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31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唐-尊者眾賢 (TKD)


[27-1169a]
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五十六移
尊者衆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辯隨眠品第五之十二
如是巳辯諸惑對治修能對治勝進
位中所斷諸惑爲再斷不所得離繫
有重得耶頌曰
諸惑无再斷離繫有重得謂治生得果
練根六時中
論曰所斷諸惑由得自分无間道故
便頓永斷離退後時無再斷義斷巳
復斷則爲唐損所得離繫雖无隨道
漸勝進理而道進時容有重起彼勝
得理以離繫得道所攝故捨得道時
彼亦捨得故諸離繫有重得理此依
容有時捻有六謂治道起得果練根
說治生言通目二義若據住此能證
離繫目无間道若據住此正證離繫
目解脫道言得果者謂得預流一來
不還阿羅漢果言練根者謂増進根
由此六時得未曾道有捨曾道得離
繫故說得果言旣无差別如攝四果
[27-1169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二張移
應攝練根以轉根時必得果故何勞
長說此練根言爲顯練根異斷惑得
果故得果外說練根无失然得離繫
隨其所應有具六時乃至唯二謂欲
界繫見四諦斷及色无色見三諦斷
所得離繫得具六時色无色界見道
諦斷所得離繫得唯五時由治生時
卽得果故說得果巳不說治生欲界
修斷五品離繫亦五時得除預流果
第六離繫得唯四時得果治生時无
別故第七八品亦唯四時得果四中
除前二故第九離繫得唯三時亦治
生時卽得果故色無色界修所斷中
唯除有頂第九離繫所餘離繫亦唯
三時得果四中除前三故有頂第九
得唯二時得果治生同一時故此約
鈍說若就利根前諸位中除練根得
豈不八地容世俗道斷應分二種對
治生時得不尒此說漸次得故惑此唯
約无漏得故若依越次通有漏得則
世俗道八地染中隨離少多入聖道
者彼得離繫隨其所應有具六時乃
至唯一以利根故除練根時謂欲界
[27-1169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二張移
**中先斷五品入見諦者彼見所斷五
品離繫具六時得謂有二種自治生
時及得果時復四成六彼修所斷五
品離繫唯五時得除預流果先斷六
品入見諦者彼見所斷六品離繫亦
五時得除一如前彼修所斷六品離
繫唯世俗道治生時得必不起彼无
漏對治是一來果向道攝故非住果
時起彼向道以住勝果不起劣故先
斷八品入見諦者彼見所斷八品離
繫亦五時得除一如前彼修所斷前
六離繫唯一時得如前應知七八離
繫唯四時得謂二治生及二得果先
斷九品依未至地入見諦者彼見所
斷九品離繫亦四時得如前應知
根本地入見諦者彼見所斷九品離
繫亦一時得如前應知根本非欲斷
對治故若依未至若依根本彼修所
斷九品離繫亦一時得如前應知必
不起彼无漏對治是不還果向道攝
故先斷上七地入見諦者彼見三諦
斷七地離繫亦四時得如前應知見
道諦斷七地離繫唯三時得謂一治
[27-1170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四張移金
*生及二得果无漏治生卽得果故彼
修所斷七地離繫唯三時得謂二治
生及一得果具離八地入聖道者見
修位中斷有頂惑見三諦斷離繫三
時謂一治生及二得果見道諦斷離
繫二時由治生時卽得果故修斷八
品離繫二時謂一治生及一得果第
九離繫唯一時得以治生時卽得果
故諸分離染見修位中進斷所餘准
此應說以何因證得後果時重得先
時所斷離繫由至教故謂契經中依
正證得阿羅漢果說如是言應如是
知應如是見彼従欲漏心得解脫乃
至廣說由此位中亦得欲界猒患對
治等无學法智故知彼離繫亦應重
得前言斷欲六品九品入見諦者彼
先修斷六九離繫无無漏得爲永不
得暫不得耶應決定言彼永不得豈
不證得阿羅漢時必得先時見修所
斷一切離繫諸无漏得若彼先時所
斷離繫有无漏得今時捨者於彼今
應得无漏得若先无者今時亦无得
離繫時唯自治起及捨劣道得勝時
[27-1170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五張移應之
故諸有先依根本靜慮入見諦者得
无學時寧従欲漏心得解脫就依夫
至入見諦者及次第者說故无失或
諸證得阿羅漢者定得无學法智品
猒患對治由此數能猒患欲界令
欲界結无復繫能依此故言彼従欲
漏心得解脫由此卽釋契經所言阿
羅漢果永斷瞋恚就猒患彼說爲斷
故若尒何故引此契經證後果時得
前離繫經言従欲漏心得解脫者有
具二因有一因故謂於欲離繫得無漏
得者二因故言心脫欲漏一得彼无
學離繫得故二得彼无學猒患治故
若不得者唯由一因故此契經義皆
成立此中理趣如前巳辯復云何知
得阿羅漢二界離繫必捨學得得无
學得非欲界耶學位定應先得彼故
謂設先離无所有染隨依何地入見
諦時必得二界諸見所斷无漏斷治
彼見所斷是一斷治頓所斷故上地
見道現在前時必修未來下地道故
下靜慮遍能爲上斷治故豈不巳離
[27-1170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六張移應之
應修未來上地見道同爲有頂斷對
治故不尒未離此地染者卽依此地
入見諦時自及上諸地見諦所斷見
一一諦時能頓斷故如有未離第四
定染依第四定入見諦時頓斷五地
見所斷染乃至未離初靜慮染依初
靜慮入見諦時頓斷八地見所斷染
上地曾无斷下地故非第四等與第
三等所對治法一切皆同由是巳離
第三等染依第三等入見諦時雖上
地能治自上地而非與下所治恒同
故依下時不能修上諸異生位以世
俗道斷見所斷所有離繫唯由下地
見道勢力於自上地无漏得起謂依
上地見道現前必修未來下地見道
由彼勢力於下離繫得无漏得非上
地故由此學位定應遍於色无色攝
見斷離繫得無漏得非欲理成欲唯
未至地見道所斷故豈不應如第四
定等非第三等下地對治然第四等
見道現前能修未來下地所攝一切
見道由彼道力於諸下地見斷離繫
得无漏得如是根本雖非欲治然根

[27-1171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七張移
地見道現前應修未來未至地攝一
切見道由彼道力應於欲界見斷離
繫得无漏得此例不齊見道有二一
欲界對治二上界對治欲治有三謂
斷對治猒患對治遠分對治色無色
治三種亦然欲治三中初斷對治唯
未至攝餘通六地上治三種皆通六
地然上二界斷治見道唯能對治自
上地染餘治見道亦治下地上地雖
非下地斷治而上見道現在前時遍
修未來下地見道下與上地同所治
故无有欲界斷治見道能與根本同
一所治可根本地見道現前能修未
來未至地攝欲見斷法斷治見道由
彼道力能於欲界見斷離繫得无漏
得故彼所引爲例不齊諸根本地欲
界猒患遠分對治色无色界三種對
治見道現前還修未來未至地攝如
是二種三種對治非由未來欲界猒
遠對治力故便於欲界見斷離繫得
无漏得唯斷對治力能斷繫得故諸
先離欲若依未至入見諦者欲界猒
患遠分對治見道現前亦修未來欲
[27-1171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八張移令眞
斷對治欲斷治地道正現在前故由
如是理非先離欲入見諦者皆於欲
界見斷離繫得无漏得諸先離欲入
見諦者畢竟无容於欲修斷所有離
繫得无漏得以未至攝欲界修斷斷
對治收無漏修道於不還果身中現
前及未來修俱非理故理无容有不
還果身中有一來不還二向道故諸
有先離无所有染入聖道者唯除菩
薩餘亦定於二界一切修斷離繫得
無漏得彼皆必於二界修斷自勝果
道遍現前故如是理趣以何證知說
聖者生第四靜慮以上諸地定成樂
根及說聖者生於无色定有色貪盡
斷遍知得故菩薩何緣不亦如是不
由加行一切功德能現前故如滅定
等謂聲聞獨覺无自在功力能超間
起諸對治道欲證後道必藉前道以
爲加行方能證故菩薩亦有超起功
力以於諸法相連接中得殊勝智加
行廣故若尒菩薩應見道中不起法
智品唯起類智品因同前故无如是
事於色无色薀有無我智生必以有
[27-1171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九張移惠
*執受薀无我智爲先故或初業地於
法類品次第觀中曾極串習後次觀
苦世第一法有苦現觀見道續生一
切如前任運起故或異生位徒无始
來數以世閒有欺誑智觀察欲色苦
集滅道故雖巳斷欲色二界見所斷
或爲以出世无欺誑智重遍觀察菩
薩亦修彼對治道諸先離染隨其所
應後見道生至住果位勝果道障旣
先巳除得勝果道斯有何失許如是
義便爲善通十門品說亦善安立菩
薩成下修斷无爲理不應然且住果
者得非果道違毗婆沙非住果時未
趣後果可有巳得非果道義又理必
然非此斷治現在前位如何由彼能
得未來此斷治道又見具縛漸得果
者於後成就勝果道時果所攝道必
不行故諸先離染至得果時若有亦
得勝果道理彼果攝道應永不行又
非住有頂見道諦斷斷對治時亦有
得欲界諸修所斷斷對治理又諸獲
得勝果道時隨應亦得諸世俗道世
出世道相繫屬故若先離染隨其所
[27-1172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第五十六卷第十張移惠
*應後見道生至住果位必亦獲得勝
果道者得預流時應修俗智同對治
故等離障故由此我說得離繫等符
教順理爲善安立卽諸離繫彼彼位
中得遍知名隨勝立故遍知有二一
智遍知二斷遍知智遍知者體卽是
慧有說此通有漏無漏有漏慧者謂
除勝解作意相應所餘世閒分別法
性能取諸法自相共相聞思所成及
煖頂忍世第一等修所成慧无漏慧
者謂出世間見道修道无學道慧前
有漏慧順无漏智現觀性故亦名遍
知如契經說我作如是如理思時實
現觀生便知老死由生故有又言於
一法未達未遍知我說不能作苦邊
際非无漏慧遍知一切法故智遍知
亦通有漏慧唯无漏慧爲智遍知是
我宗中正意所許如說爲於未現觀
法起現觀故思惟取薀非由聞等所
成俗慧可證得預流至阿羅漢果說
預流等九根得故又轉法輪契經中
說以无漏慧遍知苦等應知此卽是
未知當知根然菩薩言實現觀生者
[27-1172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十一張移
**於世間慧假立現觀名彼行相轉似
現觀故言於一法未達等者依於此
法若未遍知障苦盡者密說无過故
定无漏慧方得遍知名斷遍知者體
卽離繫能遍知故名爲遍知是智異
名如何目斷是智果故如業解果謂
契經說六處名業是業果故又說无
爲應果名解是解果故如是遍知目
斷无失若尒忍果應非遍知毗婆沙
師作如是釋諸忍皆是智眷屬故於
忍所作立智作名如臣所爲亦名王
作有餘師釋諸解脫道於所得斷亦
有功能以於斷得能任持故令諸繫
得不復生故由此忍果有智果義此
釋不然以說諸斷唯是諸无間道離
繫土用果故或金剛喻等持相應无
漏叡智力能捻集諸斷无漏離繫得
故忍果尒時亦成智果漸得果等得
一來不還忍果无爲巳成智果故許
身見等三順下結永斷无爲名智果
故當說餘三是智果故爲一一斷道
所得離繫各立一遍知爲一切斷道
所得離繫捻立一遍知二倶不然以
[27-1172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十二張移得仁
有極廣極略過故若尒云何頌曰
斷遍知有九欲初二斷一二各一合三
上界三亦尒餘五順下分色一切斷三
論曰諸斷捻立九種遍知唯立九緣
如後當辯何等名曰九種遍知且三
界繫見諦所斷煩惱等斷立六遍
知謂欲界繫初二部斷立一遍知初
二部言卽顯見苦見集所斷次二部
斷各立一遍知次二部言顯見滅道
斷如欲界三上界亦尒謂色无色
二界所繫亦初二斷一二各一合三
餘三界繫修道所斷煩惱等斷立三
遍知謂欲界繫修道所斷煩惱等斷
立一遍知應知卽是五順下分結盡
遍知幷前立故色界所繫修道所斷
煩惱等斷立一遍知應知此卽是色
愛盡遍知无色界繫修道所斷煩惱
等斷立一遍知卽一切結永盡遍知
此亦幷前合立一故此三前六捻九
遍知如見道中唯見所斷煩惱等斷
得遍知名如是修道中亦唯修斷不
一唯修斷二通見修巳說幷前而建
立故當說二時集遍知故若異此者

[27-1173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十三張移
不應說五順下分盡一切盡遍知以
何因緣色无色界見斷法斷合立遍
知修斷斷中各別建立如對治起而
建立故謂如色界諸薀无我无色諸
薀無我亦然以彼見所斷无事同故
等非身倶故對治亦同如無色中等
至殊勝色界等至則不如是彼修所
斷有事別故對治不同是故別立如
是所立九種遍知應辯於中幾何道
果頌曰
於中忍果六餘三是智果未至果一切
根本五或八无色邊果一三根本亦尒
俗果二聖九法智三類二法智品果六
類智品果五
論曰於此九中且應先辯與忍智道
爲果差別忍果有六謂三界繫見斷
法斷六種遍知智果有三謂順下分
色愛一切結盡遍知由此三遍知是
修道果故由此巳辯見修道果與靜
慮地爲果別者未至靜慮果具有九
謂此爲依斷一切故根本靜慮果五
或八所言五者毗婆沙師說根本靜
慮非欲斷治故所言八者尊者妙音
[27-1173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十四張移
**說根本靜慮亦欲斷治故除順下
分結盡遍知以彼唯是未至果故无
容修彼斷對治故中間靜慮如根本
說豈不依止根本靜慮入見諦時亦
修未來依未至地欲斷治道得斷治
故亦應證彼欲見斷法斷无漏離繫
得寧說根本唯得五果此責不然尒
時所修依未至地斷對治者唯色无
色斷對治故根本地道旣不能爲欲
斷對治彼現起位如何能修欲斷治
道由彼所修未至斷治唯治上界故
果唯五復云何知起餘對治必不能
修餘對治道宗所說故謂於思擇先
離色染入見諦者至修位中色盡遍
知得不得處如是說故有言旣說離
空處染時亦修未來諸靜慮地故豈
不巳說餘治修餘此責不然非誠證
故說斷空處修靜慮時但修未來無
色對治非色對治爲證豈成此乃證
餘不修餘治有作是說此證倶不成
見修道中所修相異故謂第四定見
道現前唯修未來六地見道修道現
起所修不然又見道中一无間道頓

[27-1173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十五張移
**八地修道不然又彼所修同不同分
智行相異是故見道與彼修道所修
各別又修道中亦有餘治現在前位
修餘治道如離欲時修諸類智離色
无色時修苦集法智故見道位理
亦應然又根本靜慮亦能治欲界如
世尊言六出離依喜爲因依住便能
捨離六出離依憂乃至廣說此捨離
言說離欲染非宗邊地許有喜根由
此極成根本靜慮能治欲界是故根
本靜慮地果有八遍知此中有餘作
如是斥非不現起斷治道力能引无
漏離繫得生名得遍知如沙門果如
世俗道得二果時雖修未來无漏斷
治而不名曰得沙門果如是根本靜
慮現前縱修未來欲斷治道而不由
彼引離繫得故不可得八遍知果此
无深理以許聖位用世俗道離諸染
時得無漏世俗二離繫得故非俗无
漏二智倶行故由未來无漏道力能
引无漏離繫得生非沙門果亦不成
證安立因果與得无漏離繫得理各
有別故言世俗道得二果時有不名
[27-1174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十六張移英伯
爲沙門果者是現非彼未來果義无
漏斷得障得斷故尒時必起无漏斷
得此无漏得亦由未來無漏引起如
何成證又世俗道得二果時亦許所
得名沙門果未來无漏解脫道等亦
得名爲沙門果故謂世俗道得二果
時未來无漏解脫道等障得斷故得
皆現起彼爲是誰沙門之果是現未
來沙門之果謂世俗道現在前時有
無漏得名現在道彼是此道之等流
果亦未來道之士用果相應倶有因
通三世故彼以士用果爲其果故諸
无爲法越三世故名沙門果何理能
遮由此彼執根本靜慮八遍知果其
理還成然實不成彼證非故且彼所
說謂第四定見道現前唯修未來六
地見道修道現起所修異者此不成
證謂所修地雖復不同然倶唯修上
界治故雖所修地少有不同何理卽
令修餘對治以離有頂治道起時雖
修未來依九地道而不可以所修異
故卽令彼能修餘對治不尒彼應修
世俗道又卽由此於見道中雖一刹
[27-1174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十七張移*那
頓斷八地而修八地治道非餘隨斷
少多恒修同治又由同分不同分修
見修道中修相有異卽證見道不修
未來餘對治道理善成立見道所修
唯同分故如集等忍現在前時雖先
巳得苦等忍智非見集等所斷治故
於此位中不能修彼然餘地道於此
能修是此位道同對治故或見道位
雖修未來无量功德而在忍位修忍
非餘於智位中唯能修智如是忍智
尙不㸦修况修未來餘對治道義可
成立又修道中亦定无有餘治現起
修餘治義雖諸類智離欲時修離色
无色時修苦集法智而非斷對治非
對治故修此何緣修由因長養辯智
品中當廣顯示又彼所引意近行經
約加行中現見憂喜相對治故說亦
无失或修觀者由先現見耽嗜依憂
能爲逼惱後例觀彼出離依憂行旣
同前亦爲逼惱遂欣初定妙喜現前
因此勤修斷憂治道故說因喜能捨
離憂或出離依憂斷對治无間容初
靜慮妙喜現前薀此於心密說現
[27-1174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卷苐五十六苐十八張移
在出離依憂喜近能相對治爲欲慰
喻遭出離憂所逼惱者令安泰故根
本靜慮於一切種定无能爲欲斷對
治誰棄樂行依苦勤修爲欲證得三
沙門果由如是理毗婆沙師說根本
靜慮遍知果唯五我能此中更廣決
擇恐遠本義故應且止與无色地
爲果別者无色邊地果唯有一謂依
空處近分地道得色愛盡遍知果故
聖依俗道離諸染位所得斷果亦名
遍知以得无漏離繫得故前三根本
果亦唯一謂依无色前三根本得一
切盡遍知果故由此巳辯靜慮无色
捻得遍知果多少別與俗聖道爲果
別者俗道果二謂俗道力唯能獲得
順下分盡及色愛盡遍知果故聖道
果九謂聖道力乃至能越三有頂故
應知九中二是共果七不共果唯聖
果故與法類智爲果別者法智果三
謂法智力能斷三界修所斷故類智
果二謂類智力斷色无色修所斷故
與法類品爲果別者法智品果六謂
卽是前法智法忍所得六果類智品

[27-1175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十九張移
五謂卽是前類智類忍所得五果品
言通攝智及忍故法品六中四不共
果三屬法忍一屬法智二是共果謂
最後二雙屬法類二種智故類品五
中三不共果皆屬類忍二是共果謂
最後二義如前釋何緣一一道所得
斷不各各立爲一遍知以永斷時說
遍知故如契經說吾今爲汝宣說遍
知乃至廣說此中何等名爲遍知謂
貪永斷瞋永斷癡永斷乃至廣說說
永斷言顯所得斷都无隨縳方名遍
知云何名爲有隨縛斷云何名爲无
隨縛斷斷具三種或四種緣名无隨
縛不具名有謂或有斷雖得離繫得
而闕餘得故容還永捨或復有斷餘
得雖生未缺堅牢生死之首以八地
染雖數曾離未能缺彼故還墜惡趣
獄或復有斷雖亦缺彼而餘煩惱繫
縛未除於永斷義未得圓滿或復有
斷餘縛亦除而猶未能越所屬界以
同類惑未斷无餘於永斷義亦未圓
滿如是諸斷名有隨縳是故於彼不
立遍知唯九位中三四緣具斷无隨
[27-1175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二十張移戒巳
縛可立遍知何謂具緣頌曰
得无漏斷得及缺第一有滅雙因越界
故立九遍知
論曰見斷法斷具三緣故便立遍知
修斷法斷具四緣故方立遍知見斷
法斷具三緣者謂得无漏離繫得故
缺有頂故滅雙因故此中異生雖復
亦有離八地染名滅雙因而斷非遍
知闕餘二緣故見聖諦位第二三刹
那諸斷雖有无漏離繫得餘二緣闕
未立遍知第四五刹那雖亦缺有頂
雙因未滅不立遍知見集斷因有未
滅故集法智位欲二部斷具三緣故
得遍知名後五刹那法類智位斷具
三緣故皆得遍知名修斷法斷具四
緣者三緣如上越界第四謂諸界中
聖未越地彼所得斷唯具二緣若巳
越地未越界者彼所得斷猶闕一緣
若越界時四緣方具隨應彼斷得遍
知名豈不應五緣謂加離倶繫有餘
說此卽滅雙因及越界緣故不別說
若尒亦勿立越界緣越界亦卽滅雙
因故雙因倶繫雖依一物而繫與因
[27-1175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二十一張移
**其義各異謂於五部令起名因卽
於其中能縛名繫且苦智生集智未
生二部雖无㸦令起力而有展轉能
爲因性見集斷惑縛義如本見苦所斷
縛義都无故非滅雙因卽是離倶繫
又不可說因義卽繫以无漏緣惑
不繫他聚故由此我宗二種倶說今
不說者但可說言說此彼自成不可
言无異體義寬故且說雙因雖諸越
界位皆滅雙因而滅雙因時非皆越
界故滅雙因外別立越界緣滅三地
雙因未立遍知故誰成就幾遍知
頌曰住見諦位无或成一至五修成六
一二无學唯
成一論曰異生位中雖能離染乃至
八地不成遍知於聖位中依未至定
入見諦者従初乃至集法忍位亦无
遍知至集法智集類忍位唯成就一
至集類智滅法忍位便成就二至滅
法智滅類忍位便成就三至滅類智
道法忍位便成就四至道法智道類
忍位便成就五依根本定入見諦者
至集類忍亦無遍知後位隨應如理
思檡
[27-1176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二十二張移
**住修道位未離欲者道類智爲
初乃至未得全離欲界染及離欲退
皆成就六至全離欲以離欲第九解
脫道爲初乃至離色界最後无間道先
離欲者従道類智乃至未起色盡道
前唯成一遍知謂順下分盡従色愛
盡及无學位起色緾退亦一如前有
色愛者従色愛永盡先離色者従起
色盡道至未全離无色愛前成下分
盡色愛盡二従无學退起無色緾成
二遍知名如前說住无學位唯成就
一謂一切結永盡遍知若依根本入
正決定道類智時彼所有斷亦得順
下分斷遍知名者寧許根本果唯
有五遍知唯色無色界見斷法斷得
彼遍知名故無有失何緣唯此亦得
彼名以漸次得不還果者於此斷上
立彼名故又先俗道所斷下分今聖
道力令永不生故彼所得斷假說爲
此果今實不得欲斷遍知是故此中
應作四句謂若將得斷者亦將得遍
知耶或有將得斷非將得遍知謂諸
位中將所得斷未於彼斷將立遍知
或將
[27-1176b]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二十三張移
得遍知非將得斷謂未離欲入見諦
者於集法忍正滅位中欲界見苦所
斷法斷將得遍知衆緣具故非將得
斷先巳得故於集類忍正滅位中二
界見苦所断法斷諸先離欲若依根
本入見諦者後三類忍正滅位中隨
其所應彼先所斷色无色界見斷法
斷彼欲見修所斷法斷於一切位非
將得斷先巳得故非將得遍知此非
彼治故若依未至入見諦者三法類
忍正滅位中隨其所應彼先所斷欲
色无色見斷法斷於修道位離欲界
染第九无間正滅位中三界見斷及
欲八品修斷法斷離第四定第九無
間正滅位中前三九品第四八品先
離色者四地九品修斷法斷金剛喻
定正滅位中一切前位所斷法斷或
將得斷亦將得遍知謂諸位中將所
得斷亦於彼斷將立遍知此諸位言
顯无間道自所斷法斷將得遍知名如
未離欲入見諦者於集法忍正滅位
中欲界見集所斷法斷於集類忍正
滅位中二界見集所斷法斷如是乃
[27-1176c]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二十四張移
**至於道類忍正滅位中二界見道所
斷法斷諸先離染入見諦者如應當
思修道位中於離欲界第四靜慮有
頂染時第九无間所斷法斷或非將
得斷非將得遍知謂除如前所說諸
相何故不還阿羅漢果捻集諸斷立
一遍知頌曰
越界得果故二處集遍知
論曰具二緣故於所得斷捻集建立
爲一遍知一者越界二者得果所言
集者是合一義若於無色分離染故
得預流果全離染故得阿羅漢若於
欲界分離染故得一來果全離染故
得不還果若於色界分離全離倶不
得果唯於二處具足二緣謂得果時
亦卽越界故阿羅漢及不還果集所
得斷立一遍知尒時捻起一味得故
餘二果時得雖一味而未越界色愛
盡時雖是越界无一味得故於彼位
不集遍知要具二緣方捻集故誰捨
誰得幾種遍知頌曰
捨一二五六得亦然除五
論曰言捨一者謂従无學及色愛盡
[27-1177a]
阿毗逵磨順正理論苐五十六卷苐二十五張
移**全離欲退言捨二者謂諸不
還從色愛盡起欲緾退及彼獲得阿
羅漢時諸先離欲依根本定入見諦者
道類忍時言捨五者經主釋言謂先
離欲道類智位此但應說道類忍時
道類智時彼巳捨故夫言得捨據將
說故又應簡言依未至定入見諦者
若依根本入見諦者於欲界斷不得
无漏離繫得故不得欲界見斷法斷
三種遍知非先不得可言令捨言捨
六者謂未離欲所有聖者得不還時
得亦然者謂有得一得二得六言得一
者謂勝進位集類忍等九種位中及
従无色起色緾退言得二者謂従无
學起無色界諸緾退時言得六者謂
不還退无得五者理無容故謂先離
欲依未至定入見諦者道類忍時捨
五遍知得不還果此果若退可得五
遍知此退旣无故無容得五豈不勝
進得聖果時於諸无爲更起勝得乍
可名得寧捨遍知約斷實然恒成就
故但今且據九遍知中若得異名本
名便失說名爲捨亦
无有過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卷第
五十六
[27-1177b]
阿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