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33.1黃帝問曰:
有病溫者,
汗出輒復熱,
而脈躁疾不為汗衰,
狂言不能食,
病名為何。
歧伯對曰:
病名陰陽交,
交者死也。
帝曰:
願聞其說。
歧伯曰:
人所以汗出者,
皆生於穀,
穀生於精,
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
是邪卻而精勝也,
精勝,
則當能食而不復熱。
復熱者邪氣也,
汗者精氣也,
今汗出而輒復熱者,
是邪勝也,
不能食者,
精無俾也,
病而留者,
其壽可立而傾也。
且夫熱論曰:
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
今脈不與汗相應,
此不勝其病也,
其死明矣。
狂言者是失志,
失志者死。
今見三死,
不見一生,
雖愈必死也。
[033-2a]
33.2帝曰:
有病身熱汗出煩滿,
煩滿不為汗解,
此為何病。
歧伯曰:
汗出而身熱者,
風也,
汗出而煩滿不解者,
厥也,
病名曰風厥。
帝曰:
願卒聞之。
歧伯曰:
巨陽主氣,
故先受邪,
少陰與其為表裏也,
得熱則上從之,
從之則厥也。
帝曰:
治之柰何。
歧伯曰:
表裏刺之,
飲之服湯。
[033-3a]
33.3帝曰:
勞風為病何如。
歧伯曰:
勞風法在肺下,
其為病也,
使人強上冥視,
唾出若涕,
惡風而振寒,
此為勞風之病。
帝曰:
治之柰何。
歧伯曰:
以救俛仰。
巨陽引精者三日,
中年者五日,
不精者七日,
欬出青黃涕,
其狀如膿,
大如彈丸,
從口中若鼻中出,
不出則傷肺,
傷肺則死也。
[033-4a]
33.4帝曰:
有病腎風者,
面胕痝然壅,
害於言,
可刺不。
歧伯曰:
虛不當刺,
不當刺而刺,
後五日其氣必至。
帝曰:
其至何如。
歧伯曰:
至必少氣時熱,
時熱從胸背上至頭,
汗出,
手熱,
口乾苦渴,
小便黃,
目下腫,
腹中鳴,
身重難以行,
月事不來,
煩而不能食,
不能正偃,
正偃則欬,
病名曰風水,
論在刺法中。
帝曰:
願聞其說。
歧伯曰:
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
陰虛者,
陽必湊之,
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
小便黃者,
少腹中有熱也。
不能正偃者,
胃中不和也。
正偃則欬甚,
上迫肺也。
諸有水氣者,
微腫先見於目下也。
帝曰:
何以言。
歧伯曰:
水者陰也,
目下亦陰也,
腹者至陰之所居,
故水在腹者,
必使目下腫也。
真氣上逆,
故口苦舌乾,
臥不得正偃,
正偃則欬出清水也。
諸水病者,
故不得臥,
臥則驚,
驚則欬甚也。
腹中鳴者,
病本於胃也。
薄脾則煩不能食,
食不下者,
胃脘隔也。
身重難以行者,
胃脈在足也。
月事不來者,
胞脈閉也,
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
今氣上迫肺,
心氣不得下通,
故月事不來也。
帝曰: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