[071-43a]
太陰,
少宮,
太陽風清勝復同,
同正宮,
已丑太一天符,
已未太一天符,
其運雨風清。
[071-44a]
少宮,
太商,
少羽,
少角,
太徵。
[071-45a]
太陰,
少商,
太陽,
熱寒勝復同,
乙丑,
乙未,
其運涼熱寒。
[071-46a]
少商,
太羽,
太角,
少徵,
太宮。
[071-47a]
太陰,
少羽,
太陽,
雨風勝復同,
同正宮。
辛丑,
辛未,
其運寒雨風。
[071-48a]
少羽,
少角,
太徵,
少宮,
太商。
[071-49a]
凡此太陰司天之政,
氣化運行後天,
陰專其政,
陽氣退辟,
大風時起,
天氣下降,
地氣上騰,
原野昏霿,
白埃四起,
雲奔南極,
寒雨數至,
物成於差夏。
民病寒濕腹滿身䐜憤胕腫,
痞逆寒厥拘急,
濕寒合德,
黃黑埃昏,
流行氣交,
上應鎮星辰星。
其政肅,
其令寂,
其穀黅玄。
故陰凝於上,
寒積於下,
寒水勝火,
則為冰雹,
陽光不治,
殺氣迺行。
故有餘宜高,
不及宜下,
有餘宜晚,
不迺宜早,
土之利,
氣之化也,
民氣亦從之,
閒穀命其太也。
初之氣,
地氣遷,
寒迺去,
春氣正,
風迺來,
生布萬物以榮,
民氣條舒,
風濕相薄,
雨迺後。
民病血溢,
筋絡拘強,
關節不利,
身重筋痿。
二之氣,
大火正,
物承化,
民迺和,
其病溫厲大行,
遠近咸若,
濕蒸相薄,
雨迺時降。
三之氣,
天政布,
濕氣降,
地氣騰,
雨迺時降,
寒迺隨之。
感於寒濕,
則民病身重胕腫,
胸腹滿。
四之氣,
畏火臨,
溽蒸化,
地氣騰,
天氣否隔,
寒風曉暮,
蒸熱相薄,
草木凝煙,
濕化不流,
則白露陰布,
以成秋令。
民病腠理熱,
血暴溢瘧,
心腹滿熱臚脹,
甚則胕腫。
五之氣,
慘令已行,
寒露下,
霜迺早降,
草木黃落,
寒氣及體,
君子周密,
民病皮腠。
終之氣,
寒大舉,
濕大化,
霜迺積,
陰迺凝,
水堅冰,
陽光不治,
感於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脽痛,
寒濕推於氣交而為疾也。
必折其鬱氣,
而取化源,
益其歲氣,
無使邪勝,
食歲穀以全其真,
食閒穀以保其精。
故歲宜以苦燥之溫之,
甚者發之泄之。
不發不泄,
則濕氣外溢,
肉潰皮拆而水血交流。
必贊其陽火,
令禦甚寒,
從氣異同少多其判也,
同寒者以熱化,
同濕者以燥化,
異者少之,
同者多之,
用涼遠涼,
用寒遠寒,
用溫遠溫,
用熱遠熱,
食宜同法。
假者反之,
此其道也,
反是者病也。
[071-50a]
71.1.6帝曰:
善,少陰之政柰何。
歧伯曰:
子午之紀也。
[071-51a]
少陰,
太角,
陽明,
壬子,
壬午,
其運風鼓,
其化鳴紊啟拆,
其變振拉摧拔,
其病支滿。
[071-52a]
太角,
少徵,
太宮,
少商,
太羽。
[071-53a]
少陰,
太徵,
陽明,
戊子,
天符,
戊午太一天符,
其運炎暑,
其化暄曜鬱燠,
其變炎烈沸騰,
其病上熱血溢。
[071-54a]
太徵,
少宮,
太商,
少羽,
少角。
[071-55a]
少陰,
太宮,
陽明,
甲子,
甲午,
其運陰雨,
其化柔潤時雨,
其變震驚飄驟,
其病中滿身重。
[071-56a]
太宮,
少商,
太羽,
太角,
少徵。
[071-57a]
少陰,
太商,
陽明,
庚子,
庚午,
同正商。
其運涼勁,
其化霧露蕭飋,
其變肅殺凋零,
其病下清。
[071-58a]
太商,
少羽,
少角,
太徵,
少宮。
[071-59a]
少陰,
太羽,
陽明,
丙子歲會,
丙午,
其運寒,
其化凝慘凓冽,
其變冰雪霜雹,
其病寒下。
[071-60a]
太羽,
太角,
少徵,
太宮,
少商。
[071-61a]
凡此少陰司天之政,
氣化運行先天,
地氣肅,
天氣明,
寒交暑,
熱加燥,
雲馳雨府,
濕化迺行,
時雨迺降,
金火合德,
上應熒惑太白。
其政明,
其令切,
其穀丹白。
水火寒熱持於氣交而為病始也,
熱病生於上,
清病生於下,
寒熱凌犯而爭於中,
民病欬喘,
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眥瘍,
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
嗌乾腫上。
初之氣,
地氣遷,
燥將去,
寒迺始,
蟄復藏,
水迺冰,
霜復降,
風迺至,
陽氣鬱,
民反周密,
關節禁固腰脽痛,
炎暑將起,
中外瘡瘍。
二之氣,
陽氣布,
風迺行,
春氣以正,
萬物應榮,
寒氣時至,
民迺和,
其病淋,
目瞑目赤,
氣鬱於上而熱。
三之氣,
天政布,
大火行,
庶類蕃鮮,
寒氣時至,
民病氣厥心痛,
寒熱更作,
欬喘目赤。
四之氣,
溽暑至,
大雨時行,
寒熱互至,
民病寒熱,
嗌乾黃癉,
鼽衂飲發。
五之氣,
畏火臨,
暑反至,
陽迺化,
萬物迺生迺長榮,
民迺康,
其病溫。
終之氣,
燥令行,
餘火內格,
腫於上,
欬喘甚則血溢,
寒氣數舉,
則霿霧翳,
病生皮腠,
內舍於脇,
下連少腹而作寒中地將易也。
必抑其運氣,
資其歲勝,
折其鬱發,
先取化源,
無使暴過而生其病也。
食歲穀以全真氣,
食間穀以辟虛邪。
歲宜鹹以耎之,
而調其上,
甚則以苦發之,
以酸收之,
而安其下,
甚則以苦泄之。
適氣同異而多少之,
同天氣者以寒清化,
同地氣者以溫熱化,
用熱遠熱,
用涼遠涼,
用溫遠溫,
用寒遠寒,
食宜同法。
有假則反,
此其道也,
反是者病作矣。
[071-62a]
71.1.7帝曰:
善。厥陰之政柰何。
歧伯曰:
巳亥之紀也。
[071-63a]
厥陰,
少角,
少陽,
清熱勝復同,
同正角。
丁巳天符,
丁亥天符,
其運風清熱。
[071-64a]
少角,
太徵,
少宮,
太商,
少羽。
[071-65a]
厥陰,
少徵,
少陽,
寒雨勝復同,
癸巳,
癸亥,
其運熱寒雨。
[071-66a]
少徵,
太宮,
少商,
太羽,
太角。
[071-67a]
厥陰,
少宮,
少陽,
風清勝復同,
同正角。
己巳,
己亥,
其運雨風清。
[071-68a]
少宮,
太商,
少羽,
少角,
太徵。
[071-69a]
厥陰,
少商,
少陽,
熱寒勝復同,
同正角。
乙巳,
乙亥,
其運涼熱寒。
[071-70a]
少商,
太羽,
太角,
少徵,
太宮。
[071-71a]
厥陰,
少羽,
少陽,
雨風勝復同,
辛巳,
辛亥,
其運寒雨風。
[071-72a]
少羽,
少角,
太徵,
少宮,
太商。
[071-73a]
凡此厥陰司天之政,
氣化運行後天,
諸同正歲,
氣化運行同天,
天氣擾,
地氣正,
風生高遠,
炎熱從之,
雲趨雨府,
濕化迺行,
風火同德,
上應歲星熒惑。
其政撓,
其令速,
其穀蒼丹,
閒穀言太者,
其耗文角品羽。
風燥火熱,
勝復更作,
蟄蟲來見,
流水不冰,
熱病行於下,
風病行於上,
風燥勝復形於中。
初之氣,
寒始肅,
殺氣方至,
民病寒於右之下。
二之氣,
寒不去,
華雪水冰,
殺氣施化霜迺降,
名草上焦,
寒雨數至,
陽復化,
民病熱於中。
三之氣,
天政布,
風迺時舉,
民病泣出耳鳴掉眩。
四之氣,
溽暑濕熱相薄爭於左之上,
民病黃癉而為胕腫。
五之氣,
燥濕更勝,
沈陰迺布,
寒氣及體,
風雨迺行。
終之氣,
畏火司令,
陽迺大化,
蟄蟲出見,
流水不冰,
地氣大發,
草生,
人迺舒,
其病溫厲,
必折其鬱氣,
資其化源,
贊其運氣,
無使邪勝,
歲宜以辛調上,
以鹹調下,
畏火之氣無妄犯之,
用溫遠溫,
用熱遠熱,
用涼遠涼,
用寒遠寒,
食宜同法。
有假反常,
此之道也,
反是者病。
[071-74a]
71.1.8.1帝曰:
善。夫子言可謂悉矣。
然何以明其應乎。
歧伯曰:
昭乎哉問也。
夫六氣者,
行有次,
止有位,
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
覩其位而知其所在矣。
運有餘,
其至先,
運不及,
其至後,
此天之道,
氣之常也。
運非有餘非不足,
是謂正歲,
其至當其時也。
帝曰:
勝復之氣,
其常在也,
災眚時至候也,
柰何。
歧伯曰:
非氣化者,
是謂災也。
[071-75a]
71.1.8.2帝曰:
天地之數終始柰何。
歧伯曰:
悉乎哉問也。
是明道也。
數之始,
起於上而終於下,
歲半之前,
天氣主之,
歲半之後,
地氣主之,
上下交互,
氣交主之,
歲紀畢矣。
故曰位明氣月可知乎,
所謂氣也。
[071-76a]
71.1.8.3帝曰:
余司其事,
則而行之,
不合其數,
何也。
歧伯曰:
氣用有多少,
化洽有盛衰,
衰盛多少,
同其化也。
帝曰:
願聞同化何如。
歧伯曰:
風溫春化同,
熱曛昏火夏化同,
勝與復同,
燥清煙露秋化同,
雲雨昏暝埃長夏化同,
寒氣霜雪冰冬化同,
此天地五運六氣之化,
更用盛衰之常也。
帝曰:
五運行同天化者,
命曰天符,
余知之矣。
願聞同地化者,
何謂也。
歧伯曰:
太過而同天化者三,
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
太過而同地化者三,
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
此凡二十四歲也。
帝曰:
願聞其所謂也。
歧伯曰:
甲辰甲戌太宮,
下加太陰,
壬寅壬申太角,
下加厥陰,
庚子庚午太商,
下加陽明,
如是者三。
癸巳癸亥少徵,
下加少陽,
辛丑辛未少羽,
下加太陽,
癸卯癸酉少徵,
下加少陰,
如是者三。
戊子戊午太徵,
上臨少陰,
戊寅戊申太徵,
上臨少陽,
丙辰丙戌太羽,
上臨太陽,
如是者三。
丁巳丁亥少角,
上臨厥陰,
乙卯乙酉少商,
上臨陽明,
己丑己未少宮,
上臨太陰,
如是者三。
除此二十四歲,
則不加不臨也。
帝曰:
加者何謂。
歧伯曰:
太過而加同天符,
不及而加同歲會也。
帝曰:
臨者何謂。
歧伯曰:
太過不及,
皆曰天符,
而變行有多少,
病形有微甚,
生死有早晏耳。
[071-77a]
71.1.8.4帝曰:
夫子言用寒遠寒,
用熱遠熱,
余未知其然也,
願聞何謂遠。
歧伯曰:
熱無犯熱,
寒無犯寒,
從者和,
逆者病,
不可不敬畏而遠之,
所謂時興六位也。
帝曰:
溫涼何如。
歧伯曰:
司氣以熱,
用熱無犯,
司氣以寒,
用寒無犯,
司氣以涼,
用涼無犯,
司氣以溫,
用溫無犯,
閒氣同其主無犯,
異其主則小犯之,
是謂四畏,
必謹察之。
帝曰:
善。其犯者何如。
歧伯曰:
天氣反時,
則可依時,
及勝其主則可犯,
以平為期,
而不可過,
是謂邪氣反勝者。
故曰:
無失天信,
無逆氣宜,
無翼其勝,
無贊其復,
是謂至治。
[071-78a]
71.2.1帝曰:
善。五運氣行主歲之紀,
其有常數乎。
歧伯曰:
臣請次之。
[071-79a]
甲子,
甲午歲。
[071-80a]
上少陰火,
中太宮土運,
下陽明金,
熱化二,
雨化五,
燥化四,
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鹹寒,
中苦熱,
下酸熱,
所謂藥食宜也。
[071-81a]
乙丑,
乙未歲。
[071-82a]
上太陰土,
中少商金運,
下太陽水,
熱化寒化勝復同,
所謂邪氣化日也。
災七宮。
濕化五,
清化四,
寒化六,
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熱,
中酸和,
下甘熱,
所謂藥食宜也。
[071-83a]
丙寅,
丙申歲。
[071-84a]
上少陽相火,
中太羽水運,
下厥陰木。
火化二,
寒化六,
風化三,
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鹹寒,
中鹹溫,
下辛溫,
所謂藥食宜也。
[071-85a]
丁卯,
丁酉歲。
[071-86a]
上陽明金,
中少角木運,
下少陰火,
清化熱化勝復同,
所謂邪氣化日也。
災三宮。
燥化九,
風化三,
熱化七,
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小溫,
中辛和,
下鹹寒,
所謂藥食宜也。
[071-87a]
戊辰,
戊戌歲。
[071-88a]
上太陽水,
中太徵火運,
下太陰土。
寒化六,
熱化七,
濕化五,
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溫,
中甘和,
下甘溫,
所謂藥食宜也。
[071-89a]
己巳,
己亥歲。
[071-90a]
上厥陰木,
中少宮土運,
下少陽相火,
風化清化勝復同,
所謂邪氣化日也。
災五宮。
風化三,
濕化五,
火化七,
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辛涼,
中甘和,
下鹹寒,
所謂藥食宜也。
[071-91a]
庚午,
庚子歲。
[071-92a]
上少陰火,
中太商金運,
下陽明金,
熱化七,
清化九,
燥化九,
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鹹寒,
中辛溫,
下酸溫,
所謂藥食宜也。
[071-93a]
辛未,
辛丑歲。
[071-94a]
上太陰土,
中少羽水運,
下太陽水,
雨化風化勝復同,
所謂邪氣化日也。
災一宮。
雨化五,
寒化一,
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熱,
中苦和,
下苦熱,
所謂藥食宜也。
[071-95a]
壬申,
壬寅歲。
[071-96a]
上少陽相火,
中太角木運,
下厥陰木,
火化二,
風化八,
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鹹寒,
中酸和,
下辛涼,
所謂藥食宜也。
[071-97a]
癸酉,
癸卯歲。
[071-98a]
上陽明金,
中少徵火運,
下少陰火,
寒化雨化勝復同,
所謂邪氣化日也。
災九宮。
燥化九,
熱化二,
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小溫,
中鹹溫,
下鹹寒,
所謂藥食宜也。
[071-99a]
甲戌,
甲辰歲。
[071-100a]
上太陽水,
中太宮土運,
下太陰土,
寒化六,
濕化五,
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熱,
中苦溫,
下苦溫,
藥食宜也。
[071-101a]
乙亥,
乙巳歲。
[071-102a]
上厥陰木,
中少商金運,
下少陽相火,
熱化寒化勝復同,
邪氣化日也。
災七宮。
風化八,
清化四,
火化二,
正化度也。
其化上辛涼,
中酸和,
下鹹寒,
藥食宜也。
[071-103a]
丙子,
丙午歲。
[071-104a]
上少陰火,
中太羽水運,
下陽明金,
熱化二,
寒化六,
清化四,
正化度也。
其化上鹹寒,
中鹹熱,
下酸溫,
藥宜食也。
[071-105a]
丁丑,
丁未歲。
[071-106a]
上太陰土,
中少角木運,
下太陽水,
清化熱化勝復同,
邪氣化度也。
災三宮。
雨化五,
風化三,
寒化一,
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溫,
中辛溫,
下甘熱,
藥食宜也。
[071-107a]
戊寅,
戊申歲。
[071-108a]
上少陽相火,
中太徵火運,
下厥陰木,
火化七,
風化三,
正化度也。
其化上鹹寒,
中甘和,
下辛涼,
藥食宜也。
[071-109a]
己卯,
己酉歲。
[071-110a]
上陽明金,
中少宮土運,
下少陰火,
風化清化勝復同,
邪氣化度也。
災五宮。
清化九,
雨化五,
熱化七,
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小溫,
中甘和,
下鹹寒,
藥食宜也。
[071-111a]
庚辰,
庚戌歲。
[071-112a]
上太陽水,
中太商金運,
下太陰土。
寒化一,
清化九,
雨化五,
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熱,
中辛溫,
下甘熱,
藥食宜也。
[071-113a]
辛巳,
辛亥歲。
[071-114a]
上厥陰木,
中少羽水運,
下少陽相火,
雨化風化勝復同,
邪氣化度也。
災一宮。
風化三,
寒化一,
火化七,
正化度也。
其化上辛涼,
中苦和,
下鹹寒,
藥食宜也。
[071-115a]
壬午,
壬子歲。
[071-116a]
上少陰火,
中太角木運,
下陽明金。
熱化二,
風化八,
清化四,
正化度也。
其化上鹹寒,
中酸涼,
下酸溫,
藥食宜也。
[071-117a]
癸未,
癸丑歲。
[071-118a]
上太陰土,
中少徵火運,
下太陽水,
寒化雨化勝復同,
邪氣化度也。
災九宮。
雨化五,
火化二,
寒化一,
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溫,
中鹹溫,
下甘熱,
藥食宜也。
[071-119a]
甲申,
甲寅歲。
[071-120a]
上少陽相火,
中太宮土運,
下厥陰木。
火化二,
雨化五,
風化八,
正化度也。
其化上鹹寒,
中鹹和,
下辛涼,
藥食宜也。
[071-121a]
乙酉,
乙卯歲。
[071-122a]
上陽明金,
中少商金運,
下少陰火,
熱化寒化勝復同,
邪氣化度也。
災七宮。
燥化四,
清化四,
熱化二,
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小溫,
中苦和,
下鹹寒,
藥食宜也。
[071-123a]
丙戌,
丙辰歲。
[071-124a]
上太陽水,
中太羽水運,
下太陰土。
寒化六,
雨化五,
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熱,
中鹹溫,
下甘熱,
藥食宜也。
[071-125a]
丁亥,
丁巳歲。
[071-126a]
上厥陰木,
中少角木運,
下少陽相火,
清化熱化勝復同,
邪氣化度也。
災三宮。
風化三,
火化七,
正化度也。
其化上辛涼,
中辛和,
下鹹寒,
藥食宜也。
[071-127a]
戊子,
戊午歲。
[071-128a]
上少陰火,
中太徵火運,
下陽明金。
熱化七,
清化九,
正化度也。
其化上鹹寒,
中甘寒,
下酸溫,
藥食宜也。
[071-129a]
己丑,
己未歲。
[071-130a]
上太陰土,
中少宮土運,
下太陽水,
風化清化勝復同,
邪氣化度也。
災五宮。
雨化五,
寒化一,
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熱,
中甘和,
下甘熱,
藥食宜也。
[071-131a]
庚寅,
庚申歲。
[071-132a]
上少陽相火,
中太商金運,
下厥陰木。
火化七,
清化九,
風化三,
正化度也。
其化上鹹寒,
中辛溫,
下辛涼,
藥食宜也。
[071-133a]
辛卯,
辛酉歲。
[071-134a]
上陽明金,
中少羽水運,
下少陰火,
雨化風化勝復同,
邪氣化度也。
災一宮。
清化九,
寒化一,
熱化七,
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小溫,
中苦和,
下鹹寒,
藥食宜也。
[071-135a]
壬辰,
壬戌歲。
[071-136a]
上大陽水,
中太角木運,
下太陰土。
寒化六,
風化八,
雨化五,
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溫,
中酸和,
下甘溫,
藥食宜也。
[071-137a]
癸巳,
癸亥。
[071-138a]
上厥陰木,
中少徵火運,
下少陽相火,
寒化雨化勝復同,
邪氣化度也。
災九宮。
風化八,
火化二,
正化度也。
其化上辛涼,
中鹹和,
下鹹寒,
藥食宜也。
[071-139a]
凡此定期之紀,
勝復正化,
皆有常數,
不可不察。
故知其要者,
一言而終,
不知其要,
流散無窮,
此之謂也。
[071-140a]
71.2.2.1帝曰:
善。五運之氣,
亦復歲乎。
歧伯曰:
鬱極迺發,
待時而作也。
帝曰:
請問其所謂也。
歧伯曰:
五常之氣,
太過不及,
其發異也。
帝曰:
願卒聞之。
歧伯曰:
太過者暴,
不及者徐,
暴者為病甚,
徐者為病持。
帝曰:
太過不及,
其數何如。
歧伯曰:
太過者其數成,
不及者其數生,
土常以生也。
[071-141a]
71.2.2.2帝曰:
其發也何如。
歧伯曰:
土鬱之發,
巖谷震驚,
雷殷氣交,
埃昏黃黑,
化為白氣,
飄驟高深,
擊石飛空,
洪水迺從,
川流漫衍,
田牧土駒。
化氣迺敷,
善為時雨,
始生始長,
始化始成。
故民病心腹脹,
腸鳴而為數後,
甚則心痛脇䐜,
嘔吐霍亂,
飲發注下,
胕腫身重。
雲奔雨府,
霞擁朝陽,
山澤埃昏。
其迺發也,
以其四氣。
雲橫天山,
浮游生滅,
怫之先兆。
金鬱之發,
天潔地明,
風清氣切,
大涼迺舉,
草樹浮煙,
燥氣以行,
霿霧數起,
殺氣來至,
草木蒼乾,
金迺有聲。
故民病欬逆,
心脇滿,
引少腹善暴痛,
不可反側,
嗌乾面塵色惡。
出澤焦枯,
土凝霜鹵,
怫迺發也,
其氣五。
夜零白露,
林莽聲悽,
怫之兆也。
水鬱之發,
陽氣迺辟,
陰氣暴舉,
大寒迺至,
川澤嚴凝,
寒雰結為霜雪,
甚則黃黑昏翳,
流行氣交,
迺為霜殺,
水迺見祥。
故民病寒客心痛,
腰脽痛,
大關節不利,
屈伸不便,
善厥逆,
痞堅腹滿。
陽光不治,
空積沈陰,
白埃昏暝,
而迺發也,
其氣二火前後。
太虛深玄,
氣猶麻散,
微見而隱,
色黑微黃,
怫之先兆也。
木鬱之發,
太虛埃昏,
雲物以擾,
大風迺至,
屋發折木,
木有變。
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
上支兩脇,
鬲咽不通,
食飲不下,
甚則耳鳴眩轉,
目不識人,
善暴僵仆。
太虛蒼埃,
天山一色,
或氣濁色黃黑,
鬱若橫雲不起雨而迺發也,
其氣無常。
長川草偃,
柔葉呈陰,
松吟高山,
虎嘯巖岫,
怫之先兆也。
火鬱之發,
太虛腫翳,
大明不彰,
炎火行,
大暑至,
山澤燔燎,
材木流津,
廣廈騰煙,
土浮霜鹵,
止水迺減,
蔓草焦黃,
風行惑言,
濕化迺後。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
脇腹胸背,
面首四支,
䐜憤臚脹,
瘍疿嘔逆,
瘛瘲骨痛,
節迺有動,
注下溫瘧,
腹中暴痛,
血溢流注,
精液迺少,
目赤心熱,
甚則瞀悶懊憹,
善暴死。
刻終大溫,
汗濡玄府,
其迺發也,
其氣四。
動復則靜,
陽極反陰,
濕令迺化迺成。
華發水凝,
山川冰雪焰陽午澤,
怫之先兆也。
有怫之應而後報也,
皆觀其極而迺發也,
木發無時,
水隨火也。
謹候其時,
病可與期,
失時反歲,
五氣不行,
生化收藏,
政無恒也。
[071-142a]
71.2.2.3帝曰:
水發而雹雪,
土發而飄驟,
木發而毀折,
金發而清明,
火發而曛昧,
何氣使然。
歧伯曰:
氣有多少,
發有微甚,
微者當其氣,
甚者兼其下,
徵其下氣而見可知也。
[071-143a]
71.2.2.4帝曰:
善。五氣之發,
不當位者何也。
歧伯曰:
命其差。
帝曰:
差有數乎。
歧伯曰:
後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帝曰:
氣至而先後者何。
歧伯曰:
運太過則其至先,
運不及則其至後,
此候之常也。
帝曰:
當時而至者何也。
歧伯曰:
非太過,
非不及,
則至當時,
非是者眚也。
帝曰:
善。氣有非時而化者何也。
歧伯曰:
太過者,
當其時,
不及者,
歸其己勝也。
帝曰:
四時之氣,
至有早晏高下左右,
其候何如。
歧伯曰:
行有逆順,
至有遲速,
故太過者化先天,
不及者化後天。
帝曰:
願聞其行,
何謂也。
歧伯曰:
春氣西行,
夏氣北行,
秋氣東行,
冬氣南行。
故春氣始於下,
秋氣始於上,
夏氣始於中,
冬氣始於標,
春氣始於左,
秋氣始於右,
冬氣始於後,
夏氣始於前,
此四時正化之常。
故至高之地,
冬氣常在,
至下之地,
春氣常在,
必謹察之。
帝曰:
善。
[071-144a]
71.3.1.1黃帝問曰:
五運六氣之應見六化之正,
六變之紀,
何如。
歧伯對曰:
夫六氣正紀,
有化有變,
有勝有復,
有用有病,
不同其候,
帝欲何乎。
帝曰:
願盡聞之。
歧伯曰:
請遂言之。
夫氣之所至也,
厥陰所至為和平,
少陰所至為暄,
太陰所至為埃溽,
少陽所至為炎暑,
陽明所至為清勁,
太陽所至為寒雰,
時化之常也。
[071-145a]
71.3.1.2厥陰所至為風府,
為璺啟。
少陰所至為火府,
為舒榮。
太陰所至為雨府,
為員盈。
少陽所至為熱府,
為行出。
陽明所至為司殺府,
為庚蒼。
太陽所至為寒府,
為歸藏。
司化之常也。
[071-146a]
71.3.1.3厥陰所至為生,
為風搖。
少陰所至為榮,
為形見。
太陰所至為化,
為雲雨。
少陽所至為長,
為蕃鮮。
陽明所至為收,
為霧露。
太陽所至為藏,
為周密。
氣化之常也。
[071-147a]
71.3.1.4厥陰所至為風生,
終為肅。
少陰所至為熱生,
中為寒。
太陰所至為濕生,
終為注雨。
少陽所至為火生,
終為蒸溽。
陽明所至為燥生,
終為涼。
太陽所至為寒生,
中為溫。
德化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毛化,
少陰所至為羽化,
太陰所至為倮化,
少陽所至為羽化,
陽明所至為介化,
太陽所至為鱗化,
德化之常也。
[071-148a]
71.3.1.5厥陰所至為生化,
少陰所至為榮化,
太陰所至為濡化,
少陽所至為茂化,
陽明所至為堅化,
太陽所至為藏化,
布政之常也。
[071-149a]
71.3.1.6厥陰所至為飄怒太涼,
少陰所至為大暄寒,
太陰所至為雷霆驟注烈風,
少陽所至為飄風燔燎霜凝,
陽明所至為散落溫,
太陽所至為寒雪冰雹白埃,
氣變之常也。
[071-150a]
71.3.1.7厥陰所至為撓動,
為迎隨。
少陰所至為高明焰,
為曛。
太陰所至為沈陰,
為白埃,
為晦暝。
少陽所至為光顯,
為彤雲,
為曛。
陽明所至為煙埃,
為霜,
為勁切,
為悽鳴。
太陽所至為剛固,
為堅芒為立,
令行之常也。
[071-151a]
71.3.1.8厥陰所至為裏急,
少陰所至為瘍胗身熱,
太陰所至為積飲否隔,
少陽所至為嚏嘔為瘡瘍,
陽明所至為浮虛,
太陽所至為屈伸不利,
病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支痛,
少陰所至為驚惑惡寒戰慄譫妄,
太陰所至為蓄滿,
少陽所至為驚躁瞀昧暴病,
陽明所至為鼽尻陰股膝髀腨䯒足病,
太陽所至為腰痛,
病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緛戾,
少陰所至為悲妄衂衊,
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
少陽所至為喉痺耳鳴嘔涌,
陽明所至皴揭,
太陽所至為寢汗痙,
病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脇痛嘔泄,
少陰所至為語笑,
太陰所至為重胕腫,
少陽所至為暴注瞤瘛暴死,
陽明所至為鼽嚏,
太陽所至為流泄禁止,
病之常也。
[071-152a]
71.3.1.9凡此十二變者,
報德以德,
報化以化,
報政以政,
報令以令,
氣高則高,
氣下則下,
氣後則後,
氣前則前,
氣中則中,
氣外則外,
位之常也。
故風勝則動,
熱勝則腫,
燥勝則乾,
寒勝則浮,
濕勝則濡泄,
甚則水閉胕腫,
隨氣所在以言其變耳。
[071-153a]
71.3.2帝曰:
願聞其用也。
歧伯曰:
夫六氣之用各歸不勝而為化。
故太陰雨化,
施於太陽,
太陽寒化,
施於少陰,
少陰熱化,
施於陽明,
陽明燥化,
施於厥陰,
厥陰風化,
施於太陰,
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
帝曰:
自得其位何如。
歧伯曰:
自得其位,
常化也。
帝曰:
願聞所在也。
歧伯曰:
命其位而方,
月可知也。
帝曰:
六位之氣盈虛何如。
歧伯曰:
太少異也,
太者之至徐而常,
少者暴而亡。
帝曰:
天地之氣,
盈虛何如。
歧伯曰:
天氣不足,
地氣隨之,
地氣不足,
天氣從之,
運居其中而常先也。
惡所不勝,
歸所同和,
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
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
下勝則地氣遷而上,
多少而差其分,
微者小差,
甚者大差,
甚則位易氣交易,
則大變生而病作矣。
大要曰:
甚紀五分,
微紀七分,
其差可見,
此之謂也。
[071-154a]
71.3.3帝曰:
善。論言熱無犯熱,
寒無犯寒,
余欲不遠寒,
不遠熱,
柰何。
歧伯曰:
悉乎哉問也。
發表不遠熱,
攻裏不遠寒。
帝曰:
不發不攻而犯寒犯熱,
何如。
歧伯曰:
寒熱內賊,
其病益甚。
帝曰:
願聞無病者何如。
歧伯曰:
無者生之,
有者甚之。
帝曰:
生者何如。
歧伯曰:
不遠熱則熱至,
不遠寒則寒至。
寒至,
則堅否腹滿,
痛急下利之病生矣。
熱至,
則身熱吐下霍亂,
癰疽瘡瘍,
瞀鬱注下,
瞤瘛腫脹,
嘔,鼽衂頭痛,
骨節變,
肉痛血溢血泄,
淋閟之病生矣。
帝曰:
治之柰何。
歧伯曰:
時必順之,
犯者治以勝也。
黃帝問曰:
婦人重身,
毒之何如。
歧伯曰:
有故無殞,
亦無殞也。
帝曰:
願聞其故何謂也。
歧伯曰:
大積大聚,
其可犯也,
衰其太半而止,
過者死。
帝曰:
善。鬱之甚者治之柰何。
歧伯曰:
木鬱達之,
火鬱發之,
土鬱奪之,
金鬱泄之,
水鬱折之,
然調其氣,
過者折之,
以其畏也,
所謂寫之。
帝曰:
假者何如。
歧伯曰:
有假其氣,
則無禁也。
所謂主氣不足客氣勝也。
帝曰:
至哉聖人之道,
天地大化運行之節,
臨御之紀,
陰陽之政,
寒暑之令,
非夫子孰能通之,
請藏之靈蘭之室,
署曰六元正紀,
非齋戒不敢示,
慎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