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31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唐-尊者眾賢 (TKD)


[27-1016a]

如是建立表與無表及成就巳於中
律儀三種差別云何而得頌曰
定生得定地彼聖得道生別解脫律儀
得由他教等
論曰靜慮律儀與心俱得若得有漏
近分根本靜慮地心靜慮律儀尒時
便得彼心俱故従無色界歿生色界
時隨得彼地中生得靜慮卽亦得彼
俱行律儀無漏律儀亦心倶故若得
無漏近分根本靜慮地心尒時便得
此復二種謂由加行及離染故由加
行者如得勝進加行道攝由離染者
如得無閒解脫道攝彼聲爲顯前靜
慮心復說聖言簡取無漏六靜慮地
有無漏心謂未至中間及四根本定
非三近分如後當辨頌言定生得定地
者此言有失以定地言捻攝此地所
有諸法律儀亦是此地所收是則得
[27-1016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二張物
**律儀由得律儀故若作是說便無所
成經主此中應自思擇故但應說得
靜慮言別解脫律儀由他教等得能
教他者說名爲他従如是他教力發
戒故說此戒由他教得此復二種
謂従僧伽補特伽羅有差別故従僧
伽得者謂苾芻苾芻尼及正學戒従
補特伽羅得者謂餘五種戒諸毗奈
耶毗婆沙師說有十種得具戒法爲
攝彼故復說等言何者爲十一由自
然謂佛獨覺自然謂智以不従師證
此智時得具足戒二由佛命善來苾
芻謂耶舎等由本願力佛威加故三
由得入正性離生謂五苾芻由證見
道得具足戒四由信受佛爲大師謂
大迦葉五由善巧酬答所問謂蘇陀
夷六由敬受八尊重法謂大生主七
由遣使謂法授尼八由持律爲第五
人謂於邊國九由十衆謂於中國十
由三說歸佛法僧謂六十賢部共集
受具戒此中或由本願力故或阿世
耶極圓滿故或薄伽梵威所加故隨
其所應得具足戒如是所說別解律

[27-1016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三張物
**應齊幾時要期而受頌曰
別解脫律儀盡壽或晝夜
論曰七衆所依別解脫戒唯應盡壽
要期而受近住所依别解脫戒唯一
晝夜要期而受此時定尒何因故然
非毗柰耶相應義理非一切智者能
測量其實謂有何因別解脫戒有
於衆内執三衣等礼衆求師審問遮
難白四羯磨爲先故得或有但藉補
特伽羅教命等緣爲先故得或有得
戒不籍外緣此等必應有決定理佛
知而說非餘所量又以何因造無間
者後雖悔愧修諸善業於因果理能
定信知而於身中戒無容發故佛遮
彼出家受具定知別有順受戒身以
受尸羅能救惡趣非所受戒於無閒
生必定能招所應受果亦非於後無
招果能又非彼人非佛悲境理應定
有律儀種性唯依此處餘處不生是
故不應徴其所以有餘師說世尊覺
知戒時邊際但有二種一壽命邊際
二晝夜邊際重說晝夜爲半月等
故佛但說二受戒時何法名時非離

[27-1017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四張物元
行但光闇位四洲不同如次應知立
爲晝夜此中經部作如是言二邊際
中盡壽可尒於命終後雖有要期而
不能生別解脫戒依身別故別依身
中無加行故無憶念故一晝夜後或
五或十晝夜等中受近住戒何法爲
障令彼衆多近住律儀非亦得起彼
如是說豈不違經遍覽諸經曾不見
說過晝夜受近住律儀汝等何緣以
巳劣慧貶量諸佛一切智境數言五
夜等受近住律儀以佛經中唯說
晝夜故對法者亦作是言近住律儀
唯晝夜受必應有法能爲障礙令過
晝夜彼戒不生故佛經中唯說晝夜
然彼復說應共尋思爲佛正觀一晝
夜後理無容起近住律儀故於經中
說一晝夜爲觀所化根難調者且應
授與一晝夜戒依何理教作如是言
過此戒生不違理故復減於此何理
相違謂所化根有難調者已許爲說
晝夜律儀何不爲調漸難調者說
唯一夜一晝湏臾以難調根有多品
故由此知有近住定時若減若増便
[27-1017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五張物
**不發戒世尊觀見故唯說此是故經
部與正理師無諍理中撗興諍論依
何邊際得不律儀頌曰
惡戒無晝夜以非如善受
論曰要期盡壽造諸惡業得不律儀
非一晝夜如近住戒所以者何以此
非如善戒受故謂必無有立限對師
受不律儀如近住戒我一晝夜定受
不律儀此是智人所訶猒業故雖亦
無有立限對師我當盡形造諸惡業
而由發起壞善意樂欲求造惡得不
律儀非起暫時造惡意樂無師而有
得不律儀故不律儀無一晝夜然近
住戒功德可欣由現對師要期受力
雖無畢竟壞惡意樂而於一晝夜得
近住律儀故得不律儀與得律儀異
此俱實有巳廣成立說一晝夜近住
律儀欲正受時當如何受頌曰
近住於晨旦下座従師受隨教說具支
離嚴飾晝夜
論曰近住律儀於晨旦受謂受此戒
要曰出時此戒要經一晝夜故諸有
先作如是要期我當恒於月八日等
[27-1017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六張物
**決定受此近住律儀若旦有礙緣齋
竟亦得受言下座者謂在師前居卑
劣座身心謙敬身謙敬者或蹲或跪
曲躬合掌唯除有病心謙敬者於施
戒師心不輕慢於三寶所生極尊重
殷淨信心以諸律儀従敬信發若不
謙敬不發律儀此必従師無容自受
以後若遇諸犯戒緣由愧戒師能不
違犯謂彼雖闕自法増上由世增上
亦能無犯受此律儀應隨師教受
者後說勿前勿俱如是方成従師教
受異此授受二倶不成具受八支方
成近住隨有所闕近住不成諸遠離
支㸦相屬故由是四種離煞等支於
一身中可俱時起以諸遠離相繫屬
中或少或多相差別故受此戒者必
離嚴飾憍逸處故常嚴身具不必湏
捨緣彼不能生其憍逸如新異故
受此律儀必湏晝夜謂至明且日初
出時經如是時戒恒相續異此受者
唯生妙行不得律儀然爲令招可愛
果故亦應爲受又若如斯盡晝夜受
具制屠獵姦盜有情近住律儀深成
[27-1018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七張物洪與
有用言近住者謂此律儀近阿羅漢
住以隨學彼故有說此近盡壽戒住
有說此戒近時而住如是律儀或名
長養長養薄少善根有情令其善根
漸増多故何緣受此近住律儀必具
八支非増非減頌
曰戒不逸禁支四一三如次爲防諸性
罪关念及憍
逸論曰八中前四是尸羅支謂離煞
生至虛誑語由此四種離性罪故次
有一種是不放逸支謂離飮諸酒
生放逸處雖受尸羅若飮諸酒心則
放逸毀犯尸羅醉必無能護餘支故
後有三種是禁約支謂離塗飾香鬘
乃至食非時食以能隨順猒離心故
猒離能證律儀果故何緣具受如是
三支若不具支便不能離性罪失念
憍逸過失謂初離煞至虛誑語能防
性罪離貪瞋癡所起煞等諸惡業故
次離飮酒能防失念以飮酒時能令
忘失應不應作諸事業故則不能護
餘遠離支後離餘三能防憍逸以若
受用種種香鬘高廣牀座習近歌儛
心便
[27-1018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八張物洪與
憍擧尋卽毁戒由遠彼故心便離憍
謂香鬘等若恒受用尙順憍慢爲犯
戒緣况受新奇曾未受者故一切種
皆應捨離若有能持依時食者以能
遮止恒時食故便憶自受近住律儀
能於世閒深生猒離若非時食二事
俱無數食能令心縱逸故由此大義
故具受三有餘師言離非時食名爲
體餘有八種說名齋支塗飾香鬘
儛歌觀聽分爲二故若作此執便違
契經契經說離非時食巳便作是說此
第八支我今隨聖阿羅漢學隨行隨作
若尒有何別齋體而說此八名齋支
毗婆沙師作如是說離非時食是齋
亦齋支所餘七支是齋支非齋如正
見是道亦道支餘七支是道支非道
擇法覺是覺亦覺支餘六支是覺支
非覺三摩地是靜慮亦靜慮支所餘
支是靜慮支非靜慮經主於此謬作
是責不可正見等卽正見等支若謂
前生正見等爲後生正見等支則初
刹那聖道等應不具有八支等非毗
婆沙說正見等其體卽是正見等支
[27-1018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九張物
亦非前生正見等爲後生正見等支
然於俱生正見等八唯一正見有能
尋求諸法相力說名爲道以能尋
求是道義故卽此正見復能隨順正思
惟等故名爲支所餘七支望倶生法
能隨順故說名爲支非能尋求不名
爲道實義如是若就假名餘七皆能
長養正見故思惟等亦得道名見名
道支亦不違理是則一切亦道亦支
餘隨所應皆如是說由此類釋齋戒
八支經主於中何憑說過爲唯近事
得受近住爲餘亦有受近住耶頌
曰近住餘亦有不受三歸
無論曰諸有未受近事律儀一晝夜
中歸依三寶說三歸巳受近住戒彼
亦受得近住律儀異此則無除不知
者由意樂力亦發律儀豈不三歸卽
成近事如契經說佛告大名諸有在
家白衣男子男根成就歸佛法僧起
殷淨心發誠諦語自稱我是鄡波索
迦願尊憶持慈悲護念齋是名曰鄡
波索迦此不相違受三歸位未成近
事所以者何要發律儀成近事故於

[27-1019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十張物
時發近事律儀頌曰
稱近事發戒說如苾芻等
論曰起殷淨心發誠諦語自稱我是
鄔波索迦願尊憶持慈悲護念尒時
乃發近事律儀稱近事等言方發律
儀故以經復說我従今者乃至命終
護生言故若離稱号但受三歸成近
事者自稱我是近事等言便爲無用
依何義故說護生言別解律儀護生
得故然有別誦言捨生者此言意說
捨煞生等略去煞等但說捨生彼雖
巳得近事律儀爲令了知所應學處
故復爲說離煞生等五種戒相令識
堅持如得苾芻具足戒巳說重學處
令識堅持勤筞亦然此亦應尒是故
近事必具律儀非受三歸卽成近事
頌曰
若皆具律儀何言一分等約能持故說
論曰經部於前所說義理心不生喜
復設是難若諸近事皆是律儀何緣
世尊言有四種一能學一分二能學
少分三能學多分四能學滿分豈不
由此且巳證成非唯三歸卽成近事
[27-1019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十一張物
謂若別有但受三歸卽成近事如是
近事非前所說四種所收應更說有
第五近事此於學處全無所學亦應
說爲一近事故佛觀近事非離律儀
故契經中唯說四種雖諸近事皆具
律儀然約能持故說四種謂雖具受
五支律儀而後遇緣或便毁缺其中
或有於諸學處能持一分乃至或有
具持五支故作是說能持先所受故
說能學言不尒應言受一分等故
此四種但據能持經主此中作如是
說如是所執違越契經如何違經謂
無經說自稱我是近事等言便發五
戒此經不說我従今者乃至命終捨
生言故經如何說如大名經唯此經
中說近事相餘經不尒故違越經然
餘經說我従今時乃至命終捨生歸
淨是歸三寶發誠信言此中顯示巳
見諦者由得證淨擧命自要表於
正法深懷愛重乃至爲救自生命緣終
不捨於如來正法非彼爲欲說近事相
故說如是捨生等言未審此中經主
說意爲欲勸勵我國諸師受持外方
[27-1019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十二張物
經部所誦爲受持佛所說契經然有
衆經不違正理外方經部曾不受持
有阿笈摩越於捻頌彼率意造還自
受持經主豈容令我國内善鑑聖教
諸大論師同彼背眞受持僞教旦經
所說我従今時乃至命終捨生等者
何理唯說得證淨人非諸異生亦立
此誓諸異生類將受律儀亦有如斯
堅固意樂乃至爲救自生命緣終不
虧違所受學處如斯誓受世現可得
然此文句大名經中現有受持不違
正理故不應捨所誦正文設大名經
無此文句於我宗義亦無所違非我
宗言說此文句究竟方發近事律儀
由說自稱我是近事請持護念便發
律儀以自發言表爲弟子如大迦葉
得具足戒世尊旣說鄔波索迦應具受
持五種學處彼說我是鄔波索迦必
具律儀何勞致惑如稱我是國大軍
師彼必具閑兵將事業依如是喻智者
應思如是分明無過理教若不忍受
知奈之何又經主言約持犯戒說一
分等尙不應問况應爲答誰有巳解
[27-1020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十三張物
*近事律儀必具五支而不能解於所
學處持一非餘乃至具持名一分等
由彼未解近事律儀受量少多故應
請問凡有幾種鄔波索迦能學學處
答言有四鄔波索迦謂能學一分等
猶未能了復問何名能學一分乃至
廣說此全無理唯對法宗所說理中
應問答故雖知近事必具律儀而未
了知隨犯一種爲越一切爲一非餘
由有此疑故應請問諸部若有未見
此文於此義中迄今猶諍若異此者
佛經數言鄔波索迦具五學處誰有
於此巳善了知而復懷疑問受多少
設許尒者疑問相違謂彼本疑受量
多少而問有幾能學學處答學一
分等豈除本所疑故彼義中不應問
答經主於此不正尋思於諍理中懷
朋黨執翻言對法所說義中問尙不
應况應爲答有餘師說由別契經證
離律儀亦成近事如契經說齊何名
爲鄔波索迦尸羅圓滿謂有近事能
斷煞生能離煞生乃至飮酒故知近事有闕律儀彼於此經
甚迷義意此
[27-1020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十四張物
經意說無漏尸羅以此中無盡壽聲
故又如經說齊何名爲鄔波索迦信
根圓滿謂有近事於如來所住有根
信乃至廣說不可說有鄔波索迦此
信不成卽全無信如此經說信圓滿
言但約無漏故知所說戒圓滿言非
據有漏但據無漏說如是言是故不
應引此經說證有近事不具律儀無
漏戒中無離飮酒故此所釋理必不
然此難不然此經顯說無漏戒體有
勝能故謂佛顯示無漏戒力能令所
受近事律儀乃至遮戒亦定無犯故
此經約無漏尸羅說離飮酒亦無有
失故契經說見圓滿者終不故思犯
諸學處或此經說尸羅圓滿欲顯尸
羅遍清淨義謂於五戒全無毁缺方
名尸羅遍清淨者依遍清淨立圓滿
名若決定無離戒近事便違經說或
有一類具信非戒鄔波索迦此不相
違此說近事不能具足持五戒者名
爲具信非具尸羅或此具言顯可讃
義如言此劒磨巳具色非此未磨色
全非有戒亦應尒可讃名具戒具

[27-1020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十五張物*一
德立可讃名與此相違名不具戒若
闕律儀亦名近事苾芻勤策闕亦應
成然經主言何緣不許由佛教力施
設不同雖闕律儀而成近事苾芻勤
筞要具律儀此率巳情無經說故彼
前巳說唯大名經說近事相餘經不
尒今應定說世尊於何說離律儀而
成近事曾聞經部有作是執亦有無
戒勤筞苾芻彼執便同布刺拏等諸
外道見非佛法宗一切律儀品類等
不品類非等有三品故下中上別隨
何故成頌曰
下中上隨心
論曰八衆所受別解脫戒隨受心力成
上中下由如是理諸阿羅漢或有成
就下品律儀然諸異生或成上品此
中上座作是撥言如是所宗違正理
教若必尒者是則應無勇猛正勤修
持禁戒世尊亦說軌則所行皆得圓
滿於微細罪見大怖畏此但爲持如
先所得令不毁壞故應發起勇猛正
勤非由修持令下中品轉成中上亦
非由起勇猛正勤便捨下中得中上
[27-1021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十六張物
戒由此卽釋所引契經亦但就持如
先所得能於毁犯微細罪中見大怖
畏故作是說不言由此令戒漸増又
彼所言諸有爲法刹那不住故所受
戒由衆緣力及阿世耶従下生中従
中生上此亦非理所受律儀依殊勝
緣方得生故謂所受戒必託受緣得
巳無容數數重受若先受巳後離受
緣汎遇餘緣可更得者先未受戒汎
遇餘緣亦應可得無差別故雖諸有
爲皆託緣起而戒必託殊勝緣生故
彼所言定不應理依何義說鄔波索
迦彼先歸依佛法僧寶親近承事所
尊重師便獲尸羅故名近事或能習
近如理所爲壞惡事業故名近事或
能親近事佛爲師故名近事分同諸
佛得淨尸羅善意樂故如有頌言
居遠而近佛由勤勇歸礼有悲離惡想
故名爲近事
今應思擇無智世閒所事種種諸天
神衆爲諸近事應礼彼天如礼世尊
爲不應礼何緣於此欻尒生疑以於
世閒現有一類事邪天愛染習其心
[27-1021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十七張物
**樂率巳情作諸事業不依理教妄
作是言鄔彼索迦應礼天衆佛聽許
故謂佛聽許供養天神故契經言供
養天者名奉佛教又隨念故謂世尊
說應隨念天故應礼天如說隨念佛
法僧寶又不遮故謂無經遮鄔波索
迦礼諸天衆又有恩故謂彼諸天承
奉合儀能與恩福又能損故謂彼天
神承奉失儀能爲大損故諸近事應
礼天神略叙彼宗所說如是此皆非
理且彼所言佛聽許故應礼天者佛
意不然簡別說故謂彼經說諸淨施
主於諸應受祠祀天神於時時間應
以三事無倒供養以禮承奉彼於施
主必起善心哀愍護念令無損惱一
於時時應施嚴淨二於時時應施供
具三於時時應施頌願以標三事爲
決定因證知世尊除三事外几所施
作皆非所許非標數名便顯定義如
說地動不犯等言謂如經言四因緣
故大地震動非不更有四因緣外地
動因緣又如經言諸阿羅漢能於五
處畢竟不犯非不更有餘不犯處又

[27-1021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十八張物
**經說在家出家於五處中應數觀
察非不更有餘處應觀如是等言其
類非一此亦應尒非決定因此救不
然如動地等餘經說有不可得故此
標定數非於餘經有不定言如動地
等以此爲證知此經中標列數名顯
決定理除此餘理無容有故或應所
說薀處界等如此數名皆成不定或
如所說薀處界等動地因等數亦應
定何緣一類標列數名所顯義中或
定不定以於餘處除此所明或不見
餘或見餘故若一切處以言說同執
事皆等便成大過若謂經說供養等
言卽巳顯成應礼拜者則佛應遣諸
天神衆亦應礼拜能祠施主如彼經
言諸天神衆旣被供養及承奉已應
反供養等以報施主恩是故此中但
據隨彼所樂欲事皆正供承名供養
等非申礼敬諸天神衆於近事邊無
敢希求礼敬事故如國君主於諸苾
芻定無希求礼敬事者懼損功德及
壽命故如契經說毗沙門天請大目
連舎利子等五百聖衆至自宮中設

[27-1022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十九張物
養巳請施頌願復請従今諸出家者
及近事等至我寺中一切皆應施我
頌願我等眷屬亦従今時毎以專誠
護持正法令佛弟子出家在家於一
切時恒無惱害時二大聖許其所請
遍告一切出家在家諸有受持佛禁
戒者従今以去至天寺中皆應如法
施天頌願然未曾令合掌敬礼由此
等證定知世尊於此經中非許礼敬
言隨念故應礼天者亦不應理迷經
義故謂經意說應作念言彼諸有情
成就信等従此捨命巳得上生四大
王天及餘天衆我亦成就信等善法
亦應同彼當得生天令隨念天與已
同德非令礼敬名隨念天故引此經
於彼非證言不遮故應礼天者亦不
應理義巳遮故經唯許三事供養天
神豈不此定言巳遮礼敬又准略說
毗柰耶中亦已義遮礼天神故謂佛
曾說略毗柰耶告諸苾芻我隨文句
所遮制者皆不應行所開許者汝等
應行若非所遮非所開許順穢違淨
皆不應行順淨違穢汝等應行旣執
[27-1022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二十張物
如來不遮近事礼諸天衆亦不曾見
開許近事礼諸天神豈不此應第三
聚攝然諸近事若礼天神如是所爲
順穢違淨理應是佛所不許行是則
還成佛巳遮制言不遮故因不極成
何緣礼天順穢違淨以若近事樂礼
天神便與外道等無差別愛樂邪
徒所作業故又若近事礼敬天神
則應愛重讃天邪論便與愛樂敬
天邪徒同稟尸羅作諸勞侣由此方
便習近邪師墮惡趣因漸堅増盛従
此展轉乃至多生亦樂多行如是邪
行又若礼敬諸邪天神因此便憎如
來聖教以無不敬邪天神者聞佛功
德生憤恚心乍可處中心無憎愛又
於過失礼敬持心必定怨嫌敬功德
者何緣信奉大力天神而說名爲敬
過失者以彼礼敬恒樂於他摧伏背
恩害諂誑等有過失境爲増上故由
此唯有無聞愚夫於彼天神深生敬
愛若諸賢聖唯於斷滅遠離寂靜
大智悲等衆德集成諸佛世尊深
生敬愛依如是義故有頌言
[27-1022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二十一張物
貧賤有希怖愚類敬天神富貴無悕求
智人唯敬佛
又若近事礼敬天神引多有情作大
衰損謂事天者咸作是言鄔波索迦
深閑佛教現來礼敬我所事天必於
天神有懷敬信善哉我等無倒歸依
又諸世閒樂觀察者推尋佛教未
究其眞覩此便生如是僻執佛教應
似世閒書傳不能決定辯眞義理乃
令如是解佛教人還來歸依諸天神
衆引如是等無量有情令増邪執名
大衰損近事如是礼敬天神違淨順
穢佛所遮止故不應言不遮止故又
不遮止非應作因如佛不遮苾芻捨
戒以曾無處佛作是言苾芻不應捨
所學戒非於捨戒佛曾不遮則諸苾
芻法應捨戒故不應說鄔波索迦應
礼天神佛不遮故言有恩故應礼天
者亦不應理聞有怨故傳聞熱病老
死等苦亦有是彼天神所作不應定
說於世有恩又婆羅門長者居士於
苾芻衆佛說有恩供給命緣令無乏
故豈苾芻衆應礼施主旣不應礼一
[27-1023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七苐二十二張物*衣
切有恩故所立因有不定失又諸含
識皆悉受用自業所招諸異熟果是
故所說所事天神於世有恩有不成
失由此亦破能損故因一切有情皆
依自業說誰有力能損於誰又彼於
他旣能爲損誰有智者愛敬己怨世
有善人能益他者諸蒙益者應敬彼
人是諸天神性多憤恚恒樂損惱他
諸有情如嫉巳怨不應敬礼故彼所
說成相違因又見世間歸敬天者天
神於彼有時作衰亦有有情不敬天
者天神於彼不能爲害故彼所說非
敬天因若謂如王亦不應理世間依
屬法應尒故非諸近事繫屬天神自
是邪徒相率歸附世間君主衆所依
投非出家人皆應致敬是故近事不
應敬礼一切天神理極成立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第三十七
[27-1023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三十八物
尊者衆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辯業品第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