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4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master)


[053-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五十三


  宋 樂史 撰


  河北道二


  懐州


  懐州河西郡今理河内縣禹貢冀州之域星分張宿九
度禹貢覃懐底績至於衡漳太行山在焉殷時為畿内
周時為三監弼鄘衛地亦為衡䢴雍三國及管蔡廢黜
[053-1b]
封康叔以為懐侯於此地即為衛衛遷河南晉文公始
霸啟南陽又為晉地故左傳云襄王賜晉文公陽樊温
原攅茅之田晉於是始啓南陽杜預注云在晉山之南
河之北故曰南陽也又云武王克商蘇忿生以温為司
冦其田有隤懐戰國時為魏衛二國之境史記云秦襄
王伐魏取軹又竹書記年云秦師伐鄭至於懐殷始皇
并天下以今州地屬三川河東二郡又按史記始皇六
年㧞衛其君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之胡亥廢衛君角
[053-2a]
為庶人以其地屬三川河南二郡之境為河南郡之東境
史記云項羽立司馬卬為殷王王河内漢髙初仍為殷
國至二年即降以其地為河内郡治懐舊壌即覃懐故
地漢書地里志云魏地東盡河内領懐等十八縣屬司
𨽻後漢世南定河内難其守鄧禹舉冦恂世祖謂恂曰
河内完富吾將因是而起昔髙祖留蕭何鎮關中吾今
委公以河内恂遂伐淇園之竹治矢百餘萬養馬二千
匹収租四萬斛以給軍士由是東漢之業濟焉晉為河
[053-2b]
内汲二郡地後魏置懐州兼置河内郡治古野王城是
也隋開皇三年郡廢而州存十三年改野王縣為河内
縣大業二年廢復為河内郡唐武德二年陷於王世充
其年於濟源西南栢崖城置懐州領大基河陽集城長
泉四縣其年於濟源立西濟州武德縣立北義州修武
縣東北故濁鹿城立陟州懐州置總管府管懐西濟北
義陟四州三年懐州又置太行忠義紫陵穀旦温五縣
四年移懐州於今野王城其年又於温縣置平州以温
[053-3a]
縣屬之又省穀旦太行忠義紫陵四縣後省平州仍於
隋河陽宫置盟州領河陽集城温三縣又省西濟北義
陟三州又於獲嘉縣置殷州其懐州總管管懐殷盟三
州懐州領河内武德軹濟源五縣八年廢盟州省集城
入河陽以河陽温二縣来屬貞觀元年罷都督府以廢
殷州修武獲嘉武陟廢郡州之王屋四縣来屬仍省懐
軹二縣顯慶二年割河陽温濟源王屋四縣屬洛州天
寶元年改為河内郡乾元元年復為懐州


[053-3b]
  元領縣五


  河内 武德 修武 武陟 獲嘉


  州境


  東西二百一十七里 南北一百一十五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三百三十里 西南至西京一百四十
里 西南至長安八百七十九里 東至衡州二百
六十里 南渡河至鄭州一百九十里 西至河南
[053-4a]
府濟源縣七十三里 北至澤州一百四十里 東
南至鄭州一百五十六里 西南至河南府一百四
十里 西北至河南府界一百七十里 東北至衛


  戶


  唐開元戶四萬三千一百七十皇朝戶主一萬一千
三百五十六客三千五百六十八


  風俗


[053-4b]
  河内覃懐之地於周為畿内今所管縣本屬河南故
風俗與周地畧同漢書云子男之國虢鄶為大虢國
即今汜水縣也


  姓氏


  河内郡八姓 梁 何 車 常 荀 淳于
司馬


  人物


  四皓河内軹人 張宇字子文河内軹人代王商為
[053-5a]
丞相 丁蘭郭巨皆河内人 張奉河内修武人有
行子表字公儀遭奉䘮後每彈琴惻愴不能成聲
司馬卬温人九歲人道其父字卬曰慢人者不敬其
親也 常林年七歲父黨造門問林伯先在否何不
拜答曰臨子字父何拜之有 向雄河内人為郡主
簿太守王經被刑雄哭之盡哀後又葬之 鍾㑹
山濤河南懐人為吏部尚書 樂崧河内人天性忠
樸為尚書郎 向秀河内懐人 唐李商隠懐河内
[053-5b]
人 司馬承禎河内温人隠天台𤣥宗累徴至京授
道録 穆寕懐州河内人有家法 張鎬懐州人起
家二年拜相


  土産


  絲 絹 綿 迤入貢 朱膠


  河内縣舊二十一鄊今六鄊春秋時野王邑左傳晉人
執晏弱於野王杜預云河内野王縣也七國時屬韓漢
為野王縣屬河内郡隋開皇十三年改野王為河内縣
[053-6a]
因晉徙河内郡於此為名唐武德四年自栢崖城徙郡
於此 太行山在縣北二十五里禹貢曰太行恒山至
於碣石注云二山連迎接碣石左氏傳齊侯伐晉為二
隊入孟門登太行穆天子傳曰天子命駕八駿之乗赤
驥之駟南征朔行逕繩翟道升於太行南濟於河淮南
子曰武王欲築宫於五行之山周公曰五行險固德能
覆也髙誘注曰今野王太行山也今上有孔子廟石室
 太行陘在縣西北三十里連山中斷曰陘述征記曰
[053-6b]
太行山首始於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嶺巖亘十二州之
界有八陘第一軹關陘今屬河南府濟源縣在縣理十
一里第二太行陘第三白陘此兩陘今在河内第四滏
口陘在鄴西第五井陘第六飛狐陘一名望都關第七
蒲隂陘此三陘在中山第八軍都陘在幽州太行陘闊
三歩長四十里 沁水在縣北四里北自濟源界流入
 丹水去縣七里東北自澤州沁城縣界流入分溝灌
溉百姓資其利焉 濟水經縣西南去縣三十里 大
[053-7a]
臺水後漢光武遣王梁擊赤眉賊處 新城壘在縣東
北九里唐武德三年劉德威於此置營 古軹城在縣
西北二十七里今軹城太行之南道出其中 紫陵澗
唐武德三年置紫陵縣縣近澗因以為名 古野王城
冀州圖云野王城即今懐州理也史記云衛元君為秦
所奪自漢陽徙此 稽康鍛竈康即晉之七賢今有竹
林尚存并鍛竈之所宛在 孔子廟夫子欲北之趙趙
鞅殺大夫竇鳴犢夫子至此聞之傷悼遂不過河今有
[053-7b]
夫子廟


  武德縣東北四十七里舊二十鄊今五鄊本司冦蘇忿
生之州邑漢屬河内郡東魏於此置武德郡隋文帝十
六年改為邢丘縣大業二年改邢丘為安昌縣唐武德
二年改安昌為武德縣 太行山在縣北五十里 沁水
在縣北二里東流 平皋陂在縣南二十三里菱蓮蒲
葦百姓資其利周廻二十五里陂南即黄河 安昌故
城在縣東南十里漢成帝封丞相張禹為安昌侯即此
[053-8a]
地 南北斗城冀州圖云南斗城在今縣北三十里北
斗城在縣北五十一里又郡國縣道記云武德有故雍
城在縣西北三十五里疑此是也 平皋城在今縣西
左傳赤狄伐晉圍懐及邢丘注云邢丘今河内平皋是
也漢置平皋縣又髙祖封劉它為平皋侯 故大斛關
在縣西一百六里


  修武縣東北一百二十里舊十五鄊今五鄊本殷之寗
邑韓詩外傳曰武王伐紂勒功於寗故曰修武左傳曰
[053-8b]
晉陽處父聘於衛過寗注云汲郡修武縣是也漢以為縣
屬河内郡東魏置西修武縣尋省髙齊天保七年自
今獲嘉縣移修武縣於西修武故城隋大業十年又移
於永橋即今武陟縣其城又空移於今縣東北二十三
里濁鹿故城置即魏帝受禪所也唐武德二年於濁鹿
城置陟州領修武縣四年州廢屬殷州六年又移修武
於廢西修武故城即今理也貞觀元年省殷州屬懐州
 太行山在縣北三十二里 天門山今謂之百家巖
[053-9a]
在縣西北三十七里以巖下可容百家因名上有精舍
又有鍛竈處人云稽康所居圖經云山巖有劉伶醒酒
臺孫登長嘯臺阮氏竹林稽康淬劍池並在寺之左右
 山陽城北有秋山即稽康園宅也 五里泉水經五
里泉在修武鄊 濁鹿城在今縣西北三十里魏志文
帝受禪封獻帝為山陽公居河内山陽之濁鹿城即此
城周廻十五里尚在 禪陵在縣北三十五里獻帝陵
也以禪魏故名焉 武陵故城在縣南二十五里東魏
[053-9b]
備置大寧郡後周廢 大寧城在縣東南三十八里舊名
西郈閤城 習鑿齒墓在縣西南太平郡


  武陟縣東南一百里舊十六鄊今四鄊本漢懐縣地隋
開皇十六年分修武縣置武陟縣理故城今縣東二十
里武德故城是也屬殷州唐貞觀初省殷州屬懐州
沁水在縣東一里 故殷城在縣東南十里楚漢之際
司馬卬為殷王理此 故懐縣城春秋傳云赤狄伐晉
圍懐即此在縣十一里兩漢河内郡並理之晉移郡理
[053-10a]
於野王


  獲嘉縣南北一百六十里舊二十鄊今七鄊春秋即寗
邑地漢獲嘉按漢書曰武帝將幸猴氏至汲郡之新中
鄊得南越相吕嘉首因立為獲嘉縣屬河内郡此前獲
嘉縣理在今衛州新鄊縣西南十里獲嘉故城是也西
晉曽立為殷州髙齊又移獲嘉縣於衛州之共城縣隋
開皇四年自共城移於今理十六年又立殷州唐初州
廢復為縣還河内 黄河在縣南四十里 清水酈元
[053-10b]
注水經云黒水在縣北白鹿山東清水所出也上承諸
陂散泉積以成川南流西南流屈瀑布垂巖懸河注壑
二十餘丈又冀州圖云清水出共城西北界白鹿山東
南流入汲郡 吳澤陂在縣西北十五里 七賢祠在
縣西北四十二里阮籍等遊處水經云七賢祠左右筠
篁列植冬夏不變向子期所謂山陽舊居即此祠處也
 同盟山在縣東北五里武王伐紂與諸侯同盟此山
因名
[053-11a]









[053-11b]









  太平寰宇記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