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4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master)


[133-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三十三


  宋 樂史 撰


  山南西道一


  興元府


  興元府漢中即今理南鄭縣古梁州之境虞舜十二牧
梁其一也周官合梁於雍今州又為雍州之域春秋戰國
地並屬楚秦置三十六部漢中其一也漢髙帝封漢王
[133-1b]
都于此後漢末張魯據有其地因改漢中曰漢寧建安
二十年魏武帝復置漢中郡仍于安陽西城置都尉治
三國時劉蜀破魏將夏侯淵遂有漢中故蜀志曰先主
為漢中王還成都又入于蜀至漢後主以蔣琬姜維相
繼屯守後聞魏將鍾㑹埋兵闗中維表請分將䕶安陽
闗口後主不從旋至敗亡王隠晉書云魏末克蜀分廣
漢巴涪陵以北七郡為梁州理漢中之沔陽今州八十
四里沔陽故城是也厯晉太康中州又移理漢中郡領
[133-2a]
郡八後李特據蜀漢中又陷為柏元王子平蜀梁州刺
史復理漢中郡譙縦時又失漢中刺史寄理魏興郡今
金州也譙縦滅復理漢中之苞中縣今苞城縣也東晉
末又移理城固至宋初領郡二十宋已後又分置秦州
亦理于此或論漢中實為巴蜀捍蔽故先主初得漢中
曰曺公雖來無能為也是以蜀巴有難漢中輒沒自公
孫述劉備李雄譙縦據蜀漢中皆為所有民擄接畛又
為威禦之鎮至梁武帝大同元年使大將蘭欽克梁州
[133-2b]
復移在南鄭縣即今郡也至蕭齊明帝初登位后魏大
將元英率兵十萬通斜谷圍南鄭刺史蕭懿守拒百日
不下后魏亦置梁州及漢中郡按梁書云天監三年刺
史夏侯道遷以州叛入魏大同初復之元帝末又陷西
魏也西魏又因之周奄升又改曰漢川郡隋開皇初郡
廢而州如故大業初州廢復為漢川郡唐武徳元年置
梁州總管府管梁洋集興四州領南鄭褒中城固西四
縣二年改城固為唐固割兩縣置褒州三年置白雲縣
[133-3a]
七年改總管為都督督梁洋集褒五州梁州領南鄭褒
中城固白雲四縣八年廢褒州以西金牛二縣來屬九
年省白雲縣入城固貞觀三年復改唐固為城固褒中
為褒城六年廢都督府八年又置依舊督梁洋集壁四
州開元十三年改梁州為褒州依舊都督府二年又為
梁州天寶元年改為漢中郡仍為都督府乾元元年復
為梁州徳宗以朱泚之亂幸梁洋真元元年升為興元
府皇朝因之


[133-3b]
  元領縣六 今三


  南鄭 城固 褒城


  二縣割出直屬京師


  西縣 三泉


  一縣廢


  金牛入褒城


  州境


  東西一百二十五里 南北四百八十里


[133-4a]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取斜谷路二千五百三十三里取洋州
駱谷路一千九百六十三里 東北至西京取駱谷
路一千五百八十里取斜谷路一千七百八十九里
驛路一千七百八十里 東北至長安取駱谷路六
百五十二里取斜谷路九百三十三里驛路一千二
百一十三里 東至洋州二百二十里南取巴嶺路
至集州三百里 西至集州五百里 北至太白山
[133-4b]
路至鳯翔府六百七十里 東南至洋州三百九十
里 西南至利州三百九十里 西北至興州二百
八十里 東北至洋州興道縣界八十六里 西北
取斜谷橋閣路至鳯州三百八十里


  户


  唐開元户三萬七千四百皇朝管户主一萬一千三
百六十四客六千一百七十


  風俗


[133-5a]
  漢州土地寛平泉源清潔俗多淳謹不尚浮華


  姓氏


  



  人物


  張騫漢中人


  李固漢中人為太尉


  土産


[133-5b]
  唐貢紅花 胭脂 夏蒜 冬笋 糟𤓰 藥物
今貢胭脂 蠲紙 紅花


  南鄭縣舊二十四鄉今五鄉本漢舊縣屬漢中郡后魏
廢帝三年改為光義縣移理州東光義府隋開皇初復
為南鄭縣大業八年移南縣理郡西城南臨漢水即今
所理斜谷路在府西北入斜谷路至鳯州界一百五十
里有橋閣二千九百八十九間險板閣二千九百九十二
間 仙臺山 玉女山在縣南一百九十里上有古城
[133-6a]
三門不可登山山時聞鐘磬之聲道家開生經云此山
仙人玉女所居之地也 玉女潭在縣西南二十八里
源従褒城縣南梁山下來 旱山在縣西南二十里周
地圖記云山上有雲即雨故諺云牛頭戴旱山晦家中
乾榖莫相貸傍有石牛十二頭一云五頭葢秦惠王所
造以紿蜀者山下有石池水多蓴菜 梁山爾雅云晉
望也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州因山名 太
巴嶺山在縣西南一百九里注水經云㢘水出巴嶺山
[133-6b]
北流經㢘州又周地圖記云此嶺之南是古之巴國也
 黄牛山在縣西南五十里山有石黄色逺望如牛故
曰黄牛山山下有黄牛川十道記云黄牛川有再熟之
稻土人重之 天池山上有池方二十里冬夏不竭
漢王堆西廣漢水側有髙阜即髙帝遊憩之地故漢人
于此阜立祠甚靈迄今人畏莫敢人慢 武鄉谷在縣
東北三十一里十道記云在縣南即諸葛孔明受封之
地 拜將壇漢髙祖初為漢王欲東下拜韓信為將因
[133-7a]
築此壇受命 街亭三國志云魏將張郃與蜀將馬謖
戰于街亭謖違諸葛亮莭制軍大敗亮乃戮謖上表自
貶 美農臺梁州記云後漢安帝時太守恒宣每至農
月親載耒耜以登此臺勸民故後號曰美農臺在郡西
 絶棧漢書項藉立沛公為漢王張良因説沛公燒絶
棧道示無東意終因漢中以定天下所有棧在郡東
褒中古褒國都尉理在府西三十三里 文川梁州記
云范柏年漢中常謁宋明帝因言及南海貪泉帝問柏
[133-7b]
年云卿鄉中有此水名不柏年對曰臣漢中惟有文川
武鄉㢘泉讓水足以表名帝善其對 㢘津在龍岡山
北臨漢水南帶㢘津 龍溪道家雜記張魯女嘗浣于
山下有霧濛身遂孕後恥之投漢水而死魯因𦵏女于
龍岡山頂后有龍子數來遊母墓前遂成溪徑 漢水
一名沔水裴秀云漢氏釋淮氏秩漢水以其國所氏為
四瀆焉衛康公祀漢用三牲玉珪有車馬紺葢兩青龍
如五嶽也 漢中故城漢髙祖所都故城在今縣東北
[133-8a]
 白雲故城后周武帝大和中于此立白雲縣廢城在
今縣東


  城固縣七十二鄉今九鄉漢舊縣有南北二城相對按四
夷縣通記云城固今縣東六里故北城是以有南城故
謂此為北城周地圖記云後魏宣武帝正始中城固縣
移居壻鄉川即今理 三嵎谷在縣西九十里周帝圖
記云此三嵎山上有三峰如覆鼎足也 斗山在縣南
五里周地圖記云斗山上下有石穴道家開山經云斗
[133-8b]
山凡五穴一通崐崙山一通隴山一通武當山一通青
城山一通長安穴穴中有千嵗蝦蟆名為肉芝得而食
之夀千嵗山側有白鹿時見焉即此山也 壻水在縣
東九里注水經云左谷水出漢北即智水也北𤼵聴山
山下有穴水穴水東南流歴平川謂之智鄉水曰智水
房公房升仙之日壻知行未還不獲同偕雲路約以此
川為居言無繁霜虎蛟之患其俗以為信然因號為壻
鄉水即名壻水 黒水源出縣西北大山諸葛亮牋云
[133-9a]
朝𤼵南鄭暮宿黒水


  褒城縣西三十三里舊十四鄉今五鄉本漢褒中縣以其
當褒斜大路故漢都尉理此其褒國城為褒水所壊葢
後漢宋曺魏初移于今理東晉義熙宋梁州刺史理此
仍改為褒中縣後魏正始中又于此立褒中郡故周帝
圖云后魏分漢中郡之褒中武鄉二縣立褒中郡后周
天和元年改武鄉為白雲縣而褒中郡領褒中白雲二
縣隋初郡與縣並改為褒内三年罷郡以縣屬梁州仁
[133-9b]
夀元年改為褒城義寧二年又改褒中貞觀三年又改
褒城 牛頭山山形如牛頭髙百仞雲覆如笠即雨故
彼一號為戴笠山 石門輿地志云石門在褒中之北
漢中之西是為全蜀之險是也 黄鹿谷在縣東二十
里以山多鹿故土人因名黄鹿山 衙嶺山在縣西北
九十八里褒水源出此山至縣理東注漢水 斜水源
並出西北衙嶺山 褒水出褒中故曰褒水 丙水源
出縣西北牛頭山輿地志云按河南及巴陵昆陽並有
[133-10a]
丙穴水出嘉魚即此數也 褒谷在縣北五十里十三
州志云昔蜀王従卒數千出獵于褒谷西溪秦惠王亦
畋于山中怪而問之以金一筐遺蜀王及報欺之以土
秦王大怒其臣曰此秦得土之端也秦王未知蜀道乃
刻石井五頭置金于尾下偽如養之者言此天牛能屎
金蜀人見而信乃令五丁共引牛成道致之成都秦始
知蜀道而亡蜀今地接故金牛縣界 漢陽闗在縣西
北即漢時所立也蜀先主時破魏軍殺大將夏侯淵于
[133-10b]
此也 甘亭闗在縣北入斜谷一十里唐文宗時温造
為興元莭度使赴任所將近漢中大雨平地水尺餘若
不可進禱雞翁山神疾風驅雲即時晴霽文宗聞其事
曽造入見得詳言當時靈貺明日下詔封雞翁山神為
侯 廢金牛縣在州西一百八十里本漢褒縣地唐開
元十八年按察使韓朝宗自縣西四十里故縣移就白
土店置即今縣是南臨東漢水西臨陳平水其舊縣即
漢葭萌縣地東晉孝武帝分葭萌置綿谷縣唐武徳二
[133-11a]
年分綿谷縣于通谷鎮置金牛縣廢後于故城置白牢闗唐
廢入褒城縣為西縣


  西縣


  西縣舊十四鄉今九鄉按郡縣道里記云西本名白馬城因山
以名縣又曰濜口城即宋于此城偏立華陽郡周城國記云
後魏宣武正始中分沔陽縣地置嶓冡縣屬華陽郡開皇三
年罷郡置白馬鎮于古諸葛城縣理不改大業二年改嶓冡
縣為西隅以縣西南有諸葛所立西樂城以名之張魯城理於此
[133-11b]
本屬興元府皇朝平蜀後以此縣當要衝申奏公事直屬朝廷


  縣境


  東西九十里 南北四百一十里


  四至八到


  圗經未有至二京里數 東至興元府褒城縣七十
里 西至三泉縣一百六十里 南至興元府南鄭
縣并三泉縣界一百一十里並是大山不過鞍馬
北至縣界嘉魚鄉鳳州界三百里 東南至興元府
[133-12a]
南鄭縣界一百一十里 西南至三泉縣界一百一
十里不通鞍馬 東北至鳳州界三百里 西北至
興元順政縣一百五十里


  户


  舊户載興元府皇朝管一縣户主一千七百四十三
客一千七百一十四


  風俗土産並與興元府同


  事跡


[133-12b]
  諸葛城即諸葛孔明拔隴西千餘家還漢中築此城
以處之因取名焉 白馬山漢水記云西縣有白馬
山又張衡家傳云衡于濜口升仙時乗白馬後人遙
望山上往往有白馬因以為名亦神仙十化之一也
濜水源出縣北四十五里獨石谷南流經縣西二百
步南注漢水 漢水在縣南一百里東流 西樂城
古城甚險因號為張魯城在縣四十里 沔陽故城
在縣東南六十里沔陽故城是南臨漢水隋開皇三
[133-13a]
年廢曹魏末梁州曽理于此蜀先主曽于此城設壇
即王位 百牢闗在縣西南隋開皇中蜀以蜀路險
號曰百牢闗一云置在白牢谷 諸葛武侯冡在縣
東南一十里與妻合冡塟焉


  三泉縣


  三泉縣舊三鄉本漢葭萌縣地後魏正始中分置三泉
縣以界内三泉山為名唐天寳元年自縣西南一百二
十里故縣移理今嘉陵江東一里闗城倉陌沙水西置
[133-13b]
即今縣理也皇朝平蜀後以此縣路當津要申奏公事
直屬朝廷


  縣境


  東西一百五十里 南北六十里


  四至八到


  至西京路已載梁州 東至縣西一百五十里 西
至利州一百七十里 南至集州七百里 北至興
州三百二十里又至階州五百里 東南至興元府
[133-14a]
四百里 西南至利州三百五十里


  户


  舊户都入梁簿皇朝户主一千一百二十客一千七


  風俗


  土産無所出


  事跡


  嶓冡山在縣東二十八里禹貢曰岷嶓既藝又山海經
[133-14b]
云嶓冡之山漢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江亦曰沔水
龍門山在故縣西七十里 大寒水在故縣南五十
里西流至龍門山入大石穴 三泉故城唐武徳四
年置以縣北二十五里山下有三泉水為名屬利州
在州東北一百五十里 漾水一名漢水一名沔水
源出縣東二十八里 嶓冡山按顔師古注漢書云漢
上曰沔今縣南有故漾水闗即漢李固解印綬處今
有冡有嘉陵江在縣西半里
[133-15a]









[133-15b]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