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4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master)


[128-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八


  宋 樂史 撰


  淮南道六


  滁州


  滁州永陽郡今理清流縣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為楚
地左氏傳曰楚子囊師扵棠今江都六合縣是也秦并
楚置三十六郡此為九江郡地二漢因之不改晉屬淮
[128-1b]
南郡宋屬新昌郡齊因之梁大同二年割北齊州之新
昌南豫州之南譙豫州之北譙凡三郡立為南譙州居
桑根山之西今州西南八十里全椒縣界南譙故城是
也梁末喪亂地没髙齊至天寳三年徙南譙州於新昌
郡今之州城是也又改北譙州為臨滁郡南譙州領新
昌臨滁髙塘三郡隋開皇九年廢新昌郡改南譙州為
滁州因以為名煬帝初州廢其地併入江都為清流縣
唐武徳三年杜伏威歸順因置滁州又以揚州之全椒
[128-2a]
縣来屬天寳元年改為永陽郡乾元元年復為滁州


  元領縣三


  清流 全椒 永陽


  州境


  東西二百五里


  南北一百七十三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一千三百七十里 西北至西京一千
[128-2b]
七百八十里 西北至長安二千五百六十里
東至揚州三百三十里 南至和州二百里 西
至濠州二百六十里 北至廬州慎縣界一百六
十二里 西至          東南
至和州烏江縣一百六十一里 西南至廬州慎縣
界一百六十二里 西北至濠州二百二十六里
 東北至盱眙縣二百四十四里


  户


[128-3a]
  唐開元户二萬一百皇朝户主一萬八百三十八
客九千八百三十四


  風俗


  與揚州同


  姓氏


  



  人物無


[128-3b]
  土產


  貲布舊貢


  清流縣舊二十一鄉今八鄉本漢全椒縣地屬九江郡
梁為頓丘縣隋初改為新昌縣又改為清流縣因清流
水為名 清流關山在縣西二十二里多野生牡丹
清流水西南自全椒縣界流入 瑯琊山在縣西南十
二里其山始因東晉元帝為瑯琊王避地此山因名之
滁河在縣東三里源自廬州慎縣来東南流入六合至
[128-4a]
瓜步入大江 銅官山在縣北三里


  全椒縣南一十里舊十三鄉今五鄉戰國時為楚地本
漢舊縣屬九江郡後漢世祖封馬成為全椒侯晉改為
南譙縣梁為北譙郡北齊改為臨滁郡後周復曰北譙
隋初為滁縣梁大業初又為全椒𨽻江都唐因隋制不
改武徳二年始屬滁州郡國志云後漢彭城劉平為令
虎自全椒縣渡江 丁姑祠搜神記云淮南全椒縣有
丁新婦者本丹陽人年十六適全椒謝家其姑嚴酷每
[128-4b]
使役皆有程限或違頃刻必加鞭笞不可堪處以九月
七日自經而死遂有靈響聞於人間乃發言於巫祝曰
念人家婦女工作不已使避九月七日今江南皆呼為
丁姑假九月七日咸以為九月七日也吳平後其女幽
魂思鄉欲歸永平中九月七日見形着縹衣戴青蓋婢
從其後至牛渚津求渡有兩男子共捕魚乃謂姑云與
我為婦即當相渡姑罵之須臾有老翁乘船又至從求
渡翁遂渡之至南岸姑曰吾是鬼神恩報厚徳翁還必
[128-5a]
有所獲翁至西岸見兩男覆水中有魚數千頭風飄上
岸翁取魚歸俗以姑有靈遂立祠焉 九鬭山在縣北
九十四里一謂隂陵山江表傳云項羽敗東走烏江取
此山過漢遣灌嬰兵追羽至此一日九戰因名九鬭山
今山上石猶有磨刀礪鏃之跡尚存 滁水在縣南一
十六里其源出於廬州慎縣東流經滁揚二州入於江
 銅井山在縣西七十里上有井 阜陵故城在縣西南
八十里漢縣廢城 頡羮侯墓在縣城南古老相傳今
[128-5b]
無碑石矣


  永陽縣東北三十五里舊十三鄉今七鄉本漢全椒縣
地唐景龍三年析置取縣北永陽山為名 八石山在
縣西南十三里故老相傳云有八仙人至夀春尋淮南
王於此山經過各踞一石坐故號八石山 来安水在
縣東三里源出馬嶺山東流至来安村為名入揚州六
合縣 廢頓丘城在縣東一里地理志云宋明帝割秦
郡頓丘以立新昌即此處也


[128-6a]
  濠州


  濠州鍾離郡今理鍾離縣禹貢揚州之域史記云昔禹
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即郡西塗山是也按帝
王紀云揚州之城當塗縣有禹塗山即此地春秋時有
鍾離子國世本云嬴姓徐之别號也左傳成公十五年
叔孫僑如會具於鍾離杜預注云屬楚邑淮南縣也昭
公二十四年楚子為舟師以畧吳彊吳人踵楚遂滅巢
及鍾離而還史記楚平王時之邊邑卑梁與楚邊邑鍾
[128-6b]
離小童爭桑兩家交怨相攻滅秦并天下屬九江郡晉
立鍾離郡宋因之宋明帝失淮北地復立徐州於此後
廢帝改號北徐州梁因之以昌義之為北徐刺史鎮鍾
離魏中山王元英將軍楊大眼率衆十萬来宼鍾離城
北阻淮水魏人以州東郡陽作浮橋晝夜攻城分番相
代義之善射每彎弓所向莫不應絃而倒一日戰數十
合魏軍死者與城平會髙祖遣曹景宗韋叡二十萬来
救魏軍大敗英與楊大眼脱身而走因輕騎追至洛口
[128-7a]
而還州後入髙齊文宣帝改為西楚州隋開皇二年改
為濠州以界内山名郡大業二年又改為鍾離郡唐武
徳三年杜伏威降改為濠州又改臨濠為定逺縣化名
為昭義縣領鍾離塗山定逺招義四縣武徳四年省塗
山入鍾離天寳元年改為鍾離郡乾元元年復為濠州
本屬淮南與夀陽阻淮帶山為淮南之險貞觀元年竇
參為相於是越淮割地𨽻屬徐州及徐州節度使張達
封死子惜為本軍所立常挫王師朝廷㡬失淮南之地
[128-7b]
蓋參不學無術昧于疆理之制所由至也自貞元以後
州西渦口對岸置兩城刺史常帶兩城使以守其要濠
守中間誤去水元和三年字又加水


  元領縣三 今二


  鍾離 定逺


  一縣割出


  招義入四州


  州境


[128-8a]
  東西二百六十七里 南北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一千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西京一千
五百七十里 西北取虹縣路至長安二千三百七
十里 西南至         東至楚
州四百二十里 南至廬州三百三十里 北至虹
縣一百八十里 東南至滁州二百三十里 西南
至夀州二百二十里 西北渡淮取蘄州路至徐州
[128-8b]
四百六十里 東北至盱眙縣二百二十里從縣至
楚州一百九十里


  户


  唐開元户二萬五千五十二皇朝户主七千四百四
十七客一萬八千六十四


  風俗


  揚州之域婚娶喪禮與諸夏不異率性真直賤商務
農其食秔稻其衣絁布地帶淮河皆通舟楫貨遷
[128-9a]
者米麥柴炭


  姓氏


  



  人物無


  土產


  鍾乳 雲母 官絁  絹  綿


  鍾離縣舊十四鄉今四鄉漢舊縣屬九江郡晉屬淮南
[128-9b]
郡安帝時因東郡燕縣流人在鍾離者多因置燕縣南
齊復為鍾離縣今縣東四里有古鍾離城即魯昭公四
年楚城鍾離是也至二十四年為吳所滅之地 塗山
在縣西九十五里春秋左氏傳魯諸大夫對孟孫曰禹
會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杜預注云在夀春縣東
北應劭注漢地理志云禹所娶塗山有禹墟太康地志
云塗山古當國夏禹所娶也山西又有禹村蓋禹會諸
侯之地又帝王紀曰禹會諸侯于塗山在禹貢揚州之
[128-10a]
域今九江當塗縣有禹娶之地今邑界有當塗故縣存
即漢舊縣後廢 莫耶山長老傳云古者于此鑄莫耶
劍因以名山史記賈誼弔屈原篇云莫耶為鈍注云屈原吳
大夫也王僧䖍吳郡地理志云吳人造劍陽曰干將隂
曰莫耶莫耶者干將之妻名也又淮南記云濠水合流
千金塘流出縣西莫耶山是也 雲母山一名濠上山
在州東南四十里按神仙傳云雲母彭祖所服食人共
傳採于此山今或有道者採取不已 白沙山在州東
[128-10b]
八十里其山遍是白沙 曹山在州南六十里古老相
傳昔魏太祖東征駐兵停此嶺因名曹山 石膏山在
州西南七十里其山多出石膏今採取無時 洛水自
定逺縣西白望堆入界與夀春縣洛水中流分界屈曲
百八十里流至北部新城村南一十五里入淮按魏中
山王元英大將軍楊大眼軍敗脱身走至洛口是也又
梁天監四年後興兵伐魏舟師十萬以臨川王宏為大
都督沿江入淮軍次洛口澗是也 濠塘山在縣南六
[128-11a]
十里有濠水出焉古老所傳山泉灌濠成塘故以為名
山穴出鍾乳并有蝙蝠白色于穴中倒懸微帶紫色居
人或九月以後三月以前採取服之頗益夀 觀魚臺
在縣西南七里莊子遊於濠梁水見鯈魚出游從容莊
子曰是魚樂乎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耶莊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也按惠莊觀魚即此臺也
 杏山在州南六十里按神仙傳董奉吳時居此山為人
治病唯令種杏五株數年杏至萬株後服杏金丹得仙
[128-11b]
臨淮山在州東九十五里俯臨長淮山下有穴去水


  一丈淮水泛濫其穴即上髙水減其穴還低下有似山
浮亦號浮山 東濠水出縣南濠塘山東北流至州屈
曲繞城東北流入淮 西濠水出縣西南莫耶山北入
淮西南自夀州界流入 南華真人塜在今州東二里
相傳是莊周之墓在今開元寺講堂後 古鍾離城在
州東六里四面有濠左傳昭公四年楚箴尹宜舊城鍾
離至二十四年為吳所滅至後漢光武以為侯國晉太
[128-12a]
康二年改為縣後為郡今廢城存 禹頭城在縣西一
百一十七里按晉太元二年謝𤣥為兗州刺史以為馬
頭城至義熙元年立為馬頭郡縁山形為名按顧野王
輿地志云其界即當塗山國之舊地元屬豫州宋屬徐
州齊因之梁大通元年刺史劉公茂移居新城從兹遂
廢 古當塗山城在州西一百一十七里漢為縣屬九
江郡武帝封魏不害為當塗侯王莽改曰山聚後漢還
為當塗縣安帝永初四年封成孝王冗為當塗侯是此
[128-12b]
地按地輿志三國時荒廢按晉書太康九年復立屬淮
南郡太康地理志云其山在夀春東北今騐無差地輿
志云即夏禹所娶塗山氏之國也 廢小東城在州東
北三里按宋書大始二年築以鎮濠口此城至小初本
無號後俗見在鍾離東北緣此號小東城北齊天寳元
年以為鍾離郡大建五年廢城無塹空餘其地今在濠
口見為城隍廟 廢荆山堰在州西一百二十二里按
梁天監十三年魏降人王足陳計求堰淮水以灌夀陽
[128-13a]
足引北方童謡曰荆山為上格浮山為下格潼沱為激
溝并灌鉅野澤武帝遂發徐揚人卒二十户取五丁以
築之令太子右衛率康絢䕶堰作役人㡬二十萬於鍾
離南起浮山堰北抵巉石依岸築土合脊於中流十四
年四月堰將合淮水漂疾輒復決潰衆患之或謂江淮
之間多有蛟龍能乘風雨決壊崖岸其性惡鐵因是引
東西二冶鐵器大則釡鍋小則鋘鋤數千萬斤沉於堰
所猶不能合召伐樹為井幹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緣淮
[128-13b]
百里内岡陵木石無巨細必盡負擔者肩上皆穿夏日
疾疫死者相枕蠅蟲晝夜聲合是冬又寒甚淮泗盡凍
士卒死者十八至十五年四月堰乃成其長九里下闊
百四十丈上廣四十五丈髙二十丈深十九丈五丈夾
之以堤并樹杞柳軍人安堵列居其上其水清潔俯視
邑居墳墓了然皆在其下其夀陽戍因移置八公山夾
淮數百里皆為水之所淹或謂詢曰四瀆天所以節宣
其氣不可久塞既而昏霧下降而堰潰決殺數萬人其
[128-14a]
聲若雷聞三百里水中怪物隨流而下或人頭魚身龍
形馬首殊數詭狀不可勝名今號其處為荆山堰今渦
水東岸是也 彭祖廟在子城上東北角有堂 塗山
神廟在州西九十六里塗山頂惟有一堂雕木為神按
地輿志云塗山有神廟前盤中夾汚邪容水每乾涸若
祭祀者至其水輒隨出隨入多少給用祭祀還則無
定逺縣南一百里舊十鄉今九鄉本漢東城縣地漢書
淮南王傳漢文帝封淮南厲王長子良為東城侯屬九
[128-14b]
江郡也王莽改曰武城按梁天監三年土人祭豐據東
城自魏歸武帝嘉之改曰豐城立為定逺郡又改為廣
安郡定逺縣隋開皇三年廢郡留縣大業十一年賊師
孟讓燒刼縣廢唐武徳二年還於廢廣安郡置定逺縣
天寳四年移於今治 馬立城續漢書云當塗有馬丘
聚即徐鳳反於此 古曲陽城在縣西北九十五里秦
時為曲陽縣王莽割入隂陵縣漢書地理志云曲陽王
莽改為延年亭應邵注曲陽在淮之曲陽 故隂陵城
[128-15a]
在縣西六十里漢為縣屬淮南郡漢書項藉傳云羽敗
于垓下潰圍而走騎將灌英追羽至淮過隂陵迷失道
即此處王莽改為陽陵又郡國志云隂陵在莫耶山南
 廢定逺城在縣西南八十五里古老相傳云梁魏交
并之日魏築為壘在芟甫塘下流水出夾城西注蓋即
緣塘立名未詳指實按梁典普通七年九月一日胡龍
牙虜芟甫城生擒五千人是也 廢東城漢縣故城項
羽自隂陵至此又南走烏江亭楊喜等斬羽於此在縣
[128-15b]
東南梁亦置臨濠即於此在縣東 廢閭城在縣西北
一百五十里故老相傳云後魏大武南征時築梁普通
三年於中置西沛郡 廢漆園在縣東三十里其地東
西南北約方三百步唐天寳年中尚有漆樹一二十株
野火燔燒其樹在古縣村西一百步即楚國莊周為吏
之處今為壠畝 鵲甫亭按水經注載淮水又西北流
經鵲甫亭南是也 漆園觀在縣東北一百三十步唐
𢎞道二年敕置取漆園為名 晉獻公塜在縣東八十
[128-16a]
里髙十丈古老相傳云晉獻公塜東去驪姫塜一千步
今圗經云晉獻公塜一雙是也 虞姬塜在縣南六十
里髙六丈即項羽敗殺姬葬此 項羽廟在縣西六十
里古老相傳云項羽既敗迷于此地後立廟





[128-16b]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