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4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master)


[1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


  宋 樂史 撰


  江南西道三


  太平州


  太平州理當塗縣本宣州當塗縣周世宗畫江為界之
後偽唐改立新和州又為雄逺軍皇朝開寶八年平
江南改為平南軍太平興國二年升為太平州割當塗
[105-1b]
蕪湖繁昌三縣以𨽻焉


  今領縣三


  當塗 繁昌 蕪湖


  州境


  東西一百四十三里 南北二百五十七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陸路一千七百里水路二千三十里
西至西京陸路二千二百里水路二千八百五十里
[105-2a]
西至長安三千一百二十里 東至昇州二百九十
七里 西至和州五十二里江浙二里 南至宣州
一百九十三里 北至揚州四百里江浙八十里
東南至宣州丹陽湖口與宣州分界一百五十里
西南至池州四百一十里 東北至溧水一百二十
里 西北至和州界以采石江心為界二十八里


  户


  舊户載宣州籍皇朝管户主一萬二千二百一十
[105-2b]
九客二千八百四十一


  風俗


  與宣州同


  人物無


  土産無


  當塗縣舊二十四鄉今十六鄉本漢丹陽縣地漢己末
為侯國即漢書劉聖公為當塗侯是也按漢書地理志
當塗屬九江郡應劭注云禹所娶塗山侯國也有禹壚
[105-3a]
春秋左氏傳云禹會諸侯於塗山在夀春楚之分𨽻揚
州晉太康二年分丹陽置于湖縣成帝時以江北之當
塗縣流民過江在于湖者僑立當塗縣屬淮南郡故晉
書郡國志云西晉愍懐之後胡人仍侵中原不守琅琊
王睿出鎮揚州因渡江南卜金陵建大業衣冠禮樂州
郡名號並隨渡江改制則從北地當塗來江南自東晉
之始也金陵記云姑熟之南淮曲之陽置豫州六代英
雄遂居於此以斯地為上游廣屯兵甲建築牆壘基址
[105-3b]
猶存至隋平陳改南豫州為宣州因廢于湖縣徙當塗
於姑熟大業二年以姑熟立蔣州至五年廢蔣州屬丹
陽武德七年趙郡王孝恭平輔公祏之後百姓凋零萬
中無一至八年四月以當塗縣仍舊屬宣州 牛渚山
在北三十五里突出江中謂為牛渚古所津渡處也江
表傳云司馬徽論運命厯數云黄旗紫盖見於東南終
有天下者荆揚之君乎又夀春謡言天子當西上孫皓
大喜即載妻子及後宫數十從牛渚陸道而上云青盖
[105-4a]
入洛陽適遇大雪寒凍殆死輿地志云牛渚山首有人
潛行去處連洞庭傍通無底見有金牛狀異乃驚而出
牛渚山此謂之採石按今對採石渡口上謝將軍祠又
按江源記云商旅於此取石至都輸造石渚因名採石
淮南記吳初以周瑜屯牛渚晉鎮西將軍謝尚亦鎮此
城袁宏時寄運船泊牛渚賞月夜泛江聞運船中諷詠
遣問之即宏誦其自作詠史詩於是大相歎賞 慈母
山在縣北七十里臨江亦謂之慈姥山丹陽記山生簫
[105-4b]
管竹王褒洞簫賦云原夫簫榦之所生於江南之邱墟
即此處也其竹圎緻異於衆處自伶倫採竹嶰谷後惟
此簳見珍厯代嘗給樂府而俗呼為鼓吹山上有慈母
祠 採石戍名也在城西北牛渚山之上最狹亦侯景
東渡路由於此隋平陳置赭沂鎮貞觀初於此置戍
&KR1105山山邉大江磯石相連謝朓常於此賦詩 琵琶
山以山形似琵琶故以為名 銅山山在縣南出好銅
古謂丹陽穴也 翰辟山梁大同起居注云九年鴻臚
[105-5a]
卿上表傳詔徃姑熟翰辟山採石墨於大石之内獲錢
四枚 蘓屯山昔蘓峻屯兵於此山因以名之 蒲山
在縣六里按宋書孝武帝大眀七年巡于湖縣至蒲山
獨赦南豫州郡此也 九井山在縣南十里按伏滔北
征記云九井山在丹陽山有九井五井乾四井通大江
昔有人墮馬鞍乃從牛渚得之即知通江姑熟記云殷
仲文從桓公九日逰九井賦詩即此山 黄山在縣西
北五里上有宋凌歊臺週迴五里一百步高四十丈石
[105-5b]
碑見存 望夫山在縣北四十七里昔人徃楚累歲不
還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為石周迴五十里高一百丈
臨江 龍山在縣南一十二里桓温常以九月九日與
僚佐登此周廻十五里 天門山在縣西南三十里有
二山夾大江東曰博望西曰天門按郡國志云天門山
亦曰峨眉山楚獲吳艅艎即此處按其山相對時人呼
為東梁西梁山據縣圗為天門山輿地志云博望梁山
東西相對隔江如門相去數里謂之天門山亦曰峨眉
[105-6a]
山宋孝武詔曰梁山層岫雲峙流間海岳天表象魏以
旌國形仍以二山為立闕故曰天門焉 謝公山在縣
東三十五里齊宣城太守謝朓築室及池於山南其宅
堦址見存路南磚井二口天寳十二年改名謝公山周
迴八十里 金牛渚在縣西北十里東方朔神異記云
有銅與金相似又云昔有金牛起於此山入牛渚坎穴
猶存 白紵山在縣東五里本名楚山桓温領妓遊山
奏樂好為白紵歌因改為白紵山 鼉浦在縣南一里
[105-6b]
三百五十步李聿任歙刺史經此浦有鼉魅領聿妻子
徃新安就任幽聿本身於潭中三年聿從潭出徃㝷妻
子不復識乃徃山東學法後斬其鼉魅妻子乃識之
姑熟溪在縣南二里姑熟即縣名此水經縣市中過按
溪即因地以名之也又按江源記姑浦口南岸立津闗
譏行旅 謝朓宅在縣二十五里 司馬井在城南一
十里九井皆晉司馬桓公所鑿 彭城昔楚吳交軍於
此彭王所築因名焉 白紵亭圗注云昔宋帝與羣臣
[105-7a]
會於此山遊唱白紵歌因以為名在縣東七十五里司
馬陵晉司馬桓元簒立偽尊為陵今里人猶呼之碑
闕俱在去縣一十一里青陽東北隅又南史齊宜都王
鏗為南豫州刺史鎮姑熟於時人𤼵桓温女冡得金巾
箱織金篾為嚴器又有金蠶銀璽等物甚多條以啟
聞鬱林王勅以賜之鏗曰今取往物後取今物如此循
環豈可熟念使長史蔡約自徃修復纎毫不犯陵墓在
邑界


[105-7b]
  蕪湖縣東北六十五里元七鄉本漢縣地理志屬丹陽
在蕪湖側以其地卑畜水濘深而生蕪藻故曰蕪湖因
此名縣晉為重鎮謝尚王敦皆鎮於此陳平縣廢地入
當塗其實為江津之要自唐武德已來為鎮𨽻姑熟偽
唐割宣城當塗二邑之地復置𨽻昇州國破𨽻宣州皇
朝𨽻太平州 蕪湖長七里在縣界春秋楚子伐吳尅
鳩兹杜注云在蕪湖今謂之高臯夾也 鱉州按江表
記云江中鱉州長三里與蕪湖相接 楚干將坟在縣
[105-8a]
東北九里楚干將鏌鎁之子復父讐三人以三人頭共
葬在宣城縣即蕪湖也


  繁昌縣東北六百六十五里元七鄉本宣州南陵縣地
在南陵之西南大江西對盧州江口以地出石綠兼鐵
由是置治自唐開元以來立為石綠場其地理枕江舟
航往來實津要之地以南陵地逺民乞輸税於場唐析
南陵之五鄉立為繁昌縣 靈山在縣十里山半有龍
堂每亢旱禱祈有應 磕山在縣南大江中有石石上
[105-8b]
有寺舊名孤圻山亦曰蜃居山在顧冶山上去縣十五


  池州


  池州池陽郡今理貴池縣禹貢揚州之域春秋及秦漢
為今宣州之西偏古鄣郡之地三國志云吳黄武三年
封韓當為石城侯乃置石城縣於此輿地志云梁昭眀
太子以其水出魚美故名為貴池隋開皇九年廢石城
縣入南陵縣至十九年於廢石城置秋浦縣屬宣城郡
[105-9a]
大業末為賊汪華所居唐武德四年猷州總管左難當
奏於秋浦别置池州以秋浦屬宣州永泰元年侍御史
李芄巡撫至此時宣饒二郡人方清陳莊聚兵據鳥石
山并太平等古城爲亂遂絶江路刼掠行旅日久芄乃
請於秋浦仍舊置州守其要地以破其謀觀察使洪州
都督李勉以聞代宗嘉之乃以宣州之秋浦青陽饒州
之至德三縣以𨽻之兼徙宣饒歙三郡户以實之又析
三邑之地復於東南置石埭縣俾四邑以成都皇朝割
[105-9b]
銅陵東流二縣來屬


  元領縣四 今六


  貴池 青陽 石埭 建德 銅陵宣州割到 東
流宣州割到


  州境


  東西三百三十里 南北二百四十二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二千一百一十里 西北至西京二千
[105-10a]
五百一十里 西北至長安二千四百一十里 東
至宣州三百四十里 西至江州五百里 東至宣
州南陵縣界一百五十里 東南至歙州四百六十
里 西南至饒州五百八十里 西至古潭中流與
江州彭澤縣為界一百八十里 正西微北渡江至
舒州四百二十里 南至歙州黟縣界二百十五里
 北至大江中流二十里與舒州桐城縣分界


  户


[105-10b]
  唐開元户二萬四千六百皇朝户主一萬八千三
百八十一客一萬五千四十三


  風俗


  與宣州同


  人物


  唐費冠卿池州人及第歸恨禄不及養三徴拾遺不


  土産


[105-11a]
  銅 銀 鉛 鑛 茶 苧


  貴池縣元十一鄉本漢石城縣地屬丹陽郡後漢至陳
不改隋開皇十九年分南陵縣置秋浦縣盖以秋浦之
水為名至偽呉順義六年改為貴池因舊地名 
山在縣南五十里山下有穴穴有魚似鯢二月出遊八
月復入 城山在縣西七十五里其山周迴如城有水
名待月溪故此山獨秀異又有桂柏森聳 齊山在縣
東南六里有齊山祠復有九頂山洞 西自江州彭澤
[105-11b]
縣界與石水合有連石入江名石碑又有大孤石生於
江中俗謂羅刹洲舟船上下為之險艱 貴池在縣北
七里按輿地志云梁昭眀太子食此水魚美遂立名焉
其水源出秀山 南陵故城在縣西南一十二里按輿
地志南陵縣有舊地置戍郡即普通六年置南陵郡城
也隋平陳廢 武林城在縣東北二十五里按輿地志
呉大帝所築三國志孫權封子休為瑯琊王鎮武林城諸
葛恪執政不欲諸王在江濵戎馬之地徙於丹陽其後
[105-12a]
陸允孫休何遜並為武林城都督即此地 高獲墓在
縣七十里按范曄後漢書獲字敬公汝南新息人也遊
學京師與光武有舊三公争辟不應遂循江南卒於石
城石城人思之共為立祠 孝娥廟在縣北四十里呉
大帝時孝娥父為鐵官冶遇穢鐵不流女憂父刑遂投
爐中鐵乃湧溢流注入江娥所躡履浮出於鐵時人號
聖姑遂立廟焉  在縣西南八十里隋開皇十九
年刺史楊榮奏南流五縣偏逺乃於古石城置 楊葉
[105-12b]
州在縣西北二十里大江中長五里濶三里狀如楊葉
青陽縣東九十五里元十二鄉本呉臨城縣赤舄中置
又按與地志云呉帝南渡之初於古丹陽城置定陵縣
屬淮南郡即此地隋平陳廢臨城縣唐地里志云天寳
元年割秋浦南陵陘三縣置在青山之陽故號青陽屬
宣州永泰元年𨽻池州 九華山在縣二十里舊名九
子山李白以有九峯如蓮花削成改為九華山因有詩
云天河溢綠水秀出九芙蓉今山有李白書堂基址存
[105-13a]
焉又費冠卿及第歸後以不及榮養遂絶迹不仕隠此
中長慶中三徴拾遺不起又按顧野王輿地志云其山
面有峯千仞壁立周迴二百里高一丈出碧鷄之𩔖
冠幘山在縣三十里五山北連接九華其山層峰若冠
幘之狀因名 在縣西二十五里源出九華山合大


  建徳縣西南二百九十里元六鄉本鄱陽秋浦二邑地
唐至徳二年採訪使宣城郡太守宋若思奏以此地山
[105-13b]
川遥逺因置縣邑以遏冦攘仍以年號為名屬潯陽郡
至乾元元年屬饒州永泰二年來𨽻池州偽呉順義初
改為建德今復舊名  在縣北五十五里山上有
石泉深十餘丈中有雲母可餌 石門山在縣東南八
十里雙壁聳峙望之如門 舜井城在縣南四里舊傳
帝舜南巡至此城梁武於此城立太原府隋廢今府中
有舜井焉 印石在縣西北五里厯水㟁石壁峻拔舊
傳許旌陽逐蛟至此岸崩其石崩處屹然成壁印石而
[105-14a]
去其石印篆文圎若馬蹄跡


  石埭縣東南一百里元五鄉本呉石城縣地呉志云韓
當為石城侯遂置石埭場晉太康三年廢入宣城縣梁
又置故輿地志云梁大同二年置石埭縣因貴池源有
兩小石埭堰溪水遂以為名陳為隋滅廢遂以石埭併
入南陵至唐永泰元年復置池州又析涇縣貴池界五
鄉以置之 陵陽山在縣北三里按輿地志陵陽令竇
子眀於溪側釣魚偶一日約得白龍子眀憐而放之後
[105-14b]
數年又釣得白魚割其腹中乃有教書子眀燒煉食餌
之三年後白龍來迎子眀遂得上昇其溪環繞山足今
有仙壇醮祭不絶 澄池在縣西一百六十里其山四
面險峻上有澄水澈如鏡髙五百尺 埭其水在縣西
一百七十里源從櫟山東流北三里至管口合流入石
埭鄉與大其嶺水合流埭其水從石下流過徃來舟船
至此並載拽船於埭上過 故鄣郡在縣東北二里輿
地記云呉帝時屬丹陽景帝時改為古鄣郡晉太康三
[105-15a]
年置州城時帝杜皇后諱楊遂改為南陵縣綠山為名
 故城在縣西一百四十里隋開皇九年廢


  銅陵縣北一百里元五鄉本漢南陵縣自齊梁之代為
梅根冶以烹銅鐵庾子山枯樹賦云東南以梅根作冶
地元管指法門石埭兩所隋升法門為義安縣又廢入
銅官冶後改為銅官縣屬宣州皇朝割屬池州 梅
根山呉録地理志云晉立梅塘冶今作鐵冶出青鐵其
色特妙於廣州 縣南十里山出銅以供梅根監兼出
[105-15b]
銅礬礦逐年取掘送納 縣西南即古監之所


  東流縣南一百里三鄉本彭澤縣之黄菊鄉控帶江山
唐會昌初建為東流場在古廢和城縣側大中四年移
於今理偽唐保大十一年升為東流縣至皇朝太平
興國三年割屬池州 厯山在縣東三十里西枕厯池
上有堯舜二廟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