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4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master)


[056-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五十六


  宋 樂史 撰


  河北道五


  衛州


  衛州汲郡今理今縣禹貢冀州之域後為殷都在今州
東北七十三里衛縣界朝歌故城是今州理即殷牧之
地周武王末殷分其畿内為三國弼紂子武庚尹之鄘管叔
[056-1b]
尹之衛蔡叔尹之以監殷人謂之三監武王崩三監及
淮夷叛成王即伐管叔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為衛侯
今東郡之黎陽河内之野王朝歌皆衛之分其後十五
葉懿公為狄所滅齊桓公更封於楚丘今滑州衛南縣
是也其河内殷墟更屬於晉後又屬齊戰國時屬魏秦
屬河東郡漢為汲縣地屬河内郡魏黄初中置朝歌屬
冀州晉武帝改朝歌為汲郡仍屬冀州後魏帝移汲郡
理枋頭城按枋頭城今在魏縣界又於汲州置義州以
[056-2a]
處歸附之人周武帝改魏州為義州大業三年改為汲
郡唐武德元年改為衛州二年陷竇建德四年賊平仍
舊領衛清淇湯隂三縣其年廢義州以汲縣来屬六年
以湯隂屬相州貞觀元年州移治於汲縣又廢殷州以
共城新鄊博望三縣来屬六年廢博望縣十七年廢清
淇縣其年又以廢黎州之黎陽縣来屬天寶元年改為
汲郡乾元元年復為衛州


  元領縣四


[056-2b]
  汲縣 新鄊 衛縣 共城


  州境


  東西二百三十六里 南北一百四十四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一百三十五里 西至西京三百九十


  里  西至長安     東至


  西至懐州三百五十里 南至


  北至       東北至澶州二百


[056-3a]
  五十里 東南至滑州一百三十二里 西北逾山
至澤州陵川縣二百四十里 正南渡河至鄭州二
百三十里


  戶


  唐開元戶三萬六百皇朝戶主八千五百一十四客
一千九百六十八


  風俗


  十三州志云朝歌紂都其俗歌謡男女淫縱猶有紂
[056-3b]
之餘風存焉


  姓氏


  黎陽郡四姓 蘧 桑 衙 柘


  人物


  卜商衛人 杜詩河内汲人為南陽太守方之召信
臣號杜母也 向長字子平朝歌人隠居不仕讀易
至損益卦喟然嘆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
未知死何如生耳 孫登汲郡共人 張彌字巨泰
[056-4a]
汲人聚衆據武德城石勒攻得之彌曰當活健兒何
以殺也勒㧞為牙門將


  土産


  絲布 絹


  汲縣舊十六鄊今三鄊本紂之都近郊十三里乃武王
戰於牧野即其地漢為縣屬河内郡魏立郡於此後魏
於此置義州及五城郡五城縣周改義州為衛州廢五
城郡其五城縣屬衛州隋開皇三年改五城縣為汲縣
[056-4b]
大業三年改屬汲郡唐武德元年重置義州汲縣屬焉
四年廢義州縣屬衛州貞觀六年衛州自衛縣徙治所
於汲縣 蒼山在縣北十五里酈元注水經云山西蒼
谷有蒼玉珉石故為名焉 博望岡在縣東北五十里
接内黄西界上有石墳云是張騫冡非也有二石柱俗
云故原武典農髙府君之神道呼為石柱岡 鐡丘春
秋衛太子登鐡丘是也 清水在縣北三里入河 黄
河西自新鄊縣界流入經縣南去縣七里謂之棘津亦
[056-5a]
謂之石濟津故南津也春秋僖二十八年晉伐曹曹在
衛東假道於衛衛人不許還自南河濟宋元嘉中遣宣
威將軍垣䕶之以水軍守石濟即此也 老子祠後魏
書云鎮西將軍亷侯事道於汲縣置立堂宇鐫石為老
子像而祠之 太公廟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水經云汲
城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
又有太公泉 鳯臺因鳯所集為名 襄王陵魏襄王
之陵也漢初有人於冡中盜金得竹簡書十萬餘言今
[056-5b]
號為汲縣冡書是此陵所得 比干墓在縣北十里餘
有石題銘云殷大夫比干之墓魏太和中孝文皇帝南
廵親幸其墳弔焉刋石於墓 鄘城三監之鄘城今在
縣東北十三里 霖落泉在縣界


  新鄊縣西四十八里舊十九鄊今四鄊本漢汲縣獲嘉
二縣之地漢書武帝將幸猴氏至汲縣之新中鄊即此處
也隋開皇六年於西縣地古新樂城中置新鄊縣属衛
州取新中鄊以為名新樂城本晉太和五年燕慕容臧
[056-6a]
所築唐武德四年屬殷州貞觀元年廢殷州縣還衛州
 清水去縣北一里西自懐州獲嘉縣界流入與淇水
河東入白溝酈元注水經云里山縣在北白鹿山東清
水所出 大河西從絳郡界入懐州東又入當縣界南
入洛陽即龍門也 清淇西自魏郡朝歌縣界入分為
二派一在郡東一在郡西俱南流入河酈元注水經云
淇水南與清水合而入白溝石㑹宿胥皆故瀆之名
古汲城在縣東北四十八里 鄘城在縣西南三十
[056-6b]
二里即鄘國也 故獲嘉城冀州圖云漢武元鼎六年
上幸汲郡新中鄊至此聞得吕嘉首因以獲嘉名縣即
此處在今縣西南十里古城存髙齊天保七年移獲嘉
于今共城西此城遂廢 臨清關在縣東北四十八里
自河内入汲郡大驛路 延津關在縣東南三十五里
東南過河入滑州大路 延津城左氏傳鄭伯弟叔叚
侵鄭至於廩延杜預注云汲郡南城有延津城魏志太
祖使于禁將守延津以拒袁紹即此城也 萬戈城在
[056-7a]
縣界


  衛縣東北六十八里舊十九鄊今四鄊本古朝歌地即
紂之都焉有故城在今縣西二十二里史記謂之殷墟
淮南子云墨子不入朝歌是也漢為朝歌縣屬河内郡
魏黄初中朝歌縣又屬朝歌郡晉武帝改為汲郡隋開
皇三年罷郡縣入衛州大業中改朝歌縣為衛縣仍置汲郡
於縣治 延津在枋頭桓温焚舟退歩慕容垂以八千騎追
之温戰敗於襄邑亦謂此也後苻氏克鄴改枋頭為永昌縣
[056-7b]
十六國春秋曰晉劉牢之救苻丕慕容垂帥師至枋頭
以拒之知晉軍盛乃退後魏甞移汲郡理此 鹿臺在
縣西二十里帝王世紀云紂造飾以美玉七年乃成大
三里髙千仭餘址宛然在城内即紂自投火處紀年曰
武王擒紂于南單之臺蓋鹿臺之異名耳 苑城在縣
北四十里有沙丘臺俗稱妲己臺又東二里南臨淇水
有上宫臺詩云要我於上宫即此也 頓丘縣在今縣
西北二里即古頓丘今置通靈臺 永昌故城隋初置
[056-8a]
永昌縣大業中廢故城在今縣之西 朝歌故城在今
縣西二十二里紂之所都漢以為縣後魏移朝歌於今
衛縣東一里此城因廢 糟丘酒池冀州圖云在朝歌
南一里土人依約識之 陽河水在縣西北平地即紂
斮朝涉之脛處也


  共城縣東北六十二里舊十二鄊本共伯國也故城在
縣東一百十步尚存魯連子云共伯名和好行仁義諸
侯賢之周厲王無道國人作難流王於彘諸侯奉和以
[056-8b]
行天子事至十四年厲王崩於彘共伯使諸侯奉王子
靖為宣王而共伯復歸於國漢以為縣屬河内郡魏屬
朝歌汲郡後又屬林慮郡髙齊天保七年省共縣仍移
就獲嘉縣古城以處之復為獲嘉縣焉隋開皇四年移
獲嘉縣於修武故城於此又置共城縣因此添城字以
屬魏州 白鹿山在縣西北五十三里西與太山連接
上有天門谷百家岩盧思道西征記云孤巖秀出上有
石自然為鹿形逺視皎然獨立厥状明淨有𩔖人工故
[056-9a]
此山以白鹿為稱又水經云長泉水源出白鹿山 共
山在縣北十里闞駰十三州記云昔共伯復歸於國逍
遙得意於共山之首 尖山向長字子平得仙之處長
嘗讀易至損益卦曰吾知貴不如賤富不如貧未知死
何如生耳 老子山在縣東南二十里 天門山在縣
西五十里酈元注水經云石門山石自空状若門焉又
九州要記天門山有三水嵇康採藥逢孫登彈一弦琴
即此山 百門陂在縣西北五里方五百步許百姓引
[056-9b]
之以灌稻田此米明白香潔異於他稻魏齊以来甞以
薦御陂南通漳水 五穴水水經云苑水上承淇水東
流歴五軍東北得舊石浢故五水分流世號五穴口
故凡城古周公子凡伯國也左氏傳曰凡蒋邢茅胙祭
周公之𦙍在今縣西南二十二里 羅門按郡國縣道
記云共城縣理西北六十里大山中有羅門即山峽陘
東之所也内有南羅中羅北羅三城俱相去六七里其
川南北約二十里東西約十五里兩面並髙山可為栖
[056-10a]
遁之地 隤城蘇忿生十二邑此其一也 王莽城後
漢王莽築之在今縣西北八十五里凡有三城如鼎足
尚存焉 沮洳山在縣西淇水出此山 共叔叚墓九
龍泉並在邑界


  磁州


  磁州滏陽郡今理滏陽縣本漢魏郡武安縣地周武帝
於此别置滏陽縣及成安郡隋開皇十年廢郡於縣置
磁州以昭義縣界有磁石山出磁石因取為名大業二
[056-10b]
年廢州以縣屬相州唐武德元年復置磁州領滏陽臨
水武安三縣四年割洺州之臨洺武安邯鄲肥鄊来屬
六年置磁州總管府領磁邢洺黎相衛六州其年廢總
管府以臨洺武安肥鄊三縣屬洺州磁州領滏陽武安
邯鄲三縣貞觀元年廢磁州以滏陽武安屬相州以邯
鄲入洺州永泰元年六月昭義節度使薛嵩請於滏陽
復磁州領滏陽武安昭義邯鄲四縣天祐三年勅以
與西慈州同名改為惠州天祐十三年却復為舊磁字


[056-11a]
  元領縣四


  滏陽 邯鄲 武安 昭義


  州境


  東西一百七十里 南北一百一十五里


  四至八到


  南至東京四百里 西南至西京七百里 西南至
長安一千五百里 東至魏府一百八十里 西至
潞州三百八十里 南至相州六十里 北至洺州
[056-11b]
一百一十里 東南至相州鄴縣二十七里 西南
至相州鄴縣界七十五里 東北至洺州一百一十
里 西北至遼州四百三十三里


  戶


  舊無戶籍皇朝戸主一萬三百客八千三百二


  風俗


  與洺州同


  土産


[056-12a]
  磁石 磁毛


  滏陽縣舊六鄊今五鄊本漢武安縣地屬魏郡魏黄初
三年分武安立臨水縣屬廣平郡以城臨滏水故曰臨
水又以城在滏水之陽亦曰滏陽周武帝於此别置滏
陽縣屬成安郡隋開皇三年廢郡縣屬相州十年於此
置磁州滏陽屬焉大業二年廢磁州縣屬相州唐武德
元年重立磁州縣又屬焉 鼓山亦名滏山宋永初古
今山川記云鼓山有石鼓形二所南北相當俗語云南
[056-12b]
鼓北鼓相去十五里冀州圖云鄴城西有石鼓鼓自鳴
即有兵魏都賦云神鉦迢逓於髙蠻是也髙齊末鼓鳴
未幾鄴城有兵而齊滅隋文季年又鳴聞數百里也
隋圖經云滏口山磁石山本草云磁石鐡之碓今有出
石鼓山者又魏地記云滏口山即魏帝邀撃袁尚於此
八陘第四曰滏口陘山嶺髙深實為險阨漳水自林慮
縣流入有石漳渠焉 滏水源出縣西北鼓山南岸下
泉源奮湧若釜之揚湯故以釜口名之其水冬温夏冷
[056-13a]
山海經云滏水出神菌之山也 九侯城亦名鬼侯城
在縣西南五十里蓋紂時鬼侯為紂所殺也禮記曰脯
鬼侯謂此也按隋圖經云臨水縣分侯城即司馬彪注
云鄴西有九侯城蓋鬼侯國是也一作鬼口 東魏二
陵即大司馬孝靜帝父亶與靜帝二陵也隋圖經云在
縣東即武城西北大岡髙齊天保末誅諸元子孫欲平
元氏二陵壓殺數十人遂止 髙齊神武陵在東魏二
陵之側去縣三里今有天鹿石關尚存 岐安冡隋圖
[056-13b]
經云岐安冡在魏陵東三里安死後鬼每語其子逸云
吾冡近武帝陵見攻伐為吾辭逸等即以碑碣勒石謝
乃止 季龍墓在縣西南十四里 佛圖澄墓在縣西
南十七里 廢安州城在縣東北六里周建武六年置
州隋開皇三年廢


  武安縣西北九十五里元二鄊本漢縣地七國時趙地
趙將李牧封武安君即今縣也漢屬魏郡魏屬廣平郡
隋開皇三年屬相州十年割屬磁州大業二年廢磁州
[056-14a]
屬洺州唐𨽻磁州 武安故城在縣西南五里六國時
趙邑也史記趙奢之救閼與秦軍鼓譟武安屋瓦皆振
即此也 錫山山海經曰錫山其上多玉牛首之水出
焉 三門山縣西北八十里山有三足峻峙如門 百
尖山在縣西四十里 四見山在縣西二十里 赭山
在縣東四十八里出赭土 紫山在縣東三十里唐天
寶六年改為朱衣山山下有水北流中有鮒魚石朱衣
鮒鱗色若金腸似朱 洺水本名漳水源出縣西北三
[056-14b]
門山山下去縣八十三里水經云洺水出易陽縣西山
按隋圖經云晉惠帝敗於湯隂之歲烏桓鮮卑掠鄴城
婦女悉沈於洺水即此河也 白鴻水在縣西北八十
五里


  邯鄲縣東北七十里元三鄊本衛地後屬晉七國時為
趙郡趙敬侯自章晉陽始都邯鄲至幽王遷降秦遂滅
趙以為邯鄲郡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城郭從邑
故鄲字加邑魏以為縣屬廣平郡隋開皇十年置磁州
[056-15a]
邯鄲屬焉大業二年廢磁州縣入洺州唐重置磁州縣
還来屬 邯山在縣東南五里 靈山隋圖經云趙武
靈王登靈山因以石鑿人馬之形其下有井以石覆之
俗呼靈井 牛首水在縣西北三十里又名曲河源出
縣西前南平地漢書地里志云堵山牛首水所出 温
明殿漢趙王如意所造其處即世祖晝卧此殿耿弇入
造牀下勸帝即位於此 叢臺在縣内東北隅冡墓記
云在小城内 洪波臺在縣西三里亦漢縣名也韓詩
[056-15b]
外傳云周舎死後簡子與諸大夫飲於洪波臺酒酣泣
曰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衆人之唯唯不如周
舎之諤諤阮籍詩云朝登洪波臺日夕望西山 石子
岡隋圖經云歴陵城西十里有石子岡實山也而髙大
有冡如硯子世謂之研子冡是趙簡子冡石虎令人發
之初得炭深一丈得連木板厚一丈又髙八尺次得泉
水清冷非常合牛皮為囊作絞車以汲之一月而水無
極乃止築城繞之氣成樓閣 厨宰城隋圖經云叢臺
[056-16a]
在内 干將城在縣東二十二里洺州記云城南門外
有干將劔罏及淬劔池 趙簡子臺在縣西十二里
公孫杵臼程嬰墓在縣西十五里 趙奢墓在縣西北
七里 樂毅墓在縣西南十八里 藺相如墓在縣西
南二十二里


  昭義縣西三十五里二鄊魏黄初三年於今滏陽縣置
臨水縣北齊天保元年移理松谷周武建德六年移理
故涉城即今涉縣是也隋開皇七年移於西戍十年移
[056-16b]
於今理唐武德六年廢永樂元年再置仍改名昭義
滏口泉在縣西一里半出鼓山南脚流至 漳河在縣
西南四十里從潞州涉縣界至






  太平寰宇記卷五十六