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4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master)


[078-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七十八


  宋 樂史 撰


  劒南西道七


  茂州


  茂州通化郡今理汶山縣禹貢梁州之域禹貢曰岷山導
江發跡於此本冉䮾之國漢以為郡史記曰南越破後冉
䮾等皆震恐請臣漢武帝元鼎六年以冉䮾為汶山郡華
[078-1b]
陽國志宣帝地節元年武都白馬羗反使駱武平定之因慰
勞汶山吏及百姓謂武自訟一嵗再度更賦至重邊人貧苦無
以供給求省部郡建以來四十五年矣武以狀上遂省汶山郡
復置都尉今州即漢蜀州汶江縣後漢至齊皆因之梁普通
三年置繩州取桃闗之路以繩為橋因作州稱後周武帝改
為汶州取汶水為名并置汶山郡隋開皇五年改汶州為蜀
州六年又改為會州取西夷交會為名煬帝初州廢改置汶
山郡唐武徳元年改為㑹州領汶山北汶川左封通化翼斜
[078-2a]
交州翼水九縣其年割翼斜左封翼水三縣置翼州以
交州屬松州三年置總管府管㑹翼二州四年改為南
㑹州七年改為都督府督南㑹翼向維塗冉穹炎徹莋
十州貞觀八年改為茂州以郡界茂濕山為名仍置石
泉縣天寶元年改為通化郡乾元元年復為茂州按後
漢書冉隴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其王侯頗
知書而法置嚴重今領三縣自古至並無兩税


  元領縣四 今三


[078-2b]
  汶山 汶川 石泉


  一縣舊廢


  通化


  州境


  東西二百里 南北二百四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三千四百二十里 東北至西京三千里
 南取蜀路至西京三千五百五十三里 東北取
[078-3a]
臨翼交州兩郡至長安二千一百四十里 東至
錦州四百里 南至彭州三百里 西至維州二百
二十里 北至翼州一百二十里 東南至漢州綿
竹縣當管汶川汶山二縣界馬 山二十八里 東
南至成都府四百七十里 西南至縻塗州三百七
十一里 西北至吐蕃栖鷄城下 東北至龍州四
百九十里


  户


[078-3b]
  唐開元户二千五百皇朝户主二百七十三客户五
十三部落户八百二十九


  風俗


  此一州本羌戎之人好弓馬以勇悍相尚詩禮之訓闕如
也貧下者冬則避寒入蜀傭賃自食故蜀人謂之作氐


  人物無


  土産


  麝香 麝臍 五味子 馬牙硝 乾酪密 升麻
[078-4a]


  九州要記云汶山郡有鹿又有五角牛又旄牛無
角一曰童牛肉重千斤


  汶山縣舊五鄉今三鄉本漢汶江縣属蜀郡故城今在
縣北二里舊冉䮾地晉置廣陽縣属汶山郡在西北五
百五十里晉末廢今不詳其處所又立廣陽縣於石鏡
山南六十里至廣陽即今縣也後周為汶州置汶山縣
 岷山王羲之與謝安書曰周益州書述蜀中山川如
[078-4b]
岷山夏舍霜雪校之所聞崑崙之仲也華陽國志岷山
一曰沃焦山安鄉山直上六里汶嶺之最高者遇大雪
開泮望見成都岷山一名鴻濛即隴山之南首故稱隴
蜀也 龍泉山在縣南四十八里山下有秋水號曰青
池一曰龍池時或水旱民禱必應若放牝馬於其側多
生駿駒 鶯門山在縣北二十里山多鶯栖故名 襄
陽山州郡志云汶山郡有襄陽山 巨人山在縣南三
十里山頭有石如人立面南𤣥宗幸蜀時石人背立勅
[078-5a]
令鞭之一百下有九池俗傳是九龍池 五味山在縣
東十八里山出五味子因而名之


  汶川縣南北里並是閣道舊四鄉今三鄉本漢綿虒縣
地晉置汶川州於此周武保定四年移汶川州於廣陽
縣州廢置汶川縣以汶川水為縣名 玉壘山在縣北
三里又有玉壘坂其下汶水所經焉蜀謂之玉輪江
細村在縣一百四十里郡國志云細村禹生於石細按
十道録云細是秦州地名未詳孰是 石室冉䮾夷人
[078-5b]
所造者十餘丈山巖之間徃徃有之 故桃闗闗在縣
南入蠻界公和之路俱從於此有繩橋方渡 七盤山
在縣北三十里有七盤路


  石泉縣東一百二十里並是濶道今二鄉本漢之汶江
縣地唐貞觀八年置石泉縣 廢通化縣在州西南一
百六十里本漢汶江縣地属蜀郡後周寳定四年置石
門鎭隋開皇六年以近白狗生羗於金川鎮置金川縣
十八年改為通化縣 蜀山史記黄帝子昌意娶蜀山
[078-6a]
氏女葢此山也


  茂州都督府覊縻十州維翼二州後進為正州相次
為正者七今附於此其六州並廢惟維州現在


  翼州


  翼州臨翼郡今理衛山縣秦之土地與益州同二漢猶
為蜀郡至齊梁以上土地同属茂州後以其地屬清江
郡又以其地併歸茂州唐武徳元年分置翼州取郡南
翼水為名六年自左封移州治於翼斜咸亨三年置都
[078-6b]
督府移就悉州城内上元二年罷都督移還舊治天寳
元年改為臨翼郡乾元元年復為翼州


  元領縣四


  衛山 翼水 鷄川 昭徳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三千三百六十里 東北至西京二千
九百四十里 東北至長安二千八十里 東至茂
州石泉縣八十六里 南至茂州一百二十里 西
[078-7a]
至悉州一百九十里 北至松州一百八十里 東
至茂州二百里 西南至悉州一百五十里 西南
至茂州利溪山八十里 東北至松州交州縣八十


  戸


  開元户一千


  風俗


  與茂州同


[078-7b]
  人物無


  土産


  當歸 羗活


  衛山縣本漢蠶陵縣地属蜀郡故城在縣西有蠶陵山
隋改為翼斜縣治七頃城唐貞觀十七年移理七里溪
天寳元年改為衛山縣


  翼水縣南六十里二鄉本漢蠶陵縣地属蜀郡隋初置
翼水縣取縣西南翼河為名


[078-8a]
  峩和縣北六十里二鄉此邑見貞元十道録云又按通
典有鷄川昭徳二縣唐書云開生獠新置即不述年月


  維州


  維州維州郡今理薛城縣唐武德七年白狗羌降附乃於
姜維故城置維州領金川定亷二縣貞觀元年羗叛州
縣俱罷二年生羗首領董屈占者請吏復立維州移治
於姜維城東始属茂州為覊縻州麟徳二年進為正州
尋羗叛復除為覊縻州垂拱三年又為正州天寳元年
[078-8b]
改為維州郡乾元元年復為維州上元之後河西隴右
州縣皆䧟吐蕃贊普更欲圖蜀州累急攻維州不下乃
以婦人嫁維州門者二十年中生二子及蕃兵攻城二
子内應城遂䧟吐蕃得之號為憂城累入兵冦擾西川
韋皋在蜀二十年收復不遂至大中朱神悰鎮蜀維州
首領方附復𨽻西川


  元領縣三 今二


  寳寜舊名薛城 通化舊名小封


[078-9a]
  一縣割出


  定亷割屬保州


  州境


  東西一百七十里 南北二百六十里


  新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三千九百八十里 東北至西京三千
五百六十三里 東至茂州汶川縣界一百三十里
 西至奉川縣界一百二十里 南至黎州蕃界四百
[078-9b]
里 北至茂州界二百里 東南至雅州界六百里
西南至黎蕃界六百里 東北至黎州石鼓縣二里
 西北至茂州隴界二百四十里


  舊四至八到


  東北取成都府路至長安二千七百十四里 東至
覊縻塗州二百三十里 南至當州界二百六十里
南至悉州界二百三十二里 北至翼州界九十三
里 東南至吐蕃界一百六十里 西南至白狗嶺
[078-10a]
六十三里 西北至羅厥橋一百三十三里 東至
茂州二百二十里


  户


  開元户八萬一千一百七十九皇朝管漢税户五
十四蕃户税户九百蕃客户五千六百九十四


  風俗


  衣褐羊皮輅婦人多帯金花串以瑟瑟而穿懸珠為飾


  土産


[078-10b]
  魚虎有舌口如棘能食魚


  保寜縣元三鄉漢以前本徼外羗冉䮾之别種蜀地志
劉禪時蜀將姜維馬忠督將軍張嶷北討汶山叛羗即
此地今州城即姜維故壘也隋開皇四年討叛羗於其
地置薛城戍大業十三年没於羗唐武徳七年白狗羗
莤鄧賢佐内附乃於姜維壘置維州領金川定亷二縣
貞觀元年賢佐叛罷郡縣三年小左封生羗莤董屈占
等舉族表請置吏因復置維州及二縣薛城在州治西
[078-11a]
南二百歩偽蜀永平二年改為保寜縣 姜維山姜維
昔日屯軍於此山 定亷山在縣東十里定亷水鹽溪
皆出其陽 鹽溪村貞觀中置塩溪縣尋廢此村有塩
溪民得採漉


  通化縣西三十里舊三鄉今一鄉本唐咸亨二年刺史
董弁招慰生羗置小封縣在西蕃通鶴軍垂拱二年城
為北蕃所没今置在威戎軍西去州一百三十里見管
夷人四十户


[078-11b]
  塗州唐武徳元年臨塗羗歸附置塗州領臨塗端源漢
覽三縣貞觀二年州縣俱省二年又分茂州之端源茂
置塗州在長安西南二千六百八十九里


  元領縣三


  端源 臨塗 悉隣 三縣與州同置


  領戸三千三百三十四 口四千二百六十二


  炎州唐貞觀五年生羗歸附置西封州八年改為炎州
長安西南三千三百七十六里


[078-12a]
  元領縣三


  大封 慕仙 義川


  領户五千七百


  徹州唐貞觀五年西羗首領董州貞歸化置長安西南
三千四十八里


  領縣三


  文徹 俄耳 文進


  領户三千三百


[078-12b]
  向州唐貞觀五年生羗歸化置長安西南三千三百八
十九里


  領縣二


  具左 向二


  領户一千六百二口三千八百九十八


  冉州本徼外歛才羗地唐貞觀六年置西冉州九年去
西字長安西南二千七百三十九里


  領縣四


[078-13a]
  冉山 磨山 玉溪 金水


  領户一千三百七十


  穹州唐貞觀五年生羗歸附置西博州八年改為穹州
長安西南三千二百六十九里


  領縣五


  小川 𦙍當 璧川 當博 恭耳


  領户三千四百三十六


  作州唐貞觀七年白狗羗降附置西恭州八年改為笮
[078-13b]
州長安西南二千九百四十五里


  領縣三


  遂都 勸亭 北思


  戸口無


  右九州皆屬茂州都督永徽後又析為三十一州
今不録其餘



  太平寰宇記卷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