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4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master)


[121-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一


  宋 樂史 撰


  江南西道十九


  夷州


  夷州義泉郡即今理綏陽縣禹貢荆州之域外古蠻夷
荒徼之地漢為牂牁郡境歴代恃險不聞臣附大業七
年始招慰置綏陽縣屬明陽郡今夷寧縣西北八十里
[121-1b]
舊明陽郡是也以縣屬焉唐武徳四年罷郡置夷州
于思州寧夷縣領夜郎神鳳豐樂綏養雞翁伏逺明
陽髙富寧夷思義丹川宣慈慈岳十三縣六年廢雞
翁縣貞觀元年廢夷州仍省夜郎神鳳豐樂三縣以
伏逺明陽髙富寧夷思義丹川六縣𨽻務州宣慈慈岳
二縣𨽻溪州綏養屬智州四年于黔州都上縣復置夷
州六年復分置雞翁縣十一年以義州之綏陽黔州之
安富二縣來屬其年又自上都縣于今理領綏陽都上
[121-2a]
髙富雞翁四縣貞觀十七年又以廢牛州義泉洋水二
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義泉郡乾元元年復為夷州


  元領縣五


  綏陽 都上 義泉 洋川  寧夷


  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東至思州六百里 北至東京四千一百三十五里
[121-2b]
東北至長安取江陵府路四千一百五十五里 北取
萬州路至長安三千七十里 北至西京三千九百
三十五里 南至涪州五百二十三里 西南至播
州二百四十里 北至黔州六百里 東南至費州
 東南至思州五百八十里 東北至思州四百


  户


  唐開元户一千二百八十四


[121-3a]
  風俗


  同黔中而蠻夷之俗頗有不通


  人物無


  土産


  茶  硃砂 水銀 蠟燭  犀角


  綏陽縣四鄉漢牂牁郡地隋大業四年招慰置綏陽縣
古徼外夷也唐武徳三年屬義州貞觀十二年改屬夷
州 波利山在縣北二十里 安微水一名孤微水西
[121-3b]
自綏養故縣來東流經縣南八里又東入都上縣界
涪江水在縣東十八里南流注安微水 綏陽故城在
今縣西三里貞觀十二年移于今理故廢城存


  都上縣西南五十二里元四鄉隋置唐武徳元年屬黔
州貞觀四年置夷州為理所十一年州移治綏陽縣
涪水一名洑野水西北自綏陽縣界流入經縣西十四
里析西南流入廢雞翁縣界


  義泉縣西南一百里元管三鄉本牂牁地隋大業十一年
[121-4a]
置初屬明陽郡唐武徳二年改屬義州五年改義州為
智州貞觀十一年又于縣理置牢州十七年廢牢州復
為縣屬夷州 離支水東北自廢綏養縣流入西流經
縣理西又東南流入廢樂安縣界


  洋川縣西北一百里元三鄉本牂牁地唐武徳二年于縣
東北七十里置洋川縣屬義州貞觀元年改屬思州
開元二十五年復屬夷州 小水西南自廢髙富縣
流入東北經縣七十里又北入務川縣界


[121-4b]
  寧夷縣元管三鄉舊屬思州開元二十五年屬夷州
廢髙富縣在今州東北一百一十里大業七年于廢縣
南三十里置屬明陽郡末年䧟夷獠唐武徳四年安撫
再置屬夷州貞觀元年改屬務州十年又改屬黔州十
一年復屬夷州其年自縣南三十里故城移于費縣復
有小水在故縣南三十里東入寧夷縣界其縣永徽後
廢 廢雞翁縣城在縣西南七十里唐武徳四年置屬
夷州六年廢貞觀十八年再置并有濮野之水一名涪
[121-5a]
水東自都上縣界流入經縣南三里又南入費州城樂
縣界


  播州


  播州播川郡今理遵義縣按郡地即秦夜郎且蘭二郡
西南隅之地秦惠王十四年欲得楚黔中地以武闗
闗外之地易之今疑黔府即總謂黔中地其地分合屬
于楚至漢元鼎六年平西南夷置牂牁郡其地屬焉漢
書唐䝉上書説武帝曰竊聞夜郎國所有精兵可得十
[121-5b]
萬浮船牂牁出其不意此制越一竒也上乃拜䝉為中
郎將従巴莋闗入見夜郎侯厚賜諭以威約為置吏夜
郎傍小邑皆貪漢繒帛以為漢道險阻終不能有也乃
且聴䝉約還報乃以為犍為郡發巴蜀卒治道路自僰
道指牂牁江司馬相如又往諭意皆不聴命数反叛及
南越反上使馳義侯因犍為發南夷兵且蘭君乃反殺
使者㑹越已破引兵誅且蘭遂平南夷置牂牁郡以且
蘭有㭬舡牂牁處因于此立郡以名焉其後以夷蠻隔
[121-6a]
越莫詳廢置貞觀九年于牂牁北界分置郎州領恭水
髙山貢山柯盈邪施釋鷰六縣十一年省郎州再置恭
水等六縣十四年改恭水為羅䝉縣髙山為舍月縣貢
山為湖江縣柯盈為帶水縣邪施為羅為縣釋鷰為胡
刀縣十六年又改羅䝉為遵義縣二十年以夷州芙蓉
琊川二縣來屬顕慶五年廢舍月湖江羅為三縣景龍
三年廢莊州都督府以播州為都督府先天二年罷都
督以黔州為都督府開元二十六年又廢胡刀琊川二
[121-6b]
縣天寶元年改為播州郡乾元元年復為播州


  元領縣三


  遵義 帶水 芙蓉


  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


  東北至西京四千一百四十五里 西北至長安取江
[121-7a]
陵府路四千三百五十五里 北取開州路至長安
三千二百七十里 東北至黔州八百里 東南至
牂牁北界巴江鎮七十里 東南至牂牁琰州三百
二十里 東北至費州四百里 西北至珍州二百


  户


  唐開元户一百長慶户四千七百口二萬三千皇朝
管户


[121-7b]
  風俗


  同黔州


  姓氏


  人物無


  土産


  元貢蠟 生黄茶


  遵義縣元三鄉唐貞觀九年置恭水縣屬郎州十一年省
十三年復置屬州十四年改為羅䝉縣十六年改為遵義
[121-8a]
 畬陵山在縣東四十五里 夷牢水西自帶水縣來
東流經縣北一里又曲屈南流入廢胡刀縣界


  帶水縣西七十里四鄉唐貞觀九年于縣西北八十里
置天寶中移于今理 帶水源出故縣西大山東流經
縣城北又東流至廢胡刀縣界注湖江水 夷牢水在
故縣北二十里東流


  芙蓉縣東北六十里元三鄉唐貞觀中置屬&KR2293州尋以
縣屬牢州十六年廢牢州改屬夷州二十年又改屬播
[121-8b]
州初置在芙蓉山上為名後移于縣東南三里 &KR2293
在縣東三十里南流 仁水在縣西南一里東南流注&KR2293
 廢舍月縣在州東南九十里唐貞觀九年于縣理置
髙山縣十四年改為舍月縣以界内舍月山為名又有
涪陵江在縣東九十里 廢胡江縣在州東南四十里
唐貞觀九年于縣置貢山縣十四年改為湖江縣以界
内江名邑又有巴水在縣南三十四里 廢羅為縣在
縣西南二百里唐貞觀九年于縣理置&KR2293施縣十四年
[121-9a]
改立羅為縣以界内羅為水名按水源自縣西一百里
羅為山出流經縣南一里又東流至湖江界縣入涪陵
至顯慶五年廢今城現存 廢胡刀縣在縣西南五十
里唐貞觀九年于縣理置釋鷰縣十四年改為胡刀縣
因胡刀水在縣南一里東流合湖江水在縣理東北流
以為名至開元二十六年又廢


  費州


  費州涪川郡今理涪川縣春秋時屬楚漢元鼎六年建
[121-9b]
牂牁郡其地屬焉江山阻逺久不臣附至後周宣政元年
信州總管觀門公裕王述招慰生獠王元殊多質等歸
國遂肇立為費州因州界費水以立郡名按九州要記
云九邱之外有費州是也按賈氏縣道記云隋開皇五
年于州理置涪川縣屬黔州唐武徳元年又以涪川扶
陽二縣屬思州貞觀四年分思州涪川扶陽二縣置費
州其年又割黔中之相永萬資二縣來屬八年又割思
州多田城樂二縣來屬十一年廢相永萬資二縣天寶
[121-10a]
元年復費州


  元領縣四


  涪川 城樂 多田 扶陽


  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


  西北至西京三千五百里 西北至長安取江陵府
[121-10b]
路四千三百三十五里若取萬州路三千二百五十
里 東至安南獠二百三十五里 東至奬州水陸
相兼六百里 南至思州思王縣二十七里 正南
微西至牂牁充州一百九十里 西至城樂縣二百
四十里 北至思州水陸路五百里 西至播州四
百里 正北微西至珍州一百九十里


  户


  唐開元户四百二十九


[121-11a]
  風俗


  地同黔州尢雜生獠


  姓氏


  人物無


  土産


  貢朱砂 水銀  犀角


  涪川縣三鄉隋開皇五年于今縣北二十里涪陵江岸
置縣唐武徳四年于此置州縣至十一年與州同移今
[121-11b]
理 䝉籠山 涪陵山 涪水皆邑界之山水


  城樂縣西北一百五十里元三鄉唐武徳四年山南道
大使趙郡王孝恭招慰生獠置始築人歌舞之遂以為
名初置屬思州貞觀八年割屬費州 䝉籠山在縣南
十里 涪陵水在縣南一百五十里


  多田縣西北四十五里元二鄉唐武徳三年務州刺史
奏置以土地稍平田堪種植以多田為名 畬凍山在
縣西北一里 涪陵水自西南來經縣南五十步北流
[121-12a]
入思王縣之界


  扶陽縣西北八十五里元三鄉隋仁夀四年務州刺史
奏置于扶水之北因以為名武徳四年𨽻思州貞觀四
年改屬費州 涪水源出西大山中東流經縣理西四
里又東入涪縣界




[121-12b]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